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平肝熄风
【方剂】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消风散,牵正散,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

【方剂】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消风散,牵正散,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方剂之治风剂之平熄内风之大定风珠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6:22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 1、生白芍六钱(18g) 2、阿胶三钱(9g) 3、生龟板四钱(12g) 4、干地黄六钱(18g) 5、麻仁二钱(6g) 6、五味子二钱(6g) 7、生牡蛎四钱(12g) 8、麦冬连心,六钱(18g) 9、炙甘草四钱(12g) 10、鸡子黄生,二枚(2个) 11、鳖甲生,四钱(12g)[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功用] 滋阴熄风。
[主治] 阴虚风动证。
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方解] 大定风珠证乃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阴液大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手足瘈疭;真阴欲竭,故见形瘦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有时时欲脱之势。
此时邪热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
治当滋阴养液,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熄内动之虚风。
君药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以熄虚风。
臣药生白芍、干地黄、麦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重用。
佐药龟板、鳖甲、牡蛎、麻仁、五味子、生白芍、甘草,阴虚则阳浮,故以龟板、鳖甲、牡蛎介类潜镇之品,滋阴潜阳,重镇熄风;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酸收,与滋阴药相伍,而收敛真阴;与生白芍、甘草相配,酸甘化阴。
以上诸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滋阴熄风。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大定风珠配伍,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大定风珠由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阿胶、麦冬、麻仁)加味变化而成。
由于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虚风内动,故加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从而由滋阴润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阴熄风之剂。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1.地龙、麻黄的共同作用是A. 散寒、除痹B. 解表、通络C. 平喘、利尿D. 通络、解毒E. 熄风、止痛2.钩藤入煎剂的正确方法是A. 冲服B. 包煎C. 先煎D. 另煎E. 不宜久煎3.用治顽固性头痛,宜选A. 荆芥B. 天麻、钩藤C. 全蝎、蜈蚣D. 麝香、冰片E. 石决明、决明子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地龙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
麻黄功能:发汗,平喘,利水。
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钩藤性寒味甘.功效为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因含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故有兴奋呼吸中枢,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煮沸超过20分钟,降压成份即被部分破坏,故不宜久煎.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顽固性头痛是病程比较长,难以痊愈,容易反复的头痛,称之为顽固性头痛,相当于西医所讲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中医在治疗的时候,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1、瘀血入络:采用养血通络和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用桃仁、红花、当归、全蝎、蜈蚣等药物进行治疗;2、肝阳上亢:采用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川芎等平肝潜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3、肝气郁结、情志不遂:应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柴胡、当归、白芍、川芎,进行疏肝解郁,通络止痛治疗;4、如果伴随有睡眠障碍时,可以使用酸枣仁、茯神安神止痛。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1.羚羊角[性能]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病抽摘。
本品主人肝经,咸寒质重,善能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尤宜于热极生风所疼。
故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元神昏、惊厥邪炽盛之高热、致者。
用治温热病热邪如羚角抽猪者,常与钩藤、白药、菊花等同用,钩藤汤;治妇女子痛,可与防风、独活、茯神等配伤,如外羊角散:用治索病、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等同用。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中医证候相关。
镇肝熄风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三、结果1. 血压变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3.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体力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剂通过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镇肝熄风汤的加减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我们在原方基础上进行了药物加减,使得治疗效果更加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五、结论总之,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
本研究旨在评估镇肝熄风汤在治疗该病型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镇肝熄风汤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可以平衡阴阳,疏肝解郁,平肝熄风。
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经过对多个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镇肝熄风汤在治疗该病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
综合分析表明,镇肝熄风汤在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眩晕、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型、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阴虚阳亢型眩晕是指人体阴阳失衡导致内耳功能异常,出现眩晕和头晕等症状。
镇肝熄风汤是一种经典中医药方,具有清肝泻火、熄风止眩的功效。
近年来,镇肝熄风汤在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阴虚阳亢型眩晕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饮食习惯不当、情绪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眩晕症状的出现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阴虚阳亢型眩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在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眩晕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症状之一。
而阴虚阳亢型眩晕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类型,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因素共同作用。
2. 正文2.1 镇肝熄风汤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主要由黄芪、白术、茯苓、神曲、丹参、丹皮等药物组成。
霍梗中药功效与作用

