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采摘机器人有关论文 刘今朝

合集下载

未来的采收机器人作文

未来的采收机器人作文

未来的采收机器人作文
“哇,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啦,红彤彤的一片,好漂亮啊!”我兴奋地喊着。

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乡下的果园。

一走进果园,我就被那满树的果子吸引住了。

一个个苹果像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摘。

“宝贝,你看这些果子多诱人啊,可惜采摘起来可不容易呢。

”妈妈笑着说。

“是啊,要是有个机器人能帮我们采摘就好了。

”爸爸接着说。

我看着满树的果子,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未来要是有采收机器人就太棒啦!我想象着未来的采收机器人,它有着灵活的手臂,可以轻松地够到高处的果子,而且它还能准确地判断果子是否成熟,只采摘成熟的果子。

“嘿,你们说,未来的采收机器人会不会像人一样聪明呀?”我好奇地问。

“那肯定呀,说不定比人还厉害呢。

”爸爸笑着回答。

“那它摘果子的速度肯定超级快,这样农民伯伯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啦!”我开心地说。

“对呀对呀,而且它还可以不分昼夜地工作呢。

”妈妈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

我越想越兴奋,仿佛看到了未来果园里,采收机器人在忙碌地工作着,果子像雨点一样落进篮子里。

哎呀,如果真有这样的采收机器人,那该多好啊!那我们就能吃到更多新鲜又美味的果子啦!我真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呀!。

基于自动化的苹果采摘机器人

基于自动化的苹果采摘机器人

基于自动化的苹果采摘机器人一、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也逐渐实现自动化。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自动化技术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旨在提高苹果采摘的效率和质量。

二、背景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苹果种植园。

传统的苹果采摘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劳动,但存在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采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基于自动化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成为了迫切需求。

三、技术原理1. 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头,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识别苹果的成熟度、大小和位置,以确定采摘的目标。

2. 机械臂控制技术:机器人配备多自由度的机械臂,能够精确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和力度,以实现准确而轻柔的采摘动作。

3. 定位导航技术:机器人配备定位导航系统,能够精确确定自身位置和目标位置,以实现精准的运动和采摘。

四、机器人的工作流程1. 初始化:机器人启动后,进行系统初始化和自检,确保各个组件正常工作。

2. 视觉识别:机器人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对苹果进行成熟度、大小和位置的识别,并确定采摘目标。

3. 导航定位:机器人根据导航系统的指引,准确移动到目标位置。

4. 机械臂控制:机器人根据目标位置和苹果的特征,精确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和力度,以实现准确而轻柔的采摘动作。

5. 采摘动作:机器人利用机械臂将苹果轻轻摘下,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6. 采摘检测:机器人对采摘的苹果进行检测,确保采摘质量和成熟度的一致性。

7. 数据记录:机器人将每次采摘的苹果数量、质量和成熟度等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管理。

五、机器人的优势1. 提高采摘效率:机器人采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采摘苹果,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2. 提高采摘质量:机器人的视觉识别和机械臂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准确而轻柔的采摘动作,避免了人工采摘中可能产生的伤害和损坏。

3. 减少劳动力成本:机器人代替了人工劳动,减少了人工采摘的劳动力成本。

4. 数据分析和管理:机器人能够记录每次采摘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提供便利。

全自动果实采摘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全自动果实采摘机器人的设计研究

全自动果实采摘机器人的设计研究摘要:以自然果园环境中机器人采摘成熟果实为原型,综合运用嵌入式系统、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视觉识别、传感器与控制器等技术,依托智能无人车、机械夹爪、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惯导系统等设备实现果蔬的无人化采摘。

关键词: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全自动果实采摘;智能机器人;视觉控制(本文由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310452140)以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22M39)支持。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而由于城市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城市迁移发展,留在农村的人口愈来愈少,人口趋势老龄化严重,同时,由于机械化、自动化农田普及率低,农田单位亩产成本高但收益却非常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能获得的利益不高,愈来愈多的人不再愿意当农民、做农活。

