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剂量比较临床试验

合集下载

临床试验术语解释

临床试验术语解释

临床试验术语解释临床试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评估药物、治疗方法或其他干预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试验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临床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1. 随机化(Randomization)随机化指的是将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

通过随机化,可以降低实验结果的偏见,确保每个治疗组的患者特征和疾病状况相似,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可靠。

随机化通常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或随机数发生器来实现。

2. 盲法(Blinding)盲法指的是试验中对患者、医务人员或评估者隐瞒实际干预或治疗方案的做法。

盲法的目的是减少主观性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和可靠。

常见的盲法包括单盲、双盲和三盲等,分别指的是实验中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以及相关评估者不知道患者的治疗方案。

3. 安慰剂(Placebo)安慰剂是指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无治疗效果的物质,通常是一个外观与实际治疗相似的药物或虚拟治疗。

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安慰剂而不是实际的治疗。

安慰剂的使用可以评估药物或干预手段的真实效应,同时对比实际干预组的疗效。

4. 中止试验(Trial Termination)中止试验指的是在试验过程中提前终止试验的决策。

中止试验可能是因为安全性问题,例如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或不可预测的副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试验已达到预定的终点指标,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中止试验需要确保对试验参与者的安全,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 效价(Efficacy)效价是指一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通常是通过临床试验中的比较来评估。

效价可以是药物的疗效、特定治疗方法的疗效,也可以是干预措施的效果。

通常通过测量预定的指标来评估效价,如生存率、生活质量得分等。

6. 安全性(Safety)安全性指的是一种药物、治疗方法或干预手段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表现。

安全性评估需要关注试验参与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严重不良事件(SAE)和不良反应(AE)。

临床试验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中进行的医学研究,旨在评估新治疗方法、药物或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疗效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试验专业术语及其解释:1. 受试者(Subject/Patient/Participant):参与临床试验的个体,既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

2. 随机分组(Randomization):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对照组,以减少研究结果的偏差。

3. 对照组(Control group):接受安慰剂、标准治疗或其他对照条件的受试者组,用于与接受测试治疗的实验组进行比较。

4. 安慰剂(Placebo):看起来与真实治疗相同但没有任何治疗效果的虚拟药物,用于对照组中。

5. 盲法(Blinding):试验中将受试者、研究者或评估者保持不知道实验组与对照组信息的方法。

6. 直接观察(Observation):研究者对受试者行为、症状和结果进行记录和观察。

7. 双盲试验(Double-blind study):既对受试者也对研究者进行盲法,以消除主观偏见。

8. 安全性评估(Safety evaluation):针对试验治疗方法或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估。

9. 疗效评估(Efficacy evaluation):对试验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疾病缓解、生存率、生活质量等指标。

10. 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结果的显著性。

11. 要约参与(Informed consent):在试验开始之前,研究者向受试者提供详细的试验信息,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参与研究的文件。

12. 疗效终点(Endpoint):临床试验中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如生存率、疾病缓解率等。

以上只是临床试验中的一些常见专业术语和名词,临床试验的相关术语还有很多,具体要根据研究领域和试验设计来确定。

临床试验中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伦理考虑

临床试验中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伦理考虑

临床试验中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伦理考虑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

然而,在应用这种设计之前,研究者需要深入考虑其中的伦理问题。

首先,双盲随机的伦理考虑。

双盲随机试验是指在试验进行过程中,既有部分患者接受试验药物或治疗方法,另外还有部分患者接受对照组的安慰剂或标准治疗,而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然而,双盲随机试验也面临伦理挑战。

在双盲随机试验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不适。

首先,试验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尽管临床试验前已进行动物试验和临床前研究,但仍然无法完全预测人体的反应。

其次,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接受不恰当或不足以满足其疾病需求的治疗。

这些潜在的风险需要在试验开始前充分告知患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此外,双盲随机试验中的不确定性也需要伦理考虑。

由于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所属的组别,对于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特别是当试验药物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这就需要研究者在试验设计中充分考虑黑盒风险,并在试验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

其次,安慰剂对照的伦理考虑。

安慰剂对照是指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以评估试验药物的疗效。

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偏倚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但也存在一些伦理问题。

一方面,安慰剂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

当某种试验药物被认为可能有效治疗某种疾病时,将部分患者分配到安慰剂组可能会对其病情产生一定的延误。

因此,在确定安慰剂对照是否适用时,需要仔细权衡试验药物的潜在疗效和患者的权益。

另一方面,安慰剂可能对患者产生误导。

安慰剂常常是一种无效的治疗方法,它的作用仅仅是通过心理暗示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药物临床试验验证方法

药物临床试验验证方法

药物临床试验验证方法
药物临床试验验证方法是确保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这些方法
旨在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生物药用动力学、代谢途径、副作用和疗效等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临床试验验证方法:
1. 盲法:盲法是一种常见的验证方法,旨在减少实验结果的偏见。

