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讲义)
贵州民族音乐的文化探索

贵州民族音乐的文化探索我确信,这一套以民族分列为7卷、近200万言丛书的出版,对于贵州民族音乐研究而言,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拓展性成果。
在研究中是否形成多元的文化视野,在我看来,是判断某一研究领域在学术层面上是否已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是否显示出所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特征的重要标识之一。
在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各民族多种音乐文化来源和多种音乐文化构成的基础上,正确估量自身音乐文化的地位和价值,既“各美其美”,又“美人之美”,应当是当代民族音乐研究的题中要义。
多民族的贵州,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宝库,这大约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可是,这宝库中到底有什么宝,有多少宝,它们何以为宝,价值几何……又有几人能够如数家珍?8年前,我在为《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张中笑、杨方刚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许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贵州民族音乐学者,年复一年地去到侗乡,到侗寨的歌班中,到歌师的家中,搜集、学习、整理、研究侗族音乐,特别是侗族音乐中的瑰宝‘大歌’。
正事在他们与侗族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侗族音乐、侗族大歌才得以走出侗乡,为人所识,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如果说,那还只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单一民歌歌种(侗族大歌)的研究成果荟萃的话,如今,在贵州民族音乐学者多年孜孜不倦的共同努力下,更加丰富璀璨的宝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面翻读着文字谱例、一面聆听着随书所附歌碟中的乐音时,我在想,许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这座宝库,只能是在今天,才得以向世人展示出它相对完整的面貌?时耶?运耶?人耶?……或许,从编者的总序、前言和编后的文字中,可以领会到其中的种种。
但对我来说,那还不够。
我希望明白,我们的“阿里巴巴”打开宝库的神奇“咒语”,是不是“芝麻开门”?事实上,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一批寻“宝”者,如费孝通、林惠祥、凌纯声、芮逸夫、吴泽霖、陈国钧、刘咸、杨成志等学者,开展了全国范围包括西南“诸族”在内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学、民族学考察,其中就包含有相关民族的传统音乐生活、音乐类型的描述和乐器的专项研究。
贵州水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贵州水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导言: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水族族群是贵州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在贵州省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贵州省学校中对水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对贵州水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建设研究,以促进水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贵州水族音乐文化特点贵州水族是中国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贵州省西南部的西江河流域,是贵州省的特色民族之一。
水族音乐文化作为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形式多样:水族音乐形式丰富多样,有歌谣、舞蹈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
水族音乐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烈赞美和崇拜情感。
2. 乐器独特:水族音乐中使用的乐器也比较独特,如锣鼓、芦笙、竹筒、簧片、吹箫等。
这些乐器在音乐的表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水族音乐独特的韵味之一。
3. 心灵寄托:水族音乐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以生活为基础,以传统为元素,表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水族音乐给水族人民以心灵的寄托,是水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1. 保护和传承水族音乐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水族音乐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侵蚀。
而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将水族音乐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之中,促进水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 丰富学校音乐教育内容。
