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第四章

交通规划第四章

三、交通网络模型
路段与节点连接矩阵 A 表示各路段的起始节点和终了节点 I×A矩阵(行数I = 节点个数,列数A = 路段数) i行a列元素: 节点 i 是路段 a 的起始节点 1
δ ia = − 1
0 节点 i 是路段 a 的终了节点 否则
路段与路径连接矩阵
节点邻接关系矩阵 Z 表示各节点邻接哪些节点(有路段直接相连) I×I矩阵(I = 节点数) i行j列元素 δ j = 1 节点 i 与 j 之间有路段存在
i

否则
三、交通网络模型

三、交通网络模型
建模过程 确定建模对象道路及交叉口; 利用电子地图、CAD图等确定各节点的坐标(经纬度); 每个节点和路段赋予编号; 建立节点及路段属性数据; 建立连接矩阵。
路段与节点连接矩阵
节点邻接关系矩阵
8
三、交通网络模型
几个问题的处理 虚拟节点 发生吸引点 (Centroid,质心) 域外的发生吸引点
二、交通网络规划
评价指标 道路总长度:建设费用 平均距离:任意两点间 绕行率(非直线系数) 效益 g ij = si s j / d ij 投资效果:单位道路长度的效益
推销员路径
汉密尔顿回路
5
二、交通网络规划
评价结果
连接方式 总长度 (km) 平均距离 (km) 绕行率 效益 (千人)2/m 推销员 汉密尔顿 最短树 外延树 路径 回路 153.4 14.3 2.33 112.8 743 162.0 10.8 1.84 130.8 802 192.7 50.4 10.2 65.0 335 212.1 48.7 9.67 65.5 308 完全图 现状 路网
二、交通网络规划
中国: 快速路:快速疏解跨区域的长距离交通,提 高路网总体容量和疏解能力 主干路:承担跨区域长距离或较长距离交通 次干路:为快速路和主干路承担交通的分流 和集散,兼具交通和生活两种功能 支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服务 构成城市路 网主骨架

第四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四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在道路的不同部位三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求。 红线不是一条直线,道路红线实际需要的宽度是变化的。
路网等级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
远近分 离原则
• ——不同 距离出行 者的需求
通达分 离原则
• ——穿越 与到达交 通的需求
通过性 可达性
快速路
主/次 干路
集散道 地方道
路网等级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
远近分 离原则
• ——不同 距离出行 者的需求
通达分 离原则
• ——穿越 与到达交 通的需求
快慢分 离原则
• ——不同 交通方式 的需求
容量调 控原则
• ——减少 低效运行 的需求
功能划
分原则
•——减少 公共空间 功能与交 通功能冲 突
第三节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及影响因素
一、路网基本模式及其优缺点
1. 路网基本模式划分
对人口在50~200万的大城市,可根据城市的用地形状和交通 需求确定是否建设快速路。快速路可呈“十”字形在城市中心区 的外围切过。
(1)城市快速路
快速路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
(2)城市主干路 •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
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 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当分道行驶,交叉口的机动车与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是路网间 距与道路红线宽度的综合指标。用%表示。
(3)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人口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为m²/人。车均道路面积
是道路用地面积与服务车辆的比值,单位为m²/车。
•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广场 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
大; ② 一条路上行驶着机动车、非机动车; ③ 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或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篇一: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 A.连续性典型调查 B. 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 D. 一次性抽样调查5.非抽样误差( )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 采访法B. 抽样调查法C. 直接观察法D. 典型调查法E. 报告法2.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 经济性B. 时效性C. 准确性D. 全面性E. 灵活性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 )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 无回答误差D 随机误差E 抽样框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2.交通规划的含义?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123合计(万次)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12812.0/16.025521.0/38.032710.0/15.0合计29503111043.0/69.0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第六章交通分布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r,ε<3%。

