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河流水系
安徽河流水系

徽省河流水系新闻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5-5-5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
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
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
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独流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
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冲破了洪泽湖蒋坝的三河,向东南于江苏省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从此结束了独流入海的历史。
遗留下来的废黄河,已高于沿线地面7~10米。
黄河夺淮的660多年间,经常决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
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沟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两岸挂淤,大都形成较宽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干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泽湖水位顶托,泄流不畅,两岸低洼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则汛期漫淹。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
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
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水系》课件

主要产业:纺织、食品、电 子、机械等
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辅
工业布局:沿淮河两岸分布, 形成多个工业园区
工业发展特点:注重环保, 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城市数量:淮河流域共有100多个城市 城市规模:其中大城市数量较多,中小城市数量较少 城市分布:城市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城市经济:城市经济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农业为辅
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桐柏山, 风景秀丽,水源丰富
淮河中游:流经安徽省,有黄 山、九华山等著名景点
淮河下游:流经江苏省,有南 京、苏州等历史文化名城
淮河入海口:位于江苏省连云 港市,有连岛、花果山等著名 景点
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 淮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等 淮河流域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戏曲等 淮河流域的民间舞蹈:如秧歌、龙舞等
当代淮河流域:经过治理和开发, 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PART THREE
淮河流域水资源 总量:约1000亿 立方米
水资源分布:上 游水量较少,中 下游水量较多
水资源利用:农 业灌溉、工业生 产、生活用水等
水资源保护:加 强水资源管理, 保护水资源环境
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营养 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提升旅游设施和 服务水平:加大 对旅游设施的投 入,提高旅游服 务水平,提升游 客体验。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地区 的合作,共同打 造具有竞争力的 文化旅游品牌。
汇报人:
率
生态修复:加 强淮河流域生 态修复,保护 水生生物多样
性
水资源监测: 建立完善的水 资源监测体系, 及时掌握水资
源状况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地,减少污染 生态修复:恢复河流生态,保护湿地,改善水质 绿色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安徽省境内地表水近十年水质变化趋势

安徽省境内地表水近十年水质变化趋势《摘要》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三大流域2003~2012年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水质变化的原因。
从分析结果看,近十年来,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水质稳定优良,淮河流域水质从2008年以后呈好转趋势,新安江流域水质无明显变化,巢湖水体水质在2000~2003年期间趋于好转,其他时间则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变化趋势;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新安江流域;巢湖流域一安徽省境内水系概况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东经114.9°~119.8°,北纬29.4°~34.6°之间,总面积13.94万km2,境内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三大水系,境内三水系的面积分别为6.69万km2,6.6万km2,0.65万km2。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我省西北部流入,我省位于淮河中游,其流经我省的干流长度430 km。
省内范围的淮河流域面积为66626km2,占全省面积近一半,占整个淮河流域面积的35%。
主要支流有:淮北的沙颍河、西淝河、涡河、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北淝河、濉河、新汴河等,其中茨淮新河、怀洪新河为人工开挖的行洪河道兼具灌溉的功能;淮南的史河、淠河、东淝河、池河、新白塔河等。
长江源远流长,我省处于下游,境内干流长约400余km(段窑至驻马河口),全省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66410 km2,占全省面积近一半;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
主要支流有:江北的皖河、裕溪河、华阳河、滁河;江南的青弋江、水阳江、黄湓河、秋浦河、大通河、南宁河等。
钱圹江上游属新安江水系,发源于皖南黄山山区,在我省境内干流长242km,流域面积为6440km2。
占全省面积的4.6%,其流域内河网密度大,源短流急,坡度陡,落差大,水量丰富。
2、评价方法2.1监测断面的选择23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淮河流域41条河流82个断面,长江流域33条河流63个监测断面,环巢湖11条河流28个监测断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有关安徽省的地理知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重点内容。
1.安徽省的位置和地理特点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江苏,南接浙江,西接江西,北靠河南和山东。
安徽省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包括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
