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评价指标
现代电子测量理论及应用第三章分析仪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3-2 接收机特性
输入阻抗——如果需要在接收机的输入端接以被测器件的一个端 口,那么接收机的标称输入阻抗是很重要的。通常,对Z0〔例如 50Ω〕输入端都给出与其相联系的回波损耗或SWR指标,以便估 算失配误差。
第三章 分析仪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1.频谱和网络分析仪的技术指标: 是仪器生产厂家通知用户特定仪器的性能水平的一种方式。 2.理解和解释仪器的技术指标: 使用户能够预期仪器在特定测量情况下的执行情况,用户可 据此确定测量的总体精度。 3.技术指标的形式与格式、方框图、仪器内部的测量技术 有关: 这些技术指标往往比较复杂。 在选购仪器或者判断一台仪器的指标是否符合测试要求时, 熟悉并掌握每个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与仪器性能相对应的关 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限制动态范围的第三个因素是分析仪的内部噪声,它造成的本 底噪声使低于它的信号不能被测量。此噪声测量电平取决于所采 用的分辨带宽,较窄的带宽使进入测量的噪声少,从而降低了噪 声的测量电平。
总结:失真、剩余/虚假响应和噪声这三种因素是限制仪器的动态 范围的主要因素。
■仪器用户可以采取某些措施,使针对其特定测量应 用的动态范围最正确。
●如果是噪声限制了动态范围,那么减小预期的带宽 〔通过平均或滤波的方法〕可降低分析仪测量的噪声 电平,同时并不影响所测量的信号电平。
●如果失真分量是限制因素,那么可通过降低信号电 平的方法减小它们。失真分量幅度的下降要比信号电 平大得多,从而使动态范围增大。可以采用由用户提 供的外部衰减器或分析仪的内部衰减器来降低信号的 电平。当然,随着信号电平的降低,动态范围又可能 受到本底噪声的限制。
仪器分析

0.1025应该保留 0.1025应该保留. 应该保留
x = 0.1017
~= 0.1015 √ x
2.3
直线相关和回归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常用到标准曲线法,常用的 标准曲线就是直线。 (1)相关和直线回归方程 变量之间既有关系又无确定性关系,称为相 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回归方程式,最 简单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ax+b,式中的a、b为常 数,可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得。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表示两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 度的指标,符号“r”,其值在-1—+1。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是分 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1、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2、数据处理方法
1、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1.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 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一般用测 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偏差(Sr)表示:
一种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消除了系统 误差后,才有较高的准确度。 1.3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基体共存物质 的干扰程度。选择性越好,即干扰越少。 1.4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 信号的关系曲线。由标准溶液测定绘制而成。 (1)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 含量的范围称-µ
x
-T
µ
× 100%
式中,x为试样多次测定的平均值;µ 为真值(或标 准值)。
例:测定含铁样品中w(Fe), 比较结果 的准确度 A. 铁矿中, T=62.38%,
x = 62.32%
Ea = x -T= - 0.06%
Ea Er = × 100% =-0.06/62.38= - 0.1% T
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仪器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仪器和探头是科学检测和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们的性能指标对于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仪器和探头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1.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仪器或探头对于待测信号变化的响应程度。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待测信号的幅度或强度,然后观察仪器或探头输出的相应变化来评估其灵敏度。
2.動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仪器或探头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信号之比。
一般来说,动态范围越大,仪器或探头所能测量的信号范围越广。
测试动态范围的方法是在不同强度的信号下进行测试,并观察其输出是否超出仪器或探头的最大输入范围。
3.准确度:准确度是指仪器或探头输出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值进行比较来评估。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品或已知条件下的样品,然后与仪器或探头的输出进行对比。
4.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仪器或探头能够区分的最小变化。
分辨率常用于数字仪器或探头的评估。
测试分辨率的方法是逐渐改变输入信号,观察仪器或探头输出是否能够跟踪到最小变化。
5.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仪器或探头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测试时的一致性。
测试稳定性的方法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连续进行多次测试,并观察仪器或探头输出是否保持一致。
6.时间响应:时间响应是指仪器或探头对于信号变化的时间相关性。
测试时间响应的方法是通过输入一个快速变化的信号,并观察仪器或探头对该信号的响应时间。
除了上述性能指标,还有一些领域特定的性能指标,如在光学领域中常用的波长范围、分光精度等指标。
总的来说,仪器和探头的性能评估需要进行一系列测试和比较,以确保其满足实际需求。
这些测试方法和指标有助于用户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探头,并保证研究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仪器分析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标准曲线: 标准系列的浓度(或含量) 和其相对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关系曲线。
2、灵敏度: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示。
3、检出限: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4、相关系数: 用来表征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x与其响应信号值y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相关系数定义为:5、仪器分析: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6、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测量常量组分常用化学分析,而测量微量或痕量组分时,则常用仪器分析。
二、填空题1、仪器分析包括(检测技术)和(分离技术)。
2、监测技术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分离技术包括(色谱分析)(电泳分析)。
3、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
4、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5、分析化学的第一阶段标志工具是(天平)。
6、仪器分析定量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准确度)(精密度)(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三、简答题1、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哪几类?发展方向是什么?分为:1、光分析法:凡是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均为光分析法。
