人机工程学论文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

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研究论文摘要: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于工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能够为工业设计提供人机关系方面的原则理论,完善工业设计的设计依据。
同时,由于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应用,也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简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工程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
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
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
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
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
人机工程学论文

分析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将人机工程学应用于物品设计中,使之符合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让物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电脑已经走入了很多人的生活,大学生更是几乎人手一台。
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人机设计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让人使用起来不方便。
下面就我自己笔记本电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
内容包括键盘、外壳,散热风扇,指示灯等,对于这些人机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改进措施。
对部分现存问题的分析1 键盘按键的弹性与按键间的间隔键盘按键弹性不好,有的下沉,而且键位的下沉度太浅,敲击起来很不舒适。
由于按键较为集中,按键间的间隙分隔小,所以造成打字操作时错误率提高,影响敲击速度,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机系统不能达到高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弹簧片不是特别敏感,或者是按键在弹簧片上的位置没有放正,使得弹簧片受力不均匀,慢慢就会变形,这样按键就很容易下沉,从而就没有实用性。
在电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灵敏度高,弹性刚度好的弹簧片,掌握好按键和弹簧片的位置,按键的质量要均匀,只要加工细致,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按键的隔间问题可按台式机键盘的样式设计,加大按键的高度,键位形状采用梯形设计,这样键位间的距离就增大,而且不影响键盘的紧凑型。
2 指示灯位置在操作电脑的时候指示灯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操作者很快知道现在电脑处于什么状态,使操作起来很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但我的笔记本的指示灯位于电脑左下方的侧面,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位置是被左手臂遮挡住了。
这样造成当你想要了解电脑工作状态,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移开手低头去看,非常不方便。
例如:电池电量不足时,指示灯会闪烁提醒。
但是由于你在打字操作,指示灯被遮挡,根本看不到提示。
人机工程学结课论文

座椅的形态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固定的形式:座面和座腿,一部分座椅还有靠背和扶手。
凳子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出现了椅子,扶手椅,圈椅,高靠背椅,躺椅,沙发等,座椅的形式感似乎超越了其最基本的功能:舒适性。
当人站立时,人体的足裸、腰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作用,以维持直立状态,而坐时,可免除这些肌力,减少人体能耗,消除疲劳,坐姿态比站立更有利于血液循环,而且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
目前,大多数办公室人员、脑力劳动者、部分体力劳动者都采用坐姿工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体力劳动者也将采取坐姿工作,因而工作坐椅设计和相关的坐姿分析日益成为人机工程学工作者和设计师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动态座椅一直是符合人因工程学原理的设计方向之一,它通过调节椅面高度,靠背与做面的夹角以及扶手的高度等,是不同的人在多种姿势下都能获得对腰部的支撑,尽可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弯曲,从而减轻对背部肌肉和腰椎的压力。
因此,要设计出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工作椅就必须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考虑工作椅的各种功能,才能够真正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1.人体解剖学机理为乐探讨座椅的舒适性,首先有必要对人体出于正直位坐姿时的人体解剖学特点进行分析。
所谓正直位坐姿,是指人端坐在椅子上,背部不考座椅靠背,躯干与大腿成90度,大腿水平,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平安踏地,两臂自然垂下。
正直位坐姿有利于人体体重的合理分布,有效的减轻了作业者的疲劳强度,提高作业者的劳动效率。
正直位坐姿有利于肌肉正常的发挥作用,保持正确的坐姿体位。
图6-12 脊柱的形状及组成,人在正直位坐姿时,人体脊柱处于非正常生理弯曲状态,此时,腰曲部位略向前倾,腰曲弧度减小,使椎间盘的前缘受压,后缘受拉,腰部的椎体与椎间盘向后推的力量使后纵韧带受压迫绷紧,容易引起腰酸等不适的感觉。