学校音乐教育一般都偏向于汉族传统文化,较少涉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水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贵州水族民族自豪感很强,而学校作为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平台,通过水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学生对水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 课程内容① 了解水族音乐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族的起源、分布、风俗习惯和音乐形式等内容。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多样,充满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和学者开始关注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教学中,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探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有效效果,并对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出展望。
一、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特点贵州地处西南,是我国的多民族聚居地之一,境内有苗、侗、彝、布依、水、壮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而著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1. 独特的旋律和音调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以其扎实的旋律和音调而闻名,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旋律结构和音乐特点。
苗族的芦笙曲以其悠扬婉转的旋律而著称,富有激昂激越的节奏感;而侗族的歌舞则多采用复调和齐唱形式,音乐节奏轻快欢快,具有鲜明的山歌风格。
2. 多样的表现形式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包括歌舞、器乐、民歌等,还有多种特色的音乐表演形式,如芦笙表演、竹编乐器演奏等。
这些音乐表现形式都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3. 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精神风貌。
这些音乐作品多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为素材,传承了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
钢琴是一种十分灵活多变的乐器,既能演奏古典音乐、西方音乐,也能演奏各种民族音乐。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对于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布依族音乐文化》优秀教学教案

布依族音乐文化布依族音乐,是我国布依族的传统音乐。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音乐3类。
布依族有3个土语区。
由于各聚居区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土语乡音以及与相邻民族的文化交流等各种条件的差异,流传于各土语区的民歌呈现出形式多样、彩各异的特点。
第1土语区,包括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即红水河以北的蒙江、峨江、北盘江流域一带,这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民间音乐方面保留着本民族的原有风貌。
这个地区的民歌以二声部的大歌、小歌和单声部的大调、小调最有特。
民间歌曲的类型大歌、小歌大歌大歌、小歌大歌多在庄重的聚会场合演唱,内容为迎送宾客、祝颂丰年、摆古叙事等。
用大嗓演唱,情绪开朗、豪放而庄重。
一般由歌头、正歌、歌尾3部分组成,歌词结构为5字4句的主体歌词后面加两句延意的补充,然后再反复前4句结束。
小歌多在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演唱,内容多为情歌,用小嗓演唱,感情内在、真挚,音调柔和婉转,结构短小整齐,多以4句为一首,单二部曲式,分成独唱和重唱两个段落。
大歌、小歌两个声部的结合在民间世代相传,有约定俗成的3条规则:音上要求“上脆下莽”,旋律线要求“公母分明”,音程关系要求“两音相糍”像糍粑似地粘合之意,因而两个声部多为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等比较窄的音程,有时甚至整个乐句出现连续的平行二度,加之增四度音程的频繁出现,这种富有动力的音程结合和序进,形成其多声结构的重要特。
如下例:大调结构为上下句体,节奏平和,速度舒缓,旋律多为级进,演唱时常用滑音、波音和颤音。
流行于望谟的“尤阿勒”、“马保罗”亦属大调一类。
小调基本上是一个乐句的多次变化重复。
常以最低音起唱,作阶梯式(或波浪式)上行到最高音;旋律进行比较自由,常随歌词和情绪的变化而流动;结尾多用假声和颤音。
情绪开朗,富于风趣。
唱时以笔管(一种横吹单簧竹管乐器)伴奏,故名。
多用汉语演唱,有前奏、间奏、结尾的4乐句乐段结构,徵调式。
曲调流畅优美,有时伴奏者运用变奏手法,与歌声形成复调关系。
科研课题论文: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98259 音乐论文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贵州省仡佬族音乐研究,从具体地理环境上来看,其主要指的是贵州铜仁一带。
在铜仁市聚集着相对较多的仡佬族,属于仡佬族分布最为集中地区。
