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某死因监测年度分析结果汇报

合集下载

死因检测分析报告

死因检测分析报告

死因检测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于某个具体个案的死因进行检测分析,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尸检、病史回顾和其他相关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最可能的死因。

2. 背景信息提供了以下背景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和年龄•时间和地点•患者病史•家族病史3. 尸检结果尸检是确定死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尸检过程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检查:•外观观察•内部器官检查•组织切片检查•毒物检测4. 分析结果基于尸检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对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主要分析结果:4.1 病理表现•描述了患者的病理表现,包括任何异常发现。

4.2 毒物检测结果•对患者体内进行了毒物检测,并提供了检测结果。

4.3 疾病诊断•对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进行了分析和诊断。

4.4 外部因素分析•分析了可能与患者死亡有关的外部因素,例如意外伤害或暴力行为。

4.5 综合分析•在综合考虑尸检结果、病史回顾和其他相关信息后,我们得出了最可能的死因。

5. 结论基于我们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死因:描述最可能的死因•论据:提供支持该死因的相关证据和分析结果。

6. 建议基于我们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针对死因提出相应的病例管理建议•建议进一步深入调查或实验来确认死因7. 参考文献在报告的结尾,列出了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

以上是对于死因检测分析报告的简单框架搭建,你可以在每个小节下填写相应的内容,以完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根据具体个案的情况,可以增加或删除相关小节。

注意,本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分析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填写。

余姚市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余姚市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4]孙娟,张会敏,朱丽丽,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194-4196.[5]褚丽萍,刘晓玲.社区一专多能糖尿病管理护士在护理门诊中的作用评价[J].上海护理,2017,17(2):41-44.[6]汪清雅,张舜,刘英,等.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66-68.[7]陈晓凤,郭茹茹,展恩欣,等.菜单志愿服务式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7):72-74、84.[8]罗春青.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6):241-242.(收稿日期:2017-12-02)余姚市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袁红燕(余姚市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余姚315400)DOI:10.19435/j.1672-1721.2018.11.079为掌握余姚市居民疾病发生规律,了解居民死亡特征、死因顺位、主要死因,本文对2016年余姚市居民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2016年余姚市辖区浙江省卫生监测局的死因监测系统,由全市各级医院和街道(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调查并上报,经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户口所在地为余姚市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人口资料采用公安部门统计数据。

1.2死因分类标准采用ICD-10疾病分类标准。

1.3统计方法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居民死亡情况2016年余姚市平均总人口837110人,报告死亡6416人,死亡率为7.66‰。

其中男性413494人,死亡3598人,死亡率为8.70‰;女性423616人,死亡2818人,死亡率为6.65‰。

死亡性别比为1.28∶1,男性多于女性。

2.2不同年龄组死亡率0岁组死亡率较高为194.68/10万,1岁~35岁组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平均死亡率为27.38/10万,其中5岁组15.72/10万为最低,45岁组后死亡率开始明显上升,至65岁组后死亡率快速上升,占总数的79.32%。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

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总结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XXX。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对我们进行的死亡年度分析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医院死亡年度分析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今天,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工作背景与目的医院死亡年度分析旨在通过对每年医院死亡病例的回顾与研究,全面了解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的医疗质量问题,为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通过医疗信息系统与医院档案的数据整合,搜集了本年度内所有在本院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分析。

2. 医疗过程回顾:我们选取了部分典型死亡病例,对其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通过病历、护理记录以及医生、护士的交流沟通,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病患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 专家讨论与意见征询:我们邀请了多位医疗专家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参与了座谈会,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死亡病例进行了讨论,并就相应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主要发现与问题分析通过对医院死亡病例的综合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患者管理不到位:部分患者在入院前的评估不充分,导致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并发症或恶化的情况发生。

此外,由于对某些高危患者缺乏关注,使得某些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无法及时救治。

2. 医疗操作不规范:在一些病患治疗过程中,因为部分医生和护士操作不规范或错误,导致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

如手术操作不准确、药物使用过量或错误等。

3. 治疗方案选择不当:部分病患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问题。

有些医生在治疗决策中依赖于经验,而忽略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使得治疗效果不佳。

四、主要措施与建议1. 强化患者管理:加强入院评估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对高危患者的关注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死因监测项目年度总结(3篇)

死因监测项目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死因监测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死亡原因数据,为政府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死因监测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本年度,我单位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死因监测项目,现将项目年度总结如下。

