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文化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0字怎么写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0字怎么写贵州素有“千山万水总是情”之美誉,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保持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下为您呈现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内容。
一、贵州文化的传承1.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壮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例如贵州苗族的芦笙、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建筑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2.加强文化教育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内文化教育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培养和创新人才。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多个文化遗址公园和演艺场馆,为民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交流空间。
3.加强文化保护在保护和传承贵州民族文化方面,政府还加强了文化保护工作,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贵州文化的创新1.利用现代科技与新媒体贵州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发挥了科技和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发展,如贵州茅台酒官方网站、红花岗茶官方商城等,为产品推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2.传统艺术与现代思维融合在贵州省电影局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贵州电影开始借鉴奇幻的本土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利用大量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养护和保护,充分地体现了创新能力。
3.文化旅游产业突出贵州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充分依靠自然、民族、历史文化和美食等资源优势,构建起了旅游、文化、体育等多元产业相互交织的良好生态,促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旨在探讨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总之,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加强文化教育与保护,利用现代科技与新媒体,传统艺术与现代思维融合以及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是贵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贵州文化发展的的中枢核心。
贵州人文历史有何特色

贵州人文历史有何特色贵州,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
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贵州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众多古老的民族部落,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旧石器时代的“桐梓人”,到新石器时代的诸多遗址,都见证了贵州早期人类的活动足迹。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蜡染等,都是贵州民族文化的瑰宝。
苗族的芦笙舞,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侗族大歌则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特点,被誉为“天籁之音”。
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语言方面,贵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
这些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传统价值观,通过代代相传,延续着民族的精神血脉。
贵州的传统建筑也是其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适应了贵州山区的地形地貌,还具有通风防潮、防虫蛇等功能。
侗族的鼓楼则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美观,结构精巧,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贵州的传统节日更是丰富多彩。
苗族的苗年、侗族的萨玛节、布依族的“六月六”等,每逢节日,人们盛装打扮,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节日不仅是欢乐的聚会,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时刻。
贵州的饮食文化也别具一格。
酸汤鱼、丝娃娃、肠旺面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酸汤鱼以其独特的酸味和鲜嫩的鱼肉而闻名,酸汤的制作工艺独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丝娃娃则是一道精致的小吃,各种蔬菜丝搭配特制的酱料,口感清爽。
贵州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傩戏、地戏等。
傩戏面具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地戏则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剧情,深受人们喜爱。
贵州的民族工艺

贵州的民族工艺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工艺。
这些工艺代表着贵州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下是对贵州的几种代表性民族工艺的介绍:1. 苗族的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工艺之一。
苗族女性以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刺绣作品而闻名。
苗族的刺绣作品常常以鲜艳的颜色、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为特点,代表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见的刺绣作品有苗族传统服装、鞋子、袋子等。
2.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布依族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民族群体,以其独特的印染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主要通过手工刷染面料,然后将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加工成成品。
布依族的传统印染工艺在中国的纺织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印染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3. 侗族的铜鼓工艺: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铜鼓工艺而闻名。
侗族铜鼓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具有重要的文化、宗教和祭祀意义。
铜鼓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手工打造铜鼓的外形和细节,然后用特殊的工序打磨和装饰铜鼓。
侗族铜鼓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宗教仪式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4. 仫佬族的箬竹编艺术:仫佬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精湛的箬竹编艺术而闻名。
箬竹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工艺,使用以箬竹为材料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和装饰品。
