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贵州省毕节市少数民族受影响情况
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

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毕节纳雍,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地方。
这里拥有独特的风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态度。
下面将重点介绍毕节纳雍人文风俗的特点。
一、独特的民俗活动毕节纳雍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纳雍苗族花山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二十八日,苗族人会戴着精美的花冠,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举行盛大的花山节庆祝活动。
届时,人们会集结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贺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庙会文化的传承毕节纳雍地区有着丰富的庙会文化,这是人们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欣赏到传统表演和民俗展示。
此外,人们还可以参加祈福仪式,祈求平安和好运。
庙会文化的传承,既让人们了解到过去的风俗习惯,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欢乐和活力。
三、尊重传统价值观毕节纳雍人民传承了尊重传统价值观的优良品质。
他们注重家族和社区的关怀和团结,并且秉承着尊敬长辈、关心弱者的原则。
人们通过举行家族聚会、邻里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亲情和友情的纽带,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毕节纳雍人民的生活态度以勤劳朴实为主导。
他们热爱田园生活,致力于农耕和养殖。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还是在家里照料家庭,毕节纳雍人都以坚韧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
五、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毕节纳雍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他们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并且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方面积极参与。
他们鼓励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以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总之,毕节纳雍地区的人文风俗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们保留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秉持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并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来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这些特点使得毕节纳雍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毕节市的城市人口流动现状及对城市的影响分析

毕节市的城市人口流动现状及对城市的影响分析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
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这些人中有学生群体,工人群体,可更多的是一类被我们成为“农民工”的群体,他们是现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因素。
最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流动人口现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情况: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大,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常往人口:第二,经济性流动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湖”:第三,人口流动周期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普遍加长:第四,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多样化。
