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糖尿病足临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ppt课件

糖尿病足ppt课件
• 出现问题及时找医生
细心修剪趾甲
50
正确 错误
51
• 不能用电褥子和热水袋,也不要洗桑拿浴 • 不要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期暴露于室外 • 不要赤足光脚
日常生活中需特别避免的问题
52
危险
53

糖尿病人需牢记
• 不要自行使用鸡眼膏治疗鸡眼和胼胝。
• 不要在公共浴室修脚。
• 不要吸烟
• 不要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
或丧失,故易受损伤且不易察觉。 3 高血糖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因而足部
感染不易愈合。
10
• 长期糖尿病可以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 流供应。通常早期的表现有: • -小腿抽筋 • -足部苍白 • -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 • -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足行走
• 下肢供血不足还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 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46
47
外侧膝盖窝下面三寸,再往外大约2cm 48
神经损害使汗液分泌减少,这能使皮肤干燥,裂伤,甚至导致感染
§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 §同时适当按摩足部,注意
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 间或溃疡伤口上。
§用严含重尿的素足的保跟特皲持殊裂皲,足裂可霜部以。使皮肤的健康
49
• 剪趾甲时应注意 • 确保能看得很清楚 • 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 • 剪去尖锐的部分 • 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 • 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
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保健要点
43
• 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的肥皂洗脚 • 洗脚水的温度不要太高,以不烫手为宜!(不超过37摄氏度) • 洗后仔细的擦干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 足部干燥的患者在脚擦干后涂些护肤品 • 洗脚后及时修剪趾甲
足部日常保健
44
• 不要过分浸泡双脚。 • 使用中性的肥皂。 • 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且低于37度。 • 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 • 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

2024有理有据给糖友科普什么是糖尿病足

2024有理有据给糖友科普什么是糖尿病足

01定义02发病原因糖尿病足是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损伤,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足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坏死和感染等。

糖尿病足定义及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与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特点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

此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也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危害程度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截肢、残疾甚至死亡。

同时,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法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主要依据包括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检查结果。

分类方法根据病变性质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足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足部护理,避免受伤和感染;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等。

重要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足可以减轻病情、降低治疗费用和改善预后。

0102足部感觉异常、足畸形、足部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溃疡等。

控制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

早期症状处理建议早期症状识别与处理建议典型案例分析分享案例一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足部溃疡,经综合治疗后愈合。

案例二患者因足部感染引发糖尿病足,经及时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

01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

02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评估足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感染情况。

03特殊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温度测定等,有助于评估神经及血管病变情况。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2T02:42:32.82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7期作者:赵大鹏[导读]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

赵大鹏哈尔滨嘉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摘要:目的:探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

方法: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盲选抽签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应用在对照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观察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97%)相比对照组糖尿病足患者的(78.89%)要高,且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90.02±4.31)分、心理功能评分(89.87±6.93)分、物质生活评分(89.53±1.35)分及社会功能评分(88.71±2.69)分相比对照组的要更高,P<0.05。

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前列地尔注射液;生存质量在糖尿病中糖尿病足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因外周血管病变等因素对足部骨关节系统造成破坏,引发足部畸形、溃烂等一系列足部症状,也就是糖尿病足[1]。

如患者在病发后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引发坏疽,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截肢的情况,因此在糖尿病并发症中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

本次研究对将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应用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盲选抽签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51.52%(17/33),女48.48%(16/33),年龄阈值38~75岁,平均(52.36±4.78)岁;对照组男54.55%(18/33),女45.45%(15/33),年龄阈值40~74岁,平均(53.98±4.19)岁。

