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尺度结构物上的2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二节 DNA分子结构和特点》教案5(浙教版必修2)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提高科学素养:本节教学对教材顺序适当的调整,将学生合作动手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分步进行,与教材中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过程的资料分析相结合,构建模型中发现科学家们曾遇到的问题,通过新的科学发现和积极思考来加以解决,最终形成DNA双螺旋模型。
这样通过模型构建不仅促进对DNA结构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同时能够学习到科学家善于捕获分析信息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进行模型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模型建构”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
3、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利用双螺旋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对DNA的亲切感,消除神秘感,为学生深入学习本节知识降低心理门槛。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本节内容的编排顺序是首先以资料形式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之后总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最后制作模型加深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本节中介绍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4.1采用联系生活提出课题—→模型建构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得出DNA分子结构特点—→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思路4.2引导学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C3

路、农田防护林(被拦截的养分和水分可作为汇,直接为廊道处的植物
吸收利用;被拦截的物种或者汇集于廊道的某处,或者以此为起点 (源)开始 新的扩散)
屏障或过滤:廊道可作为半渗透性的屏障或过滤器
二、廊 道 ——结构与生态流
曲度
廊道的弯曲度或通直度,常用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他们 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来表示。
空间非连续性
斑块属性:尺度、形状、边界等
内部均质性
Patches: definitions
Vector Data = polygons. In ArcGIS, these are shape files.
Grid Cells = homogenous rectangles, typically squares. Also called lattice data, pixels. In ArcGIS, these are grids files.
再生斑块
在先前遭干扰破坏的地段上再次出现的生态系统。
在大面积干扰的情况下,尽管外貌上与残存斑块相似,但在 物种的演替动态上与干扰斑块相似。
短生斑块
由于生物相互作用或非生物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的波动而引 起、持续期很短的斑块。 引起短生斑块的环境变化是经常性的,但由于变化强度较小, 以致于一些物种逐步适应了这种变化。
不同斑块类型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斑块尺度及其生态影响
斑块总面积 斑块平均面积 最大斑块面积 斑块面积标准差 斑块面积极差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
最小斑块面积
斑块面积中值
斑块面积分布偏态系数
斑块尺度及其生态影响
面积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斑块面积越大,环境容量越大,斑块越稳定
《海洋工程波浪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海洋工程波浪力学,是研究波浪及波浪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作用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开设,主要学习线性波浪理论、非线性波浪理论、随机波浪理论以及波浪的作用力计算等。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线性波浪理论及小尺度结构物波浪力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及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求解,进而提升对波浪力学的理解。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波浪理论和波浪力计算为主线,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多媒体授课,为海洋平台结构等课程设计提供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确定性波浪理论、随机波浪理论、波浪力计算,这三方面密切联系、前后呼应。
确定性波浪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线性波浪理论和非线性波浪理论,其中线性波浪理论是学习基础,要求全面重点掌握深水波、有限水深和浅水波浪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常见的非线性波浪理论的特性,进而掌握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
随机波浪理论主要从随机过程角度描述波浪的特性,重点掌握随机波的时域特性- 1 -和频域特性,从而为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分析提供基础。
波浪力的计算部分主要包括小尺度和大尺度结构波浪力计算。
要求全面掌握小尺度结构物波浪力计算方法(莫里森公式),在此基础上,理解大尺度波浪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流体力学。
