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规划布局 PPT
合集下载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可编辑ppt
21
1.3 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港站设施
可编辑ppt
14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5、国外运输港站与枢纽发展趋势 ①大量高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应用于运输港站与 枢纽建设、运营和管理。 ②不断完善运输枢纽的规划、设计理念。 ③注重运输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可编辑ppt
15
1.2 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1、按地理位置划分
陆路运输港站与枢纽:内陆城市依托公路、铁路运 输,具有交通运输中转、换乘、换装等多种功能,北 京等。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五纵:同江--三亚、北京-福州、北京--珠海、二连浩特-河口、重庆-湛江
七横:连运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上海-瑞丽、绥芬河-满洲里
丹东-拉萨、青岛-银川、衡阳可-编辑昆pp明t
13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2)各运输枢纽作业量迅速扩大 3)各港站吞吐量不断攀升
可编辑ppt
20
1.2 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6、按运输枢纽的运输方式划分 单式运输枢纽:指同一种运输方式的主干线的 交叉点、分叉点或衔接点形成的运输枢纽,是为 某种运输方式自身设置的。 综合运输枢纽:是由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组成 的主干线的交叉点、分叉点或衔接点形成的运输 枢纽,是为各种运输服务所设置的。
8. 《道路运输组织学》邵振一等编著
9. 《铁路货运组织》陈宜吉编著
可编辑ppt
2
绪论
一、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二、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三、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港站设施 四、运输港站与枢纽学科研究内容
可编辑ppt
3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1、运输枢纽的概念
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方案精品PPT课件

社会车辆停车库 长途客运站 商业、自助值机、换乘通道 地铁站厅 城际铁路站厅
地铁轨道和站台 城际铁路轨道和站台
北
垂直机场引入方案
平行机场引入方案
垂直机场引入方案
平行机场引入方案
客专引入机场方案
地铁
迎宾大道
公路衔接示意图
机场高速 京港澳高速
四港联动大道 迎宾大道 规划新107国道
机场至少林寺高速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省道102
谢谢
NACO方案效果图
NACO方案平面图
英联达奇方案平面图
英联达奇2020年总体鸟瞰
英联达奇2040年总体鸟瞰
人车分流、两大换乘通道紧密衔接轨道交 通与航站楼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
T2航站楼
地上一层换乘通道 地下一层换乘通道
城际铁路/地铁站台(地下二层、-14m) 城际铁路/地铁站厅(地下一层、-8m) 长途大巴(地面层、-2m层) 机场大巴、出租车(地上一层、4.2m层)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地下二层/一层(-14m/-8m): 城际铁路和地铁车站
Intercity-Rail and Metro Station
T3航站楼 地 下 一 层 换 乘 通 道
T1航站楼
地铁轨道和站台 城际铁路轨道和站台
北
垂直机场引入方案
平行机场引入方案
垂直机场引入方案
平行机场引入方案
客专引入机场方案
地铁
迎宾大道
公路衔接示意图
机场高速 京港澳高速
四港联动大道 迎宾大道 规划新107国道
机场至少林寺高速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省道102
谢谢
NACO方案效果图
NACO方案平面图
英联达奇方案平面图
英联达奇2020年总体鸟瞰
英联达奇2040年总体鸟瞰
人车分流、两大换乘通道紧密衔接轨道交 通与航站楼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
T2航站楼
地上一层换乘通道 地下一层换乘通道
城际铁路/地铁站台(地下二层、-14m) 城际铁路/地铁站厅(地下一层、-8m) 长途大巴(地面层、-2m层) 机场大巴、出租车(地上一层、4.2m层)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地下二层/一层(-14m/-8m): 城际铁路和地铁车站
Intercity-Rail and Metro Station
T3航站楼 地 下 一 层 换 乘 通 道
T1航站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120 100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第三章(交通枢纽规划布局)

➢ 求解过程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很多问题都为考虑(如:系 统最优问题,节点到发问题,费率问题等)。
2.微分法 1)产生背景
在重心法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最优的理念,提出系统总费用最小化。
2)方法思想
各产生点到决策点间的费用和构成系统总费用,在连续的平面区域内,要 使得总费用有极小值,则可依托求偏导数的思想解决问题。
2)前提条件
该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求以下几点 即可求解: ➢ 定义一个几何平面系统; ➢ 各点的坐标(点是指在区域内 相互间有业务量的点); ➢ 点到点的运输量; ➢ 运输费率。
一般重心法求解结构图
3)模型表达
x
n
C jW j x j
j 1
y
n
C jW j y j
j 1
n
C jWj
j 1
n
C jWj
货运系统——货物运输最求目标(在枢纽内作业费用最少或完 成运输花费成本最小)
技术作业系统——设施设备运行最求目标(最大的作业能力) 约束条件(st.): ① 业务需求约束(客货源)
