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Unit1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Unit1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Unit1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pel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有关教室内设施的单词。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教室内有哪些设施,并用“near”表达物体的位

置。掌握字母组合a-e在单词中发/eI/的规律。

【情感目标】能够和学生对话描述室内物体及位置。

教学重点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Where is it?”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运用句型。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物品图、人物头像、课本挂图、

教学课件、录音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一、Warm-up and revision

1.课堂口语练习。

T: Hello, boys and girls. Welcome back to school!

Ss: Hello, Miss/Mr…

T: It’s a new term.Do you have a new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S1:I have a new schoolbag. A pencil box, some books…

2.展示主情景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和动作。

3.播放教学动画,老师进行讲解。

引入“What’s

in…?”让学生有个初

步的了解。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Part A

My classroom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让学生说出含a

的单词。

3.板书单词,让学生自读,尝试发现规律。听录音并跟读,老师

画出单词中的a-e、a,并带领学生拼读,讲授发音要领。

4.老师带领学生拼读单词。再请发音标准的学生带领全班读单词。

5.做游戏。老师拿出单词卡片,快闪卡片,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单

词。

6.播放录音,做课本练习部分。

7.让学生探讨还有哪些所学单词含有a-e、a,并试着根据语音

归类。

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发掘知识的

能力。

作业

设计

1.复习“Let’s learn”和“Let’s talk”

部分,读给家长听。

2.写出自己所知含有a-e、a的单

词。

板书

设计

cat dad hat cap

cake face name make

教室设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离生活实际很贴近的话题。授课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运用“What’s in the…?”。同时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教学内容

B. Let’s sing Let’s learn Colour and say Let’s talk Let’s play

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C. Story tim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三会单词。

【能力目标】能够介绍教室内的设施,并说出所在的地方。

【情感目标】能运用“Let’s…”“Let me…”和学生交流。

教学重点“This is…”“Let me…”“Where is…?”句型的掌握。

教学难点掌握用句型描述物体的位置;“let’s”和“let me”的区分与运用。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教学课件、录音等。课时安排3课时。

Part B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批注

一、Warm-up and 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T: Good morning! I’m so happy today. Are you happy? Ss: Yes!

T: What’s the weather li ke?

Ss: It’s sunny.

2.学唱“Let’s sing”。

日常口语涉及很多方面,平常教学可多涉及,与学生简单问答即可。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Let’s learn

(1)老师出示本课挂图。

T: What’s this?Ss: It’s a blackboard.

T: What colour is it? Ss: It’s black.

T: Yes, good! This is the door. The door is orange. 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老师通过描述,让学生能用“This is…”

造句,并说其颜色。

(2)老师一边用手指着teacher’s desk一边读,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领悟teacher’s desk是教师讲台的意思,并询问“What colour is it?”

(3)课件展示本课单词图片,录音播放,让学生跟读掌握发音。(4)做游戏。请一名学生到讲台指挥下面的学生,运用句型“Point to…”,看哪个组的学生反应得最快。

2.Colour and say

分发课前打印好的未上色的教室图,让学生自己涂颜色。然后用“This is my classroom. The door is…”来介绍。

3.Let’s check

(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的人和物。听第一遍录音,熟悉内容。

引领学生运用“This is…”。

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让学生先分析后再听听力,养成良好的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Read and write

(1)老师就教室中的物体位置与学生进行对话。

T: Look at my book. Where is it?

S1: It’s on the teacher’s desk.

T: Where is Li Hua’s book?

S2: It’s in the schoolbag.

(2)老师出示“Read and tick(√) or cross().”部分的教学挂图,

让学生结对合作,相互说一说挂图中物体的位置。

(3)老师读问句,全班学生来作答。

(4)让学生观察“Look,choose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并完成课本练习。师生一起核对答案后,老师请三位学生依次读句子。