但是,农业不能没有人来干,不能停止。

那么此时,我们就需要加强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此,我们小组通过努力,设计出一款与农业采摘相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全自动果实采摘机器人,用于提高大棚、室内等场地较为良好,农作物较为集中的场地的果实采摘效率、节省人力、降低单位面积采摘成本。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模型算法上国内天津理工大学的乔艳军基于视觉学习和双目视觉技术对果实采摘机器人对于果实的识别和定位等做出了改善,使果实采摘机器人可以全天候多种光源的工作环境下对不同种类的水果进行识别、定位、采后分级等工作,基础原理是基于YOLOv3的果实识别方法[1],经过采集和训练之后的模型可以做到高达99.7%的精准识别率[2],且与GoogleNet、MobileNet等国外先进模型相比具有优异的分类精度、良好的实时性等优点[3]。

在机械手臂方面吉林大学的王傲雪对番茄的无损采摘进行了研究,以“丹东409”花生番茄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平均重量、果实平均宽度、球度、果皮与硅胶、橡胶材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等参数;利用TA.XTC+TA.Touch进行压缩试验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并根据仿生学原理制作了样机,通过实验得到抓手材料使用硅胶为更加合适的结果,通过对大小果实的抓取获取数据,成功率分别为86%和81%,并且对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实的抓取几乎都没有损伤[4]。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摘要】本文以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在详细阐述了果树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机器人采摘算法优化研究,机器人在果园中的试验与验证,机器人采摘效果与成本分析,以及机器人在农业果园中的应用前景。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的功能实现与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 功能实现, 试验研究, 设计与实现, 采摘算法优化, 试验与验证, 采摘效果, 成本分析, 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 发展展望, 应用推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果树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引入先进的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和智能算法,果树采摘机器人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和采摘果实,大大提升果园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研究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有望提升果园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果树采摘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果树采摘工作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大规模种植的果园需求。

开发一种高效、智能的果树采摘机器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果树采摘机器人可以解决人工采摘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面临着来自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压力,而采摘机器人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采摘机器人可以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人采摘不受时间和气候限制,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快速、准确地完成采摘任务,避免了采摘中人为操作误差导致的果品损伤,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果品品质。

果树采摘机器人还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提高果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劳动力不足、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机器人的出现成为了落地生根的发展趋势。

在果树采摘领域,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而果树采摘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减少了采摘成本。

本文将介绍农业果树采摘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及试验研究。

1. 视觉系统果树采摘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是其核心部件,它能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果实的成熟度和位置。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果树采摘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果树的状态,并对果实进行定位和识别。

这样一来,果树采摘机器人就能够确保在采摘时不会对果实造成损害,提高了采摘的精准度和效率。

2. 机械臂系统果树采摘机器人的机械臂系统是其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精准的控制实现对果实的采摘。

机械臂系统通常采用多轴关节式结构,具有高度的柔性和自适应性,可以根据果实的不同位置和形状进行调整,实现高效的采摘动作。

3. 自主导航系统果树采摘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系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等技术实现对果园内部环境的感知和定位。

通过精确的路径规划和避障算法,果树采摘机器人可以在果园内部自主行走,并找到果实的位置进行采摘,极大地提高了采摘的效率。

4.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果树采摘机器人的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是其智能化的重要支撑,它能够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实现对机器人的精准控制。

通过搭载实时控制系统和云端数据分析服务,果树采摘机器人可以根据果树的实时状态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的采摘操作。

1. 机器人采摘效率的试验研究为了验证果树采摘机器人的效率和性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的试验,对机器人进行不同条件下的采摘效率测试。

通过对比人工采摘和机器人采摘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果树采摘机器人的采摘效率远高于人工采摘,而且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地保持高效率的采摘。

《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

《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

《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在不断进行革新。

温室采摘机器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成果,已经在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目标识别技术作为采摘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采摘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二、双目视觉技术概述双目视觉技术是一种模仿人类双眼视觉的立体视觉技术。

通过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物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利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两幅图像进行匹配、分析和计算,从而获取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

在温室采摘机器人中,双目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定位和抓取等任务。

三、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的需求与挑战在温室环境中,采摘机器人的目标识别任务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温室内的光照条件复杂多变,导致图像质量不稳定。