② 投资约束(枢纽点运行前期投资成本) ③ 运营费用约束(后期费用约束,是难点) ④ 其他约束(如用地约束、与周边衔接约束等) 注:① 旅客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主要包括购票、候车、托运、换乘或其他业务 所需时间等; ② 旅客出行时间花费包括枢纽内停留时间、其他方式乘车时间等; ③ 货物运输在枢纽内的作业费用主要包括装卸费、换装费、办理相关手续 时间消耗费用等; ④ 货物完成运输成本包括枢纽内作业费用、运输过程费用等。
等)。
可求得的解:a.选择的枢纽点—— WK(决定枢纽的数目);
率)。
b.发点到选择枢纽点的流量—— X iK(决定枢纽的吸引规模);
2.微分法 1)产生背景
在重心法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最优的理念,提出系统总费用最小化。
2)方法思想
各产生点到决策点间的费用和构成系统总费用,在连续的平面区域内,要 使得总费用有极小值,则可依托求偏导数的思想解决问题。
2)前提条件
该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求以下几点 即可求解: ➢ 定义一个几何平面系统; ➢ 各点的坐标(点是指在区域内 相互间有业务量的点); ➢ 点到点的运输量; ➢ 运输费率。
一般重心法求解结构图
3)模型表达
x
n
C jW j x j
j 1
y
n
C jW j y j
j 1
n
C jWj
j 1
n
C jWj
货运系统——货物运输最求目标(在枢纽内作业费用最少或完 成运输花费成本最小)
技术作业系统——设施设备运行最求目标(最大的作业能力) 约束条件(st.): ① 业务需求约束(客货源)
② 投资约束(枢纽点运行前期投资成本) ③ 运营费用约束(后期费用约束,是难点) ④ 其他约束(如用地约束、与周边衔接约束等) 注:① 旅客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主要包括购票、候车、托运、换乘或其他业务 所需时间等; ② 旅客出行时间花费包括枢纽内停留时间、其他方式乘车时间等; ③ 货物运输在枢纽内的作业费用主要包括装卸费、换装费、办理相关手续 时间消耗费用等; ④ 货物完成运输成本包括枢纽内作业费用、运输过程费用等。
等)。
可求得的解:a.选择的枢纽点—— WK(决定枢纽的数目);
率)。
b.发点到选择枢纽点的流量—— X iK(决定枢纽的吸引规模);
第二章 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

•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 •枢纽的规划设计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 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 等工作。
总体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
规划前提条件:交通枢纽运转的综合效益为最优
• (1)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 • (2)对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 局(数量、位置和规模)进行优化。 • (3)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 划。
接受否?
详细设计
否
评价二 费用效益比是否最优 接受否? 枢纽设计方案
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 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
• 从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出 发,满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需要。 • 充分体现规划区域的经济特点,适合向规模 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要求。
原则2:引导需求合理化 •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土地利 用规划,积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 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 个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 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 划的总体安排,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工 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旅行服务
城市规划应对交通枢纽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 配置 • 务求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之间有方便和经 济的联系,保证满足运营要求,以便提高 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 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与市政建设的影 响和道路系统的交叉干扰
(3)辐射范围
• 铁路公路的辐射范围=水运的腹地,指的是 港站枢纽的服务区域。 • 辐射范围是港站枢纽生命力的源泉。 (4)旅游业发展状况 (5)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6)城市相关规划 • 交通枢纽既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又是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 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 等工作。
总体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
规划前提条件:交通枢纽运转的综合效益为最优
• (1)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 • (2)对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 局(数量、位置和规模)进行优化。 • (3)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 划。
接受否?
