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 (80)
2021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第五单元 机械能 作业21 功和功率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一) 功和功率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木块B 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A 置于B 上,并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 A .A 所受的合力对A 不做功 B .B 对A 的弹力做正功 C .B 对A 的摩擦力做正功 D .A 对B 做正功 答案 C解析 A 、B 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加速度为gsin θ.由于A 速度增大,由动能定理可知,A 所受的合力对A 做功,B 对A 的摩擦力做正功,B 对A 的弹力做负功,选项A 、B 项错误,C 项正确;A 对B 不做功,D 项错误.2.某汽车以恒定功率P 、初速度v 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的vt 图像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答案 A解析 根据P =Fv ,若a >0,则物体加速运动,加速度会减小,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C 项正确,A 项错误;若a =0,则物体速度不变,做匀速运动,故B 项正确;若a <0,即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物体减速,故加速度会减小,故D 项正确;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A 项.3.质量为5×103kg 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2 m/s 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是1.0×103N ,则汽车匀加速起动过程中( ) A .第1 s 内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为1.0×104J B .第1 s 内汽车所受合力的平均功率20 kW C .第1 s 末汽车所受合力的瞬时功率为22 kW D .第1 s 末汽车所受牵引力的瞬时功率为22 kW 答案 D解析 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得牵引力F =f +ma =1.1×104N .第1 s 内汽车位移x =12at 2=1 m ,第1 s 末汽车速度v =at =2 m/s ,汽车合力F 合=ma =1×104N ,则第1 s 内汽车牵引力做功:W F =Fx =1.1×104J ,故A 项错;第1 s 内合力做功:W =F 合x =1×104J ,平均功率P =W t=1×104W ,故B 项错;1 s 末合力的瞬时功率P 合=F合v =2×104W ,故C项错;1 s 末牵引力瞬时功率P =Fv =2.2×104W =22 kW ,故D 项正确.4.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CD解析 汽车启动时,由P =Fv 和F -F f =ma 可知,匀加速启动过程,牵引力F 、加速度a 恒定不变,速度和功率均匀增大,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后保持不变,牵引力逐渐减小到与阻力相等,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速度逐渐增大到最大速度,故A 、C 、D 项正确. 5.在9.3阅兵中,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数字“70”字样,而领头的直升机悬挂的国旗让人心潮澎湃.如图所示,为了使国旗能悬在直升机下不致漂起来,在国旗下端还悬挂了重物,假设国旗与悬挂物的质量为m ,直升机质量为M ,并以速度v 匀速直线飞行,飞行过程中,悬挂国旗的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旗与悬挂物受到3个力的作用 B .细线的张力做功的功率为mgvcos αC .国旗与悬挂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零D .国旗与悬挂物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mgvtan α 答案 B解析 国旗与悬挂物受3个力,重力、细线的拉力、空气阻力,如图:有F =mgcos α,则F 的功率为P F =Fvsin α=mgvtan α,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P f =fv =mgvtan α,由于国旗与悬挂物匀速,故合力做功为零,A 、C 、D 三项正确,B 项错误,故选B 项.6.如图所示,卡车通过定滑轮以恒定的功率P 0拉绳,牵引河中的小船沿水面运动,已知小船的质量为m ,沿水面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为f 且保持不变,当绳AO 段与水面的夹角为θ时,小船的速度为v ,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此时小船的加速度等于( )A.P 0mv -fm B.P 0mv cos 2θ-f m C.f m D.P 0mv答案 A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功率P 0=Fvcos θ,对小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Fcos θ-f m =P 0mv -fm,选项A 正确. 7.质量为m 的汽车发动机额定输出功率为P ,当它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加速度a 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时,其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为t ,汽车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则( )A .若汽车在该平直的路面上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2a 匀加速启动,其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为t 2B .若汽车以加速度a 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经过时间t 2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2PC .汽车保持功率P 在该路面上运动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为PatP -ma 2tD .汽车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为P at答案 BC解析 当以加速度a 加速运动时有:F -f =ma ,F =f +ma ,匀加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P f +ma ,故所需时间为:t =v a =P a (f +ma ),当加速度为2a 时,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为:v ′=P f +2ma ,所需时间为:t ′=P 2a (f +2ma ),故A 项错误;t 2时刻速度为v ′=a·t 2,故功率为:P ′=(f +ma)·at2,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 =(f +ma)at ,故B 项正确;根据P =(f +ma)at ,得f =P at -ma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为:v =P f =PatP -ma 2t ,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8.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 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 缓慢转到OB 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 J .用F N 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 f 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F N 和F f 对物块都不做功B .F N 对物块做功为2 J ,F f 对物块不做功C .F N 对物块不做功,F f 对物块做功为2 JD .F N 和F f 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 答案 B解析 由做功的条件可知:只要有力,并且物块沿力的方向有位移,那么该力就对物块做功.由受力分析知,支持力F N 做正功,但摩擦力F f 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W -mgh =0,故支持力F N 做功为mgh ,B 项正确.9.