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 精简 打印版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学病变整理对比表打印版—白色病损

口腔黏膜学病变整理对比表打印版—白色病损
名称 颜色 形态 质地 周围黏膜 自觉 其他 全身病损 皮肤 其他 全身症状 病理 实验室
OC急性假膜型 任,婴—新生儿雪口病 念球菌(白色) 机会感染 唇颊舌软腭 初雪白→后淡黄 针头大小斑点,可融合 柔软可擦→糜烂面 充血→可消退 不适,婴儿啼哭 成人发病与免疫缺陷有关
OLP 中年,女多 不明,多因素 癌前状态 唇颊舌 白/灰白 ①网状(隆)②环形(隆) ③斑块(稍凹)④伴糜烂 软,舌部乳头萎缩使病损光滑 正常无充血,④有糜烂溃疡 无,④刺激痛 对称 紫红色扁平多角形丘疹 指(趾)甲病损
LK 40以上,男 烟草,感染,全身 癌前病变 颊粘膜咬合线,龈舌 白/灰白 ①均质斑块界清②皱纹纸状界清 ③颗粒状不平④疣状突起⑤溃疡状 柔软12,稍硬34。表面粗糙 无1,刺激痛234,自发痛5。粗糙
轻 基底层液化变性 固有层炎浸带 涂片(真菌),培养(确诊)DIF沿基底~带,IgM 免疫,活检 上皮增生,过度角化,固有层浸润 甲苯胺蓝染色

(完整word版)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完整word版)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口腔念珠菌病(一)患儿,女 4 个月。

主诉:患儿 3 周来哭泣,不如困哪;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

现病史:患儿 3 周来无显然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浮躁,并出现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物,未经治疗。

既往史:否定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患儿颊、舌、软腭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白色柔嫩小斑点及斑块,状如凝乳,成半粘附性稍微高起,略加使劲可擦去;部分斑片擦去后见红色腐败面。

浑身检查示:患儿哭泣不安,无显然浑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疗: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 4%碳酸氢钠液5ml 含漱或冲洗口腔 3 次 / 日医嘱:2%氯己定含漱液5ml 含漱或冲洗口腔 3 次 / 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 3 次 / 日1.7 日复诊。

2.4%碳酸氢钠液消毒平时用品。

3.平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患者,女性, 59 岁。

主诉:口腔黏膜痛苦 1 个月,进食无味一周。

现病史:患者 3 个月前因牙列缺失行全口义齿修复, 2 个月前义齿压痛行软衬办理后缓解。

近 1 个月来无显然诱因下出现口干不适、进刺激性食品痛苦,并出现口腔内黏膜发红,自行抗感染治疗无效。

既往史: COPD病史 5 年,否定过敏史。

专科检查:上颌一尺基托下口腔黏膜组织充血发红,下颌稍轻,散在白色假膜;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

无显然浑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疗: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氟康挫胶囊100mg口服一次/日(初次剂量加倍)4%碳酸氢钠液5ml 含漱或冲洗口腔 3 次 / 日2%氯己定含漱液5ml 含漱或冲洗口腔 3 次 / 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 3 次 / 日医嘱: 1.7 日复诊。

2.平淡饮食,不适随诊。

口腔纯真疱疹(一)患儿,女,三岁主诉:患儿一周前感冒,发热, 3 天后口腔黏膜起疱,破溃,痛苦,影响进食。

口腔黏膜病处方

口腔黏膜病处方

扁平苔藓1.心理治疗同时调节全身机体:睡眠、月经、消化等等。

2.局部治疗:(1)去除刺激因素:如洁牙等(2)维A酸乳膏15g 局涂 Tid(3)肾上腺皮质激素:a.醋酸氟轻松软膏10 g 局涂 Tidb.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125*2瓶局涂 Tidc.地塞米松注射液5mg*6 支+庆大霉素在注射液4万U*2支+制霉素片50万U*20# 混勺局涂 Tid(4)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1支+2%利多卡因注射液5mg*1支 sig40mg+1ml局部封闭(7-10天/次)(5)复方氯己定含漱液200ml*1瓶 sig 10ml 含漱 Tid3.全身治疗:(1)免疫抑制剂:a.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大面积/多灶扁平苔藓小剂量短疗程:醋酸泼尼松片5mg*12# sig 3-6#晨服Qd 持续1-3周。

