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波澜壮阔的东亚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包括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美术建筑等方面。
一、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最重要影响莫过于文化思想的传承。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不断汲取中国的思想精华,塑造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佛教、儒家思想和道教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审美观和处世态度。
儒家思想则塑造了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道教的思想也对日本的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有重要影响。
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日本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改良。
古代日本在文字上采用了中国的汉字,并根据本土语言的需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文。
古代的和文主要是以汉字音读的方式表达日语的发音和含义,而且同时也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这使得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方便了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汉字也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美学符号。
汉字的线条和结构形式对日本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的思维方式也对日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音乐舞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音乐舞蹈艺术的影响与改良也是显著的。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舞蹈的艺术成就深深吸引着日本人。
从唐朝开始,许多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日本,为日本的宫廷和民间带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技巧。
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日本的能剧就源于中国的宋元剧,它将中国的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中文和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改良。
以下是对此进行阐述的1000字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汉字的传入。
在中国汉字的影响下,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字文化。
汉字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与西方相异的书写系统,这一系统至今仍然存在于日本社会中。
汉字的传入也使得日本人能够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著作,例如《论语》和《道德经》等。
这些文化作品对日本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改良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的。
在朝鲜半岛与中国的交流中,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进入了日本,例如佛教、儒家思想和中医等。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儒家思想的传入则对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家庭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的传入也使得日本形成了自己的中医文化,并且对日本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方面。
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日本的古代和现代艺术中,中国元素是非常突出的。
日本的书法和绘画技巧是基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而来的,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影响。
中国的戏曲、京剧和民间艺术也对日本的戏剧和艺术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上。
中国传统的节日、礼仪和习俗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改良。
日本的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就是从中国传入的,日本人在这些节日中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中国的茶道、瓷器和园林艺术等也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

关于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精选6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6篇第1篇: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
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文化在交流和互动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是日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中国的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被日本引入,对日本社会和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幕末时期,倒幕派的思想者们就认为,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是妨碍日本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推动了日本的西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文学影响深远。
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就被传入日本,日本的文人墨客们经常模仿中国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日本的和歌就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意境。
中国古代小说也对日本文学有重要的影响,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等作品在日本被广泛传播,激发了日本文学创作的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和家庭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主张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和孝道,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社会和家庭的价值观。
尽管日本的家庭观念和制度有其独特性,但儒家的孝道观念依然对日本的家庭成员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日本社会保持了一种较为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礼仪和礼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谨的礼仪制度,而日本则从中国传入了大量礼仪文化。
日本的茶道就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禅宗思想也在日本发展成为了独有的日本禅宗。
而日本的礼节之道,如鞠躬、握手等,也源自于中国的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在思想观念、艺术文学、社会制度和礼仪礼节等方面体现得深刻而广泛。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借鉴,为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使得中日两国在文化上能够相互启迪、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流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愈发显著。
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形式等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并就不同领域进行具体分析。
一、哲学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都对日本的思想观念和僧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以来,佛教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之一,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在日本发展壮大,并与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传统文化。
1.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本土化的发展逐渐融入了日本文化。
佛教的信仰和教义对日本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中强调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人道精神的追求,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2.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儒家思想强调身份的界定、礼仪的尊重以及道德的重视等,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教育体系以及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传入的儒家经典如《孟子》、《大学》等成为了日本儒学的经典著作,并在日本的教育、政治和道德观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自然,对日本的艺术、园林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的主要观念如“无为而治”、“虚静无为”等理念都在日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日本文化中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然之美的重要元素。
二、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改良,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1.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入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古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学风格。