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2、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的性能指标

仪器的性能指标简单介绍1.仪器的波长范围2. 光谱的分辨率光谱仪器的分辨率由分光系统决定,对多通道检测器的仪器,还跟仪器的像素有关。
分光系统的光谱带宽越窄,其分辨率越高。
3. 波长准确性光谱仪器波长准确性是指仪器测定标准物质某一谱峰的波长跟该谱峰的标定波长之差。
为了保证仪器间校正模型的有效传递,波长的准确性在短波近红外范围要求好于0.5nm,长波近红外范围好于1.5nm。
4. 波长重现性波长的重现性指对样品进行多次扫描,谱峰位置间的差异,通常用多次测量某一谱峰位置所得波长或波数的标准偏差表示.波长重现性是体现仪器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传递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仪器波长的重现性应好于0.1nm。
5. 吸光度准确性吸光度准确性是指仪器对某标准物质进行透射或漫反射测量,测量的吸光度值与该物质标定值之差。
对那些直接用吸光度值进行定量的近红外方法,吸光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6. 吸光度重现性吸光度重现性指在同一背景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扫描,各扫描点下不同次测量吸光度之间的差异。
通常用多次测量某一谱峰位置所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表示。
吸光度重现性对近红外检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模型建立的效果和测量的准确性。
一般吸光度重现性应在0.001~0.0004A之间。
7. 吸光度噪音吸光度噪音也称光谱的稳定性,是指在确定的波长范围内对样品进行多次扫描,得到光谱的均方差。
将样品信号强度与吸光度噪音相比可计算出信噪比。
8. 吸光度范围吸光度范围也称光谱仪的动态范围,是指仪器测定可用的最高吸光度与最低能检测到的吸光度之比。
吸光度范围越大,可用于检测样品的线性范围也越大。
9. 基线稳定性基线稳定性是指仪器相对于参比扫描所得基线的平整性,平整性可用基线漂移的大小来衡量。
基线的稳定性对我们获得稳定的光谱有直接的影响。
10.杂散光杂散光是除要求的分析光外其它到达样品和检测器的光量总和,是导致仪器测量出现非线性的主要原因,杂散光对仪器的噪音、基线及光谱的稳定性均有影响。
现代仪器分析 重点内容综述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6.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10.原子荧光。
现代仪器分析复习题刘约权

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由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组成。
化学分析主要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现代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
2、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分离分析法、其他分析法。
3、主要评价指标有: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
4、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越宽,式样测定的浓度适用性越强。
5、检出限以浓度表示时称作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示时称作绝对检出限。
6、检出限D=3So/b So为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b为灵敏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
7、采样的原则:要有代表性;采样的步骤:采集、综合、抽取;采集方法:随即取样与代表性取样结合的方式;样品的制备:粉碎、混匀、缩分(四分法)。
8、提取的效果取决于溶剂的选择和提取的方法。
9、溶剂选择的原则:对待测组分有最大的溶解度而对杂质有最小的溶解度。
10、消解法有干法和湿法。
湿法主要采用:压力密封消解法、微波加热消解法。
11、样品纯化主要采用色谱法、化学法和萃取法。
1、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5、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6、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7、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8、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内容综述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内容综述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6.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分室内精密度与室间精密度。 • 室内精密度是指一个分析人员在同一条件下在
短期内重复测定某一量所得到的测定量值彼此 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 室间精密度是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 在不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某一量所得到的测定量 值彼此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0.5
A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1 0.3 0.5 0.7 0.9 1.1 1.3 C
13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
• 在分析化学中,相关系数是用来表征被测物质 浓度(或含量)与其响应信号值之间线性关系 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 r值在-1.0000与+1.0000之间,相关系数的物理意 义如下:
15
灵敏度
•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 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
示。
S=dy/dc或dy/dm
• 式中:dc和dm分别为被测物质的浓度和质量
的变化量,dy为响应信号的变化量0。.5
A 0.45
0.4
0.35
• 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0.3 0.25
斜率越大,方法的灵敏度就越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 一个好的分析结果应该是随机误差小,又没有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标准偏差 或相对标准偏差表征。
• 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用误差或相 对误差表征。
• 获得一个同等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分析结果,对 不同的分析人员所花费的劳动是有差异的,所 花费的代价用测定次数表征。
• 由于灵敏度没有考虑到测量噪声的影响,因此, 现在已不用灵敏度而推荐用检出限来表征分析 方法的最大检出能力。
17
检出限
• 检出限即检测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 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量。
• 检出限表明被测物质的最小质量或最小浓度的 响应信号可以与空白信号相区别。
D 3sb S
5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 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 差的大小来衡量;常用相对误差Er来描述, 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分析结果愈可靠。
式中 X —— 式样含量的测定值 μ—— 式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
6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是用来同时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 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1)︱r︱=1时,y与x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 所有的yi值都在回归线上。
2)0<︱r︱<1时,y与x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r︱值愈接近1,线性关系就愈好!