二、项目实施情况(一)组织管理1. 组织架构: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协调、监督等工作。

2. 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级卫生部门举办的死因监测培训班,提高业务水平。

3. 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死因监测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数据收集1. 死亡报告:加强与各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死亡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录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收集到的死亡数据进行录入,确保数据质量。

3. 数据审核:定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三)数据分析1. 死因构成分析:分析各类死因的构成情况,掌握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2. 地区差异分析: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因构成差异,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 时间趋势分析:分析各类死因的时间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四)结果应用1. 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 健康教育:针对主要死因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3. 疾病防控:针对主要死因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降低死亡率。

三、项目成果(一)数据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和数据审核,本年度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政策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死因构成分析结果1. 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等。

2.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因构成存在差异,如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

死因监测情况汇报死因监测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省、市各位领导、专家多年来给我区死因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区死因监测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全区共辖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自然村~XX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XX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XX人~总面积XX平方公里。

如今~XX已成为XX南部贯穿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XX委、市政府搬迁XX~作为市级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XX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

辖区现有区直医疗机构XX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XX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X家。

有镇卫生院6处、社区服务中心XX处、服务站XX处。

标准化村卫生室XX处、乡医XX人,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现有镇街公共卫生人员XX人~村级公共卫生协理员XX人。

二、近年来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全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我区于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开展辖区全人群死因调查工作~并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1日起开展全死因网络报告。

死因监测工作覆盖全区XX个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

按照省、市卫生厅、局的统一部署~XX卫生局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接受任务后及时向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2005]64区计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通知》,XX字号,~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了由区直有关部门、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启动会议~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区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内容。

区疾控中心全力组织实施~制定并下发了《XX死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XX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全面研究部署全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2016年均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定稿)

2016年均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定稿)

2016年均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一、监测背景全人群死因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死因监测是慢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全人群死因监测信息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可靠的死因登记报告对制定社会发展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我县新增为国家死因监测点,全面启动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通过培训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逐步提升,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走向正轨。

二、监测目的为了解均川镇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找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社会卫生服务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各监测点采用网报的方式,对随县辖区死亡居民的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

由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及时对报告的死亡个案进行网络审核,核实无误后通过网络报告。

开展漏报调查,对漏报死亡病例及时进行补报。

四、监测内容辖区内死亡病例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

五、质控与评价各监测点网报上报后,由卫生院工作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对死因不明、ICD编码不准确的记录及时与网络直报单位进行沟通再次调查,以获得准确的信息。

每年出具两次全人群死亡监测网络报告通报,不断提高网络报告质量。

六、统计方法将死亡数据导入Excel数据分析模板进行统计分析。

七、监测结果(一)人口资料分析1、人口总数及人口结构随县2016年总人口为60533人,其中男性31186人,女性29347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2、人口变动情况2016年均川镇共出生528人,出生率12.17‰,其中男性301人,女性267人,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1:1。

全年共报告死亡420人,其中男性死亡217人,女性死亡203人,报告总死亡率为7.6‰,男性死亡率6.6‰,女性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长率5.14‰。

2016年马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16年马坝镇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2018年马坝镇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总结一、监测背景死因监测是通过系统地、持续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死亡率、死亡原因等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内涵,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马坝防保所对2018年的死因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不同人群和不同死亡原因的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并形成报告报告,供相关部门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参考。

二、监测目的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并分析收集的相关资料,确定我镇的主要卫生问题,通过采取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卫生发展战略,提供群众需求的卫生服务,为制定和评价卫生规划提供依据。