糖尿病足142例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足142例临床特点分析

糖 尿病足 部病 燮是糖 尿 病患者 面 酶的一 佃殷 峻 同题 。 大量 的 查 资料表 明 , 尿病足 不馑 撙致糖 尿 糖 病患 者 的生活 酋量 下降 ,而且 造成 巨大 的经 滂 和社
舍 负搪 。现 查并 德结 了本 院 1 2例糖 尿病 足患 者 4 的晦床 特黠 。
1封象舆 方法 11 象 : .封 所送病 例 扇 本 院 2 0 0 0年 2月 至 2 0 0 7年 5
21 尿病 足骚 病率 : .糖 同期住 院糖 尿病 患者 1 3 例 , 1 1
同期糖尿病患者德敦 85 例 , 22 糖尿病足患者 占同期
疽 。 因糖 尿病足造 成截肢 者是非糖 尿病患者 的 1 5
维普资讯
苹 夏 瞽蕖
倍 , 年的截肢 患者 中约 5 %骚生 于糖 尿病患 者, 每 0 而
维普资讯
二 o o八年第二期
荦 夏 臀 蔡
耱 尿病足 1 2例 晦床特黏分析 4
郭舆 荦 李逢畴 王 雷
吉林市第二 中心臀院( 中圈 1 2 0 ) 3 0 1
中国分频虢 : 5 71 文献檩谶镐 : 文章编虢 :8 8 0 6 2 0 )2—1 1 2 R 8. A 1 1 —0 8 ( 0 7 0 1 一O
2 4 。 7.%
23糖 尿病 足病 因耩成 :馑有 糖 尿病 神经 病 燮者 4 . 9
月 的 2型 糖 尿 病 。合 并 糖 尿病 足 的住 院患 者共 1 2 ( 属右手僵 势 )平 均年 龄 (7±1 ) 。其 中 4例 均 , 6 4崴 男7 9例 , 6 例 。平均 糖尿病 病程 1 。( 女 3 5年 5年 以
较 大斑堍 可用短 轴面 斑堍 所 占面稹 舆 位 置管 腔横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05-15T14:34:39.3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作者:郭娟娟[导读] 通过为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注射奥扎格雷氯化钠溶液,可使患者足背血液循环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老年病房山西长治 610299)【摘要】目的:探析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丹参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足背动脉血流量进行对比。

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两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显效率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15.15%<48.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背动脉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亦同样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为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注射奥扎格雷氯化钠溶液,可使患者足背血液循环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奥扎格雷;丹参生理盐水【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39-02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生理状况相对较差,因此其机体免疫能力亦相对偏弱,并且多数患者伴有血管闭塞、神经营养障碍以及软组织炎症等病变情况存在,一旦出现外伤则极易出现糖尿病足,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2]。

该病作为一种典型的糖尿病并发症,属慢性血管炎类疾病,该病在治疗上较为困难且预后极不理想[3-4]。

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对象,以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60例分析及预防

糖尿病足60例分析及预防
例。 现分 析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因 . 与 患者 缺 乏足 部 防护 意 识 有很 大 关 系 。 因此 要加 强 对 这
糖 尿 病患 者 糖 尿 病 足 防 护 的 教 育 ,特别 是 对 高 危 人 群 的 教
11一 般 资 料 . 6 0例 均 符合 1 9 9 9年 WHO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男 3 2例 ,
20 O 9年 4月 第 6卷 第 l 期 1

工作探讨 ・
糖尿病足 6 0例 分 析 及 预 防
刘 芳. 淑贞 王
( 辽宁 省 大 连市 金 州 区第 一人 民医 院 内分 泌科 , 宁大 连 辽
160 ) 1 10
【 要】目的 : 过 6 摘 通 0例糖 尿 病 足 临床 分析 探讨 糖 尿 病 足 的预 防措 施 。方 法 : 院 2 0 我 o 5年 1月~ O 8年 3月 收治 的 20
12足 部 情 况 .
糖尿病足的预防 : ①严格控制血糖 , 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 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 。 ②戒烟 、 戒酒 。 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 , 减 少血 液供 应 。 每天 检查 足 部 。可借 助小 镜 子或 让 家人 帮 ③
助 检查 。包 括 足 背 、 底 、 间皮 肤有 无 红肿 、 疱 、 伤 等 。 足 趾 水 擦 如 发现 有 伤 口应 用 消毒 剂彻 底 清 洁 患处 , 避免 使 用 刺激 性 消
部温暖 , 不要 使 用 热 水 袋 、 热器 以及 烤 火 取 暖 , 止 烫 伤 。 电 防
5 6例 患者 发 病 时有 明 显诱 因。其 中 , 伤 1 烫 5例 , 趾 甲 剪 伤 l 例 . 内异 物损 伤 7例 , 摩 擦 伤 5例 , 1 鞋 鞋 行走 碰 伤 5例 , 足癣 感 染 5例 , 抓 伤 4例 , 澡 搓伤 4例 。 搔 搓

