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着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

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

A. 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

B. 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

C. 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 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 建构论

D.

创造论

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24.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

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B.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

D.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

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

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A. 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 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

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34.“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一观点:

A. 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

B. 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社C. 承认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 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

A.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

B.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

D.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

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

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决定论观点

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 自然经济

B. 简单商品经济

C. 发达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 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4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 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 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 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5.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

A. 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 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 个别劳动的生产率

D. 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4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商品交换的实现

C. 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47.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 货币的本质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 货币的基本职能

D. 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4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其特点是:

A. 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B.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C.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 可以是支票或电子货币

49.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 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的

B. 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的

C. 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的

D. 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

50.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51.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 300%

B. 200%

C. 150%

D. 100%

52.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53.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

5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

趋势

C.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55.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中:A. 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B. 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增加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下降

5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 20%

B. 80%

C. 100%

D. 120% 57.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根本经济特征,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资本统治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B.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8.垄断资本的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59.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 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结果

C.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加强垄断统治的结果

D. 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结果

6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61.“人的依赖性关系”和“物的依赖性关系”分别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资本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A.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

B. 经济斗争

C. 暴力革命

D. 政治斗争

6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说明:

A. 无产阶级革命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一定会失败

B. 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

C.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同一时期发动革命

D.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起同时发动革命

64.列宁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

A. 俄国的特殊国情

B. 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产生

C. 无产阶级的新变化

D. 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6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B. 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C. 镇压阶级敌人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66.关主下列于社会主义民说法正确的是:

A. 本质和核心是民主集中制

B.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 是全部人的民主

D. 其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没有历史联系

6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共同富裕

C. 公有制为主体

D. 社会和谐

6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 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6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A. 先进性

B. 组织纪律性

C.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D. 无产阶级

70.“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表明: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D. 欧洲人文主义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是:

A. 在马列主理和中国革义普遍真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B. 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D. 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

3.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A. 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片面扩大了精神的作用

B. 社会没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

C.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直线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

D. 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4.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 世界统一于存在

C. 万物皆在我心中

D.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5.黑格尔认为: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黑格尔这个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主观辩证法

D. 形而上学

6.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B. 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 实践构成了人的特殊生命形式

D.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7.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在:

A. 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

B. 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

C.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D.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8.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

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

A. 冰─水─汽

B. 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C. 团结─批评─团结

D.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 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A. 一般的抽象的人

B.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一定的集团和社会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6.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

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 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 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7.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 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 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18.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表现在:

A.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 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 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

D. 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20.马克思曾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同时也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说明:

A. 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B. 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

C. 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的要素

D. 科学越来越不具有独立性

2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组成

B. 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

C.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D. 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前提和基础

22.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A.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

B. 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

C.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

D. 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

23.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

A. 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 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

C. 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D. 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

24.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它具有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是:

A. 商品经济是交换经济

B. 商品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C. 商品经济是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

D.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态

25.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 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 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又相互对立

26.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 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 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D. 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2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B. 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28.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把金银等贵重金属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因为:

A. 金银是贵重的稀有金属,具有价值

B. 金银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

C. 人们偏好拥有金银等贵重金属

D. 金银是天然的,不需要付出劳动

29.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30.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它是: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C.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D. 是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的理论

3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

在于揭示: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32.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A.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3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B.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

C. 资本主义工资小于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D. 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34.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 平均利润的形成

D.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5.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 单个资本的增大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D.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6.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

润的本质内容

C. 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 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7.列宁说:“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磨擦和冲突。”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其原因在于:

A.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仍然是生产社会化

B.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C. 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D. 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

38.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始终发挥作用。但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39.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因为: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 按垄断低价的买卖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 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40.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 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 国际金融交易的总额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总额

D.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41.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主义最

终取代资本主义,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

A. 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调整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生产力继续发展

C. 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时期

D. 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

4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 19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C.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D. 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4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 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 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C. 没有看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D. 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4.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A.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B. 属于特殊发展状况

C. 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45.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原因是:

A. 根本指导思想的多样化

B. 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

C.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46.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A. 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

B. 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 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 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于(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参考答案:【A】 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B】 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B】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 ) 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1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D】 一、单项选择题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参考答案:【B】 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参考答案:【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参考答案:【A】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 参考答案:【B】

(完整版)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1—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 、国民经济 C市场 D 、一般均衡问题 答案:A 1—2—1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B 1—2—2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替代品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替代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A 1 —2—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 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B 1 —2—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C 1—2—5 其它条件不变时,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答案:B 1—2—6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答案:C 1—2—7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供给增加B 、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 答案:D 1—2—8 消费者偏好与商品需求按 A、同方向变动 B 、同方向不同比例C 、反方向变动D 、反方向同比例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2)(1)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 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 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项选择题题库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实践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国家政权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 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 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 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14、真理的内容是()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 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 A.属于感性认识 B.属于理性认识 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D.属于非理性认识 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 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 D.封建社会 22、发展的实质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 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 的。(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决定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1 分)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 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 分) 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 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1 分)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 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 想和灵魂。(1 分)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 1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带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1.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的是() A.圣西门 B.亚当.斯密 C.傅立叶 D.欧文 答案:B 2.生产价格是() A.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B.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C.不变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D.可变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答案:B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 A.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B.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C.资产阶级的自我觉醒 D.政治斗争的需要 答案:A 4.在法律上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答案:B 5.商品的二因素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生产和消费 D.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D 6.“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答案:A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 答案:C 8.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黑格尔 答案:A 9.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经理

D.监事会 答案:A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物质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不可知的 答案:B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都是一元论 B.都是二元论 C.都是多元论 D.都是可知论 答案:A 1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买与卖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13.资本就是() A.货币 B.一定数量的物 C.金银 D.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微观经济学题库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 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马克思主义考试,选择题9

92、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正确答案:BCD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9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正确答案:ABC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94、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正确答案:ACD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9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正确答案:BCD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9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正确答案: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7、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涵义的有正确答案:CD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9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正确答案:ABC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9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确答案:ABCD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大学《马克思》考试重点题目及其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户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义:世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意义: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实践过程中吧,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从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势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引论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选择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5.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D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C)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微观经济学题库选择题带答案

第一章导论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BC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的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D)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 A.单个消费者 B.单个厂商 C.单个市场 D.价格理论 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 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CD播放机和CD 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马克思1-8章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 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关系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科学性 C.革命性D。实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