2.座椅设计的原则以及关键技术从以上分析可知,座椅设计要充分考虑对人的生理影响。
应尽可能的使脊柱处于正常生理弯曲的状态,各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屈伸部位的角度以及受压部位要有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

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第一篇:人机工程论文-键盘改进关于键盘的人机工程学研究1、键盘的平面布局现状:现在普遍使用的台式计算机键盘为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国际标准键盘QWERTY键盘,由主键盘区、F键功能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组成。
图1所示为普通QWERTY键盘的主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的布局。
缺点:许多键盘加大回车键的尺寸来方便敲击,却忽略了Back、Space键,将其放置在键盘主键区最右上角,该键键帽大小也只有12mm×14mm。
由于Back Space键被设计在远离J键的角落,使用者在进行文本输入时经常误按成其邻近的键。
在击键时右手被迫腾起,食指离开基准键位。
这导致了敲击速度和正确率大大下降。
而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Back Space键的使用频率比回车键要高4倍以上。
所以此键的改进设计是一个重点。
传统键盘的编辑与定位键区设计在键盘中部偏右位置。
右手在操作鼠标时若要按这些键,要么右手放下鼠标操作后又返回点击鼠标,要么左手伸到键盘右部来进行此操作。
这使得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左右手的分工也不尽合理,一般情况下右手基本上需要“包揽”主键盘区中线以右的敲击任务,约占整个键盘的2/3。
而且此键区也没有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基准键位,操作时几乎无法实现盲打。
另外键位排列不够科学,定位键与编辑键的配合脱节,定位键与定位键之间的配合也不方便。
数字辅助键盘区提供给专门数字录入人员极大的操作方便性,却忽视了“=”键。
用户在编写程序或进行计算时,习惯将“=”键与“+”、“-”、“3”、“/”等运算符联系在一起。
而传统设计未将“=”键集中设计在数字辅助键盘区上,用户在输入时不得不从数字辅助键盘区“跳跃”至主键盘区寻找“=”键,降低了作业效率。
(图1:qwerty键盘)1.键盘的形状用户在进行键盘作业时,双手放置在基准键位上用以定位。
按照人的坐姿生理学特征,这种姿势下两食指间距约57mm。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论文一、对传统概念的质疑人机工程学的目的是“机宜人,人适机”,但我却想对这个目的提出质疑,首先从这个目的出现背景来看,是因为出现了人类在操作机器时出现了问题,且问题是因为出于统计学上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引起利益体的质疑从而发现出现的问题在于机器不适于人类操作。
从人机工程学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很显然的看到是以人类为中心提出的,这可能与欧美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有关。
但是将定义的中心归结到人身上会导致对于人的看法固化,将人当成“本质”般的存在,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但都有着不可改变这一特性,所以我们在解决实际中的设计问题时,很难将人视为是会变化的个体,无论从行为角度还是心理角度,这样做会使我们的在进行设计前的预想方案总是对于人这个“绝对主体”只思考接下来一到两步的行为或心理范畴,偶尔也有会考虑到人类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比如交互设计,但我目前所见的交互设计的一些方案主要是体验,而且对于人们使用产品的过程的描述也比较片面,只集中描述某些新奇的想法,事实上所描述的行为与心理的活动还是很少,可以说仍然没有把对人类的认识从静态转向动态。
近年来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我比较感兴趣,因为电子产品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设计者必须要对日后用户的使用作出预测,但事实上如果从手机(这里以手机为例)的发展来看,我们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让用户使用起来更舒服或者看起来更漂亮,对于人类的认识仍然没有改变,虽然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模拟中产生了一些行为或心理的改变,但在认识的不足与商业利益的共同约束下,对于手机的界面与功能的设计仍然不能让我满意。
让我不能满意的原因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生活现状,尽管他们在使用手机会感觉到很舒服,但是他们在对于手机的消费选择与使用时间的规划上让人不能恭维。
他们用着自己对其的结构与原理都毫不知情的机器在干一些自己同样说不出理由的事,当新款手机问世时,他们又毫不犹豫地将旧的抛弃转而使用新的,尽管所做的事的性质与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最新精选】人机工程作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是什么?(1)定义:A、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B、美国人机工程学家伍德: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代价而求得最高效率。
C、伍德森: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
D、查帕尼斯:人机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又准确的一门科学。
E、《辞海》: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的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里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科学。
(适合我国科学发展具体情况)(2)、应用领域:产业部门如:农业、林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和服务等;管理工程;设计领域如:航天系统、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器具、服装等,在锁业的设计和环境的设计中也有应用。