仫佬族的箬竹编作品以其细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状而备受赞赏,常常作为礼品和纪念品。
贵州的民族工艺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这些工艺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贵州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民族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设立培训机构和推广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以保护和推广贵州省的民族文化。
贵州民族文化作文1000字

贵州民族文化作文1000字贵州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很大,它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和灵性的传统,展示了慷慨的节日和无穷的乐趣。
历史上,贵州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这里可以看到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的完美结合。
今天,贵州民族文化仍然影响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发展,激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
在舞动的火把、滚烫的锅底,贵州有许多风俗特色。
传统的贵州民俗精彩纷呈,其中最著名的节日是“马拉松”,它是贵州最古老的文化遗产,缅怀贵州古老的历史。
其次是贵州的春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举行仪式来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还有贵州独特的花灯节、端午节、龙舟节、芦苇节、金枪节等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丰富了贵州各地的文化生活。
贵州民俗中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话,传说贵州鱼环节中,老鹰抓住了两只老鱼,并且把它们绑到一起。
其实,这是一种古代的故事,表达了贵州人传统的人文意识。
另外,贵州的传统民间艺术有很多,如篆刻、雕塑、书法、织锦、木器雕刻等,都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它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
由于贵州民族文化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在中国各地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今天,贵州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地方的文化代表,有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着文化的复兴。
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着贵州的传统文化,贵州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贵州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推动贵州文化在国内外的宣传。
近年来,贵州通过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文化弘扬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文旅景区等,促进了贵州传统文化的发展,使贵州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贵州的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鲜活的活力,贵州人热衷于保护和发展其传统文化,整个贵州的历史文化也将受到长久的影响,文化复兴也将伴随着贵州人民的自豪感。
贵州文化参考答案

贵州文化参考答案贵州文化参考答案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以多民族聚居为特点的省份。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手工艺、民俗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贵州的文化特色。
一、建筑文化贵州的建筑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侗族的“侗寨”和苗族的“苗寨”。
侗寨以其独特的木质结构和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如凤凰古城、西江千户苗寨等。
这些寨子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他们的文化象征,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习俗。
二、手工艺文化贵州的手工艺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织锦和银饰最为著名。
织锦是苗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她们用手工织出色彩斑斓的锦缎,寓意着幸福和美好。
而贵州的银饰则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贵州人民的日常用品,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三、民俗文化贵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例如,苗族的“龙船节”和侗族的“芦笙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丰收的时刻,更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赛马、打铜鼓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自然文化贵州的自然环境也为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贵州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不仅美丽壮观,更是贵州人民的骄傲。
同时,贵州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以茶叶和药材最为出名。
贵州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享誉全国,而贵州的药材则被誉为“天然药库”,拥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贵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建筑、手工艺、民俗等方面。
这些文化特色不仅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贵州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贵州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
苗族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芦笙、芦笛和竹笛等器乐为主,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布依族音乐则以独特的竹笛、芦笙和口弦等乐器为主,节奏欢快、歌词含义深刻。
侗族音乐则以清脆悠扬的侗族竹筒琴和侗族竹笙为主,讴歌大自然和劳动生活。
瑶族音乐多以瑶族竹笙和瑶族唢呐为主要表现形式,节奏独特、韵味深厚。
壮族音乐则以壮族双声部民歌和牛角琴为主,以壮族歌谣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其传承与发展也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着历史遗产的也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多样性、传承、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概述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融合了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贵州民族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调子和动感的节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布依族音乐则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节奏感。
侗族音乐注重情感表达,瑶族音乐则以其神秘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备受瞩目。
