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横纹肌溶解症

物理治疗
如按摩、温热疗法等,可 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恢复 。
心理支持
对于因肌肉疼痛和担忧病 情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和疏导。
03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 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降低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 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肌 肉健康。
负担。
补液治疗
由于横纹肌溶解症可能 导致肾功能损伤,因此 需要大量补液以促进肌
红蛋白排出。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高热量、高蛋白食 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疼痛控制
对于肌肉疼痛和炎症反 应,可适当使用非处方
止痛药或抗炎药。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在补液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使 用利尿剂以促进肌红蛋白的排
出。
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防 止肌红蛋白在肾脏中沉积。
抗凝药物
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根据 病情需要可适当选用。
其他治疗手段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损伤或高 血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血液净化技术清除肌红蛋 白和其他毒素。
诊断技巧
提高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3
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定期检查与筛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横 纹肌溶解症的迹象,及时采取措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PPT

01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肌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等特 征性改变,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
。 02
鉴别诊断
应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以避免误诊。
0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充分休息以减轻肌肉负担。
02 补液
及时补充体液,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预防电 解质紊乱。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键是尽早识 别并去除病因,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 补液、碱化尿液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 室检查,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 升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过 度运动、药物副作用、感染、电解质紊 乱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肌肉 疼痛、肿胀、无力、棕色尿等,严重时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高温会导致肌肉温度升高 ,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详细描述
一名建筑工人因连续多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了全身性肌肉疼痛、肿胀和无 力等症状。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高温环境下工作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 过及时治疗,患者逐渐康复。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 伤疾病,可导致肌肉坏死、肾功能衰竭 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概述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预防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 坏死,使肌细胞内的物质释放进入血液,进而引发的一 系列临床病理生理改变。
横纹肌溶解症培训课件

▪ 丹曲洛林(Dantrolene)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物。治 疗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肌质网内钙离子释放,在骨骼肌 兴奋-收缩耦联水平上发挥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
在使用丹曲洛林治疗时,应尽早静脉注射丹曲洛林,
以免循环衰竭后,因骨骼肌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丹曲洛林
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充分发挥肌松作用。
横纹肌溶解症
▪ 血、尿肌红蛋白测定 肌红蛋白释放入血造成肌红蛋白血 症。当血肌红蛋白>1.5 mg/dl 时经肾脏排出,形成肌红蛋 白尿。肌红蛋白尿是诊断RM 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尿肌红 蛋白阴性不能排除RM。
▪ 血生化监测 可以及时发现电解质及肾功能异常,肌肉破 坏释放的大量肌酸在血液中转变为肌酐,故RM 时肌酐的 增加常大于尿素氮的增加,BUN/CRE 比值降低,有助于 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衰鉴别。
横纹肌溶解症
3
急诊抢救经过(二)
▪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CM,对光反射迟钝,无尿。血压 在多巴胺维持下已上升至120/80mmHg左右,予甘露醇 125ml+速尿20mg+地塞米松10mg脱水减轻脑水肿、利尿。
▪ 仍持续性肌颤,改丙泊酚持续泵入。
▪ 心率仍较慢,濒发室性早搏,大动脉搏动较前增强。追查 化验结果:CHE 149U/L,立即予阿托品10mg静推, Q10min,解磷定1.5静推+1.5肌注。
横纹肌溶解症
34
并发症
▪ 低血容量症 ▪ 高钾血症 ▪ 代谢性酸中毒 ▪ 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 ▪ ARF 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RM
的晚期并发症 ▪ 筋膜间隔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
35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肌酸激酶(CK) 是诊断RM 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指 标,血清CK 水平在肌肉损伤后2~12 h 开始升高,1~3 d 达高峰,3~5 d 后逐渐下降。CK 水平并不直接反映病 情的严重程度。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模板