糖尿病足个案护理

糖尿病足个案护理

糖尿病足个案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足部会出现疼痛、感染、溃疡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因此,糖尿病足的个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糖尿病足的个案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糖尿病足、个案护理、疼痛、感染、溃疡、截肢一、引言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异常、疼痛、感染、溃疡等症状,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糖尿病足住院治疗,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针对糖尿病足的个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案例分析患者李先生,65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平时血糖控制情况一般。

最近,李先生发现自己足部出现疼痛、肿胀、感染等症状,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医生诊断,李先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足,需要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护士对李先生进行了全面的个案护理评估,包括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溃疡情况等方面。

针对李先生的具体情况,护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减轻疼痛等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李先生的足部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个案护理方法根据李先生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针对糖尿病足的个案护理方法: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

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抗感染:糖尿病足容易感染,护士应定期清洁患者的足部,保持足部干燥,避免损伤和感染。

3.改善循环:糖尿病足的神经和血管病变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护士可采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4.减轻疼痛:疼痛是糖尿病足的常见症状,护士应采取多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如冷敷、按摩、使用镇痛药物等。

5.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四、注意事项在实施个案护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2 4例患者均 给予 休息、吸氧治疗 、抗 生素、抗 t l , 律失常等 常规 治 疗 ,在此基 础上另# f -  ̄ J I l 用硝酸甘油 、多 巴胺及开博 通 ;详细用法 为 : ( 2 0 - 4 0 m g 多 巴胺+ 5 - 1 0 mg 硝酸甘油+ 5 %葡萄糖 5 0 mL )行静 脉滴注 ,
[ 3 】 佘鲜花. 米力 农 治疗 难 治性 心 力衰 竭 1 1 2 例 临床 疗效 观 察 [ J ] . 临
床 医药实 践, 2 0 0 9 , 1 8 ( 1 ) : 4 2 — 4 3 . [ 4 】 杨勇 , 宋学权, 王霄 一 , 等. 小 剂量 米 力 农治 疗 难治 性 心 力衰 竭合
明显改善 和缓解。
3讨

左右心力 衰竭并存 、心脏舒 张功能 障碍 和收缩功 能障碍并存 、心 肌 前负荷增大和后 负荷 增大并存是难治 性心力衰竭 的临床特征[ 2 ] 。合 理 、适宜 的应用扩张血管 药物 、减轻 心脏前后 负荷 、增加心肌 收缩和 舒张功能 、对 功能亢进 的神经 内分 泌系统进行抑 制等是难治 性心力衰 竭的主要 治疗 措施 ;由于神经及 内分泌系统功 能亢进 时,可加快左心 室重构 ,从而导致 了心力衰竭程 度加重 ,故 抑制神经 内分 泌功能是难 治性心力 衰竭 临床治疗 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 3 ] 。 本 次研究 中,联合 应 用硝 酸甘 油 、多 巴胺及 开博 通对 难 治性 心
降 ,有 效 防止左 心室 重构 ,极大 程度 的改 善和提 高 了心力 衰竭 患者
心室舒 张功能 。
速度为 1 ~ 2 0 滴/ 分 ,结合 患者 的心率及血压情况对滴速进 行适当调整 ,
开博通 1 2 . 5 mg 口服 ,每 日l - 2 次 ;连续治疗7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例糖尿病足临床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高其治愈率。

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DF患者66临床资料的平均血糖(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总数(WBC)、白蛋白(ALB)、血脂、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DF患者MBG为(16.9±7.1)mmol/L,HbA1c为(10.7±3.6)%,ALB为(31.7±7.3)g/L,WBC为(10.8±7.2)×109/L,三酰甘油(TG)为(1.39±0.59)mmol/L,总胆固醇(TC)为(4.08±1.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5±0.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6±0.36)mmol/L,双下肢血管CDU异常52例(78.8%),分离培养病原菌共62株,G+菌36株(58.1%),G-菌24株(38.7%),真菌2株(3.2%),G+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类、利奈唑烷等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等敏感。