(2014·课标全国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 .W F2>4 W F1,W f2>2 W f1 B .W F2>4 W F1,W f2=2 W f1 C .W F2<4 W F1,W f2=2 W f1 D .W F2<4 W F1,W f2<2W f1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次物体均做匀加速运动,则在同样的时间内,它们的位移之比为x 1:x 2=v 2t ∶2v2t =1∶2;两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根据功的公式,则有滑动摩擦力做功之比W f1:W f2=fx 1∶fx 2=1∶2;再由动能定理,则有W F1-W f1=12mv 2-0,W F2-W f2=4×12mv 2-0;由上两式可解得:W F2=4W F1-2W f1,C 项正确,A 、B 、D 项错误.10.如图甲所示,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A .物体加速度大小为2 m/s 2B .F 的大小为21 NC .4 s 末F 的功率大小为42 WD .4 s 内F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2 W 答案 C解析 由图乙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 =0.5 m/s 2,由2F -mg =ma 可得:F =10.5 N ,A 、B 两项均错误;4 s 末力F 的作用点的速度大小为v F =2×2 m/s =4 m/s ,故4 s 末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P =F·v F =42 W ,C 项正确;4 s 内物体上升的高度h =4 m ,力F 的作用点的位移l =2h =8 m ,拉力F 所做的功W =F·l=84 J ,4 s 内拉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P =Wt =21 W ,D 项错误.11.质量为2×103kg 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行驶过程中牵引力F 和车速倒数1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行驶过程中最大车速为30 m/s ,设阻力恒定,则( ) A .汽车所受阻力为6×103NB .汽车在车速为5 m/s 时,加速度为3 m/s 2C .汽车在车速为15 m/s 时,加速度为1 m/s 2D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功率为6×104W 答案 CD解析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由图线可知阻力大小F f =2 000 N ,故A 项错误.倾斜图线的斜率表示功率,可知P =F f v =2 000×30 W =60 000 W ,车速为5 m/s 时,汽车的加速度a =6 000-2 0002 000 m/s 2=2 m/s 2,故B 项错误;当车速为15 m/s 时,牵引力F =P v =60 00015 N =4 000 N ,则加速度a =F -F f m =4 000-2 0002 000 m/s 2=1 m/s 2,故C 项正确;汽车的最大功率等于额定功率,等于60 000 W ,故D 项正确.12.(2017·山西监测)(多选)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恒力拉物块A 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 刚离开C 时,A 的速度为v ,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a ,则( ) A .从静止到B 刚离开C 的过程中,A 发生的位移为3mgsin θkB .从静止到B 刚离开C 的过程中,重力对A 做的功为-3m 2g 2sin θkC .B 刚离开C 时,恒力对A 做功的功率为(mgsin θ+ma)vD .当A 的速度达到最大时,B 的加速度大小为a2答案 AD解析 开始系统静止时,设弹簧压缩量为x ,由平衡条件有:kx =mgsin θ,解得:x =mgsin θk .当B 刚离开挡板时,设弹簧伸长量为x ′,对B 受力分析,kx ′=2mgsin θ,解得:x ′=2mgsin θk ,所以从静止到B 刚离开C 过程中,A 的位移为x +x ′=3mgsin θk,A 项正确;重力对A 做功W G =-mgh =-3m 2g 2sin 2θk ,B 项错;B 刚离开C 时,对A 、B 及弹簧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sin θ=ma ⇒F =3mgsin θ+ma ,所以拉力做功功率P =Fv =(3mgsin θ+ma)v ,C 项错;当A 的速度达到最大时,A 所受合外力为零,对A 根据平衡条件有:F 弹+mgsin θ=F ,解得:F 弹=2mgsin θ+ma ,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弹-2mgsin θ=2ma ′,解两式得:a ′=a2,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广东肇庆二模)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 —t 图像,图像如下图所示(除2 s —10 s 时间段图像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像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 s —14 s 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 s 末通过遥控使发动机停止工作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 kg ,可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1)14 s -18 s 时间段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 (3)小车在2 s -10 s 内位移的大小.解析 (1)在14 s -18 s 时间段,由图像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a =v 14-v 18Δt①将数据代入①式,解得a =1.5(m/s 2)(2)在14 s -18 s ,小车在阻力f 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 f =ma② 代入数据,解②式,得f =1.5(N) ③在10 s -14 s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牵引力 F =f =1.5 N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P =Fv ④ 将数据代入④式,解得P =9(W) (3)2 s -10 s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Pt -fs 2=12mv 2-12mv 22⑤ 其中:v =6 m/s ,v 2=3 m/s由⑤解得小车在2 s -10 s 内位移s 2=39(m)14.在一次抗洪抢险活动中,解放军某部利用直升机抢救一重要落水物体,静止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的电动机通过悬绳将物体从离飞机90 m 处的洪水中吊到机舱里.已知物体的质量为80 kg ,吊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 200 N ,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 kW.为尽快把物体安全救起,操作人员采取的办法是:先让吊绳以最大的拉力工作一段时间,达到最大功率后电动机就以最大功率工作,当物体到达机舱时恰好达到最大速度.(g 取10 m/s 2)求: (1)落水物体刚到达机舱时的速度; (2)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解析 (1)第一阶段绳以最大拉力拉着物体匀加速上升,当电动机达到最大功率时,功率保持不变,物体变加速上升,速度增大,拉力减小,当拉力与重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由P m =Fv m ,得v m =P m mg =12×10380×10 m/s =15 m/s此即物体刚到机舱时的速度.(2)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a 1=F m -mg m =1 200-80×1080 m/s 2=5 m/s 2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1=P m F m =12 0001 200 m/s =10 m/s匀加速上升时间t 1=v 1a 1=105 s =2 s匀加速上升的高度h 1=v 12t 1=102×2 m =10 m以最大功率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P m t 2-mg(h -h 1)=12mv m 2-12mv 12解得t 2=5.75 s所以吊起落水物体所用总时间为 t =t 1+t 2=(2+5.75) s =7.75 s。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题组层级快练(一)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一株株瘦削的枝条上,绽放着一簇簇耀眼的黄花,梭梭、沙枣、红柳等沙生植物郁郁葱葱,勾画出一条绿色隔离带,阻挡着风沙侵蚀的步伐,孕育着绿色的希望。