详细设计
否
评价二 费用效益比是否最优 接受否? 枢纽设计方案
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 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
• 从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出 发,满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需要。 • 充分体现规划区域的经济特点,适合向规模 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要求。
原则2:引导需求合理化 •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土地利 用规划,积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 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 个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 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 划的总体安排,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工 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旅行服务
城市规划应对交通枢纽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 配置 • 务求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之间有方便和经 济的联系,保证满足运营要求,以便提高 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 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与市政建设的影 响和道路系统的交叉干扰
(3)辐射范围
• 铁路公路的辐射范围=水运的腹地,指的是 港站枢纽的服务区域。 • 辐射范围是港站枢纽生命力的源泉。 (4)旅游业发展状况 (5)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6)城市相关规划 • 交通枢纽既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又是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枢纽交通设计PPT课件

7.3.3 枢纽交通设计基础资料
现状调查
枢纽用地、周边道路交通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相关OD资料。
整理分析
对枢纽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规划资料中获得枢纽设计 的各种限制条件(用地、交通、市政、生态景观、投资)。
参考国内外同类型枢纽
从需求预测、布局设计和TOD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剖析, 总结其先进的经验模式、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
7.3 枢纽交通设计体系
7.3.4 枢纽交通设计流程
1、主要内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
通过设计整合枢纽的场站设施、道路设施、人行设施、各种 建筑设施以及其他物理设施,尽可能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 用率,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减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 得人流、车流在换乘枢纽有序、安全、畅通地流动,各种交 通方式之间衔接紧密。交通换乘空间整合设计由里及外可以 分为三个部分:车站、换乘枢纽设施以及道路疏解系统。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3)组合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2、平面布局模式 1)枢纽规模 2)换乘区域及模式 常规公交同台换乘 同台换乘
枢纽出入口位置及形式 换乘区域的位置及接驳方式 功能区域布局 各功能区的基本形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1)单体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现状调查
枢纽用地、周边道路交通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相关OD资料。
整理分析
对枢纽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规划资料中获得枢纽设计 的各种限制条件(用地、交通、市政、生态景观、投资)。
参考国内外同类型枢纽
从需求预测、布局设计和TOD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剖析, 总结其先进的经验模式、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
7.3 枢纽交通设计体系
7.3.4 枢纽交通设计流程
1、主要内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
通过设计整合枢纽的场站设施、道路设施、人行设施、各种 建筑设施以及其他物理设施,尽可能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 用率,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减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 得人流、车流在换乘枢纽有序、安全、畅通地流动,各种交 通方式之间衔接紧密。交通换乘空间整合设计由里及外可以 分为三个部分:车站、换乘枢纽设施以及道路疏解系统。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3)组合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2、平面布局模式 1)枢纽规模 2)换乘区域及模式 常规公交同台换乘 同台换乘
枢纽出入口位置及形式 换乘区域的位置及接驳方式 功能区域布局 各功能区的基本形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1)单体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PPT课件

——这个阶段的交通行为可以用交通规划理论进行描述。
枢纽之间的长距离运输
——利用城市间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线路等进行。 ——交通需求者对这部分的关心程度较低,相反运输企业 会在 这个阶段对自己的运力、运输线路的安排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
第21页/共76页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交通枢纽运转机理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枢纽内部的短距离运输
——应交通需求者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的,它与交 通需求者对运输路径和站点位置的选择行为有关,并与城市交通融 为一体。
——从微观意义上讲,选择什么路径、什么场站完全取决 于交通需求这个人对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判断和期望,政府只能借 助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方式实现对需求者个人行为的合理诱导。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活动都是在扩大的地域空间中进行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枢纽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规划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减少但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场站的选址建设投资运输能力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的影响仍不可忽视必须给予正确的估价交通枢纽所在地区的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因此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必须从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取土问题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
