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临床试验在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人体的系统观察和干预,评估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学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试验的定义和意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优点、应用场景以及方法学要求等方面,探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学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临床试验的定义和意义临床试验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新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评估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确定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临床试验可以分为观察性试验和干预性试验,其中干预性试验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例如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的意义在于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治疗策略,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严谨的设计和可靠的结果,临床试验可以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权益,合理利用资源。
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优点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试验设计中最常见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干扰因素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将病人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来降低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只有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2. 避免选择偏倚随机对照试验可以防止研究者和患者的主观偏好对结果的影响。
研究者和患者在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情况之前,无法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从而避免了选择偏倚的问题。
3. 提供最高水平的证据随机对照试验在医学研究中具有最高的证据级别,被视为最可靠的研究设计。
只有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最可信的治疗建议。
三、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学的应用场景随机对照试验适用于多种临床研究场景,包括药物疗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评估、预防和干预措施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新药疗效评估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
通过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新药治疗和接受安慰剂或现有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以确定新药的疗效。
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临床试验专业术语一、研究设计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用于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药物或治疗方法,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然后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
2.盲法盲法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旨在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主要分为单盲和双盲两种。
单盲是指试验对象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方法,而双盲是指连试验者也不知道试验对象所接受的治疗方法。
3.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一种特殊的研究设计,试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
此种设计可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二、样本选择1.纳入标准纳入标准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病患可以纳入临床试验中,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纳入标准通常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2.排除标准排除标准是指不符合一定条件的病患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
排除标准的制定旨在排除那些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
3.随机化随机化是指将试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对照组,以消除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随机化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化、分层随机化等。
三、终点指标1.主要终点指标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是临床症状改善、生存率延长等。
主要终点指标的选择应该与研究目的和疾病特点相符。
2.次要终点指标次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次要指标,常用来辅助主要终点指标的评估。
次要终点指标通常是一些生物学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四、数据分析1.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
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治疗方法对病患生存时间的影响。
常用的生存分析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Cox 比例风险模型等。
五、伦理问题1.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是指试验对象在充分了解试验相关信息后,自愿参与临床试验并签署相关文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5): 概述随机对照试验是测试医学⼲预措施效果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法。
这是⼏百年来医学积攒的智慧,是科学逻辑和⽅法在医学实践中的应⽤,是医学实践之所以能站到科学肩膀之上的理由。
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证据已渗透到了临床实践的所有⾓落。
否定对随机对照试验的信念,⼀个⼈就站到了现代科学医学的对⽴⾯,他将失去思考和⾏动的罗盘,他的信念将会与现代医学格格不⼊。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严谨的流⾏病学研究设计,是测试医学⼲预效果的⾦标准。
本⽂介绍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起源、发展、定义、原理、⽅法及设计的变异,并⽐较了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特征和区别。
各种研究类型都可以⽤来测试疗效,只是适⽤的阶段不同。
早期探索适合⽤简单快速的研究类型,进⼀步论证需要更严谨的研究,确认疗效需要随机对照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预期的疗效越⼩,需要的设计就越严谨,需要的样本量也越⼤。
疗效特别显著时,⽆对照的研究就⾜以确认其存在。
⼤型随机对照试验只是⽤来确认微⼩疗效的存在,不可过于强调它的地位。