而在铜仁市,仡佬族分布则主要集中在石阡、印江、德江与思南等县,尤其以石阡县仡佬族人口最多。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贵州仡佬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歌艺术,其民歌取材十分丰富,整体特征鲜明。
唱歌与对唱在仡佬族中属于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思想表达的重要形式。
探究仡佬族音乐旋律结构及其特征,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入的了解仡佬族文化,有助于仡佬族音乐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一、贵州仡佬族音乐基本认知仡佬族音乐以民歌为主,民歌具体的表现形式较多,如山歌、情歌、哭嫁歌、打闹歌、酒歌与古歌等。
其中仡佬族的酒哥多选择对唱方式,一般起唱者为主方,而客人一方则接唱,如此对唱以交流情感。
古歌则主要应用于一些重大祭祀场所,歌词一般长度较大,存在着相对固定的顺序与语句。
哭嫁歌则以新娘离别亲人时的情景为依据,表现出一种依恋不舍的情感。
从乐器上来看,仡佬族所选用的乐器多为二胡、唢呐、铜鼓、芦笙、锣与笛等。
铜鼓与泡木筒则属于仡佬族最为传统的乐器。
泡木筒作为一种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民歌旋律之中,其材质为泡木桐。
在应用泡木筒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口含吹簧片竖吹,手按孔洞,其音色十分圆润而厚重。
在吃新节上,仡佬族都会吹奏泡木筒。
铜鼓也曾属于仡佬族典型的乐器,同时也作为礼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历史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仡佬族铜演奏逐渐流失,仅存一些传说。
二、贵州仡佬族音乐结构旋律及其特征分析从仡佬族民歌旋律结构形成过程上来看,其不仅受当地环境与民歌等因素影响,还吸纳了当地花灯音乐的部分元素。
在旋律特征上,仡佬族民歌既可以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欣喜之感,也可以表现出婉约抒情的秀美之感,两种形态的融合,更是让贵州仡佬族民歌具备了显著的旋律特征。
从山歌唱腔角度来看,仡佬族唱腔以高腔山歌、低腔山歌与平腔山歌为主。
贵州侗族琵琶歌

贵州侗族琵琶歌
贵州侗族琵琶歌是一种传统的侗族艺术形式。
琵琶歌常常被用来表达生活的悲欢离合、恋爱、赞美和祭祀等情感和场合,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歌的演唱方式非常特殊,需要演唱者一边演奏琵琶一边唱歌,通常以女性表演为主。
琵琶歌的主要乐器是琵琶,也叫弹弦。
琵琶有四条弦,长约一米,形状像月琴。
它是一种拨弦乐器,演奏时要用手指拨动琴弦,同时用另一只手握着琴柄,用手推拨琴弦,产生音响。
琵琶歌的歌词内容多半是关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历史、习俗、神话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琵琶歌演唱时的语言多为侗语或汉语,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声婉转缠绵,令人心旷神怡。
琵琶歌是侗族文化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展现了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高中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优质课件设计

五十六朵芬芳的 花
—— 中国少数民族音 乐
主讲人
1。它是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2。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 层, 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3 。喜爱银饰,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 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4 。族人能歌善舞,其中以芦笙舞 和 飞歌最为有名。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长( )的民
,歌
调
这 旋 种 律 题 (舒材展的悠民 )歌 ,有气什息么(特绵点长呢宽?广)
,扬
节 奏 (较 慢 且 自 由 ),
具有浓厚的(抒咏 )特色和(草原)气息 。
短调民歌的特点:
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句幅 较窄 字多腔少,歌词具有叙述性。
彝
傣
族
族
音乐 A
音乐 B
远方的 客人 请你留
登高山望远方哎 ,田 里 谷 米 黄 哎 ,河 水 向 东 流 ,
炊烟在飘荡,
我要歌唱这美丽的家乡哎!
1 、“飞歌”苗语为“夏样”, 即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
于 贵州东南苗族地区。
2 、 “飞 歌 ”是 苗 族 声 乐 艺 术
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
迈奔放,曲调明快,有极
。
强 的感染力。
3 、“飞歌”演唱形式有对唱 ,齐唱, 独唱等。对唱和 齐 唱多用以表达青年爱情 心声 和迎宾送客,敬酒时 的礼赞 ,独唱多用于歌颂党和领 袖 以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 山。
大地飞 歌
问题 :( 1 )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 2 )曲调有什么特点? ( 3 )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
(1) 《酒歌》(又名《年轻的朋友》 --- 藏族
(2)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 歌 韵味。
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现状探析

.
