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一剂治疗心脏早搏的炙甘草汤

合集下载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总是说《伤寒论》,它真的是宝,从桂枝汤方到葛根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对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等,张仲景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到现在仍旧适用。

所以说《伤寒论》一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腹痛,就是小建中汤;还有一种是炙甘草汤。

1今天要说的是《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原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何谓心动悸?就是心慌、担惊受怕、想哭;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齐”,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

结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炙甘草汤。

大约三剂就好了。

为什么会脉结代?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食物经过人的肠胃吸收了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

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

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

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

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这人的大便一定不会好。

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算起来,我了解的草药也有不少了。

今天整理炙甘草汤时,明显感觉到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片陌生。

在解读经方的过程中,这些草药的药性不断复现,记忆也更深了。

说起来,老祖宗们很神奇,没有进行草药提炼分析,就能知道炙甘草在治疗心脏病时的重要作用。

这得是经历多少个医案才能有的经验啊!张仲景写下的这些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使得我拿起每一种中草药时,心里总是盛满了敬畏。

既感恩大自然,也感恩老祖宗们。

罗博士在分析炙甘草汤时,联系起《黄帝内经》中说到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的并不是营养学,而是开药方时要用的方法。

每个方子,都要有药物来治病,除此之外,还有内经中说到的“谷、果、畜、菜”。

以这个角度来看,炙甘草汤可以称得上是这一原则的经典之作。

我索性都在笔记中标明了。

而这一方子不用生甘草,必须用炙甘草,也能让我们看到药物在炙与不炙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

曲黎敏老师说,古人开方,只要是心脏病类的疾病,必须请来炙甘草。

甘草,并非总是那么平和得像国老,炙过后可以如此强大。

今天的笔记,根据罗大伦和曲黎敏解读伤寒论来整理。

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烊化服),麦冬,麻仁,大枣。

【整体药性】温和。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心肺两虚,脉微结代。

【典型征象】赢瘦,心悸,自汗,咽干舌燥,心烦失眠。

【禁忌人群】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是历代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

明清医家喻嘉言称之为“此仲景伤寒门之圣方也”。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其次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再者附于《金匮·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愠愠液液者”。

因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密、药简义备、疗效显著而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直到现在依旧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炙甘草汤主治气血虚弱、心失所养,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病。

详解炙甘草汤的配伍炙甘草汤是由9味药组成的,但如果是自己熬制其实还可以加一味清酒,共有10味药。

其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这5味药属于通阳益气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5味药则属于滋阴养血的药物。

对于这种配伍组合,张景岳用一句话归纳了阴药与阳药的辨证关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的关系,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

二者之间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炙甘草汤中的几味药颇具特色,与疗效密切相关,现在就为大家说明一下:首先,在本方中炙甘草是主要药物,大凡历代名方,如果用药名来命名方剂,那么该药多为君药。

炙甘草在原方中用到了4两(汉两),中医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自然就能生化出更多的气血。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有时疲累后觉得心脏有些发颤,张仲景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为补气血阴阳最上方。

它是最经典的滋阴通阳方,是古代强心补血奇方。

医圣张仲景以此方,专治疗大出血后心脏不安之人,尤其是疲劳虚弱后觉得心脏都想跳出来的心律不齐,服用此方心定气安。

它是人体贫血、出血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疲倦后劳累不堪者的福音。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只有简单的条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此条文,乃指月之手!这句条文所包含的内容可不简单。

古代称其为复脉汤,病危脉绝,通阳复脉第一方。

凡是脉流不顺畅,皆可用此方。

有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脑子笨笨的,尤其是记不下东西,师总说让我们打基础,背经典,但脑子就是记不下来的,这都是由于气血旺不到头脑。