⽬录第⼀节概述⼀、定义⼆、发展简史三、研究实例四、基本框架五、常见名词和概念第⼆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原理第三节随机对照试验的⽴题第四节追踪随访和资料收集第五节统计分析和疗效估计第六节样本量的⼤⼩和估计第七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变异第⼋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质量控制第九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伦理问题第⼗节随机对照试验与实验研究。
第⼀节. 概述⼀、定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种常⽤的流⾏病学研究设计,是在⼈群中进⾏的、前瞻性的、对医学⼲预措施效果的测试。
它⾸先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较组间重要临床结局发⽣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或效果的差别。
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分组隐匿、安慰剂、盲法、提⾼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维持原随机分组分析等控制偏倚的措施。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名词解释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名词解释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医疗干预效果的研究设计。
在这种试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不同治疗或干预的组别,
其中一个组别接受新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另一个组别接受传统
治疗或安慰剂(对照组)。
这种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干预组和对照组
之间的混杂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效果。
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通常会对参与者进行随访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
这种
试验设计能够提供较高水平的证据,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决策者做
出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以确
保研究过程中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得到保障。
研究者也需要遵守一
系列严格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标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
科学性。
总的来说,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设计,能够为
医学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帮助改善临床治疗实践并促进医疗
进步。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进行评估。
伦理审查过程需遵循国际和国内 伦理准则,如赫尔辛基宣言和世
界医学协会医学伦理准则。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自愿参 与并签署同意书的过程,确保受试者 了解试验的目的、风险、权益和保障 措施。
知情同意过程需遵循自愿、无强迫的 原则,确保受试者的自主选择权。
知情同意书应包含试验目的、研究内 容、受试者权益、风险和保障措施等 关键信息,并确保受试者充分理解。
、卡方检验等。
结果解释与报告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解释,撰写 研究报告并按照规范进行报告。
03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伦理与法规
伦理审查
伦理审查是确保临床试验符合道 德和法律标准的重要环节,旨在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伦理审查通常由独立的伦理委员 会或机构进行,对试验方案的科 学性、安全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05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应用与前景
药物研发与审批
药物研发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用于 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药物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审批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监管机构可以对新药进行审 批,决定是否批准上市。这些数据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药物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育与培训
医学教育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医学生和医生了 解临床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提高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医生培训
通过学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医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 床研究技能,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临床实践与决策制定
临床实践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实践中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实验设计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新的治疗方法、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倚和干扰,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一、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干预措施本身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几个重要特点:1. 随机分组:研究者将参与试验的个体或单位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别,以确保每个组别的特征和背景因素尽可能的平衡。
这样可以降低由于样本选择偏倚而引起的结果误差。
2. 对照组设置:对照组是接受安慰剂、标准治疗或其他具有已知效果的干预措施的组别。
对照组的存在可以帮助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3. 双盲设计:双盲设计是指既有参与者也有评价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真实干预还是安慰剂、标准治疗等。
双盲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主观判断和期望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4. 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通过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将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组别。
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偏好和选择对结果产生影响,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二、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优势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有效控制混杂因素: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随机分组,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干预措施引起的。
2. 获得可比较的结果: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可以提供可靠的比较信息,帮助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照组的设置,可以将干预组的效果与标准治疗或安慰剂等进行比较。