日本的和歌就是在中国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和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温婉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代表之一。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的。
从古代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源头和学习对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也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体系,而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及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日本后,对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绘画、茶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的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儒学教育、国学教育的传承,都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思想也在日本的宗教体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修行道场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日本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这些汉字和汉语词汇丰富了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日本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在古代中国流传,千古传诵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科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在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对日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雕塑方面,中国的佛像和石刻雕塑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方面,中国的瓷器技术和风格对日本的陶瓷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医药知识也对日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制造业、农业、药物制备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诗词艺术等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石和元素之一。
日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儒家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随着儒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在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律令制度、宫廷文化、士族道德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宫廷文化。
中国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有了新的宗教信仰,佛教的教义、寺庙建筑、宗教仪式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日本文人雅士提供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深受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宫廷礼仪、宗教礼仪、民间礼俗等都受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系。
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礼仪文化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如禅宗、浄土宗等,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传统文化。
日本还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日本的水墨画、浮世绘、茶道等,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的民族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国。
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而在逐步的发展。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
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
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
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
“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
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
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唐文化博大精深。
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是经过了一番血与火的斗争和折腾。
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民族引进某种文化、宗教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其急迫的需要和固有文化的基本特点。
佛教在移植日本的初期受到抵制有几个原因:
首先,日本当时的神道思想已基本确立,任何宗教都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所以佛教受到排斥。
儒学是一种先进的理性思想和文化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适宜于日本社会生活现实的需要,儒学本身不具有排他性,其崇奉的“天地君亲”也正是日本神道自身所尊崇的对象。
传入日本的佛教是大乘佛教,释迦牟尼已被视为大神,同时已有较系统的神系。
就其功能而言,佛陀既有创世功能又有普渡众生至西方极乐世界的救世功能,这不能说不对神道教信仰直接构成威胁。
神道教正是基于天皇和皇室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来建立起神圣的统治地位的,在功能上远不及佛教的圣人无比宏大,佛教的引进有损天皇的威望。
其次,佛教宣扬的人生哲学,尤其是消极厌世和出世态度同当时日本民族的思维水平和热衷于现实的生活趣味相去甚远。
我们从《古事记》和《万叶集》的诗歌所描写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死亡的悲悯心理,就可以
发现这种强烈的入世要求和文化心理同佛教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是格格不入的。
再次,佛教的出世哲学宣扬出家人“六亲不认”,出家即无家,无国无家,脱离社会政治与家庭责任,不崇拜佛陀以外的任何权威,例如中国佛教就有“沙门不敬王者”之说,这对于日本传统的血缘氏族亲亲感情和伦理秩序无疑是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这种观念对于天皇制度建立伊始的中央集权的历史要求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基于上述原因,佛教在传入之初遭受排斥和打击是必然的。
但是,日本皇室统治阶级又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先进国家和发达文化的中国其佛教却那么兴旺发达呢?在一切皆从中国引进的背景下为什么不能引进佛教呢?当时日本上层的有识之士如圣德太子也都看到东方大陆上的印度、中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都是佛国圣土,为什么日本不能引进佛教呢?这些问题本身就说明佛教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是日本引进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时不得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佛教对日本的农业文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例如佛教宣扬惩恶扬善、轮回业报、道德自我修养、明心净性等无疑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由于相信佛教有巨大的宗教功能,如“守护国界”“护国利民”等,所以佛教的引进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更主要的是,佛教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神异的宗教,神异力量无疑对任何人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惊奇感。
佛教之所以能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奇异宗教的神异力量。
“所谓神异,本体上说,乃是神通的显示。
表现超人能力,这是属于奇迹般的灵感的东西,而灵感又是从瞑想中获得的。
通是智慧的事情,尤其是指表现为智慧的、不可思议的言辞行为……但神通本身却是瞑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神通伴随瞑想出现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神通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它能使人获得最高程度的自由。
……这种佛教意识,正是源于这种神奇的魅力。
”(注:柳田圣山:《禅与中国》,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0-42页。
)印度巴利文佛经《沙门果经》就描述了修行者通过禅定方式修炼到一定程度时,“这时的修行者就可以专心于各种神通,能够体验证实它们。
也就是说,一身变多身,多身变一身;有时显身,有时隐身;穿墙透壁,如若无阻;步入山岭,如在空中;出没大地,如在水中;横渡河水,如履平地;空中垫座遨游,如鸟展翅;日月有神力和大威德,全部握在手中,直抵梵天的世界”。
(注:柳田圣山:《禅与中国》,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3页。
)这说明神通是智慧的作用或结果,修炼者神奇本领的获得,正是禅定瞑想的结果。
佛教对于有萨满教传统及神道传统的日本人来说,其神异化自然而然地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惊奇感。
但是,日本文化对佛教的引进是有所保留的,这就必然要对其筛选和曲解,以便更加适宜日本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需要。
日本民族在对佛教“戒、定、慧”三学的宣教和实践中,对“戒律”的歪曲和废驰是所有崇信佛教的东方国家中都没有先例?,近代日本佛教几乎取缔了佛教全部戒律,把戒律严明的佛教变成了最自由的心灵的宗教,把佛教思维的直觉性同该民族诗性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这也是日本神宗和净士宗格外发达的原因之一。
经过本学期学习日本课程,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其实日本的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
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
因此,现代日本文化具有善于吸收他国文化之长,同时保留自身的传统特色的“和洋结合”的特点。
日本文化
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081-05
李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