2.安徽省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安徽省境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从安徽省的南部流经,为安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黄河、淮河、长江三大主要河流在安徽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水系结构。
3.安徽省的地貌特点安徽省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地形。
安徽省的南部是以黄山为代表的山地地貌,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拥有许多奇特的山峰和美丽的景点。
而北部则以淮河平原为主,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业产区。
4.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安徽省地处中国的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煤炭、铁矿石、铜、硫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金属工业基地。
安徽省的农业也非常发达,以稻谷、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为主。
此外,安徽省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5.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黄山、九华山、庐山等山岳景区闻名。
这些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安徽省还有许多古村落、古镇和古建筑群,如宏村、西递、屯溪老街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上就是地理七年级上册安徽知识点的一些介绍。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省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能欣赏到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对我们的家园有更深入的了解。
安徽的河流与湖泊

第二节安徽的河流与湖泊安徽水系属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三大流域。
三大干流接纳较大的支流有30多条,次级支流1000多条。
安徽湖泊众多,总数多达500多个,其中万亩以上湖泊35个,主要分布于长江与淮河两岸。
还有4200多座水库及大量塘坝等。
总水面1600〜1700万亩。
众多的河、湖,广阔的水面,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利、水力和水产资源,为农田灌溉、航运、发电及淡水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
一、长江下游水系长江入安徽境内呈西南一东北流向,沿途流经宿松、望江、东至、怀宁、安庆、桐城、枞阳、贵池、铜陵、无为、繁昌、芜湖、和县、当涂、马鞍山等县、市,长约400km,故称800里皖江,流域面积66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7.4%。
长江下游河床比降小,水流平缓,沙洲、汉道发育,沿岸地势低平,江岸变化较大。
长江水量丰富,年际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如大通站正常年平均流量为29200m3/s。
丰水年1954年为43100m3/s,干旱年1978年为21400m3 / s。
年内分配也相对均匀。
长江大通站径流正常年内分配最大值出现于7月,达49300m3/s;最小值出现于1月,为10300m3 / s。
江流含沙量相对较小,终年不冻,航道条件优越,但每年汛期受上、中游洪水及下游海潮顶托,加上暴雨、台风影响,防汛任务很重。
安徽长江南岸较大支流有黄湓河、秋浦河、九华河、青弋江、水阳江等,流域面积约30100km2,占境内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5%。
北岸支流有华阳河、皖河、菜子湖水系、陈瑶湖水系、巢湖水系、滁河等,流域面积约35900 km2,占省内长江流域面积的55%。
主要支流概况见表5-10。
青弋江上源称清溪河,发源于夥县境内,陈村水库以下称青弋江,流经石台、黄山区、泾县、南陵、芜湖县,在芜湖市长河口注入长江,长约275km。
水阳江上源称西津河,发源于绩溪县东北部山区,在宁国县城北汇中津河、东津河后称水阳江,至宣城新河庄以下分东、西两支,北流至当涂县内的乌溪镇附近会合后又分两支,东支称姑溪河,西支称青山河,两河在当涂城南再度合并向西流注长江,干流长254km。
安徽省部分山丘区中小河流水文分析与频率计算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2期水文水资源安徽省部分山丘区中小河流水文分析与频率计算施文天(安徽省水文局宣城水文站,安徽芜湖241200)摘要:通过外业调查洪水宣城市11个乡镇3条河流共11调查点和内业数据分析,安徽省宣城市小河主要存在治理不完善,堤防达标率不高,防洪设施薄弱、标准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
山区众多山溪性小支流,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且极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建议推进防洪治理工程,加强防洪安全教育,以提高防洪水平。
关键词:宣城;小河流;水文;频率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2-0032-02Hydrological Analysis and Frequency Calcul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inSome Hilly Areas of Anhui ProvinceSHI Wentian(Xuanche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Anhui Hydrology Bureau,Wuhu241200,China)Abstrac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11survey points and internal data from11townships and3rivers in Xuancheng City,Anhui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with small rivers in Xuancheng City have such problems as incomplete governance,low embankment compliance rate,weak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low standards 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defend against flash floods.There are numerous small tributaries of mountain streams in mountainous areas,with serious soil erosion,riverbed siltation,and extreme instability.It is suggested to advance the flood control project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flood control safety so as to improve flood control level.Key words:Xuancheng;small rivers;hydrology;frequency1研究区概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土地总面积12340km2。
安徽水系—淮河流域