谁能想到,38 年前,这里是一片漫天黄沙的。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沙丘以每年7.5 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严重侵害着周边10 多个村庄和2 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 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
面对步步紧逼的沙丘,一些人上新疆、去宁夏、走内蒙,开始逃离家乡。
当风沙袭来时,有人逃离家园,更有人留下来守护家园!为了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
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承包沙漠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谁能有勇气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关键时刻,石满、郭朝明、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站了出来。
这几位普普通通的西北治沙老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六老汉”。
当黄沙肆虐的时候,六老汉抱着护庄稼、保饭碗的质朴愿望,扛起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
他们的朴素情怀、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点亮了治沙A .不毛之地危害遏制谱写B .不毛之地危险遏止撰写C .荒山野岭危害遏止谱写D.荒山野岭危险遏制撰写答案A解析“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这里说的是八步沙贫瘠、荒凉,而不是说其没有人烟,故选“不毛之地”。
“危害”指使受破坏;损害。
“危险”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
这里说的是移动的沙丘给当地3 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不是遭到损害的可能性,故选“危害”。
“遏制”指制止,控制。
“遏止”指阻止。
这里说的是控制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而不是阻止不断恶化的环境,故选“遏制”。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60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六十)一、单项选择题1.抛物线y =2x 2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A .2 B .1 C.12 D.14答案 D解析 抛物线标准方程x 2=2py (p >0)中p 的几何意义为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又p =14,故选D.2.过点F (0,3)且与直线y +3=0相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A .y 2=12x B .y 2=-12x C .x 2=-12y D .x 2=12y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动圆的圆心到直线y =-3的距离与到点F (0,3)的距离相等,所以动圆的圆心是以点F (0,3)为焦点、直线y =-3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x 2=12y .3.已知抛物线x 2=2py (p >0)上的一点M (x 0,1)到其焦点的距离为2,则该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 ) A .6 B .4 C .3 D .2 答案 D解析 由题可知,1+p2=2,解得p =2,所以该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p =2.4.已知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2.若抛物线C 2:x 2=2py (p >0)的焦点到双曲线C 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抛物线C 2的方程为( ) A .x 2=833yB .x 2=1633yC .x 2=8yD .x 2=16y 答案 D 解析 由e 2=1+b 2a 2=4得b a=3,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即3x ±y =0, 抛物线C 2的焦点坐标为⎝⎛⎭⎫0,p2,则有p 22=2,解得p =8,故抛物线C 2的方程为x 2=16y . 5.已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K ,P 是抛物线上一点,若|PF |=5,则△PKF 的面积为( ) A .4 B .5 C .8 D .10答案 A解析 由抛物线y 2=4x ,知p 2=1,则焦点F (1,0).设点P ⎝⎛⎭⎫y 024,y 0,则由|PF |=5,得⎝⎛⎭⎫y 024-12+y 02=5,解得y 0=±4,所以S △PKF =12×p ×|y 0|=12×2×4=4.故选A.6.已知抛物线y 2=16x 的焦点为F ,P 点在抛物线上,Q 点在圆C :(x -6)2+(y -2)2=4上,则|PQ |+|PF |的最小值为( ) A .4 B .6 C .8 D .10答案 C解析 如图,过点P 向准线作垂线,垂足为A ,连接PC ,则|PF |=|P A |,当CP 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时,|CP |+|P A |最小,此时线段CP 与圆C 的交点为Q ,因为准线方程为x =-4,C (6,2),半径为2,所以|PQ |+|PF |的最小值为|AQ |=|CA |-2=10-2=8.7.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如图为一个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离拱顶2 m 时,水面宽8 m .若水面下降1 m ,则水面宽度为( )A .2 6 mB .4 6 mC .4 2 mD .12 m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以拱顶为原点,拱顶所在水平直线为x 轴,拱顶所在竖直直线为y 轴建系,设该抛物线的方程为x 2=-2py (p >0),又由当水面离拱顶2 m 时,水面宽8 m ,即点(4,-2)和(-4,-2)在抛物线上,则有16=-2p (-2),解得p =4,故抛物线的方程为x 2=-8y ,若水面下降1 m ,即y =-3,则有x 2=24,解得x =±26,此时水面宽度为26-(-26)=46(m).故选B.8.已知抛物线C :y =18x 2,点P 为抛物线C 上一动点,A (0,2),B (4,5),O 为坐标原点,当|P A |+|PB |取得最小值时,四边形OABP 的面积为( ) A .18 B .14 C .10 D .6答案 C解析 由题意,抛物线C :x 2=8y ,可得点A (0,2)为其焦点,准线方程为y =-2,易知点B 在抛物线内,设点P 到准线的距离为d ,作BM 垂直于准线,垂足为M ,则|P A |+|PB |=|PB |+d ≥|BM |=7,即当P ,B ,M 三点共线时,|P A |+|PB |取得最小值,此时点P 的横坐标为4,将x =4代入y =18x 2,可得点P 坐标为(4,2),OA ∥BP ,四边形OABP 的面积为(2+3)×42=10.故选C.9.(2024·西安四校联考)已知点F 是抛物线E :y 2=2px (p >0)的焦点,O 为坐标原点,A ,B 是抛物线E 上的两点,满足|F A |+|FB |=10,F A →+FB →+FO →=0,则p =( ) A .1 B .2 C .3 D .4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及性质.方法一:由题意得F ⎝⎛⎭⎫p 2,0,设A (x 1,y 1),B (x 2,y 2),则|F A |+|FB |=x 1+p 2+x 2+p 2=x 1+x 2+p =10①,由F A →+FB →+FO →=0,知F A →+FB →+FO →=⎝⎛⎭⎫x 1+x 2-3p 2,y 1+y 2=0,所以x 1+x 2=3p 2②,联立①②,解得p =4.故选D. 方法二:不妨设A (x 0,y 0)在第一象限,连接AB ,OA ,OB .由于F A →+FB →+FO →=0,则F 为△ABO 的重心,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2x 03=p 2,即x 0=3p 4.所以|F A |=|FB |=5,所以x 0+p 2=3p 4+p2=5,解得p =4.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10.已知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x -1与抛物线C :y 2=4x 相交于A ,B 两点,则( ) A .|AB |=8 B .OA ⊥OBC .△AOB 的面积为2 2D .