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31法学综合之法理学考研核心题库[概念题+简答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概念题

1.目的解释

【答案】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规范的目的出发来解释法律。这里的目的包含立法者在制定该规范时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该规范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所要达到的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所研究的,并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法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它反映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建设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需要。

3.法定解释与学理解释

【答案】根据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法律的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指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法律文本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也称为非法定解释或无权解释,是指未经授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对法律规范所作的没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可以分为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学理解释,是指在学术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由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对法律规范所进行的解释。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4.法的移植

【答案】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法的移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1)社会发展和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必要移植先进国家的某些法律。(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要性,市场经济要求冲破一切地域的限制,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把国内市场变成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从而达到生产、贸易、物资、技术国际化。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统一市场的一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法律环境,因而就要求借鉴和引进别国的法律,特别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原则和规范。(3)法治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而法的移植是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因此法的移植是法治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4)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5.法的结构形式、法的表现形式与法的实现形式

【答案】法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表现具有一定的形式,包括结构形式、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1)法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法的内在结构。任何国家的法都是由法律规范组成,法律规范是一个国家法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发达的法律规范体系中,这些规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不同的法律规范形成法律制度,若干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法律制度又构成法律部门,若干法律部门最后形成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即法的体系。这个由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的体系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就是法的结构形式。

(2)法的表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即法律渊源。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习惯法、判例法和制定法。法律渊源还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之间的等级关系,在判例法中表现为由基层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所颁布的判例体系,而在制定法中则表现为由有着不同的管辖权的国家机关所制定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组成的制定法体系。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种类的法律渊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化传统。

(3)法的实现形式表现为法通过什么方式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即法的实现形式是通过确立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法律关系调整社会关系。通过这种形式把法律规范的一般规定落实到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中。

6.执法与司法

【答案】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和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社会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以及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的执法,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社会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即“行政执法”。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7.损害结果

【答案】损害结果:是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预期可得利益。

8.法律意识和法律心理

【答案】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实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特点在于,它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意识,它包括人们对法、法律现象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论观点,对各种法律规范和行为从法律角度进行的理解、感觉、评价,以及人们的法律知识、愿望、情绪等。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它直接与人们日常的法律生活相联系,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表面的、直观的、自发的反映。

9.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

【答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其著名的关于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所谓分配正义,主要涉及的是在制度安排或立法上如何公正地分配权利和义务的问题,而校正正义则适用于当一条分配正义的规范被违反的时候,关注的是在执法和司法中如何公正地分配赏罚的问题。

10.法学与法理学

【答案】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它是对每一法学学科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和原理作横断面的考察。

11.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

【答案】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法律体系,又称部门法体系,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将一国制定和认可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划分成若干的法律部门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12.“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

【答案】法社会学派认为法律规则条文中的法和实际生活中的法是不同的,即区分“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前者指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后者则指法的实际运作,在现实中一切起着法的作用的东西。在法社会学派的著作中,行动中的法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活法”,即社会生活中实际通行的规则,它不依国家而存在,法律规则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否则不可能得到实现。另一种是现实中的各种法律行为,即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作和实现,用以区别于国家颁布的法律规则。

13.政治关系

【答案】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需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14.法律推理

【答案】法律推理特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15.人权

【答案】人权是基于人的人格尊严而为所有人享有的,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最为重要的权利。人权的理念和制度是人类政治法律文明成果的结晶。人权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社会制约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