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圣贤 完成圣托

合集下载

陶渊明的经典诗10首

陶渊明的经典诗10首

陶渊明的经典诗10首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

《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经典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桃花源诗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形影神三首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四时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及译文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及译文《庄子・杂篇・渔父》原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 客问其族。

子路对曰:“族孔氏。

”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

”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 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延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匿,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王安石归依赞

王安石归依赞

王安石归依赞
赵朴初
【期刊名称】《佛教文化》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归依罗,梵行四威仪:愿战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
【总页数】1页(P2-2)
【作者】赵朴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
【相关文献】
1.《宋史·王安石传》与邓广铭笔下王安石之比较 [J], 杜颜璞;李景文
2.曾巩题王安石像赞辨正 [J], 王琦珍
3.集"赞"点建"赞"队促"赞"放
——幼儿园艺趣社团"点赞三策"的实践及思考 [J], 王頔怡
4.集“赞”点建“赞”队促“赞”放--幼儿园艺趣社团“点赞三策”的实践及思考 [J], 王頔怡
5.王安石对先秦儒学的扬弃
——兼论王安石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J], 王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答刘正夫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

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译文:韩愈复信进士刘君足下:蒙你惠书求教,显示出我(在学问上)所不及之处,既多承赐与,且惭愧我确实如此。

这真是非常幸运的事啊!凡是要举进士科的人,无论哪个进士出身的士大夫家,哪家不可以去拜访?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有人来访,就应该热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没有谁不是这样做的。

遗憾的是,惟独我韩愈落了一个喜好笼络后进的骂名。

我知道,好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

《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1、《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译文《聊斋志异·武承休》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

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

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

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

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

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

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

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

月余无事,释七郎归。

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

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

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

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

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

”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

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

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

”武颌之。

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

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

武无奈之,忿塞欲死。

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

”武惊喜,意稍得伸。

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

宰不听辨,欲笞恒。

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

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

《东海老人: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而为言》

《东海老人: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而为言》

《东海⽼⼈: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为⾔》《东海⽼⼈:致良知即成圣,妙万物⽽为⾔》⼈皆可圣,致良知以成圣;天本⽆⾔,妙万物⽽为⾔。

这副东海儒联虽寥寥⼆⼗字,却涵蕴了儒门精义。

⼈皆可圣,即“⼈⼈皆可以为尧舜”,⼈⼈本性⾄善本⼼平等,然⼈⼈习性各异、本⼼不明,故须下⼀番致良知的功夫。

上联统摄孟⼦性善论和阳明良知学。

天本⽆⾔,妙万物⽽为⾔,⼆句皆有来历。

《易经·说卦传》:“神也者,妙万物⽽为⾔者也。

”《论语》:“⼦⽈:天何⾔哉?四时⾏焉,百物⽣焉,天何⾔哉?”两句话可以合参。

下联概括了儒家的体⽤论、本体学(或⽈形⽽上学),尤为深微精妙。

这⾥的“神”、“天”异名同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或⽈形⽽上学的意义。

形⽽上者谓之道,这⾥的“神”“天”指的都是道。

形⽽下者谓之器,宇宙万物包括⼈的⽣命都属形⽽下,都是这个⽣⽣不息新新不已“神”或“天”“妙”出来的。

妙字,这⾥是使动⽤法,妙⽣、妙运之意。

“妙万物⽽为⾔”这个妙字下得妙不可⾔,形象⽣动地表现了儒家独家所有的乾道的“创⽣原则”(牟宗三词)。

宇宙万物都是“神”或“天”的美妙发⾔,⼈类⽣命乃发⾔中最精彩、最经典的部分,堪称妙中之妙。

就⼈类⽽⾔,可以说是:良知⽆⾔,妙⾝⼼⽽为⾔。

上联良知亦具有本体的意义。

⼈之本性亦即天之本体。

“天道性命通⽽为⼀”是儒家正统的⼀贯思想,正如牟宗三所说:“吾⼈道德实践之本体,且亦须是宇宙⽣化之本体,⼀切存在之本体。

”有句话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形⽽下的、现象界的宇宙万物是“然”,形⽽上的“本体”就是“所以然”。

致良知是尽⼼尽性的道德实践,尽⼼尽性即知天,即通神,即“知其所以然”。

在儒家,形⽽上与形⽽下⼀体不⼆,即体⽤不⼆。

儒家的“天”和“神”既超越⼜内在。

这与西⽅神学的⼈格神不同,与西⽅僵化粗浅、体⽤⼆截的各种形⽽上学也不同。

2009-8-25东海⽼⼈。

韩愈《上张仆射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上张仆射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上张仆射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愈《上张仆射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上张仆射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

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

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

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盂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

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③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

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

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解释】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

〈西晋王朝〉(9)

〈西晋王朝〉(9)