在盲法中,
研究参与者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是被隐瞒或保密的,使得实验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和可靠地评估。

2. 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治疗组或对照组的方法,以减
少因个体差异引起的影响。

通过随机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3. 对照组:对照组是在临床试验中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的一组参与者。

对照
组接受安慰剂、标准治疗或其他已知治疗方法,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对照组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偏差,并确定药物的疗效。

4. 多中心试验:多中心试验是在多个医疗中心同时进行的试验,以增加试验的
样本量和外部验证能力。

这种多中心试验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广泛适应性和一致性,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5. 安全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是临床试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监测和
记录参与者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或并发症,可以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和使用范围。

这些方法只是药物临床试验验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试验需要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并由专业机构和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审查,以保证研究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临床试验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名词解释临床试验是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步骤来研究新药物、新治疗方法、新技术等对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提供依据。

下面是临床试验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随机化:随机化是指将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按一定的随机方法分组,使得每个患者的分组具有相同的概率。

通过随机化,可以减少因个体差异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2. 盲法:盲法是指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生或患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治疗组别,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通常分为单盲、双盲和三盲试验,单盲是指医生知道治疗组别,患者不知道;双盲是指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治疗组别;三盲是指医生、患者和评价者都不知道治疗组别。

3. 安慰剂:安慰剂是指在临床试验中给予对照组的虚拟治疗方法,通常是一种与实验组药物或治疗方法在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相似的药物或物质。

安慰剂的作用是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心理因素,使试验结果更准确、可比较。

4.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指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与使用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药物剂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强,但剂量过高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

通过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防止用药过量或不足。

5. 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任何与试验药物或治疗方法有关的有害或不良的效应,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融合和心理影响等。

监测和报告不良事件对于评估试验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6. 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药物或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即其能够产生预期的疗效。

有效性的评估通常通过疗效指标的改善来衡量,如生存率、生活质量、疾病指标等。

7.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药物或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安全性的评估主要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

随机、双盲、平行分组比较托吡酯与安慰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随机、双盲、平行分组比较托吡酯与安慰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期、基线期、双盲期和停药期共12周,有245名受试者符合诊断及主要入选标 准:18—60岁,按IHS诊断标准有至少6个月偏头痛病史的男性或女性患者,基 线期28天内偏头痛发作3次或3次以上(不超过6次)。受试者筛选时的生命体 征、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有临床意义的异常, 在参加试验前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托吡酯组121人,口服托吡酯片,初始治 疗剂量为25rag/日,以每周增加25mg/日的速度将剂量递增到最大100mg/日。 安慰剂组124人,口服对照药,外观上与托吡酯完全相同,所有受试者接受双 盲研究药物治疗共12周。 结果FAS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各访视时间点平均每月偏头痛发作 频率较基线明显降低(P<0.01),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托吡酯组发作频率 从基线的3.77次分别减少到2.6l、1.94和1.75次(分别减少了1.17次,1.83次 和2.02次),安慰剂组发作频率从基线的3.57次分别减少到3.05、2.36和1.96 次(分别减少了0.52次,1.21次和1.61次)。发作频率降低的组间差异在第4 周和第8周提示托吡酯优于安慰剂(P<O.05)。次要疗效指标分析显示,托吡酯 组治疗4周时有效的比例为36.36%,8周为50.O%,12周为56.36%。安慰剂组 治疗4周时有效的比例为24.11%,8周为35.71%,12周为49.11%。其中治疗4 周和8周时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12周时托吡酯组的治疗有 效率(56.36%)与国外结果相似(54%),但安慰剂组有效率(49%)明显高于国
外研究结果(23%)。本研究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托吡酯组有118名受试者报告 了不良事件,其中48人报告的不良事件被认为与研究药物相关(39.67%);安慰 剂组有121名受试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25人报告的不良事件被认为与研究 药物相关(20.16%)。研究中因不良事件提前结束研究的受试者共13人(托吡酯 7人,安慰剂6人)。共发生3例严重不良事件,均为安慰剂组受试者,托吡酯 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中没有死亡发生。托吡酯组与安慰剂组中报告较频 繁的不良事件包括局部麻木(23.14%和0.81%)、嗜睡(7.44%和6.45%)、头晕 (7.44%和5.65%)、健忘(3.31%和O.81%)和腱反射减弱(3.31%和O%),不良 事件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与以前报告的托吡酯不良事件相似,没有发现与临床相关 的有意义的临床实验室改变。研究中还观察到托吡酯治疗12周的受试者出现体 重下降(托吡酯组下降1.14+_2.24kg,安慰剂组下降0.154-1.47kg,P<O.01)。 结论本临床观察是在中国本土首次进行的有关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多中 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托吡酯(100mg/日)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是安全有效的。