本课程是工科力学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工程类专业流体类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流体力学、海洋工程环境等课程构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环境课程群。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波浪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波浪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最终使学生对海洋工程中的波浪力学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以助于从事海洋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研究工作。
(1)了解非线性波浪理论、波浪的传播与变形以及大尺度结构物波浪力的计算;(2)掌握线性波浪力学、小尺度结构波浪力的计算以及随机波浪理论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运用波浪理论和波浪力计算方法进行一些基本计算的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 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 ,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骆世明)课后习题及答案汇总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骆世明)课后习题及答案汇总第一章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二章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
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
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 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 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 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
3、家用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电冰箱的电动压缩 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 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采用将氢气液化的 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
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 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 间隔在 0.1s 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 原声加强。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系统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1. 生物适应环境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 3. 各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 4.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1.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biodiversity) 2.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1) 城郊农业 (2) 基塘系统与滩涂养殖 (3) 农户庭院经济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种结构(species structure, 组分结构) 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 空间结构: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营养结构(nutritious structure , 食物链结构)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二、自然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 1. 种植业与温度的关系。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和耕 作制度。 2. 耕地复种指数与温湿度的关系。如从东到西的变化。 动物种类与气候的关系。干旱、寒冷(骆驼、牦牛、藏 绵羊、黄牛)与湿润地区(水牛、大象等)的动物种类不 同。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2. 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 (1) 大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云南高原:从低热层(甘蔗、冬春季蔬菜、热带性果树、药 材等) 中暖层:发展粮、油、生猪、蚕桑、烤烟等);高寒层:细毛羊、冷杉、 铁杉等。 (2) 小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江津县大桥乡:山顶松杉带帽;半山果棕缠腰;沟坝田土间套; 低洼地养四大家鱼。又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 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旱地蔬菜、旱粮,水 田水稻,低洼地养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5, 边界层不分离,无漩涡 5~15<Re<40, 边界层分离,尾部出现一对稳定漩涡 40<Re<150, 尾涡交替出现,形成涡街 150<Re<300, 尾流向紊流过渡 300<Re<3×10*5, 尾流全为紊流 3×10*5<Re<3×10*6, 尾流变窄,凌乱 3×10*6<Re, 尾涡重新形成
)
tanh
kd[CD
(
H
4 D
)
2kd sinh 2kd sinh2 kd
cos
cos ]
• 圆柱所受波浪力为时间周期函数,最大值对应相位
M
gV ( H )
2d
1 k
tanh kd{CM
kd
sinh kd cosh kd sinh kd
1sin
• 倾覆力矩:
CD
(
