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将饱和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稀释等质量的30%的H2SO4溶液和10%的H2SO4溶液

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硫酸加水稀释仍显酸性,pH小于7,不会等于7,且10%的稀硫酸的pH要比30%的稀硫酸的pH大,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H2↑,Fe + H2SO4= FeSO4+ 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知,每56份铁参与反应时,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时不再改变,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

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 。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

22Mg+2HCl=MgCl +H ↑,铁与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 <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A 是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图B 是将等质量的镁条和锌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中

C .图C 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图D是实验室电解水【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

CaO+CO2↑,反应前固体为CaCO3,其相对分子质量

为100,反应后固体只有Ca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可以得出所得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且不为零,与图象所示吻合,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镁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所用时间少;由化学方程式

2442 Mg+H SO=MgSO+H 242↑

和2442

=

Zn+H SO ZnSO

6

+H

52

可知,等质量的Mg、Zn分

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向一定量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溶液pH应该从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为2:1,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D。

4.下列实验所示的图像中,其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

B.等量CaCO3与足量盐酸

C.稀释一定量浓硫酸

D.向盐酸中滴加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反应时间最短,不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从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大于7,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2442Zn +H SO =ZnSO +H 652↑

2442Fe+H SO =FeSO +H 562↑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 不正确;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 不正确;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 正确;

D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 不正确。故选C 。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

A .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

B .向pH 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2442

Fe+H SO=FeSO+H

982

2442

Mg+H SO=MgSO+H

982

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溶液的pH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小于11,此选项错误;

C、根据

332

Cu+2AgNO=2Ag+C()

6

u NO

4216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

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

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向pH=l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不断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少,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

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向pH=l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变弱,pH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9.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

A.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 会不断趋近于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

B.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2Zn 2HCl=ZnCl H ++↑,22Fe 2HCl=FeCl H ++↑,。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

10.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的pH ,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

B .a 点溶液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

C .b 点溶液的温度高于a 点

D .c 点与b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曲线图可知,溶液的pH 逐渐变小,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所以,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A 正确;

B 、a 点溶液的pH 大于7,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B 不正确;

C 、已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b 点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

度最高,而a点氢氧化钠还没有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较少,故b点溶液的温度高于a点,C 正确;

D、c点时氢氧化钠已反应完,盐酸过量,b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故c点与b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D正确。故选B。

1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用水稀释KOH溶液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稀释KOH溶液时,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

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D 、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22Zn+2HCl=ZnCl +H ↑, 22Fe+2HCl=FeCl +H ↑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2.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 q 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 .HCl 和 FeCl 3的混合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D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酸溶液的 pH 小于 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 pH 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 7,故 A 正确;

B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 B 正确;

C 、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 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 C 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 D 错误。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小雪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钙和氢氧化钠。

(1)在制取过程中固体M的俗称是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得到的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可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

A 无色酚酞

B 氧化铁

C 稀盐酸

(3)实验室也可用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取2000g Ca(OH)2溶液逐滴滴加10.6%Na2CO3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Na2CO3溶液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滴加10.6%Na2CO3溶液至C点时,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_。

【答案】生石灰;蒸发结晶 C Ca(OH)2、NaOH 2095g

【解析】

【详解】

(1)M为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氧化钙,俗称是生石灰;操作②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是蒸发结晶;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冒泡,故可通过加入稀盐酸进行检验;(3)①A点Ca(OH)2还未反应完,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OH)2,同时还有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OH;

②由图像知加入50g10.6%Na2CO3溶液时完全反应,设完全反应生成CaCO3的质量为x

2233

Ca(OH)+Na CO=CaCO+2NaOH

106100

50g10.6%x

106100

=

50g10.6%x

x=5g

?

?

故溶液质量为:100g2000g5g2095g

+-=

14.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填“a”或“b”,下同)相连,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相连。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装置。

(5)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CaCO3+2HCl=CaCl2+H2O+CO2↑b b

2H2O22H2O+O2↑浓硫酸试管中的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CO2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5)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面上升;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15.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

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装置A 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 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不再产生气泡 83.3% 32CaCO CaO+CO ↑高温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232CO +2NaOH=Na CO +H O 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 ,影响测定结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实验步骤:③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实验结果准确的基础,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是准确测量二氧化碳前提,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盐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

设生成4.4g 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x

4.4g ↑

100x =44 4.4g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g 100%83.3%12g

?= 评价反思:(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CaCO CaO+CO ↑高温;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装置A 中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232CO +2NaOH=Na CO +H O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如装置C 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D 装置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装置E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 ,影响测定结果。

16.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數利用图I 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 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 质量的变化如图I 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II数据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答案】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 7.5g 25.0% 偏大【解析】

【详解】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

(2)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 x =

44

3.3g

,解得x=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g

100%

10g

=75%,故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75%=25.0%

(3)如果考虑盐酸的挥发,则C装置中吸收少量的氯化氢,故测量结果偏大;

17.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CoO、Co2O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_________,Co2O3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 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

CoSO4____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答案】+2 +3 Co2+ 155×(a/75 + b/83) 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增大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oO中Co为+2价,Co2O3中Co为+3价;(2) ①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后钴元素以CoSO4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Co2+;②设CoO生成CoSO4的质量为x,Co2O3生成CoSO4的质量为y,

CoO+H2SO4=CoSO4+H2O

75 155

ag x 75/ag=166/x x=155×ag÷75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332 155×4

bg y 332/bg= 155×4/y y= 155×4×bg÷332

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的质量为:155×(a/75 + b/83);

(3) ①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对钴元素浸出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增大;③工业生产中应采用实验4的方案,虽然实验5的方案中钴元素浸出率最高,但考虑到实验4中亚硫酸钠的使用量接近实验5方案中的一半,综合考虑选择实验4的方案。

18.盐城濒临黄海,拥有巨大的天然宝库。

(1)海堤树林茂密,让人清新呼吸。

①树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填化学式),放出O2,将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_____个电子。

(2)滩涂花海飘香,使人流连忘返。

①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_____的结果。

②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呈蓝色,可能由KNO3、Ca(NO3)2、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其中Ca、N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该营养液中含有_____种溶质。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_____(填元素符号)。

(3)大海资源丰富,引人不断探索。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小明利用如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则“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l6g,加入盛有84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g?mL-1),完全溶解。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_____(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允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答案】CO2太阳 17 不断运动 3 P A 蒸发引流饱和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 NaOH

【解析】

【分析】

粗盐提纯过程:溶解、过滤、蒸发,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详解】

(1)①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故吸收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放出O2,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一种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

微粒,氧气分子含有16个质子数,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含有17个电子,故每个O 2-中共含有17个电子。

(2)①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②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可能由3KNO 、32Ca(NO )、2Cu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呈蓝色,则含有氯化铜,其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1:1,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钙,32Ca(NO )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40:28=10:7,营养液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含有硝酸钾,故该营养液中含有3种溶质。物所需营养元素由三种,为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营养液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磷元素,元素符号为P 。

(3)①操作1是把大颗粒粗盐研磨成小颗粒粗盐,需要在研钵中进行,故选A 。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 “盐洗”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 的饱和溶液。

④精盐不纯会带有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变小,未完全烘干,相当于将溶液稀释,配制所得的NaCl 溶液的浓度低于16%,故配制所得的NaCl 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

⑤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 2、MgSO 4两种杂质,加入BaCl 2溶液,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19.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 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镉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 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 2CO 3投入被Cd 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 3沉淀,以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