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K25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聚维酮K30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50。
4.2 质量指标:见《聚维酮K30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乌氏黏度计、圆底烧瓶、100ml容量瓶、恒温水浴箱。
4.4 试药与试液:硫酸、盐酸羟胺、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氰化钾、醋酸钠、双硫腙、碘滴定液(0.05mol/L)、枸橼酸铵、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硫酸滴定液(0.05mol/L)。
4.5 操作方法4.5.1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特臭,无味;有吸湿性。
本品在水、乙醇、异丙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4.5.2 鉴别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2ml,加1mol/L 盐酸溶液2ml与重铬酸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4.5.2.2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硝酸钴约15mg与硫氰酸铵约75mg,搅拌后,滴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即生成浅蓝色沉淀。
4.5.2.3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碘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搅拌溶解成棕红色溶液。
4.5.3 检查4.5.3.1 K值: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在25℃±0.05℃恒温水浴中放置1小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依《黏度测定操作规程》第三法检查,测得相对黏度ηr,按下式计算K值,应为27.0-32.0。
K=[√300C lgηr+(C+1.5Clgηr)2+1.5C lgη-C]/0.15C+0.003C2)r式中C为供试品的重量(按无水物计算),g。
4.5.3.2 pH值:取本品1.0g(按无水物计算),加水20ml 溶解后,依《酸度测定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3.0-7.0。
血酮体测定操作规程 Word 文档

血酮体测定操作规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手指皮肤情况。
2. 观察血酮波动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适应症监测血酮波动情况,或用于血糖超过16.7mmol/L或疑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检查。
三、目的通过体外测量,迅速、准确获知毛细血管全血的血酮水平。
四、用物准备血酮体测量仪、一次性采血针头、血酮体试条、棉签、皮肤消毒液、污物杯、利器盒、治疗盘。
五、操作程序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带至病人床旁。
2、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并向其解释使用目的。
3、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协助取舒适体位。
4、选择指尖,用皮肤消毒液消毒指尖,待干。
5、将血酮体试条按正确方向插入血酮仪,检查试条编码是否正确。
6、待显示屏出现滴血标识,将血滴轻触试纸顶部区域并滴入试条反应区内,直到血滴填满确认窗口。
7、指导患者按压。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致谢。
9、洗手、记录,告知医生结果。
六、注意事项1、试条注意事项:(1)开启新试条时请及时使用(2)勿使用碘酒或含“氯”消毒液消毒(3)干燥避光、密闭保存、不能冷冻。
贮存环境温度:+4℃~+30℃(4)一次进血量充足,吸满试条反应区(5) 使用低温环境储存或冷藏后的试条,须经室温平衡即进行测试(6)酒精消毒后晾干手指再采血(7)试条拆开包装后在高湿环境放置时间应小于2分钟2、质控注意事项:(1)每天测试前使用质控卡对血酮体测试仪进行校准。
(2)质控液储存条件:避光、密闭保存、不能冷冻,禁止高温存放,冷藏(2~8℃)放置:有效期15月(3)质控液开启后,冷藏(2~8℃)6个月内且在包装所印效期前有效,常温1.5个月内且在包装所印效期前有效。
请将质控液开启日期写于瓶身,以便推算丢弃日期。
(4)将质控液放在室温充分平衡,倒转瓶子三至四次,使质控液充分混匀,然后将质控液小心挤出,与试条侧面虹吸腔开口接触,质控液会被自动吸入。
(5)用完后确认质控液瓶盖锁紧。
(6)血酮体试条对质控液的测量结果应落在0.7mmol/L~1.4mmol/L的范围之内。
聚维酮应用细节

关注聚维酮应用细节随着药物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聚维酮作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药用辅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制剂用途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聚维酮,并且其在应用中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使用者特别注意。
本文作者结合一线生产实际情况,分别从其作为黏结剂、共沉淀剂、助溶剂等的不同角度分......随着药物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聚维酮作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药用辅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制剂用途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聚维酮,并且其在应用中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使用者特别注意。
本文作者结合一线生产实际情况,分别从其作为黏结剂、共沉淀剂、助溶剂等的不同角度分别对聚维酮制剂应用注意事项作了阐述,对使用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编者按聚维酮系列药用辅料的优异生理相容性是其固有而独特的产品性质,发展到如今,它已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起成为当今三大主要合成药用辅料。
聚维酮系列根据K值的不同可多种型号,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为K15、K30及K90。
中国药典仅收载K30的质量标准,而英美药典是将所有聚维酮K系列作为一整体标准来收载的。
,聚维酮作为药用辅料,具有多方面的制剂用途,其应用细节值得关注。
黏结剂采用聚维酮有助于制得可自由流动的可压缩颗粒,最终生产出溶解能力强且硬度好的药片。
一般作为黏结剂使用的是聚维酮K30,其在片剂中的用量一般为2%~5%,使用浓度一般为0.5%~5%。
对于疏松性原料,可以选择黏结能力强的聚维酮K90,一般用量小于2%。
由于聚维酮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乙醇,所以对于水敏、热敏及易挥发药物可用聚维酮的醇溶液造粒,样既解决了药物稳定性问题,又降低了干燥温度缩短了干燥时间。
泡腾片使用聚维酮作为黏结剂需要特别注意,由于泡腾片制备时不允许有水分存在,故既溶于水又溶于无水乙醇的聚维酮就成了理想的粘结剂。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是目前制备泡腾片的最佳黏合剂,其使用量一般为2%~5%,使用浓度一般为5%~10%。
