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国外医疗管理·

可穿戴设备?——?个体化医疗的未来

KIRK S. RODEN

【摘要】 目前正处在可穿戴医疗设备这项新应用技术的黎明。这项技术必将给医学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领域。文章介绍了可穿戴医疗技术,概述了个体化医疗将受益领域,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应用案例。可穿戴医疗技术对于推进医疗改革,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果,提供更多优质的持续医疗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可穿戴设备;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医疗技术;医疗改革

Wearable Medical Techology - The Futur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s Here

KIRK S. RODEN, MBA, F ACHE, Director, Management Operations, Mcgovern Medical School, Uthealth, Houston, TX 77030, USA

【Abstract 】 It is the dawn of a new applied technology labeled Wearable Medical Technology. This enabl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transform medicine, especially personalized or precision medicine.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chnology, an outline of the areas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that will benefit and show specific examples on how it can be implemented. Wearable Medical Technology has the promise helping with health care reform by reducing the total cost of healthcare, dramatically improving outcomes and providing much improved continuity of care.

【Key words 】 Wearable technology ; Wearable equipment ; Personalized medicine; Precision medicine; Medical technology; Healthcare reform

作者单位:77030 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

现代医学在借助科学技术来影响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方面明显落后。在传统的医生患者模式下,医疗健康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而在患者监测以及促进医疗服务等领域,技术的应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功能强大但价格不低廉的数字技术的出现,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协作,针对患者的特定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1-2]。

传统的医疗模式以医生为中心,即患者找医生看诊,医生根据患者就诊当时的状况及检验检查结果为患者诊断治疗。在这种模式下,疾病从治疗到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基本全部依赖于医生,而患者本人则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新的医疗模式下,使用可穿戴设备可以使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图1所示。这种新的模式可以确保医生和患者之间实现随时随地的数据传输和沟通,可以极大地增进医生对于患者的监测能力。同时患者也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反馈建议,适时调整

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

新的模式对于降低患者的总体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潜在意义。它可以提高患者的机能和活力(productivity),有效降低患者使用昂贵的危重医疗服务的机会和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治疗中错误

的发生,并将发生可以预防的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

图1 新型患者医疗模式

低。

由于医疗服务从按服务量付费(Fee?for?Service?Payment)的模式转变到按价值或疗效付费(Value?or?Outcomes?Based?Payment)的模式,医生或支付方为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支付一个固定包干费用。可穿戴医疗技术对于采集患者有价值的数据,保持患者健康以及降低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总体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可穿戴医疗技术定义

可穿戴医疗技术是一些可贴附或穿着在人们身上,用于医疗诊断、治疗、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生理过程、传送数据用于分析和回顾,以及提供医患之间的实时沟通和反馈。这些设备也可以实时提供医生的反馈意见给患者,以帮助患者确定当前的健康状态,使他们保持或调整当前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醒患者接受进一步的健康指导。

可穿戴医疗设备包括多种各式各样的应用,它们可以贴附在人们身体上或者穿着在衣服里。它们通常会与手机等个人设备相连,并且通过蓝牙、Wi-Fi等传输协议与互联网相连接。就像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可穿戴设备也可以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这些设备还具有报时、发送信息以及导航等其他功能[4]。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非常私人化的,可以为医生或患者提供详细的个人医疗信息。以可穿戴设备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患者个人医疗数据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一种独特医疗服务形式。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可以为医生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和有效沟通,使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而且是个人专属的医疗服务。例如,一位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医生为他开具降低血压和心率的药物处方,并预约患者6周后前来复诊以监测效果。而药物的剂量是医生为了控制患者产生高危症状而估算的最佳剂量,医生在患者下次复诊之前是不可能调整药物剂量的。但是如果患者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医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而且可以确定患者的位置、环境状况以及运动水平等状况。这样即便患者不亲自就诊,医生也可以密切和准确的监测药物对于患者的疗效,并且适时调整剂量。