2、我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那些高校?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中国科技大学3、研究人机工程学的意义和作用人机工程学和现代设计在基本思想与工作内容上有很多一致性,都是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是产品设计要适合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现代设计是一个为了人们使用而创造新型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也就是说,任何工业产品的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对于整个工业领域发展的影响及产品的优质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
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人机工程学结课论文

天津城建大学人体工程学课题研究起止日期:2013年9月4日至2013年11月6日班级:工业设计2班成员:高杰张琛琪毕生峰吴静熊倩倩城市艺术学院2013年5月3日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终端机优化摘要:人体工程学课程背景下测绘了中北永旺的天津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终端机,按照人体工程学结合力学的原理分析优化了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终端机,改进了终端机的界面,优化了性能。
本课题为解决人机交互方面的技术瓶颈提出了解决方法及改进方案。
关键词:终端机人体工程学分析与优化偶然的机会,我们去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天津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终端机。
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设计的不太合理。
之后学了人机工程学课程后,我们决定用它做课题研究,对它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了解到人体工程学是由六门分支的学科组成,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
我们研究的天津城市地理旅游信息终端机,这款外形酷似款银行排号机的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终端机,配置46英寸显示屏,下方设有身份证感应区、城市卡感应区和出票口。
该触摸屏主要设置在酒店、车站、机场、商业体等处,可为外来商旅人士及本地居民提供专业、及时、准确、权威数字化公共信服息务。
系统信息涵盖旅游景点、酒店、交通、餐饮、休闲、娱乐、购物、金融、医疗等方面。
市民可通过在线支付等方式购买电影票、火车票、优惠券等,同时可查询地铁、航空、公交线路情况,还可打印各类优惠券,用城市一卡通进行缴费充值,使用银联卡消费、在线购票等。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上主要突出的是它的显示屏。
它的显示屏设计非常的大,让我们一目了然,触屏也十分自如,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可是当使用者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存在了问题。
58x102的大屏幕在一般人使用下会富余很多就显得那么没必要,虽然不可否认的是超大的屏幕吸引使用者,但是过大的屏幕操作起来很费力,要考虑到成人的视角,视距,视域等诸多方面。
2米高的机身相对来说还满足中国成人正常身高,当它与人机工程学进行联系后,我们便可以发现设计的不足。
人机工程学论文

家具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摘要】:人体工程学应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基础,是室内设计内在的灵魂。
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强调人类的衣、食、住、行从人的自身出发。
家具产品本身是为人使用的,是服务于人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
继而我们要对人机的概述、研究方向及家具的人机标准化概述、人机与家具的融合与发展等,剖析了人体工程学和室内设计两者的关系,阐述了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人机标准化、家居设计、造型。
1. 人机工程学定义的简单叙述。
1.1 含义论述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主要研究人以及人与机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们能够更好(健康、高效、经济)地实现各种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定量的依据。
1.2 人机研究范围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
就是实用科学,把技术科学直接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是人体工程的本源之处。
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
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与生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机和谐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的地位与作用愈显出其的重要性。
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人机规则和实践;手工操作负荷医疗设备;坐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家具分类与选择;工作负荷分析等。
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室内设计是通过对室内家具、陈设的组织,室内物理环境、视觉环境等的处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