〈西晋王朝〉(9)自古皇帝老儿最威风称至尊,居九重江山万里,一轮太阳红一思一念春秋改一言一语天地动现真身,万民齐仰望都说金銮殿里是真龙自古皇后娘娘最雍容睡牙床,住玉宫佳丽三千,明月照群星一喜一怒百官怕一哭一笑君王惊论尊贵,女儿数第一都说御花园里栖彩凤自古公侯将相最精明急争利,巧贪功朱门酒肉,谈笑论苍生一谋一划翻手雨一计一策覆手风千百年,人人骂国贼都说乱世才能出英雄第九集1,白天。

大理寺门前。

王衍被众差役带上,正好在门口碰见李肇也被带来。

王衍拱手:贤弟,咱们又见面了。

李肇:惭愧,惭愧,不想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害得仁兄一起吃官司!(王衍大笑。

)王衍:哪里的话?王夷甫自从呱呱坠地,天上飞的也曾吃过,水里游的也曾尝过,地上跑的就更不用说了;今天能吃一口官司,尝尝是什么滋味,我还要谢谢贤弟呢。

贤弟,请先入席吧。

(大笑。

)李肇:那,小弟我就当仁不让了。

(二人进衙。

)2,白天。

大理寺正堂。

鼓声起。

严奇升座。

众衙役高喝“威武”。

严奇:将李肇、王衍带上堂来。

(外面传“带李肇王衍上堂”。

)3,白天。

大理寺正堂外。

王衍、李肇刚进去,冯沈便溜到门口偷听。

4,正堂内。

王衍站住。

李肇上前行礼。

李肇:小民李肇拜见大老爷。

严奇:来者可是王衍、李肇?李肇:正是小民。

严奇:王衍为何不回答本官?王衍:我尚且不知因何而来,凭什么要回答你?严奇:怎么?难道差役没跟你说吗?王衍:他们说的倒是不少,可我早已全都忘光了。

(严奇压住火气。

)严奇:那好,本官再对你说一遍——本官奉了皇帝的圣旨将你二人传来,为的是让尔等就与卫宣饮酒时,卫宣辱骂并仗剑追杀繁昌公主之事做个旁证,尔等要从实说来。

李肇:回大老爷的话,您刚才说的句句是实,那卫宣不仅对公主殿下破口大骂,而且手舞利剑,声称要取下公主殿下的首级。

事情发生时,小民与王衍全都在场,可以做证。

(说话的同时,一师爷迅速笔录。

)王衍:是吗?严奇:好,既然如此,你且签字画押。

李肇:是。

(在师爷拿的证词上签名按手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法圣贤完成圣托(第八次代表会议闭幕礼拜上的讲道)
梁正林
2009年5月29日
题目:效法圣贤完成圣托
读经:可10:42-45,来3:5-6,徒20:22-24
引言:各位主内同工同道,感谢主带领我们两会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安的走过,虽然开展了一些事工,但也留下了许多不足之处,我深表谦意。

在全体同工同道的共同努力下,第八次代表会议又圆满的成功;我代表新一届两会的全体同工,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承蒙神的抬举,同工同道们的厚爱,仍使我在新一届两会班子中有份,向神感恩,向大家的厚爱,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和全体两会同工,在以后的五年中会照着神的托咐,尽力工作。

秘书组安排我在幕礼拜上讲道半小时的道。

我要藉着刚才所读的三处经文和大家交通一个题目《效法圣贤,完成圣托》。

既是对我们新一届两会的自勉,也是和同工同道的共勉。

我用三个方面来思想:
一、效法基督服务教会
刚才我们读的可10:42-45是同工同道们都非常熟知为经文,主要是讲到耶稣对二个门徒的思想教育。

有一天(可10:35-41),雅各和约翰,到耶稣面前来,对耶稣说一件事,他们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什么,愿你给我们作』。

耶稣对他们说:『要我给你们作什么?』;他们说:『赐我们在你在荣耀里,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

他们这样的要求,是很错误的,他们一心想着『坐高位』。

因此,耶稣对他们的错误思想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勉励;
让他们知道,要得这样的赏赐是有前提的:
第一、要喝主的杯/喝的苦杯
第二、要受主的洗/受苦的洗
要得赏坐在主左右的赏,首先要有受苦的心志。

主的杯/是里面的苦。

主的洗/是外在难处,甚至是被患难所淹没。

第三、赏赐出于神
耶稣说:『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

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

接下来,耶稣就给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当怎样作好主的门徒:『……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

有大臣
操权管束他们。

43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4 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5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教导门徒,重点就是要门徒学效耶稣作一个谦卑服事人的人。

今天,我们两会的同工同道,和所有的同工同道,都是被神拣选,放在神家里事奉他的。

我们在教会中,不要为自己是否能坐高位而争论不休,而是要谦卑地服事神,服事神托咐给我们的人。

我们一定切记耶稣在可10:45节的话:『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在教会中有三个层次的服事,都是为羊群服务的。

