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化增长1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外贸的贫困化增长

浅析中国外贸的贫困化增长

浅析中国外贸的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经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年间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挑战。

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从贸易大国转型为贸易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时下最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标签:中国;外贸;贫困化一、如何界定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德国经济学家科拉迪尼于1947年对于国家的出口贸易条件恶劣而提出的一个名词。

其具体含义为:一国因经济增长而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导致本国福利水平下降,是一种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

一般认为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四种:1.增加的生产要素必须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产品的。

若一国的经济增长偏向于可出口部分,就会使该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可能大于世界总需求,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下降,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国外对该种商品的进口需求为价格无弹性。

此时,该国该种商品出口供给的扩大就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现象。

3.针对这一国家的出口贸易影响比较大,这个国家的贸易情况会影响国际市场。

4.出口贸易占该过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

二、中国“贫困化增长”现状及原因我国的国际贸易历经多年完善,现在已经可以支撑起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以及经济水平。

但中国的出口仍然是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多数都是加工类型,很少有自己的原创工业产业,所以我国的出口贸易虽然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

没有自主的技术就不能牢牢把握国际贸易的市场。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接近于贫困化增长。

导致我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大体包括:1.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且经济上对国际贸易有依赖性(1)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一,出口贫困化增长概述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使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

可以看出,从一定程度来说,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的“显示器”。

“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时有可能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

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

各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一般在其充裕资源密集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商品。

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显然,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更加需要警惕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

二.我国的出口贫困化增长长期以来我国也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倚重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出口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日益发展为这类产品的供给大国,主导着世界上此类产品的生产.我国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给的大量增加,而这类行业中目前低价竞争严重,加之我国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我国很可能进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

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种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但是在贸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统计数据却显示纺织品服装行业的贸易条件正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作为一个具有出口偏向性,其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的行业,纺织品服装行业极有可能出现了“贫困化增长”。

中国纺织企业的最大比较优势就是丰富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低价竞争与低成本扩张是其基本发展路径;但如果继续过分仰仗这一比较优势,必然导致中国纺织企业丧失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的能力,不得不进一步以廉价优势竞争国外定单,不可避免地形成严重依赖价格竞争的发展路径。

我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4-15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1.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变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发达国家支配的
国际贸易格局的外围。 从传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后,
这些国家仍处于传统的国际生产分工格局 之中,还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
因此,其贸易条件的长期趋势会逐步 恶化。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5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4.贫困化增长的一般均衡分析 下图为一个国家恶性增长的经济学图
解。
汽车
C C1
P1 P
O
TT1咖啡ຫໍສະໝຸດ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5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5.如何避免陷入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并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必
然出现的一种趋势,只有满足相关条件的 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才会出现这种趋势。
差异化产品生产有助于出口的扩大, 且价格的下降导致更大规模的出口。而缺 乏技术的同质化产品最易限入恶性增长。
4-15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3.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贫困化增长需满足三个条件: ➢ 第一,该出口商品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
继续扩大生产和出口,必然导致价格下降; ➢ 第二,该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较小; ➢ 第三,发生的要素增长是偏向于出口的要
素增长。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5 贸易条件与贫困化增长
2.贫困化增长的含义 所谓的贫困化增长,也称为恶性增长,
是指当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从而使出口商 品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不 但没有随之增加,反而还下降的一种经济 增长方式。
贫困化增长是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 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并不是所有国家必然经历的经济过程。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贫困化增长 名词解释

贫困化增长 名词解释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贫困化增长是指一个地区、国家或社会中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贫困程度的加剧。

它通常是由于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原因导致的,如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社会不公平、自然灾害等。

贫困化增长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释。

首先,贫困化增长可以指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

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其次,贫困化增长还可以指贫困程度的恶化。

即使贫困人口数量没有显著增加,但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增加了。

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和机会更加恶化,无法逃离贫困的困境。

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经济方面的原因是导致贫困化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衰退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下降,企业倒闭等问题。

这使得更多的人陷入贫困,并加剧了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

其次,社会和政治原因也会导致贫困化增长。

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分配资源的现象会导致一些群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缺乏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如医疗和教育等,也会加剧贫困化增长的问题。

最后,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也是导致贫困化增长的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会导致农民的作物受到损失,失去收入来源,从而陷入贫困。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和渔业资源,使得贫困化增长进一步恶化。

为了应对贫困化增长,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包括减贫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其次,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此外,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基本的医疗和教育等服务,也是减少贫困化增长的关键措施。