避免感染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规律 作息、适量运
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 如长时间高强 度运动、长时
间站立等
避免接触有毒 物质,如杀虫 剂、重金属等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 疗感染和免疫
系统疾病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01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
病因:外伤、挤压、剧烈运动等
诊断: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肌电 图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肌肉疼痛、肿胀、无力、尿 色加深等
治疗:补液、止痛、抗炎、预防肾 衰竭等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
0
病因:药物、毒物、感染、代谢
1 紊乱等
0
诊断: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肌
3
肉活检等
0
预防:避免滥用药物、加强锻炼、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勤洗澡,勤换衣物。
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剧烈运动, 以免出汗过多,导致脱水。
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后及时补 充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以免肌 肉疲劳。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 证充足的睡眠。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模板
汇报人
横纹肌溶解症的概 述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 疗
横纹肌溶解症的并 发症
横纹肌溶解症的分 类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 防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 后
横纹肌溶解症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课件

发病机制
横纹肌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 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引 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
肌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电解 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
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横纹肌溶解症 。
临床表现
肌肉疼痛、肌无力、茶色尿、 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腰 痛等。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可以使用利尿剂来促进尿 液排出,减轻肾脏负担。
抗氧化剂
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维生素C等可以促进肌 肉恢复,减少肌肉损伤。
其他药物
对于特定的病因,如过度 运动、药物副作用等,可 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进行 治疗。
03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
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
总结词
过度运动和劳累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避 免。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和毒物
总结词
某些药物和毒物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应尽量避免或谨慎使用。
详细描述
一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某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等,以及一些毒物如蛇毒、蜂毒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在使用这些药物或接触毒物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同时,对于已经出现横纹 肌溶解症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或接触的毒物。
主要特征包括肌肉疼痛、肌无力、茶色尿以及肾功能不全等。
横纹肌溶解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剧烈运动、肌肉受压、创伤、感染、中毒、药物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病理生理
过度运动、肌肉受压、创伤、感染、 中毒、药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横纹 肌溶解症。
肌肉损伤后,肌红蛋白、钾离子、钙 离子等物质释放入血,导致肾脏损伤 和急性肾功能不全。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30页】

4
病因学:创伤性病因
➢ 直接肌肉损伤 ➢ 挤压综合征 ➢ 过度活动:马拉松或者体操 ➢ 强体力活动 ➢ 肌肉缺血、烧伤 ➢ 骨骼肌坏疽(可能并发有动脉栓塞、深静
脉栓塞或其它病症) ➢ 癫痫发作
5
病因学:非创伤性病因
➢ 药物:降脂药(他丁类、贝特类),糖皮质激素,酒精 ➢ 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 ➢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 ➢ 内分泌及代谢性紊乱:低钾、低钙、高钠血症、糖尿病酮
2
HAFF病
• 据介绍,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食用水产品 在24小时之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 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有血清肌 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 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 出现急性肾衰竭。HAFF病在波罗的海地区、 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和中国北京均有过报 道,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 产品史,怀疑其中含有某种致病生物毒素。
28
预后及预防
➢ 预后:RL可导致ARF、死亡。预后主要因肌 细胞受损伤的程度和诊断治疗水平不 同而不同。
➢ 预防:在任何可能损伤到骨骼肌的情况下 均应该补充足够的液体来冲淡肾小 管的MYO。
早期识别,早期液体复苏,恰当治疗,预后良 好。
29
谢谢聆听!
30
9
RM引起ARF的机制
肌损伤后大量液体积聚于损伤的肌肉组织中,使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缺血
肌损伤后细胞坏死,释放其内容物如钾、磷酸、 乳酸、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经静脉回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造成高钾血症、酸中毒
肌红蛋白可阻塞肾小管,肌红蛋白中的高铁血红 素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来自血红蛋白的自由铁和 氧化应激对肾小管的细胞毒性是重要的发病机制
病因学:创伤性病因
➢ 直接肌肉损伤 ➢ 挤压综合征 ➢ 过度活动:马拉松或者体操 ➢ 强体力活动 ➢ 肌肉缺血、烧伤 ➢ 骨骼肌坏疽(可能并发有动脉栓塞、深静
脉栓塞或其它病症) ➢ 癫痫发作
5
病因学:非创伤性病因
➢ 药物:降脂药(他丁类、贝特类),糖皮质激素,酒精 ➢ 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 ➢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 ➢ 内分泌及代谢性紊乱:低钾、低钙、高钠血症、糖尿病酮
2
HAFF病
• 据介绍,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食用水产品 在24小时之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 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有血清肌 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 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 出现急性肾衰竭。HAFF病在波罗的海地区、 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和中国北京均有过报 道,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 产品史,怀疑其中含有某种致病生物毒素。
28
预后及预防
➢ 预后:RL可导致ARF、死亡。预后主要因肌 细胞受损伤的程度和诊断治疗水平不 同而不同。
➢ 预防:在任何可能损伤到骨骼肌的情况下 均应该补充足够的液体来冲淡肾小 管的MYO。
早期识别,早期液体复苏,恰当治疗,预后良 好。
29
谢谢聆听!
30
9
RM引起ARF的机制
肌损伤后大量液体积聚于损伤的肌肉组织中,使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肾缺血
肌损伤后细胞坏死,释放其内容物如钾、磷酸、 乳酸、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经静脉回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造成高钾血症、酸中毒
肌红蛋白可阻塞肾小管,肌红蛋白中的高铁血红 素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来自血红蛋白的自由铁和 氧化应激对肾小管的细胞毒性是重要的发病机制
横纹肌溶解症完整PPT课件

