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
能源企业跨国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石油企业为例

I
7 8 1 人 民 论 坛 . P E O P L E ・ s T R I B U N E
止, 我 国石 油 企 业 最 大 规 模 的 收购 就 是 中 国石 油 收 购 P K公 司
增长, 在不 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下, 我国的能源却不能提供相应 国 的石 油企 业 要走 出去 , 通 过 跨 国并购 提 高 海 外石 油 的开 采 比 的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供 需矛盾,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 例, 确保我 国的能源战略安全。
一
,
要 加 强 国 内的资 源 勘 探 工作 , 提 高 能源 的 利用 率 ; 第 二, 我
有利于降低 石油的开采成本 。 我 国石油资源的开采环境
我 国石 油资源跨 国并购的特点 。 第 ~, 收 购的金额 比较
我国刚刚开始油气收购, 缺乏大规模 收购的经验, 成功收 十分复杂和艰难 , 导 致 我 国国 内的 石油 开 采 成 本 一直 很 高 。 拿 小。
我 国 的大 庆 油 田来 说 , 这 是 国 内开 采 条 件 比较 好 的油 田, 一 桶 购的项目和 国外的大石油公司相比收购金额 比较小。 到目 前为
固 E 经 c o 济 n o m 与 y 管 & M 理 a n a g e m e n t
能源企业跨国经营与 “ 走 出去’ ’ 战略的实施
以石油企 业 为例
口 张伟群
【 摘要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资源约束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与 产业安全的重要问题。 主要解决办法就是跨
跨国并购的重要作用
缓解我 国因石油资源储 量不足带来的压力。 我国国内资源 然气公司一起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一处 的油气田的
严重缺乏, 石油生产 一直处于过度开采状 态。 有关数据显示, 收益; 在 南美地区, 中国石油和 中国石化一起 收购了加拿大公 从1 9 9 8  ̄ J 2 0 0 8 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是7 . 1 4 %, 但 原 司在厄瓜多尔 的石油资产; 在非洲地 区, 我 国的三大石油公司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思考

哈 利盆地 B区块 天然气 风险勘 探 开发 协议 ,这也是我国石油企业第一次正式 登陆世界最大的油气富集区—— 沙特阿
拉 伯 。2 0 0 5年 5月 , 中石 化 集 团 国 际 石
油勘探开发公司的全资子公 司—— 中加
N w il f iw・ e Fedo e 新视 野 2 V 5
油 通 过 其 全 资 公 司 中 油 国 际 出 价 4 18 亿美元成功 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 司。 20 0 9年 中石 油 以 1 美 元 收 购 加 拿 大 7亿 Ma K yRv r D v r 砂 项 目 6 % c a i 和 o e 油 e 0 的股 份 。2 0 0 9年 4月 1 日。 中石 油 集 6 团公 司与 哈 萨克 斯 坦 国 家 油 气股 份 公 司 签 署 了关 于 扩大 石 油 天 然 气领 域 合 作 及
不 断 发展 。
面对复杂 多变的经营环境 和经营风
险 ,中 国企 业 应 高 度 重视 对 境 外 投 资 国 家风 险 的研 究 ,对 危及 企 业 境 外 投 资 的 各种 风 险 因素 进 行 识 别 和监 控 。 提 高 企
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跨国并购 力度在增
年 中海油发 起对 挪威 石油 钻探 承包 商 A l f h r S A wioO f oeA A(WO. ) 司的 c s OS 公 要约 收购 ,并在 9月 2 3日正式将 其收
入 囊 中。 近 几 年 ,我 国石 油 企 业跨 国 并 购 的
决。 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 理论
2 1 年 第 6期 ( 00 总第 3 6期 ) 4 上
利 亚 一个 主要 油 气 田 4 %的 权 益 ,0 8 5 2 0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时期的文化整合研究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时期的文化整合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不断的相互融合、渗透,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成为我国石油企业全面提高自身实力、快速获取优良资产,有效保障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跨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需要考虑文化的风险、差异和跨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于是企业的文化整合管理成为了影响现代石油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石油工业的发展,致力于探求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时期的文化整合研究,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石油文化,在传承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中做好创新。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文化困境文化整合1、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及贸易投资壁垒的消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已逐步走向成熟,我国石油企业肩负着开辟海外石油事业、建立境外石油供应基地的重任,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是维护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石油企业就开始探索国际化经营的路子,“国际化战略”作为石油企业的三大经营战略提出并实施。
1993—1997年,是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尝试和起步阶段。
1993年,在泰国邦亚区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中国石油公司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
1997年中石油中标委内瑞拉,总价值3.59亿美元,同年,接管了苏丹的部分作业权,并铺建了一条长1506km的石油管道,我国第一个海外大型新油田正式投产。