二、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理论视角,如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需理论同化理论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
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
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
三、流动人口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涌入对城市以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
第一,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增加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他们参与到城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经济领城的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这些流动人口为媒介,先进的知识技术工具,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优良的工作制度传入城市,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使深圳一夜崛起并不断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流动人口本身构成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庞大的购买力,在城市中生活,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无疑都要依靠城市供给,这必将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城市经济腾飞。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东邻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交界,北与四川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目前,全区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区268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三十多个民族共720多万人。
毕节自然条件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因此韭菜坪得名“贵州屋脊”;最低海拔457米。
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地区大部份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
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全区辖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市,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107个居民委员会,64个社区,3934个村民委员会,32226个村民小组。
毕节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 章摘 要 】 文 因 为 要 生 活 , 生存 。 所 以 有 较 多 要 的 农村 少 数 民族 男子 留 在城 里 务工 或 寻 找打 工 机 会 , 徙村 仍 然存 在 少 数 民族 留 守妇 女孤 守 家 中 的 实情 。本 文在 对 毕 节 农村 少数 民族 留守 妇女 生存 现 状 分 析 的
基础 上 , 出解 决 这 一 社 会 问题 的 对 策 提
措施
元钱 。 ”毕节市阴底乡2 岁的留守彝族妇女 7 罗 幺妹 孩子 还 没有 满 月 , 丈夫 就去 广州 给别 1
人 打工 , 一年 多 丁, 没有 回来。 间 年久失 还 两
【 关键 词】 毕 节; 农村 少数 民族 ; 留守 妇 女 自2世 纪 8年 代 , 国农 村劳 动力 开始 0 0 我 大规 模 向城市 流 动 , 村独 有 的 留守人 口群 农 体 一 留守 儿童 、留守老 人 、留守 妇女 开始 出现 , 为社 会 关注 的焦 点 。在这 些 留守人 成 口群 体 中 , 留守妇 女 负担 最重 、承担 的 责任 与扮 演的 角色也 最 多 , 对农村 发展 的 影响 也最 大 , 但受 到 的关注 却 最少 。本 文通 过对 毕节地 区部分县 的 民族 乡镇 的调研 和 发放 问 卷调查 表 , 毕节地 区农 村少 数 民族 留守 妇 对 女 的生 存 现状进 行分 析 、 研究 , 出对 策措 提 施, 为少数 民族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毕节地 区农村 少数民族 留守妇女 生存现状分析
一
、