2.Story time

(1)播放教学动画,让学生明白大意。

(2)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然后分角色朗读。

作业

设计

家长报Unit 1单词表中黑体

词的中文意思,学生说出单词。

板书

设计

in on under near

Where is…?It’s…

将单词或词组放到句子当中,让学生自己造句,能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意境,更清楚地明白单词及词组的意思及用法。时常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达到知识与趣味性融合的效果。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教案译林版新教材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教案(译林版新教材)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话题是谈论房屋、住所和居室及房屋内 物品的陈列。课文通过学生熟悉的中文版三只熊的趣味故事帮助学 生理解英文文本、学习方位介词以及帮助学生理解There be…句 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本材料进行教学与操练,也可以让学生们 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对话交流,或在具体的情境下(例如自己的房 间、学校、自己熟悉的场所)谈论物品陈列。本单元中,教师可引 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地点类词汇和方位介词进行表述。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前渗透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为第二 单元做铺垫。在实际操练过程中可能会提及There be…句型的就近 原则,教师也可以适当讲解。五年级相对于三四年级的教材又增添 了2个新的学习版块:Grammar time 和 Culture time. 在第一单 元的教学中老师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激发和保护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勇气。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在课文情景中学生能够听懂、 会说、会读故事中出现的词汇:Goldilocks, bear, forest, house, soup, hard, soft, afraid, just right, in front of ; 2. 基 于三只熊的故事,在故事情景中反复使用、巩固there be句型; 3. 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There is 加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 There are加名词复数,并理解句 型的意思; 4.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境活用日常用语:This … is too… 5. 能理解并掌握字母c 的发音规律,熟记例词。能力 目标 1. 学生能正确理解Story time, 并能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续 写故事; 2. 学生能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句在不同的情境中谈 论物品的陈列; 3. 学生能正确理解、朗读Cartoon time中的故 事,能读懂其中的趣味之处,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故事; 4. 通 过小组合作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够添加文本内容进行文本扩充; 5. 学生能了解中西方传统的饮食,并能用英语作简单介绍。情感目标1.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故事的乐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2. 让学 生体会到亲自设计家居的乐趣。 3. 培养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单元

(完整版)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P27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2×3= 205×3= 25×2= 70×5= 50×3= 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28 × 6 768 28 204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018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2018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2018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第三单元学戏曲第一课《唱脸谱》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学戏曲)。教学目标: 1、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 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 性格。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课件、学生水彩笔。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师:今天的课我想先请同学 们听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听《苏三起解》)课件出示问题1:同学们刚才所听的曲子属于:歌曲()器乐曲()戏曲()紧接课件出示问题2:戏曲又分好多种,刚才所听得戏曲属于:京剧()越剧()黄梅戏() 2、简介京剧,知道学生了解京剧:(1)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刚才我们听的是《苏三起解》。中国京剧 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 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 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2)出示京剧剧照,让同学们欣赏:这是传统京剧的剧照。它的服装、造型、音乐、唱腔等都各有特色,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京剧中最具特色的――(教师出示脸谱,引导生说出“脸谱”,并板书师生齐读:脸谱)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脸谱(1)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1教案

Unit 1 My SCHOOL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 The teacher's offic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跟唱歌曲“Our School”。 3.了解英美国家关于楼层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的用法。 2.本课时教学难点:一般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在楼层的表达中序数词first, second的用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2.教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或VCD。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播放本课时A部分Let's do的录音带,学生听音做动作。 (2)教师慢慢出示生词的图卡,让学生猜出单词。 2.预习(Preview) 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 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主题是“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鼓励学生用两种句子做出回答。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second floor.教师借用平面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second floor 的意思。教师利用课件呈现Look,ask and answer 部分平面图,师生进行交流。对话如下: T:Where’s the teacher's office?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T:Is it next to Classroom2 ?S:Yes,it is.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引出library及next to进行教学,使学生感知它们的意思。 (3)学生看Let's talk部分的插图,用动作引出句子Here’s my homework. (2)模仿跟说,(3)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板书设计:

新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全英教案

Unit1 What’s he like Lesson One Teaching contents: A Let’s talk Let’s try Teaching aims: 1. Catch the new sentences: Who is he? He’s our music teacher. / Is he young/funny? Yes, he is. / No, he isn’t. 2.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funny/you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Catch the new sentences and use them: Who is he? He’s our music teacher. / Is he young/funny? Yes, he is. / No, he isn’t. Teaching methods: TPR,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Teaching steps : Review the words: tall/short/fat/thin/strong/quiet/… Lead in :Free Talk and use the pictures to lead in the new sentences “ Who is he? He’s our music teacher?/ Is he young/funny? Yes, he is. / No, he isn’t. Presentation: Step one: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and practice them. Step two: Use the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 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 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2.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算定律建构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运算定律。 3.强调形式的归纳与意义的理解相结合。 4.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和区别。 1 加法运算定律4课时 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PEP四年级下册Unit 1全英详细教案

Unit 1单元教材分析 Teaching Contents: Unit 1 Our School Teaching Aims: 1 Words: playground, garden,teacher’soffice, library,canteen, computer room,washroom, music room, gym, TV room 2 Sentences: Where is the canteen-It’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art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Is this the library Yes, it is. /No, it isn’t. Teaching Difficult: Four skill words Use the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Pictures, Cards, Tape. The 1stweek and 1st plan Unit 1 Our school The 1st period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ing