6.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交通规划-绪论ppt课件

交通规划-绪论ppt课件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
补充联邦道路法:5万人以上的城市,为了得到 与
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必须进行以城市综合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ppt精选版
(2)交通的社会作用 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打破“地地区球间村距”离的隔 阂、形
成一体化社会;
时间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防灾和社会福利。
逐渐失去地ppt方精选特版色,恶化环境……。
10
二、交通规划(Traff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确定目标
解决手段与方法
1、定义
规划(Planning):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 和行动
方法 : ①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
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
④重视交通环境
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兴
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四阶段法中
的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动态分配的试用
ppt精选版
32
第六节 交通规划研究展望
一、交通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展望
1、对短期交通问题的对策,如自行车停车、 地区交 通、公共交通的票价和运行间隔问题 等等;
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②静态到动态; ③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的研制; 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⑤四阶段预测法到均衡、动态; 状况:城市环境问题 显著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 者的重视。
ppt精选版
31
第六阶段(1990~)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一)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一)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按照2040年(远期)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的标准,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下图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A.政治职能B.居民出行C.历史背景D.地价高低2.北京新机场的设计标准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A.因地制宜B.尽量少占土地C.适应国防需要D.适度超前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工业企业属于甲类工业部门的是()A.服装工业B.家具制造业C.制糖工业D.电子工业4.下列关于乙类工业部门投入运费低的原因可能是()①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②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③以航空运输为主④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示信息推测,当地面积较大的居民点均集中在河流()A.北岸B.南岸C.凹岸D.凸岸6.该区域公路设计时,不断跨越河流两岸的主要目的是()A.缩短线路里程B.减少建设工程量C.便于居民出行D.降低施工难度2010年10月26日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

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沪杭高速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加强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联系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8.沪杭高铁线路大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对于其主要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减少地面沉降的影响B.减少对既有铁路和公路的影响C.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D.防止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第二大城市。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公共交通成为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关键措施。

为了建设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公共交通网络,各地纷纷制定了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一、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各地政府开始制定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私家车出行,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便利性原则:在城市核心区域和人口稠密区域建设交通枢纽,确保市民可以方便地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2.覆盖面原则:公共交通路网应覆盖城市的各个重要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教育区等,确保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3.多样性原则:公共交通网络应通过多种交通方式互相衔接,如地铁、巴士、有轨电车等,满足不同出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4.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清洁能源驱动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三、布局设计根据规划原则,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应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布局设计:1.轨道交通网:城市核心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适合建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系统,以满足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这些交通系统应覆盖主要商业和居民区域,并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衔接,提高出行效率。

2.巴士网络:巴士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规划巴士路线时,应考虑人口分布、交通需求和道路状况等因素,确保乘客能够便捷地抵达目的地。

3.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是一种既环保又高效的交通方式,适合在市区建设。

有轨电车线路应连接主要商业区、居民区,并与地铁、巴士等其他交通工具进行衔接,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布局课程实践报告(网络拓扑建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布局课程实践报告(网络拓扑建模)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布局课内实践实践题目:交通网络拓扑建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交通网络拓扑建模》课内实践指导书一、实践目的为了预测交通网络的交通量,而将实际或规划的交通网模型化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利于进行科学计算和直观显示。

网络可以描述道路和交又口、铁路和车站、电话线和电话局等物理性构造,以及各种信息流与其节点之间的概念性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与可达性等进行定量地分析与评估。

二、实践内容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特性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其分别基于空间句法或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拓扑性能进行评估。

无论哪种结构,网络都是由点(道路交叉口、铁路车站和电话局等)集和与此连接的线(道路、铁路和电话线等)组成,并将点的集合称为节点(Node)集,用N表示;将连接节点的线段的集合称为路段(Link or Arc)集,用A表示;因此,网络可以用由点和线段组成的有向图G(N,A)进行数学描述。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由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S和交又口之类的交汇节点等组成。

一般,用正整数n表示和识别。

对于将交通小区内诸指标进行集计处理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发生、吸引节点表示交通小区人口密集或政府行政机关的集中的地点。

将这些发生、吸引节点对与RS对应,并称之为OD对。

1.相关概念网络:由点集(道路,交叉口、铁路车站和电话局等)和与此连接的线(道路,铁路和电话线等)组成,并将点的集合称为节点集,用N表示;将连接节点的线段的集合称为路段集,用A表示;将连接路段的集合称为路径。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交通流的载体,现状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通过第二章交通调查获取,而布局规划的将来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获得。