2002年至今,我国石油企业初步形成了油气投资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中国加入WTO以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保证石油资源供应,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稳定发展,在其自身不断努力下,努力实现了进口原油的“多源化”和多元化,进行了有效的目标市场细分和定位,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稳妥推进,在竞争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分步骤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向国外拓展业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浅析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创新性

浅析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创新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解决国内石油供求日趋紧张,供求矛盾突出的正确抉择,也是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道路。
我国当前的石油安全战略,一是油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确保我国日趋增长的石油消费水平、降低国际原油进口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所以加快油气开发的国际化进程,尽早实现国际石油资源的分享,建立可靠稳定的海外油气供给基地,是当前石油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正在迅速攀升,中长期无下降势头,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10%,石油需求迅猛增长,加之国内原油增产疲软,几大油田均以进入滑坡阶段,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为了改善石油企业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状况,为我国获得较大的石油安全供应权,我国石油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营总体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进口原油仍然依赖,在市场规模、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以及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几大石油公司抗衡,打破国际现有的油气资源垄断格局,从国际油气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这都是比较困难的事。
对此,我国石油企业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的策略,巩固当前成果,稳步向前推进,逐渐实现跨国经营。
作文/(阅读时间:2012年2月3号)[5]卢汉,胡勇.国际油价泡沫中简历大全/html/jianli/。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策略分析

第二大石油公司( 雪佛龙 ) 竞购尤尼科 , 但最后 以近 似 “ 民公 决 ” 全 的态 势逼 退 中海 油 。
2 2 我 国石 油资源 跨 国并购 的特点 . 1 收购 金 额 相 对 较 小 。 我 国刚 刚 迈 上 国 际 油 )
维普资讯
・
专题综述 ・
PETR0LEUM & PETROCH EM I CAL TODA Y
当 代 石油 石化
V0 . 6 No. 11 4 Ap . 2 0 r 0 8
我 国石 油企 业 跨 国并 购 的 风 险 及 策略 分析
位 。
2 1 我 国石油 资源 海外收 购的现 状 .
石油 供 需存 在 巨 大缺 口, 使 我 国石油 企 业 争 促 相并 购海 外石 油 资源 。从 有 关 资 料 中可 以看 出 , 近 几年 来我 国石 油资 源 的跨 国收购活动 非常频 繁 。收 购金 额 由几 亿美 元 到 几 十 亿 美 元 , 目前 已 突破 10 0 亿美 元 。 中国石 油 目前 在 哈萨 克斯坦 已经有 很 强 的 优势; 南美 地 区 目前 是 中国石油 、 中国石化 的工 作重 点, 在联合 收购 加拿 大石 油公 司在 厄 瓜 多尔 的石 油 资 产之后 , 利维 亚 政府 已明确 表示 希 望 中 国 能源 玻 公 司去 当地 投资 ; 中东地 区 , 在 中国石 油 已跟 印度石 油 天然气 公 司联合 收购 了加拿 大石油 公 司在叙 利亚
2 跨 国并 购现 状及 特点
1 有 利 于 缓 解 国 内石 油 资 源 储 量 不 足 。 由 于 )
资源 匮乏 , 国石 油生 产处 于严 重 的赤 字 开采状 态 。 我 近1 0年来 , 国原 油 消 费量 平 均 增长 率 为 74 % , 我 .1 而 原油 供 应 量 增 长 率 只有 19 % 。石 油 供 应 量 不 .5 能满足 经济 发展需 求 。据有 关 方面 预测 , 2 1 到 0 5年 我 国石油 年 需 求量 将 达 到 4 3亿 吨 , 进 口量届 时 . 年 可能 高达 25亿 吨 , 油 对外 依 存 度将 接 近 6 % 高 . 石 0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分析

维普资讯
19 9 9年 7月 3日随着苏 丹 12 4项 目的建成 , // 我
家。努力完成 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 国石油公司转
国第一 个海 外 大 型新 油 田正 式 投 产 , 为 中 国石 成 油 天然 气集 团公 司在 海外 的最 大 生产基 地 。通 过
这பைடு நூலகம்一 阶段 的发展 我 国石 油企业 初步 形成 了油气投
变, 由单纯 的“ 油气生产 商” 向具 有 复合功 能 的 “ 油气 供应 商 ” 变 。 转
目前我 国石油企 业 国 际化 已初 步 形成 了非洲
一
中东 、 中亚 一俄罗 斯 、 美 和亚 太 四个 油 气生 产 南
资 与石 油工 程技 术 服 务 相 互 促 进 、 同发 展 的 格 共
维普资讯
第3卷第5 3 期
20 年 9 月 07
徐州 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J fXuh uNoma i ( hlsp ya d S ca ce c sE io .o z o r lUn. P i o h n o ilS in e dt n o i
s n 。成 功 收购 P t ) a K公 司 后 , 萨 克斯 坦 成 为 继 哈 苏丹 之后 中石 油第 二个 上 下游 一体 化 布局 的海外 基地 。在这 一 阶 段 中 国还 先后 进 入 其 他 多 个 国
企业 跨 国经 营的尝 试 和起步 阶段 。
第二 阶段 , 97年 一20 19 02年 , 速 发 展。 快
局
基地 , 工程技术服务 队伍遍及 3 2个 国家和地区,
国际 贸易涉 及 的 国家和 地 区达 3 9个 , 国际 贸易 年
[ 收稿 日期 ]0 7 5 1 20- — 0 8 [ 作者简介 ] 吴继侠 ( 95 ) 女 , 16 一 , 汉族 , 江苏铜l人 , J J 卜海 信会计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 , 复旦大学 经济学硕士。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与法律防范