所有这些持续性的数据被实时采集并安全地传输到中心数据库,然后通过分析软件的分析可以随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持续的症状信息和药物疗效反馈信息。医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确定治疗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健康运动程度建议。而对于患者来说,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通过节食和运动等方式降低高危症状的发生,使生活更健康,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5]。

2可穿戴设备的特性

可穿戴设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神经过程,不受地点、环境或活动的影响。这些技术也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重要反馈,以确定患者的状况是得到了改善还是更加恶化,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处置。

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生物反馈(biofeedback)的能力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可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广泛的治疗。例如,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一套运动和节食目标,在药物控制的同时预防血压和心率的高危症状的发生。这些目标可以被设置在可穿戴设备里,在确保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提醒患者在运动和节

食等方面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种方式将提高

图2可穿戴设备—手表

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次数,从而降低费用?[6?-7]?。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增进,更为复杂的反馈技术必将更加广泛地被应用在医疗保健领域,以使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有活力(productive)。可穿戴医疗设备对于患者医疗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和信息等形式,为患者提供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些沟通将成为患者获得最新健康信息的有效方式,包括健康宣教、常见问题解答以及获取医生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4,6]。

可穿戴设备可以有效地用于疾病治疗、患者教育、患者管理以及临床研究等领域。在促进患者医疗健康方面所应用的范围包括:设定治疗目标和运动目标;患者实时心理和生理状况信息获取;为达到健康目标或阶段目标设立激励机制;帮助实施和监测临床治疗和研究协议(Research?Protocols);远程监控运动状况和位置;将患者的生理状况与精神、行为、环境相关联(生理和社会两方面);为实现有意义的数据分析(Meaningful?Data?Analytics)提供数据。

未来,医生、医疗机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将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可穿戴设备,前景非常光明和广阔。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增长如图3所示。

3个性化医疗

在可穿戴医疗技术中,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应用就是为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的定义,精准医疗是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人类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相结合

的一种创新方法,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使用统计平均值(Statistical?Averages)来确定患者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不是全部。精准医疗或个体化医疗可以针对某一患者个体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可穿戴医疗技术可以为个体化医疗的有效实施提供被忽略或缺失的数据(Missing?Data),个人专属监护和反馈(Personal?Monitoring?and?Feedback),同时医疗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使用计算机算法(Computer?Algorithms)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状态[8-9]。

4可穿戴医疗技术的应用类型

4.1监测

(1)生命体征。

(2)大脑及外周神经活动和功能。(3)运动范围、强度以及功能状况。(4)日期、时间、地点活动和环境状况。(5)治疗依从性。4.2治疗

(1)监测患者治疗过程。

(2)治疗滴定和调节(Treatment?Titration?and?Adjustment)?。?

(3)患者直接沟通:①实时;②非实时信息。(4)远程医疗:①?患者实时专科会诊咨询;②远程多专科咨询。4.3教育

(1)直接针对患者疾病的健康宣教。(2)教学培训:①?医疗服务提供者;②?健康服务提供者;③?医护人员;④?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及医学生。4.4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协议平台(Clinical?trial?protocol?platform):①?远程患者知情同意及入组;②?患者依从性监测;③?在更大的地区内增加患者注册;④通过减少就诊次数来降低费用。4.5临床研究成本

(1)实时数据获取和分析。(2)不良反应监测与记录。

(3)患者教育及反馈。

图3

可穿戴设备的数量在不同领域的增长

5未来方向

可穿戴医疗技术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未被涉及的领域和方向需要研究和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①一项可以推动医疗生态系统的技术(Medical?Eco?Systems),如一个类似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的、完整的集成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整合多种可穿戴设备,可以使开发者进而在这个平台之上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应用?。这个灵活而集成的生态系统可以让医生、患者和医疗机构完整、迅速和价格适宜地使用这项新型技术。②在下属领域可以进行持续的技术改进,这些技术改进遵从摩尔定律,即在密度、尺寸、集成处理器速度等方面,每隔18个月~24个月翻一番,将会进行传感器的尺寸和电力、可监测的类型、新材料、与普通的衣服和饰品整合(帽子、首饰、鞋、手表、内衣、衬衫、裤子、鞋)等方面的技术改进。

6结论

可穿戴医疗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并日益强大的技术,它将为现代医学实践带来一波颠覆和创新性的发展。可穿戴医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节省医生的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推进医患双方的教育培训。同时,?对于推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以及推动老年照护和慢性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0]。未来,可穿戴医疗技术的发展将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赋有活力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K atie?Dvorak.?Use?of?wearables?at?outpatient?clinics?[OL].?