仅 仅 是 作 为 苗 族 文化 的 一 种 象 征 符 其 二 .贵 州苗族 音 乐 > - - 3 得 行 为 的 变
号。
文 化 人 员 演 绎 的苗 族 音 乐 与 源 自于 贵 州
苗 族 田 野 民 间 的传 统 苗 族 音 乐 有 着 鲜 明
迁 在 贵 州 苗 族 民 间 , 音 乐 的传 习 大 多是 家族 、 师徒 之 间 的 口传 心 授 然 而 。 在 多 元 文化背景下 . 外 来 文 化 正 改 变 着 贵 州 苗 族 农 村 地 区 人 们 的 生 活 方式 在 这 种 境 况 中. 他 们 的 音 乐传 习 方式 也 生 发 变 异 如 贵 州 苗 族 芦 笙 音 乐 的 传 习 在 民 间 主 要 是
同姓 男女 之 间是 不 能 对 唱 游 方歌 的 即便 就 是 异 姓 的青 年 男 女 之 间 交 往 . 也 是 不 能
随 时
式. 也 使得 苗 族 音 乐 内在 的本 质 发 生 了 变
异。
贵 州苗 族 音 乐丰 富 多 彩 . 作 为苗 族 文化 生
己的民俗风情 . 品种繁 多. 有 着 非 常 高 的
艺术 文 化 价 值 。 随 着 社 会 时 代 的 发 展 , 经 济 浪潮 的 中击 . 多 元 文 化 的 出 现 使 贵 州
苗 族 音 乐 的生 态 环 境 受 到破 坏 . 人 们 的思 想 意识 和 “ 文 化 语境 ” 也发生了巨大变迁。 这样 的境 况 . 给贵 州苗 族 传 统 音 乐 的传 承 和 延 续 带 来 了 巨大 的 挑 战 具体 而 言 既 受到 了外 部 “ 他 文化 ” 的冲击, 也 受 到 内部 本土文化变迁的影Ⅱ 向
贵 州 苗 族 音 乐是 苗 家 儿 女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实 践 中 创 造 的 .是 在 民 间 广 为流 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历史上的“大迁移”
1、建省后,明朝实施“调北征南”、 “调北填南”政策,以“屯军”的方式移 进汉人100多万。 2、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仍有大量 汉人迁入贵州。乾隆56年(1791年)迁入 人口达到高峰,共5167000万人。
Hale Waihona Puke 二、贵州省民族文化概 况
贵州省行政区划 贵州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 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 个市辖区,2个特区;508个乡(其中含有252 个民族乡),691个镇,92个街道办事处。
仡佬族民歌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 歌、祭祀歌和儿歌等。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 的歌 , 内容广泛。歌词多为七言四句 , 节 奏 明快。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歌 , 其旋 律婉转优美。酒歌是 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 酒席上演唱的歌 , 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 婚 俗歌是在婚礼上演唱 , 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祭祀歌是在逢年过 节祭祀祖先时演唱 , 其曲 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 , 朗诵 性 比较强 , 无恒常节奏。仡佬族儿歌节奏活跃 , 感情质朴。 《情姐下河洗衣裳》 乐器 仡佬族乐器有芦笙、唢琐呐、锣鼓、泡 木筒、木叶、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侗族民间音乐
侗族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 3省区相毗邻 的 广大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以贵州锦屏县启蒙为界,分南北 两个方言区,侗 族民歌也由此形成两种不同风格。 2009年侗族大歌和江苏的昆曲 ,新疆的木卡姆等 一起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侗族 的琵琶歌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歌多次 代表中国原生态文化到巴黎,维也纳,东京,纽 约,挪威等地演出。
(三)郡县时代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年)到隋朝末 年,各朝代均在贵州境内设置郡县进行管 理。只是当时各郡县的控制权仍然在土著 部落手中,朝廷有时候甚至面对来自这些 高原民族的军事威胁。
这一时期在贵州地区的郡县设置更多地成 为一种地理符号。
(四)土司时代
唐代,朝廷推行羁縻州制度,在当时的边 疆地区利用地方土著管理地方事务。 在今贵州省境,仅在乌江以北及黔东北地 区一度设有正州,其他地区主要是羁縻州。 宋代,由于朝廷面临来自北方辽国、西夏 国的强大军事压力而无暇南顾,乌江以北 的正州也逐步改为羁縻州。 贵州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安、宋、田、杨四 大土司政权。
水族民间音乐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 分布在贵州省 三都水族自治县、云南富源县的黄泥河、古 敢一带,彝良县的大河、龙安等地也有分布。 “水书”,是水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民歌按其形式可分为单歌、双歌、蔸歌、 调歌、诘歌等;按其内容则可分为古歌、颂 歌、生产歌、风物歌、风俗歌、酒歌、情歌 等类别。 《小小喜鹊》
(二)夜郎时代
战国时期,夜郎国极盛时控制范围包括今 天贵州全境、四川南部、重庆东南部、湖 南西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 秦汉初年,中央政府于夜郎境内置郡县, 而夜郎部落并未完全瓦解,实为共治时期。 郎县、夜郎县、郎郡治所位于乌江北岸今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城附近。 公元前25年,汉朝击溃夜郎余部。
北侗 北部地区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 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 南侗 南部地区保留的侗族传统文化更为完整些 , 因而其音乐也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 一地区的音乐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礼 俗歌和叙事歌几种。 乐器 侗族乐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芦笙、侗 笛、唢呐、二胡、锣鼓、镲、木叶等。演 奏方式有独奏、伴奏和重奏几种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 几种。 乐器(1)管乐乐器: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2)弦乐乐器:主要有“古瓢琴”、二胡、月琴等几种。 (3)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等。 器乐:有舞曲、吹歌、礼乐 等。