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及作为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形成及基本骨架,因此网络布局和线路规划及其重要。

交通网络布局和线路规划:利用节点重要度确定网络中重要节点的位置,利用区位重要度确定线路的轴向,利用线路重要度确定线路的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态也具有与特征相适应的网络结构形态。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交通网络结构为三角形;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交 通网络也为三角型;京津冀地区的区域交通网络为以北京为中心 的较强放射型。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国家交通网络 国家交通网络较区域交通网络更注重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地 理条件。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欠发达的格局,而地理环境则是东部沿海平原和丘陵, 中部山区和丘陵,西部高山和重丘。 交通网络形成了东部高密度,中部中密度和西部低密度的框 架。 中长期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简称“ 7918” 网 — 以北京为起 点的7条放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和八纵八横的国家铁 路网都较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精品课程2004 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
交通规划
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王江锋 51684599 8410B wangjiangfeng@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 第1 节 第2 节 概述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和方法
区域产业机能)和社会物资产耗总量(反映社会的运输需求 )或商品零售总额(反映区域的商业功能)等几项指标作为 选择网络节点的定量分析标准。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节点重要度Ii的计算公式
Ii为节点i的重要度; eil为节点i的第l个要素的值; el为对象区域第l个要素的均值; al为要素l的权重。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节点重要度和线路重 要度的值。 节点重要度用以确定交通枢纽和车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 ;
线路重要度用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和线路的等级,如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和支路等,完成交通网络布局。
人均道路用地 (m2/人) 3.2 7.6 7.1 4.7 3.6 4.5 5.3 4.0 4.8 5.5 4.2 7.0 5.0 6.6 10.4 4.2 2.9 5.0 4.3 5.0 2.9 6.0 4.8 7.4
道路网密度 (km/km2) 9.07 4.57 9.29 9.16 6.06 6.66 10.4 11.46 6.98 7.59 7.74 4.28 6.60 6.96 11.09 3.09 3.38 4.90 6.61 8.19 9.37 7.27 7.34 3.65 6.55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指标 评价指标
(2)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评价交通网络的服务公平性和服务质量水平,分为 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轨道交通 网密度、城市公共电汽车网密度和站点覆盖范围等。 网络密度是指单位用地面积内交通网络的长度,表示区域中 交通网络的疏密程度,用交通用地率、人均交通用地和面积 率等指标。
节点重要度为一个相对于 区域平均值的无量纲相对 值。 要素l 可以是区域人口、现 状交叉口的饱和度 、重要 单位数量和景点数量等。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 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交通区位是指交通线的“资源”所在。 交通线资源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旅游、矿藏、交 通拥堵等要素,并且有的已经被开发,有的还未被开发。 交通区位线的区划网络图存在由重要性而决定的等级级别。 结合网络布局规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区划各种区位线,如高 速公路区位线、快速路区位线、城市主干路区位线、主要拥 堵路线及拥堵节点区位线、立交匝道出入口区位线、广场区 位线等。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交通区位线的重要度值 Iij计算公式:
I ij aij
m 1
M
eijm em
eijm为区位线起点i 和终点 j 之间第m个 要素的值; em为对象区域内要素m的均值; M为要素的个数。
在交通网络中,区位线重要 度应分路段分别计算。这时 ,ij为网络中的路段,i为路 段的起点,j为其终点。
道路网密度 (km/km2)
道路用地率 (%) 人均道路用地 (m2/人)
13.10 18.60 36.70 8.00 13.30 18.40 18.40 18.10 18.10 16.21
33.7 23.4 14.9 25.2 25.8 15.8 24.4 14.4 17.2 17.05 28.3 45.9 25.3 27.11 —— 8.8 10.3 22.8 14.2 21.4
按照城市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位置和对外交通的组织形式:
交通枢纽、尽头式和穿越式城市。
(4) 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
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结构
特点:有一个强大的城 市中心,与此对应的交 通网络应该是放射形或 环形放射状,以处理城
市的内外交通和过境交 通。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指标 2.单一交通方式网络体系评价指标
进行交通网络布局评价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指网络密度、面 积率、各等级网络的比例等。动态指标是对网络服务的交 通流因素的评价指标。 ②科学性定量评价与专家经验判断相结合。 ③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避免过高确定目标。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结构 交通网络结构形式,尤其是城市交通网络结构,决定了城市 的骨架和城市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 自由式等。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城市交通网络形态与城市类型
(1)城市规模与路网形式
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
大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100万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2) 城市性质与路网形式
城市按照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经济位置等可分为:工业城
市、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及特殊功能城市(如旅游城
市等)。交通枢纽城市又可以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
市、河埠城市和水上交通枢纽城市等。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3) 城市在区域交通网中的位置与路网形式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我国城市道路网密度普遍偏低原因: 一是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和政策导向等,致使城市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建设水平低。 二是从城市结构布局看,我国的城市多为用地紧凑、人口高 度密集型城市,道路用地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对于我国的城市:
在进行城市中心区改造时,应该考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 设,增加交通用地比例和道路网的密度,有条件的城市考虑 增加轨道网(地铁或轻轨)的密度; 对于规划区或新开发区,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应该 尽量接近国家标准值的上限。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利用节点重要度确定网络中重要节点的位置,利用区位重
要度确定线路的轴向,利用线路重要度确定线路的等级。
线路重要度计算公式:
Ik为线路k的重要度值; i和j分别为线路 k 通过的节点。
I k I ij I i
ik jk ik
通过计算节点和路段重要 度的叠加计算线路重要度 ,以评价交通线路的重要 程度,为布局线路和确定 线路等级奠定理论基础。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区域交通网络形态 区域发展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极化、城市群和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两极,涵盖了广州、深圳 、佛山、珠海、东莞、江门、中山、香港和澳门等城市,位于珠 江两岸;长江三角洲则以上海和南京为两极,涵盖了上海、南京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等城市,位于长江下游 区域;京津冀地区则以北京和天津为两极,涵盖了北京、天津、 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承德和张家口等城市。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指标 评价指标
(2)网络密度
城市道路:路网密度(km/km2)
L M