FierceMobileHealthcare.?(2014-12-22)?[2015-11-06].?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special-reports/use-wearables-outpatient-clinics.

[2] Katie?Dvorak.?Physician?use?of?wearables?[OL].?

FierceMobileHealthcare.?(2014-12-22)?[2015-11-08].?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special-reports/ physician-use-wearables.

[3] M aged?N.?Kamel?Boulos,?Ann?C.?Brewer,?Chante?Karimkhani,?

et?al.?Mobile?medical?and?health?apps:?state?of?the?art,?concerns,?regulatory?control?and?certification[OL].?Online?Journal?of?Public?Health?Informatics.?2014?5(3):?e229.?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 [4] L aura?Shin.?When?our?wearables?talk?with?our?doctors?[OL],?

ZDNET.?(2014-08-29)?[2015-11-16].?http://www.zdnet.

com/article/when-our-wearables-talk-with-our-doctors/. [5] R achel?King.?Michael?J.?Fox?Foundation?taps?Intel's?big?data,?

wearables?for?Parkinson's?research?[OL].?ZDNET.?(2014-08-

13)?[2015-11-17].?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article/michael-

j-fox-foundation-taps-intels-big-data-wearables-for-parkinsons-research/.

[6] E lie?Dolgin.?Dressed?to?detect?[J].?Nature,?2014-07-10,?

511:S16-S17.

[7] P aul?Wicks,?Jon?Stamford,?Martha?A.?Grootenhuis,?et?al.?

Innovations?in?e-health?[J].?Qual?Life?Res,?(2014),?23:195–203.

[8] K.?Hung,?Y.T.?Zhang?and?B.?Tai.?Wearable?Medical?Devices?

for?Tele-Home?Healthcare?[J].?Proceedings?of?the?26th?Annual?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he?IEEE?EMBS?San?Francisco,?CA,?USA,?(2014-9-1),?5384-5387.

[9] Kara?Dennis.?Wearables?Create?a?New?World?of?Data?for?

Clinical?R&D?[OL].?Medical?Marketing?and?Media.?(2015-9-28)?[2015-11-20].?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 wearables-create-a-new-world-of-data-for-clinical-rd/ printarticle/441443/.

[10]?Oresti?Banos,?Claudia?Villalonga,?Miguel?Damas,?et?al.?

PhysioDroid:?Combining?Wearable?Health?Sensors?and?Mobile?Devices?for?a?Ubiquitous,?Continuous,?and?Personal?Monitoring?[J].?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2014),?Article?ID?490824:1-11.

(收稿日期:2015-12-08)

医疗报告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本篇报告对国、内外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和产品以及盈利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深度分析。 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规划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规划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可穿戴行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仍处于概 念火热、市场反应冷淡的阶段,存在产业链脱节,未能形成闭环的问题。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上游零组件厂商反响积极,包括芯片设计、小尺寸面板、射频技术、传感器等各厂商,纷纷推出专门针对可穿戴 设备的解决方案。而下游品牌开发商大多是创业型小企业,对方案厂 商的依附程度较高,自身缺乏研发与技术支持。因此下游开发商的需 求与上游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难以匹配,导致产业链断裂,从而影响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一、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 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 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 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 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规划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018/7/17 对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等。展望了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产业链方面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安全性及相关应用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互联网 已经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行业。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眼镜、娱乐、儿童监护、健康、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信等领域,可以加入拍照、语音识别、镜片导航、体重监测等各种功能。可以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智能终端,其展现形式不是手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物品。它过借助传感器,与人体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在新理念下诞生的智能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能化方面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运动健康类、体感交互类、信息资讯类、医疗健康类和综合功能类等,每类设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运动和医疗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体感控制和综合功能类的设备有智能眼镜等,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信息咨询类的设备有智能手表,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从目前来看,医疗和运动健康类设备使用的用户较多。 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纷纷开始与其他智能硬件寻求合作。在未来,随着单一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技术日渐成熟,不同领域和功能诉求的产品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带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体验,发展方向也会日渐明确和多元化。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有手环类产品、手表类产品、眼镜类产品和便携医疗设备类产品等,如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的智能手环,苹果、三星的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眼镜等。此外,还有一些珠宝、纽扣类、饰品类以及可放入口袋或嵌入服装内的产品等,如施华洛世奇推出的SwarovskiShine太阳能可穿戴设备系列,Opening Ceremony推出的MICA智能手镯。 3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