b.雷公藤多甘片10mg*50#*2瓶sig 2# Tid(儿童0.5-1mg/kg.d)2个月为1个疗程,1-4个疗程。

c.昆明山海棠片0.25g*60#*1瓶 sig 0.5g Tidd.硫酸羟氯肽片0.5mg*14# sig 0.1-0.2//天(2)免疫调节剂:a.甘露聚糖肽片5mg*48# sig 2# Tidb.盐酸左旋咪唑片25 mg *100# sig 2#Tid 服2天停5天c.胸腺肽肠溶片过敏性口炎1.停用可疑药物2.药物:(1)、氯雷他定(开瑞坦)10mg*4#/6#*1盒sig10mgQd;体重不大于30kg:5mg Qd(2)、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n# sig 1-2# Tid (儿童0.35mg/kg.d)(3)、氯马斯汀 sig 2mg Bid(4)、赛庚啶 sig 4mg Tid(5)、阿斯咪唑片10mg*10#/30# sig 6-12岁 5mg Qd或者10mg Qd3.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20ml+维生素C针 2.0+5%/10%氯化钠注射液10-20ml sig ivgtt 缓慢葡萄糖酸钙片0.5*100# sig 2#Tid4.肾上腺皮质激素:(1)、轻者:醋酸泼尼松片5mg*n# sig 1-2# Ti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1-2周缓解(2)、重者: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氢化可的松针100-200mg+维生素C针1-2g sig ivdripQd 3-5天改口服泼尼松(3)、特重者:肾上腺素针1mg*1支 sig 0.5/0.25 皮下注射 st5.含漱液:0.1%依沙吖啶100ml/复方氯己定含漱液200ml盘状红斑狼疮1.尽量避免日照2.局部治疗:(1)5%二氯化钛软膏+5%对氨基苯甲酸汀+氯化锌糊剂:局涂,注意避光(2)血痂、脓痂:0.2%呋喃西林或双氧水湿2去痂后外涂激素(3)激素: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125*2瓶局涂Tid醋酸氟化轻松软膏10g*1支局涂Tid( 4 )糜烂无感染:2%利多卡因注射液5mg*2支+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1瓶局部封闭多形性红斑.1.去除过敏原(详细问全身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灶)2.去除可诱发因素:根尖周炎、牙周病、全身疾病)3.药物:(1)、泼尼松每日30-60mg 分三次口服 2-4#Tid(2)、抗组胺类:扑尔敏片4mg/片 Tid(3)、阿斯咪唑片10mg*10# sig 1# Qd(4)、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sig ivgtt Qd4.支持治疗:高营养、高蛋白、大量维生素5.中医沟纹舌病因:1.先天因素2.其他因素:(1)年龄(2)地理、种族、营养(3)全身:银屑病、梅罗综合症、干燥综合症、伤寒、梅毒、唐氏等伴发的: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胆囊炎、糖尿病、结核、肝炎导致营养障碍舌黏膜松弛产生沟纹舌(4)遗传(5)其他疾病:病毒迟发性变态反应苔藓样变。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过度不全角化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角化不良(错角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棘层松解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6、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 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斑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口腔粘膜病第1章共32页文档