所以家具的人机化、标准化、舒适化、亲和化对人的设计室内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家具造型设计与人机标准化的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关于键盘的人机工程学探究院(系) 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学号:****************名:***关于键盘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引言:电脑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带来了快速的运算、精确的计算以及方便的管理模式。
伴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键盘作为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然而目前市面上多数台式电脑键盘却未能满足良好的宜人性。
在人类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的今天,许多电脑症候群也随之而来。
长时间地使用键盘容易造成双手肌肉的紧张,严重的甚至造成使用者肌体上的劳累损伤,其症状包含因使用键盘造成的手腕神经压迫、坐姿不良引起的脊椎神经伤害以及颈部和腰部、累积性骨骼肌肉损伤,重复某一动作而形成强迫性体位,以致身体相应部位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而导致的局部神经。
这与当今的人性化设计主流是格格不入的。
在键盘的设计中运用人机学原理,结合手的解剖学特点、坐姿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及视觉显示终端作业岗位的人机界面设计原则,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为使用者创造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的工作条件。
“人的因素”在设计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计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以及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不断地引领人类趋于完善。
文中从键盘的平面布局、主键盘区、编辑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的按键布置以及整体设计等角度出发,在分析传统键盘的基础上,提出了键盘的改进设计。
关键字:键盘;人机工程学摘要:键盘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电脑输入设备之一,本文中我利用这9周选修课学到的知识对键盘的形状,平面布局,颜色,风格等内容进行了一次人机工程学研究,并搜集了一些新型的键盘以拓宽视野。
参考文献:(1)坚迪。
qwerty我们与电脑的对话。
——杂志《数码时代》,2009,10:020-023 (2)杨明朗,袁桃。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键盘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03;R131 (3)gillian。
超乎想象:十款奇特的键盘。
——网址:/s/blog_5fb6e8120100d8xh.html正文:一、待解决的问题:1.键盘的平面布局2.键盘的形状3.键盘的颜色4.个性化的键盘二、现实状况及隐含的问题:1.键盘的平面布局现状:现在普遍使用的台式计算机键盘为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国际标准键盘QWERTY键盘,由主键盘区、F键功能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组成。
图1所示为普通QWERTY键盘的主键盘区、编辑与定位键盘区和数字辅助键盘区的布局。
缺点:许多键盘加大回车键的尺寸来方便敲击,却忽略了Back、Space键,将其放置在键盘主键区最右上角,该键键帽大小也只有12mm ×14mm。
由于Back Space键被设计在远离J 键的角落,使用者在进行文本输入时经常误按成其邻近的键。
在击键时右手被迫腾起,食指离开基准键位。
这导致了敲击速度和正确率大大下降。
而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Back Space 键的使用频率比回车键要高4倍以上。
所以此键的改进设计是一个重点。
传统键盘的编辑与定位键区设计在键盘中部偏右位置。
右手在操作鼠标时若要按这些键,要么右手放下鼠标操作后又返回点击鼠标,要么左手伸到键盘右部来进行此操作。
这使得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左右手的分工也不尽合理,一般情况下右手基本上需要“包揽”主键盘区中线以右的敲击任务,约占整个键盘的2 /3。
而且此键区也没有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基准键位,操作时几乎无法实现盲打。
另外键位排列不够科学,定位键与编辑键的配合脱节,定位键与定位键之间的配合也不方便。
数字辅助键盘区提供给专门数字录入人员极大的操作方便性,却忽视了“= ”键。
用户在编写程序或进行计算时,习惯将“= ”键与“+ ”、“- ”、“3 ”、“/”等运算符联系在一起。
而传统设计未将“= ”键集中设计在数字辅助键盘区上,用户在输入时不得不从数字辅助键盘区“跳跃”至主键盘区寻找“= ”键,降低了作业效率。
(图1:qwerty键盘)2.键盘的形状用户在进行键盘作业时,双手放置在基准键位上用以定位。
按照人的坐姿生理学特征,这种姿势下两食指间距约57mm。
而且人手的小指较短使得操作者为了保持“正确操作姿势”而将肘关节外展,前臂内旋,掌部内转。
而键盘的键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使底部的支撑脚展开给予角度补偿,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也感觉到肩颈酸痛、手腕疲劳。
另外,键盘在形状、大小、色彩及其布置方面也没有达到“物”与“人”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需要改进以创造出与人的生理、心理机能更谐调的键盘。
3.键盘的颜色目前键盘的颜色大多数是以黑色为底,白色为字。
但是每个键的颜色都相同,区分度不大,我认为可以把相同功能,或者常用的几个键设计成同种颜色以使认识更加直观。
4.个性化的键盘为了适应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许多厂家还设计了富有个性的键盘,这次我将例举一些突出的作品并加以分析。
