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a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a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a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a

一、知识脉络

二、说明

1、质点:(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3、路程和位移: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与加速度:速度V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速度变化量ΔV则反映了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a则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压6V以下,频率是50 Hz 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电火花打点计算器:交流电源,电压220V,频率是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

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知识脉络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速度-时间图象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主要关系式: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取

9、8m/s2,粗略计算g取10m/s2 自由落体加速度(g)(重力加速度)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0取作零,用g来代替加速度a就行了

二、知识点说明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实验进行检验→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3、运动规律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结论(1)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重力①大小:G=mg ,g=

9、8N/kg②方向:竖直向下③等效作用点:重心弹力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大小,;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常用方法:正交分解法

一、知识脉络知识点说明

一、重心: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① 直接接触② 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弹力大小:(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 k x (2)其它弹力:由物体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求解

三、摩擦力:

1、产生条件:(1)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不光滑)(2)接触面间有弹力(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2、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不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1)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有一个限度。当物体刚开始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fmax 0 < f ≤ fmax(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间的弹力N 的大小成正比。

即 f = N

四、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

2、平行四边形定则:不在一条直线的两个力的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1)合力大小范围︱F11模块电场

(一)电荷、库仑定律

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

1、610-19C,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3、起电:使物体带电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

5、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式:

k=

9、0109Nm2/C2(3)适用条件:(1)真空中;(2)点电荷、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中,当带电体的形状和

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带电体视为点电荷、(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r)。点电荷很相似于我们力学中的质点、

(二)电场

1、存在于带电体周围的传递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媒介物质、电荷间的作用总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2、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可以由存在的电荷产生,也可以由变化的磁场产生。

4、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表示该处电场的强弱(2)表达式:E=F/q(定义式)单位是:N/C或V/m;

E=kQ/r2(导出式,真空中的点电荷,其中Q是产生该电场的电荷)(3)方向:与该点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是该点场强的方向、(4)在电场中某一点确定了,则该点场强的大小与方向就是一个定值,与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即使不放入检验电荷,该处的场强大小方向仍不变、(5)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强度的合成按照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6)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两个概念,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方向跟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而电场力的大小与方向则跟放入的检验电荷有关,

5、电场线人们为了形象的描绘电场而想象出一些线,客观并不存在、(1)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的方向,也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2)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或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处终止,或者从无穷远处出发到负电荷终止、(3)疏密表示该处电场的强弱,也表示该处场强的大小、(4)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距离相等、(5)电场线永不相交

(三)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1、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尖端放电----避雷针

1、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方法是把多余的静电导走,如接地放电,增大空气湿度、实例:油罐车的拖地铁链,飞机着落架上的导电轮胎,地毯里的金属丝、

2、静电应用实例: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涂、

(四)电容器:两个金属板和电解质组成

(五)电流、电源电动势

1、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产生条件:①要有自由移动的电荷;②导体两端存在电压、(3)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4)大小:I=Q/t,单位:安培(A),1A=103mA=106A

2、电动势(1)大小: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单位:伏特(V)、(2)物理意义:反映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六)电流的热效应

1、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2)公式:Q=I2Rt、(3)应用:制成各种电热器,如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保险丝等、

2、电功率: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公式:P=W/t=IU、单位:瓦(W)、

3、热功率:电热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叫做热功率、公式:P=Q/t=I2R、

4、节约用电途径(1)家电不要待机,不用时要切断电源、(2)换用节能灯、磁场

(一)磁场磁感线

1、磁场的产生(1)磁极周围有磁场、(2)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磁场中的磁极、电流、运动电荷有磁场力的作用,有强弱和方向、(对磁体一定有力的作用;对电流、运动电荷可能有力的作用)、

3、磁感线(1)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的曲线、(2)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3)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二)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1、电流的磁效应: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之为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2、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对直导线,四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对环行电流,大拇指指向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对长直螺线管大拇指指向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方向、(1)判断直线电流的磁场具体做法是右手握住_直导线,让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环绕方向、(2)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具体做法是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磁场的方向、

三、地磁场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的N 极在地理的南极,S极在地理的北极、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叫做磁偏角、

四、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左手定则

1、磁感应强度(1)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2)公式:B=Φ/S单位:特斯拉;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2、安培力(1)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磁场力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2)通电导体放在磁场里,当导线方向与磁场垂直时,所受的安培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一致时,所受的安培力为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斜交时,所受的安培力F=BILcosθ、(3)导线方向与磁场垂直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BIL、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

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五、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

1、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正电荷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3、洛伦兹力一定既垂直于电荷的速度方向,又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电磁感应定律

1、英国物理学家奥斯特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类现象就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3、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1)磁通量:穿过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的磁感线的多少、(2)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4、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1)表达式:E=ΔΦ/Δt,多匝线圈的电动势:

E=nΔΦ/Δt、

二、交变电流变压器高压输电

1、交变电流(简称交流(AC),俗称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变化的电流、

2、交流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转子的转动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

3、交流的变化规律:日常使用的电是由电网送来的,电网中的交变电流,它的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叫做正弦式电流、(1)表达式:

(2)图象:

(3)描述物理量:周期(T)、频率(f)、有效值(E、U、I)、峰值(Em、Um、Im)其中,、另外,家用电器铭牌上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都是指有效值、4、变压器(1)构造:变压器由一个闭合的铁芯、原线圈、副线圈组成、(2)工作原理:变压器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互感现象、5、减小输电线路上电能损失的方法:(1)减小输电线电阻(从ρ、L、S三个角度考虑,但效果不佳)、(2)减小输电电流I(因为,所以采用高压输电既有效又经济)、

三、自感现象涡流电感器

1、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2、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1)A

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

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原因: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2)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原因: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L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与A构成闭合回路,故A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A 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的电流比原电流大、3、自感的应用电感器:特点:通直流、阻交流、日光灯镇流器、4、涡流现象: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旋涡,因此叫涡流,简称涡流、由于整块金属的电阻(率)很小,涡流通常很强,发热消耗大量电能、(1)涡流的减少: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涂有绝缘漆的薄硅钢片(电阻率大)叠压制成的铁芯、(2)涡流的应用:①真空冶炼炉(高频感应炉)(冶炼特种合金和特种钢)②金属探测器(用于安检、探雷、探矿等)、

③电磁炉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基本内容:(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频率、波速、波长,,或、

3、

电磁波谱(1)定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2)按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无线电波、光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3)主要作用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4、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载波:携带声音、图象等信息的电磁波、(2)调制:把信息加到载波上,使载波随信号而变叫调制、(3)调幅(频)波:使振幅(频率)随信号而变叫调幅(频)波、(4)调谐:从电磁波中选出所要的信号的技术叫做调谐、(5)解调:从载波中将声音、图象等信息“取”出叫解调、5、传感器(1)定义:传感器是把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声强、光照度等)转换成易于测量、传输、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等)的一种组件,起自动控制作用、(2)几种传感器:双金属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日光灯启动器、电熨斗、电冰箱温控器上);光敏电阻传感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话筒)等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公式表

一、《力》

1、重力:

2、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

1、位移:;(匀变速)

2、平均速度:(适于任何运动);(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

运动)

3、加速度:(速度变化率)

4、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速度位移公式: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7、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只受重力,a=g且方向竖直向下)(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位移公

式:(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5)实验中求a公式:在连

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即s =s2-s1=s3-s2=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一相邻点间的时间) 0123 s1 s2 s3 打点计时器打2时的瞬时速度为:;说明:0、1、2间没有点,则T=0、02s;若每打5个点记为一个计数

点,则T=0、1s物理受力情况物理运动情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

公式加速度a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经时间t的速度:平抛运动时间:(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2)角速度:(3)(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5)向心力:(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6)向心加速度:(7)周期:

3、万有引力定律(1)表达式:(2)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1) 主要公式:;(应分清M与m,g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2)

天体质量M的估算: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公式判断,,,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v、ω均为定值。

五、机械能

1、功:W=Fscosα,其中α为F、s之间的夹角。此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解题时应注意W与F的对应关系。当功率恒定时,也可使用公式:W=Pt,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

2、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P与F具有对应关系,当P为机车功率时,F为机车的牵引力〗

3、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可表述为一切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注意:有两种算法)

4、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六、电场

1、元电荷:(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

2、库仑定律:,其中(使用公式时,Q

1、Q2均用绝对值代入,力的方向利用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判断。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3、电场强度:1)定义式:,单位:(N/C)。其中q为试探电荷。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而与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以及试探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2)点电荷场强公式:,其中Q为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此公式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电场。应用此公式时注意区分场源电荷与试探电荷。电子伏特(eV)是能量单位,。

4、电容:

定义式决定式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5、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

(2)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3)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路端电压:

(4)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电热:

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

七、磁场磁通量:

条件:磁感应强度:

条件:安培力:

方向:左手定则洛伦兹力:

f=qVB 方向:左手定则注:判断磁场力用左手,其他通通用右手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八、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交变电流:

(x=e、i、u)

(1)1度电 =1KWh =

3、6106J(2)电阻 R 单位:Ω电容 C 单位:F,μf,pF

九、电磁波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电磁波谱:无线电

波、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f 大λ 小注:① 认识图象:

运动学图象(R和斜率是什么关系?)② 左手和右手的运用(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运动方向的判定)(☆左手用来判断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如果同学觉得某些公式可以更加细化的话,建议大家可以将每一部分的公式自己再抄在白纸上,按照自己的认知习惯来写。希望你们多多关注这些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1.平均速度:t x v ??=6 2.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T n m x x T x a n m --=?=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 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 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gh v 22= 5.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分运动:?? ?==t v x v v x 00 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合运动: ?? ???+=+=222 2y x s v v v y x 6.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T r v π2= 角速度:T πω2= 圆运动的向心力: ma T mr mr r v m F ====22 224πω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 f 1= 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角速度、周期、频率、线速度的大小(线速度变化,因为它的方向变化) 7.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2r Mm G F = 人造卫星线速度公式:r GM v = 人造卫星周期公式:GM r T 3 2π= 同步地球卫星:?? ????≈==km h s km v h T 7106.3/1.324 8.力 胡克定律:F = kx 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 N F F μμ= 9.功和能 功的定义式:αcos Fs W = 平均功率:__v F t W P ==