中国 农村 留守妇 女 通常 是指 由于 丈 夫 长期进 城 务工 、 经商 或 从事其 他生 产经 营 活 动 , 己则 留居农 村 的 己婚 妇女 。据统 计 : 自 目 前全 国有 80 万农 村 留守人 口, 中留守妇 70 其 女大致有 40 万。贵州与其它省份一样 , 70 有 较多 的农 村劳 动力 外 出打 工 , 农村 存 在大 在 量 “ 留守 ”人 群 。农村 的 留守 老人 的赡养 扶 持 、留守子 女的 教育 管理 、留守妇 女 的身 心健 康等 已成为 当前贵 州乃 至毕节 农村 发展 的突 出问题 。据调 研统 计 :06年 毕节地 区 20 金沙县农村 “ 留守人群” 涉及36 0 ,29 23 户 857 人, 占全 县农 业 人 口的 1 .%, 中 : 52 其 留守 老 人 3 42人 , 4 %, 54 占 3 留守子 女 2 4 2人 , 39 占 2%, 妇女 263 , 2%。 样 多数 农 9 留守 36 人 占 8 这 村妇女 便成 了 “ 留守妇女 ”侍 奉老 人 、照看 , 小孩似乎成 了 “ 半边天”们的天职。毕节百 里杜 鹃管理 区普 底 乡石 牛 角村彝族 女村 支 书 黄中敏说 :全村有 3 7 , “ 6 户 因为丈夫外出打 工, 老婆 留守 在 家的有 10 户 。 人在 家十 0多 女 分 辛苦 , 可 。男人都 出去了 , 里 那家 很是 村 有大务小事, 根本请不到人帮忙 ! 在这些农 ”
红军长征在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市,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圣地。
毕节苗族,是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古老而历史悲壮的少数民族。
由于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从咸同时期陶新春起义开始,毕节苗族人民为了获得自由和解放,不断起来反抗和斗争,这些斗争都因为历史原因而失败。
苗族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毕节,在毕节2.6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留下永恒的足迹和播下革命的火种,在苗族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研究和探讨红军长征经过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和影响,对推动毕节苗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苗族地区成主战场红军到达毕节,在毕节活动期间开展过几次著名的战斗,其中有些战斗是在苗族居住区域进行的。
从战斗发生时间先后来看,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苗族地区的战斗主要有大方县将军山阻击战、大方县猫场战斗、赫章县以则河伏击战等。
(一)将军山阻击战:苗寨成后方1935年2月18日,国民党万耀煌部突破红十八师黄河、沙坝(大方南郊)防线,占领了大定县城,准备取道将军山进攻毕节。
2月19日,在将军山脚的七家田,红六军团长肖克指挥七家田伏击战,消灭了国民党部队万耀煌纵队的先锋尖兵营,毙敌100多人,俘300多人,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300多支。
随后,新开苗寨苗族自然领袖杨义沙组织了20余人的救护队承担红军在七家田(将军山)战役中负伤的47名伤员的治疗、养伤、食宿和保护任务。
史称将军山阻击战。
(二)猫场战斗:撤离过苗寨1935年4月15日红九军团由坡脚经庙山、七家桥、白纸田、松林半坡进驻猫场。
4月16日,在大定县猫场遭遇黔军刘鹤鸣部与地主武装的袭击。
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才打退敌人的进攻,因地形不熟、地势不利,红军伤亡400多人。
红九军团经梯子岩战役后撤离手扒岩,受到枪杆岩苗寨苗族群众的热情接待。
史称猫场战斗。
(三)以则河伏击战:苗寨成战场1936年3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由赫章向妈姑挺进,3月7日,红十六师到板底,红六军团部队到云南省奎香。
附表1 毕节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搬迁规模、搬迁对象及搬迁

附表1 毕节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搬迁规模、搬迁对象及搬迁原因调查统计表县(区)搬迁规模及对象搬迁原因合计少数民族列入危房改造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缺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隐患其他户人户人户人七星关区7853 34085 641 2817 239 1050 993 4773 5835 2620 8274 10536 1054 大方县8457 36625 2346 9446 1074 3631 4180 9562 12917 3239 5767 960 黔西县8648 37215 3313 13772 1851 7225 1457 9359 6019 11352 7489 839 700 金沙县7543 32736 1379 5624 340 1479 4174 4622 2341 8304 5587 7547 161 织金县9114 39556 4275 18135 