口腔粘膜病第1章共32页文档

(二)口腔粘膜病学
1.定义: 2.沿革: 3.学习方法:
第二节 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口腔粘膜的结构
1.上皮层:
角质形成细胞-组成复层鳞状上皮 上皮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游离分布于上皮层 复层鳞状上皮:分角化、不全角化或无角化型等
以角化型上皮为例:由深-浅 (1)角质形成细胞
1)基底细胞层: 2)棘细胞层: 3)颗粒层: 4)角化层:
第三节 口腔粘膜组织的代谢与更新
(一)能源代谢 (二)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组织更新
1.角脘细胞的成熟与角蛋白的合成 2.口腔粘膜上皮组织分裂部位 3.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循环周期 4.口腔粘膜上皮组织更新时间 5.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四节 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
(一)口腔粘膜结构的变化 1.上皮层的变化: 2.结缔组织的变化:
定义:粘膜内贮存液体形成,圆形,突起, 直径2∼5mm,表面半球形。
上皮内疱(棘层内疱):壁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基层下疱):疱壁较厚 见于病毒性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肤病
(五)大疱(bulla)
定义:大的水疱性病损,直径5mm以上。 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有时也 见于典型的疱性疾病,如多形性红斑,疱疹 性口炎。
(2)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 2)朗格汉斯细胞: 3)梅克尔细胞: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 3.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4.基底膜:上皮与固有层连接处
(二)口腔粘膜的功能
1.屏蔽保护功能: (1)唾液屏障: (2)上皮屏障: (3)免疫细胞屏障: (4)免疫球蛋白屏障: 2.感觉功能:痛、触、温、味 3.其他功能:温度调节、分泌
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八)糜烂(erosion)

OLP口腔黏膜病病历简易

OLP口腔黏膜病病历简易

开封市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天气:晴天阴天雾霾下雨下雪初诊时间年月日时分填写时间年月日时分家庭人均收入(元):请注意!!!为了了解病因有效治疗,请认真把您的真情填写下来,不受干扰,不真实的填写会影响诊断与治疗!!!请在附合您的项目上划“√”,否则划“×”。

自愿填写_ 不自愿填写_ 医生填写_ 别人代写_ 可靠性:是_ 否_医疗费用支出形式:本人_ ,家人_ ,报销_ ,其它,入院类型:门诊_ 急诊_ 住院_ 转入_ 姓名性别年龄(岁)出生婚姻学历职业民族排行籍贯住址邮编电话一.主诉:部位、症状、时间,总字数少于20字身高 cm 体重 kg二.病史(一)现病史(口腔):本次发病情况:诱发因素、损害部位、类型、特点、演变过程、治疗史:药物名效、剂量、结果。

其它部位损害(头颈、躯干、四肢皮肤,眼睛,生殖器):否认:_ ,有:_.口臭:_ ,牙龈出血:_ 。

(二)过去史:(口腔):否认: _ ,有: _.口臭: _ ,牙龈出血: _ 。

(口腔外):否认: _ ,有: _.(三)系统回顾:消化系统:否认: _ ,有: _消化道:消化不良、食管反流、烧心、腹胀、胃溃疡、胃炎、十二直肠溃疡、结肠炎消化腺:肝、胆、胰:内分泌系统:否认: _ ,有: _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甲亢、甲减:血液系统:否认: _ ,有: _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微循环障碍、血黏度高、血稠度高:心血管系统:否认: _ ,有: _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脑溢血、动脉硬化:免疫系统: 否认: _ ,有: _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病、干燥征皮肤病史: 否认: _ ,有: _其他:大便:正常干稀每日次。

小便:正常黄清每日次。

药物过敏史:否认:_ ,有:_有:_药物(青霉素、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等)食物过敏史:否认: _ ,有: _遗传史:否认: _ ,有: _RAU:无: _ ,有: _嗜好史:否认: _ ,有: _槟榔、酸、辣、干、热、硬、咸、甜、烟、酒、快食、刮舌、单侧咀嚼、等:吸烟:不吸、偶吸(小于1支/周) 、常吸(1—7支/周) 、成瘾(大于1支/日) ___ 、支/日___年;___支/日___年;___支/日___年;喝酒:不喝、偶喝(小于1次/周) 、常喝(1—6次/周) 、成瘾(大于或等于1次/周) 、酒后吃饭(是否) 平均每日两,平均度数吸烟年限:,戒烟年限:喝酒年限:,戒酒年限:饮水:ml/日饮食:以干饭为主以稀饭为主干饭-稀饭为主。