布依族民间音乐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濮越人”,在秦汉以前自称 “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 称“蕃蛮”,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 “笼人”、“土人”、“夷族”等。1953年,人 民政府征求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 名为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 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等黔西北部分地 区,人口 212万余人(1982年统计) 。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通用汉文。 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素有“水稻民族“之称。
(五)行省时代
明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 设置贵州布政司。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 一级的行政单位。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 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 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 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至此, 贵州延续至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
土家族民间音乐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国湘西﹑鄂西两个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我省主要居住在是铜仁 地区沿河、思南、石阡等县。土家语属汉 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语汉字﹐民间音 乐主要有民间歌曲和器乐两类。
土家族民歌有山歌、 打闹歌、风俗歌(哭 嫁歌)、祭祀歌、哭 嫁歌、劳动歌、“溜 子乐” 等。 《扯谎歌》
侗族大歌《嘎八月》
侗族琵琶歌《终日想 你难开言》
苗族民间音乐
苗族 ,(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 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 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 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 省(区)。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 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主讲:刘 杰 2010年5月
主要内容
一、贵州历史沿革 二、贵州民族文化概况 三、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概况 1、苗族音乐文化 2、布依族音乐文化 3、侗族音乐文化 4、土家族音乐文化 5、仡佬族音乐文化 6、水族音乐文化
一、贵州历史沿革
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 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 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 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 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 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 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 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 洲文明之灯”。
地形地貌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 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 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 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 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苗岭是 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 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 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 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 积60420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 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谢
谢!
(一)牂牁国时代
春秋时期,今贵州大部属牂牁国。牂牁江位于珠 江上游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水域。远古牂牁 人属于濮越民系,大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立国。 汉代以后一个时期,贵州南境设有牂牁郡。 濮越——牂牁——布依族、侗族、壮族等,是贵 州早期人文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濮越人更早期的 活动中心大约在更南和更东的地区,牂牁时代进 入贵州南境。 布依族是古骆越的一支,是南北盘江的土著民族。
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 与戏曲音乐3类。 (1)民间歌曲 根据歌词使用情况布依族民 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 根 据内容和演唱场合 , 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 歌和风俗歌等。
《好花红》、《相识歌》、《久不唱歌忘记 歌》、 小调(册亨)、《开排歌》
器乐 勒尤调、木叶调、吹打乐、小打音乐、铜 鼓乐 戏曲音乐 布依戏和八音坐唱音乐
民族 概 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 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 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 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 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 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 仫佬族、羌族、满族17个。少数民族 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概况
仡佬族民间音乐 仡佬族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 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 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 关等县。多与汉、侗、壮、、苗等民族杂 居。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 侗语族仡佬语支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