三、分析和解决问题:1.键盘的平面布局对于键盘的平面布局,人们做出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是改变大体上的形状和位置;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键位实现提速。
现在先介绍第一种改进方法:在键盘的平面布局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改进和完善键盘的宜人性和舒适性。
操作动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根据最节约操作动作原则,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设计。
主键盘区手- 键盘界面最自然的姿势为上臂从肩关节自然下垂,与前臂之间夹角70~90°,以保证作业时肘关节受力而不是上臂肌肉受力;还应保持手和前臂呈一直线,腕部向上不得超过20°,腕外展不超过15°;双手向内相向交叉成60~70°,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形,呈空握球状;两手掌间距约100~280mm。
设计主键盘区沿中心线各自左右分开,两基准定位键之间距离约80~100mm (见图2) 。
(图2 主键盘区整体布局图3 主键盘区的部分按键布局图)左右两片对称中心线倾斜15°,且中部稍高,向外部顺势成一定倾角倾斜,可以有效避免肘关节外展、手掌内旋、手指桡偏等引起的肌肉紧张与疲劳。
同时这也可以提高点击正确率,初级用户可以有效避免中心线上临界键(如5与6, T与Y,G与H等)的误操作。
Back Space键和Insert键原空格键按主键盘左右分区分开后,左空格键功能不变,将右空格键(即右手大拇指控制键)设计成Back Space键,见图3。
运用重复功能有效分割原理,既基本保持了传统键盘的设计风格,满足用户作业心理习惯;又极大提高了Back Space这个重要键的操作有效性。
改进后的敲击动作右手无须移动,而且敲击速度和准确率能够大大提高。
用户在半天内能基本熟练盲打这个键。
综合考虑整个键盘布局,“Insert”键的使用率较低,改放在原“Back Space”键的位置。
编辑定位键区和数字辅助键区重新布局编辑与定位键区,见图4。
将“↓”键设置为该键区的基准键位,与数字辅助键区的基准键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以符合左右手的对称动作习惯。
Delete键移至基准键的下方,“Home”、“End”、“Page Up”、“Page Down”4个键对称横向排列,定位键之间的配合良好。
结合每个键的功能,在转换键位时只须手指(食指和无名指)之间切换,改变了原来作业手腕的竖向移动。
“Print Screen Sys Rq”、“Scroll Lock”、“Pause Break”3个键照旧对应放置。
改进后的数字辅助键区见图5,将“+ ”键拆分为“+ ”、“- ”键,在原来“- ”键的位置插入“= ”键。
(图 4 编辑与定位键区布局示意图图5 数字辅助键盘区布局示意图)同时将编辑定位键区和数字辅助键区沿键盘中心线对称分布在主键盘区的左右两边。
与这种改进方法相对应的是直接改变以往qwerty键位布局的第二种改进方法:不为大多数人所知,qwerty型键位最初是从打字机的设计开始的,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的弹回速度较慢,一旦打字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绞在一起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
因此而诞生的qwerty键位,就带有了“在不至于卡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打字速度”的目的,所以速度并不是这种键位的专长。
时代不断进步,技术上的难题被一个个攻破,由此产生了两种新型的键位布局,他们分别是duorak键盘和malt键盘。
duorak键盘1930年奥格斯特·多冉柯(August Dvorak)发明了一种比QWERTY更优越的DUORAK 键盘系统,将9个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键盘中列。
这种设计使打字者手指不离键就能打至少3000多个字。
而QWERTY只能做到50个字。
DUORAK是通过减少手指的运动量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
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运动1英里,而QWERTY 则是12到20英里。
二战期间,奥格斯特·多冉柯曾集合14位海军打字员练习DUORAK,1个月后,他们的速度惊人地提高了68%。
DUORAK键盘让右手负担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进行而不必移动手指。
但当时正逢二次大战,作战物资缺乏,这种新键盘还没问市就停产了。
作为一种先进的键位设计,windows本身已将其列入,现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使用,方法简介如下:打开“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卡,接着单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设置为“英语(美国)”,并在“键盘布局/输入法”栏内找到“美国英语-DUORAK”。
确认后,按键位置全变了。
现在你完全有资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
当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时间重新适应新的系统并进行耐心训练。
malt键盘比DVORAK键盘更先进一步的是理连·莫特(Lillian Malt)发明的MALT键盘。
MALT 键盘布局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后退键”(Backspace)及其他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
但MALT键盘需要特别的硬件才能安装到电脑上,所以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键盘的形状外形设计根据键盘的平面布局分析来进行其外形设计。
主键盘区沿其中心线左右对称倾斜15°,外缘采用圆角、圆弧过渡。
而由于在操作编辑定位键区和数字辅助键区时,手已经能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故其平行于中心线设计,但应与主键盘区的布局协调。
侧面在保持原有梯度的基础上,依照手的自然弯曲弧线设计成大弧度断面,与腕托浑然一体。
腕托的设计应与腕部弧线吻合良好,给手恰到好处的支撑。
定位键及细部设计4个基准键位“↓”、“F”、“J”和“5”的定位标识改用与手指指尖弧线相吻合的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