壮族音乐则是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贵州文化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贵州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贵州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神,是贵州文化传统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贵州民族文化,促进贵州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苗族音乐文化苗族民歌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贵州民族文化作文1000字

贵州民族文化作文1000字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每一个民族都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来宣传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就了当今贵州的多元文化。
首先,贵州的文化特色之一是它的多元文化。
贵州省有十八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构成了贵州独特的多元文化。
比如毕节黔西地区的大兴文化,上古贵州文化、梵文化,来自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构成了贵州文化的多元性和变化性。
其次,民间艺术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贵州的特色文化为源,以木雕、竹雕、漆器、折子戏、话本、小说和民间歌曲等形式多样变化,充分表现出贵州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比如折子戏在贵州历史上被长期演练,它不仅流传了贵州古老的文化,而且也是贵州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
再次,贵州民俗也是贵州文化的重要内容。
贵州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表现出贵州人民聪明活泼、勤劳智慧的风采。
通过贵州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内涵,也为提高贵州文化的素养、深化贵州文化的内涵和促进贵州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贵州的宗教文化也是贵州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它在贵州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贵州人民的思想观念,形成了贵州特有的宗教文化传统。
从古至今,贵州的宗教一直处于主流的影响地位,如今,贵州的宗教信仰依然活跃,贵州人民在信仰宗教的同时,也传承着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内容,可以看出,贵州的文化以多元文化、民间艺术、民俗习俗和宗教文化为主,既突出了贵州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表现出贵州民族文化的变化性、多元性和独特性。
此外,贵州的文化也受到广泛的启发和赞赏,不仅体现了贵州特有的精神,而且也为贵州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活跃的系统,它包含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和当今贵州文化的多样性,它是贵州文化发展和贵州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贵州文化也将不断发展壮大,更加繁荣昌盛。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贵州,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独特的服饰、歌舞和节庆。
苗族的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和复杂的工艺而著称,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在这些节庆中,苗族人会举行盛大的银饰比赛、歌舞表演和斗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文化和技艺。
此外,苗族的婚恋习俗也颇具特色。
苗族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游方”的方式相识相恋。
在游方过程中,男子会吹奏芦笙,女子则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双方在舞蹈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
一旦双方情投意合,便会互赠银制礼物,作为定情信物。
二、侗族的风俗侗族是贵州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鼓楼、大歌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的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侗族人议事、娱乐的场所,还是侗族文化的象征。
在鼓楼旁,往往还会有一座风雨桥,供人们休憩、避雨。
侗族的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侗年、吃新节等,人们会聚集在鼓楼前,唱响大歌,欢庆佳节。
此外,侗族还有独特的婚恋习俗,如“行歌坐月”、“偷亲”等,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
三、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主要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地区。
布依族的服饰以蓝、白、黑为主色调,注重刺绣和蜡染技艺的运用。
在布依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人们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节庆中,布依族的铜鼓和唢呐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们为节庆增添了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布依族的居住习俗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养畜或堆放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贵高原的奇葩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与保护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危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等17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由于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多种类型的生存环境,既使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如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经历600年的历史变迁,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民族的活化石。此外,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空间,其文化也相互影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根源。
据200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14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其中布依族占全国总数的97.3%,苗族占全国总数49.8%,水族占全国总数的93.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居全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 例12.1%居全国第三位。汉族人口数量上的优势,使得在社会交往中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程度的“汉化”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大批民族文化遗产正在被侵蚀,民族手工艺、民俗民风、戏剧曲艺、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正外于濒危之中。比如,水书是水族文化的精髓,它是用水族古文字记录水族天文、历法、哲学及各种宗教事项的文化典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然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典籍之一。在水族地区,目前在世能看懂水书的仅有2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就有180人。又如,我们能否将屯堡文化再延续600年?如果不是老人的坚持和政府的宣传,恐怕再有几年就很难见到现在的屯堡文化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还可以从Intemet的广泛应用中看到。每到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关内容在网上纷纷传递,大有全球都必须过的趋势。很多年轻人认为过圣诞节、情人节有现代味、洋味.春节、清明节等守旧、土气而热衷过“洋节”。向来以本民族饭菜更符合营养学而自居的中国人也开始青睐“洋餐”。“麦当劳”、“肯德基”在大中小城市遍地开花就是实证。这些迹象表明了一个问题。即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冲击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日常生活层面。尽管历史上我们也曾经受过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其影响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来势凶猛、不可逃避。由此可见,贵州民族文化多样性正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冲击,其民族文化资源亟待保护与开发。
