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自我调控系统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人格)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是( )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正确答案:A解析: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知识模块:人格2.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是( )A.环境B.实践C.教育D.自我调控系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人格3.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正确答案:D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

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

知识模块:人格4.人格理论的特质论的主要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奥尔波特正确答案:D解析:奥尔波特(1937)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知识模块:人格5.( )主要是先天的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正确答案:A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能力中流体能力受先天影响,晶体能力受后天影响,动机也有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知识模块:人格6.富有竞争性、敌对性,有很强时间紧迫感,这主要是( )的特点A.A型人格B.B型人格C.内向型人格D.外向型人格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A型人格和B型人格的理解和掌握。

A-B人格类型是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指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来控制自身思维、情绪和行为的一种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类生命力和自我成长的基础之一,它对于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与成长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和成长与人类的生命历程、社会环境和个体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在人类进化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稳定性发展阶段在生命的前两年,婴儿通过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是自我调控系统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意识和拓展自我表达能力。

2. 转换性发展阶段在儿童时期,自我调控系统进入了转换性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掌控,并进一步拓展自我控制和表达的能力。

3. 坚韧性发展阶段在青春期,自我调控系统进入了坚韧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高自我表达和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和信仰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自我调控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的因素共同组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

1. 内部因素(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及其存在和行为的认知和知觉。

它是自我调控系统中最基本的内部因素。

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才能有专注、自控等高层次的行为。

(2)积极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情绪稳定的人更容易调控自己的行为。

(3)人格和价值观人格和价值观是人对世界和自己的根本认知,是对自我行为的引导作用。

拥有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会更抗挫折,更有动力和自信心地面对挑战。

(4)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形成自我调控系统的内部因素。

学习经验丰富的人能更好地把握自我调控的关键点,做出更有效的自我控制。

2. 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环境是自我调控系统的外部重要环境,是影响自我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人格》考点预测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人格》考点预测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人格》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参考答案: 个性心理2、单选题在人格物质理论中,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 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物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A : 卡特尔B : 吉尔福特C : 奥尔波特D : 斯普兰格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 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3、单选题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_____A : 特性与共性B :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C : 能力与人格D : 生理与社会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气质与性格的区别:(1)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 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 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4)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4、单选题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_____。

A : 外向性人格特质B : 开放性人格特质C : 随和性人格特质D : 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 。

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

开放性: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5、单选题张明耐受性高,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反应迅速灵活。

这种气质属于_____。

A : 多血质B : 粘液质C : 胆汁质D : 抑郁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特点。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6、单选题“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_____A : 气质B : 性格C : 能力D : 兴趣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自我调控系统VS自我意识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自我调控系统VS自我意识

自我调控系统VS自我意识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和自我意识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考查为主,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近年来,考查角度越来越多样化,且考生容易将二者混淆,需要广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深入备考。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

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监控、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人格结构自我调控系统(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质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等现象。

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

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做出消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

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三)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如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表现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大学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21

大学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21

大学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以下属于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是( )。

A)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B)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C)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D)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答案:C解析: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 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协调。

2.[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答案:D解析:3.[单选题]与冲动性相反的意志品质( )。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答案:D解析:4.[单选题]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 )。

A)常规思维B)求同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答案:A解析:5.[单选题]少年期的思维是以( )为主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观思维6.[单选题]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性格的情绪特征的是( )A)情绪的强度B)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C)主导心境D)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及自觉调控水平答案:D解析:7.[单选题]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答案:C解析:8.[单选题]“假提问题”属于()A)讲话程度上的阻抗B)讲话方式上的阻抗C)讲话内容上的阻抗D)咨询关系上的阻抗答案:C解析: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9.[单选题]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指的是( )。

A)知觉B)原型C)定势D)直觉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与外显记忆有关的脑区是( )A)下丘脑B)内侧颞叶C)杏仁核和小脑D)胼胝体答案:B11.[单选题]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的压力源属于()A)生物性压力源B)社会性压力源C)精神性压力源D)混合性压力源答案:B解析:社会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一、什么是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段。
1、生理自我(出生到3岁);
2、社会自我(3岁到青春期前的13、 14岁)
3、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约 10年)
(三)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 叫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 依存性、冲动与沉思、同时性与继时性等。
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的参照有较大依赖倾向,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 标准或者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 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与别人交往时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 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 会道德评价含义。
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强型 不平衡型
胆汁型

强型 平衡型 灵活性高 多血质
强型 平衡型 灵活性低 粘液质
弱型 (抑制型)
抑郁质
2、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体现了 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 为举止中。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 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什么是人格?
当你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传》和《西游记》四大名著时,你一定会被很多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宝玉的多情与反叛、 黛玉的抑郁与聪慧、曹操的雄心与奸诈,关羽的 勇猛与忠诚…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人泼辣开朗、有的 人性情温柔;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自私自利 等等。
(1)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 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 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象链条一样, 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

基础心理学知识:人格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

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1.人格的结构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

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self-regulatory system)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察觉;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而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心灵捕手》浮华不过一场云烟一个自我意识有问题的人,可能出现多种人格问题,比如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情感匮乏,缺乏自律等等。

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想更多的了解这个问题或者心理学,可以观看心理学界最经典的电影之一——心灵捕手,也许会对此有更深的体会!(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