其次,果实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相似度高,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果实在空间中的位置、姿态以及与其他物体的相对关系等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的识别准确性和效率,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识别技术。

四、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技术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双目相机获取果实的图像信息,然后利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识别出果实的三维空间信息。

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图像获取:通过双目相机获取果实的图像信息。

2. 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

3. 特征提取: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果实的特征信息,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4. 立体匹配:将左右两个相机的图像进行匹配,获取果实的三维空间信息。

5. 目标识别: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和三维空间信息,识别出果实的位置、姿态等信息。

五、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基于双目视觉的温室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技术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

关于果蔬采摘机器人的

关于果蔬采摘机器人的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用于检测果蔬的位 置、大小、成熟度等信息 ,为机器人采摘提供数据 支持。
控制器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 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根 据预设程序控制机器人的 运动和采摘操作。
采摘技术原理
识别与定位
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机器人能够识别 和定位果蔬的位置。
采摘策略
根据果蔬的形状和成熟度,机器人采用不同的采 摘策略,如夹持、切割或震动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技术改进与创新:进一步研究新型的传感器和识别技术,提高果蔬采摘机器人 的识别准确率和作业效率。同时,需要加强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便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
• 智能化与遥控操作:研究果蔬采摘机器人的智能化技术,使 其能够自主决策和调整作业参数,提高采摘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开发远程遥控操作系统,使得操作员可以在远离采摘 现场的地方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
果蔬采摘机器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 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 效率高。
国内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也在逐 步推广果蔬采摘机器人技术,但整体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难题
果蔬采摘机器人需要解决复杂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精准控制 等技术难题,实现高效、准确的采摘。
技术创新推动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为果蔬 采摘机器人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和 空间,推动市场发展壮大。
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将为果 蔬采摘机器人市场提供政策保障 和资金支持。
对农业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采摘效率
促进农业现代化
果蔬采摘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采 摘任务,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果蔬采摘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推动 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 值。

农业采摘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农业采摘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农业采摘机器人设计与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说明了农业采摘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其次阐述了研究的意义,指出机器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最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即设计出性能优异、成本效益高的采摘机器人。

在分别讨论了机器人设计原理、技术应用、性能优劣比较、成本效益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介绍了尖端技术在农业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及机器人在采摘效率、精准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劣比较。

在总结了设计与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强调了农业采摘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

本文旨在为农业自动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采摘机器人、设计、研究、原理、技术应用、性能、成本效益、未来发展、设计与研究成果、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开始着手开发具有高效、精准采摘能力的农业采摘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机器学习、视觉识别和机械控制技术,采摘机器人能够准确定位目标果实,进行精准快速的采摘,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可以有效减轻人力劳动压力,提高采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对农业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农业采摘机器人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减少采摘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不足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

引入农业采摘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采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浪费。

机器人采摘可以减少因人为操作而引起的伤害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农业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还可以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农业采摘机器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采摘机器人有关论文
机化141 刘今朝
摘要:果园收获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是广大果农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行果树采摘机器人研究,不仅对于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率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跟踪世界农业新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果树采摘机器人现状,发展,常见问题等。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涉及机构学、机械设计学、自动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机器人作为高自动化、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通过计算机编程能够自动完成目标操作或移动作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灵活性。

因此,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今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和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易对植被造成损害、易污染环境等原因,传统的机械通常存在着许多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都在进行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对农业机器人的需求极其迫切。

就我国而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落后。

农业机器人的问世,有望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改善农民的生活劳动状态。

因此,世界各国对农业机器人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开发。

农业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得到很大进展,其功能已经非常完备。

农业机器人正在或已经替代人的繁重体力劳动,可以连
续不间断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农业智能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采摘机器人是21世纪精确农业的重要装备之一,是未来智能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

采摘机器人是针对水果和蔬菜,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这些作物的采摘、转运、打包等相关作业任务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自动化机械收获系统,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智能技术、计算机科学、农业和生物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边缘性科学,需要涉及机械结构、视觉图像处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学科领域知识。