Teaching Aims 1.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ey words. 2.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main sentences. 3.Double whether they have got the way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Ability Aims: 1. Introduce our school; .:The canteen i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room,.:Go to the library.Read a story-book.s song“Our School”. Emotional Aim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love their school and to be a helpful student.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Remind them to remember the rules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 2.Try to use the main sentences to make their own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Computer, flash cards, VCD,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up 1: Greetings. How is the weather Are you happy today 2: Let’s sing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OurSchool’.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这就是线段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提问:直线有端点吗?能量出长度吗?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 直线除了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出示教材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说明手电筒、探照灯、焰火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提问:射线有端点吗?有几个?能量出长度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可以用射线AB表示)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 名称区别联系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 直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5.认识角。 (1)我们认识过角,下面的图形都是角。 (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 记作:∠1 记作:∠2 读作:角1 读作:角2 (4)运用上面的知识,画一个角,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9页上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独立辨一辨,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2.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数一数有几个角。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3.教材“练习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画?再动手画一画。 指名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年级上册Unit1复习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Unit1复习课教案 My Teachers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My Super Teacher My English teacher is Steven. He’s from America. He is an old man. What's he like? He has short curly hair and green eyes. He’s very smart. He is good at English, Chinese, math and music. He's very friendly. He has 100 friends. Is he hard-working? Yes, he is. He often gets up at 5:30 a.m. and goes to bed at 11:00 p.m. He's very strong. He can do Chinese kung fu very well. This is my super teacher. I like him very much! 本语篇是根据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创编的,围绕主题“My Teachers”展开。这是一节复习课,其主要内容为复习本单元描述人物的主要词汇和句型,以及新授单词friendly和hard-working。语篇以笔者自己的英语老师Steven为载体,将形象生动的“Steven自我情况描述”视频引入课堂,让学生乐“看”、乐“听”、乐“说”,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自然交流人物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并在语篇阅读时将策略深入心灵,让学生乐“读”、乐“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篇的方法和技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本单元四会单词和句子的书写;教学难点是单词friendly和hard-working的理解及运用,以及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本语篇适合小学英语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近五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输入和内化语言、重组并输出语言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学习语言和交流表达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a.复习本单元主要词汇:young, funny, tall, strong, kind, old, short, thin, strict, smart, active和quiet。 b.复习本单元主要句型 ①What’s he/ she like? He/ She is… . He/ She has… . ②Is he/ she …? Yes, he/she is. / No, he/ she isn’t. c.能听、说、认读新授词汇friendly和hard- working。 d.能通过阅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老师,并学会描述身边的人。 2. 能力目标 a.能用不同的形容词描述人物,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b.能通过在语篇中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形成提取信息的能力。 c.能掌握简单、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T: Is she tall? Yes, she is .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二、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1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讲解“朝三暮四”的故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1教案 闽教版

闽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1 Getting Ready for School Unit 1 Getting Ready for School Lesson 1 Teaching Aims: 1.saythe words:pen,pencil,pencil- box,ruler,supermarket,bookstore,school,bag,schoolbag,a story book; 2.understand and say the sentence pattern: A:Were you in the supermarket? B:Yes,I was.I bought a schoolba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was/were to describe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 tape ,ten word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one: Warm-up 1.greetings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 Step two: Presentation 1.showstudents a thing,and ask them“what“s this?“and “ho wto say it in English?“,next,lead students to read“pen“and “one/a pen“; 2.accordingto the above way,lead students to read“ruler“and “a/oneruler“;“pencil“and “three pencils“; “pencil-box“and “a pencil- box“;“school“;“bag“;“school“;“schoolbag“;“inthe supermarket“;“in the bookstore“;“a story book“; 3.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 above new words;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第二课时: 教学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二、新授 出示:例5下面是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B→C 132千米→D 118千米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第三课时: 教学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PEP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1

Unit 1 What’s he like? 第一课时 Part A 课型New Lesson 教学目标 1. 通过语音教学,模仿录音使学生能够正确听说朗读有关询问某人是谁,怎么样的相关交际用语. 2.通过游戏,两人及小级对话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的词汇. 3.通过情景小组表演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内容,进行真实交流.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教学重点能够表演词汇课里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交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人物. 教学方法 Teaching, Playing 教学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 Sing a song: 2. Show pictures and say. Who’s this man/ woman? He/ She is our… Step2. Presentation 1. Look and guess.看图片,猜一猜教师是什么性格? 2. 展示词汇图片, 快速让学生说出是Mr还是Miss. 内容拓展:Mr Miss Mrs Ms 3.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学习新词汇. 巩固拓展可以采用自编歌谣, 4.两人一组选择图片讨论. Who’s this man/ woman? He / She is… … is our …teacher. She/ He is … 5. 学习Ask and answer (1) Show a picture of their head teacher and talk about him or her with the students. Who’s this? She is Miss Ma Yes, she is our Chinese teacher. What’s she like? She’s kind. (2) 听录音,模仿朗读. Step 3. Practice (1)Group work: 小组讨论课任老师. (2) 完成课堂作业本. Step 4. Production 1教师给出今天所学的形容词汇,让学生造句. 2.要求学生用今天的所学的词编一组情景对话.模仿课文.也可以自创,如班级来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