聚维酮碘溶液内控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内控质量标准

聚维酮碘溶液内控标准检验操作规程【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液体。
试管、50ml锥形瓶【鉴别】试剂与用具:淀粉指示液、滤纸、锥形瓶、试管(1)取本品1~5滴,加水10ml与淀粉指示液1滴,即显蓝紫色。
(2)取本品10ml,置50ml锥形瓶中(甁内颈切勿沾污),甁口覆盖一张用淀粉指示液湿润的滤纸,放置60秒钟,不显蓝色。
【检查】pH值仪器与试剂酸度计、标准缓冲溶液依法检查,应为3.0~6.5。
装量仪器与用具量筒。
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操作规程依法检查,取供试品3瓶,分别量取体积,每瓶装量符合内控标准。
最低装量限度为: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每瓶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8%。
【含量测定】仪器试剂与用具:具塞锥形瓶、3ml移液管、滴定管、电位滴定仪、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聚维酮碘1.25g),加水至125ml,照电位滴定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69mg 的I。
计算F×T×V聚维酮碘%=×100%W×标示量×1000式中: F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校正值V为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体积(ml)W为供试品取样量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8%本品含聚维酮碘按有效碘(I)计算,应为标示量的9.0%~11.5%。
【规格】 10%聚维酮碘溶液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 产品概述2 处方和依据3 工艺流程图4 制剂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5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6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7 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8 包装规格、包装材料质量标准9 说明书、产品文字说明和标志10 工艺要求11 设备一览表和主要设备生产能力12 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13 劳动组织14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15 原辅料消耗定额16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17 动力消耗定额18 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聚维酮碘溶液生产过程,对一定数量的成品所需的起始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技术参数、注意事项等进一步标准化。
聚维酮K25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聚维酮K25检验操作,确保检品质量。
二、范围:聚维酮K25的全项检验。
三、责任者:质量检验员。
四、内容:1. 性状1.1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有吸湿性。
1.2 本品在水,甲醇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微溶。
2. 鉴别2.1 取本品水溶液(1→50)2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与重铬酸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2.2 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硝酸钴约15mg与硫氰酸铵约75mg,搅拌后,滴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即生成浅蓝色沉淀。
2.3 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碘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搅拌,溶解成棕红色溶液。
2.4 取本品取细粉适量,加已干燥处理过的光谱溴化钾适量,混匀,研磨,压片,照《红外光谱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图谱一致。
3. 检查3.1 K值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在25℃±0.05℃恒温水浴中放置1小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照《黏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二法检测,测得相对黏度ηr,计算K值,应为22.5-26.7。
(W为供试品的重量(按无水物计算),g)3.2 pH值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照《pH值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3.0-5.0。
3.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溶解并稀释至2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B6、BY6或R7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3.4醛取本品约200mg-50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74g ,加水80ml 使溶解,用1mol/L 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 至9.0,再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60℃恒温水浴中保温60分钟,放冷,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3ml ,置1cm 比色池中,加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溶液(取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40mg ,加水10ml 使溶解,摇匀)0.2ml ,混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以水为空白,在34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0S ),加7单位/ml 乙醛脱氢酶溶液0.05ml,混匀,放置5分钟,以水为空白,在34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1S );另取磷酸盐缓冲液3ml ,同上操作,分别测定吸收度(A 0B 和A 1B ),按下式计算。
聚维酮

聚维酮商品名:KoVidone TMK药典名称:聚维酮化学名称:聚乙烯吡咯烷酮INCI/CTFA 名称:PVP (Polyvinylpyrrolidone)CAS 号:9003-39-8分子结构式:性状:粉末或水溶液,易溶于水、醇、胺及卤代烃中,不溶于丙酮、乙醚等。
具有优良的溶解性、生物相溶性、生理惰性、成膜性、膜体保护能力和多种有机、无机化合物复合的能力,对酸、盐及热较稳定,因此有着广泛的用途。