口腔学笔记 总结4:口腔常见黏膜病

口腔学笔记 总结4:口腔常见黏膜病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一)口腔黏膜(oral mucosa)1. 黏膜(mucosa)是与外界相通的体腔表面衬覆的组织2. 口腔黏膜(oral mucosa)咀嚼黏膜:硬腭黏膜、牙龈黏膜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舌缘黏膜被覆黏膜:唇红黏膜、颊黏膜、口底黏膜3. 功能作用:感觉功能分泌功能温度调节功能防御保护功能(二)口腔黏膜病(oral oral mucosal mucosal diseases)一、溃疡类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1. 性质:良性2. 发病率: 10-25%3. 临床特征:红,黄,凹,痛4. 好发部位:唇、颊、舌等口腔各处黏膜5. 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6. 分型轻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

初起为局部黏膜充血红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5mm。

一般为3~5个,散在分布。

7~10天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重型:好发于青春期。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大于1cm,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较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

持续时间较长,初始好发于口角,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瘢痕。

疱疹样:好发于女性,溃疡直径较小,约2mm,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

相邻溃疡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明显,唾液分泌增加。

7. 病因三联因素论:遗传、环境、免疫8. 诊断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临床特征:红黄凹痛9. 鉴别诊断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10. 治疗治疗目的:以对症治疗为主,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

治疗原则:寻找并控制诱因;局部治疗优先;加强心理疏导。

治疗方法:a.药物治疗:局部用药:消炎类,止痛类,促愈合类,糖皮质激素类,局部封闭类,其他局部制剂;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中医中药b.物理治疗c.心理治疗二、斑纹类疾病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 OLK)——癌前病变【定义】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疾病,即为口腔白斑病。