3377 13677 8967 7162 5910 17517纳雍县10573 45880 3781 16590 884 3791 853 13407 4864 2186 2321 22249威宁县6472 28087 1059 4550 822 3551 4821 5525 4278 2957 3219 7287赫章县10188 44214 2236 9737 1042 4583 4583 3795 12074 2970 15792 5000 百管委5470 23738 2844 11713 665 2710 6746 1615 2902 2950 3565 5849 111 全市合计74318 322136 21874 92384 10294 41697 23224 62413 30034 62522 42574 93383 7986—35—附表2 毕节市分县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数量及类型统计表县(区)移民安置点(个)移民安置点类型(个)交通通达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民族风情型其他全市合计226 35 32 46 24 66 22 1 七星关区30 5 1 13 1 10大方县28 6 3 1 4 13 1黔西县27 8 2 10 4 3金沙县12 2 2 3 3 2织金县30 6 1 11 6 6纳雍县28 2 4 3 3 14 2威宁县26 5 1 4 16赫章县22 1 2 6 2 9 1 1 百管委23 19 4—36—附表3 毕节市各县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数量统计表县(区)移民规模(人)城镇(产业园区)移民安置点类型(人)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民族风情型其他全市合计322172 48382 44089 53122 46526 110648 9350 10019 七星关区34085 7195 959 14996 655 10280大方县36625 7147 4321 824 5489 18321 523黔西县37215 12665 5961 14275 1800 2514金沙县32736 5456 4092 10912 7375 4901织金县39556 6636 1550 14342 10679 6349 36 纳雍县45880 4240 5791 3593 5102 24131 3023威宁县28087 3381 0 0 7129 8428 0 9149 赫章县44214 1662 4233 1000 4760 30786 903 870 百管委23738 21274 2464—37—附表4 毕节市各年度各县区移民住房建设任务规划表年度合计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全市合计户数(户)74318 2707 4617 13117 10911 13272 8352 9202 6315 5874 面积(万m2)681.177 26.2856 70.7362117.9097100.398 122.868 61.9064 70.4631 60.18850.426七星关区户数(户)7853 350 1515 732 1163 1458 490 601 571 973 面积(万m2)59.8035 2.5675 8.576 4.738 7.048 10.922 4.798 5.228 6.466 9.46大方县户数(户)8457 598 670 1740 813 1102 747 880 915 992 面积(万m2)69.98 4.78 5.36 13.92 6.77 9.12 7.31 7.46 7.32 7.94黔西县户数(户)8648 291 922 1285 1287 1140 1314 802 874 733 面积(万m2)75.0175 2.328 9.86 11.126 10.688 9.612 11.3004 6.9051 7.03 6.172金沙县户数(户)7543 264 218 500 460 460 691 921 1152 2877 面积(万m2)76.61 2.64 2.18 5 4.6 4.6 6.91 9.21 11.52 29.95织金县户数(户)9114 363 1384 2239 1091 1170 549 1057 721 540 面积(万m2)72.736 2.992 11.0720 17.736 8.64 9.36 4.392 8.456 5.768 4.32纳雍县户数(户)10573 325 750 1403 1572 1406 837 1611 1334 1335 面积(万m2)96.11 2.6 7.5 12.212 13.664 12.206 7.458 13.78 13.34 13.35威宁县户数(户)6472 150 780 562 454 829 1186 1132 647 732 面积(万m2)77.664 1.8 9.36 6.744 5.448 9.948 14.232 13.584 7.764 8.784赫章县户数(户)10188 310 200 1371 1432 3669 892 911 1003 400 面积(万m2)98.2 3.1 2 13.7 14.3 36.7 8.9 9.1 10 0.4百管委户数(户)5470 225 1745 1311 785 176 337 641 250 面积(万m2)55.056 2.3181 14.8082 13.4837 10.7 1.78 3.516 5.95 2.5— 38 —附表5 