总之,贫困化增长是指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贫困程度的加剧。

它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经济衰退、社会不公平和自然灾害等。

应对贫困化增长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综合措施,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改善其生活条件。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

贫困化增长名词解释贫困化增长: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里根提出的关于发展的新观点。

在其著作《大失误》一书中,提出了“贫困化增长”的概念,即一个国家无法以正常的方式发展,必须转变为一个高增长率、高消费的经济体系。

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并不利于穷人,而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一国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收入会引起社会的福利损失。

1、贫困化增长是指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从而引起购买力下降,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的一种恶性循环现象。

[2]贫困化增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表现在:(1)造成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扭曲资源配置; (2)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诱发企业道德危机;(5)破坏社会稳定。

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并不利于穷人,而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一国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收入会引起社会的福利损失。

[1]贫困化增长与内需不足之间的矛盾如果解决得不好,容易产生严重后果。

具体来说:(1)加剧财政赤字,使财政风险加大;(2)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经济安全难以保障;(3)货币投放过度,加剧通货膨胀; (4)促使资源配置不合理,抑制经济的持续发展;(5)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重;(6)冲击市场机制,产生泡沫经济; (7)助长懒惰、依赖、贪婪等不良社会心理; (8)加剧腐败等经济犯罪活动。

[1]2、贫困化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

1、产业转移理论发展的思路:( 1)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从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3)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4)从服务领域向制造领域转移;( 5)从资源输出国向资源输入国转移;( 6)从粗加工工业向精加工工业转移;( 7)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 8)从低端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 9)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10)从开采自然资源到进行综合利用;( 11)从单纯注意数量扩张到更多追求质量效益转移;( 12)从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移;( 13)从封闭向开放转移;( 14)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移。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贫困化增长”immiserzinggrowth JagdishBhagwati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原本用于描述一个国家过度出口可能对一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巴格瓦蒂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但如果过度出口导致了该国贸易条件的极端恶化且这种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购买力的降低超过了增长所带来的财富这种增长就有可能使该国的净福利水平出现恶化。

这种增长被巴格瓦蒂称为“贫困化增长”。

出口贫困化增长可能是“由于一国出口导向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可能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要素的积累也可能是由于贸易壁垒的消除”1导致出口扩张所致。

巴格瓦蒂认为“贫困化增长”的出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一国商品出口必须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2该国必须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样其大幅度的出口扩张必然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这样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将十分严重4该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贸易条件的大幅度恶化才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绝对下降。

巴格瓦蒂从国家层面阐述了一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这一结果也适用于行业层面上的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增长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出口扩张真正导致一国贫困化增长和福利水平下降的例子却很少而在行业层面上出现贫困化增长的例子则并不鲜见如中国的丝绸、稀土、钨产品等行业的出口情况就呈现出明显的出口贫困化增长的特征。

近年来中国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增长迅速多头出口和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出口企业之间“互相残杀”导致出口价格暴跌。

在产品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的同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 ol.31No.1Jan.2001时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这些行业同期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及利润并没有同比攀升增加幅度很小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中“贫困化增长”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贸易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近年来的贸易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成为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福利提高的“引擎”。

但深入分析体现中国贸易利益的关键数据,可以发现存在出口结构低级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收入增加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加工贸易增值链较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福利的有效提高,使得经济在长期发展中有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或者说出现“相对贫困化增长”的可能。

关键词贸易条件贫困化增长贸易利益一、问题的提出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主流的经济理论都把对外贸易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福利提高的“加速器”,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也为此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持。

因此,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地参与国际贸易。

在最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静态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借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增长对贸易的依赖程度。

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发展中国家的静态优势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等竞争优势交换中,逐渐失去了在贸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2期易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降低国内劳动报酬、限制能源价格等扭曲来维系自己的静态优势,从而保持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资源流失扩大,贸易利益在相对的减少,形成对国外的间接补贴,陷入“在资源、福利流失的同时,不得不依靠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参与国际经济和分工的加深。

无庸置疑,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负面效应具有隐蔽性,会对经济中存在着扭曲的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中国在发展国际贸易时迟迟不能摆脱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处于利益链分配的末端等不利处境,那么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就可能出现贫困化的问题。