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技术趋势-2019版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在当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于消费类体育、健身和健康领域。然而,可穿戴设备正在迅速扩展至医疗保健领域,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智能手机的普及、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易于集成,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数量/种类都显著增加,一些产品现在已经达到医疗用例的性能水平。但是,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让患者更加健康呢?为什么又是现在呢?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

医疗可穿戴设备的目的是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止人体健康出现问题,并有助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面临着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挑战,例如需要多次认证(CE认证和FDA认证等)。然而,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率增加(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患者健康监控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巨大优势远远超过了医疗行业的“繁文缛节”。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或达到医疗级别,例如Ava手环、Apple Watch、Cefaly发带、Ectosens贴片、欧姆龙智能手表和Verily智能手表。这些产品功能从运动追踪到睡眠监测,甚至是葡萄糖监测,作为消费级医疗可穿戴设备具有相当大的前景,但它们必须满足测量准确、佩戴舒适且易于使用。去年,Apple Watch Series 4的“心电图”和“心脏监测”通过了FDA认证。这意味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对批准这些新兴可穿戴技术表现出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可穿戴设备中的健康数据如何处理呢?谁将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呢?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新品发布情况,并描述了正在研发中的产品。我们的分析师还探讨了在不同细分领域中应该采用哪种医疗可穿戴技术,重点阐述了使用这些技术的原因,并预测了技术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医疗可穿戴设备新品进入市场 医疗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成长! 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以同比31%的速递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32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市场(包括连续血糖监测(CGM))将在2024年达到28亿美元,2018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1.6%。

2016年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现状及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可穿戴医疗设备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界定 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把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人们眼镜、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中,可以用紧体的佩戴方式测量各项体征。现阶段,可穿戴医疗设备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还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二)基本特征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备相应的基本特征: 1、可移动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用户可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随时使用,这决定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及其应用的机动性和广泛性。 2、可穿戴性:可穿戴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用户可以穿戴在身上,以人体环境为其物理支撑环境,使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更紧密、更和谐的人机关系和更自然的携带方式。 3、可持续性:即可穿戴医疗设备始终保持备用状态,能够保证用户在需要时为其提供服务,这是反映“人机合一,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特征。 4、简单操作性:用户只需将其穿戴在身上,通过传感器便可随时随地自动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再从中央处理器发送至医疗中心,以便医生进行及时分析和治疗,无需任何操作。 5、可交互性:设备可以通过显示仪器把捕捉到的数据以显示方式反馈出来,用于保证系统设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最独特和最具应用潜力的功能特征之一。 二、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一)市场态势 国际市场正刮起新一波可穿戴设备潮,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尤其是医疗领域里的可穿戴设备将是未来最受消费青睐的,而目前各大巨头都在通过收购或者是发布相关的医疗健康的可穿戴设备,积极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进一步扩大医疗健康领域的市场份额。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之前增长16.7%,市场规模庞大。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意念控制、健康穿戴、体感控制、物品追踪等。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3D眼镜等,其中,智能手表是炙手可热的数码产品,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智能化系统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集合。随着市场对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增加,传感器、光纤通信、触控面板等领域将收益,也将带动稀有金属铟、锗、镓等品种消费增长。 可穿戴设备发展极具潜力。技术的迭代和商业上的可能性正在超越人们的想象,其功能从运动监测到短信和电话提醒,从玩游戏、在线教育到畅游互联网,可穿戴设备越来越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而Wi-Fi、智能蓝牙、NFC和GPS这些成熟技术,高效的无线连接设计也降低了可穿戴设备在处理能力和电量等方面的需求。专业人士对各类可穿戴设备近几年的增长做了预测,其中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智能眼镜、智能衣服等也呈增长态势。 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智能设备穿戴在人体之上这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低功耗芯片、柔性电