第26页/共76页
2.3.3 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 ——城市基本上位于枢纽的某一象限内(图a)
[特点]:互相干扰少,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枢纽将城市分割为二(图b)
[特点]:互相干扰较大 ——城市被十字交叉的铁路干线分割成多块(图c)
枢纽之间的长距离运输
——利用城市间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线路等进行。 ——交通需求者对这部分的关心程度较低,相反运输企业 会在 这个阶段对自己的运力、运输线路的安排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
第21页/共76页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交通枢纽运转机理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枢纽内部的短距离运输
——应交通需求者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的,它与交 通需求者对运输路径和站点位置的选择行为有关,并与城市交通融 为一体。
——从微观意义上讲,选择什么路径、什么场站完全取决 于交通需求这个人对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判断和期望,政府只能借 助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方式实现对需求者个人行为的合理诱导。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活动都是在扩大的地域空间中进行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枢纽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规划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减少但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场站的选址建设投资运输能力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的影响仍不可忽视必须给予正确的估价交通枢纽所在地区的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因此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必须从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取土问题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
第26页/共76页
2.3.3 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 ——城市基本上位于枢纽的某一象限内(图a)
[特点]:互相干扰少,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枢纽将城市分割为二(图b)
[特点]:互相干扰较大 ——城市被十字交叉的铁路干线分割成多块(图c)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ppt讲义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ppt讲义
目录
•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原则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案例分析
01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网络中 的重要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交 汇、中转和集散的场所。
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 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和位置。
优化交通枢纽内部的布局,实现 人流、车流的分流和有效组织。
考虑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使交 通枢纽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保 和节能减排。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 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 放。
鼓励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 等环保出行方式,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效益分析
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的交通 压力,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概述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国际航空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航空、高铁、地铁 、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规划特点
采用立体化布局,分层设置不同交通方式,提高换乘效率;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的 旅客服务设施;强化交通组织管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
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换乘环境,降低居民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 出行便利性。
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与一体化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 ,优化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和
功能配置。
智能化与自动化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 备,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和安全管理水平。
目录
•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原则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案例分析
01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网络中 的重要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交 汇、中转和集散的场所。
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 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和位置。
优化交通枢纽内部的布局,实现 人流、车流的分流和有效组织。
