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的症状是什么

合集下载

频发早搏的判断标准

频发早搏的判断标准

频发早搏的判断标准频发早搏是指心脏在一分钟内出现超过30次的早搏,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因此,及时准确地判断频发早搏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频发早搏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首先,频发早搏的判断需要通过心电图来进行。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判断心脏健康状况的检查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频发早搏。

在心电图中,医生可以观察到早搏的形态、频率和持续时间,从而进行准确的判断。

其次,频发早搏的判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频发早搏的表现。

在进行判断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症状的发作规律和持续时间,从而更好地判断是否存在频发早搏。

另外,频发早搏的判断还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频发早搏。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从而进行准确的判断。

最后,频发早搏的判断还需要进行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

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能够连续记录心电图24小时的检查方法,能够更好地观察到频发早搏的发作规律和持续时间,从而进行准确的判断。

通过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频发早搏的判断需要通过心电图、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和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频发早搏,从而为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频发早搏的判断,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保障自己的心脏健康。

房性早搏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房性早搏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心跳加速:患者 心跳频率加快, 每分钟心跳次数 超过100次
心律不齐:患者 心跳节奏不规则 ,有时快有时慢
心悸、心跳加速 可能与房性早搏 有关,需要及时 就医检查和治疗
脉搏不齐
添加 标题
症状:心跳不规律,时快时慢
添加 标题
原因: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节律紊乱
添加 标题
影响: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工作和学习能力。
房性早搏可能会导致患者 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从而影响其工作和学
习能力。
性生活受影响
房性早搏可能导致性生活时出 现心悸、气短等症状
房性早搏可能影响性生活的频 率,导致患者减少性生活的次 数
房性早搏可能影响性生活的质 量,导致患者在性生活中感到 不适
房性早搏可能影响性生活的满 意度,导致患者在性生活中感 到不满意
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 常生活和工作,导致工作效率 下降
情绪波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 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寻求心理 帮助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房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在 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房性早搏可能会影响患者 的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
率下降。
房性早搏可能会导致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疲劳、 乏力等症状,从而影响其
焦虑:患者可能会感到紧 张、担忧、恐惧等情绪,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 跳加快、心慌等不适。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 到呼吸急促、胸闷等不适。
头晕:患者可能会感到头 晕、眼花等不适。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 身无力、疲倦等不适。
04
房性早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运动耐量下降
房性早搏可能导 致运动能力下降,

早搏到底是什么?涨知识了

早搏到底是什么?涨知识了

早搏到底是什么?涨知识了国人的体检意识越来越强了,很多人会定期给自己安排一次全身检查,很多朋友在拿到体检报告或医院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后,会看到“早搏”这样的描述,内心带有恐慌感,自己上网一查,有人说这是一种心脏病,也有人表示心脏早搏根本就不是病。

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心脏早搏到底要不要治疗?自己的心脏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其实,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情况,并不用过多的担心,客观来说,90%的健康人体内都可以观察到早搏现象,很多时候,早搏并不会危害健康。

所以,不是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疗!什么是早搏?正常心脏跳动是非常规律的,比如一分钟跳60次,那就是一秒钟快速,非常准,如果有快速心跳是还没到一秒就提前跳了,就是早搏,并且根据心脏早搏发生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后者更加常见一些。

根据一项针对所有人群的调查发现,普通心电图检出的室早患病率为1%,而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早患病率则高达40%~75%。

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群中有一半左右的人会有室早现象,并且室早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更是高达69%。

因此,我们可以说:室早太常见,太普遍了!早搏的症状?心脏早搏有些没有什么症状,有些会有心悸(心脏跳动很快或者心跳暂时停止的感觉)、心脏偷停(跳动几下会突然停一下,经常伴有恶心、咳嗽等)、心律不齐(心脏的节律是不规则的,并且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补偿性间歇性状态)的症状,发作频繁时可出现气急、乏力等;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常出现气急、胸闷、乏力,严重时出现头晕、心绞痛发作等症状。

并且通过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早搏,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心电图波动相对正常人较大,因此心电图异常症状是常见的。

为什么会出现早搏?早博是心脏在报警,可能是比较累,或者心脏快要得病,频发早搏说明心脏电活动开始不稳定。

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大数据统计显示,心律失常的猝死率比正常人高5-6倍。

具体来讲,早搏为什么会出现,要分三个层面:第一、任何正常人都会偶有早搏,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第二、病理、生理变化:某段时间,严重熬夜、喝浓茶、大量喝酒、喝咖啡,生气……,都有可能发生早搏(房早或室早),这说明心脏有些小脆弱,开始报警,要小心,可能休息一下,不忙了就好了;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早搏的常见原因,如果当事人本身就心力衰竭、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心病等,那么出现早搏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是指由于心电活动异常,心脏提前发生一次或多次早搏,表现为心跳不规则或心悸。