口腔黏膜病 精简 打印版.doc

口腔黏膜病 精简 打印版.doc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概论第一节概述口腔粘膜(oral mucosa)①被覆粘膜:唇、颊、软腭、口底舌腹(角化低)②咀嚼粘膜:龈、腭(正角化)③特殊粘膜:舌(主味觉,角化)口腔粘膜病 (oral mucosa diseases)(oral medicine)①感染性疾病②非感染性疾病③癌前病变④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口腔粘膜病的特点:①与全身系统因素关系密切②与外胚层来源的皮肤关系密切③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1) 组织来源:外胚层2) 分层①上皮:角化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②基底膜复合物:半透膜③固有层:乳头层、网状层④粘膜下层:粘附细胞及细胞代谢1)上皮:①角质形成细胞②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C 、郎罕C 、麦克尔C2)结缔组织:①成纤维细胞②其他细胞:肥大C、巨噬C 、游走C3)细胞周期(见图)口腔粘膜的功能:①屏障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细胞屏障、免疫球蛋白屏障②感觉功能③味觉功能④消化功能⑤支持、供给、连接、固着功能第三节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第四节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第六节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常见病损斑—丘斑—丘疹疱—大疱—脓疱溃疡—糜烂—假膜—坏死—坏疽萎缩—皲裂结节—肿块e.g.疱(vesicle )①上皮内疱:天疱疮②上皮下疱:类天疱疮、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第二节带状疱疹第三节手-足-口病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第五节口腔结核第六节球菌性口炎第七节坏疽性口炎第八节深部真菌病第三章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一节概述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理Ⅰ型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小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Ⅳ型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大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第二节药物过敏性口炎第三节过敏性接触性口炎药物过敏性口炎和接触性口炎(Stomatitis Medicamentosa & Contact Stomatitis )①病因:过敏原②临床表现a.口腔粘膜:水疱,糜烂,溃疡,假膜b.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痂皮c.固定性药疹d.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氏综合征③诊断a.病因追问技巧b.激发试验④治疗a.抗过敏b.皮质激素c.中药d.局部处理第四节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①临床表现: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②诊断和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唇炎、根尖周炎、蜂窝组织炎)第五节多形性红斑多型渗出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①病因②临床表现特点a.多种形态红斑性皮肤损害b.★虹膜状红斑(靶状红斑)c.大疱型红斑d.大面积口腔粘膜糜烂:好发于唇部[斯-约综合征]③病理特征④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疹、白塞病、天疱疮、类天疱疮⑤治疗原则a.抗过敏b.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c.皮质类激素的使用d.中药第四章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第一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第二节白塞病第三节创伤性血疱及溃疡第四节放射性口炎第五节莱特尔综合征第六节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第五章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①病毒感染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②变态反应性:药疹、接触性口炎、多型红斑(斯—约综合征)③自身免疫性a.天疱疮: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b.类天疱疮:瘢痕性、大疱性④创伤性:粘膜血疱⑤斑纹类: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疱 vesicle 粘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而成①水疱 water blister 疱内容物为浆液(上皮内疱、上皮下疱)②血疱 blood blister 疱内容物为血液③脓疱 pustule 疱内容物为脓液大疱 bulla 直径 > 5mm第一节天疱疮1.概述(preface) :①严重 (severit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概论第一节概述口腔粘膜(oral mucosa)①被覆粘膜:唇、颊、软腭、口底舌腹(角化低)②咀嚼粘膜:龈、腭(正角化)③特殊粘膜:舌(主味觉,角化)口腔粘膜病 (oral mucosa diseases)(oral medicine)①感染性疾病②非感染性疾病③癌前病变④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口腔粘膜病的特点:①与全身系统因素关系密切②与外胚层来源的皮肤关系密切③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1) 组织来源:外胚层2) 分层①上皮:角化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②基底膜复合物:半透膜③固有层:乳头层、网状层④粘膜下层:粘附细胞及细胞代谢1)上皮:①角质形成细胞②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C 、郎罕C 、麦克尔C2)结缔组织:①成纤维细胞②其他细胞:肥大C、巨噬C 、游走C3)细胞周期(见图)口腔粘膜的功能:①屏障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细胞屏障、免疫球蛋白屏障②感觉功能③味觉功能④消化功能⑤支持、供给、连接、固着功能第三节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第四节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第六节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常见病损斑—丘斑—丘疹疱—大疱—脓疱溃疡—糜烂—假膜—坏死—坏疽萎缩—皲裂结节—肿块e.g.疱(vesicle )①上皮内疱:天疱疮②上皮下疱:类天疱疮、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第二节带状疱疹第三节手-足-口病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第五节口腔结核第六节球菌性口炎第七节坏疽性口炎第八节深部真菌病第三章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第一节概述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理Ⅰ型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小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Ⅳ型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大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接触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第二节药物过敏性口炎第三节过敏性接触性口炎药物过敏性口炎和接触性口炎(Stomatitis Medicamentosa & Contact Stomatitis )①病因:过敏原②临床表现a.口腔粘膜:水疱,糜烂,溃疡,假膜b.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痂皮c.固定性药疹d.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氏综合征③诊断a.病因追问技巧b.激发试验④治疗a.抗过敏b.皮质激素c.中药d.局部处理第四节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①临床表现: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②诊断和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唇炎、根尖周炎、蜂窝组织炎)第五节多形性红斑多型渗出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①病因②临床表现特点a.多种形态红斑性皮肤损害b.★虹膜状红斑(靶状红斑)c.大疱型红斑d.大面积口腔粘膜糜烂:好发于唇部[斯-约综合征]③病理特征④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疹、白塞病、天疱疮、类天疱疮⑤治疗原则a.抗过敏b.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c.皮质类激素的使用d.中药第四章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第一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第二节白塞病第三节创伤性血疱及溃疡第四节放射性口炎第五节莱特尔综合征第六节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第五章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①病毒感染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②变态反应性:药疹、接触性口炎、多型红斑(斯—约综合征)③自身免疫性a.天疱疮: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b.类天疱疮:瘢痕性、大疱性④创伤性:粘膜血疱⑤斑纹类: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疱 vesicle 粘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而成①水疱 water blister 疱内容物为浆液(上皮内疱、上皮下疱)②血疱 blood blister 疱内容物为血液③脓疱 pustule 疱内容物为脓液大疱 bulla 直径 > 5mm第一节天疱疮1.概述(preface) :①严重 (severity) 。

