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疏肝、柔肝
治肝三十法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治肝三十法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
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故录大略于下。
肝气证治一法曰:疏肝理气。
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
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
兼寒,加吴萸;兼热,加丹皮、山栀;兼痰,加半夏、茯苓。
一法曰:疏肝通络。
如疏肝不应,营气痹窒,络脉瘀阻,兼通血络。
如旋复、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等。
一法曰:柔肝。
如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
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
兼热,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苁蓉、肉桂。
一法曰:缓肝。
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
炙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
一法曰:培土泄木。
肝气乘脾,脘腹胀痛。
六君子汤加吴萸、白芍、木香。
即培土泄木之法也。
温中疏木,黄玉楸惯用此法。
一法曰:泄肝和胃。
肝气乘胃,即肝木乘土。
脘痛呕酸。
二陈加左金丸,或白寇、金铃子。
即泄肝和胃之法也。
一法曰:泄肝。
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宜泄肝。
金铃、延胡、吴萸、川连。
兼寒,去川连,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或再加白芍。
盖苦、辛、酸三者,为泄肝之法也。
一法曰抑肝。
肝气上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
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
一法曰:散肝。
“木郁则达之”,逍遥散是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散肝之法也。
肝风证治肝风一证,虽多上冒巅顶,亦能旁走四肢。
上冒者,阳亢居多;旁走者,血虚为多。
然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余故曰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但为病不同,治法亦异耳。
一法曰:熄风和阳。
如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用熄风和阳法。
羚羊、丹皮、甘菊、钩钩、决明、白蒺藜,即凉肝是也。
一法曰:熄风潜阳。
如熄风和阳不效,当以熄风潜阳。
如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即滋肝是也。
一法曰:培土宁风。
肝风上逆,中虚纳少,宜滋阳明,泄厥阴。
如人参、甘草、麦冬、白芍、甘菊、玉竹,即培土宁风法,亦即缓肝法也。
中医方药疏肝养肝

中医方药疏肝养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
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
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
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一、疏肝解郁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八物汤之类。
【组成】乌药9克,香附12克,延胡索9克,木香6克,砂仁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原乌药汤减当归,加延胡索、砂仁)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胸闷泛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涩者。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由于气滞血凝所致少腹胀满疼痛之主剂。
肝郁气滞则胀满疼痛,故用乌药辛散温通,疏郁开结为主。
若气滞则胀,用香附行气调经;血凝则痛,用延胡索活血止痛作为辅药。
用木香、砂仁行气消胀,芳香化湿作为兼制。
用甘草缓急止痛,生姜和胃止呕作为引和。
方剂名称八物汤方剂别名加味八珍汤药物组成人参3钱,白茯苓3钱,当归3钱,白芍3钱,小茴香3钱,熟地3钱,白术4钱,川芎4钱,甘草1钱,柴胡1钱,香附1钱。
加减腹痛,加枳壳、干漆、玄胡索各3钱;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各2钱;手足麻痹,恶寒,加肉桂1钱5分。
处方来源《女科万金方》。
主治室女17-18岁,经脉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颜色有异,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疼目眩,腹疼恶心,烦热呕吐,腹胀,此脾胃气血虚弱,误食生冷使然。
功效补气血,扶脾胃,调经水。
用法用量分6服,每服加生姜3片,水煎服。
【点评】此方止痛效果较好,凡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及痛经、疝气等证,皆可用它。
二、疏肝泻火若肝郁化火,热伤冲任,或气火上逆,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行经吐衄等疾病。
治疗宜疏肝泻火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之类。
小议百病从“肝气”论治

小议百病从“肝气”论治作者:蒋翔,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2期蒋翔王萍安阳市中医院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肝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记载,现代临床表明,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肝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注重调理肝,保持肝的功能正常,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可做到“未病先防”。
肝论治百病,行之有效,文章简要论述疏肝、平肝、辨证清肝或养肝柔肝法等法。
【关键词】百病;肝1 文献渊源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肝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记载,如《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而肝主疏泄,其根本作用在于调畅气机,故气机失调亦是由肝失疏泄引起。
故而“百病生于气”亦可引申为:百病生于“肝失疏泄”。