:道路网面积;
L:道路长度(km);
M:用地面积(km2)。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发达国家城市道路网部分指标
城市 指标 纽约 芝加 旧金 巴塞 名古 平均 伦敦 巴黎 东京 大阪 哥 山 罗那 屋 值
第3节
第4 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交通网络拓扑建模
第1节 概述
交通网络的布局设计取决于制定怎样的支撑和引导国家、区 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第2节 交通网络布局理论与方法
节点重要度方法和区位理论是交通网络布局的主要方法。 节点的重要度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等多方面因素 影响。
通常选择人口(反映区域活动机能)、工农业总产值(反映
指标 城市 上海 北京 天津 沈阳 武汉 广州 哈尔滨 重庆 南京 西安 成都 大连 长春 太原 济南 兰州 昆明 郑州 长沙 杭州 南昌 石家庄 乌鲁木齐 深圳 平均
道路用地率 (%) 9.43 6.69 9.59 9.19 5.72 6.66 8.74 8.92 7.07 7.64 8.40 6.34 7.75 6.26 13.65 3.19 3.57 5.83 4.96 6.33 5.09 7.53 7.99 8.04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而言,主要使用线网密度、 站间距和站点覆盖率评价。站点覆盖率又有 300m 半径、
500m半径和1000m半径覆盖率等。
此外,对城市公交,还有线路重复系数和非直线系数等指 标。
第3节 交通网络布局与线路规划
(3)干路网间距(km) 干路网间距即两条干路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到决 定作用。 国外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经验: ①交通流的连续性 以次干道间距不小于300m,主干道间距不小于600m为宜。 ②城市用地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以次干道间距为300~400m,主干道间 距为600~800m为宜。 城市工业区及城市边缘地区:以次干道间距为500~600m, 主干道间距为1000~1200m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