而气血旺不到头脑,皆因为心脏气血不足,提供不了给大脑。

人疲劳了,记忆就会下降。

炙甘草汤能温暖心脏,补足心脏的气血,祛除身心疲劳。

就像一盏油灯,只要灯油充满,灯芯便耐烧耐亮!这是一种老年人健忘痴呆,记忆衰退的良方!但是光气血足、心脏好也不一定就能头脑灵光。

就像拳击手虽然心脏好,但是记性不一定好,而拳击宗师一定是心脏气血足与记性好。

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是否清静。

不光是心脏气血要足,还要心清静。

人一旦心静下来,大脑自然记性就好。

师说:“定生慧,静生智,静定生智慧。

”而心动悸,正是告诉我们要心清静。

凡是心脏悸动的想要跳出来时,以炙甘草汤将其安定,甘能缓急也!当我们浮躁之时,便锻炼;当我们心静之时,再做决定。

这才是造就成功的秘诀。

所谓沉静沉静,沉下心来才能静定。

炙甘草汤又是一首疲劳体弱后躁动不安,心如奔马乱跳,不静的淡定神方!有一律师的父亲,心跳不齐有十余年,遇一切良药皆不理想。

这律师一读《伤寒论》,便给父亲抓了原方炙甘草汤。

想不到七剂药服完,心律不齐被纠正,气短心慌之症彻底平复,不再发作!他惊于仲景之方乃圣方,不能轻易动其药物组成,剂量比例!于是他成为《伤寒》原方原剂量的热衷弘扬者,积极坚守者!前几年我中医养生知识不够,偶一次暴饮暴食伤了肠胃,又感冒了,现在想来是先脾胃伤了,正气受损,才接着感冒,浑身疼痛,焦渴难耐,饮再多水也无济于事。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有人经常会感到心慌心悸,有时心脏像缺电的钟表一样,走一走,突然停一下,然后继续走。

有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会感觉心脏极不舒服,有人则不敏感,对此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劈)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脉,就是用手摸脉,感觉脉打结一样,不舒展,说明心脏部位有问题。

代脉,就是明显感觉脉走走停停,有的人是偶尔能感觉到,有的人是经常出现,甚至发作时会有濒死的感觉。

代通贷,就像一个人经济状况不好,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只能靠欠债来维持。

心动悸,就是心跳的不平稳,明显能感觉到心脏有颤动,就是有些像现在所说的房颤,同时还要明显的心慌心悸。

实际中观察到有人心跳的很快,超过100次/分钟,有人跳的慢,也就50次/分钟。

无论快慢,脉都显弱,而且有心慌心悸。

这时候不能认为心跳快是有热,实际是心脏因为功能弱,每次输出的功率太小,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增加输出次数来维持身体运转的需要,实际此时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清热药,不然会酿成大错。

“脉结代,心动悸”,可能是心脏功能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炙甘草汤尤其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二、三尖瓣锁闭不严等。

我们看炙甘草汤的组成,里面炙甘草、人参补中气,地黄、麦冬、阿胶、大枣补阴生津,麻仁润经络、消除结涩,生姜、桂枝补阳,帮助心脏运转,所以炙甘草汤补心气、通心阳、益心阴、增心血。

也有人说炙甘草汤是“三分阳药,七分阴药”。

对此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阴药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阴阳互根的理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果人体阴阳分离了,不在一起,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张仲景补心第一方!对于早搏、房颤、心律不齐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张仲景补心第一方!对于早搏、房颤、心律不齐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张仲景补心第一方!对于早搏、房颤、心律不齐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什么方子这么神奇?这么多关于心脏的不适症状都可以缓解?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标题时的第一反应,其实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子——炙甘草汤!为什么说它作用如此之大呢?先从我这个患者的症状入手吧!说来我这位早搏患者,我其实是有些生气的,因为她初诊来看我的时候,心慌气短乏力的情况就已经有两三年了,自述在稍稍活动后,症状还会加重。

后来我给她开了这个炙甘草汤药方,吃了估计大概有不到半月,觉得自己有所好转,就停药了。

在家人的建议下,又做了相关的手术,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在手术后,早搏的情况是有所好转的,但是没过多久,就又复发了。

没办法,又到我这里,当时我其实很不乐意,但是患者相信我的,她说一开始吃药之后,是有好转的,后又给她看了看。

除去患者自述少气乏力、心慌气短、手脚冰凉、失眠、喘不上气的情况,有时觉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辨证后得知其舌淡、脉结无力,还时不时就出汗。