毕节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估算(单位:万元)县区合计住房人饮工程供电工程道路建设污水设施绿化亮化市场建设学校建设幼儿园卫生院技能培训公益岗位产业扶持1、七星关区178329.28 103582 7265.45 6794.3 1364 25242 6514 19000 3110.4 1728 864 597.19 117.94 21502、大方县25373.69 1324.88 2361.1 368.2 177.51 0 0 0 10836 3690 3690 1629 297 10003、黔西县187339.53 75017.5 1025.93 638.1 18506 2389 1994 5557.5 1118 1872 1080 546.5 1505 760904、织金县135547.4 110357 2773 1366 4376 4539 1932 850 2289.4 979 1264 345 44775、金沙县189485.19 85179 2018 1702 33516 6852 2646 10148 5400 1728 2376 2782.15 10873.04 242656、纳雍县199995.46 134016 2524 2717 16608 3060 4849 3849 10126 7629.6 5093.4 933.4 1490.06 71007、威宁县102162.16 67478 1550 434 2749 930 7083 1000 11682 3709.08 3673.08 1554 320 08、百管委188666.558 65888.5 2328.706 1409.726 16809.34 586.304 2124.692 8794.97 33400 17810 26017 783.12 150 12564.29、赫章县163940.524 87974 3629 4062 2516 2161 939 2513 27120 5000 8400 3508.972 837.552 15280全市1370839.81 730816.9 25475.19 19491.33 96621.85 45759.3 28081.69 51712.47 105081.8 44145.68 52457.48 12679.33 15590.59 142926.2— 39 —附件毕节市各县区扶贫生态移民迁出点及迁出人口汇总表(一)七星关区迁出乡(镇)迁出人口(人)移民迁出点及迁出性质岔河镇1786整体搬迁:戈乐村17组部分搬迁:大寨村1~10组,王家坝村1~13组,塘丰村3~6、11~17组,岔河村1~17组生机镇2607 部分搬迁:联合村王家岩组、大田组、集中组,生机村罗圈岩组、段坪组、新街组、生机组、幸福组、凤凰组,峨峰村田梗组、菜子田组、新房子组,庆坪村大坪子组、梨树坪组、西山坪组,谢家村湾田组、谢家湾组,耿官村小河、段家组,镇江村十字坪组、方家井组,高流村潘家山组,大寨村上大寨组、田坝组,葛铺村石龙组、海子组,坡上村坡上组、田坝组,镰刀湾村罗锅组、村红星组、岩口村民组、田埂村民组、联合村民组、罗戈村民组水箐镇3089 整体搬迁:梨树村红林组部分搬迁:东风村下高山组,水箐镇干沟村上河中组、曙光组、燎原村燎原组,中营村大冲组、松林组,流水村中寨组,黄连村阳光组,马鞍村新中组,干沟村上干沟组、白岩脚组,大湾村上大湾组,梨树村华头组,燎原村落水洞组、桔子地组、陡岭沟组、大海子组、彭家营组、水塘组;中营村大冲组、中营组;新地村大海子组海子街镇1697 整体搬迁:鞍山村七组、八组部分搬迁:龙门组、石门坎组、岩脚组、丫口脚组、梅子沟村包包组、坪子组、丫口脚组,沙锅寨村武家湾组、王家湾组、付家寨组、岔沟组撒拉溪镇1073 整体搬迁:永兴村穆佳大山组、永丰村沙沟、水浸沟村白岩脚组、皂角树组林口镇786 部分搬迁:鸡鸣三省包包组、灯塔村呆塔组、白光村猪嘴组、青山村大水沟组、高峰村先进组,大寨村上下寨组、新庄村张家寨组、渭河村金银丰组— 40 —团结乡872整体搬迁:草坝村圈岩组部分搬迁:营坪村罗蒋组,青杠村查家寨组、营盘组,柱中村青坪组、田沟三板桥办事处1531 部分搬迁:六合村猫猫组、高峰组,大坡坪云丰组、新建组,官大村关门组、茶亭村岩角组、灵峰村大地角组、堰塘组、联合组八寨镇781整体搬迁:茅栗坪村烧炭沟组部分搬迁:钟寨村川洞组,大兴村矿石岩组,果乐村陈家湾组长春堡镇1298整体搬迁:裸依村宜山组、泥沟组部分搬迁:王丰村山坪组、麻塘组、马鞍组何官屯镇3637 整体搬迁:龙坝口村徐农院组、大水井组、以子沟组、石灰窑组,坝口村中沟组、禾麻冲组,白果村付家岩组,红峰村上月亮组、下月亮组、坪子组,龙汉村大汉庄组、海子组、羊毛箐组、罗水洞组、李子树组、白龙地组亮岩镇275 部分搬迁:太极村大洼组,桥头村桥头组、,关沟村大地组,飞轮村更新组,裕民村中沟组、易冒沟组、坡上组、青松组、锅厂组、上沟组层台镇3609整体搬迁:青春村高峰组,光辉村李家寨、长房子,玉龙村何家洞、佟家林,斯栗村大地湾,牛场村营上组、石阶路、槽门组部分搬迁:东沟村西坡组、关坪子、王家沟、高埂子,光辉村贾家寨,层台村黑坡组,光辉村陈家寨,斯栗村杨家寨,千溪乡843 部分搬迁:千朗沟村十、十一组田坝镇720 部分搬迁:茨朗村二、三、六、七、九组,苏嘎村一、六、九、十、十一组,田坝村四、五、三、二、一组,兴旺村七、九、十二组,沙炭沟村一、十组阿市乡2433 整体搬迁:十三组,安然村九、十二组,柳湾村王家寨组、整体搬迁:草坪村上下煤洞组,安然村十、十一、十三组,柳湾村安家寨组,尖山村花厂组,头庄村沙坝组部分搬迁:中寨村毛坪组、梨子坪组、渣渣箐组、韩家沟组,尖山村河边组— 41 —杨家湾镇886整体搬迁:塘边村1、4、7组、戛木营村1、2、3、12、13、14组部分搬迁:发达村3、4、5、7、8、10组,龙场镇567 部分搬迁:卧牛村瓢儿营组,元岩村笆竹坡组、马家寨组,川山村荒田组、枷担湾组,者把村峰岩组放珠镇1251整体搬迁:白泥村一组、二组、五组部分搬迁:碗厂村五组、六组普宜镇3144 