产品规格: 品名 PVP K12 PVP K15 PVP K17 PVP K25 P VP K30 P VP K60 P VP K90外观 白色至乳白色粉末K 值10.2-13.8 12.75-17.25 15.3-18.36 22.5-27.027-32.4 54-64.8 81-97.2NV P 残单 (杂质 A) (CP2005/USP26) %max0.10.10.10.10.10.10.1(USP31/EP6/BP2007) ppm max 1010 10 10 10 10 10水分% max 5.0 5.0 5.0 5.0 5.0 5.0 5.0 固含量% min 95 95 95 95 95 95 95 pH 值(5﹪水溶液) 3.0-5.0 3.0-5.0 3.0-5.0 3.0-5.0 3.0-5.0 4.0-7.0 4.0-7.0硫酸盐灰分% max 0.10.10.10.10.10.10.1氮含量﹪11.5-12.811.5-12.8 11.5-12.11.5-1211.5-1211.5-1211.5-12应用:聚维酮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
应用最广的是片剂、颗粒剂的粘合剂。
它还可用作胶囊的助流剂,眼药的去毒剂及润滑剂,注射剂的助溶剂,液体制剂的分散剂,酶及热敏药物的稳定剂。
聚维酮还可与碘合成聚维酮碘(PVP-I)消毒杀菌剂。
在隐形眼镜中,PVP 作为接触眼镜的成份,可增加其亲水性。
聚维酮碘溶液检验操作规程

聚维酮碘溶液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定聚维酮碘溶液的测定方法和操作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QC检验的操作。
三、责任者:质保部全体人员。
四、内容:1、质量标准:见聚维酮碘溶液质量标准2、性状取本品适量,目视观察应为红棕色液体。
3、鉴别3.1试液与试剂淀粉指示液3.2用具10ml移液管、 50ml锥形瓶、滴管、滤纸3.3操作方法:(1)取本品1~5滴,加水10 ml与淀粉指示液1滴,即显蓝紫色。
(2)取本品10ml,置50ml锥形瓶中(瓶内颈切勿沾污),瓶口覆盖一张用淀粉指示液湿润的滤纸,放置60秒,不显蓝色。
4、检查4.1仪器4.1.1PHS-3C型酸度计编号: H03-0014.1.2 AB135-S电子天平感量:0.1mg/0.01mg 编号:H04-0014.2缓冲液4.2.1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PH4.00):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小时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4.2.2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小时的无水磷酸氢二钠3.533g与磷酸二氢钾3.387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4.3 操作步骤:4.3.1打开酸度计电源,调节温控旋钮。
4.3.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定位,再用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液校正,偏差不应超过±0.1pH。
4.3.3将复合电极浸入供试液,轻轻摇动,待稳定后读数,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
4.4 注意事项4.4.1酸度计精密度和准确度应符合要求,每年检定一次。
4.4.2用新沸过的冷蒸馏水配制标准缓冲液,每次更换标准缓冲液和供试液前应用水充分洗涤电极,然后用滤纸将水吸尽。
4.4.3标准缓冲液配制后可使用2~3个月,但发现有浑浊、发霉或沉淀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4.4.4复合电极使用期限一年。
4.2装量取供试品3个,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置于相应体积并预经标化的干燥容器内,将容器倒置15分钟,尽量倾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规范聚维酮K25检验操作,确保检品质量。
二、范围:聚维酮K25的全项检验。
三、责任者:质量检验员。
四、内容:
1. 性状
1.1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有吸湿性。
1.2 本品在水,甲醇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微溶。
2. 鉴别
2.1 取本品水溶液(1→50)2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与重铬酸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2.2 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硝酸钴约15mg与硫氰酸铵约75mg,搅拌后,滴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即生成浅蓝色沉淀。
2.3 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碘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搅拌,溶解成棕红色溶液。
2.4 取本品取细粉适量,加已干燥处理过的光谱溴化钾适量,混匀,研磨,压片,照《红外光谱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图谱一致。
3. 检查
3.1 K值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在25℃±0.05℃恒温水浴中放置1小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照《黏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二法检测,测得相对黏度ηr,计算K值,应为22.5-26.7。
(W为供试品的重量(按无水物计算),g)
3.2 pH值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照《pH值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3.0-5.0。
3.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溶解并稀释至20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B6、BY6或R7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3.4醛取本品约200mg-50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
钾1.74g ,加水80ml 使溶解,用1mol/L 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 至9.0,再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60℃恒温水浴中保温60分钟,放冷,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3ml ,置1cm 比色池中,加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溶液(取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40mg ,加水10ml 使溶解,摇匀)0.2ml ,混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以水为空白,在34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0S ),加7单位/ml 乙醛脱氢酶溶液0.05ml,混匀,放置5分钟,以水为空白,在34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 1S );另取磷酸盐缓冲液3ml ,同上操作,分别测定吸收度(A 0B 和A 1B ),按下式计算。