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 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贸易 条件的影响。 • 计算公式:S=(Px/Pm)×Zx • 式中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出口商品 劳动生产率指数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同时考虑出口商品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 的变化的情况下,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 计算公式: • D =(Px/Pm)×(Zx/Zm)×100 % • 式中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总贸易依存度 出口贸易依存度 进口贸易依存度
进出口增长速度
进出口增长速度
我国符合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 1、近年,我国出口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和进口增长率。 • 2、我国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 3、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就高于国民生 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直接表现为外贸依存 度不断攀升。
• 综上所述,结合贫困化增长条件与贸易利 益,可以发现中国正在发生贫困化增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因
• 1、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中国2001-2012年外贸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率
• 2、出口企业低价竞销是重要的内部因素 • 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 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客观上使我国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国际市 场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不断下滑更是雪上 加霜。在内外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国内企业 步履维艰,只有拿起价格武器,缩减成本, 压低价格,以次充好,以求扩大销售,引 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降价风潮。
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价格贸易条件的 变化予以说明
贫困化增长发生需要的4个前提条件
判断指标
• 判断一国是否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最主要的 指标就是贸易条件(也成交换比价、贸易 比价),在数值上等于出口产品相对 于进口产品的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 • 四种类型: • 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 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高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 的本地化率,增强加工贸 易的带动效应
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本地化, 可以带动上游工业品的生产 和出口,延长产业链,提高 加工深度,带动产业结构的 升级。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为外商 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 业占80%,民营企业仅占5%;机电产 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基本 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的重点,应是培育、鼓励、扶持国内 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由外商 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 民营企业为主转变。
immiserising growth 贫困化增长 Part 1
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及其前提条件
Part 2
贫困化增长图例分析
Part 3
我国加工贸易行业的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 增长” 贫困化增长 )
贫困化增长最初是由布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 贫困化增长最初是由布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后 来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将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 联系起来研究,其基本涵义是: 联系起来研究,其基本涵义是:大国经济增长引 起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起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以致社会福利下降程度远 远高于人均产量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改善程度, 远高于人均产量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改善程度,最 终会出现越增长越贫困的结果,因此又叫做“ 终会出现越增长越贫困的结果,因此又叫做“悲 惨的增长” 惨的增长”。
பைடு நூலகம்
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 越大,而其多为内部采购,高价进口,低价出口, 越大,而其多为内部采购,高价进口,低价出口,使净贸易 条件持续恶化。比如: 年数字式中央处理部件, 条件持续恶化。比如:2003年、2004年数字式中央处理部件, 年 年数字式中央处理部件 出口数量上涨了70.3%,而金额只上涨了 出口数量上涨了 ,而金额只上涨了31.7%;汽车及汽车 ; 底盘出口数量上涨了209.3%,而出口金额才上涨了 底盘出口数量上涨了 ,而出口金额才上涨了87%;手 ; 游戏机等大量加工贸易产品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表、游戏机等大量加工贸易产品都出现类似的情况。2004年 年 铁矿砂进口单价上涨的幅度为86.3%,高出钢材出口单价上涨 铁矿砂进口单价上涨的幅度为 , 幅度达54.9个百分点;铜、铜材与电线电缆,橡胶与轮胎等 个百分点; 铜材与电线电缆, 幅度达 个百分点 在2003年、2004年都呈现出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进口单价上涨 年 年都呈现出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进口单价上涨 快于加工成品出口单价的上涨的现象。 快于加工成品出口单价的上涨的现象。 我国加工贸易多为跨国公司绵长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 我国加工贸易多为跨国公司绵长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整 个产业链中, 个产业链中,中国仅以廉价的劳动和使用成本偏低的土地参 与加工贸易,而原材料、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技术、品牌、 与加工贸易,而原材料、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技术、品牌、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资金以及营销网络等附加值高的生产要素基本是 跨国公司从国外市场上配置的。因此, 跨国公司从国外市场上配置的。因此,加工贸易对国内其它 产业缺乏前向或后向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 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 产业缺乏前向或后向的带动作用 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 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 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
6.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 易模式使加工贸易缺乏增长 潜力—— 潜力
我国加工贸易大部分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 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即使是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也主要集中在 高技术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 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吸引外资,发 展加工贸易,这必然会造成与我国争夺加工 贸易项目的竞争局面,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 的劳动力更为廉价,所以,以劳动密集型为 主的加工贸易模式将日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 挑战。