3. 具有较高的证据水平: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是产生高级别证据的金标准。
它可以提供最可靠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三、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局限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受众限制: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限制,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的结果可能无法直接应用于整个人群。
临床科研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 7.相互对照 • 是一种不另设对照,而是将几种处理因素互 为对照或几个试验组相互比较的方法。例如 ,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某病 的对照。这种对照只能在已知几种治疗方案 均有效、需要比较哪种更好时应用。 • 8.复合处理对照 • 是在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一种基础处 理因素之外,试验组再加上新处理因素, 以观察新处理因素的效应,属于实验对照 的范围。
先分型后分组
• 其实质是同时开展了K个随机对照试验,需要的样 本量相对较大。这种方法的主要适用条件是:① 各分型的分布大致均衡,每一分型都能观察到足 够多的病例。②各分型的处理因素(治疗措施) 差别较大,一般不能用一套统一的诊疗方案加以 概括。
先分组后分型
• 其实质是仅仅进行了1个随机对照试验,分型的处 理只是叠加了一个证型分布调查。这种方法的主 要适用条件是:①各分型的分布不均衡,有些证 型不能观察到足够多的病例。②各型的处理因素 (治疗措施)差别不大,一般能用一套统一的诊 疗方案加以概括。
对照4
对照5
处理因素
研究对象 ? =
效应指标
研究原则
随机原则
•是指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 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实验组和 对照组。
• 随机抽样 • 随机分组 • 实验顺序随机
随机分组的作用
1、避免主观因素的参与 2、控制系统的误差 3、对于实验中意想不到的因素起平衡作用 4、随机化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29
分层随机法
分层因素的数量和分级:不宜太多,否则组合 太多且病人收集有一定困难。
分层随机化方法:各层分别随机,可用简单随
机或区组随机 。
分层随机化安排:病人入选时首先确定属于哪
一层,然后根据该层的随机表安排。
简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模式

简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模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一种让医学研究变得更靠谱的方式。
想象一下,咱们在做饭的时候,调料放得不够均匀,结果做出来的菜味道可就大相径庭。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新药的效果就像这道菜一样,得先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让结果更真实。
哎,这时候随机对照试验就登场了,像一个厨师,把每种调料都分配得妥妥帖帖。
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二字就很有意思。
它像是掷骰子,完全凭运气。
参加试验的人,基本上是随便挑选的,谁知道下一个被选上的是谁?就像玩抽奖,一下子就能把不同的人聚在一起。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玩,关键是让所有参与者的特征尽量相似,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等,这样一来,结果才不会被某个特别的群体给搞歪了。
然后,有了“对照”这一说法。
对照组就像一个平行宇宙,试验组的人在使用新药,而对照组的人则是“听天由命”,可能是用安慰剂,可能是不干啥。
这样一来,研究者就可以对比新药的效果到底如何,看看它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神药”。
如果新药真能治病,那它的表现得比对照组好得多,这样研究才有意义。
再来说说实验的设计,这可真是门大学问。
你得提前想好怎么分组、给药量、观察时间等等,就像盖房子一样,得有个蓝图。
设计得好,才能把这些复杂的变量控制得当,结果就能更加靠谱。
试想一下,万一你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周全,最后出来的结果就像一碗杂烩,没法下口。
在数据收集方面,这就像你去超市购物,得把所有的收据都收好。
试验过程中,研究者会不断收集各种数据,比如患者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甚至是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这些数据就像是一份详细的购物清单,得整理得明明白白,才能分析得心中有数。
然后,咱们得谈谈统计分析,哈哈,这可不是大家在咖啡店里随便聊聊就能搞定的。
研究者得动起脑筋,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看看新药到底是不是比安慰剂强。
就像打扑克一样,手里的牌得好好分析,才能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统计分析的结果不仅影响研究的结论,还直接关系到新药的上市与否,真是一场大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7
• 组合:同期随机(成组)安慰剂对照;
•
自身前后有效药物对照
2020/9/7
用抗凝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0所医院2330名患者)
观察指标
经过21天治疗 病死率(%)
60岁(%) 48小时内(抗凝剂
未发挥作用之前 )
2020/9/7
• 4. 患者进入研究先按病程长短分层,每层内再 按2,3法分组。
• 5.第一位患者进入实验组,第二位患者进入对 照组,第三位患者进入实验组,第四位进入对 照组,依此类推。
• 6.每3个患者为1小组,将3人随机分至3个组。 • 7.每30人为一段,按自然数随机排列表分为2
组,可单数一组,双数一组;也可1~15一组, 16~30一组。
总死亡人数(1/1000)
安慰剂组 +1 7.2
8.9
5.2
冠心平组 -9 5.8
7.4
6.2
2020/9/7
设计要点
• 1.研究对象来源(随机抽样) • 2.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3.设对照组 • 4.随机化分组
2020/9/7
• 5.盲法实验(单盲、双盲、三盲) • 6.样本大小 • 7.治疗方法 • 8.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对象: • 住院患者30(男18,女12)例,年
龄13~60岁,受试前已形成Ⅰº以上硬 结。
2020/9/7
• 方法: • 自制中药霜剂。 • 自身对照法:左臂为实验部位,右臂为
对照部位。 • 两侧臀部交替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
液,每日注射2次(左、右各1次)。 • 实验部位使用散结霜作局部按摩每日2次
Ⅰ
Ⅱ
Ⅲ
Ⅳ
手术人数
90
96
93
93
未扩宫数 %
38
49
32
26
42.2 51.0 34.4 28.0
2020/9/7
未扩宫率比较
相比较的组别 Ⅰ~Ⅳ Ⅰ与Ⅱ Ⅲ与Ⅳ
(Ⅰ+Ⅱ)与( Ⅲ+Ⅳ)
2 11.79 1.454 0.902 9.505
P <0.01 >0.20 >0.30 <0.01
2020/9/7
2020/9/7
双盲法
• 适用范围: • 1.判断疗效指标缺乏客观、特异的硬指
标时; • 2.有明显的自愈趋势的病 • 3.目前无特殊治疗,暂时不治疗不会有
严重危害的病。
2020/9/7
• 不适用于: • 1.无法双盲:手术、理疗、放疗 • 2.不宜双盲:病情复杂、危重、需随
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症下药的患者。 • 3.不必双盲:以硬指标判定疗效时。
按对照方式:
• 成组对照 • 配对 • 自身对照
2020/9/7
按时间性:
• 同期对照 • 前后对照 • 交叉对照 • 历史对照
2020/9/7
交叉设计
第一阶段
A组:安慰剂
间歇
A组:用药
时间
B组:用药
间歇
B组:安慰剂
2020/9/7
按分组方法:
• 随机对照 • 非随机对照
2020/9/7
按对照措施:
2020/9/7
疗效判断标准举例
• 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 • 双测指标:胃镜检查测量溃疡面积 • 疗效判定标准: • 治愈:溃疡消失或仅留瘢痕 • 好转: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 • 无效:溃疡面积大小无明显变化 • (缩小<50%),或增大、增多。
2020/9/7
资料整理与分析
• 均衡性检验 • 分组计算相关的率 • 组间比较统计学检验 • 分析是否存在偏倚
的病死率(%)
治疗组 对照组 P 8.3 27.3 <0.001
43
65 <0.01
1.9 12.2 <0.01
2020/9/7
下列分组方法,哪些可取?