现代临床表明,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有同样的认识,如《医学八法》曰:“诸病多生于肝”,《类证治裁》之“诸病多自肝来”等等,皆论述了肝是导致人体大多疾病发生的根源。
《知医必辨?论肝气》中也阐明了人体五脏中唯有肝病易累及其它脏腑,其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
其它脏有病,不过自病,亦或言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常所致,惟肝一病即延及它脏。
”2 现代理论与研究现代临床表明,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消渴、头痛、癌症疼痛、厌食症等等。
如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颇有体会地说:“中医所称之肝,其生理复杂,其病理亦头绪纷繁,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
而临床所见杂病中因肝致病者十居六七。
”卢明说:“头痛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肝。
”黎壮伟总结出:“癌症疼痛可在全身发生,其病位不一,病性复杂,发病与多个脏腑有关。
但从整体上来看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肝在癌症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钟怡就提出:“肝脏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之发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荣林从肝脾辨治高血压病经验

·120·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21 Vol.28 No.3 高荣林从肝脾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戴方圆,李思琪,李平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摘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荣林教授结合高血压病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从肝脾论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虚,标实即肝风(阳)上扰。
据此提出治脾三法,即补中有运、健脾化痰、补益气阴;治肝九法,即平肝、柔肝、潜肝、滋肝、疏肝、理肝、清肝、凉肝、养肝。
其组方用药精巧,临床疗效颇佳。
关键词:名医经验;高荣林;高血压病;肝脾同治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3-0120-03DOI:10.19879/ki.1005-5304.20190808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xperience of Gao Ronglin in Treating Hypertension fro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reatment of Liver and SpleenDAI Fangyuan, LI Siqi, LI Ping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winds and dizziness belong to the liver.” Combined with symptoms of hypertension, such as high blood pressure, dizziness, headache, fatigue and so on, Professor Gao Ronglin treats hypertension from the liver and spleen. He believes 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is the deficiency in essence and excess in symptoms: deficiency in essence means spleen deficiency, and excess in symptoms means the disturbance of liver wind (yang). Based on this, 3 methods of treating the spleen were proposed: transporting in tonifying, nourishing spleen and reducing phlegm, and tonifying qi and yin; 9 methods of treating the liver: calming the liver, softening the liver, balancing the liver, nourishing the liver, smoothing the liver, regulating the liver, clearing the liver, cooling down the liver, and tonifying the liver. Its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tion are exquisite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quite good.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Gao Ronglin; hypertension;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liver and spleen临床上,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病常用降压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单纯西药可起到良好降压效果,但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眩晕、头痛、乏力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多[1]。
【调肝八法:疏肝、平肝、潜肝、镇肝、清肝、泄肝、养肝、柔肝】

【调肝八法:疏肝、平肝、潜肝、镇肝、清肝、泄肝、养肝、柔肝】肝是五脏之一,按西医来说它也是最大的消化腺体。
中医则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还有一定有藏血的功能。
由于它功能的强大和它本身的特点,所以肝的功能也容易出问题,前人根据这些特点总结出一些针对肝调理方法,下面简单分享给大家。
1、疏肝法:疏是疏泄、条畅、爽达的意思;一般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机不调、肝气横逆、肝气窜络等证,还有舒肝、调肝、达肝的说法;常用的中药:香附、佛手、柴胡、木蝴蝶、郁金、青皮、乌药等;2、平肝、潜肝、镇肝法:把它们三个放在一起分享,它们同属于一个范畴,只是程度逐渐增加,可以统称为抑肝法,即抑制、平顺、镇摄的意思;多适用于肝气偏旺,疏泄太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证;常用的中药:菊花、白薇、天麻、钩藤、磁石、决明子、羚羊角、玳瑁等;3、清肝、泄肝法:这两个放一起,可以统一称清肝法,清即“ 热者寒之” 的意思;多用于肝气偏旺、气余化火、肝郁化火、肝火炎上等火的证型;常用的中药:黄芩、栀子、丹皮、钩藤、竹叶、连翘、龙胆草、青葙子、谷精草、黄连、栀子、大黄、黄柏、车前子等;4、养肝、柔肝法:这两法同属补法,所以放一起。
