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二节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好发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辅助检查资料: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我院CT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病理分型(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颈椎病临床疗法指南

颈椎病临床疗法指南

颈椎病临床疗法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颈椎病的临床疗法指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症状缓解
- 休息:在症状出现时,适当休息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不适感。

- 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敷贴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 按摩和理疗:通过按摩和理疗可以缓解颈椎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 药物治疗: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症状控制
- 锻炼:进行适量的颈部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强度和灵活性,有助于控制疼痛和改善姿势。

- 睡眠姿势:选择适当的睡眠姿势,使用合适的枕头,避免过度压迫颈椎。

- 姿势维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专业治疗
- 物理疗法:应用热疗、冷疗、电疗等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

- 手术治疗:在症状严重且无法缓解的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预防措施
- 良好的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尽量避免弯腰或扭动颈部。

-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锻炼,特别是针对颈椎的锻炼。

- 避免劳损:减少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时间。

- 规范劳动环境:合理配置工作台和椅子,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请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部不适以及上肢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依据以下的标准进行判断和康复。

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疼痛程度以及疼痛部位,并结合体格检查来确定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 或 MRI。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颈椎的变化,并确定颈椎病的程度和类型。

3. 保守治疗: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或轻度患者,通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椎病的中、重度患者,如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压迫神经和稳定颈椎。

5. 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手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按摩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颈椎保护,改善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应该根据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

诊断治疗建议书颈椎

诊断治疗建议书颈椎

诊断治疗建议书颈椎颈椎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颈椎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颈椎疾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颈椎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上肢放射痛、手部麻木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颈椎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和MRI等。

X线片能够清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CT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和椎间盘情况,MRI则能够显示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颈椎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颈椎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或神经损伤等情况。

二、颈椎疾病的治疗建议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疾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理疗、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以适当进行颈部按摩和拉伸操来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此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肌松药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2. 微创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颈椎疾病,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微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微创椎间融合手术等。

这些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同时还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3. 外科手术对于部分严重的颈椎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等。

这些手术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但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颈椎病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

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

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

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

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

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是临床医生指导诊断和治疗颈椎病的准则,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适用于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
的程度、部位和性质,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征象,如肌力减退、感
觉异常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颈椎、测量颈椎的活动度等。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X线、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颈椎病的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和椎间盘的状况。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休息、生
活方式调整、理疗、药物疗法等。

理疗包括颈部牵拉、物理疗法、
康复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选择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旨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部功能、减轻疼痛和恢复生活能力。

总之,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颈椎病,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有效。

因此,患者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史上最全颈椎病诊疗手册,一定要转发的

史上最全颈椎病诊疗手册,一定要转发的

史上最全颈椎病诊疗手册,一定要转发的1(1)Spuling 试验:其主要是用于检查神经根在根管通路上是否受到压迫。

方法:是头被动向一侧和后方压迫,出现同侧上肢放射样疼痛为阳性。

原理:此动作可以使同侧的神经根管明显变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在根管部位神经根受到增生的骨赘或膨出的间盘压迫而出现症状。

这个检查是通过促进压迫加重使症状表现出来。

是鉴别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2)Barre 一Lieou 征:其主要是用于诱发和证明交感神经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

方法:将头部向一侧旋转和侧屈并保持几秒钟,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为阳性。

原理:考虑椎动脉型或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是由于椎动脉附近受到颈椎增生的压迫,这样的动作可以使压迫更加明显,诱发症状。

实际上,Barre 一Lieou 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清,这个动作也不一定可以诱发症状出来,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部分患者,头部向一侧倾斜或旋转时容易出现症状。

(3)Lhermitte 征:本法是检查脊髓白质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炎症状态。

方法:让患者屈曲或后伸颈部,出现上述沿着颈背部放电样疼痛的状态为阳性。

原理:颈椎病或脊髓其他原因造成脊髓白质出现炎症时,屈曲和伸展颈部可以使颈髓移动,而脊髓又是被齿状韧带固定于硬膜,因此会出现微小的牵动。

正常时这样的牵动不会有异样的感觉,但是脊髓白质炎症状态时,兴奋阂值很低,会出现放电样的感觉。

(4) 10 秒手指屈伸试验(AMRalternative Motion Rate ) :判断脊髓内部髓节间的联络功能。

方法:让患者用最快的速度屈伸手指,每一次必须完全伸直和屈曲,如果10 秒钟20 次以下为异常。

原理:伸直手指时需要屈曲的拮抗肌的同时松弛,反之亦然。

这需要脊髓灰质的邻近髓节之间的迅速信息交换。

如果脊髓受压导致髓节之间的联系不畅,手指屈伸的灵巧运动就会受限。

(5)小指逃避征(FES 一finger Escape Sign ) :判断手的内在肌群是否存在肌力障碍。

颈椎病指南

颈椎病指南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临床指南一、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①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所有患者均拍摄颈椎正侧及过屈过伸X线摄片、颈椎MRI及颈椎CT确诊并排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骨折、结核、肿瘤等病变。