服事:不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是为了个人荣誉。

服事;是为了推动教会复兴与增长;推动教会的合一与和谐;为了群羊生命的成长。

1、传道人的服事
以牧养群羊的生命为天职。

不作只知牧养自己、享受安逸的牧人,传道人讲的是奉献,是舍己。

不作惧怕恶势,作雇工的牧人。

你我是代替神照管和牧养他的群羊。

2、堂委会的服事
堂委会是以治理教会为天职。

这是神的托咐。

治理的是神的子民。

要秉公治理。

发扬民主。

就成神在教会中的旨意。

教会负责人要维护教会内部的和谐,不要让任何矛盾扩大。

信徒之间一些细小的矛盾,尽量在本教会内部自行解决。

不要告到两会。

更不要告到政府。

家丑不可外扬。

作为堂委成员与负责人,在利益冲突上,要有无条件的推让精神(罗12:10)。

发扬基督的圣爱(林前13:4-8)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冲突,就互相指责;互相定罪。

要知道,你定别人的罪,首先就是犯了超越神权的罪,审判定罪在于神。

不肯饶恕与定罪,会失去一个基督徒最起码的身份。

3、两委会的服事
我们两会更是以服务基层教会为天职。

求神保守我们,更能使我们能象耶稣基督一样,以谦卑的心,忠诚地服务教会。

我们两会的工作宗旨就是:推动慈溪教会的复兴;促进慈
溪教会的合一;使慈溪教会真正成为基督在地上的见证。

二、效法摩西全然尽忠
刚才我们读了来3:5『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这节经文讲到摩西在神的全家是诚然尽忠的(我们不展开去讲,大家都非常清楚摩西在神家里是怎样尽忠的)。

在这段经文中要我们知道,在神的家里应该怎样来牧养、治理?那就是要『忠心』;圣经说:作神的管家,就是要他有『忠心』,『忠心』是作神器皿的重要前提(包括:圣洁的追求)。

『忠心』是传道人、长老、堂委成员;两会成员等必须深思的问题。

神拣选我们,将他的教会托咐在我们手里;不是叫只谋其位,不尽其责。

而是要:照着神的旨意,把神的家治理好;照着神的旨意,把神的群羊牧养好,照管好。

『忠心』的仆人、使女,才是神所重看的。

『忠心』这个词,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

『忠不忠』看行动,能忠心为主尽责的,就是为主尽忠。

但,这个『忠心的行动』不单是指会不会做事来判断,还要看出发点是什么?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为神做的,
才是真正的忠心。

一门心思只想着自己利益的,就算做得再多,也不叫忠心(参提前6:5)。

仍叫自私。

因此,无论是两委会的全体同工;还是教会的负责同工;教牧同工等,都要有一颗『诚然为主尽忠』的心志,真正能象摩西和耶稣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

三、效法保罗完成托咐
刚才我们也读了使徒行传20:22-24节的经文,我还要再读一起处经文:林前9:16-17『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

因为我是不得已的。

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17 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

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18 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

这二段经文讲到使徒保罗在主面前的尽责;他知道在神面前领受了神圣的责任――为要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因此,他无论在事工开展中,有什么危险临到自己的身上,都不会退缩,誓死为神的托咐尽忠。

完全把自己的生死放在神的托咐之外,直到行完神要他走的路程;完成神托咐他的神圣使命。

这叫尽责,也叫至死忠心。

所谓『尽责』不是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一年二年,而是一生之久,直到被浇奠为止。

今天,作为在坐的我们,都是有神的托咐在我们的身上:我是带着托来到慈溪的,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小马其顿的呼声而来(择浦教会的需要);后来,参加了两会的工作,是回应了大马其顿的呼声。

因此,我的一生要为慈溪而摆上,没有别的思想,就是一心想尽微薄之力,靠主恩典,把慈溪教会牧养好――我的事奉宗旨就是:促进教会的『复兴』与『合一』,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与事奉方向。

我们要知道:
被选为两会负责人的同工同道,是有神的托咐,神的轭在我们身上的;所有的同工同道都有神的托咐:虽然托咐不同;但责任相同。

虽然托咐不同;但价值相同。

因此,
是神叫我们走的路,一定要走完;
是神叫我们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一直到神的托咐在我们身上完成,神的旨意在我们身上通行。

最后,愿神赐福与每一位同工同道,在今后的事奉与生活中,充满神新的恩典、新的祝福、新的托咐、新的力量。

更愿神怜悯新一届两委会的全体同工同道,有足够的信心、智慧、能力,治理好慈溪的教会,为慈溪教会的明天奉献自己。

也愿全体同工同道对新一届两委会给予全面的支持与代祷。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