结论糖尿病足重在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截肢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截肢率[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72-03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局部神经异常和(或)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的感染、溃疡、深部组织的破坏[1]。

DF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以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生存质量低,治疗难,周期长,费用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DF有发病率高和截肢率高的特点,临床医师应该深入了解DF的临床特点,探讨D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采取针对高危因素的处理与干预措施,减少DF和截肢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D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F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DF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共66例,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46~84岁,平均(64.9±9.1)岁;糖尿病病程1~30年,平均(8.6±7.5)年,DF病程1 d~6个月。

1.2 糖尿病足Wanger分级DF按Wanger分级[2],1级及以上DF入选。

其中,1级12例(18.2%),2级24例(36.4%),3级26例(39.4%),4级4例(6.1%),5级0例,待截肢4例(6.1%)。

1.3 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白蛋白(ALB)、平均血糖(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 结果2.1 白细胞总数、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患者入院时MBG为(16.9±7.1)mmol/L,HbA1c为(10.7±3.6)%,ALB为(31.7±7.3)g/L,WBC为(10.8±7.2)×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为(71.7±14.6)%。

2.2 血脂水平结果显示DF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三酰甘油(TG)为(1.39±0.59)mmol/L,升高4例(6.1%);总胆固醇(TC)为(4.08±1.32)mmol/L,升高14例(2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5±0.95)mmol/L,升高10例(15.2%);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1.06±0.36)mmol/L,下降12例(18.2%)。

2.3 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下肢血管CDU结果显示,正常14例(21.2%),异常52例(78.8%),其中毛糙2例(3.0%),斑块4例(6.1%),硬化12例(18.2%),狭窄18例(27.3%),闭塞16例(24.2%)。

2.4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2.4.1 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病原菌阳性46例(69.7%),阴性(细菌和真菌均未见生长)20例(30.3%);单一感染34例(73.9%),混合感染12例(26.1%)(病原菌种类≥2种);分离培养病原菌共62株,G+菌36株(58.1%),G-菌24株(38.7%),真菌2株(3.2%),其中G+球菌32株(51.6%)[葡萄球菌16株(25.8%),肠球菌10株(16.1%),链球菌6株(9.7%)],G+杆菌4株(6.5%),G-菌详细分布情况见表1。

Ⅰ级4例(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各占2例);Ⅱ和Ⅳ级主要是G+菌感染,葡萄球菌为主(57.1%);Ⅲ级主要是G-菌感染,普通变形杆菌为主(40.0%)。

Ⅱ~Ⅳ级均是混合感染,均合并G+菌感染。

本研究未进行厌氧菌培养。

2.4.2 病原菌药敏结果G+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磺胺类、利奈唑烷等,但对头孢菌素、氯霉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耐药;G-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第2、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但对第1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等耐药;混合感染比单一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株所占比例高。

3 讨论国内外大量资料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是DF发病的危险因素[3]。

本研究发现70~8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50岁以上占全部DF患者的8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还发现DF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平均(8.6±7.5)年,其中绝大多数病程在10年以上。

虽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病程与DF发生相关,但这些危险因素在预防DF 发生中是很难改变的。

绝大部分DF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长期的高血糖可通过激活多元醇通路而促进山梨醇的生成,增加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糖化,下调Na+/K+-ATP酶的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而促进细胞的凋亡。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一方面影响血红蛋白与2,3-DPG的结合,通过上调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抑制其携氧能力而造成组织局部缺氧,最终可导致细胞凋亡[4];另一方面也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而促进血管的收缩,同时还可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生而使管腔变窄,最终可导致下肢局部营养供给发生严重障碍。

长期的高血糖通过上述机制导致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的发生,可积极促进DF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好是DF的危险因素[5-6]。

有报道,HbAlc 每增加2%,其DF的发生率就增加1.4~1.5倍[7]。

本研究显示DF患者HbAlc平均为(10.7±3.6)%,比正常值(3%~6%)增高,与大多研究结果一致[8]。

故积极控制好血糖水平是预防DF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是DF和截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截肢的DF患者中大约有50%存在PAD[9],PAD的严重程度是决定DF患者是否进行截肢、决定截肢平面以及伤口可否愈合的主要因素。