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图形处理器发展现状 和发展趋势

Open 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 电路与系统, 2015, 4(3), 47-5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journal/ojc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10.12677/ojcs.2015.43007 State of the Art and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Computer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Jiye Jiao1, Tao Li2, Huimin Du2, Jungang Han1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2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Email: jiaojiye@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 Received: Aug. 19th, 2015; accepted: Sep. 3rd, 2015; published: Sep. 1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Emerging wearable computer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the use of GPU render-ing rich, intuitive and highly interactiv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is the core technology for many wearable applications. This survey of wearable graphics processo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analyzes the trend of GPU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gives key technologies of GPU implementations for wearable computer. Keywords GPU, Wearable Computer, Low Area, Low Power, Data Secure 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图形处理器发展现状 和发展趋势 焦继业1,李涛2,杜慧敏2,韩俊刚1 1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2西安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Email: jiaojiye@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45615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15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14日

2019年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五大医疗可穿戴设备 CMEF以“医疗数字化时代”为主题,扰展会结束后的相关报道以及参与者的关注度中不难看出数字化变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医疗器械行业。而那些使人流停滞、被人群簇拥的展位,常常能预示这个行业的未来——本届CMEF 的“热门产品”无一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概念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医疗可穿戴设备。先带大家看一看2017年有哪些可穿戴设备广受大家的喜爱吧! 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 由美国硅谷VIVALNK基于eSkin电子皮肤技术研发而成的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贴,具备电子皮肤柔性,透气、可弯折等特质,支持持续佩戴使用。其贴片外观呈闪电状,手感轻薄,可随意弯曲,对于喜欢拆、摔东西的孩子来说,显然是安全的。使用时,父母将

它帖附于孩子腋下,随后打开蓝牙,与智能手机相配对。想要了解小孩的体温时,只需要打开app,Fever Scout就会报告宝宝当前的体温,测温精确度在±0.1℃之间。 Fever Scout还具备高温预警功能,父母可自行设置高温报警的温度值,当孩子体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手机会立刻发出报警,让父母不用在夜间频繁起床去给孩子测量体温,可以和宝宝一起安心睡眠。让宝宝健康的每一刻都能被妈妈随时掌握。日前Fever Scout已经通过美国FDA和CE Medical国际认证。 Embrace智能腕带 Embrace Watch是由美国初创公司Empatica,推出的一款专门为患有癫痫的病人设计的智能腕带,可以帮助预测癫痫发作。腕带上布置有一些小型的电极,可透过皮肤传导微弱电流,然后测量汗腺受刺激情况,再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检测癫痫发作。 Embrace腕带可以检测患者的心理压力、睡眠、身体活动,在患者身体癫痫发病时,可以发出警报。通过Embrace app(支持Android和IOS),警报会发送给家庭成员或者身边的护理人员。 iTbra 女性智能内衣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学院:微电子学院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班级:集电13-1 姓名:张翼翔 学号:90 时间: 引言: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