( ) 业 行 为 的 泛 政 治 化 一 商
能 源 赋存 的地 域 性 和 结构 性 不 平 衡 , 定 了能 决 源 贸易 的 流动 性 和 国 际性 , 决 定 了 能源控 制和 争 也
夺 的必然 性 。克 尔 ・克 莱 尔 ( c al ae 指 出, Mi e Klr ) h
业 法 律 风 险 管 理 的 同 时 , 过 构 筑和 参 与 区域 乃 至 全 球 法律 机制 , 成 共 享利 益 、 担 风 险 的安 全 共 同体 。 通 结 共
关 键 词 :石 油 企 业 ; 治风 险 ;能源 安全 ;能 源 合 作 ;法 律 防 范 政
中 图分 类号 ; 1 3 1 F 2.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2 2 (0 8 0 —0 30 1 0 —8 0 2 0 ) 30 2—5
三国的干预, 而且 往 往 会 突破 东 道 国 政 府 与 跨 国 公 司 双 方 博 弈 的边 界 , 大 到 错 综 复 杂 的 大 国 博 弈 与 国 际 竞争 中 。 扩
面 对 国 际 能 源 战 略 所 面 临 的 多种 政 治 风 险 , 国 必 须 通 过 宏 观 法 律 环 境 的 塑造 和 微 观 法律 环 境 的 完 善 , 加 强 企 中 在
资 源流 向而非 政治 或意识 形态 的分歧 将成 为引发 未
来 冲突 的主要 导火线 _ 。少 数 大 国从现 实主 义理 念 1 ] 出发 , 在舆 论上 散 布“ 中国能 源威胁 论 ” 把 中 国正 常 ,
的石油需 求和 石油进 口看作 国 际石油 市场 的不稳 定 因素_ 。 日等 西方 石油 消 费 国的“ 胁论 ” 认 为 , 2美 ] 威 者
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作者:张众维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我国石油企业也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概括了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意义,然后以中石油“走出去”为例,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石油企业;问题对策石油工业是我国最早提出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行业之一,国家在1992年开始明确提出了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石油企业的要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石油企业形成了以油田生产与技术服务、炼油厂建设与管道施工等多方位发展的模式。
但是,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企业规模和营销渠道上均无法与大型国际石油公司抗衡,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1]。
一、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意义(一)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的严峻形势国土资源部2015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仅有268亿吨。
其中低渗或特低渗、重油、稠油和埋藏深度大于3500米的石油储量占50%以上,勘探开发难度极大。
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量达5.33亿吨,同比增3%,远超国内石油产量,造成的需求短缺只能依靠进口补充,2015年石油净进口量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4%,对外依存度达到60.6%。
由此可见,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对缓解供求现状十分有利。
(二)促进国内石油企业内部实力提升国际上巨型跨国石油公司有着人才和管理经验等优势,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2]。
因此,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建立一套比国内要求更加严格的、适合国际市场的管理办法和生产技术标准,这将迫使企业提升自己的能力。
可见,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形成“以外促内”的良好系统一般来说,“走出去”的企业也是在国内市场经营的企业。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会在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对国内的经营给予帮助,而企业在国内的良好发展也能够给国际市场部分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形成一个个良好的市场经营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战略储备来源供应 石油储备的建立不可能依赖国内石油资源,只能通过石 油企业拓展国际化经营、利用海外石油资源来逐步建立。 战略性资源重要性 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因素在国际关 系中空前突出。占有市场、控制资源,特别是石油等战略性 资源,已成为大国开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和竞争热点。 国家经济整体安全 中国原油消费基数很大,而且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 未来对能源尤其石油的大量消费不可避免。因此,中国的石 油消费不能过度依赖进口。
6
(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回顾
1. 2. 3. 4. 中石油(CNPC)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中石化(SINOPEC)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中海油(CNOOC)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中化(SINOCHEM)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7
第一阶段:1992 年至 1996 年,国际化在中国石油企 业中仅是中国石油一枝独秀
8
1. 中石油(CNPC)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历程
区域 亚洲 国 家
伊朗、阿曼、叙利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缅甸、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 坦、蒙古、泰国 苏丹、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利比 亚、乍得、尼日尔 俄罗斯、阿塞拜疆 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
9
非洲 欧洲 美洲
10
发展历程:90年代