而众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血脂代谢紊乱又是PAD 的独立危险因素[10],本研究也发现DF患者(60.6%)存在血脂异常,TG和TC升高、HDL-C 降低(18.2%)。

血脂代谢紊乱可促进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增加血液粘度导致微循环障碍,造成下肢局部缺血、溃烂、感染及坏疽,最终导致DF的发生。

故积极纠正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是预防DF比较重要的措施之一。

虽然感染不是DF患者截肢的直接原因,但感染可以加重神经和血管病变,故加强对DF患者感染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措施。

本研究分离培养病原菌62株,以单一感染为主(51.5%),这与既往报道以多重感染为主不一致[11-12],可能与本研究未进行厌氧菌培养而降低了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有关。

本研究显示真菌的检出率低(3.2%),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还显示,DF以G+菌感染为主(58.1%),这与周丽杰等[11]报道的结果一致,而与金虹飞等[13]以G-菌为主的报道不一致,这说明病原菌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分布差异,临床医师应该根据当地病原菌的分布特征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研究还发现,DF的病原菌分布与DF分级有关,II和IV级以G+菌感染为主,III级以G-菌为主;Ⅱ~Ⅳ级均为混合感染,其分布的菌种均不同但都合并G+菌感染,这与徐灵芝等[14]的报道不一致。

本研究发现,以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为主的G+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是万古霉素、磺胺类、利奈唑烷等,但对头孢菌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等耐药;以普通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的G-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是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等敏感,但对第1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等耐药。

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但因本研究未进行厌氧菌的培养,如抗菌效果不好,或感染局部有明显恶臭味,应注意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在DF感染的治疗中,如果保持DF患者淋巴细胞总数>1.5×109/L,血清总蛋白>62 g/L,白蛋白>35 g/L,则可积极促进DF溃疡的愈合。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代偿性地促进肝脏合成脂蛋白,加重其血脂紊乱,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感染增加。

本资料结果显示,DF患者血清白蛋白平均为(31.7±7.3)g/L,总白蛋白水平低,这与大多数报道一致。

因此,应注意积极加强DF患者的营养给予,促进DF溃疡的愈合,这是预防DF坏疽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报道,DF患者在机体发生严重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可出现不升高或升高不明显现象[15]。

本研究显示DF患者白细胞总数为(10.8±7.2)×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为(71.7±14.6)%,这可能与DF患者溃疡局限化、糖尿病史较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16]。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对其溃疡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早日确诊断而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这是预防DF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1] Apelqvist J,Bakker K,Houtum WH,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 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t.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es Foot [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1):84-92.[2] Wagner FW. The dysvascular foot:A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Foot Ankle,1981,2(2):64-122.[3] 常宝成,潘从清,曾淑范,等.208例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29-130.[4] 许樟荣,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84-1592.[5] 李娜,肖珊,朱筠.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6-28.[6] Malik A,Mohammad Z,Ahmad J. The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Biofilm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 Diabetes Metab Syndr,2013,7(2):101-107.[7] Moss SE,Klein R,Klein BE.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amputation in a diabetic population [J]. Arch Intern Med,1992,152(3):610-616.[8] 胡琛亮,吴乐霞.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培养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72-873.[9] New JP,Mcdowell E,Burns E,et al. Problem of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J]. Diabet Med,1998,15(9):760-764.[10] 胡蕖,吕波,鲁宏.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3):1639-1640.[11] 周丽杰,张静萍,张静.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38(2):121-129.[12] Kavita A,Chopdekar,Ameeta A,et al. Bacteriological analysis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J]. Bombay Hospital Journal,2011,53(4):706-711.[13] 金虹飞,蔡少平,顾慧群.54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2010,25(5):356-359.[14] 徐灵芝,杨叶虹,叶红英.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与预后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4):451-452.[15] Muhammad RK,Khaled AO. Prevalence of ischemia in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J]. World J Surg,2003,27(7):797-799.[16] Lavery LA,Armstrong DG,Wunderlich RP,et al. Risk factors for foot infec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06,29(6):1288-1293.(收稿日期:2013-06-27 本文编辑:李继翔)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