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本文将对可穿戴设备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有产品的局限性,指出未来改进的空间及可能发展的方向。 正文: ○1技术发展与演进历程 早在1922年,发明家H. Day就曾和一顶被改成收音机的礼帽合影过,而1930年8月号的美国杂志《现代力学》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德国工程师也曾创造过一顶硬草帽样式的“帽型收音机”。 发明家Victor T. Hoeflich 1949年3月推出了天外来客般的“帽型收音机”。因为这种帽子上的收音机以电子管技术为依托,所以Hoeflich便使两根电子管和一支环形天线成为了该产品的显著特征,而调频旋钮则安装在两根电子管中间。帽子上的收音机能戴在头部,用电池低电压供电,电池则由用户放在自己口袋里携带。虽然“帽型收音机”在开始时反响甚好,但这种待遇却并未持续。它的失败主要还是基于技术限制,这种帽子只有两个电子管,而家用收音机

则有五六个,后者运转得更好。另外,上世纪30年代末,更高级的FM调频无线电格式在美国得以使用,但“帽型收音机”只能接受AM频率信号。而且环形天线也是有方向性的,用户只要转头,信号就会丢失。 这种“帽型收音机”大概可以称作可穿戴设备的雏形。(以上信息来自于可穿戴设备网)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从那之后,可穿戴技术的研发还维持在较小的规模。而有些相关人士决定将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的那一年。但在这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仍无太大进步。直到新千年之后,可穿戴设备技术才开始了迅猛发展。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Thorp和联合开发者Claude Shannon发现,自己的设备在赌局当中可以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72年:George 为了在二十一点当中取得优势。Keith 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

2020年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况及现状 (5) 1.1产业现状 (5) 1.2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改变我国慢病、职业病等疾病的治疗现 状5 1.3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释放传统医疗资源 (6) 1.4产品情况 (7) 1.5我国市场规模 (7) 1.6市场拓展 (7) 2.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存在的问题 (9) 2.1数据准确度不足 (9) 2.2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9) 2.3产品无法满足患者 (10) 2.4医疗监管问题 (10) 2.5可操作的大数据 (11) 2.6共存与互联 (11) 2.7不一致与多样性 (11) 3.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3) 3.1产品聚焦化 (13) 3.2数据云端化 (13) 3.3体验互动化 (13) 3.4诊断远程化 (13)

3.5盈利模式创新化 (13) 4.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5) 5.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18) 5.1政策利好,可穿戴设备龙头企业将受益 (18) 5.2政策指导, 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18) 6.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20) 6.1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用于各种慢性病监测 (20) 6.2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用于各种疾病治疗 (20) 6.3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带动新的产业模式 (20) 6.4实时监测 (21) 6.5降低治疗成本 (21) 6.6医疗大数据 (21) 6.7智能医疗前景 (22) 7.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投资分析 (23) 7.1可穿戴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23) 7.2可穿戴设备应用于慢性病监测 (23) 7.3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疾病治疗 (23) 7.4可穿戴医疗商业模式分析 (24) 7.5可穿戴医疗市场前景分析 (24) 7.6可穿戴医疗市场投资分析 (25)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海南大学 现代测控与控制技术大作业报告 题目: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姓名:车京运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指导老师:王磊老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一、可穿戴设备现状………………………………………………… 、可穿戴设备定义……………………………………………… 、可穿戴设备典型应用分析…………………………………… 、可穿戴设备技术环境………………………………………… () 芯片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技术………………………………………………… () 人机交互技术………………………………………… () 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 () 专利技术………………………………………………… 、可穿戴设备崛起……………………………………………… 二、可穿戴设备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可穿戴设备应对措施……………………………………………… 四、可穿戴设备对幼儿、老人等刚需群体的前景………………… 五、未来的趋势……………………………………………………… 六、结语………………………………………………………………参考文献………………………………………………………………现代测控测温实验……………………………………………………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车京运 (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摘要:随着科技与业的发展,国内外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科技潮。如今,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已从各个方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论文首先介绍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技术环境,接着介绍其面临的问题,进而分析可采用的发展对策,最后就可穿戴设备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存在问题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正当智能手机领域表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当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相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当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规划出不同的类型。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绝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实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不过功能更增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能够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医用穿戴设备有哪些

