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简介
贵州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之蜡染
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 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 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 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 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 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 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 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 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 纹”。
贵州苗绣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 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 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 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 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 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 图明朗,朴实大方。
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 丝絮贴绣、锡绣等。
贵州文化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历史很悠久,春秋战国 就已经出现了,有了两千多年的历 史。侗族大歌在贵州来说不仅仅是 一种艺术的形式,还是对侗族文化 和民族精神的传递和凝聚,是一种 对侗族文化的体现。侗族大歌已经 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侗族大歌代表了少数民族丰 富的文化内涵,也代表了中华民族 的多种多样的灿烂文化遗产。
兴义狗肉之美在于选料讲究。为保证口味,甚至总 结出“头黄二黑三虎斑,白狗肉味最平淡”的歌谣。 狗宰杀后砍成几大块,放入瓦罐中清炖。烂熟然后 剔除骨头,再加生姜、砂仁、食盐、草果等文火烧 炖后捞起即可食用。
贵州简介PPT.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位 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 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 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 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 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 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 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 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 言,25个土语。
Davidia 801
31
2000
95%
森 林 覆 盖 率 , 有 植 物
余 种 , 国 家 保 护 植 物 种 , 动 物
involucrate Baill
) 等 为 代 表 的 珍 稀 野 生 动 植 物 及 原 生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Rhinopithecus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 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 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 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仡佬族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目录仡佬族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 (2)摘要 (2)关键词 (2)一、概述 (3)(一)、仡佬族人与夜郎的关系。
(3)(二)、夜郎所在的地理位置。
(4)(三)、仡佬族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文学。
(5)(四)、仡佬族习俗 (6)二、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词 (8)仡佬族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文艳【摘要】:当前,贵州境内诸多民族甚至包括贵州境外一些民族都认为自己与夜郎有族属关系。
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夜郎国的族属构成比较复杂。
本文主要从仡佬族与夜郎的关系,夜郎所在的地理位置,仡佬族民间传说以及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来论述仡佬族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
【关键词】:仡佬族;夜郎国;主体民族。
【作者简介】:文艳(1985-),仡佬族,贵州省务川县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Gelao is the country's main ethnic YelangWen Yan【Abstract】: Presently,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Guizhou many nationalities even include beyond the border Guizhou some nationalities all to think oneself is the relations with night of Lang Youzu.In the history the reason that can appear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mainly is because the night of Lang Guo race is the constitution quite to be complex.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Gelao national minority with the night of court attendant's relations,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which a night of court attendant is at, the Gelao national minority folklore as well as is different in other nationality's some manners and customs elaborates Gelao national minority is the night of Lang Guo main body nationality.【Key words】: Gelao; Yelang States; the main national。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
刺绣
贵州少数民族的刺绣工艺精湛, 图案精美,如苗族的龙凤刺绣、 侗族的云龙刺绣等,是手工艺品 中的珍品。
编织
贵州少数民族的编织工艺历史悠 久,如苗族的草编、瑶族的竹编 等,这些编织品实用美观,富有 民族特色。
04 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 与信仰
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
苗族
侗族
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提高 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民族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布依族三月三歌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布依族传 统的歌节,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 谈情说爱的时机。
03 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与工 艺
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与舞蹈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独具特色,如苗 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这些音乐 形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舞蹈
贵州少数民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如苗 族的龙舞、瑶族的猴鼓舞等,这些舞 蹈动作优美,内涵丰富,是少数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传承方式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网络 等,创新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扩大 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 现代审美和创意元素,推动民族文化 的创新发展。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 合作,借鉴和吸收有益的元素,丰富 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02 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以色彩斑斓、刺绣精美 而著称,其服饰上常绣有各种图 案和花纹,寓意着苗族的历史和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地区1.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2.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3.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4.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5.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6.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8. 布依族贵州省。