二、治疗方法1.手术方法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采取椎体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椎间盘切除+前路钢板固定和颈椎间盘置换三种。

2. 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治疗术前祛瘀通络定痛,①内服祛瘀通络定痛类药物;②点穴止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或由他人帮助点按肩井、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缓急止痛;③外敷伤科黑药膏(由制川乌、天南星、姜黄等组成,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敷)。

术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①术后初期(1~3周)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具体剂量)柴胡9g(1袋),归尾6g(1袋),赤芍9g(1袋),桃仁9g(1袋),红花12g(1袋),鸡血藤9g(1袋),防风6g(1袋),枳壳9g(1袋),血竭3g(1袋),川芎6g(1袋),乳香6g(1袋),没药6g(1袋),木通3g(1袋),甘草6g(1袋)。

免煎剂,饭后1h冲服,每天2次。

②术后后期(4~8周)宜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生新续骨,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具体剂量)黄芪12g(1袋),桂枝9g(1袋),芍药9g(1袋),大枣6g(1袋),生姜6g(1袋),牛膝12g(1袋),地龙6g(1袋),熟地9g(1袋),当归9g(1袋),甘草6g(1袋)。

免煎剂,饭后1h冲服,每天2次。

恢复期(8~12周):①功能锻炼,患者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

②内服八珍汤加减,处方:人参12g (1袋),白术9g(1袋),茯苓9g(1袋),当归9g(1袋),川芎6g (1袋),白芍9g(1袋),熟地9g(1袋),炙甘草6g(1袋),大枣6g(1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概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韧带组织之间形成的间隙,由于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

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

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

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可有颈部僵硬不适、活动受限,头、枕、颈、肩、臂部疼痛, 手臂串麻等症状。

(2)体征:颈椎棘突、横突、冈上窝、肩胛内上角和肩胛下角等部位存在压痛点;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低头试验和仰头试验、旋转挤压试验等检查阳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腱反射增强或减弱;重者可见手部肌肉萎缩。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见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体前后缘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前纵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等表现。

怀疑有后纵韧带钙化或颈椎间盘突出时可相应进行X线断层、CT或MRI检查。

2.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常表现为下肢无力、酸胀、小腿发紧、抬腿困难、步态笨拙、下肢与上肢麻木、束胸感、束腰感、手足颤抖等;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发展到上肢。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单瘫、截瘫、偏瘫、三肢瘫、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等。

症状复杂,可因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而不同。

(2)体征:可因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相应出现腱反射异常、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阳性等不同体征;Hoffmarm征、Rossollimo征、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阳性;髌阵挛、踝阵挛阳性;屈颈、伸颈试验阳性。

并可出现相应节段水平的感觉异常等。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见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小于0.75)、颈椎后缘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表现。

MRI检查可见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增生以及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等表现,少数T2W1像可见脊髓内高信号(说明脊髓有局灶性缺血或水肿)、黄韧带肥厚等改变。

3.椎动脉型颈椎病(1)症状:可有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消失多与头部位置有关。

(2)体征:颈椎旋转试验可阳性,低头、仰头试验也可诱发眩晕。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小关节增生并向前突人椎间孔内。

椎动脉造影时,72%?85%的患者存在椎动脉弯曲、扭转等表现。

(4)脑血流图检查:转颈或低、仰头时枕乳导联的波幅低于正常。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症状:可有偏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血压不稳、手肿、手麻、怕凉、视物模糊、易疲劳、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各患者表现不一。

(2)体征:可有心率过速、过缓,血压高低不稳等体征,低头和仰头试验可诱发症状产生或加重。

(1)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5.混合型颈椎病同时存在以上两型的症状和体征。

【康复评定】1.关节活动度及相关肢体的运动功能评定见表2-1-1 ,如颈部关节活动度测量、上、下肢肌力评定(包括握力)、肢体周径测量等。

表2-1-1 运动功能评定2.专项评定量表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评估量表(1)VAS 疼痛评分量表请受试者在以下10CM 横线上以竖线标记目前的疼痛情况,然后评价者以刻度尺度量受试者标记点的长度并在横线右侧的□□中填写具体数字(小数点后1位),即为该项得分。