医用穿戴设备有哪些 医用穿戴设备概述目前可穿戴市场的发展变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眼镜这三类产品更是占据了可穿戴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更是一直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一直凭借其监测健康的功能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而可穿戴市场的发展前景远远不止于此。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产品销量将达到1.6亿台之多。而随着可穿戴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产品有望获得医疗级的新功能和认证。以上的数据充分表明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发展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的产品率先表现出自己在医疗领域的价值了,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些下面5款可穿戴智能医疗产品。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有哪些应用1、个人健康管理 现在的普遍上班族们大多缺乏运动,久坐不起,生活作息不规律,对于这类亚健康人群,一定要保证睡眠质量,多多锻炼,提高个人体能。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健康类的可穿戴设备,比如Fitbit Charge运动手环,可以跟踪用户日常的一些活动指标,如步数、行走距离、卡路里消耗量、爬楼梯层数、活动时间等等。除此之外,它还带有睡眠监测功能,这对于亚健康人群可以帮你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2、防病于未然 很多疾病的早期都是很容易治疗控制的,如果发病初期未能检测出,之后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了能够及早治疗隐患病情,用户日常可以佩戴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帮助你在疾病初期发现病因。心血管疾病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这种病发生之前都会伴随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如果能够及时检测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3、慢性病管理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2016年增长16.7%,市场规模达到305亿美元。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695.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277.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55%;流动资金2417.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5%。 达产年营业收入2092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197.09万元,税金及附加280.67万元,利润总额4728.91万元,利税总额5661.84万元,税后净利润3546.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15.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18%,投资利税率38.53%,投资回报率24.13%,全部投资回收期5.64年,提供就业职位323个。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项目承办单位近几年来经营业绩指标,是以国家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为准,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均由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负责提供近几年

来既成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导致的后果,由公司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直接法律责任;报告编制人员只是根据报告内容所需,对相关数据承做物理性参照引用,因此,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速升温吸引了众多企业厂商以及消费者,但是就目前来看,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正待领导者的出现。2017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264.2亿元。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731.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47%;流动资金2228.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53%。 达产年营业收入219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659.53万元,税金及附加182.70万元,利润总额5330.47万元,利税总额6248.41万元,税后净利润3997.8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50.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61.05%,投资利税率71.56%,投资回报率45.79%,全部投资回收期3.68年,提供就业职位343个。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项目承办单位近几年来经营业绩指标,是以国家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为准,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均由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负责提供近几年来既成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导致的后果,由公司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直接法律责任;

报告编制人员只是根据报告内容所需,对相关数据承做物理性参照引用,因此,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教学提纲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 2015-05-14 20:32:09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慢性疾病在人群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人们的健康要求和保健意识与日俱增,这一切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医疗模式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医疗设备的发展也从复杂的、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转向既能适用于医院又符合家庭和个人需求的小型穿戴式,甚至是片状植入式。除此之外,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如深水作业、运动员训练和航空航天等对可穿戴医疗设备也有着迫切和广泛的使用需求。为了满足大众群体和相关行业的此种需求,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加大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力度和投资,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研究成果。随着Google glass、Jawbone up、Fitbit flex以及Galaxy gear等“明星效应”的扩散(图1),可穿戴医疗于2013年一举成名,并成为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 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颠覆式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体温、血氧含量、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对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直播等。可穿戴医疗设备现阶段主要应用于生理参数的连续监测,对掌握许多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患者全面的身体情况尤为关键,其血糖、血压、血氧、心率的示值准确与否对改善病情,维护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监督管理基本属于空白,由于其在使用佩戴的过程中频繁使用,经常受到各种震荡,摩擦,敲打,使它受到磨损,变形等,其量值就会变化,从而损失精度,产生超差现象。根据iiMedia Research 数据,2012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其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计量测试需求,迫切需要开展其相关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研制适合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检定装置,制定其行业标准及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从而保证其量值准确一致,正确可靠。 1 可穿戴医疗设备概述 可穿戴医疗设备(Wearable Medical Devices)可将生命体征信号检测技术融合在日常穿戴的饰品、衣物当中,具有操作便捷、连续不间断工作、智能显示监测结果、异常生理信号报警及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监护、特殊人群监护、应急救治救护、家庭综合诊断、睡眠质量分析等方面。目前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体适应性研究、生物医学传感器设计、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优化、躯域传感网络开发、电池寿命延长、无线 实时传输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等。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随身物品,如指环、腕表和手套等;另一类是电子织 物(e-textile),前者的优势在于移动操作、易于便携,后者则在于可以同时监测多种类型的生命体征信号。将这两者结合,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可穿戴医疗设备。 2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 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医学传感器来进行监测的,分为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是指可将各种生命体征信号转换为医疗仪器可用的电生理信号(电信号比较适合传输、转换、处理和定量运算)的元件或模块装置,主要由敏感器件、电子线路和转换扩展器件组成,敏感器件中广泛应用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为一种有源器件,可在外加机械激励下输出与激励成正的电信号,能用来设计测量心音的压电听诊器、血压传感器、胎儿心音、微音器和测微震颤的加速度计等。 2.1 生理参数无创连续监测技术