(按无水物计算),每1g 含乙醛不得过500ug 。
式中 P 为每1g 聚维酮K25中含乙醛的两(ug)。
75750为转换常数。
W 为供试品的量(按无水物计)(mg )。
3.5 N -乙烯基吡咯烷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 。
N -乙烯基吡咯烷酮峰的保留时间约为10分钟,理论板数按N -乙烯基吡咯烷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测定法 取本品约0.25g ,精密称定,置1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另精密量取N -乙烯基吡咯烷酮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2.5ug 的溶液,精密量取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含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不得过0.001%。
(试验后,应采用强溶剂乙腈-水(1:1)充分冲洗色谱柱)
3.6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5.0%。
3.7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 ,照《炽灼残渣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遗留残渣不得过0.1%。
3.8 重金属 取本品2.0g ,加氯化镁0.5g ,缓慢炽灼至完全灰化,在800℃炽灼1小时,放冷,自“加盐酸2ml ”起,照《重金属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二法检测,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3.9过氧化氢 取本品2.0g ,加水50ml 使溶解,溶液分成2份,每份25ml ,1份加三氯化钛-硫酸溶液(取三氯化钛,加10%盐酸溶液溶解制成每1ml 中含150mg 的溶液,取此溶液20ml ,加硫酸13ml ,加过氧化氢溶液至溶液变黄,加热至白烟逸出,冷却,加水适量,加热,重复加水、加热蒸发过程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100ml ,摇匀)2ml ,静置30分钟,另1份加13%硫酸溶液2ml ,混匀,作为空白溶液。
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在405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不得过0.35(0.04%以H 2O 2计)。
3.10肼 取本品2.5g ,加水25ml 使溶解,加5%水杨醛的甲醇溶液0.5ml ,混匀,60℃
()()[]B B S S A A A A W
P 010175750---⨯=
水溶液加热15分钟,放冷,加甲苯2ml ,振摇2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水杨醛吖嗪对照品适量,加甲苯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9u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 薄层板上,加甲醇-水(2: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如出现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水杨醛吖嗪斑点,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0001%)。
3.11甲酸 取本品0.75g 置25ml 量瓶中,加水20ml 去离子水溶解样品并稀释至刻度。
取该溶液0.1ml ,加入1.0ml 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溶液(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420mg 溶于22ml 磷酸钾缓冲液中(pH7.5),搅拌使溶解,即得)和1.9ml 的去离子水,静置20分钟后,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1.0ml 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溶液和2.0ml 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静置20分钟后,作为空白对照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和空白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在34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 0)。
再向该溶液中加入0.05ml 的甲酸脱氢酶溶液(取80各单位的甲酸脱氢酶溶于1.2ml 去离子水中,即得)充分混匀后静置5分钟,在34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 1),按下式计算。
应不得过0.5%。
()()[]()W V V A A A A C ⨯⨯⨯⨯⨯=溶液样品空白样品3.6/05.303.46---0101
式中:C 为样品中甲酸浓度(mg/kg ),
V 样品:为样品溶液的总体及,此处为25ml ,
V 溶液:为用作含量分析的样品溶液的体积,此处为0.1ml ,
W :为样品重量(g )。
3.12 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检查。
每1g 检出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被德国100个;每1g 检出检出大肠菌群数不得过10个;且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3.13 含氮量:取本品0.1g ,精密称定,置凯氏定氮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10g 和硫酸铜0.5g ,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 ,在凯氏定氮瓶口放一小漏斗,用直火缓缓加热,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
转移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10ml ,取2%硼酸溶液10ml ,置100ml 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5滴,将冷凝管尖端插入液面下。
然后,将凯氏烧瓶中内容物经由漏斗转入蒸馏瓶中,用水少量淋洗凯氏烧瓶及漏斗数次,再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10ml ,用少量水再洗漏斗数次,关橡皮管夹1,加热圆底烧瓶进行蒸气蒸馏,至硼酸液开始由酒红色变为蓝绿色时起,继续蒸馏约10分钟后,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继续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
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 )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空白和供试品所得馏出液的容积应基本相同,约70~75ml )校正。
每1ml 硫酸滴定液(0.05mol/L )相当于0.1401mg 的N 。
按无水物计算,含氮量应为12.0%~12.8%。
3.14、关联记录:
《聚维酮K25检验记录》QC-SOR- 000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QC-SOR-000 五、变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