前人称肝虚之候,当用补养,即“虚者补之”,当然还有缓肝、滋肝、暖肝、温肝等方法;多适用于肝血不足(肝藏血不足)、阴虚火旺、肝气、肝阳不足等证;常用的中药:地黄、白芍、山萸肉、当归、玉竹、桑椹、女贞子、沙苑子、党参、山药、当归、白芍、地黄、阿胶、首乌等。
〔补充:在日常的工作中,其实肝的疾患绝大多数不是一种情况,所以用一种治法很不现实,大家也不要把这些当成一成不变的,有很多兼证,相互交错,仅仅作为参考和相互学习的一些内容,当然在这些之外还有其他治法,请大家留言补充,相互充电学习。
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
〕。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怎么用白芍煲汤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怎么用白芍煲汤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白芍味苦、酸,性凉。
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一)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调节免疫1.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和白芍总苷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芍药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
2.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白芍总苷对T细胞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
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
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对特异性Ts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3.调节体液免疫功能: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SRRC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还可明显减轻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脏的萎缩以及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
白芍总苷既能促进IgM生成,又能使IgM生成降低,对体液免疫起着双向调节作用。
(二)抗炎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丹皮酚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芍药苷和丹皮酚对多种致炎剂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
(三)对消化系统1.保肝: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
对急性肝损伤白芍可使A1T显著下降.使肝细胞病变和坏死恢复。
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可使ALT显著下降,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肝苏联膜特异性脂蛋白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得到恢复,表明芍药总苷不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功能依赖性免疫调节作用。
2.解痉:白芍和芍药苷对肠平滑肌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芍药甘草汤于低浓度时能促进胃蠕动,增及收缩力,高浓度时则抑制收缩。
芍药甘草汤及芍药、甘草均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
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为突触前抑制。
平肝和肝的功能主治

平肝和肝的功能主治平肝的方法平肝指的是调节肝脏的功能状态,使其保持平衡稳定。
以下是一些平肝的方法:1.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纤维摄入量。
2.睡眠充足: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3.控制压力:采取减压方法,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舒缓身心压力。
4.合理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平衡身体内分泌系统,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5.中药调理:一些中药,如柴胡、白芍、丹参等,都有平肝的功效。
肝的功能肝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以下功能:•解毒功能:肝脏能够将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然后排出体外。
•合成功能:肝脏能够合成一些重要的物质,如蛋白质、胆汁、凝血因子等。
•脂肪代谢:肝脏能够合成和分解脂肪,维持血液中的脂肪平衡。
•能量储存:肝脏能够储存大量的能量物质,如糖原,供身体需要时释放。
•造血功能:肝脏能够在胎儿阶段参与造血,帮助胎儿发育。
•免疫功能:肝脏可以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
肝的主治功能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以下主治功能:1.为藏血之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液在人体内的平衡循环。
2.疏泄功能:保证气机的畅通和血液的流动,避免气滞于身体内部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闷、脘腹胀满等。
3.控制情绪:肝主疏泄不仅包括对体内的病理因素的疏导,还包括对情绪的调控。
肝气疏泄不畅时,会导致郁结而引发情绪不稳定、易怒等情绪问题。
4.调节血液循环:肝脏与心脏配合协调血液循环,保证气血顺畅,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5.保护眼睛:肝脏与眼睛有密切的关系,肝气疏泄不畅会导致眼部问题,如眼疲劳、干涩、视力模糊等。
6.影响生殖功能:肝经与生殖系统有相互联系,肝气疏泄不畅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
总的来说,肝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健康,保持肝脏的平稳功能状态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平肝和肝的功能主治的介绍,平肝需要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控制压力等,而肝的功能则包括解毒、合成、脂肪代谢、能量储存、造血、免疫等方面。
平肝、疏肝、柔肝