线段AB 的中点到直线x =0的距离为2 答案 AC解析 设A (x 1,y 1),B (x 2,y 2),抛物线C :y 2=4x ,则p =2,焦点为(1,0),则直线y =x -1过焦点.联立⎩⎪⎨⎪⎧y =x -1,y 2=4x ,消去y 得x 2-6x +1=0,易得Δ>0,则x 1+x 2=6,x 1x 2=1,所以|AB |=x 1+x 2+p =6+2=8,故A 正确;y 1y 2=(x 1-1)(x 2-1)=x 1x 2-(x 1+x 2)+1=-4,由OA →·OB →=x 1x 2+y 1y 2=1-4=-3≠0,所以OA 与OB 不垂直,故B 错误;原点到直线y =x -1的距离为d =|1|2=12,所以△AOB 的面积为S =12×d ×|AB |=12×12×8=22,故C 正确;因为线段AB 的中点到直线x =0的距离为x 1+x 22=62=3,故D 错误.11.(2024·南京市模拟)已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过原点O 的动直线l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 ,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O 为线段PQ 中点,则|PF |=2 B .若|PF |=4,则|OP |=2 5 C .存在直线l ,使得PF ⊥QF D .△PFQ 面积的最小值为2答案 AD解析 若O 为PQ 中点,则x P =1,所以|PF |=x P +1=2,A 正确;若|PF |=4,则x P =4-1=3,所以|OP |=x P 2+y P 2=x P 2+4x P =21,B 错误;设P (a 2,2a )(a ≠0),则Q ⎝⎛⎭⎫-1,-2a ,所以FP →=(a 2-1,2a ),QF →=⎝⎛⎭⎫2,2a ,所以FP →·QF →=2a 2-2+4=2a 2+2>0,所以FP 与FQ 不垂直,即C 错误;易知S △PFQ =12×1×⎪⎪⎪⎪2a +2a =⎪⎪⎪⎪a +1a ≥2,当a =±1时取等号,即D 正确. 三、填空题与解答题12.已知抛物线x 2=4y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为抛物线上一点,过P 作P A ⊥l 于点A ,当∠AFO =30°(O 为坐标原点)时,|PF |=________. 答案 43解析 设l 与y 轴的交点为B ,在Rt △ABF 中,∠AFB =30°,|BF |=2,所以|AB |=233.设P (x 0,y 0),则x 0=±233,代入x 2=4y 中,得y 0=13,从而|PF |=|P A |=y 0+1=43.13.已知抛物线y 2=ax 上的点M (1,m )到其焦点的距离为2.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y 2=4x解析 ∵抛物线y 2=ax 的准线方程为x =-a4,且抛物线y 2=ax 上的点M (1,m )到其焦点的距离为2,∴a >0,且1+a4=2,∴a =4.即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x .14.(2021·北京)已知抛物线C :y 2=4x ,焦点为F ,点M 为抛物线C 上的点,且|FM |=6,则M 的横坐标是________;作MN ⊥x 轴于N ,则S △FMN =________. 答案 5 4 5解析 抛物线C :y 2=4x ,则焦点F (1,0),准线l 方程为x =-1,过点M 作ME ⊥l ,垂足为E ,设M (x 0,y 0),则|MF |=|ME |=6,所以x 0+1=6,则x 0=5,所以M 的点横坐标为5,又点M 在抛物线上,故y 02=4×5=20,所以|y 0|=25,即|MN |=25,所以S △FMN =12×|FN |×|MN |=12×(5-1)×25=4 5.15.抛物线y 2=2px (p >0)有一个内接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是原点,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 =2x ,斜边长为513,求此抛物线方程. 答案 y 2=4x解析 设抛物线y 2=2px (p >0)的内接直角三角形为Rt △AOB ,直角边OA 所在直线方程为y =2x ,则另一直角边OB 所在直线方程为y =-12x .解方程组⎩⎪⎨⎪⎧y =2x ,y 2=2px ,可得点A 的坐标为⎝⎛⎭⎫p 2,p . 解方程组⎩⎪⎨⎪⎧y =-12x ,y 2=2px ,可得点B 的坐标为(8p ,-4p ). ∵|OA |2+|OB |2=|AB |2,∴p 24+p 2+64p 2+16p 2=325.∴p =2,∴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 2=4x .16.【多选题】已知抛物线E :x 2=4y 的焦点为F ,圆C :x 2+(y -1)2=16与抛物线E 交于A ,B 两点,点P 为劣弧AB 上不同于A ,B 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交抛物线E 于点N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点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5) B .圆C 的圆心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1 C .|PN |+|NF |等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 D .△PFN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8,10)答案 ACD 解析对于A ,圆C :x 2+(y -1)2=16的圆心为(0,1),半径r =4,与y 的正半轴交点为(0,5),由⎩⎪⎨⎪⎧x 2=4y ,x 2+(y -1)2=16,解得y =3(负值舍去),所以点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5),故正确;对于B ,因为圆C 的圆心为抛物线的焦点,所以圆C 的圆心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p =2,故错误;对于C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PN |+|NF |等于点P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故正确;对于D ,△PFN 的周长为|PF |+|PN |+|NF |=r +y P +1=y P +5∈(8,10),故正确.故选ACD.。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含答案7777

题组层级快练(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2,3)}与N ={(3,2)}表示同一集合B .M ={(x ,y )|x +y =1}与N ={y |x +y =1}表示同一集合C .M ={x ∈N |x (x +2)≤0}有2个子集D .设U =R ,A ={x |lg x <1},则∁U A ={x |lg x ≥1}={x |x ≥10}答案 C2.若A =⎩⎨⎧⎭⎬⎫x |x 2∈Z ,B =⎩⎨⎧⎭⎬⎫y |y +12∈Z ,则A ∪B 等于( ) A .BB .AC .∅D .Z答案 D 解析 A ={x |x =2n ,n ∈Z }为偶数集,B ={y |y =2n -1,n ∈Z }为奇数集,∴A ∪B =Z .3.(2023·全国甲卷,理)设集合A ={x |x =3k +1,k ∈Z },B ={x |x =3k +2,k ∈Z },U 为整数集,∁U (A ∪B )=( )A .{x |x =3k ,k ∈Z }B .{x |x =3k -1,k ∈Z }C .{x |x =3k -2,k ∈Z }D .∅答案 A解析 因为整数集Z ={x |x =3k ,k ∈Z }∪{x |x =3k +1,k ∈Z }∪{x |x =3k +2,k ∈Z },U =Z ,所以∁U (A ∪B )={x |x =3k ,k ∈Z }.故选A.4.已知集合A ={(x ,y )|xy =1},B ={(x ,y )|x ∈Z ,y ∈Z },则A ∩B 有________个真子集.( )A .3B .16C .15D .4 答案 A解析 A ={(x ,y )|xy =1},B ={(x ,y )|x ∈Z ,y ∈Z },则A ∩B ={(1,1),(-1,-1)},真子集个数为22-1=3.故选A.5.(2023·山东济宁检测)设全集U ={-3,-2,-1,0,1,2,3},集合A ={-2,-1,0,1},B ={x |x 2-x -2=0},则下列四个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2,0,1}的是( )答案 C解析因为A={-2,-1,0,1},B={x|x2-x-2=0}={-1,2},所以A∩B={-1},A∪B={-2,-1,0,1,2}.则A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2,0,1,2};B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2};C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2,0,1};D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1}.故选C.6.(2022·石家庄二中模拟)设集合M={x|x2=x},N={x|lg x≤0},则M∪N=()A.[0,1] B.(0,1]C.[0,1) D.(-∞,1]答案 A解析集合M={0,1},集合N={x|0<x≤1},M∪N={x|0≤x≤1},所以M∪N=[0,1].7.