• 3 倾斜柱体 1977,Chakrabati 波浪中水槽试验 结论: a、CM相对不受倾角影响,CD随角度增加而略增 b、法向力是主要的,轴向力可忽略
• 4 水动力系数选择问题
• A 目前,有关CM,CD和CL已有的资料,没有一组数据能 令人信服的直接用于实际工程。
• (1)实验室能提供有用的数据,因实际Re等与实验室有 差别,实际海况与实验室情况也有差别
Re=40
Re=100
Re=4000(流速图)
Re=4000
Re=4000涡量图
Re=8*10^6涡量图
• 亚临界区: 层流逐步发展为湍流,出现涡街 • 临界区: 凌乱 • 超临界区: 湍流涡街重新建立
• 海洋工程Re数一般较大,圆柱体后易形成涡街
• 圆柱体除受沿流向稳定的(平均值) fD 外,还受脉动拖曳 力 fD ,通常在高Re数情况下, fD 较小。
• (2)各实验室数据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波浪理论不同, 有些试验结果间有较大差别
• 将试验结果应用于工程设计中应谨慎,应尽量结合海试结 果。
规范建议及各种形状结构物水动力系数
各种形状水动力系数 • 日本土木工程学会
f CM AIu CD ADu u
• 非规则形状的结构物水动力系数 • (1)近似处理,简化为形状接近的规则物体水动力系数 • (2)数值计算 • (3)实验
惯性力系数 CM 1 CA
• U 形槽中振荡流流经柱体的试验
• U形槽数据和波浪水槽数据在低Re数有较好相关性,要证 明对海洋近海结构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证明。
• 3、定常流中的振荡柱体 f CA AI X CD AD U X (U X ) f CAAI X CD AD X X CD ADU 2
D 为绕射参数(结构直径与波长比)
L
• KC数大则绕射参数小,反之绕射参数大则绕射参数大 • 散射作用大则阻力小,散射效应小则阻力大。 • Garrison给出波浪力计算范围图
• 小尺度:D/L<0.2 Morison方程
• 大尺度:D/L>0.2 F-K法 散射理论
绕流力
• 1 圆柱绕流拖曵力 定常水流绕过圆柱体时,沿流动方向作用在圆柱上的力
W C (U C)
c •
为柱体轴向单位矢量 C Cxi Cy j Czk
• 若波浪为二维波(xoz平面内)
U (ui wk)
•
若倾斜柱体也在xoz平面内
•
C Cxi Czk
•
U C (ui wk) (Cxi Czk)
(uCz wCx ) j
[
(m
EI mw
)l
31Leabharlann ]20.354s1
m 木 D2 / 4l 2.010103kg
• 附加质量
mw 水 D2 / 4d 1.932103kg
• 惯性力海流作用在木桩拖曳力
FD
1 2
CD
水
Du
2d
3.075103 N
• 斯特罗哈尔数 • 涡泄放频率
S fD 0.2 u
• 一、光滑柱体 • A 水平力
1976,Sarpkaya做了广泛的实验,研究水动力系数与Re 数和KC数的关系(U型槽简谐振动流) 结论:a) CD 随Re数增大先减小至约0.5,然后增加趋于一常
数,Re 1.5106 时,CD 约为0.62;
b)CM 随Re增大先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后趋于一常 数, Re 1.5106 时,约为2.0; c)CM , CD 随Re,KC变化曲线
• 垂直于流向受脉动 横向力 fL 。
• 斯特罗哈尔(Strouhal)数
S fD u
f为涡泄放频率,工程中应避免它与构件自振频率(固 有频率)接近,以免出现涡激共振现象。
例题
• 一根打入海底的圆形木桩,长度l=20m,直径D=0.4m,水 深d=15m,海流速度u=1m/s,试计算海流作用在木桩上的 拖曳力、惯性力,并确定发生涡激共振危险所对应的海流 速度。
• B 横向力 Sarpkaya 在Re和KC数范围很广的试验:
• 结论: Re<=2e4时,CL取决于KC; Re>2e4时,CL取决于KC和Re
• 2、粗糙柱体 • 海污:海洋生物附着在结构上
(1)构件尺度增大 (2)改变水动力系数 (3)增加结构重量 (4)使周围流场不稳定 实验室中,海污长用表面喷沙粗化进行模拟,海污程度用不 同砂种来体现 K/D(K为沙粒尺度) 1982年,Chakrabati,波浪水槽中垂直柱体喷砂粗化实验 结论; (1)CM相对不受粗糙度影响; (2)CD,CL在中等KC范围内明显增加
规则波中垂直柱体涡的泄放:
• 1970 Bidde
• KC>5时,尾涡出现不对称 • fL是不规则的
• 横向力公式
fL
1 2
CL Du 2
CL A Du2
由于横向力是不规则的,CL 将随时间不规则变化
定义最大横向力系数
CL max
fL max ADu02
二、横向力傅氏级数表达:
N
fL ADu02 CLn cos(nwt n ) n1
• 计算使用数据
木材弹性模量 木材密度 海水密度
E 1.0104 MPa
木 0.8103kg / m3 水 1.025103kg / m3
木桩横截面积惯性矩 I D4 / 64 1.256103m4
拖曳力系数
CD 1.0
• 木桩自振频率 • 木桩质量
fn
3.52 2
8sh2kd
)
• Kc>18时,主要频率将出现三倍波浪频率
• 实验方法
3-3水动力系数
波浪水槽固定柱体
CM
,
CD
, CL max
实验研究
U型槽中振振荡荡柱流体实实验验
现场实验(海试)
• 影响水动力系数的因素:
• KC, Re,柱体粗糙度,柱体倾斜度,形状等
相关试验
CLn为横向力n次谐力,不随时间变化 n 为相应相位角
• 1976 chakrabarti实验结果(p63)
• 在大部分KC数范围
CL2 CLn (n 1,3, 4,5)
• 波浪力主要频率为二阶波浪频率
• 工程设计中,估算公式
fL
CL
DH 2 2
K1
cos
K1
shk (d
) sh2k(d
W C (U C) (Cxi Czk) (wCx uCz ) j (wCxCx uCxCz ) (wCxCz uCzCz )
Cx cos , Cz sin
讨论
• (1)轴向力 • (2)横向力 • (3)倾斜柱体力系数与垂直柱体力系数(图3-4,3-5)
H
2 D
)
(kd
)2
kd
sinh sinh
2kd 2 kd
sinh2 kd
cos
cos
• kx=0时,可写为:
M MI0 sin wt MD0 cos wt cos wt
• 最大波浪力作用点位置 •
e M F
• 二、Morison方程其它形势
• 1、倾斜柱体
f CM AIW CD AD W W
• KC数:
KC ( X 0 U )T0 D
• 4、波浪和流中的固定柱体
f CM AIu CD AD u U (u U)
f CM AI X CD AD X X CD ADU 2
KC (u0 U )T D
Re (u0 U )D
3-2 横向力
• 一 概述 横向力:波浪在柱体后漩涡尾流区的形成的垂直与波浪传 播方向的波浪力
围改变运动状态的流体产生惯性力,改变流动状态的流体
的质量称为附加质量 M w 。
• 总惯性力 令 则
du fI (M0 M w ) dt
M w CwM 0
fI
(1 Cw )M0
du dt
CM M 0
du dt
3-2 Morison方程
• 一、直立圆柱波浪力
• Morison,O’Brien,Johnson,Shaaf(1950)
f
t)
• 2 绕流惯性力
非定常绕流运动中绕流流体对圆柱的作用,还有流体 速度引起的惯性力
• 在速度分布为v v(x, y, z,t)流场中,有排水体积为V的柱体 固定其中,若不考虑柱体对流场的影响(散射效应),将 柱体边界作为流体边界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