考虑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使交 通枢纽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保 和节能减排。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 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 放。
鼓励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 等环保出行方式,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效益分析
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的交通 压力,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概述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国际航空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航空、高铁、地铁 、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规划特点
采用立体化布局,分层设置不同交通方式,提高换乘效率;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的 旅客服务设施;强化交通组织管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
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换乘环境,降低居民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 出行便利性。
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与一体化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 ,优化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和
功能配置。
智能化与自动化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 备,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和安全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对①枢纽站场的数目、②地理位置、③规模、④与其他枢纽
的相互关系进行优化和调控,实现整个交通枢纽运输效率的最大化。
2.布局的基本要求
➢ 服从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考虑运输网络整体的系统化);
➢ 保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达性);
➢ 考虑生产力布局(在能力上留有余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不能造 成浪费);
1)方法定义
是一种模拟(平面几何)的方法,它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产生点看成是分布 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产生量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 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 的最佳位置。
6
2)前提条件
该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求以下几点 即可求解: ➢ 定义一个几何平面系统; ➢ 各点的坐标(点是指在区域内 相互间有业务量的点); ➢ 点到点的运输量; ➢ 运输费率。
货运系统——货物运输最求目标(在枢纽内作业费用最少或完
成运输花费成本最小)
技术作业系统——设施设备运行最求目标(最大的作业能力)
约束条件(st.): ① 业务需求约束(客货源)
② 投资约束(枢纽点运行前期投资成本)
③ 运营费用约束(后期费用约束,是难点)
④ 其他约束(如用地约束、与周边衔接约束等)
注:① 旅客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主要包括购票、候车、托运、换乘或其他业务 所需时间等;
迭代,对所求解进行反馈比较,在N个解中哪个使得系统的总费用最小,即为所
求的满意解。
5)特点分析
➢ 弥补了重心法没考虑系统总费用的缺点;
➢ 迭代法求解是有终止的,N次后的解可能更优,因此所求解只是满意解(局部 最优解);
➢ 其一元问题的实质没变,其他因素也未做更多考虑。
10
3.重心法与微分法的改造 1)对多元问题求解的改造
4.枢纽规划布局的概念模型
基本思想——建模求解;结合网络设计和规划求解(运筹学)的基本手 段和理念,可以构想,通过构建一模型,设计算法,定能求出枢纽布局的数目、 设计到发量(规模)、具体位置等。
问题描述如下:
3
目标函数(obj.):客运系统——旅客的最求目标(在枢纽内停留时间最短或完成
出行花费时间最短)
F 以Fx
0
建立关于x, y的联立方程组,求得
0
y
y
n
C jW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n
C jW j y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n
C jW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在此基础上,定义一个初始可行解(重心法所求),采用迭代法,经过N次
连续性的枢纽选址问题往往是多元的,按照平面区域的分布原则,可以 对重心法进行改造,对应前提如下: ➢ 满足连续性枢纽布局决策的一般原则,即不超出一个给定的平面区域范 畴,各节点对间运算满足传统重心法计算法则; ➢ 整体平面区域可以按照多元枢纽布局需求特征进行分割,在每一个分割 的小区中分别存在一个枢纽决策点; ➢ 各分割小区不影响需求节点对的相互关系。
一般重心法求解结构图
7
3)模型表达
x n C jWj x j
j 1
n
y
C jWj y j
j 1
n
C jWj
j 1
n
C jWj
j 1
4)特点分析
x, y——决策点的平面坐标; xj , yj ——第j个产生点的横纵坐;标值 Wj ——第j个产生点到决策点量的;运 Cj ——第j个产生点与决策点运间输的费率。
规划区域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枢纽站场现状分析
布
枢纽站场规划布局
局
方 案
提出各种布局方案
调
整
枢纽站场个数
枢纽站场规模
枢纽站场选址
既有方案的评价和优选
N
方案满意
Y
5
推荐方案
3.2 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论与方法
发展历程(三个阶段):单纯的数学物理方法——运筹学等——现代交通流 理论、现代交通规划学。
3.2.1 数学物理方法 1.重心法
各产生点到决策点间的费用和构成系统总费用,在连续的平面区域内,要 使得总费用有极小值,则可依托求偏导数的思想解决问题。
3)模型表达
n
12
F CjW j (xxj)2(yyj)2
j1
F — —系统总费用
9
4)模型求解
n
C jW j x j
(x x j)2 (y y j)2 1 2
x j1
➢ 只能对一元问题求解;
➢ 解的实用求解过程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很多问题都为考虑(如:系 统最优问题,节点到发问题,费率问题等)。
8
2.微分法 1)产生背景
在重心法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最优的理念,提出系统总费用最小化。
2)方法思想
② 旅客出行时间花费包括枢纽内停留时间、其他方式乘车时间等;
③ 货物运输在枢纽内的作业费用主要包括装卸费、换装费、办理相关手续 时间消耗费用等;
④ 货物完成运输成本包括枢纽内作业费用、运输过程费用等。
4
5.枢纽规划布局的一般流程
确定枢纽目标、功能和布局原则
相关因素分析(人口、社会经济、用地规划、城 市功能分区、城市对外交通、生产力布局等)
➢ 方便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城市的不良影响。
2
3.规划布局遵循原则
➢ 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在全国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定位问题,是干什么的?能够 满足市场需求不?等等。) ➢ 引导需求(“城乡一体化、区域组团、城镇体系化”衔接点等); ➢ 适度超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但要考虑有序性、预期性); ➢ 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提高运输效率,规模化、系统化); ➢ 规划、建设、管理三位并重(规划合理、建设质量高、管理水平现代化); ➢ 遵从区域(城市)规划(顾全大局)。