(2021·全国乙卷)已知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A.∅B.SC.T D.Z答案 C解析当n=2k,k∈Z时,S={s|s=4k+1,k∈Z};当n=2k+1,k∈Z时,S={s|s=4k+3,k∈Z}.所以T S,S∩T=T.故选C.8.(2024·河北辛集中学模拟)已知集合A={1,3,a2-2a},B={3,2a-3},C={x|x<0},若B⊆A且A∩C=∅,则a=()A.1 B.2C.3 D.2或3答案 B解析方法一:由题得2a-3=1或2a-3=a2-2a.若2a-3=1,则a=2,故A={0,1,3},B={1,3},此时满足B⊆A,A∩C=∅.若2a-3=a2-2a,则a=1或a=3,当a=1时,A={-1,1,3},B={-1,3},此时A∩C ={-1},不符合题意;当a=3时,a2-2a=3,不符合题意.故a=2,选B.方法二:因为A∩C=∅,故集合A中的元素均为非负数,从而a2-2a≥0,得a≤0或a≥2,故排除A;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2a-3≠3,即a≠3,排除C、D.故选B.9.若非空且互不相等的集合M,N,P满足:M∩N=M,N∪P=P,则M∪P=()A.M B.NC.P D.∅答案 C解析∵M∩N=M,∴M⊆N,∵N∪P=P,∴N⊆P,∵M,N,P非空且互不相等,∴M N P,∴M∪P =P.故选C.10.(2018·课标全国Ⅱ,理)已知集合A={(x,y)|x2+y2≤3,x∈Z,y∈Z},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A.9 B.8C.5 D.4答案 A解析方法一:由x2+y2≤3知,-3≤x≤3,-3≤y≤ 3.又x∈Z,y∈Z,所以x∈{-1,0,1},y∈{-1,0,1},所以A中元素的个数为C31C31=9,故选A.方法二:根据集合A 的元素特征及圆的方程在坐标系中作出图形,如图,易知在圆x 2+y 2=3中有9个整点,即为集合A 的元素个数,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11.已知集合M ={y |y =x -|x |,x ∈R },N =⎩⎨⎧⎭⎬⎫y |y =⎝⎛⎭⎫13x ,x ∈R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M =NB .N ⊆MC .M ∩N =∅D .M =∁R N答案 CD 解析 由题意得M ={y |y ≤0},N ={y |y >0},∴∁R N ={y |y ≤0},∴M =∁R N ,M ∩N =∅.12.(2024·重庆八中适应性考试)已知全集U 的两个非空真子集A ,B 满足(∁U A )∪B =B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A ∩B =∅B .A ∩B =BC .A ∪B =UD .(∁U B )∪A =A答案 CD解析 令U ={1,2,3,4},A ={2,3,4},B ={1,2},满足(∁U A )∪B =B ,但A ∩B ≠∅,A ∩B ≠B ,故A 、B 均不正确;由(∁U A )∪B =B ,知∁U A ⊆B ,∴U =[A ∪(∁U A )]⊆(A ∪B ),∴A ∪B =U ,由∁U A ⊆B ,知∁U B ⊆A ,∴(∁U B )∪A =A ,故C 、D 均正确.13.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史称“戴德金分割”).所谓“戴德金分割”,是指将有理数集Q 划分为两个非空的子集M 与N ,且满足M ∪N =Q ,M ∩N =∅,M 中每一个元素均小于N 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M ,N )为“戴德金分割”.试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A .M ={x ∈Q |x <0},N ={x ∈Q |x >0}是一个戴德金分割B .M 没有最大元素,N 有一个最小元素C .M 有一个最大元素,N 有一个最小元素D .M 没有最大元素,N 也没有最小元素答案 BD解析 对于A ,因为M ∪N ={x ∈Q |x ≠0}≠Q ,故A 错误;对于B ,设M ={x ∈Q |x <0},N ={x ∈Q |x ≥0},满足“戴德金分割”,故B 正确;对于C ,不能同时满足M ∪N =Q ,M ∩N =∅,故C 错误;对于D ,设M ={x ∈Q |x <2},N ={x ∈Q |x ≥2},满足“戴德金分割”,此时M 没有最大元素,N 也没有最小元素,故D 正确.三、填空题与解答题14.集合A ={0,|x |},B ={1,0,-1},若A ⊆B ,则A ∩B =________,A ∪B =________,∁B A =________. 答案 {0,1} {1,0,-1} {-1}解析因为A⊆B,所以|x|∈B,又|x|≥0,结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x|=1,因此A={0,1},则A∩B={0,1},A∪B={1,0,-1},∁B A={-1}.15.已知集合A={x|log2x<1},B={x|0<x<c},c>0.若A∪B=B,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2,+∞)解析A={x|0<x<2},由数轴分析可得c≥2.16.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1)若A∩B={2},求a的值;(2)若A∪B=A,求a的取值范围;(3)若U=R,A∩(∁U B)=A,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1)-1或-3(2)(-∞,-3](3){a|a≠-1±3且a≠-1且a≠-3}解析A={1,2}.(1)由A∩B={2},得2∈B,则4+4a+4+a2-5=0,得a=-1或-3.当a=-1时,B={x|x2-4=0}={2,-2},符合题意;当a=-3时,B={x|x2-4x+4=0}={2},符合题意.综上,a=-1或-3.(2)由A∪B=A,得B⊆A.①若B=∅,则Δ=4(a+1)2-4(a2-5)<0,得a<-3;②若B={1},则1+2a+2+a2-5=0且Δ=0,此时无解;③若B={2},则4+4a+4+a2-5=0且Δ=0,得a=-3;④若B={1,2},则1+2a+2+a2-5=0且4+4a+4+a2-5=0,此时无解.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3].(3)由A∩(∁U B)=A,得A∩B=∅,所以1+2a+2+a2-5≠0且4+4a+4+a2-5≠0,解得a≠-1±3且a≠-1且a≠-3.故a的取值范围为{a|a≠-1±3且a≠-1且a≠-3}.17.(2024·成都七中月考)已知非空集合A,B满足A∪B={1,2,3,4},A∩B=∅,且A的元素个数不是A中的元素,B的元素个数不是B中的元素,则集合A,B的所有可能情况种数为()A.1 B.2C.3 D.4答案 B解析易知A的元素个数不能为2,否则A,B中必然有一个含有元素2,且集合中元素个数为2,不合题意.所以A的元素个数为1或3,所以可能情况有A={3},B={1,2,4}或A={1,2,4},B={3},共2种.故选B. 18.【多选题】设集合X是实数集R的子集,如果x0∈R满足对任意的a>0,都存在x∈X,使得0<|x-x0|<a,则称x0为集合X的聚点.则下列集合中是以0为聚点的集合有()A .{x |x ∈R ,x ≠0}B .{x |x ∈Z ,x ≠0} C.⎩⎨⎧⎭⎬⎫x |x =1n ,n ∈N *D.⎩⎨⎧⎭⎬⎫x |x =n n +1,n ∈N *答案 AC解析 对于A ,对任意的a >0,都存在x =a 2使得0<|x -0|=a 2<a ,故0是集合{x |x ∈R ,x ≠0}的聚点. 对于B ,对于某个实数a >0,比如取a =12,此时对任意的x ∈{x |x ∈Z ,x ≠0},都有|x -0|≥1,也就是说0<|x -0|<12不可能成立,从而0不是集合{x |x ∈Z ,x ≠0}的聚点. 对于C ,对任意的a >0,都存在n >1a ,即1n <a ,0<|x -0|=1n <a ,故0是集合{x |x =1n,n ∈N *}的聚点. 对于D ,n n +1=1-1n +1,故n n +1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故n n +1的最小值为11+1=12,即x ≥12,故对任意的0<a <12,不存在x ,使得0<|x -0|<a ,故0不是集合⎩⎨⎧⎭⎬⎫x |x =n n +1,n ∈N *的聚点.故选AC.。
专题七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题组层级快练(七)专题七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家好!①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毕业生发言。
此时此刻,②我心情非常激动。
高中三年,③我们早已习惯于在学校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四季飘香的校园。
④我们将告别大家朝夕相处的同学、学识渊博的老师。
⑤在此,⑥请允许我代表高三的全体同仁,⑦向我们的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⑧我们这些高足,⑨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简明,应删除个别词语。
表达不简明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应替换个别词语。
表达不得体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③④(2)⑥⑧解析③“在”多余;④“大家”多余;⑥“同仁”不得体;⑧“高足”不得体。
2.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