1993年03月,获得秘鲁塔拉拉油田 7 区块开采服务作业权; 1993年07月,加拿大项目产出海外第一桶原油; … 1995年09月,中标苏丹穆格德盆地 6 区块油田开发项目,签订产品分成协 议; … 1997年06月,以3.2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公司 60%的股权,从而 获得阿克纠宾油田的开采权益1997 年 6 月,签订伊拉克艾哈 代布油田产品分成协议; … 1999年08月,苏丹1/2/4区首船原油装船出口;
5
4. 合理规划国内石油产量的需要
石油资源不可再生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 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 石油的经济价值将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减少而逐渐上升 国内资源持续开发 在国际油价较低的时候,大量利用海外石油资源,而在 国际油价较高的时候,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开采力度。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地依靠海外石油资源来满足 经济发展所需,以便为将来经济发展留下司自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化经营被列为石油公 司通用的战略手段之一。大石油公司从全球市场获取资源, 通过遍布海内外的生产、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与营销网络, 实现资源的集中统一和优化配置。 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自20世纪初以来 就大规模从事国际化经营,到海外进行石油勘探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石油公司的石油勘探开发投资, 有一半以上投向海外,其石油作业活动遍及世界各地。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勘探开 发业务,利用这种途径,日本的公司每年从国外可获取4000 万吨份额油。 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 国等国的石油公司,也都积极参与世界石油资源开发活动。
在国际上购买的一些零星资产大多需要再开发、复产才能投产,地理分 布较为广泛,从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泰国一直到巴布亚新几内亚,都 有相应的项目。
第二阶段:以 1997 年为转折点,中国石油开始投资 储量丰富且高产的成熟项目。
1997 年至 1999 年三年间,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主要产油国如哈萨克斯 坦、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科威特和埃及,以及政治因素更为敏感的苏丹、伊 朗和伊拉克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3
2. 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增长缓慢,年均增长 率仅为1.6%左右,而同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石油消 费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7.3%。 开采成本逐年提高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区大部分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东 部老油区的平均含水率已超过85%。二次、三次采油可以增 加产量,但开采成本逐年提高,生产经营受到极大的压力。 勘探难度日益增大 新发现油藏趋于更深、更薄、更小;复杂断块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主要的勘探领域;新发现的资源趋于劣 质化,稠油、低渗透油藏比重日益增多;新的勘探地区多位 于沙漠腹地、滩海、沼泽地区,后勤支持难度非常大。 4
第三阶段;2002 年至今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逐渐活跃。
一是除中国石油外,中国石化、中海油也开始积极寻找海外资产; 二是纳入考虑范围的地理位置开始拓宽:非洲、拉美和东南亚、中亚等都 进入了视野; 三是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并尝试进入一些传统的高风险项目。特别是 2005 年,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05 年 6 月 23 日, 中海油斥资 185 亿美元现金向优尼科发出要约,8 月 2 日,宣布退出;2005 年 8 月 22 日,中国石油以 41.8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PK 公司;2005 年 9 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 14.2 亿美元联手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 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等等
目前,中石油的海外投资项目分布于苏丹、委内瑞拉、 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泰国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 项目达到70个,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和东南亚五大油 气生产发展区: (1)中东—北非地区目前已经拥有苏丹1/2/4区项目、6区 项目、3/7项目、阿曼项目、阿尔及利亚项目、叙利亚项目; (2)中亚—俄罗斯已拥有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项目、肯阿输油管道项目、北布扎齐项目、滨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 项目、巴斯项目以及土库曼斯坦古穆达克项目、阿塞拜疆 K&K项目和古柏斯坦项目; (3)南美地区已经拥有秘鲁6/7区项目,厄瓜多尔11区块 项目,委内瑞拉英特甘博项目、卡拉高莱斯项目、奥里乳 化油项目。
12.1 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总结
(一)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回顾 (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回顾
(三)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总结
1
(一)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回顾
1. 2. 3. 4. 国际化经营在石油公司自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合理规划国内石油产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