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76

十几减876
十几减876

十几减“8、7、6”

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先安排了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接着安排了十几减8,学生根据十几减9的学习思路解决十几减8的问题。教材最后安排了十几减7、6,学生根据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尝试计算。教材在安排上层次清楚,体现了动手操作、探究算法,知识迁移、巩固算法,继续尝试、加深算法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迁移过程。

教学目标:1.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灵活性。

2.能熟练口算十几减8、7、6。

重点:能熟练口算十几减8、7、6.

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

1、从图上可知:一共有12个风车,被买走了8个,求还剩几个,

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8。

2、分析算法。

动手操作:摆出12个风车。

(1)方法一:一个一个的减。12-8=4

(2)方法二:破十法。 10-8=2 2+2=4 12-8=4

(3)方法三:平十法。把8分成2和6. 12-2=10 10-6=4

(4)方法四:想加算减法。 8+4=12 12-8=4

1、看谁都能算对。

12-7= 18-9= 14-6= 15-7=

11-8= 16-7= 8+9= 17-8=

13-6= 7+5= 11-6= 15-9=

14-7+5= 12-6+8= 13-9+9= 11+4-8=

2、7+()=11 8+()=13 ()+6=12

11-7=() 13-8=() 12-6=()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赛) ? 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8+4= 7+6=

十几减876操演课教案

《十几减8、7、6练习课》教案 西区昌平小学陈美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第二单元《十几减8、7练习课》(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片、椅子、光荣榜评分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今天就让爸爸带着我们一起去闯关探讨体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上两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小朋友喜欢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入本节复习课,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 兴趣。 二、闯关练习 (一)第一关:基础练习 师:四个爸爸爷分别带着四个小朋友(石头、天天、Cindy和kimi)来到了游乐场大门,但游乐场的大门紧锁着,必须要取得完成以下任务,大门才能打开。 1、看谁都能算得对

12-7 18-9 14-6  11-8 16-7 8+9  13-6 7+5 11-6 15-7 17-8 15-9 师:请同学独立在书本P15 4上完成,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对! 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并在光荣榜上加分。 师:谁来说一说:15-7 18-9 和11-6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移数活动 (1)出示一组数字卡:10、13、16、9、11、17、12、14、18、15 (2)小精灵移动数字卡片8,让这组数字分别与8相减,看谁最快算出结果(3)小组比赛,回答并在光荣榜上加分 【设计意图】把孩子们喜欢的小朋友带入课堂,孩子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练习,练习不再枯燥,大家兴致特别高。本环节以直接写得数、找座位、移数活动三个练习,以15-7、18-9和11-6为例,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沟通与以往所学知识的联系,梳理建构。 (二)第二关:变式练习 师:第一关,同学们表现都很棒,同学们想不想玩旋转木马? 师:但是要完成以下的练习才能玩这个游戏哦,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呢? 1、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16-8○914-7○612-6○6 15-8○513-7○711-6○8 师:请同学们在在书本P15 5上完成,完成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小手! 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并说一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2、找朋友 14-8 5 12-6 11-6 12-7 6 15-7 16-9 15-8 7 13-9 14-6 17-9 8 14-7 13-7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 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 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4、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站到讲台上较紧张,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变的比较 混乱。 二、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 由于刚开学才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 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 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 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三、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_十几减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十几减9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十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试题。 2.通过独立思考与全体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全体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15根木棒 四、教学重难点: 重用“破十法”计算几减9的算理与算方法 难同上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热身游戏:凑十歌 闯关答题①抢答②开火车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后面探究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算法做好铺垫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我们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充分理解要求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列式求解 学生列式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法 教师: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法像15-4、个位5减4够减,而这里的15-9,5减9不够减怎么办,大家试着用算术棒先自己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小组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一个一个数,从15个木棒中一个一个拿走,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先从15个木棒中拿走5个,再拿走4个,还剩6个 想加算减:因为9+6=15 所以15-9=6 破十法:把15个木棒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个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1个和5个合起来就是6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算理,教师用课件再次演示“破十法”的计算过程 (三)练习题目发现规律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总结:差的值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大1 (四)操作巩固掌握算理 1.抢答口算 2.圈一圈,算一算 3.解决问题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海珠区黄埔小学刘嘉欣 教学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第三节10:30—11:10 教学班级:一年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范文共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