14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或含量)的范围成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选 择的分析方法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3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1、准确度和精密度 2、灵敏度 3、重现性 4、稳定性 5、标准曲线 6、检出限 7、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8、回收率
4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有准确度 无精密度
有精密度 无准确度
有准确度 又有精密度
•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 精密度──几次平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30
课后思考题
2、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检出限是指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测定下限 是指测量范围的最小精度。
31
sb为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S是 方法的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
线的斜率。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工作曲线的斜率越大)。精 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18
检出限
• 检出限LD: Limit of Detection待测物可以 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
• 测定限LQ:Limit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 ation待测物可以较准确测定的最低浓度;
• 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是评价分析方 法的最主要技术指标。
20
选择性和专一性
• 选择性: selectivity 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基体共存物质干扰
的程度,其他组分对待测组分测定结果的影响 程度。
选择性越好,干扰越少。 • 专一性:specificity
仅对待测组分有响应,共存组分机会无干 扰,此类分析方法很少。
,每个两份。 • 这两种都可以的。现在一般都用第二种方法,
计算时添加后测得的含量与原来样品的含量一 半之差作分子,添加的含量做分母,并计算这 6个结果的RSD,小于3%即可。
24
25
26
272829课后思考题1、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区别,怎样避免发生? (1)系统误差: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定值按一定方向恒定地 遵循一定规律偏高或偏低,产生原因是由于方法不合适,仪器 未校准,试剂不纯,存在环境影响因素,有不正确的操作习惯 。减少系统误差的办法有:(仪器校准)、(空白实验)、( 对照分析)、(回收实验)。 (2)随机误差:重复分析同一均匀样品,并不能得到一系列相 同结果,误差绝对值或大或小,符号或正或负,这类误差是由 测量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如不明显的环境变化,仪器性能的 微小波动,操作的微小差异造成的。减少随机误差的办法有: (按照分析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增加测量次数)。
10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一般用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 偏差Sr来表示。 •精密度是测量中随机误差的量度,S和Sr值越小, 精密度越高。
式中 n 测定次数; xi为第i次测定值;
为n 次测定的平均值。
11
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的关系: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一种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消除
21
回收率
• 当所分析的试样组分复杂,不完全清楚时,向 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进行测定 ,检查被加入的组分能否定量回收,以判断分 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方法。
• 回收率是反应待测物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的损失 的程度,损失越少,回收率越高。
22
回收率
• 回收率有相对回收率和绝对回收率。 • 应选用高、中、低三种浓度分别进行考察,相
• 系统误差又叫做规律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 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 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 的误差。
8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指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 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 度。
•精密度也可以简称为精度,描述测量数 据的分散程度。
0.2 0.15
0.1
高。
0.05 0
0.1 0.3 0.5 0.7 0.9 1.1 1.3
C
16
灵敏度
• 在仪器分析中,分析灵敏度直接依赖于检测器 的灵敏度与仪器的放大倍数。
• 随着灵敏度的提高,噪声也随之增大,而信噪 比S/N和分析方法的检出能力不一定会改善和 提高。如果只给出灵敏度,而不给出获得此灵 敏度的仪器条件,则各分析方法之间的检测能 力就没有可比性。
•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 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与确定准确度。
• 在误差较小时,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 值接近于真值,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 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的估计值使用。
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是由 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 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
对回收率一般要求在85%~115%。 • 相对回收率主要考察准确度。 • 以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
对照品测定,测定值为M,回收率公式:
23
回收率
• 又分两种添加方法: • (1)添加样品中含量一半的80%、100%和120%
,每个两份; • (2)添加样品中含量一半的50%、100%和150%
了系统误差后,才有较高的准确度。
12
标准曲线
•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 信号关系曲线。
• 由于是用标准溶液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 标准曲线又称工作曲线。
• 如浓度(或含量)分别为x 1,x2…xn,其相应信号的测量 值分别为Y1,Y2…Yn,用“一 元线性回归法”来给出Y与x 的关系式Y=a+bx 。
仪器分析评价指标
1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 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应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易 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 操作应尽可能简便。
• 检测能力用检出限表示,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用 不确定度表示,适用性用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 和抗干扰能力来衡量。
• 标准曲线、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2
• LD和LQ,分别为定性和定量分析范畴; • 设空白值测量的标准差(≥20次)为σ; • LD=3σ /S,置信度为99.7%; • LQ=10σ /S , 定量测量的下限。
19
检出限
• 以浓度表示时称作相对检出限,以质量 表示时称作绝对检出限。
• 检出限是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的 综合指标,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越高, 则检出限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