内分泌疾病
? 甲状腺危象
? 嗜铬细胞瘤 ?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遗传代谢疾病
? 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 肌肉磷酸化酶缺乏症 ? 先天性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 ? 磷酸甘油酸转换酶缺乏症 ?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
Nakajima H,et al.Muscle Nerve.1995,3:S28
.
Zager R.Kidney Int.1996,49:314
.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苯二氮类
成瘾药 抗组胺剂 苯海拉明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类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奋乃静、氯丙嗪 其他:如利尿剂、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 的危险因素
大剂量给药 高龄 女性 肾脏或肝脏功能不全、糖尿病 合用贝特类、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华法令、地高辛等药物
遗传代谢疾病
? 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 肌肉磷酸化酶缺乏症 ? 先天性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 ? 磷酸甘油酸转换酶缺乏症 ?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
Nakajima H,et al.Muscle Nerve.1995,3:S28
.
Zager R.Kidney Int.1996,49:314
非物理性原因--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
.
物理性原因--肌肉过度活动
肌肉过度活动状态所致的横纹肌溶解, 常见于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以及服用“摇 头丸”等毒品后过度兴奋、持续运动。
.
物理性原因--高热
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 横纹肌溶解。 热射病是体温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另一原因。
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和运动(体力劳动) 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