致死性疾病。

→激素(corticosteroid) 的使用降低了死亡率②慢性(chronicity)→不易愈合反复发作③皮肤–粘膜联合疾病(skin-mucosa associated disease )→寻常型口腔损害多见→其他型口腔损害少见④分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2.病因(pathogeny) :不明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抗棘细胞层间粘合物质的自身抗体3.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图4.病理(pathology)棘层松解上皮内疱棘层松解细胞5.诊断(diagnose)1)病史2)临床表现①寻常型:口腔损害最早、最重②增殖型:疱底肉芽组织增殖③叶型:皮损为主,松弛大疱→鳞屑痂边翘如叶④红斑型:皮损为主,面部对称红斑鳞屑痂3)特殊检查①活检②细胞学:涂片寻找棘层松解细胞(天疱疮细胞)③免疫荧光法:a.直接法:显示棘细胞层间抗细胞粘合物质的抗体b.间接法4)全身情况:恶病质6.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es)7. 治疗 (treatment)①支持疗法: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电解质平衡;输血②皮质激素(★首选)a.规则用药:起始控制减量维持b.加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c.加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d.注意禁忌证和不良反应③局部:0.5%达克罗宁止痛;皮质散消炎④中医中药第二节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1.概述:良性粘膜类天疱疮benign mucosa membrane pemphigoid2.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基底膜抗体)3.临床表现4.病理:①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②免疫荧光直接法(基底膜区连续细长荧光带)5. 诊断①临床表现②活检③免疫荧光法6. 鉴别诊断①寻常型天疱疮②多形渗出性红斑③糜烂性扁平苔癣7. 治疗①局部:抗炎;抗粘连②全身:激素;红霉素第三节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1. 概述:病程长,预后好2.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基底膜抗体3. 临床表现①口腔:少见、疱小、不易破、尼氏征(-)颊部多见皮肤: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起大疱尼氏征(-)4. 病理①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②连续细长荧光带(直接免疫荧光)5. 诊断:皮肤大疱;免疫荧光6.治疗①激素②氨苯砜;四环素、烟酰胺联合7.鉴别第六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第一节口腔扁平苔藓 (oral lichen planus, OLP)1.概述①非感染疾患,可同时累及粘膜和皮肤②患病率0.51%,女多于男③慢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2.病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3.临床表现(1)口腔粘膜病损①对称性、广泛性②根据病损部位分颊、舌、唇、龈、腭③根据病损形态分网状型:双颊、前庭沟、咽旁环状型:双颊、舌缘、舌腹、唇红条纹型:前庭沟、附着龈、口底斑块型:舌背丘疹型:双颊水疱型:翼颌韧带、软腭、唇糜烂型:双颊、唇、舌腹、牙龈萎缩型:舌背(2)皮肤损害:多角形扁平丘疹(3)指(趾)甲损害:甲板有纵沟及变形(4)自觉症状:①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②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4. 病理①上皮过度或不全角化②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少数萎缩变薄③基底层液化变性④基底膜下淋巴细胞带状浸润5.诊断与鉴别(1) 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病理检查(2) 鉴别诊断a.盘状红斑狼疮b.白斑c.口腔红斑d.粘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e.苔藓样反应f.多形性红斑6.治疗局部处理全身治疗药物治疗(西药:免疫抑制剂等、中草药)调整全身情况第二节口腔白角化病(leukokeratosis)1.病因(机械、化学)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3.诊断和鉴别(灼伤、颊白线、白色水肿)4.治疗(去除刺激因素)第三节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 OLK)1.定义:白色为主,不具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