大家好
1
3.1 交通枢纽港站规划布局概述 1.规划布局的主要内容
交通枢纽布局是指枢纽内部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整个交通枢纽的 运输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交通枢纽所在区域,由于受到交通发生吸引源的分布、交 通运输网络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同样的地域范围和同样的交通运 输网络上,布局不同的枢纽站场,会导致不同的交通运输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因 此,交通枢纽的合理布局,是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的预测结果,利用交 通规划和网络优化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交通发生吸引源的分布情况、交通运输条
的相互关系进行优化和调控,实现整个交通枢纽运输效率的最大化。
2.布局的基本要求
➢ 服从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考虑运输网络整体的系统化);
➢ 保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达性);
➢ 考虑生产力布局(在能力上留有余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不能造 成浪费);
1)方法定义
是一种模拟(平面几何)的方法,它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产生点看成是分布 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产生量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 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 的最佳位置。
6
2)前提条件
该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求以下几点 即可求解: ➢ 定义一个几何平面系统; ➢ 各点的坐标(点是指在区域内 相互间有业务量的点); ➢ 点到点的运输量; ➢ 运输费率。
货运系统——货物运输最求目标(在枢纽内作业费用最少或完
成运输花费成本最小)
技术作业系统——设施设备运行最求目标(最大的作业能力)
约束条件(st.): ① 业务需求约束(客货源)
② 投资约束(枢纽点运行前期投资成本)
③ 运营费用约束(后期费用约束,是难点)
④ 其他约束(如用地约束、与周边衔接约束等)
注:① 旅客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主要包括购票、候车、托运、换乘或其他业务 所需时间等;
迭代,对所求解进行反馈比较,在N个解中哪个使得系统的总费用最小,即为所
求的满意解。
5)特点分析
➢ 弥补了重心法没考虑系统总费用的缺点;
➢ 迭代法求解是有终止的,N次后的解可能更优,因此所求解只是满意解(局部 最优解);
➢ 其一元问题的实质没变,其他因素也未做更多考虑。
10
3.重心法与微分法的改造 1)对多元问题求解的改造
4.枢纽规划布局的概念模型
基本思想——建模求解;结合网络设计和规划求解(运筹学)的基本手 段和理念,可以构想,通过构建一模型,设计算法,定能求出枢纽布局的数目、 设计到发量(规模)、具体位置等。
问题描述如下:
3
目标函数(obj.):客运系统——旅客的最求目标(在枢纽内停留时间最短或完成
出行花费时间最短)
F 以Fx
0
建立关于x, y的联立方程组,求得
0
y
y
n
C jW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n
C jW j y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n
C jW j
(x x j)2 (y y j)2 1 2
j 1
在此基础上,定义一个初始可行解(重心法所求),采用迭代法,经过N次
连续性的枢纽选址问题往往是多元的,按照平面区域的分布原则,可以 对重心法进行改造,对应前提如下: ➢ 满足连续性枢纽布局决策的一般原则,即不超出一个给定的平面区域范 畴,各节点对间运算满足传统重心法计算法则; ➢ 整体平面区域可以按照多元枢纽布局需求特征进行分割,在每一个分割 的小区中分别存在一个枢纽决策点; ➢ 各分割小区不影响需求节点对的相互关系。
一般重心法求解结构图
7
3)模型表达
x n C jWj x j
j 1
n
y
C jWj y j
j 1
n
C jWj
j 1
n
C jWj
j 1
4)特点分析
x, y——决策点的平面坐标; xj , yj ——第j个产生点的横纵坐;标值 Wj ——第j个产生点到决策点量的;运 Cj ——第j个产生点与决策点运间输的费率。
规划区域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枢纽站场现状分析
布
枢纽站场规划布局
局
方 案
提出各种布局方案
调
整
枢纽站场个数
枢纽站场规模
枢纽站场选址
既有方案的评价和优选
N
方案满意
Y
5
推荐方案
3.2 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论与方法
发展历程(三个阶段):单纯的数学物理方法——运筹学等——现代交通流 理论、现代交通规划学。
3.2.1 数学物理方法 1.重心法
各产生点到决策点间的费用和构成系统总费用,在连续的平面区域内,要 使得总费用有极小值,则可依托求偏导数的思想解决问题。
3)模型表达
n
12
F CjW j (xxj)2(yyj)2
j1
F — —系统总费用
9
4)模型求解
n
C jW j x j
(x x j)2 (y y j)2 1 2
x j1
➢ 只能对一元问题求解;
➢ 解的实用求解过程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很多问题都为考虑(如:系 统最优问题,节点到发问题,费率问题等)。
8
2.微分法 1)产生背景
在重心法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最优的理念,提出系统总费用最小化。
2)方法思想
② 旅客出行时间花费包括枢纽内停留时间、其他方式乘车时间等;
③ 货物运输在枢纽内的作业费用主要包括装卸费、换装费、办理相关手续 时间消耗费用等;
④ 货物完成运输成本包括枢纽内作业费用、运输过程费用等。
4
5.枢纽规划布局的一般流程
确定枢纽目标、功能和布局原则
相关因素分析(人口、社会经济、用地规划、城 市功能分区、城市对外交通、生产力布局等)
➢ 方便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城市的不良影响。
2
3.规划布局遵循原则
➢ 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在全国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定位问题,是干什么的?能够 满足市场需求不?等等。) ➢ 引导需求(“城乡一体化、区域组团、城镇体系化”衔接点等); ➢ 适度超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但要考虑有序性、预期性); ➢ 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提高运输效率,规模化、系统化); ➢ 规划、建设、管理三位并重(规划合理、建设质量高、管理水平现代化); ➢ 遵从区域(城市)规划(顾全大局)。
大家好
1
3.1 交通枢纽港站规划布局概述 1.规划布局的主要内容
交通枢纽布局是指枢纽内部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整个交通枢纽的 运输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交通枢纽所在区域,由于受到交通发生吸引源的分布、交 通运输网络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同样的地域范围和同样的交通运 输网络上,布局不同的枢纽站场,会导致不同的交通运输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因 此,交通枢纽的合理布局,是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的预测结果,利用交 通规划和网络优化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交通发生吸引源的分布情况、交通运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