以下是早搏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
1. 心跳不规则:心脏跳动时节奏不正常,如突然加快或减慢。

2. 心悸:感觉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有时伴有心悸像“漏跳”或突然停止的感觉。

3.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跳动不正常,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或气短感。

治疗方法:
1. 不需要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早搏,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症状。

2. 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早搏,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来控制心脏节律。

3. 心脏射频消融术:对于严重的早搏或药物无效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

该手术使用高能电流来破坏心脏中引起早搏的异常电路或组织。

4. 心理治疗:情绪紧张、焦虑和压力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早搏,因此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也是治疗早搏的一种方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和个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早搏的判断标准

早搏的判断标准

早搏的判断标准
早搏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早搏的次数:如果一个心脏正常的健康人,在体检时发现早搏,且次数不多,可能不用治疗。

然而,如果早搏的次数较多,比如每分钟超过5次,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超过5000次,可能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2. 早搏的症状:不同人的早搏感觉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而有些人可能会有明显的心悸、心脏停跳感、有东西顶撞胸部或咽部产生强烈撞击感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早搏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心脏病,多数人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都可以发现少量早搏。

但如果在自己进行触摸脉搏时发现脉搏不齐,有一次脉搏出现的较早,或者有心脏停跳感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心脏早搏的中医治疗方案

心脏早搏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心脏早搏,又称过早搏动,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过早的心跳。

中医学认为,心脏早搏属于“心悸”、“脉结”等范畴,多由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痰湿内阻、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等原因引起。

中医治疗心脏早搏,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1. 心气不足型症状:心悸不安,气短乏力,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心,宁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远志、酸枣仁、茯神、龙骨、牡蛎。

加减:若兼有痰湿内阻,可加半夏、陈皮、茯苓;若兼有瘀血阻络,可加丹参、川芎。

2. 心阳不振型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宁心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汤合参附汤加减。

组成:桂枝、甘草、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加减:若兼有瘀血阻络,可加丹参、川芎;若兼有痰湿内阻,可加半夏、陈皮。

3. 痰湿内阻型症状:心悸不安,胸闷痞满,恶心呕吐,痰多,口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湿,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加减。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胆南星、竹茹。

加减:若兼有瘀血阻络,可加丹参、川芎;若兼有肝郁气滞,可加柴胡、郁金。

4. 肝郁气滞型症状:心悸不安,胸闷胁痛,情绪抑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甘草。

加减:若兼有痰湿内阻,可加半夏、陈皮;若兼有瘀血阻络,可加丹参、川芎。

5. 瘀血阻络型症状:心悸不安,胸闷刺痛,唇甲紫暗,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宁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兼有痰湿内阻,可加半夏、陈皮;若兼有肝郁气滞,可加柴胡、郁金。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心俞、内关、神门、厥阴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每次选3-5个穴位,每次针刺30分钟,每日1次。

心脏早搏的人要注意什么

心脏早搏的人要注意什么

心脏早搏的人要注意什么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心律失常,由窦房结、房室结及心室肌等部位产生。

通常情况下,健康人会间歇性地出现少量的心脏早搏,此时往往无任何明显的症状和不适。

但当心脏早搏启动了某些不利的生理反应机制或导致心血管疾病时,就可能出现种种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短暂性意识丧失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1、心脏早搏的症状有哪些?心脏早搏的症状通常是无明显症状的,一些人可能感觉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感觉,但也有很多人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在一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心脏早搏可能会导致心绞痛、晕厥或晕倒,这些情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同时,有些患者在睡眠时可能会感觉到心跳比平时快或不规律,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之,如果您出现了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

2、引起心脏早搏的因素是什么?引起心脏早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年龄是一项影响心脏早搏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肌肉和传导系统会出现变化,这可能导致心脏早搏的发生率加剧。

其次,心血管疾病是另一个常见的心脏早搏的危险因素。

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都会对心脏肌肉和传导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心脏早搏的产生。

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心脏早搏。

甲状腺素能调节心脏的代谢和心肌细胞的功能活动,当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就可能导致心脏早搏。

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被认为是心脏早搏的风险因素之一。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会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些状态会促进心脏早搏的出现。

另外,一些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促使心脏早搏的发生,例如吸烟、饮酒、过度使用咖啡因等。

这些物质都可以增加神经兴奋性,并导致心脏肌肉和传导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脏早搏。