《临床药理学》考点解析:药物临床试验

《临床药理学》考点解析:药物临床试验

《临床药理学》考点解析:药物临床试验2017《临床药理学》考点解析:药物临床试验知识不常常巩固是很容易就忘记了,现在店铺分享2017《临床药理学》考点解析:药物临床试验给大家,希望对您有帮助!1、药物临床试验概述(1)※概念: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品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或试验用药品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用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2)目的:确定试验用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内容: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2、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的保障: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3、※※我国关于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分期(1)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2)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新药临床试验Ⅰ期新药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起始阶段。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内容为药物耐受性试验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试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20~30例)Ⅱ期新药临床试验Ⅱ期新药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试验对象为病人(100例)。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的“四性原则”Ⅲ期新药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

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份的依据。

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应在II期临床试验之后,新药申报生产前完成。

病例数:试验组≥300例。

单一适应证:随机对照100对,另200例开放试验2种以上适应证:随机对照200对,另有100例开放试验Ⅳ期新药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

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

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有关问题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10月1日公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并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给药方案、剂量等的确定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设计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这里两次提起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本文将对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 对照的必要性和设计类型比较性研究是临床试验的重要方法。

为了说明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必须选择一个可供参照、比较的对象,即对照药。

设立对照药可以科学、定量地判断,受试者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获利有多少是来自于试验药物。

在临床试验中,习惯将接受对照药治疗的受试者人群称为对照组,接受新药治疗的受试者人群称为试验组。

对照的设计类型有平行组设计和交叉设计。

平行组设计是临床试验中最常采用的设计类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对照组,试验组也可设计多个剂量,完全取决于试验方案。

交叉设计是受试者在试验的不同试验阶段,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

交叉设计是将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的设计思路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法,既可以控制个体间的差异,又能减少受试者人数。

最简单的交叉设计是2×2形式,即:受试者在两个试验阶段分别接受对照药和试验药。

至于受试者在哪个阶段接受哪种药物则随机确定。

2×2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需要经历四个试验过程:准备阶段、第一试验阶段、洗脱期和第二试验阶段。

由于在两个试验阶段,受试者将接受不同的药物,为避免前一阶段药物对后一阶段药物的影响(延滞效应),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必须安排足够长的洗脱期、或采取有效的洗脱手段,以消除延滞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口服OPC-6535 片剂24 个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气肿的疗效与安全性的II 期、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剂量比较临床试验
试验方案编号:197-08-801
入选标准
1. 40~75 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时的年龄,包括40 岁和75 岁)
2.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整个试验期间及最后一次服药后3 个月内同意采取适当避孕措施
4. 住院或门诊患者均可
5. 根据筛查时胸部CT 扫描结果,评价Goddard 评分a 在1 分或以上的肺气肿患者b
6.使用安装了储雾罐装置的定量喷雾吸入器(MDI)吸入沙丁胺醇[100μg,2 喷]后30 ± 5 分钟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 / FVC)<70%
7.使用安装了储雾罐装置的定量喷雾吸入器(MDI)吸入沙丁胺醇[100μg,2 喷]后30 ± 5 分钟的FEV1值在预测值c 的30%以上及80%以下
8. 筛查时有20 包年d 以上吸烟史的患者(现在或既往吸烟者均可)
9. 筛查期与基线期的支气管扩张剂给药前的FEV1 值的差异不超过± 20%或± 200 mL
排除标准
1. 由于支气管哮喘引起气道阻塞性障碍的患者
2. 接受长期吸氧的患者(吸氧已经作为基础治疗之一的患者)
3. 合并活动性结核或明显支气管扩张a 的患者
4. 合并恶性肿瘤a 的患者
5. 孕妇、有可能已怀孕的患者和哺乳期妇女,或希望在试验期间怀孕的患者
6. 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7. 有对茶碱类制剂、β2-受体激动剂或PDE4 抑制剂过敏史的患者
8. 有不稳定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9. 有需要治疗的与心脏、肝脏、肾脏或消化道有关的严重疾病的患者
10. 在洗脱期开始前4 周以内,采用或今后准备康复锻炼的患者
11. 到洗脱期开始之日,不能停用禁止合并用药的患者
12. 在洗脱期开始前8 周至治疗期开始的期间内,出现了 2 或3b级COPD 急性加重的患者
13.筛查时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满足以下标准之一的患者
- 白细胞计数:<3000 / μL
- 血小板计数:<100,000 / μL,或>750,000 / μL
- 血红蛋白:<8.0 g/dL
- AST(GOT):超过中心实验室正常上限值2 倍
- ALT(GPT):超过中心实验室正常上限值2 倍
- 肌酐:>2.0 mg/dL
- 白蛋白:<3.0 g/dL
14. 在筛查时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入选试验的便潜血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
15. 筛查时呼气酒精浓度检查结果阳性或由研究者判断基于滥用药物尿检阳性结果而不适合入组的患者
16. 到本试验的治疗期开始的16 周前,接受了其他试验药治疗的患者
17. 洗脱期间(完成筛查期检查的次日至随机入组的前日),记录患者日记的天数总计少于21 天的患者
18. 因其他原因a,由研究者判断不合适作为试验对象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