整体搬迁:道角村包包上组、山顶组,乐都村白革组,双河村张公平组、上老摸组、六村组,摆盖村岩上组,木窝村茶园组、新田组、箐上组、下沟组,冷水村乐基组,龙家村坡上组部分搬迁:冷水村平子组、山庄组、上沟组、下沟组,双河村半坡组、岩口组、马鞍组、猴子沟组,新街村半坡组、一组、二组、安上组,龙家村坡上组、陈家寨组、龙家寨组,摆盖村青杠林组、岩上组、下沟组、环篇组、大元组、上沟组、八队组、王家丫口组,宜兴村王家丫口组大屯乡1200 整体搬迁:大屯村屋基组部分搬迁:烙烘村杨家组、转山组、红山组、岩上组、小庆组;大屯村坡头组、半坡组、青龙组,高坡村青松组、季家组、青山组,长中村光明组、兴阳组、红旗组,三官村半坡组、龙井组合计34085(二)大方县迁出乡(镇)迁出人口(人)移民迁出点及迁出性质凤山乡4618 整体搬迁:店子村高原组、店子组、火风丫组、桥边组、洼野裸组,石坪村杉坪组— 42 —部分搬迁:店子村河沟组、湾子组,石坪村岩脚组、杉林组、五元组、万寨组、川底组,羊岩村羊岩组、金寨组、元丰组、林场组、组宋寨、大海组,联兴村长丰组、金星组、金钟组、凤凰组,谢都村中坪组、青杠组、光明组,白鸡村永合组、白合组、营仓组、大营组、银河组、海居组、银祥组,杉坪村杉坪组、河半坡组、小渣泥组、封山碑组、蒿芝冲组、大碑脚组、大寨组、白拉垮组,羊岩村羊岩组、金寨组、元丰组、林场组、大海组、宋寨组、店子组,联兴村长丰组、金星组、金钟组、凤营组、凤兴组、金鸡组、林场组、凤凰组,谢都村松一组、松二组、松三组、谢都组、中坪组、青杠组、光明组,白鸡村永合组、白合组、营仓组、大营组、银河组、海居组、银祥组,杉坪村杉坪组、河半坡组、小渣泥组、封山碑组、蒿芝冲组、大碑脚组、大寨组、白拉垮组,店子村高原组、店子组、河沟组、火风丫组、桥边组、湾子组、洼野裸组、徐家寨,石坪村岩脚组、杉林组、石坪组、五元组、万寨组、川底组,凤山村凤一组、凤二组、凤三组、花树组、新街组、中街组、老街组,银川村马树寨组、啰都组、新基组、黄家沟组、渣泥组、高家寨组文阁乡3501 部分搬迁:海坝村海埂组、梨树湾组、田坝组、大岩洞组、环坡组、说地、张家沟、周家湾、树林组、大寨组、桥边组、银厂组、挑水组、放羊组、半冲组、猴子岩组、田埂组、鱼塘组、歇气组、鼠场组、马路组,瓦厂村一三组,文阁村龙井组、联胜组、岩脚一组、岩脚二组、龙井组、湾子组、联丰组,安庆村大关组、联合组,太河村长三组、小寨组、项口组、林场组,中寨村一~五组,高店乡820 部分搬迁:大山村小河组,白龙村二组,大山村良子组,堰塘村三组,石桅村五组,大山村环坡组、明家湾组长石镇1953 部分搬迁:杨柳村1组、3组、河山组、河兴组、前丰组,红山村箐脚组、明德组,东方村银山组,湾子村长山组、山脚组、大土组、长鲜组、营脚组、杉林组,水塘村良山组、顺山组、双山组,巨石村茶树组、新明组、新源组、大土组、和平组,仲麦村大宣组、大朝组,和平村洪水组、仲和组、和平组、团山组、仲平组,山坝村长红组,新阳村丰景组、阳山组、群水组、群立组、湾子组、群水组、双山组、庆场组、上寨组,新建村群青组、银坪组、团结组双山镇5934整体搬迁:红星村112组,法书村1、2组,法书村茶山,中路村14组部分搬迁:法书村大沟猫场镇1121整体搬迁:五丫村丫口田组,长沙村中坝组部分搬迁:五丫村郭家寨组、水井组,永久村大湾组、岩脚组、营盘组、黄麻窝组、营脚组六龙镇4166 整体搬迁:头塘村白岩组— 43 —部分搬迁:方井村大竹组,新丰村一组、大竹组,坝子村大竹组,大梁子村大竹组,下坝村八组,银盘村坪上组,和平村尖山组,大梁子村,坝子村闚元组绿塘乡2791整体搬迁:丰产一村鱼塘组部分搬迁:丰产二村陈家寨,牛场村赵家寨安乐乡1588 部分搬迁:白宫村三角坝子,营脚村岩脚组、尖山组、箐脚组、院墙组、坝子组、岩脚组、营兴组、中心组,岩脚村场丰组、新龙组、新丰组、青松组、营脚组,安乐村新艳组、远利组、红卫组、营兴组、光辉组、兴龙组、乐元组、长丰组、场坝组、营脚组、群丰组、源泉组牛场乡566 整体搬迁:德克村7组部分搬迁:乐工村10组,新庄村17组,坭龙村7、9组,黑仲村1、2、3、5、7、9组,以朵村1、4、9组,大营村3、4组,立新村1、2、4、6、8、10组雨冲乡1507 部分搬迁:沙河村响水组、石笋组、大田组、兰木组、油杉组、大土组,金星村麻窝组、寨上组,金门村五一组、马路组瓢井镇1224 整体搬迁:油沙村河边组部分搬迁:连坪村大桥组、双石组,中洞村大沟组,中寨村岩脚组,平塘村木弄窝组、打绝沟组、堰塘组,新街村煤洞寨组、大树脚组、新土组,油沙村麻窝组、瓦厂组、石厂组、半坡组东关乡2483 部分搬迁:岩下村水沟组、陈寨组、欧寨组、胡寨组,马鞍村马鞍组、水井湾组,田坪村中寨组、平方组、上田组,七家田村和平组、中寨组、上团组、下团组,龙泉村三组,金坪村上华组、下华组、湾子组、黄坪组;朝中村三戈中组、上坝组、下坝组、石步台组、朝子组、七家田组、六子组;罗寨村上空组、下空组、杜寨组、罗寨组、金寨组、沙厂湾组;大寨村黄岩组、郑寨组、交通组、大寨组果瓦乡440 部分搬迁:果瓦村新山组,庆阳村同心组、绿化组、茶林组,鹅塘村半坡组、沟头组、沙坝组、新寨组,光明村岩山组,大寨村坪湾组、坪子组、干沟组沙场乡701 部分搬迁:白果村1组,骂陇村2组,仓上村仓上,中山村1组,拉车村水塘组,兴隆村2组,营华村营华组鼎新乡1665 整体搬迁:兴启村岔沟组、马家寨组,水塘村岩洞脚组,风景村新沟组,黑泥村偏坡组— 44 —部分搬迁:达溪镇824 整体搬迁:果这村竹合组,这村合一组,椒子山村前进组,新寨村长丰组,新店村河沟组、岩脚组,坝子村永胜组、坝子组,聚河村大丫口组、马槽组、玉米组、田坎组,达溪村浪坝子组八堡乡523 整体搬迁:中箐村大湾组部分搬迁:荆竹村和平组、荆竹组、新丰组,水洞村营脚上组、海乐组、大水洞组,水洞村阳雀组,新开村寨中组,八一村八一组、松树组、营脚组、黄家沟组羊场镇200 部分搬迁:石板村尖山组,陇公村出水组、小箐沟组合计36625(三)黔西县迁出乡(镇)迁出人口(人)移民迁出点及迁出性质谷里镇926 