除去上述原因,情绪因素也是引发心脏早搏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焦虑、紧张、忧虑等。

当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可能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和产生心脏早搏。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早搏,又称早搏心律,是指心脏在正常心跳之间突然出现的额外搏动。

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严重的早搏还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因此,及时发现早搏的症状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早搏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早搏。

早搏的症状早搏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

患者可能感到心脏跳动异常,有时会有一种“漏跳”的感觉,即心脏跳了一下然后停顿了一下。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胸闷和胸痛的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在严重的情况下,早搏还可能导致晕厥和猝死,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早搏的治疗方法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早搏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减少早搏的发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的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控制早搏的发作。

其中包括心理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早搏的发作。

心理治疗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进行。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控制早搏发作的重要方法。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饮酒。

此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对控制早搏有一定的帮助。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早搏症状,如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这些手术可以通过破坏异常的心脏传导组织或者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来减少早搏的发作。

总之,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早搏
心脏在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 ,简称为“早搏”。

根据早搏出现的部位不同,一般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早搏三种。

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

患者是否有症状或者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早搏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

患者可以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者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早搏的危害:偶发性早搏或发生多年而无其它体征,亦无明显症状者,一般无危害,多与情绪激动、疲劳、饱餐、饮酒和吸烟过量等因素有关,不需特殊治疗。

若频发早搏或呈多源性者,常是病理性的表现。

见于动脉硬化、冠心病、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等)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室性早搏,可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作紧急处理。

二尖瓣病变出现房性早搏,易发展成房颤。

另外,早搏合并有其它心脏异常体征或心电图有其他异常变化者,多属病理性,需尽快治疗。

饮食注意:清淡饮食为主,少食豆制品,尽量不吃辛辣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都有诱发频繁早搏发生的可能。

少喝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饮料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也容易诱发早搏。

服药:一般认为若早搏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者可不必用药。

若早搏次数>10次/分,有自觉症状,或在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则应予以治疗。

可选用普罗帕酮(心律平)口服,每次5~7mg/kg,每6~8小时1次。

亦可服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日1mg/kg,分2~3次。

室性早搏必要时可每日应用苯妥英钠5~10mg/kg,分3次口服;胺碘酮5~10mg/kg,分3次口服;普鲁卡因酰胺50mg/kg,分4次口服;或奎尼丁30mg/kg,分4~5次口服,后者可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需心电图随访,在住院观察下应用为妥。

对洋地黄过量或血钾症引起者,除应停用洋地黄外,尚应于氯化钾口服或静滴。

频繁早搏者仍应按医嘱要求,按时服药。

在服药期间还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药,可使心跳减慢,若每分钟心跳在50次以下,就应及时停药。

另外如安搏律定对控制室性早搏效果显著,但容易引起神经系统副反应,如头晕、手指震颤、摇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发生癫痫样大发作。

定期检查:在服用胺碘酮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心电图,观察Q - T间期有无
明显延长(正常为0. 4秒),以免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另外,在家庭康复
期间,如果自己感到心悸频繁、伴头晕、胸闷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诊断与治疗,以免在家中发生意外。

预防: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熬夜,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要戒烟及避免大量饮酒因为吸烟及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要摆正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情绪高度紧张及大起大落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定期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早跳等,是在正常心律或异位心律基础上,提前发出的一次心跳。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早搏的分类:
1、根据早搏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
房早可发生于正常人,尤老年人,也可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

病理性房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2、从早搏出现的频率,可分为偶发与频发早搏。

每分钟多于1
次为偶发,如每分钟大于5次为频发。

在心电图监测中,通常以每小时早搏超过30次为频发早搏。

3、早搏从病因区分,可分为器质性早搏或功能性早搏:
器质性早搏,见于各种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甲亢、低钾、缺氧等。

功能性早搏,也称良性早搏,可见于健康人,多为一过性,常与
烟酒、浓茶、劳累、紧张、失眠、饱食、体位改变等引起。

早搏的症状:
房早一般对心脏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可无症状,或有心悸、心跳暂停感,或感觉心脏突然重重的跳动几下。

室性早搏,特别是频发室早则对心脏排血影响较大,患者可有头晕、胸闷及血压降低等表现。

早搏的危害:
功能性早搏一般对身体无明显危害,器质性早搏提示有器质性病因的存在。

房性早搏对心脏排血功能的影响较小,而室早、特别是频发室早则对心脏排血影响较大,可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在心肌梗塞等病人,室早常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而危胁生命。

所以,发现有早搏,可先做一下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早搏的性质,频发程度等,以便分析引起早搏的原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心血管内科)简称早搏。

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性过早搏动罕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