三、人口学特征2018年马坝镇常住人口数为65402人,其中男性为32662人,女性为32740人,男女性别比为99.76%。

马坝镇2018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如下。

表1 马坝镇2015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年龄组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合计男性女性合计男性女性合计65402 32662 32740 100.00% 50.77% 49.23%921 485 436 1.39% 1.44% 1.39% 0-3397 1775 1622 5.43% 5.58% 5.43% 1-43519 1816 1703 5.62% 5.70% 5.62% 5-93480 1776 1704 5.42% 5.61% 5.42% 10-143680 1845 1835 5.71% 5.78% 5.71% 15-194163 2078 2085 6.37% 6.48% 6.37% 20-244509 2311 2198 6.81% 6.87% 6.81% 25-294801 2355 2446 8.47% 8.45% 8.47% 30-344722 2392 2330 8.74% 8.47% 8.74% 35-394982 2522 2460 8.85% 8.57% 8.85% 40-445162 2290 2872 8.76% 8.74% 8.76% 45-495334 2548 2786 8.08% 8.07% 8.08% 50-545213 2649 2564 7.56% 7.49% 7.56% 55-594647 2405 2242 3.18% 3.20% 3.18% 60-642529 1286 1243 4.70% 4.69% 4.70% 65-691872 925 947 2.46% 2.39% 2.46% 70-741208 598 610 1.35% 1.34% 1.35% 75-79846 407 439 0.64% 0.66% 0.64% 80-84417 199 218 0.45% 0.46% 0.45% 85-四、总死亡结果分析(一)年化死亡率2018年常住人口65402人,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来自各村报告的各种原因死亡病例523例,年化死亡率8.00‰,其中男性死亡244例,年化死亡率3.73‰,女性死亡279例,年化死亡率4.27‰。

2014—2016年浙江省景宁县居民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2014—2016年浙江省景宁县居民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2014—2016年浙江省景宁县居民死亡监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2014—2016年浙江省景宁县居民死亡率及主要死因,为行政部门制定和调整卫生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死亡报告个案卡进行统计,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2014—2016年景宁县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622.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49/10万,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结论】慢性疾病占死因主要地位,仍是今后卫生工作重点,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针对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标签:死因;监测;分析评价引用格式:严伟萍,梅海燕,李伟莉.2014—2016年浙江省景宁县居民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9):759-763.Abstract:[Objective] To make analysis on the mortality and main causes of residents death in Jingning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4-2016,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and adjust health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ccording to ICD-10 standard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he death reports were done wit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indexes as mortality,death cause sequence and death constituent ratio. [Results] The crude death rate among the local residents in Jingning in 2014-2016 was 622.31/105 and the standardized death rate was 451.69/105.The five main factors which caused death were malignant tumor,cerebrovascular disease,heart disease,respiratory disease,injury and poisoning. [Conclusion] Chronic disease i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which should be key emphasis in future health work.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should be enhanced,and the resi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words:cause of death;monitor;analysis and evaluation居民死亡原因监测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資源配置的一项重要依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一、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

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

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

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

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

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

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为掌握我县居民健康水平,分析当地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掌握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我县一直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

三、死亡病例的收集方法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通过主动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个案,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各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防保科;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县属医疗机构及其他民营医院的责任医生填写院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报本院防保科;各医院防保科人员将收集的病例审核后录入全国死因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四、内容监测对象为辖区范围内所有的居民,报告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

五、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穿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工作的全过程。

县疾控每年按时参加上级所有相关培训,同时组织辖区内各报告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就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规范填写,ICD-10编码等进行详细的讲解。

县疾控中心对各医院上报的死亡病例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如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时,及时退回报告单位并重新填写,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各个报告单位定期开展对本院(辖区)自查,及时发现漏报和漏填、以及填写不规范的病例卡片,及时进行补报和修改;县疾控中心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县范围的漏报调查,收集全县漏报的病例,计算死因监测的漏报率。

各级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抽查核对各个单位卡片填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有效控制数据质量。

在本次分析前对现有数据进行了变量范围和逻辑性检查。

六、统计方法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分析软件SPSS以及全国死因监测信息系统分析。

七、监测结果分析(一)人口资料分析1、基础人口资料 2016年全县常住人口为513400人,其中男性为266366人,女性为250034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

详见表1、图1。

表1 2016年xx县居民各年龄组性别人口组成表分年龄组男性人口数男性人口比例(%) 女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比例(%)0- 37640.7329550.571- 47200.9137810.732- 44030.8531960.62 3- 40040.7831480.61 4- 39760.7733180.64 5- 37600.7329800.58 6- 38170.7430060.58 7- 39570.7744250.86 8- 35300.6843010.83 9- 38610.7521750.42 10- 26716 5.1719075 3.69 15- 24403 4.7320299 3.93 20- 14045 2.7215386 2.98 25- 12241 2.3712080 2.34 30- 6153 1.197002 1.36 35- 20704 4.0121872 4.24 40- 22571 4.3722562 4.37 45- 24790 4.827174 5.26 50- 9765 1.899096 1.76 55- 14447 2.814142 2.74 60- 15561 3.0114870 2.88 65- 14642 2.8413096 2.54 70- 9848 1.919002 1.74 75- 5998 1.165848 1.13 80- 34480.6737480.73 85及以上12420.2414970.29图1 2016年xx县居民各年龄组人口金字塔(二)死亡情况的分析(详见附表4)1、总体情况:2016年按照生前常住地址全县在中国疾控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登记的有4078例死亡病例,粗死亡率为789.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8.90/10万(以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标化),其中男性死亡2443例,粗死亡率为917.16/10万, 标化死亡率为763.05/10万;女性死亡1635例,粗死亡率为653.9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3.51/10万。