1、平肝平肝是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肝阴虚或肾阴虚,都能发生肝阳上亢。
出现头痛,头昏晕,耳鸣耳聋,情绪容易激动,面部烘热,口燥咽乾,睡眠不足,舌质红,脉细弦数。
亢是过度的意思,肝阳上亢就是肝气的升发功能过度;肝阴的抑制、宁静作用制约不了肝阳的升发、兴奋作用从而出现的症状。
平肝是扶持肝阴,以肝阴制约肝阳,以防肝阳上亢。
肝阴与肝阳协调统一,肝气冲和条达,才能维持肝的正常生理作用。
平肝是中医学上的一个常用名词.头痛在中医上多半是由肝阳上亢引起的,亢是就过度是意思,平就是使上亢恢复平稳状态.肝阳上亢就是中医经络学说中肝经的部分失去了平衡,"阳"过盛.所以方中用了羊角,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意思是把过盛的状态压下去。
2、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
治疗内风病证方法之一。
适应证状有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栀子、杜仲、龙骨、牡蛎、龟版、玄参、川楝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3、疏肝疏肝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
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1)中药疏肝咳、咽炎、黄疸、痈肿痔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它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癌和抗炎的作用,用于尿道感染和各类炎症。
以白花蛇舌草煲鸡肝,虽略带中药的淡香气味,有祛瘀、疏肝、消肿的作用,为肝炎患者的夏日调理汤品,亦是合适肝癌及良性肿瘤者的辅助治疗汤饮。
材料:白花蛇舌草50克,鸡肝2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白花蛇舌草洗净,浸泡;鸡肝、猪瘦肉洗净,可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用。
2)肝的作用: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肝平肝是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肝阴虚或肾阴虚,都能发生肝阳上亢。
出现头痛,头昏晕,耳鸣耳聋,情绪容易激动,面部烘热,口燥咽乾,睡眠不足,舌质红,脉细弦数。
亢是过度的意思,肝阳上亢就是肝气的升发功能过度;肝阴的抑制、宁静作用制约不了肝阳的升发、兴奋作用从而出现的症状。
平肝是扶持肝阴,以肝阴制约肝阳,以防肝阳上亢。
肝阴与肝阳协调统一,肝气冲和条达,才能维持肝的正常生理作用。
平肝是中医学上的一个常用名词.头痛在中医上多半是由肝阳上亢引起的,亢是就过度是意思,平就是使上亢恢复平稳状态.肝阳上亢就是中医经络学说中肝经的部分失去了平衡,"阳"过盛.所以方中用了羊角,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意思是把过盛的状态压下去。
2、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
治疗内风病证方法之一。
适应证状有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栀子、杜仲、龙骨、牡蛎、龟版、玄参、川楝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3、疏肝疏肝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
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1)中药疏肝咳、咽炎、黄疸、痈肿痔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它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癌和抗炎的作用,用于尿道感染和各类炎症。
以白花蛇舌草煲鸡肝,虽略带中药的淡香气味,有祛瘀、疏肝、消肿的作用,为肝炎患者的夏日调理汤品,亦是合适肝癌及良性肿瘤者的辅助治疗汤饮。
材料:白花蛇舌草50克,鸡肝2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白花蛇舌草洗净,浸泡;鸡肝、猪瘦肉洗净,可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用。
2)肝的作用: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
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
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中医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疏泄: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
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司职全身气机的畅通,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
就会出现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进而肝火上亢、肝气郁结,使体内毒素无法分解和排除,导致生斑长痘、皮肤粗糙、脸色灰暗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
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
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
气是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藏血: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失去健美体态。
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
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
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
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
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疏肝养颜作用原理中医认为,肝主面,肝气疏泄条达则气色红润,神清气爽。
女人一生以血为重,肝有“造血”、“储藏”、“调节血量”和向各脏器“输送血液”的功能,还有分解营养、调节激素等功能,肝还是人体最强的解毒排毒系统和营养输送系统,滋养着女人全身的脏器。
若肝不能完成这些工作,则会导致分泌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引起各类妇科疾病。
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化工厂”。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肠胃道所吸收的有毒物质,都要在肝脏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再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肝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太多的身体毒素无法及时排解出去,反映到人的皮肤上就是脸色暗哑、色素沉淀。