可穿戴设备项目立项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 立项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说明— 2018-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处理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26588万台(包含蓝牙耳机),预计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幅将达到16.7%,总销量将达到31037万台,全球总营收为305亿美元,其中有93亿美元来自于以苹果AppleWatch和三星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类产品。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卖出5.05亿台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手表销售量将接近8100万支,占整体可穿戴设备销售量的16%;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将创造550亿美元营收,其中智能手表营收将高达174亿美元,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当中最具潜力的类别之一。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2412.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60.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58%;流动资金3651.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2%。 达产年营业收入2792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426.94万元,税金及附加232.68万元,利润总额6496.06万元,利税总额7624.75万元,税后净利润4872.0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52.7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33%,投资利税率61.43%,投资回报率39.25%,全部投资回收期4.05年,提供就业职位551个。

报告内容:项目总论、项目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预测、产品规划及 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分析、工艺技术、环境影响分析、 职业保护、项目风险说明、项目节能说明、项目计划安排、项目投资情况、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商业模式分析

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商业模式分析 可穿戴医疗设备虽然技术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期或推广初期,且价格偏高, 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寻找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成为行业龙头尤为重 要。结合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现状,值得摸索的商业模式包括: (一)设备销售——向用户收费 让用户产生依赖感,产生不同于智能手机的全新用户体验;在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上,注重美观和时尚, 使可穿戴设备时尚界追逐的热点;用白金/翡翠等制造或点缀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其打造成奢侈品,从而以 较高的价格向用户出售。 (二)软件销售——向用户收费 可穿戴和医疗设备厂商可以建立类似iTunes的健康软件平台,销售基于监测数据的健康指导/游戏软件,获得销售提成。 (三)个性化服务——向用户收费 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远程服务,根据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数据,由三甲医院的医生通过视频为 农村的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指导;由健身教练通过视频向减肥者传授量身打造的健身操。 (四)精准广告投放——向企业收费 通过对用户监测的云端“大数据”的分析,向用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为相关厂商进行精准的 广告投放。 (五)研发服务——向科研机构收费 可穿戴设备厂商可充分利用云端“大数据”,为药企、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外包公司、高校研究机构等 提供研发服务。 (六)帮助医院建立数据中心——向医院收费 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可以帮助医院建立数据监测中心,为医院提供患者远程监控服务、预约服务及自 动分诊服务,按照联网会员的数量向医院收取服务费。 (七)医生再教育——向医生收费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个体化监 测积累的大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和归纳成为医生再教育的一部分,医生未来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更来自 大数据分析后得到的应用性极强知识。医生可以自主从大数据库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对策,这将成为医生获 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八)与保险公司合作——利润分成 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可以通过和保险公司合作获得广大的客户群(利润分成)。保险公司一方面可减少长期保费开支,另一方面可采集医疗大数据开发个性化的产品。 图表可穿戴医疗设备尝试的商业模式 2 / 2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正当智能手机领域呈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目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有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目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 ·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可以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