她的症状其实属于早搏,出现这类情况,在中医看来,其实都是气血不足,心脏运行不畅导致的。

总结来讲就是气阴两虚,好比有些人出现房颤、心律不齐的症状,多数情况下,其实可以用这个原因来解释。

而张仲景的炙甘草汤对于这类的病症有着很不错的功效。

《伤寒论》中记载,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汤主之。

那什么是脉结代?有两种含义,对于结脉,就是说脉搏跳得很慢,甚至时不时还会停一下,这与心脏骤停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代脉就是跳得太快了,往往没有规律,类似于心律不齐。

心悸动指的是心脏猛地跳动一下。

因此这个方子就是把不安稳的心脏使其能够正常地跳动,不快不慢,不急不躁。

处方: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火麻仁、大枣。

其中的生地黄、阿胶、麦门冬可以滋阴养血,把心脏缺失的动力以及能源补足,就好比骑车发动的主力发动机。

而人参以及桂枝就是运转气血的关键,因为你光有发动机不行,你还得有钥匙,有油,得靠阳气把心血带动起来。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统统不见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统统不见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统统不见有一位老爷子,八十多岁,他说最近这个心老是跳几下停一下,有时候跳两三下停一下,有时候跳六七下停一下,以为得了什么大病,惶惶不可终日。

这老爷子说的这种现象现在的很多人都有,这病怎么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血不足了。

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血不足,就是心脏里的血少了,心脏在缺血的情况下工作,就像人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干活,最容易疲劳,所以才会偷懒,才会跳几下停一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张仲景就创立了一个方子,专门治疗这种疾病,叫炙甘草汤。

西医说的心悸、心律不齐,还有早搏、房颤、骤停等等,都可以用它来调理,所以说啊张仲景不愧为医圣,他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从桂枝汤到葛根汤,再到小柴胡汤,历经千年,到现在仍旧适用。

炙甘草汤:甘草(炙)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枣(擘)10枚。

关于炙甘草汤,《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简简单单六个字就把炙甘草汤治疗什么病高度概括了。

就好像那冰山,古书中记载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而它下面饱含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去挖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脉结代,心动悸?首先说脉结代,张仲景这里说了两种脉,一种是结脉,一种是代脉。

结脉就是你的脉不顺畅了,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手摸上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停顿一下,结结断断的;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

不管是结脉也好,代脉也好,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着跳着咯噔停一下。

只要是这种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那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脏不正常的跳动,好像要跳出胸口来。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的境界很高,它既能补血又能补气,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气血阴阳它都能调理到。

第一,你不是心血不足吗,那就帮你补足,让心得到滋养,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阿胶补血毋庸置疑,它可以走到心脏去,把心血补足。

炙甘草汤治疗早搏一例

炙甘草汤治疗早搏一例

炙甘草汤治疗早搏一例女,五十左右,居住大连,本身好像是西医(同事的亲戚,不好意思追问)。

2015年12月8日电话求诊,我在北京,没法当面看,只能电话沟通。

自述30岁左右产后出现早搏,但偶尔发作,并不影响生活。

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参松养心胶囊,已失效,之前服用各种西药(不详)也无任何明显疗效。

最近数月,自述心慌加重,夜间常失眠,性格急躁,此外无其他不适,也不觉乏力,自觉早搏与运动无关。

由于患者无明显气虚,考虑先疏肝安神为主,加苦参调节心率:柴胡15g生白芍25g枳实12g桂枝20g炙甘草10g大枣(掰)15g 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五味子15g丹参30g苦参12g生姜25g。

五剂。

2015年12月14日,短信回报服后未见明显效果。

看来不是肝郁引起的心悸,转以补气养心,交通心肾试试:生黄芪40g五味子20g 炙甘草20g夜交藤30g黄连6g肉桂15g元胡30g。

五剂。

中午用短信发完药方后,反复考虑,又觉得此方不妥,感觉患者既无明显气虚症状,补气养心之方估计还是难以收效,可能还是炙甘草汤比较合适。

此前一开始未用炙甘草汤是因为受黄煌讲座的观点影响:“炙甘草汤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

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只看人不看病。

”然而《伤寒论》明明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且古今名医亦多以此方治疗心悸。

估计黄煌是没仔细研究炙甘草汤的药量比例,忽略了此方的君药是生地半斤,而不是炙甘草。

患者素体并无气虚,且目前失眠症状明显,是否为心阴血亏虚为主?于是又拟一方发过去:生地50g党参20g桂枝20g干姜15g麦冬15g火麻仁30g大枣(掰)15g五味子15g夜交藤30g元胡30g,五剂。