您的拨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
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⑤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答案①“来看一下”改为“出席”或“参加”;②“贵校”改为“我校”“全校”或“本校”;③“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④“务必”改为“希望”或“请”;⑤“呈送”改为“惠寄”“寄送”或“发送”。
解析这是一封代表学校发出的书面邀请函,所以在遣词造句时不仅需要正确使用书面语体,而且还要恰当地使用敬谦辞。
①“来看一下”属于口语词汇,不符合邀请函的语体风格,可将其改为“出席”或“参加”。
高考调研题组层级快练历史2023电子版

高考调研题组层级快练历史2023电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经济上自给自足D.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投放市场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4、明太祖朱元璋曾在8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5、明确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6、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支持洋务运动,这是因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有利于A.废除封建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C.推行君主立宪D.促进民主共和7、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
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8、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
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它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以此文的发表为开端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10、为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次会议应该是A.八七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11、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
【高考调研】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90(含解析)

题组层级快练(九十)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x′=5x ,y′=3y后,曲线C 变为曲线x′2+y′2=1,则曲线C 的方程为( )A .25x 2+9y 2=1 B .9x 2+25y 2=1 C .25x +9y =1 D.x 225+y 29=1 答案 A2.极坐标方程ρ=cos 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 A .(x +12)2+y 2=14B .x 2+(y +12)2=14C .x 2+(y -12)2=14D .(x -12)2+y 2=14答案 D解析 由ρ=cos θ,得ρ2=ρcos θ,∴x 2+y 2=x .选D. 3.极坐标方程ρcos θ=2sin2θ表示的曲线为( ) A .一条射线和一个圆 B .两条直线 C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D .一个圆答案 C4.设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3),则它的柱坐标为( ) A .(2,π3,3)B .(2,2π3,3)C .(2,4π3,3)D .(2,5π3,3)答案 C5.(2015·北京西城一模)在极坐标系中,过点(2,π2)且与极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 .ρ=0B .θ=π2C .ρcos θ=2D .ρsin θ=2 答案 D解析 极坐标为(2,π2)的点的直角坐标为(0,2),过该点且与极轴平行的直线的方程为y =2,其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2,故选D.6.(2015·北京海淀期末练习)下列极坐标方程表示圆的是( ) A .ρ=1 B .θ=π2C .ρsin θ=1D .ρ(sin θ+cos θ)=1解析 ρ=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1,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的圆,故A 正确;θ=π2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0(y ≥0),表示射线,故B 不正确;ρsin θ=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y =1,表示直线,故C 不正确;ρ(sin θ+cos θ)=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1,表示直线,故D 不正确.7.(2015·皖北协作区联考)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3cos θ-sin θ)=2与圆ρ=4sin θ的交点的极坐标为( )A .(2,π6)B .(2,π3)C .(4,π6)D .(4,π3)答案 A解析 ρ(3cos θ-sin θ)=2可化为直角坐标方程3x -y =2,即y =3x -2.ρ=4sin θ可化为x 2+y 2=4y ,把y =3x -2代入x 2+y 2=4y ,得4x 2-83x +12=0,即x 2-23x +3=0,所以x =3,y =1.所以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为(3,1),化为极坐标为(2,π6),故选A.8.在极坐标系中,极坐标为(2,π6)的点到极点和极轴的距离分别为( )A .1,1B .1,2C .2,1D .2,2答案 C解析 点(ρ,θ)到极点和极轴的距离分别为ρ,ρ|sin θ|,所以点(2,π6)到极点和极轴的距离分别为2,2sin π6=1.9.在以O 为极点的坐标系中,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ρcos θ-2=0,直线l 与极轴相交于点M ,以OM 为直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A .ρ=2cos θB .ρ=2sin θC .2ρ=cos θD .ρ=2+cos θ答案 A解析 直线l :ρcos θ-2=0的直角坐标方程是x =2,直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M (2,0),以OM 为直径的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2=1,即x 2-2x +y 2=0,化为极坐标方程是ρ2-2ρcos θ=0,即ρ=2cos θ.10.在极坐标系中,与圆ρ=4sin θ相切的一条直线的方程是( ) A .ρsin θ=2 B .ρcos θ=2 C .ρcos θ=4D .ρcos θ=-4解析 方法一:圆的极坐标方程ρ=4sin θ即ρ2=4ρsin θ,所以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y =0. 选项A ,直线ρsin θ=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2,代入圆的方程,得x 2=4,∴x =±2,不符合题意;选项B ,直线ρcos θ=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代入圆的方程,得(y -2)2=0,∴y =2,符合题意.同理,以后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方法二:如图,⊙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 θ,CO ⊥Ox ,OA 为直径,|OA |=4,直线l 和圆相切, l 交极轴于点B (2,0),点P (ρ,θ)为l 上任意一点,则有cos θ=|OB ||OP |=2ρ,得ρcos θ=2.11.在极坐标系中,圆ρ=2cos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________,它与方程θ=π4(ρ>0)所表示的图形的交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答案 (1,0),(2,π4)解析 ρ=2cos θ表示以点(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故圆心的极坐标为(1,0). 当θ=π4时,ρ=2,故交点的极坐标为(2,π4).12.(2014·陕西)在极坐标系中,点(2,π6)到直线ρsin(θ-π6)=1的距离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ρsin(θ-π6)=ρ(sin θcos π6-sin π6cos θ)=1,因为在极坐标系中,ρcos θ=x ,ρsin θ=y , 所以直线可化为x -3y +2=0. 