的复发。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横纹 肌溶解症的预防和护理 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
能力。
05 横纹肌溶解症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析
病因总结
本案例中,患者因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详细描述
剧烈运动时,肌肉受到过度负荷,导致肌细胞膜破裂,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液循 环,引发一系列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
目录
• 横纹肌溶解症概述 • 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 •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方法 •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与护理 • 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分析
01 横纹肌溶解症概 述
定义与特征
横纹肌溶解症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 胞受损,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液 中,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 改变。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尿 液颜色、量及性状,及时发现
并处理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辛 辣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包括少尿、无尿、水肿、高血压、恶 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等。
高血钾症
01
02
03
高血钾症
由于横纹肌溶解症导致大 量钾离子释放入血,引发 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的症状
包括心悸、心律失常、呼 吸困难、肌肉无力、麻木 等。
高血钾症的治疗
需要紧急处理,包括降血 钾、利尿、血液透析等, 以清除体内多余的钾离子 ,维持电解质平衡。
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 以减轻肌肉负担。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横纹 肌溶解症的预防和护理 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
能力。
05 横纹肌溶解症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析
病因总结
本案例中,患者因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详细描述
剧烈运动时,肌肉受到过度负荷,导致肌细胞膜破裂,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液循 环,引发一系列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
目录
• 横纹肌溶解症概述 • 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 •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方法 • 横纹肌溶解症的预防与护理 • 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分析
01 横纹肌溶解症概 述
定义与特征
横纹肌溶解症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 胞受损,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液 中,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 改变。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尿 液颜色、量及性状,及时发现
并处理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辛 辣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包括少尿、无尿、水肿、高血压、恶 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等。
高血钾症
01
02
03
高血钾症
由于横纹肌溶解症导致大 量钾离子释放入血,引发 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的症状
包括心悸、心律失常、呼 吸困难、肌肉无力、麻木 等。
高血钾症的治疗
需要紧急处理,包括降血 钾、利尿、血液透析等, 以清除体内多余的钾离子 ,维持电解质平衡。
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 以减轻肌肉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非物理性原因--毒物
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昆虫的毒液以及蛇 毒等常见。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并发横纹肌溶解主要发 生在重度中毒的患者,其中以1605农药最 多,甲胺磷次之。
11
非物理性原因-感染
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A和B感染。
细菌感染:肺炎球菌和军团菌 感染所致的细菌性肺炎。
细胞内钙超载对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病理性影响, 激活细胞内蛋白酶,引起肌肉破坏和肌纤维坏死。
1-
6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理生理
任何原因所致 的横纹肌溶解
肌细胞内的物 质进入细胞外 液和血循环
一系列病理 生理学变化
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酸、钾和磷
增高,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急性肾衰竭。 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损
8-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苯二氮类
抗组胺剂 苯海拉明
成瘾药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类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奋乃静、氯丙嗪 其他:如利尿剂、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9-
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 的危险因素
大剂量给药 高龄 女性 肾脏或肝脏功能不全、糖尿病 合用贝特类、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华法令、地高辛等药物
害、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
死亡。
17Βιβλιοθήκη 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机制
大量骨骼肌细胞破坏
肌细胞内肌红蛋白入血
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内浓度升高
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
尿液酸性环境下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管腔内压力增高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肾小球滤过受阻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小管缺血性损伤
病因
挤压、创伤、剧烈运动或 肌肉活动过度、电击
引起细胞破坏的机制 直接损伤肌细胞膜
血管闭塞、受压、休克、高热及 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细胞缺血缺氧
低血钾、低血钠等 电解质紊乱
肌细胞ATP耗竭,进而影响 Na+-K+-ATP酶和Ca++-Na+的交换
影响Na+-K+泵的功能
共同通路
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6-
物理性原因--肌肉过度活动
肌肉过度活动状态所致的横纹肌溶解,常见于 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以及服用“摇头丸”等毒品 后过度兴奋、持续运动。
7-
物理性原因--高热
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 横纹肌溶解。 热射病是体温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另一原因。
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和运动(体力劳动) 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
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 的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挤压综合征,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所致的昏睡、脑 血管意外等所致的肢体长期受压。
各种肌肉创伤,包括拷打和外伤。
5-
物理性原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赛跑、 五公里武装越野、滑雪、划艇、登山、举重、冲浪等,均 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称为运动性(力竭性)横纹肌溶解症 (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ERB)。 高温、高湿环境或高海拔地区进行剧烈运动及滥用利尿剂, 会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风险。 新兵训练第1周相当一部分人出现血肌红蛋白含量增高。
1-
2 非物理性原因--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低磷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13
非物理性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有横 纹肌溶解,包括皮肌炎重叠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 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患者。
14
非物理性原因--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
内分泌疾病
✓ 甲状腺危象 ✓ 嗜铬细胞瘤 ✓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1-
横纹肌溶解病因及病理
--常丽洁
2-
病因
➢横纹肌溶解病因多种多样 ➢已有超过200多种相关病因 ➢物理性和非物理性
3-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
挤压 与 创伤 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
电击 高热
非物理性原因
药物 毒物 感染 电解质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4- 物理性原因--挤压与创伤
遗传代谢疾病
✓ 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
✓ 肌肉磷酸化酶缺乏症 ✓ 先天性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 ✓ 磷酸甘油酸转换酶缺乏症 ✓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
Nakajima H,et al.Muscle Nerve.1995,3:S28 Zager R.Kidney Int.1996,49:314
15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制
低血容量或脱水 血液重新分布
肾脏缺血
酸性尿
急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