此处重用元胡亦是调节心率。

由于阿胶比较贵,且不确定是否为真货,暂时不用。

药方发过去后,患者回道:白天已经抓了第二个药方,煮上了,只好让她服完第二方再服炙甘草汤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早搏只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表象,中医会调理我们的身体,让这个结果消失;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从对心脏早搏的恐慌,到用两副炙甘草汤治愈。

心脏早搏的恐慌
我刚开始学习中医时,很用功,非常劳累,加上还有其他的事儿,就搞得自己患了一种病,叫早搏。

当时,我感觉心脏每跳动六七下的时候,就要停一下,像是自己的心里空了一下似的,或者是心脏空转了一下,很恐怖,甚至有的时候还有濒临死亡的感觉,简直惶惶不可终日。

那个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我心里想,如果我的宝贝心脏连着停几下,我是不是就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有几次,我心脏突然偷停,只好蹲坐在路边,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想:可能要和大家告别了吧?我没敢告诉父母,自己去了我们那里最好的医院的心内科,检查后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医生对我说:"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吧!〃这话让我很狐疑,这话让我很狐疑,什么叫“就按照心肌炎来治疗”呢?
但是也没有办法,就按照她说的来治疗吧,于是,开了点什么调整神经的药,结果服用毫无效果,治疗了检查,检查了治疗,大约几个星期过去了,毫无效果。

望着主任门口长长的站排的患者,我心想,原来心脏病这么可怕啊。

很多年以后,前些日子,我和北京协和医院的该领域的专家吃饭,就谈论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西医认为这个情况一般不会危及生命,西药也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所以基本可以不给治疗。

这又是一种说法,其实我现在知道,这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早搏只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表象,中医会调理我们的身体,让这个结果消失,其实结果消失是小事儿,而身体恢复正常才是重要的,这是中医的优势,此点西医应该学习一下,因为心脏总是停止几下,总是没有不停止的好。

当时我哪里懂这个?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突然想到,我自己已经开始学习中医了,难道中医对这个就没有办法?(可见我当时对中医也是没有信心,到最后才想到的)于是,回去翻书,结果翻开《伤寒论》,里面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中医对心脏早搏的办法
这个心动悸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大家容易理解,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结脉,《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的,叫结脉;代脉是跳动得快,同时经常停止一下的。

总之,只要是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我当时心想,这能行吗?这么古老的方子,东汉时候的,现在还能用吗?可是,没办法啊,我们最好的医院已经没有办法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按照书里面的吩咐,去抓了药。

这基本上是我第一次开方子,完全按照书上来的,这个方子张仲景让兑入清酒熬药,我就放入黄酒,让放入生姜大枣,我就准备了生姜大枣,人家张仲景特别嘱咐,大枣要掰开,我就认真掰开(这点一定要记住,张仲景的嘱咐都有道理,我以后会详细讲述的),去药店的时候,还为了人参是红参还是白参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是红参,这个一直我用到现在,现在还会开红参。

然后按照张仲景的方法熬药,熬好了,入口还很甜,味道不错,就喝了半副。

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自己开的中药,心中忐忑,但是,因为心脏还在不争气地偷停,就硬着头皮喝了。

是傍晚的时候喝的,结果,当天晚上,早搏就消失大半了,偶然还有几个。

等到第二天再喝了剩下的,早搏就彻底消失了,然后好像我又喝了几副,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当时这个兴奋啊,原来中医如此的有用啊!可是,我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有用的东西,老百姓不知道呢?西医医院门口那么多的患者,为什么都不知道呢?
于是,我带着方子,又去了那家医院,找到了心内的主任(我想我当时挺好事儿的,年轻嘛),然后趾高气扬地告诉她,我自己两副药就治疗好了,当时主任很困惑,问我怎么治疗的?我说:用一个中医方子,叫炙甘草汤。

结果,她听谐音了,估计她以为是“治肝什么什么汤”,就问我:治肝….你肝也有问题吗?我走出诊室的时候,望着患者长长的队伍,心里想,这里面估计得有多少人可以用这个方子治疗好啊!从此,我对中医真正的树立了信心,从那开始,我才算是发誓要努力学习中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