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雄全同株与纯雌株基因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_刘威

合集下载

《甜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功能分析》范文

《甜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功能分析》范文

《甜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功能分析》篇一一、引言甜瓜(Cucumis melo)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品质和产量受到遗传和基因表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MADS-box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功能逐渐受到关注。

MADS-box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等重要过程。

本篇论文以甜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并着重分析CmMADS02和CmMADS26两个基因的功能,为甜瓜的遗传育种和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采用甜瓜栽培品种的果实为材料。

同时收集甜瓜转录组数据库数据以及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信息。

2. 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甜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序列比对、蛋白结构域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等。

(2)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PCR技术克隆出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CDS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3)功能分析:通过转基因技术,将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分别转入模式植物中,研究其功能表现,并采用相关生物化学实验方法验证其作用机制。

三、结果与分析1. 甜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通过对甜瓜转录组数据库的分析,我们鉴定出多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

这些成员在序列长度、蛋白结构域等方面存在差异,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2. 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序列分析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CDS序列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与其他植物中的MADS-box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这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具有保守的功能。

3. 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的功能分析(1)转基因实验:将CmMADS02和CmMADS26基因分别转入模式植物中,观察其表型变化。

《2024年甜瓜CmMYBL-1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范文

《2024年甜瓜CmMYBL-1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范文

《甜瓜CmMYBL-1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基因的功能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甜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对提升作物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甜瓜中的CmMYBL-1基因的功能,旨在通过初步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为进一步挖掘甜瓜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为甜瓜(Cucumis melo)的基因组序列及转录组数据。

(二)方法1. 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mMYBL-1基因的序列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的蛋白质序列等。

2. 表达模式分析: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CmMYBL-1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

3. 转基因实验:构建CmMYBL-1基因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甜瓜中,观察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

三、结果与分析(一)CmMYBL-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mMYBL-1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MYB结构域。

该基因的序列在多个数据库中与已知的植物MYB类转录因子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其可能具有类似的转录调控功能。

(二)CmMYBL-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CmMYBL-1基因在甜瓜的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均有表达。

其中,在果实成熟期和逆境条件下表达量较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甜瓜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对逆境的响应。

(三)转基因实验结果1. 过表达实验:过表达CmMYBL-1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果实糖分含量增加、果皮颜色加深等表型变化,同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2. 敲除实验:敲除CmMYBL-1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出现果实发育不良、糖分含量降低等表型变化,且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减弱。

这些结果表明CmMYBL-1基因在甜瓜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篇一摘要本研究针对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CmHsp70-9和CmXTH28-2进行克隆与初步功能鉴定。

通过对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遗传分析,为探究这两个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提供有力证据,并可能为后续甜瓜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一、引言甜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技术为探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遗传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其中,热休克蛋白70家族成员(Hsp70)和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TH)家族成员在植物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研究选择甜瓜的CmHsp70-9和CmXTH28-2两个基因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甜瓜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包括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等。

同时,准备相应的甜瓜基因组DNA和cDNA 样品。

2. 基因克隆利用PCR技术,以cDNA为模板,扩增出CmHsp70-9和CmXTH28-2的编码区序列。

通过测序验证序列的正确性。

3. 表达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CmHsp70-9和CmXTH28-2在甜瓜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表达情况。

4. 功能鉴定通过遗传分析和表型观察,初步鉴定CmHsp70-9和CmXTH28-2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功能。

三、实验结果1. 基因克隆结果成功克隆出CmHsp70-9和CmXTH28-2的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

2. 表达分析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mHsp70-9和CmXTH28-2在甜瓜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果实发育的调控。

3. 功能鉴定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表型观察,发现CmHsp70-9和CmXTH28-2在甜瓜果实发育中具有重要功能。

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的RAPD标记

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的RAPD标记
关键词 : 甜瓜 ; 型; 性 近等基因系 ; P RA D标记 中图分类号 : 5 S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3 5 2 1 ) 30 3 —3 0 34 1 (0 10 0 50
Th e RAP m a k rf rm e o n r m o o c n n e y D r e o l n a d o n e y a d mo o c
甜瓜 ( uu s l) 葫芦 科黄 瓜属 雌 雄 同株 C cmimeo 属
植 物 , 型复杂 , 括 雄 花 、 花 和两 性 花 以及 7种 性 包 雌
标记 和 相 关性 状 生 理 机理 研 究 的极 好 材 料 . 试 本 验 以甜瓜 雄全 同株 和雌雄 异 花 同株 近 等基 因系 为材 料 , 用 RAP 方 法 对 相 关 性 型 性 状 进 行 分 子 标 采 D
2 1 年 6月 01