无痛剧痛(10)□.□分(2)日本整形外科协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方法(JOA20分法)项目 评分 项目 评分一、症状与主诉 四、体征A 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 A. Spurling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a. 没有 3 a. 阴性3b. 时有 2 b. 有颈肩疼痛而无颈椎运动受限 2c. 常有或有时严重 1 c. 有上肢、手指疼痛而无颈椎运 1d. 常很严重0 动受限或既有颈肩疼痛又有颈B 上肢疼痛与麻木椎运动受限a. 没有 3 d. 既有上肢、手指疼痛,又有颈椎0b. 时有 2 运动受限c. 常有或有时严重 1 B. 感觉d. 常很严重0 a. 正常2C 手指疼痛与不适 b. 轻度障碍1a. 没有 3 c. 明显障碍b. 时有 2 C. 肌力c. 常有或有时严重 1 a. 正常2d. 常很严重0 b. 轻度减退1二、工作和生活能力 c. 明显减退A.正常 3 D. 腱反射B.不能持续 2 a. 正常1C.轻度障碍 1 b. 减弱或消失0D.不能完成0三、手的功能A.正常0B.仅有无力、不适而无功能障碍–1C .有功能障碍-22.2脊髓型颈椎病的评定量表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评定报导较多,也较成熟。

其评定方法有Odom分级方法、Fager分方法、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型、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法)、国内殷华符等颈椎病脊髓功能40分评分方法以及王葵光等量化计分方法等。

现介绍国际常用的改良JOA评分法(见表2-1-2)和国内常用的颈椎病脊髓功能40分评分法(见表2-1-3)。

表2-1-2改良JOA评分法项目功能状态评上肢功能不能写字0字迹不能识别 1只能写大写字母 2笔迹变形 3正常 4 下肢功能不能行走0平地行走需手杖或支撑物 1上下楼梯时蒋手杖或支撑2无手权或支撑物可以行 3正常 4 憋觉(上下肢、躯干各2分,明显感觉缺失0轻度感觉缺失 1正常 2 膀胱功能完全尿潴留0严重排尿困难,费力、淋1轻度障尿频、尿踌躇 2正常 3表2-1-3颈椎病脊髓功能40分评分法项目功能状态评上肢功能(左、右分别评定,无使用功能0 8分,共16分)勉强握食物逬餐,不能系2能持勺进餐,勉强系扣,4能持筷进餐,能系扣但不6基本正常8 下肢功能(左、右不分,共不能端坐、站立0能端坐但不能站立 2能站立但不能行走 4拄双拐或需人费力搀扶勉6拄单拐或扶梯上下楼8能独立行走,跛行步态10基本正常12 括约肌功能(共6分)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0大小便困难或其他阵碍 3基本正常 6 束带感觉(躯干,共2分)有束带感0基本正常 22.3 椎动脉型颈椎病评定量表见2-1-42-1-4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满分共30分)眩晕(16分)A.程度8分:无症状6分:轻度眩晕,可忍受,能正常行走4分:中度眩晕,较难受,尚能行走2分:重度眩晕,极难受,行走有困难,徐扶持或坐下0分:剧烈眩晕,几乎无法忍受,需卧床B.频度4分:无症状3分:每月约1次2分:每周月一次1分:每天约一次0分:每天数次C.持续4分:无症状3分:几秒-几分钟时间2分:几分钟-1小时1分:几小时0分:1天或以上颈肩痛(4分)2分:无症状 1.5分:轻度,可忍受1分:中度,较难受0.5分:重度,极难受0分:剧烈,几乎无法忍受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A.发病期间日常生活需帮助情况(2分) B.发病期间工作情况(2分)2.0分:不需要 2.0分:与原来一样1.5分:偶尔需要 1.5分:需适当减轻,能上全班1.0分:经常需要,尚可自理 1.0分:需明显减轻,尚能上全班0.5分:大量需要,离开帮助自理有困难0.5分:需大量减轻,只能上半班0分:完全依赖,离开帮助无法自理0分:无法上班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没有极少偶有常有一直有Ο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Ο比平时容易生气,激动、烦躁□□□□□Ο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担心□□□□□Ο睡眠比往常差□□□□□Ο难像往常一样与人相处□□□□□粗分:没有(4分) 极少(3分) 偶有(2分) 常有(1分)一直有(0分)标准分:按粗分得分折算4分:17-20分;3分:13-16分2分:9-12分;1分:5-8分;0分:0-4分【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1)颈椎牵引疗法目的:解除颈肌疼挛;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列线;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颈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椎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椎间盘回纳;改变扭曲椎动脉与钩状突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在颈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刺激等。

方法: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坐位多用。

①角度: 颈椎屈曲,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牵引角度增大时,最大应力位置下移,因此应根据X线片所明确的病变部位来选择牵引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