霍梗中药功效与作用霍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据传说,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在中医学中,霍梗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化痰开窍等功效。
本篇文章将介绍霍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霍梗的药理作用霍梗含有一系列的有效成分,包括橙皮素、巴豆炔、巴豆次碱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霍梗多种药理作用。
1.1 清热解毒霍梗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中的高热、口渴、咽干等症状。
研究表明,霍梗中的橙皮素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1.2 平肝熄风霍梗还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由肝风上扰所引起的症状。
研究发现,霍梗中的巴豆炔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能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1.3 化痰开窍霍梗还具有化痰开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湿阻滞所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研究表明,霍梗中的巴豆次碱具有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能够促进痰液的分泌和排出,缓解痰湿阻滞引起的症状。
2. 霍梗的临床应用霍梗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
2.1 霍梗适用于热病发热烦渴、咽干口燥等症状。
例如,当患者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疼痛时,可用霍梗加入其他药材煎煮,制成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2.2 霍梗适用于肝风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例如,当患者患有肝阳上扰引起的头痛、眩晕时,可用霍梗和其他平肝熄风的药材配合使用,制成中药饮片或丸剂进行治疗。
2.3 霍梗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例如,当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时,可用霍梗和其他化痰开窍的药材配合使用,制成中药煎剂或糖浆进行治疗。
3. 霍梗的注意事项使用霍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1 用量控制霍梗具有一定的毒性,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引起毒副作用。
3.2 儿童慎用由于霍梗的毒性较大,儿童患者应慎用。
3.3 孕妇慎用孕妇患者应慎用霍梗,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平肝息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平肝息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组成怀牛膝一两(30克)、生赭石轧细,一两(30克)、生龙骨捣碎,五钱(15克)、生牡蛎捣碎,五钱(15克)、生龟板捣碎,五钱(15克)、生杭芍五钱(15克)、玄参五钱(15克)、天冬五钱(15克)、川楝子捣碎,二钱(6克)、生麦芽二钱(6克)、茵陈二钱(6克)、甘草钱半(4.5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2.建瓴汤建瓴汤内有牛膝,赭石龙牡生地协;芍药柏仁加淮山,阳亢眩晕效无匹。
四、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五、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六、方解本方证由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中热痛;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故时觉噫气;若肝阳过亢,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则出现眩晕颠仆,不知人事,或肢体活动不便,半身不遂等中风症状。
《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即是此意。
脉弦长有力者,为肝阳亢盛之象。
治宜镇肝熄风为主,以滋养肝肾阴液。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
代赭石和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熄肝风,是为臣药。
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配合君药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以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甘草调和诸药,与麦芽相配,并能和胃调中,防止金石类药物碍胃之弊,均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成为镇肝熄风之良剂。
原书方后有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
镇肝熄风汤的功能主治

镇肝熄风汤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主要功能是镇静肝风、熄制肝火,具有清热解毒、安神益智的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镇肝熄风汤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
1.镇静肝风–镇肝熄风汤的主要功效之一是镇静肝风。
中医理论认为,肝风是由肝阳上亢或肝阴不足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
肝风伴随着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
镇肝熄风汤可以通过平肝潜阳以达到镇静肝风的效果。
2.熄制肝火–镇肝熄风汤还有熄制肝火的功效。
肝火是指肝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阴阳失调,引发一系列症状。
例如,口干苦、目赤、怒易急躁等。
镇肝熄风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平衡肝火,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3.清热解毒–镇肝熄风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清热解毒是指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炎症病变。
炎症疾病表现为多种症状,如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镇肝熄风汤中的药物成分能够发挥抗炎、消炎的作用,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4.安神益智–镇肝熄风汤还具有安神益智的功效。
中医认为,肝为藏魂之脏,肝血充盈才能保证神明清醒。
肝风、肝火等病症会导致神明不清,影响思维、记忆等方面。
镇肝熄风汤可以平肝潜阳,低声安神,对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制作方法镇肝熄风汤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具体方法如下:组方药物:黄连、黄芩、柴胡、赤芍、枳壳、生地、薄荷、赤茯苓、大庆花。
用法用量:以上九味药物捣碎,根据个体病情调整用量,常以每味药10-15克的比例配制。
然后将所有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约30-45分钟。
最后将药液过滤,分为两次饮用。
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用药注意事项:镇肝熄风汤为中药方剂,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治疗范围镇肝熄风汤可以用于辩证属于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的病症。
具体适用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口干苦、目赤、怒易急躁等症状;•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引发的思维、记忆等问题。
天麻类中成药治眩晕头痛4例

家庭医药 2016.1042用药之道中药里面,凡具有平肝熄风或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称平肝熄风药。
天麻是平肝熄风的主药之一,味甘,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故用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晕、肝风内动所致的惊痫抽搐有良好的效果,且有“简、便、廉、验”和副作用少的特点。
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几个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眩晕头晕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天麻钩藤颗粒:最适用伴失眠和高血压者案例:36岁的冯先生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头痛”,自服头痛散6天未见效,到某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师诊断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给予天麻钩藤颗粒冲服。
服药16天后症状缓解;1个半月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等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镇静、降压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和震颤等,以及高血压有上述症候者。
剂量和用法:口服,开水冲服,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7~10天为1疗程,有效继续服用2~3个疗程(或遵医嘱)。
本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低血压(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者慎用。
此外,还可酌情选用全天麻胶囊、脑立清丸等。
天麻头痛片:最适用伴血管紧张性头痛者案例:44岁的黎女士3个月前出现眩晕、头胀、耳鸣、偏头痛等症状,每于工作压力大、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加重。
她自我诊断为“偏头痛”和“血压偏高”,自服清肝降火胶囊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诊断为淤血阻络、血虚失养(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给予天麻头痛片口服。
服药5天后症状缓解;12天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半个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头痛片由天麻、白芷、荆芥、当归、川芎等组成,具有养血驱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善治目疾,先煎)
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 [ 镇心安神(研末外用,燥湿敛疮,先煎)
★牡蛎 [ 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生用先煎)
★代赭石 [ 重镇降逆(肺、胃气逆),凉血止血(生用先煎)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二.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高热神昏)
(1-3g,另煎;0.3-1g/次,研粉)
★牛黄平肝潜阳 [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0.2-0.5g,入丸散,又名丑宝)
★钩藤 [ 清热平肝(不宜久煎)
★天麻 [(治风神药)平抑肝阳(眩晕要药),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平喘,通络,利尿
▲全蝎 [ 长于止痛(有毒,0.6-1g/次,研末)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 长于解毒(有毒,0.6-1g/次,研末)▲僵蚕 [ 祛风止痛,化痰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