第 3 3  ̄3 期 5 7
第 46卷
双 月 刊
J OURNA1 OF GANS AGRI U CUITURA L UNI VERS TY I
甜 瓜雄 全 同株 和 雌雄 异 花 同株 的 RAP D标 记
张桂芬 李计红 张建农。 , ,
(. 1甘肃农业 职业技术 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2 ;. 3 0 0 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 0 3 甘肃农业大学农 学院 , . 甘肃 兰州 70 7 ) 3 0 0
摘要 : 以甜瓜雄全 同株 和雌雄异 花同株近等基 因系为 试验材 料 , 选用 3 0条随机 引物进行 性型 性状 的 R D 0 AP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甜瓜中两个关键基因——CmHsp70-9和CmXTH28-2,并对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分析以及转基因技术等手段,揭示了这两个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潜在作用。

一、引言甜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

本研究以甜瓜为材料,对CmHsp70-9和CmXTH28-2两个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甜瓜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实验材料取自于甜瓜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样品,包括未成熟果、成熟果以及衰老果等。

2. 基因克隆利用PCR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甜瓜基因组中克隆出CmHsp70-9和CmXTH28-2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

3. 表达模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两个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

4. 转基因技术构建过表达和沉默这两个基因的转基因甜瓜植株,观察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基因克隆结果成功克隆出CmHsp70-9和CmXTH28-2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2. 表达模式分析qRT-PCR结果显示,两个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CmHsp70-9在果实发育早期高表达,而CmXTH28-2在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高。

3. 转基因技术结果过表达和沉默这两个基因的转基因甜瓜植株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

过表达CmHsp70-9的植株果实发育速度加快,而过表达CmXTH28-2的植株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相反,沉默这两个基因的植株则表现出果实发育受阻或品质下降的表型。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范文

《甜瓜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果实发育中功能的初步鉴定》篇一一、引言甜瓜作为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重要水果之一,其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机制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成为研究果实发育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克隆甜瓜的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并对其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以期为甜瓜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的甜瓜品种为高产优质品种,采集其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样品。

同时,本实验所用的试剂、酶和引物等均为市售高品质产品。

2. 方法(1)基因克隆:采用PCR技术,以甜瓜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

(2)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克隆得到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3)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在甜瓜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

(4)转基因功能验证:构建过表达和沉默载体,通过遗传转化法将载体导入甜瓜植株,观察转基因植株果实发育表型的变化,初步鉴定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

三、实验结果1.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得到甜瓜的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经序列分析,二者均具有典型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相应的功能域。

其中,CmHsp70-9属于热激蛋白70家族成员,可能参与细胞保护机制;CmXTH28-2属于木葡聚糖内转葡糖酶/水解酶家族,可能与细胞壁的合成和降解有关。

2. 表达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mHsp70-9及CmXTH28-2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量存在差异。

其中,CmHsp70-9基因在果实发育早期和中期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有关;而CmXTH28-2基因在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果实的成熟和软化有关。

甜瓜雌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甜瓜雌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甜瓜雌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甜瓜(Cucumis melo L.),2n=2x=24,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 Linn)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内外重要的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国甜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现有的甜瓜品种大多数为雄全同株类型,即植株上有单性的雄花和两性花,其中能结果的是两性花,在制杂种一代时必须去雄,使甜瓜F1代制种成本是传统品种的12-30倍,而利用纯雌系制一代杂种无需去雄,节约劳动力,可大大降低制种成本。

因此,本项目开展甜瓜纯雌株及雌花相关性状,即第一雌花开花期(DFF)、雌花率(RF)、雌花连生类型(MNF)、第一雌花节位(NFF),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的研究,以期为甜瓜纯雌系选育提供更多依据。

以美国纯雌株厚皮甜瓜品系WI998(AAgg)为母本,中国雌雄异花同株薄皮甜瓜品系3-2-2(AAGG)为父本,构建了六世代群体(P1、P2、F1、F2、BC1P1、BC2P2),田间调查各世代性别分化类型和NFF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1全部为雌雄异花同株,F2群体中雌雄异花同株与纯雌株的分离比为3:1,BC1P1群体中雌雄异花同株与纯雌株比例为1:1,BC1P2全部为雌雄异花同株,可见纯雌株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

NFF性状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在F2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可见此性状为数量性状。

以WI998和3-2-2为亲本,通过单粒传构建了含有185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RILs)分离群体,调查此群体春秋两季雌花相关性状(DFF、RF、MNF、NFF),运用RILs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RF和MNF性状不存在这些模型所对应的基因效应。

DFF春秋两季最优模型均为2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sub>1</sub><sub>8</sub>),春秋两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05%,72.38%,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27.52%;NFF性状遗传春季最优模型为E<sub>1</sub><sub>8</sub>模型,秋季最优模型为E<sub>1</sub><sub>7</sub>,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17%,61.9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83%,36.77%。