二、贵州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文化是“某种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与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关体系、传统和信仰。”可见其描述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分为:文本民族文献;口碑民族文献、实物和民俗活动;光电民族文献。
1.文本民族文献 贵州省已搜集整理的民族古籍有5000多万字,已公开出版的有近100种。3000多万字。比较重要的有《苗族古歌》、《布依族古歌》、《侗族大歌》、《西南彝志》、《红白杜鹃花》、《物始纪略》、《好花红》、《古谢经》、《水书》、《苗族古歌古词》、《仡佬族古歌》等。我省少数民族文字“水书”,有水族“百科全书”之称,2003年3月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初步统计,全省民族古籍藏量在20000册以上。
贵州素有歌的海洋,诗的故乡之称。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出版了学术专著、理论文集、民间故事、史诗及歌谣、戏剧和风情作品集157种,约3000多万字。如苗族的《盘 古开天地》、布依族的《杨元保的故事》、侗族的《古考和盘古》等。贵州中药材丰富,被认为国内少有的“天然药库”。我省积极开展民族民间医药研究。先后完成了《苗族药物集》、《贵州省少数民族药物集》、《侗族医学》等书籍的编写与出版工作,整理出版民族药物集90多种,1100多个单配方,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贵州省民语办、贵州省民泽委及其相关部门共翻译出版100种,350多万册,8000多万字的民族文字图书,从1985年至今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约700多种民族图书。此外,还有一大批贵州的民族研究学者收集整理的民族民间故事与图片资料等。
纵观贵州民族文献的收藏状况,主要分散地收藏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民族院校、民族工作及研究部门等机构,只是藏品内容上各有侧重。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贵州少数民族文献查找、选择、研究、利用上的困难。
2.口碑民族文献、实物和民俗活动 除了文本民族文献以外,还有用简易符号记载和语言代代相传的口碑民族文献,如苗族的《嘎百福歌》是一种说唱文学,流传在黔东南一带。侗族大歌和琵琶歌是重要的民间口头文学。还有贵州的戏剧,主要有傩戏、布依戏、侗戏、花灯戏等,其中傩戏还被视为戏剧研究的活化石。如此等等口碑文献是贵州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各种类型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生产、生活实物,如民族民居、服饰、乐器、雕刻、图腾符号、考古遗物、纪念碑、生产生活用品等,主要以现实存在物的形式展示存储民族文化.它们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分散于民间,博物馆、文史馆、部分图书馆等单位也有收藏,但也有部分流失海外。
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而导致的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主要是依赖一代代族中长辈和民众用本民族的母语说唱、歌舞、手工技艺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世代相传。随着一批批老人的去世,流传于他们之中的民间故事、古歌、长诗、传说等文化载体已经绝迹。传统的挑花、刺绣、纺织和一些民族手工艺也在逐渐失传。甚至很多年轻一代不会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又由于信息复制技术的原因,就是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如水族,他们的文化信息产品也是极为有限的,其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有的主要是口头、有的则是以口头辅之民俗活动传承。在贵州民族文化载体中,民俗活动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形式。笔者参加过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有的没有话语相伴,但活动本身却包含了一定的文化信息;有的民俗活动有少量语言相伴,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都可以用口语加以描述,用书面语加以记述,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记录。 相比之下,从贵州民族整体情况来看,古籍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定型记录”,有其特殊的价值。
其它文本文献也只记录了他们的一部分文化内容,而口碑民族文献、实物和民俗活动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如果忽视了他们,若干年回过头来看贵州民族历史文化,将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一片空白。
3.光电文献 从时间来看,贵州民族文献可分为传统民族文献和现代民族文献,光电文献则指后者。主要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民族文化以光电载体形式存储的民族文献。如缩微胶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数据库等,它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贵州民族文化再生性保护与开发 民族文化的保护方法,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延缓性保护,即对民族文化所依附的实体材料按其原来的形式进行修复、装裱或除去载体内不利保护的有害因素等,以延缓其变质历程,延长其寿命;或是开辟一块民族文化存在的空间,留存一份传统民族文化的原貌。二是再生性保护,即为了保护各种文化载体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而采取的照相、录音录影和数字化等保护活动。延缓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现有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本文将讨论民族文化数字化再生性保护与开发。
就贵州目前情况来看,文本文献、实物等承载民族文化的实体材料分藏于各单位,全面实现民族文化所依附的实体材料的共同管理是很难实现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对各单位藏品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是可以实现的。民族文化所依附的实体材料不可再生,也无法永生。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本质变化,就是能够实现信息与其实体材料分离,能够对自然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如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动态的变化进行多媒体的、信息化的保存与传播,这是以往存储技术、胶片存储技术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功能。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民族文化信息脱离实体材料和民俗活动本身进行存储与传输,且这种存储可以不断重复、再生而不受损失,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根本性的延续,解决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利用,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