同理点(2,π6)可化为(3,1),所以点到直线距离d =|3-3+2|3+1=1.13.在极坐标系中,点M (4,π3)到曲线ρcos(θ-π3)=2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点M (4,π3)的直角坐标为M (2,23),曲线ρcos(θ-π3)=2,即ρ(12cos θ+32sin θ)=2,化为普通方程为x +3y -4=0. 点M (2,23)到此直线的距离d =|2+23×3-4|1+32=2即为所求.14.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 θ与直线4ρcos θ+3ρsin θ+a =0相切,则a =________. 答案 1或-9解析 圆ρ=2cos θ即ρ2=2ρcos θ,即(x -1)2+y 2=1,直线4ρcos θ+3ρsin θ+a =0,即4x +3y +a =0,已知圆ρ=2cos θ与直线4ρcos θ+3ρsin θ+a =0相切,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即|4+0+a |42+32=1,解得a =1或-9. 15.(2015·广州综合测试一)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 θ-cos θ)=a 与曲线ρ=2cos θ-4sin θ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5或-1解析 将直线ρ(sin θ-cos θ)=a 化为普通方程,得y -x =a ,即x -y +a =0,将曲线ρ=2cos θ-4sin θ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得x 2+y 2=2x -4y ,即(x -1)2+(y +2)2=5,圆心坐标为(1,-2),半径长为r = 5.设圆心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由勾股定理可得d =r 2-|AB |22=5-2322=2,而d =|1--+a |12+-2=|a +3|2=2,所以|a +3|=2,解得a =-5或a =-1. 16.已知极坐标方程C 1:ρ=10,C 2:ρsin(θ-π3)=6.(1)化C 1,C 2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并分别判断曲线形状; (2)求C 1,C 2交点间的距离.答案 (1)C 1:x 2+y 2=100,C 2:3x -y +12=0 (2)16 解析 (1)由C 1:ρ=10,得ρ2=100.∴x 2+y 2=100. 所以C 1为圆心在(0,0),半径等于10的圆.由C 2:ρsin(θ-π3)=6,得ρ(12sin θ-32cos θ)=6.∴y -3x =12,即3x -y +12=0. 所以C 2表示直线.(2)由于圆心(0,0)到直线3x -y +12=0的距离为d =|12|32+-2=6<10,所以直线C 2被圆截得的弦长等于2102-62=16.17.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π3)=1,M ,N 分别为C 与x 轴,y 轴的交点.(1)写出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2)设MN 的中点为P ,求直线OP 的极坐标方程. 答案 (1)x +3y -2=0,M (2,0),N (233,π2)(2)θ=π6,ρ∈R解析 (1)由ρcos(θ-π3)=1,得ρ(12cos θ+32sin θ)=1. 从而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12x +32y =1,即x +3y =2.当θ=0时,ρ=2,所以M (2,0); 当θ=π2时,ρ=233,所以N (233,π2).(2)M 点的直角坐标为(2,0),N 点的直角坐标为(0,233).所以P 点的直角坐标为(1,33),则P 点的极坐标为(233,π6).所以直线OP 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18.(2014·辽宁)将圆x 2+y 2=1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曲线C . (1)写出C 的参数方程;(2)设直线l :2x +y -2=0与C 的交点为P 1,P 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P 1P 2的中点且与l 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答案 (1)C :⎩⎪⎨⎪⎧x =cos t ,y =2sin t (t 为参数) (2)ρ=34sin θ-2cos θ思路 (1)利用相关点法先求出直角坐标方程,再写出参数方程.(2)先联立方程求出P 1,P 2两点的坐标,进而求出P 1P 2的中点坐标,得到与l 垂直的直线方程,再化为极坐标方程.解析 (1)设(x 1,y 1)为圆上的点,在已知变换下变为曲线C 上点(x ,y ),依题意,得⎩⎪⎨⎪⎧x =x 1,y =2y 1.由x 21+y 21=1,得x 2+(y2)2=1,即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4=1.故C 的参数方程为⎩⎪⎨⎪⎧x =cos t ,y =2sin t(t 为参数).(2)由⎩⎪⎨⎪⎧x 2+y 24=1,2x +y -2=0,解得⎩⎪⎨⎪⎧x =1,y =0或⎩⎪⎨⎪⎧x =0,y =2.不妨设P 1(1,0),P 2(0,2),则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为(12,1),所求直线斜率为k =12.于是所求直线方程为y -1=12(x -12).化为极坐标方程,并整理得2ρcos θ-4ρsin θ=-3,即ρ=34sin θ-2cos θ.(2015·广东肇庆一模)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ρ>0,0≤θ<2π),曲线C 在点(2,π4)处的切线为l ,以极点为坐标原点,以极轴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y -22=0解析 根据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化公式可以得到曲线ρ=2⇒x 2+y 2=4,点(2,π4)⇒(2,2).因为点(2,2)在圆x 2+y 2=4上,故圆在点(2,2)处的切线方程为2x +2y =4⇒x +y -22=0,故填x +y -22=0.。
高考调研高一数学必修一题组层级快练答案

高考调研高一数学必修一题组层级快练答案1、下列表示正确的是()[单选题] *A、0={0}B、0={1}C、{x|x2 =1}={1,-1}(正确答案)D、0∈φ2、36、下列生活实例中, 数学原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从一条河向一个村庄引一条最短的水渠, 数学原理: 在同一平面内,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正确答案)B. 两个村庄之间修一条最短的公路, 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把一个木条固定到墙上需要两颗钉子, 其中的数学原理是: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从一个货站向一条高速路修一条最短的公路, 数学原理: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3、16.我国古代著作《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若气温升高时,气温变化记作,那么气温下降时,气温变化记作()[单选题] *A.-10℃(正确答案)B.-13℃C.+10℃D.+13℃4、14.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例行体温检查中,检查人员将高出37℃的部分记作正数,将低于37℃的部分记作负数,体温正好是37℃时记作“0”。
记录一被测人员在一周内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1,-3,-5,+1,-6,+2,-4,那么,该被测者这一周中测量体温的平均值是(??)[单选题] *A.1℃B.31℃C.8℃(正确答案)D.69℃5、260°是第()象限角?[单选题]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正确答案)第四象限6、19、如果点M是第三象限内的整数点,那么点M的坐标是()[单选题] *(-2,-1)(-2,-2)(-3,-1)(正确答案)(-3,-2)7、以A(3,2),B(6,5),C(1,10)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单选题] *A、锐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无法判断8、1、方程x2?-X=0 是(? ? )? ? ? ? ? ? 。
[单选题] *A、一元一次方程B、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答案)C、二元一次方程D、二元二次方程9、二次函数y=3x2-4x+5的二次项系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2D.3
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S3=3a2=12,即a2=4,∴d=a3-a2=6-4=2.