2.我国加工出口产品的 我国加工出口产品的 生产集中度不高—生产集中度不高
生产领域和市场又相对集中,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 桥”的现象,所以导致出口秩序混乱,出口商在牺牲劳 动力基本福利的基础上,通过竞相压价卖给外国批发商, 再转卖给分销商、零售商,再以高价卖给消费者。我国 出口货物的利润85%-99%都被国外进口商、分销商、零 售商、消费者获取,大大降低了出口经济效益。
我 国 加 工 贸 易 行 业 贫 困 化 增 长
1978年,中国外贸总额居世界第32位,2002年第 位, 年 中国外贸总额居世界第 位 年第5位 年第 2003年第 位,2004年、2005年均居第 位,可以说中国 年第4位 年均居第3位 年第 年 年均居第 贸易地位迅速提高,加工贸易对此功不可没。但不得不 贸易地位迅速提高,加工贸易对此功不可没。 承认,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承认,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价值增值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下, 价值增值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下,是我国频遭国际贸易 摩擦,国民福利下降, 摩擦,国民福利下降,贸易条件和贸易环境恶化的主要 原因之一。由加工贸易带动的中国贸易丰产不丰收, 原因之一。由加工贸易带动的中国贸易丰产不丰收,表 现为粗放式的量的扩张,而非集约化增长,处于“贫困 现为粗放式的量的扩张,而非集约化增长,处于“ 化增长”状态。 化增长”状态。 总体看来, 以来, 总体看来,1995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呈大幅度 以来 恶化的趋势, 恶化的趋势,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一份研究表 明,1993年-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了 年 年 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了13%,加工贸 , 易大规模发展对进口材料及中间品价格的上扬和出口价 格的下跌起到了强烈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格的下跌起到了强烈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Y C C*
Cˊ ˊ
Y
C C* Q*
Q* Q p O 图3—11 X O 图3-12 X Qˊ ˊ p﹡ Q
如图3-11中,画一条与原贸易条件线平行的直线,与经济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 中 画一条与原贸易条件线平行的直线, 如图 线相切于Q’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于C’ 线相切于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点。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 ;经 到 , 济增长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直线P﹡变得更为平坦。 济增长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直线 ﹡变得更为平坦。从C’到C*,贸 到 , 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 转移支付” 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 但是,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 于经济增长前,这就是贫困化增长。如图3-12中,由于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导致 于经济增长前,这就是贫困化增长。如图 中 由于贸易条件急剧恶化, 增长后新的消费点C*位于原消费点之下 通过C*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福 位于原消费点之下, 增长后新的消费点 位于原消费点之下,通过 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福 利水平低于经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 利水平低于经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
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 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 界价格; 界价格;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 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 而显著增加; 而显著增加;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 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3.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恶化
由于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大大推进了中国出口 规模的快速扩大,加剧了与他国的贸易磨擦。使 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我国出口增长付 出了高昂资源代价同时,加工贸易的大力发展也 使中国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造成了严重的环 境污染。
4.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附加值低—— 附加值低
2.逐步实现加工贸易主体 的转变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 重的增加,加工贸易的增加值理应提高。但是,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 为主,我国加工贸易主体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
5.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关联 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关联 程度较低对国内企业的带动 作用有限—— 作用有限
我国目前开展的加工贸易,不仅技术含量低, 而且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与国内企业的 关联度较低,所以技术溢出效应较小。
我国加工贸易项下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消费电子、纺织服装与鞋类、 我国加工贸易项下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消费电子、纺织服装与鞋类、 箱包等轻工类产品, 箱包等轻工类产品,而跨国公司又多采用在中国进行劳动密集型加 而在其他地方进行产品研发和国际营销的典型做法, 工,而在其他地方进行产品研发和国际营销的典型做法,使得我国 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较低。 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较低。这种外资主导型的加工贸易要受外国资本 的两面夹击。一面是加工贸易大规模发展,导致外贸企业、 的两面夹击。一面是加工贸易大规模发展,导致外贸企业、生产企 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 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面就是我国加工出口加 工作业的深度差,大多是贴牌生产, 工作业的深度差,大多是贴牌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 技术、自主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由于外商并没有把供货渠道、 技术、自主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由于外商并没有把供货渠道、技 术开发、产品营销等经营环节带到中国大陆, 术开发、产品营销等经营环节带到中国大陆,所以在整个加工贸易 的过程中,加工贸易始终处于“接单生产”的被动地位, 的过程中,加工贸易始终处于“接单生产”的被动地位,加工贸易 实际为“接单贸易” 在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均不作价的情况下, 实际为“接单贸易”。在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均不作价的情况下, 加工企业只是获得少量的加工费, 加工企业只是获得少量的加工费,一般还得扣除其他进出口的附加 费用;而在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双作价”的情况下, 费用;而在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双作价”的情况下,外商利用抬 高进价压低出口价格来转移利润, 高进价压低出口价格来转移利润,再加上加工贸易还得承受额外成 本如减税让利、外商投资设备高估、 本如减税让利、外商投资设备高估、外商投资设备和技术参与利润 分配等因素对利润的冲击,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分配等因素对利润的冲击,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