果实采摘机器人特点:
(1) 作业对象的非结构性和不确定性;
(2) 作业对象的娇嫩性和复杂性;
(3) 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
(4) 操作对象和价格的特殊性。

果树采摘机器人操作者是农民,不是具有机电知识的工程师,因此要求果树采摘机器人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另外,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果价格太高,就很难普及。

国外研究进展
①日本的西红柿采摘机器人
日本的果蔬采摘机器人研究始于1980年,他们利用红色的番茄与背景(绿色)的差别,采用机器视觉对果实进行判别,研制了番茄采摘机器人。

该机器人有5个自由度,对果实实行三维定位。

由于不是
全自由度的机械手,操作空间受到了限制,而且坚硬的机械爪容易造成果实的损伤。

日本冈山大学的Kondo等人研制的番茄采摘机器人,由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行走装置、视觉系统和控制部分组成。

用彩色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卡组成的视觉系统,寻找和识别成熟果实。

由于番茄的果实经常被叶茎遮挡,为了能够灵活避开障碍物,采用具有冗余度的7自由度机械手。

为了不损伤果实,其末端执行器设计有2个带有橡胶的手指和1个气动吸嘴,把果实吸住抓紧后,利用机械手的腕关节把果实拧下。

行走机构有4个车轮,能在田间自动行走,利用机器人上的光传感器和设置在地头土埂的反射板,可检测是否到达土埂,到达后自动停止,转向后再继续前进。

该番茄采摘机器人从识别到采摘完成的速度大约是15s/个,成功率在70%左右,成熟番茄未采摘的主要原因是其位置处于叶茎相对茂密的地方,机器手无法避开叶茎障碍物。

因此需要在机器手的结构、采摘工作方式和避障规划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采摘速度和采摘成功率,降低机器人自动化收获的成本,才可能达到实用化。

②日本的茄子采摘机器人
日本国立蔬菜茶叶研究所与岐阜大学联合研制了茄子采摘机器人。

机器人由CCD机器视觉系统、5自由度工业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以及行走装置组成,作业对象是温室中按照V形生长方式种植的茄子。

该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设计复杂,包括4个手指、2个吸嘴、2个诱导杆、气动剪子和光电传感器,工作中,利用模糊视觉反馈系统
引导末端执行器靠近果实,完成采摘作业。

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试验,采摘成功率为62.5%,工作速度为64.1s/个。

影响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机器视觉系统对采摘位置的判断不正确;同时,视觉系统占用了72%的工作时间(46.1s),也是影响采摘效率的主要因素。

(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在农业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不少院校、研究所都在进行采摘机器人和智能农业机械相关的研究。

在国内,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刚刚起步。

东北林业大学研制了林木球果采摘机器人,主要由5自由度机械手、行走机构、液压驱动系统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

采摘机器人要真正达到代替人类完成采摘任务,并且实用化、普及化,需要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1) 果实的识别率和采摘率不高问题;
(2) 果实的平均采摘周期较长问题;
(3) 采摘机器人的制造成本较高问题。

在果蔬采摘机器人系统中,由于作业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存在光照条件的不确定性和果实部分或完全遮挡问题,采摘对象的智能化识别和定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方法如下:
(1) 开发智能化的图像处理算法;
(2) 视觉传感器与非视觉传感器融合;
(3) 采用主动光源的视觉系统;
(4) 改变作物的培育模式;
(5) 采用开放式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柳洪,宋伟刚.机器人技术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杜青林.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实施“科教农”[R].杜青林部长在全国农业科
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4.17.
[3] 徐丽明,张铁中.果蔬果实收获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和对策[J].农
业工程学报,2004. 20(5):38-42.
[4] 方建军.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J].农业工程学
报,2004.25(2):273-278.
[5] 梁喜凤,苗香雯,崔绍荣等.番茄收获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
究,2003.10 (4):1-4.
[6] 汤修映,张铁中.果蔬采摘机器人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5.27(1):90-95. [7] 曹其新,吕恬生.日本蔬菜和水果拣选机器人的发展状况[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