部分搬迁:清明村大麻、丰山、龙井、三伦、石龙、小坡、新民、堰上、中寨雨朵镇700整体搬迁:雨朵村中明一组、中明三组部分搬迁:登高村三组、四组,雨朵村新坡三组、新坡二组金兰镇1700 整体搬迁:青华村青山七组、新华三组,双玉村玉米四组,慕栗村慕栗二组、慕栗七组,龙山村银山一组,瓦房村华岗三组,宝石村石梁一组部分搬迁:双庆村庆祝3组,瓦房村瓦房5组、华岗2组,新益村新益3组、383组、384组、386组、新益6组,双玉村双玉8组,龙山村银山2组— 45 —铁石乡1711 部分搬迁:新寨村兴安二组,堰塘村堰塘一、二、四组、龙井二、三组,青杠坝村光明一、三组,安乐场村石营三组、中槽三组、四组,新寨村绿林二、三、四组、兴安一组,许家坝村箐脚二、五、六、七、八组、索桥一组,丫口村岩脚一、二、五组,油沙坡村花江三组,铁盔山村镇山一、二组,六棱山村梨坪五组,油沙坡村花江一、三组,米新寨村兴安一、二组、绿林一、二、三、四组钟山乡4077 部分搬迁:猫山村1、5、6、7、小坝3组,治庆5~7组,猫山4、5组;箐山村香樟2组,5、7、10、11、14组;白龙村白龙1~3组、碧林4、5组;铜鼓村1、2、4、8、10、13、15、16、17组,笼盖1组、外坝3、4组;龙洞村长坡1~3组、龙洞1~6组、高坡1~5组;明灯村明星1~3组、5~9组,灯塔1组;长顺村高峰1、3组,凤梁1、4组;新光村新光1、2、6组;陶家坝村石林1~7组、上坝2~4组;银丰村银松1~8组、联丰1~8组;白龙村碧林1~5组、下坝1~3组;新光村1~10组;狮龙村松柏5组;长顺村1、2、3、5、9、10组五里乡1478整体搬迁:中心村四、五、六组,化布村十一组,新法村11组;桐山村7组部分搬迁:石门村5、6、7、8组;桐山村5、6组。
毕节苗族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和传承发展

在特点上,各县区的苗族传统节日数量,随着 人口分布的状况作相应变化,影响也各不相同。比 如,七星关区苗族人口相对较少,苗族传统节日呈 现分散式分布,其中以大南山苗族美食节最为有 名;织金县的苗族人口相对集中,全县苗族人口十 万以上,苗族传统节日比较统一,人气十分旺盛, 其中以官寨乡大寨村的跳花节最为闹热;纳雍县苗 族人口散居各乡镇,苗族节日主要分布在龙场镇、 姑开乡、昆寨乡、新房乡等地,其中以新房乡神仙 坡的坐坡节、昆寨乡马背梁子的飞歌节的历史最为 悠久;赫章县苗族人口主要聚居于兴发乡、河镇 乡、古达乡等乡镇,大大小小的节日散布其间,其 中以兴发乡大韭菜的苗族韭菜花节最为引人注 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黔西北的民族“活化石”

黔西北的民族“活化石” 作者:***来源:《源流》2021年第01期毕节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地区,在全市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布依、白等36个民族共900多万人口,少数民族超过100万,彝族和苗族人口占90多万,其中,世居民族18个,少数民族17个;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黔西北这块古老神秘的高原大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使毕节成为一个物质生活逐渐丰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地方。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加之秀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大区。
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雍苗族“滚山珠”、彝族“撮泰吉”、苗族服饰以及三眼箫等,这些承载着毕节各族人民文化传承与记忆的艺术;还有这里的民族礼俗也成了毕节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苗家的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白族的“草把龙”闹元宵、彝族火把节、彝族迎亲、以及彝族祭花神仪式都别具特色。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火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在黔西北广大彝族聚居地区,多年来均有过“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彝语“躲扔吉”意为扫火星节—火把节,凡可见穿流星(也称扫帚火星)即是从宇宙中溜失下凡的火星极容易引诱炉中之火溜失而成“失火”之灾。
为此,每当发现穿流星临地时,必兴“躲扔”活动。
在彝历法中即以农历五月初五日谓之南方的火星之神开始游降,即由布耄(祭师)择六月初五日临地。
火星临地二十一天现“火灾”,择吉日六月二十四日傍晚,布耄即用一木棍系一根麻线吊提一个象征宇宙的鸡蛋,在官府村寨里挨家逐户吟经咒,收拾不规矩的失散火种,所至家家户户皆从火炉中点燃火把,从门扇底下递出后男女老少举火把依次跟在布耄的后面,尤似金龙漫游。
游行队伍前往场地绕场三圈后,布耄即将在地上挖一小坑放蛋入内,念《躲扔数》镇火经后念咒语掩埋,示意已经把所失散之火种全部收归于宇宙了。
尔后众人即将火把聚燃于埋蛋处,烈火熊熊燃烧,人们欢歌热舞,尽情狂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