• 1.抽签决定分到哪组 • 2.按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字单双数分到实验组
和对照组。 • 3.研究开始前按进入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
给一个2位随机数字,再按单双数分组,或按 0~49,50~99分为两组,然后把分组情况写入 袋内,封好。袋面上写上顺序号。
2020/9/7
临床试验中常见的偏倚
• 失访 • 干扰 • 沾染 • 依从性
2020/9/7
临床试验论文评价原则
• 是否真正随机 • 是否报告了全部对象的所有有关结果 • 是否详细介绍了病例来源和基本特征 • 是否同时考虑了结果的统计学和临床意
义 • 是否有实用性
2020/9/7
散结霜治疗肌内注射后硬结的实验研究
组别
Ⅰ Ⅱ Ⅲ Ⅳ 2 P
人数
90 96 93 93
年龄(岁) <25 25~ 30~ 33 35 22 35 42 19 41 36 16 34 35 24
3.616 >0.50
产次 经产 未产 36 54 35 61 31 62 32 61
1.025 >0.75
2020/9/7
各组的未扩宫率
宫颈内涂药法 宫颈注射法
• 3.已不适于外科手术; • 4.未曾用过化疗;
2020/9/7
• 5.无严重的营养缺乏,预期寿命不少于 三个月;
• 6.白细胞>4.0×109/L, 血小板> 100×109/L ,
• 血红蛋白>100g/L, 肌酸<46mol/L; • 7获得患者接受试验的同意书等。
2020/9/7
活 动 程 度
时间(年) 难以预料的病程。免疫抑制剂发明之前所 见的一名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自然史
2020/9/7
三次连续调查中高值患者中的舒张压
访问次数 平均值(mmHg) 标准差
1
99.2
7.7
2
91.2
9.6
3
90.7
9.8
2020/9/7
安慰剂效应
• 例1 乳内动脉结扎-治疗心绞痛
• 1930年起有个例报导
• 1958年 Mitchell
• 手术治疗50例 术后2-6个月 有效率 68%
•
(没设对照组)
2020/9/7
• 1959年 Cobb做随机对照试验
•
试验组:结扎乳内动脉
•
对照组:只分离不结扎(假手术)
•
结果:对照组改善情况优于试验组
2020/9/7
• 例2 X线照射脑垂体治疗高血压
• 50年代曾流行于美国,后来做了如下试 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2020/9/7
必要性 设计要点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论文评价原则 实例
202措施最佳的设计方案, 设计严谨,论证强度高。
• 评价药物不能靠推理,
2020/9/7
• 抗病毒药阿糖胞苷对播散性带状疱疹的作用
2020/9/7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举例)
• 例1:全军急性菌痢治疗研究协作方案,要求 :
• (1)急性菌痢(按全军菌痢防治方案标准)
•
不含急性中毒型,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
长;
• (2)发病不超过三天,院外治疗不超过24小 时;
• (3)10岁以下,60岁以上者除外。
2020/9/7
• 例2 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
2020/9/7
手术效果观察指标:
• 未扩宫率=未扩宫人数/手术人数
• 未扩宫的定义:7号吸刮头可直接进入
•
子宫腔。
2020/9/7
• 观察项目:
•
年龄、职业、孕次、产次、怀
孕天数、子宫位置。
• 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心率与血压
• 人流综合征症状
• 手术扩宫效果
2020/9/7
各组均衡性检验的结果
• 诊断及纳入标准:
•
胃镜证实为活动性溃疡
• 排除标准
• 1.胃手术后吻合口溃疡;
• 2.伴有严重肝病;
• 3.伴有胃癌;
• 4.对呋喃唑酮过敏。
2020/9/7
• 晚期结肠癌的化疗临床试验 • (Duglass 1978)
• 1.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结肠癌或直肠癌 ;
• 2.瘤块能用物理的方法或X线测量其大小 ;
观察指标
病毒播散6天的 患者数 住院天数 死亡
阿糖胞苷 对照 P
(n=20) (n=19 )
5
0 0.03
9.4
5.6 0.1
1
0 >0.2
2020/9/7
• 冠心平预防冠心病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观察指标 血清胆固醇水平平均变化(%)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数(1/1000)
致死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数( 1/1000)
组别
病例数 有效数 有效率(%)
X线照射组
25
17
68
对照组(假动作) 18
14
78
2020/9/7
安慰剂效应
• 两种有效药物与安慰剂同不给药比较控 制慢性瘙痒症的情况(36例)
药物
得分*
Periatin
27.6
异丁嗪(Temaril)
34.6
安慰剂
30.4
不给药
49.6
* 得分高者瘙痒重
2020/9/7
,对照部位不作任何处理。
2020/9/7
• 测量: • 在局部体表测量硬结直径,依其大小分
为: • 直径1.5~3.0cm为Ⅰº; • 3.0~4.0cm为Ⅱº; • >4.0cm为Ⅲº。
2020/9/7
疗效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