9.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10.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11.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13.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14.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 哈尼族云南省。
16.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17. 傣族云南省。
18. 黎族海南省。
19.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20. 佤族云南省。
21.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22.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23. 拉祜族云南省。
24.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27. 景颇族云南省。
28.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29.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30.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2. 羌族四川省。
33. 布朗族云南省。
34.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35.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6.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37.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38. 阿昌族云南省。
中国邮票56个民族

中国56个民族邮票介绍(转载)1、蒙古族介绍现有人口4806849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是回***族的简称3、藏族介绍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现有人口9821180人。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11、侗族介绍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13、白族介绍有人口1594827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14、土家族介绍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哈尼族介绍现有人口1253952人。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前言: (1)一. 水族服饰 (1)水族简介 (1)水族服饰特征简介 (1)服饰传说 (2)服饰风格 (2)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 (4)二.白族服饰 (5)白族简介 (5)白族服饰简介: (5)白族飘带 (6)白族童帽 (6)白族头巾 (6)白族绣鞋 (7)白族头饰 (8)1.男子头饰 (8)2.女子头饰 (8)三.仡佬族服饰 (9)仡佬族简介 (9)仡佬族服饰简介 (9)仡佬族女服 (10)仡佬族男服 (10)发型与佩戴 (11)仡佬族鞋袜 (11)仡佬族服饰发展 (12)四.苗族服饰 (12)苗族简介 (12)苗族服饰简介: (12)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苗族穿戴特点: (13)苗族男装特点 (14)苗族女装特点 (14)苗族的头饰: (15)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含义: (16)五.侗族服饰 (17)侗族简介 (17)侗族服饰简介 (17)侗族服饰地域分布 (17)男子服饰特点 (18)侗族女子盛装 (19)头饰和银饰 (19)六. 布依族服饰 (20)布依族简介 (20)布依族服饰简介 (21)服饰上的图腾崇拜 (21)1.龙图腾 (21)2.鱼图腾 (22)3.其他图腾 (23)布依族妇女服饰 (23)六. 彝族服饰 (24)彝族简介 (24)彝族服饰简介 (24)1.凉山型 (25)2.乌蒙山型 (26)3.红河型 (26)4.滇东南型 (27)服装特点 (27)女装: (27)男装 (28)八.土家族服饰 (29)土家族简介 (29)土家族服饰简介 (29)1. 形成阶段 (29)2 .发展阶段 (30)3. 演变阶段 (30)4. 创新阶段 (31)服饰设计中的文化元素 (31)1.自然崇拜——四十八钩 (31)2.图腾崇拜——白虎 (31)3.生殖崇拜——大蛇花 (32)4.神话传说——西兰卡普 (32)服饰的色彩 (33)服饰的特点 (33)小孩的服饰 (33)女子服饰 (34)男子服饰 (36)前言: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8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简介

8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简介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简介1、贵州苗族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的苗族有60%住在贵州省,几乎所有县、市都有苗族聚居的村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
此外,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松桃、威宁自治县也有一定数量的苗族人口分布。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因分布地域不同而各自称“蒙”、“模”、“毛”、“髦”、“雄”等。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过去没有文字,1949年后新创了苗文。
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
村寨多依山建筑,有的靠河溪的山脚,有的在山腰,有的则靠近山顶。
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
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式。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
一般说来,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腿。
妇女头顶束髻,包头巾、戴手钏、耳环和项圈、穿裙子。
大多娄裙子为百为百褶裙,因居住地区不同,裙子的长短不一,颜色为青、蓝二色为主,也有其它颜色。
上衣开襟,一般不用扣,多以花带束腰。
苗族崇拜祖先,信鬼神,也有信其他宗教的。
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等。
2、贵州布依族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全国均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较集中,也有聚居在安顺市、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的。
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 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
从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羊可僚”分析,布依族作为羊可江畔夜郎古域远古居民历史悠久。
是贵州创造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没有文字,1949年后创造了布依文。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居住环境依山傍水,河谷坝区土地肥沃、水源便利,传统农业以水稻耕作为主。
民间文学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简介1、贵州苗族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的苗族有60%住在贵州省,几乎所有县、市都有苗族聚居的村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
此外,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松桃、威宁自治县也有一定数量的苗族人口分布。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因分布地域不同而各自称“蒙”、“模”、“毛”、“髦”、“雄”等。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过去没有文字,1949年后新创了苗文。
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
村寨多依山建筑,有的靠河溪的山脚,有的在山腰,有的则靠近山顶。
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
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式。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
一般说来,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腿。