是
是
马依足乡
唐家屋基村
551
2600
480
2400
92.31
彝族
是
是
桃坪乡
洛解村
474
2000
280
1400
70
彝族
是
是
克业村
243
1283
243
1283
100
彝族
是
是
木府乡
龙王庙村
299
1100
120
600
54.55
彝族
否
是
老香唐村
210
900
210
900
100
彝族
否
是
派来镇
凉坪村
169
100
彝族
是
是
好谷村
363
1849
363
1849
100
彝族
是
是
洒瓦洛且博村
340
1595
340
1595
100
彝族
是
是
洒瓦洛尔村
138
756
138
756
100
彝族
是
是
地莫乡
巴尔村
250
1594
250
1594
100
彝族
是
是
波作村(波左村)
127
933
127
933
100
彝族
是
是
俄苦村
102
671
102
671
100
彝族
是
是
尼古拉达
257
1180
257
1180
100
彝族
是
是
丝窝乡
尼波洛村
297
1078
297
1078
100
彝族
是
是
扎兰姑村
215
789
215
789
100
彝族
是
是
丝窝村
173
620
173
620
100
彝族
是
是
土沟乡
吉洛村
157
620
157
620
100
彝族
是
是
仲子村
260
1108
260
1108
100
苗、彝
是
是
猫场镇
碧脚
926
3700
1789
48.35
苗、彝
是
是
永久
756
2337
1424
60.93
苗、彝
是
是
小计
5978
21740
8277
38.07
织金县
桂果镇
绮陌村
920
3928
2025
51.55
苗、彝、仡佬
否
是
熊家场乡
糯冲村
530
2210
650
29.41
苗、彝、仡佬
否
是
穿洞坝村
416
1686
1212
是
是
老吉村
289
975
289
975
100
彝族
是
是
亚河村
260
1160
260
1160
100
彝族
是
是
菲土鲁村
360
1460
360
1460
100
彝族
是
是
阿省日达村
204
928
204
928
100
彝族
是
是
老鸠规村
286
1086
286
1086
100
彝族
是
是
保俩姑尔村
222
540
222
540
100
彝族
是
是
菲各村
249
210
670
100
彝族
是
是
碗厂乡
团结村
326
1298
326
1298
100
彝族
是
是
西洛村
254
987
254
987
100
彝族
是
是
大石头村
240
780
240
780
100
彝族
是
是
洒拉地坡乡
尔打火村(二担五村)
421
1625
421
1625
100
彝族
是
是
博列格村(高山村)
432
1235
432
1235
100
彝族
是
1508
233
891
100
彝族
是
是
吉乃村
295
750
295
750
100
彝族
是
是
日切村
216
828
216
828
100
彝族
是
是
各则村
172
615
172
615
100
彝族
是
是
拉达乡
收字村
205
868
205
868
100
彝族
是
是
店子村
175
876
175
876
100
彝族
是
是
拖觉镇
石咀村
376
1486
376
1486
100
彝族
165
930
165
930
100
彝族
是
是
柳恩马打村
171
897
171
897
100
彝族
是
是
柳且村
189
1035
189
1035
100
彝族
是
是
四克格五村
133
703
133
703
100
彝族
是
是
阿波洛村
176
1070
176
1070
100
彝族
是
是
阿堵瓦呷村
110
565
110
565
100
彝族
是
是
小计
9864
47889
彝族
是
是
依莫合乡
堵日洛村
280
866
280
866
100
彝族
是
是
吉辅村
181
871
181
871
100
彝族
是
是
古梯村
188
977
188
977
100
彝族
是
是
热柯觉乡
东风村
223
764
223
764
100
彝族
是
是
友地村
83
491
83
491
100
彝族
是
是
永丰村
126
481
126
481
100
彝族
是
是
丙乙底村
169
71.89
苗族、穿青人
是
是
白马村
612
2248
1742
77.49
苗、蒙古、回
是
是
白泥乡
新寨村
329
1276
819
64.18
苗、彝
否
是
小计
2807
11348
6448
56.82
合计
8785
33088
14725
44.50
表2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少数民族受影响情况
省
市
县
乡镇
行政村
户数(户)
人口(人)
少数民族人口(人)
是
洼呷(瓦呷村)
363
1239
363
1239
100
彝族
是
是
四开乡
衣里木村
462
2833
462
2833
100
彝族
是
是
梭梭拉打村
279
1603
279
1603
100
彝族
是
是
格洛阿莫村
297
1936
297
1936
100
彝族
是
是
瓦果乃拖村
264
1461
264
1461
100
彝族
是
是
勒格觉村
146
991
146
991
少数民族比例(%)
少数民族类型
少数民族村
少数民族是否聚居
四川
泸州市
叙永县
赤水镇
赤水
1116
3587
3412
95.12
苗、彝、壮
否
是
双山
582
2556
1192
46.64
苗
否
是
南山
364
1568
618
39.41
苗
否
是
水潦乡
水潦
833
3487
2216
63.55
苗、彝
是
是
岔河
558
2869
2003
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