安徽水系—淮河流域安徽地形图安徽省地形主要由平原和山地两部分组成,平原有淮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山地主要有西部的大别山区和长江南岸的九华山、黄山。
独特的地形特征形成了安徽省的三大流域,分别是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
淮北水系淮北水系密密麻麻,许多河流都发源于河南省,沿着西北-东南方向最终注入淮河,涡河、颍河、浍河、西淝河等都是淮河北岸其中的代表。
在淮河南侧,发源于大别山的淠河(pì hé)是淮河东安支流的重要代表。
下面我将详细写一下涡河、颍河和淠河。
颍河和涡河1.涡河和颍河。
涡河沟通豫皖两省的一条区域性大河,它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东南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柘城、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于蚌埠市怀远县城附近注入淮河。
颍河的上游有两个源头,沙河和颍河,所以也有很多人称呼颍河为沙颍河,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它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经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
从地图上看,涡河和颍河好似两条平行线,从河南的山直插安徽的淮河在安徽西北阜阳、亳州,下辖许多的人口大县,临泉县户籍人口230万、颍上县户籍人口180万、太和县178万,为什么在这一区域会产生如此多的人口大县,原因就是这密密麻麻的淮北水系网,有充足水源才能养活足够多的人口,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2.淠河。
淠河,古称沘水、白沙河,是淮河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发源于岳西县和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北麓。
流经霍山县、岳西县、六安市(霍邱县),淮南市(寿县),于寿县正阳关入淮河。
除了以上河流之外,淮河右岸还有一些湖泊值得一提,分别是霍邱县的城东湖和城西湖,寿县的瓦埠湖。
池河流域3.在安徽省东部的滁州市,有这样一条河流不能被忽略,它就是池河。
池河源出定远县西北大金山东麓,流经定远、明光两县,最终于苏皖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
池河是滁州定远县、明光市重要的水上通道和灌溉水源,虽然池河很小,容易被忽略,但是对于定远和明光人来说,池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完整版)安徽省情(详细版)

安徽省情一、省情总介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局部。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顶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清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省河流水系新闻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5-5-5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
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
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
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独流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
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冲破了洪泽湖蒋坝的三河,向东南于江苏省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从此结束了独流入海的历史。
遗留下来的废黄河,已高于沿线地面7~10米。
黄河夺淮的660多年间,经常决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
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沟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两岸挂淤,大都形成较宽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干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泽湖水位顶托,泄流不畅,两岸低洼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则汛期漫淹。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
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
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
淮河安徽段,处于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洪山头止,河道长度430公里。
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1/5000~1/10000比降。
北部萧、濉、宿、灵、泗诸县境,分布有低山残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萧县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顶342米,宿县乾山312米,泗县屏山119米。
沿淮两岸,分布着湾地、洼地和湖泊,是淮河滞洪、行洪地带。
淮南主要是山丘区,西部大别山以白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别为1774米和1729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向东北延伸直抵洪泽湖以南,成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张八岭的北将军山为399米,沿淮寿县以下有浅山分布。
淮河干流比降平缓,平均为0.02‰,沿途流经峡山、荆山、浮山三处峡口,形势险要。
正阳关汇纳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区来水,总控制面积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归正阳"之称,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嵩山山区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
干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阳关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阳关至涡河口为2500立方米每秒,涡河口以下至洪山头为3000立方米每秒。
两岸支流众多。
左岸有洪河、谷河、润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漴潼河、濉河等,还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远流长,具平原河道特征;右岸有史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流程较短,具山区河道特征。
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汇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岗湖、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历史上水利发展较早,如寿县的芍陂(今安丰塘),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灌田万顷;横贯宿、灵、泗三县的通济渠,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运河,沟通江淮,是当时的漕运孔道,12世纪起,经历了600余年的黄河夺淮,终至湮废。