2017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 02=- 2、计算平均速度t x v ??= 2 t v v v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 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对应题型每年必考】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

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 总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 02 t t t v v v v +=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 2 2 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 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 ?? ?+=+=2 22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 θ x y =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 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2 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2)黄金代换公式推导:2 2gR GM mg R Mm G =?= (3)人造卫星的决定式: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必考物理公式全部汇总(超强)

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必考物理公式全部汇总(超强)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 F 浮 = G – F F 浮= G 排= m 排g F 浮=ρ水gV 排 t s v = vt s =v s t = V m = ρV s ,t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N m ——质量: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kg/m 3 g/cm 3 m ——质量:kg g V ——体积: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N G ——物体的重力: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N ρ ——密度: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F 浮= 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 h 帕斯卡原理:∵p 1=p 2 ∴或 2 2 11S F S F =2 1 21S S F F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Pa ;N/m 2 ρ——液体密度:kg/m 3 h ——深度: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Pa ;N/m 2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N G ——物体的重力:N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会考必备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一、《力》 1.重力:mg G =(2 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 1. 位移:t v s ?=;2021 at t v s +=(匀变速) 2. 平均速度:t s v = (适于任何运动);t v v v t +=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t v t v v a t ??=-= 0(速度变化率) 4. 速度:at v v t +=0;t s v v v v t t =+= =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 02=-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T s =?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 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t v s t ?=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 2 1gt y =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 02 2 )(gt v v v vt y x +=+= 平抛运动时间:g h 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 = (2)角速度:T t π φω2== (3)r v ?=ω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F 222 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 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6)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 ωω22 (7)周期:f T 1 = 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2 2 1r m m G 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mg r Mm G =2(应分清M 与m ,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2 3 24GT r M π=? 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由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判断,r GM v =,3 r GM =ω,GM r T 3 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7.9km/s ==gR v 。 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同 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 ),v 、ω均为定值。 五、机械能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文科)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 2、计算平均速度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平均速度V 平=△x /△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 2-Vo 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 平=(V+Vo)/2 ④末速度V =Vo+at ⑤中间位置速度2 2 22t o v v V S += ⑥位移x =(V+Vo)t/2=V o t+at 2/2 ⑦加速度a =(V-Vo)/t =△V/△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2、自由落体运动: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V =gt ③下落高度h =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4、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 r 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

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总 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222 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θ x y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全)

2F 会考-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 1X at 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 X 22 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V V V t t X 202?=+= 2 2 22 t o v v V S += N F 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1F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理科

物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脉络 ? ??? ? ??? ??????????? ???? ?斜率图像中加速度是图像的在慢的物理量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单位:-==表达式:的比值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定义:速度的变化跟发加速度的规律意义:速度随时间变化横轴代表时间做法:纵轴代表速度,速度-时间图像t -v m/s t v v t v a 20t 二、说明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3、路程和位移: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及加速度: 速度V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速度变化量ΔV则反映了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a则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压6V以下,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2、电火花打点计算器:交流电源,电压220V,频率是50 Hz时,每 隔0.02 s打一次点. 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知识脉络 二、知识点说明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 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实验进行检验 →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 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 速度-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 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 2 0v v v += 202 1 at t v x += ax v v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 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 取9.8m/s 2,粗略计算g 取10m/s 2 自由落体加速度(g )(重力加速度) 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只要把v 0取作零,用g 来代替加速度a 就行了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2020年九月整理).doc

学 海 无 涯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 02 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 02=- ②平均速度:2 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 =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 =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 ①大小:弹簧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 =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超全超实用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脉络 二、说明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3 441231 2广 31(1(2知识点说明 一、重心: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重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等效作用点:重心 弹力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弹力大小: (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 k x (2)其它弹力:由物体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求解 1 2 3 (1 值 (2 1 2 3 (1 (2 (3 1 (1 (2 (31212 可能有一解,可能无解。 2、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代数相加。 如:质量、时间、路程、速率等 六、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019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2019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 场力、核力等等 ; (1) 重力: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 作用力 ;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 ; 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 (C)支持力 ( 压力 ) 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 物体; 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 ;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 受到防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 ;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 ( 或相对运动趋势 ) 方向相反 ;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 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实行分解 ; 或把力沿物体运动( 或运动趋势 ) 方向、及其垂直方向实行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法 );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

最新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资料

2015年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总 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222 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θ x y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 2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文科)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2-Vo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Vo)/2 ④末速度V=Vo+at ⑤中间位置速度 ⑥位移x=(V+Vo)t/2=Vot+at2/2 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m/s;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 ①初速度Vo=0 ②末速度V=gt 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滑动摩擦力:F滑=μFN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4、静摩擦力: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F合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牛顿第三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共点力的平衡:F合=0 4、超重现象:N=G+ma 失重现象:N=G-ma (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