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红米稻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医认为红米能滋阴补肾、健脾开胃,是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据检测,红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同时含有许多特殊营养成分,如锌、有机锗、硒等。据有关研究报道,红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钼、钙、锰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0.5~3倍;红米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植物淄醇以及强心甙和β-胡萝卜素等药用成分。因而红香米比普通稻米更具营养,具有很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实验证明,红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对防治AS(类风湿脊柱炎)和其它慢性病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对通过正常饮食途径提高体内的抗氧化水平,防治因氧化状态升高引起的慢性病有着重要的价值。而其内含丰富的磷,维生素A、B群,则能改善营养不良、夜盲症和脚气病等毛病;又能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所含的泛酸、维生素E、谷胱甘滕胺酸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明显。

我国具有丰富的红米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陕西、四川、福建、湖南、江苏等地。目前推广应用的品种有奉新红米、红优2号、桂红1号等。尽管红米品种资源很丰富,也有不少育成新品种,但将红、香聚集为一体的红香稻品种缺乏,红香稻的食味比红米稻更胜一筹,也更受人们的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全面平衡营养的需要,人们对红香米等特殊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材,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但生产上应用的多是老品种,产量低、米质欠佳,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优质红香米价高货缺,常常供不应求。制定《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对促进我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稻米消费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来源

本项目由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柳州市农业局提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列入《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1]731号)文件中,项目编号为:2011-10020,由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三、主要编制过程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在2004~2011年期间,承担实施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农作物特异种质材料创新示范——杂交水稻红香不育系选育》和柳州市科技项目《特色稻红米新品种选育》,通过开展红香杂交稻新品种的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组整理、分析、总结多年研究、实践的结果与经验,于2011年6月编写成《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初稿。2011年7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报制定广西地方标准。2011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予以立项,并下达了《关于下达2011年第十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1]731号)文件。根据通知要求,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广西地方标准《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为做好标准的编制工作,承担单位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按照标准研制要求和编写工作的程序,及时成立了以罗同平为组长,周忠凤、黄斌、向花香、黄革文、韦超怀、覃瑞德等人组成的项目编写小组,确定了编写本标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和责任,全面启动该标准的编制工作。项目组在原编写初稿的基础上,多次到其它地市考察、调研,征求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多方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标准初稿作进一步的修改,于2011年10月完成了起草编制工作,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红香稻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并于2011年11月9日~2011年11月15日分别寄送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来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柳州市种子管理站共8个单位,请有关专家:陈德威、刘丕庆、廖咏梅、高国庆、粟学俊、王斌、范大泳、莫振勇、韦贵剑、杨日共10人对其进行修改、提出意见,并填写《征求意见表》反馈给我们。

四、编制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