2、不同年龄性别死亡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各年龄组死亡率可见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大致呈不对称的“U”形曲线,0-岁组死亡率稍高,之后开始稍有下降,10-岁组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55-岁组之后急剧增高,且各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说明超过55-岁组之后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越高。

详见表2、图2。

表2 2016年xx县各年龄组死亡率分布表(单位/10万)0-岁634.77415.041-岁244.14292.975-岁292.97146.4810-岁341.8097.6615-岁512.70268.5520-岁561.52146.4825-岁390.63219.7330-岁463.87415.0435-岁830.08244.1440-岁2563.481245.1245-岁2880.861049.8050-岁2709.961074.2255-岁2392.581733.4060-岁4785.163100.5965-岁6738.283979.4970-岁9692.385664.0675-岁9277.346274.4180-岁8105.476835.9485-岁6494.146884.77图2 不同年龄性别死亡水平变化曲线图(单位/10万)(三)期望寿命分析2016年xx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5.66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3.24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

与2015年的期望寿命(75.38岁)比较,2016年我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增高。

详见表3。

表3 2016年xx县居民期望寿命表(岁)年龄组合计男性女性0岁- 75.6673.2481.501岁- 75.0072.2881.275岁- 71.2368.3577.7510岁- 66.4063.3573.1515岁- 61.5158.3768.3920岁- 56.6753.4163.7525岁- 51.8948.4859.1330岁- 47.1143.7054.3635岁- 42.7139.1750.1540岁- 37.8934.3345.3745岁- 33.4329.8041.0550岁- 28.9525.4236.4955岁- 25.3521.9932.7360岁- 20.8817.6228.1765岁- 16.8513.8223.8170岁- 12.9610.0919.6875岁- 9.737.1315.8480岁- 7.34 5.0912.5985岁- 5.06 3.299.13(四)死亡原因分析(详见附表3)1、主要疾病构成情况(1)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16年我县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1596(282.03/10万,38.96%)、肿瘤892例(157.63/10万,21.77%)、呼吸系统疾病692(122.11/10万,16.87%)和损伤中毒外部原因 400(70.68/10万,9.77%)、消化系统疾病153例(27.04/10万,3.73%),这五类死因引起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1%,其中前三位均为慢性病,占总死亡的77.6%(详见图3,表6)。

(2)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死因别死亡率(详见附表2)男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37.04%)、肿瘤疾病(23.47%)、呼吸系统疾病(15.44%)、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1.53%)、消化系统疾病(4.16%),男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一致。

而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41.81%)、肿瘤疾病(19.23%)、(呼吸系统疾病18.99%)、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7.12%)、其他疾病(3.77%), 女性前五位死因别死亡率与我县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不一致,第5为其他疾病,第6位为消化系统疾病。

详见图3,表4。

图3 2016年xx 县不同性别居民死亡率比较表4 2016年xx 县主要死因顺位、死亡率、构成比及排序(死亡率:1/10万,构成比:%)疾病名称合计男女死亡率构成比排序 死亡率 构成比排序 死亡率 构成比排序循环系统疾病小计282.03 38.96 1 310.85 37.04 1 251.21 41.81 1肿瘤小计157.63 21.77 2 196.97 23.47 2 115.55 19.23 2 呼吸系统疾病小计122.11 16.87 3 129.61 15.44 3 114.09 18.99 3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小计70.68 9.76 4 96.78 11.53 4 42.78 7.12 4 消化系统疾病小计27.043.73534.884.16518.653.106八、质量评价(一)死因数据完整性评价xx县40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及其他各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覆盖率100%,县级以上单位报告覆盖率为100%,全县报告的卡片经过剔除重复病例和非报告范围的病例后得到有效病例4078例,粗死亡率为789.70/1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