一些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2.病因①吸烟②槟榔③白念珠菌④其他:微量元素、微循环、遗传素质、VitA3.临床表现(1)分类:①均质型(斑块状、皱纸状)→溃疡状、糜烂状②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糜烂状(2) 好发部位:颊→唇→舌→口角→前庭沟→腭→龈(3) 自觉症状:粗、痛、硬、烂、紧、木、涩(4) 癌变易感因素年龄、性别、部位、类型、病程、刺激因子、症状、病理背景4.病理特征①增生性变化②★上皮异常增生评价标准:a.基底细胞极性消失紊乱b.基底细胞增生,复层样变c.核浆比增加d.钉突滴状增大e.上皮层次紊乱f.核分裂象增多及出现异常核分裂象g.上皮浅1/2出现有丝分裂h.细胞异型性i.核浓染j.核仁增大k.细胞间粘聚力减低l.棘层出现单个或一群细胞角化A.轻度:累及上皮层1/3以下B.中度:累及1/3~2/3C.重度:累及2/3以上★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WHO 1972)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的在形态上已有变化的组织。

5.诊断与鉴别(1) 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病理检查③脱落细胞检查④甲苯胺蓝染色(2) 两段式诊断临时性诊断——临床术语→“某某损害”肯定性诊断——去除刺激因素 2 ~ 4周后损害仍存在组织学诊断——病理6.防治局部处理;全身治疗→药物治疗(西药、中草药);理疗;手术;生物治疗第四节口腔红斑病奎来特红斑(erythroplasis of Queyrat)红色增殖性病变(erythroplatic lesion)红色肥厚症博温病(Bowen disease)皮肤、龟头、阴道、口腔1.病因(不明)2.临床表现(分类、部位、特征)3.病理特点(萎缩、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4.诊断和鉴别(LK、LP )5.治疗(手术、理疗)6.鉴别图第五节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1.概述①皮肤粘膜慢性结缔组织疾病②5%DLE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病因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遗传因素③诱发因素:日晒、感染、精神紧张等3.临床表现(1)唇红部损害①下唇红多见②盘状萎缩区,中心凹下,外围白色放射状短条纹③病变区可向皮肤侧延伸,使唇红皮肤界消失★★④易出血,形成血痂、脓血痂(2)皮肤损害:面部蝶形红(3)口腔内粘膜损害:颊、舌背、舌腹、牙龈、硬腭等(4)自觉症状:瘙痒、刺痛、烧灼感4. 病理①上皮中度过角化或不全角化②棘层萎缩变薄③基底层液化变性④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5.诊断与鉴别(1) 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③病理检查(2) 鉴别诊断a.慢性唇炎b.扁平苔藓c.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6.防治①防护:避光、御冷②局部处理:湿敷③全身治疗(西药:免疫抑制剂等;中草药)第六节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Odland 小体)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4.治疗(VitA)第七节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1.病因(咀嚼槟榔等)2.临床表现(粘膜弹性降低,条索状)3.病理(上皮下胶原纤维变性)4.诊断和鉴别(LK、LP、白色角化病)5.治疗第八节先天性角化病第七章口腔粘膜肉芽肿性疾病第八章唇舌疾病第一节唇炎第二节口角炎第三节舌疾病第四节灼口综合征第五节味觉异常第六节舌质与舌苔第九章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第一节梅毒第二节淋病第三节尖锐湿疣第十章艾滋病第十一章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第一节造血系统疾病第二节维生素缺乏症第三节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第四节传染性疾病第五节重金属及非金属中毒第十二章口腔粘膜色素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