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区已是水系紊乱,河沟淤阻,陂塘沟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浅,下受洪泽湖顶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泄不畅。
域内洪涝灾害频仍,甚或旱蝗并发,赤地千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是其真实写照。
1949年以后,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开挖了排水沟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统。
虽然治理标准尚低,洪涝灾害尚很严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绩是很大的,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工、农业蓬勃发展,淮北地区已形成了煤、电能源基地和粮、棉基地,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沱沱河为其正源,流经通天河、金沙江,至四川省宜宾市汇入干流。
宜宾以下至入海口通称长江,从源头流经青、藏、滇、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省市(区),全长6300公里,总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宜昌以上为上游,河长4500公里,控制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宜昌站多年平均水量4500多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一半,宜昌下泄的洪水,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安全。
宜昌至江西省的湖口为中游,区间来水面积67.0万平方公里,河长1000公里,支流集中,湖泊众多;南面有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饶、修五水,洞庭湖和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吐纳长江洪水、调节洪水水量的作用,但也是长江水系的两处重要洪水源,都直接威胁皖境江段的安全;北面主要有汉江,1973年建成丹江口水库以后,其洪水对皖境江段的威胁已大为消减。
鄱阳湖湖口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河长800公里,沿江两岸大都为平原圩区,土地平展富庶。
江苏省江阴以下,江面逐渐开阔,呈喇叭状向东海展开,入海口宽达80~90公里。
淮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都与长江沟通,域内巢湖、太湖也是国内有名的淡水湖泊。
长江安徽段处于长江的下游,干流河道自鄂、皖交界处段窑起,向东流经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主要城市,至皖、苏交界的驻马河口 驷马山引江水道口止,长416公里,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左岸区域西起大别山区,逶迤东延,高程在500~1000米左右,最高如白马尖达1774米;大别山以东,地势显著降低,岗丘连绵,丘陵带分两列分布,北列从霍山向东北至洪泽湖以南,形成江淮分水岭;南列从舒城、桐城之间向东北延伸,经巢湖南侧和东侧,转向东北,丘陵断断续续,高程最高的有近600米,低的仅20米。
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区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华阳河、皖河、枞阳河、裕溪河、得胜河等。
沿江地区是北面淮阳古陆和南面的江南古陆之间的凹陷地带,由于地壳升降运动,火山、岩浆活动和地面沉降、泥沙淤积而形成狭长的沿江冲积平原,和一连串的大小湖泊;还断续分布着一些残存的低山丘陵,高程一般在100~200米左右,最高如大龙山达697米,临江兀立的有采石矶,隔江对峙的有东西梁山,还有小孤山,高程不过100米左右,甚至只有几十米,形势险要,风光秀丽;平原区水网交织,港汊纵横,田畴相望,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高程一般在50米左右,或20米以下;沿江滨湖一带,分布有低湿的沼泽区,高程不过6米。
沿江主要湖泊左岸有龙感湖、大官湖、泊湖、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黄陂湖和巢湖等,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水面面积达784平方公里,水深4~5米,在2.3亿年以前的华力西运动中形成构造盆地,一亿年以前的燕山运动,使盆地四周山地再度抬升而形成集水洼地,因此巢湖是在构造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构造湖;右岸有七里湖、升金湖、丹阳湖、南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等。
平原以南为低山丘陵,通称皖南山区,呈三条西南到东北向的山丘带,即北部的九华山带、中间的黄山带、南部的天目山带,高程一般为400~1000米,少数高峰如九华山的十王峰为1342米,黄山的光明顶为1841米、莲花峰为1873米,天目山的清凉峰为1787米,南部祁门县以西与鄱阳湖水系相邻,祁门县以东与钱塘江水系为界。
三带山丘之间,散布着连续宽广的山间盆地和谷地,高程大都200米,也有100米以下的,如九华山、黄山间的石台、太平、泾县盆地,黄山、天目山间的祁门、宁国盆地。
右岸区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属鄱阳湖水系的南宁河、龙泉河;直接入江的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九华河、青通河、顺安河、黄浒河 荻港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等。
境内长江江面宽阔,一般在2公里左右,流量充沛,终年不冻,堪称中国的黄金水道;江中分布大小沙州44个,总面积250余平方公里,随着长江流态的变化而不断消长。
沿江两岸,平畴沃野,是水网圩区,盛产稻谷、棉花和水产。
1949年以前,江堤低矮单薄,残缺不齐,支流入江口,无一建闸拒洪,或因江洪倒灌,或因决堤漫溢,田舍为墟,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不断修筑干支堤防,保坍护岸,建设拒江水闸及扬水泵站,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沿江大部分低洼地区,已得到开发利用。
新安江位于皖境最南端,属钱塘江水系,居流域的上游。
西、北以黄山山脉与长江水系为邻,东南以天目山脉和白际山脉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白际山以啸天龙高程最高,为1395米。
区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纯属山区,山脉之间,诸峰对峙,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如黟县、休宁、屯溪、歙县、绩溪盆地,以休宁、屯溪、歙县盆地为最大,一般在50~70平方公里范围。
新安江以率水为正源,从源头起流经祁门、屯溪、歙县,至皖、浙省界街口,注入新安江水库,出库后汇入钱塘江,皖境江道长242公里。
两岸支流众多,具山区河流特征,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积除横江、练江大于1000平方公里外,其余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围,左岸有横江、练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岭水、兰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贤源河、街源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