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篇二】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程序

(完整word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9练习题

年级: 一年级 第一讲:十几减8、9 学员姓名: 学习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元问题。 基础练习: 一、计算。 例题:15-9= 习题: 12-9= 17-9= 11-9= 14-9= 1、 15-8= 13-8= 2、认真计算 5+7-9= 16-8-6= 16-9+3= 11-9+6= 10-5+8= 13-8-4= 5 1 1.分解法: 想15分成10和5, 用10-9= 1, 1 + 5 = 6 2.想加法算减法: 想9+( )=15, 9+ 6 =15, 所以 15-9= 6 直接写得数: (9)+(7)=16 (8)+(7)=15 16-9=( ) 15-8=( ) 16-7=( ) 15-7=( ) (3)+(9)=12 (8)+(6)=14 12-9=( ) 14-8=( ) 12-3=( ) 14-6=( )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9 13- =8 16- =9 12- =8 15- =9 17- =9 三、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13-813-10 14-9 4 7+210-3 17-10 6 12-9 9-416-8 7 15-87+415-9 8 16-513-4 12-8 5 四、算一算,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11-8○4 13-8○6 15-8○9 14-9○5 12-9○4 5+9○13 重点练习: 一、圈一圈、算一算。 13-8=()14-9=()二、列计算式。 ☆☆☆☆☆♂♂ ☆☆☆☆♂♂♂ ()〇()=()(朵) ◎◎◎◎◎ ◎◎◎◎?个 15个 ()〇()=()(个)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诸城市实验小学王泽贞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1、对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再思考。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教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11 9+()=15 9+()= 12 9+()= 16 9+()=13 9+()=17 9+()=14 9+()=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方法同上。 课间活动。 3。教学例3。 方法同例2。 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一的第1、2题。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一、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

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二、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

“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打印版 “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9退位减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开始,我根据教材创设了运动会上进行足球射门比赛的情景:每人踢15个球,明明踢进去9个,几个没进呢?并展开讨论:你是怎样想的?得出算式:15-9。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或小棒代替足球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5-9的。比一比看谁的想法多。学生出现很多方法: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方法3: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动机非常具体、直接、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不是很明显。在这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的自学过程,主要是探索过程,是学习主体的重新构建(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发展的过程,而学生参与的本质是主动探索。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所以在例题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所以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 5, 15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

《十几减8、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十几减8、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十几减8、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通用3篇) 《十几减8、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

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几减8、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 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 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 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 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十几减九》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十几减九》教学设 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在6—7岁之间,天真、活泼、可爱、好动。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数学学的比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学习数学的障碍,还没有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通过情境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通过《十几减九》多种方法的探究,体会数学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情境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通过《十几减九》多种方法的探究,体会数学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连减法”,掌握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会用不同方法计算十几减九。 3.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和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能够熟练的进行“十几减九”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步掌握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十几减九。 2. 理解十几减九的思维过程,建立抽象思维意识。 教学过程 (二)出示情境图,让生发现新知 课件出示:套圈游戏图。(让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列式,怎样来解答?) 师:你们从第一幅情境图和第二幅图中发现了什么?(都是十几减九) 板书课题:(十几减九)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风车图(让学生看图列式)

师:你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算式的得数?(让学生们互相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老师巡视。) 1、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 A生:我看到减就想加,9+3=12 12-9=3 B生:(边演示边说)我把12分成10和2,先从10里拿走9个,还剩1个,旁边还有2个,我就知道还剩3个。(师加以表扬,让学生把这个过程在演示一遍。) 师:想一想,这种办法计算12-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10-9=1 再算1+2=3 师: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师板书“破十法”。)演示“破十法的过程。 12 – 9=3

一年级公开课《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含试卷)

一年级公开课《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这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

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这包括对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的处理。 计算教学如何能利用好学具,不为学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学生能借力而学,我想是我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想利用练习一里面的题目再加工一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学生们的实际思维水平,这是我常常犯的错误。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打印版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①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②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③“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赛) 15-9= 17-9=12-9= 13-9= 8+6= 8+3= 8+7= 8+4= 7+6=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比赛复习上节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二、新授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