3.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2,a3+a5=10,则a7=()
A.5B.8
C.10D.14
答案B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1+a7=a3+a5.
因为a1=2,a3+a5=10,所以a7=8,选B.
11.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3|=|a9|,公差d<0,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
A.S5>S6B.S5<S6
C.S6=0D.S5=S6
答案D
解析∵d<0,|a3|=|a9|,∴a3>0,a9<0,且a3+a9=2a6=0.∴a6=0,a5>0,a7<0.∴S5=S6.故选D.
12.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的等差数列,
A.13B.12
C.11D.10
答案A
解析因为a1+a2+a3=34,an-2+an-1+an=146,
所以a1+a2+a3+an-2+an-1+an=34+146=180.
又因为a1+an=a2+an-1=a3+an-2,
所以3(a1+an)=180,从而a1+an=60.
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n= = =390,即n=13.
(1)若S5=5,求S6及a1;
(2)求d的取值范围.
答案(1)S6=-3,a1=7(2)d≤-2 或d≥2
解析(1)由题意知S6=- =-3,a6=S6-S5=-8,
所以 解得a1=7,所以S6=-3,a1=7.
(2)因为S5S6+15=0,
所以(5a1+10d)(6a1+15d)+15=0.即2a12+9da1+10d2+1=0.
A.- B.-
C.- D.-
答案C
解析{an}的公差d= =- ,∴新等差数列的公差d′=(- )× =- ,故选C.
9.(2017·绍兴一中交流卷)等差数列{an}的公差d<0,且a12=a212,则数列{an}的前n项和Sn取得最大值时的项数n是()
A.9B.10
C.10和11D.11和12
答案C
则|m-n|等于()
A.1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设可知前4项和等于四个根之和4× + ·d=2+2,d= ,∴方程的四个根分别为 , , , ,∴|m-n|=| · - · |= .故选C.
13.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5.(2016·课标全国Ⅰ)已知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100B.99
C.98D.97
答案C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因为{an}为等差数列,且S9=9a5=27,所以a5=3.又a10=8,解得5d=a10-a5=5,所以d=1,所以a100=a5+95d=98,选C.
答案6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S6=6a1+ ×6×5d=36+15×(-2)=6.
16.已知在数列{an}中,a3=2,a5=1,若 是等差数列,则a11等于________.
答案0
解析记bn= ,则b3= ,b5= ,数列{bn}的公差为 ×( - )= ,b1= ,∴bn= ,即 = .∴an= ,故a11=0.
()
A.0B.37
C.100D.-37
答案C
解析∵{an},{bn}都是等差数列,∴{an+bn}也是等差数列.
∵a1+b1=25+75=100,a2+b2=100,∴{an+bn}的公差为0.∴a37+b37=100.
8.(2017·四校联考)在等差数列{an}中,a2=5,a7=3,在该数列中的任何两项之间插入一个数,使之仍为等差数列,则这个新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4.(2017·山东师大附中)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
A.138B.135
C.95D.23
答案C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得2a3=4,2a4=10.
即a3=2,a4=5,公差d=3,a1=2-6=-4∴S10=-4×10+ ×3=95,故选C.
题组层级快练
1.由下列各表达式给出的数列{an}:
①Sn=a1+a2+…+an=n2;②Sn=a1+a2+…+an=n2-1;
③an+12=an·an+2;④2an+1=an+an+2(n∈N*).
其中表示等差数列的是()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2.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若a3=6,S3=12,则公差d等于()
解析由d<0,得a1≠a21,又a12=a212,∴a1+a21=0,∴a11=0,故选C.
10.(2017·杭州学军中学)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 = ,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令S3=1,则S6=3,∴S9=1+2+3=6.
S12=S9+4=10,∴ = ,故选A.
14.已知{an}为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若a1= ,S2=a3,则a2=________;
Sn=________.
答案1
解析设公差为d,则由S2=a3,得2a1+d=a1+2d,所以d=a1= ,故a2=a1+d=1,Sn=na1+ d= .
15.(2016·北京)已知{an}为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若a1=6,a3+a5=0,则S6=________.
17.已知An={x|2n<x<2n+1且x=7m+1,m,n∈N},则A6中各元素的和为________.
答案891
解析∵A6={x|26<x<27且x=7m+1,m∈N},
各数成一首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71+78+…+127=71×9+ ×7=891.
18.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5S6+15=0.
6.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8=4a3,a7=-2,则a9等于()
A.-6B.-4
C.-2D.2
答案A
解析S8= =4(a3+a6).因为S8=4a3,所以a6=0.又a7=-2,
所以d=a7-a6=-2,所以a8=-4,a9=-6.故选A.
7.设数列{an},{bn}都是等差数列,且a1=25,b1=75,a2+b2=100,则a37+b37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