妇女头顶束髻,包头巾、戴手钏、耳环和项圈、穿裙子。
大多娄裙子为百为百褶裙,因居住地区不同,裙子的长短不一,颜色为青、蓝二色为主,也有其它颜色。
上衣开襟,一般不用扣,多以花带束腰。
苗族崇拜祖先,信鬼神,也有信其他宗教的。
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等。
2、贵州布依族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全国均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较集中,也有聚居在安顺市、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的。
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
从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羊可僚”分析,布依族作为羊可江畔夜郎古域远古居民历史悠久。
是贵州创造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没有文字,1949年后创造了布依文。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居住环境依山傍水,河谷坝区土地肥沃、水源便利,传统农业以水稻耕作为主。
民间文学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
民间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等。
舞蹈有铙钹舞、转场舞、花棍舞、织布舞、响篙舞等。
戏剧有花灯戏和地戏。
乐器有铜鼓、铜锣、皮鼓、唢呐、芦笙、姊妹箫等。
布依族服饰千百年来逐渐演变,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
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
男性老年人多穿长衫。
婚姻实行自主婚。
工艺品有蜡染、刺绣、织锦、竹编、陶器、雕刻等。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信仰多种神灵,崇拜祖先。
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
1952年以后,布依族聚居地区先后建立有自治区(县级)、自治县、自治州和民族乡。
布依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糍粑、圆糖粑、耳块粑、盐酸菜、狗肉、八块鸡、糯米酒等。
居住:布依族自古以来,多选择溪河两岸、坝子旁边居住。
由于低地潮湿,故民居均为“干栏”式建筑。
主要形式有吊脚楼、石板房。
婚姻经自由恋爱,双方同意后再经媒妁提亲,表面上是媒人说合,实际上是自由恋爱,而且保持了传统礼仪。
丧葬:布依族认为一个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部分。
布依族的墓葬,主要有“木棺葬”、“石棺葬”、“瓮棺葬”三种。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1952年以后,布依族聚居地区先后建立有自治区(县级)、自治县、自治州和民族乡。
3、贵州侗族侗族源于古百越族系,秦汉时由百越西瓯中的一支自长江支流沅水向西南迁徙于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一带。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侗水语支。
侗族无文字,通用汉文,1949年后创立了拉丁字母拼音的侗文。
现在还是多以汉语为交际工具。
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花桥)最为出色。
村寨建有宝塔式的“鼓楼”,是侗族地区别具特色的建筑。
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是侗族聚居地。
侗族的住房一般是木结构的外廊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
居住在平坝的人多住楼下,牲畜另圈。
侗族的服饰男女有别。
男装和汉装无异,妇女也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异。
农村里,妇女穿青色百褶裙;打绑腿,有的地方穿长裤,束围腰,系飘带。
足穿云钩鞋。
冬青穿右衽无领衣,夏秋改着开襟衣,衬胸襟。
头盘髻,包青布大包头,喜银器。
侗族崇拜祖先,供奉“祖母”“萨岁”女神。
主要节日有过侗年、吃新节等。
4、贵州水族水族自称“睢”,是由历史上“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
据古歌相传,其先民原住广西、广东交界地,随后经岜虽山一带逆都柳江而上,最后落脚于三都、荔波等地。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水族有34.8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78%,,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丹寨县、雷山县、从江县。
分布特点是:沿江河溪流交错地区,其间夹杂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平坝、河谷和山脊分布,人民依山傍水而居。
村寨按姓氏聚族或成片聚居,一般由数十户或上百户组成一个村寨,杂姓村寨和单家独户零散居住者少。
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唯一的少数民族。
随后在山东省组织中共中央直属山东支部。
1922年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大罢工和青岛纱厂工人罢工。
1925年和1928年两次被捕,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壮烈牺牲。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故事传说、神话、寓言、叙事歌、格言、成语、民谚等。
人们善于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斗牛、赛马是水族最具特色的娱乐活动。
乐器有铜鼓、皮鼓、锣、芦笙、胡琴、唢呐等,其中铜鼓最具民族特点,历史上氏族、部落之间进行征战,以击铜鼓为报警信号,后改为吹牛角代替,铜鼓曾被视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工艺美术。
剪纸、刺绣、印染、编织和雕刻是传统工艺。
居住。
今日的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村寨周围竹林环绕。
房屋排列纵横交错;房前屋后鱼塘触目皆是。
村寨或村际间的道路迂回曲折。
房屋形式为“干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或堆放杂物,全系木质结构。
服饰。
男女多喜着青、蓝两色布衣。
男子穿大襟长衫或对襟衣,青布包头或戴瓜皮帽。
妇女上穿无领大襟半长衫,下穿青布长裤,腰系青布围腰。
节日。
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等。
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逢亥日分批分期过。
节前家家户户要屋里屋外、锅碗灶具清扫干净,迎接祖宗回家。
“除夕”及“初一”(即戌、亥日)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各家各户要摆放祭品及各种服装供奉祖先,祭品以鱼类为主,忌荤。
家族中还互相宴请,食品仍以鱼为主,辅以豆腐、韭菜等素菜,忌用动物油。
亥日午饭后,男女老少穿戴新衣,成群结伴地汇集到端坡,参加赛马、斗牛、敲铜鼓、吹芦笙、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送祖宗出门。
之后,主人在家接待宾客,宾主饮酒对歌,时间持续少则五至六日,多则十余日。
饮食。
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
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丧葬。
行棺木土葬,分为即时安葬与停棺待葬。
历史上,水族先祖盛行“干栏”式的石棺墓葬,即用大石板打制,垒成二层或三层的长方式石板墓,棺木放置底层,中间几层放置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
现在保存完好的石棺墓群有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的引朗、拉佑和荔波县水蒲石棺墓群。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水语和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
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
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
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
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
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水族是有独特文字传承的民族,水族传承并在民间继续沿用的一种古老文字为水书。
现存的水书约有400个单字,其字形以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居多,还有部分画图文字,字形多为仿汉字的倒写或反写,只局限于巫师记载年、月、日、天干、地支与方位、吉凶等,多用于丧葬、建筑、嫁娶、卜卦等活动。
水书是水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水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内容博大精深。
5、贵州仡佬族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多数居住在本省,自称为贵州“本地人”。
人口约5万多人,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很多人都会说汉语、苗语、布依语等。
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仡佬族的服饰与汉族及邻近的少数民族大体相同。
主要节日有春节、吃新节、清明节、中秋节、六月六等。
其余瑶族、回族、壮族等在贵州居住地都很分散。
瑶族散居在黔南的荔波、独山和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
回族在贵州则集中在威宁一带。
壮族主要散居在贵州与广西接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