女人的美丽要靠充足的睡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人体的“美容时间”,此时肝脏正在繁忙的清理身体内的垃圾,消灭有毒物质。
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就会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口苦咽干、火气大。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提出的“女子以肝为先天”一直为近代名医所尊崇。
女人一生的生理活动都以肝血为中心,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
而肝有“造血”、“储藏”、“调节激素”等功能。
女人肝气正常,可避免引起各类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乳腺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性功能异常、不孕等。
肝即是人体最强的排毒系统,又是滋养女人全身系统的器官。
疏肝养颜:肝脏是美丽的发动机,肝好的女人,体态发肤都充满活力,要想让容颜不老,一定要把疏肝放在首位。
中医强调,人要经常疏肝气、清肝毒、降肝火、养肝血,疏肝气可使全身气机疏泄通畅,体内不堵刚面上无痘;清肝毒可化解消除体内污染,体内无毒刚脸无暗色;降肝火可使体内阴阳平衡,体内不焦刚皮肤滋润不燥;养肝血可以滋养全身脏器,肝血充盈则体表光泽有弹性。
修复受损肝脏,使全身气机疏泄条达,全身气血顺畅运行,以达到疏肝养颜目的。
1)疏肝气:体内不堵,面上无痘。
《黄帝内经》用将军比喻肝脏性情刚烈,一旦遇到伤害就会肝气郁结。
疏肝气,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活力焕发,面色光洁,不生疤痘。
2)清肝毒:体内无毒,脸无暗色。
肝脏是人体内的“化工厂”,摄入的食毒、药毒、酒精毒、烟毒等都依赖肝脏分解。
当这些毒素慢慢积累越来越多时,就会导致化学性肝损伤。
化解并清除肝内毒素,才能使肌肤光滑细腻,充满弹性。
3)降肝火:体内不焦,皮肤不燥。
肝病一般都是肝阳上亢,引发肝火过旺。
导致口疮、眼热、皮肤干燥、色斑等,所以人们称黄褐斑为肝斑。
降肝火,平阴阳,才能使皮肤润而不燥,白嫩无暇。
4)养肝血:体内充盈,体表光泽。
肝藏血,滋养女人的全身脏器。
肝血虚亏则面色无毕,皮肤枯槁。
肝血充沛,则目光清亮照人,体态丰均,充满活力。
排毒能够养颜却不能持久,洗肠能够养颜却不能彻底,因为排毒养颜和洗肠养颜都是将漫延在肠道的毒素排除体外,而没有对毒素的源头围剿。
产生毒素的源头是肝。
当肝不能很好地完成解毒工作时,毒素就在体内漫延。
疏肝养颜首先从肝脏健康入手,让健康的肝脏完成各项解毒工作,彻底切断毒素来源,让容颜持久美丽。
5)五种表情。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是一句至理名言。
女人为阴柔之体,一生以血为重。
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司职全身气机的畅通,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
若肝之疏泄失职,就会气机不调,血行不畅,导致容颜早衰。
(1)皮肤:如果体内有肝火、肝气郁结,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下降;体内毒素堆积,女性会出现皮肤粗糙、毛孔大、脸色暗沉、长色斑、痘痘;女人的生理活动都以肝血为中心,肝的气血顺畅,女人脸色自然由内而外焕发红润,色斑不沉淀,肤质细腻光滑。
(2)情绪:抑郁,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内部原因,最关键的就是主管情绪的肝。
肝气郁结,会出现焦虑、头痛、烦躁、易怒、胸闷、内分泌紊乱、失眠等。
肝气舒畅,女人自然情绪平和,心情开朗。
(3)体态:肝主筋、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
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灵活、屈伸自如,就会给人以健美之感。
(4)眼睛: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与眼睛的关系更为密切。
眼睛只有得到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水汪汪,盈盈含露。
(5)女性生理:肝脏掌控着女性一生的激素和免疫调节。
肝经的走向,环绕生殖器,到达盆腔,布满乳房胁下,交会于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垂体与下丘脑。
肝出了问题,会导致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症、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
(6)怎么疏肝?以下是几种对肝脏有益的食品介绍,但是请注意,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得有个度,任何过度的东西都将产生反作用,所以提醒人们,以下食品必须按量食用,不宜贪多。
a.荔枝:《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胰的效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效果。
可是,食之过多会出鼻血,或引起牙痛,容易上火。
由此可以想见,荔枝是一种很强的滋养食物。
当女性因腹部受冷发生疼痛时,可用荔枝的肉干20克,用水1碗煎5分钟取汤服用,效果很快,服后即能奏效。
此为证明除有滋养强壮作用之外,并有消除体内的病毒,及镇静精神的作用。
b.猪血:同样是《本草纲目》记载,猪血有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头眩、中满腹胀、交接阴毒、杖疮等。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知道吃猪血和其他动物的血,可清除体内的污物。
对于空气污染如此严重,每天应该进行深呼吸,吐出污染的空气,并时常吃猪血汤或上述中药的强肝药,维持肝脏机能,非常必要的。
c.乌梅:如果肝脏衰弱,即使是少量的酒也会发生宿醉,另一方面,喝了大量的酒,而使肝脏处理不了时,也会发生宿醉。
因此,预防宿醉,应首先强化肝脏,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防止宿醉的方法,亦在于强化肝脏,早晨起来觉得痛苦时,宜用乌梅煎汤加入砂糖饮喝。
此为速效性的方法。
又用洋参煎服,亦有效果。
乌梅可在中药店买到。
d.被列为可治肝脏病的食物,在我国蚬子汤,而在外国则为柠檬。
菊花茶也有效果。
从中药店购买金银花和甘草,煎汤后加入黑砂糖(乌糖)饮服亦可。
此外,当归、生地、黄芩、山栀、淡竹叶、羚羊酒、丹皮等亦有解毒作用。
枸杞也对肝脏有益。
1)良好心态:不良精神情绪如长期存在,会引起肝络失畅,肝阴受损,而出现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夜卧难寐等症。
保持豁达开朗等良好心态,是保护肝脏气血冲和、不受伤害的大卫生观,此乃护肝之首。
2)平衡饮食: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各种物质的代谢中心,如能把好“口”这一关,做到让生命赖以健壮的各种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等能按需摄入,使肝既得到充足的营养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