《2024年甜瓜果实发育相关四个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CmERF11-9基因的功能研究》范文

《2024年甜瓜果实发育相关四个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CmERF11-9基因的功能研究》范文

《甜瓜果实发育相关四个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CmERF11-9基因的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甜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甜瓜果实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深入。

本文将针对甜瓜果实发育相关的四个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并重点研究CmERF11-9基因的功能。

二、研究方法2.1 甜瓜全基因组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首先从公共数据库中收集了甜瓜的全基因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包括筛选出与果实发育相关的基因家族、注释基因的功能等。

2.2 四个基因家族的筛选与确定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我们筛选出与甜瓜果实发育相关的四个基因家族,包括转录因子家族、激酶家族、转运蛋白家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家族。

对这四个基因家族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功能分析。

2.3 CmERF11-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在四个基因家族中,我们重点关注了CmERF11-9基因。

通过PCR技术克隆该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甜瓜不同组织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2.4 CmERF11-9基因的功能研究为了研究CmERF11-9基因的功能,我们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将该基因过表达或沉默后转入甜瓜植株中,观察其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究CmERF11-9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三、结果与分析3.1 四个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结果通过对甜瓜全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我们成功筛选出与果实发育相关的四个基因家族。

这些基因家族在甜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了果实的形成、发育、成熟等多个阶段。

3.2 CmERF11-9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我们成功克隆了CmERF11-9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

该基因编码一个ERF转录因子,具有典型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基因在甜瓜的不同组织及果实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Melon(CucumismeloL.);Sexexpression;SSR;Genelocation
收稿日期 : 2009 -06-17;接受日期 : 2009 -10-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771466, 30871723),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 (nycytx-36 -01 -01 -02),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 基
关键词 :甜瓜 ;性别 表达 ;SSR;基 因定位 中图分 类号 :S65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0-6346 (2010) 04-0024-07
GeneticAnalysisandInitialLocationofMelon (CucumismeloL.) of AndromoneciousandGynoeciousGenes
2010 (4)
刘 威等 :甜瓜雄全同株与纯雌株基因遗传分 析及初步定位
25
甜瓜 (CucumismeloL.)属葫芦科黄瓜 属 , 是世界重 要水果之一 。 有关性 别表达的研究 一直 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 问题 。 由于 性型多 样 , 瓜类作 物成为 研究高 等植 物性别 表达的 典型材 料 (盛云燕 等 , 2006;Shengetal., 2006;张晓波 等 , 2007;Staubetal., 2007);甜 瓜性别表 达 的研究对瓜类以及其他作物的育种和栽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2007年 3 ~ 6月 , 配制得到 F1种子 ;7 ~ 10 月播种 F1 30株 , 一部分自交得到 F2 , 另一部分与
父母本分别回交得到 BC1 P1 、 BC1 P2 ;2008年 2 月 15日 , 播种 P1 、 P2 、 F1 、 F2 、 BC1 P1 、 BC1 P2 6 个世代的种子 , 4月 10日将上述材料定植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农场 5号节能日光温室内 , 亲 本 P1 、 P2 及 F1 分别 种 植 30 株 , BC1 P1 、 BC1 P2 群体 分 别 种植 90 株 , BC1 P1 群 体 有 89 株开 花 , BC1 P2 群体有 83株开花 ;F2群体种植 300 株 , 共有 288株开花 。 定植后的 15 ~ 75 d为调查期 , 每 天记录单株甜瓜开花类型和开花数量 , 再依据单株甜瓜中不同类型花所占 总花数的比例 , 判断甜 瓜的植株类型 :雌雄异花同株 —雄花 70 % ~ 80 %, 雌花 20 % ~ 30 %;雄全同株 —雄花 75 % ~ 85 %, 雌花 15 % ~ 25 %;雌全同株 —雌花 70 % ~ 80 %, 完全 花 20 % ~ 30 %;三性株 —雄花 5 % ~ 10 %, 雌花 70 % ~ 80 %, 完全花 10 % ~ 25 %;两性花株 —完全花 100 %;纯雌株 —雌花 100 %。 1.3 DNA的 提 取
对于甜瓜性别分化基因的研究 , 多 年来 , 一直集中在 研究雄全同株的遗传规律及对控制 该性 状基因定位的研究上 , 对于甜瓜其他性型表现遗传规律的研究国内外报道 较少 , 而对于 控制纯雌 系基因的定位 ,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报道 , 这与亲本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 本试验通过 选择植株 类型差别较大的纯雌株和雄全同株材料为亲本 , 研究决定甜瓜性别表达的 其他基因 , 进 一步阐明 甜瓜性别表达的基因型与机理 , 同时对甜瓜以及其 他瓜类作物纯雌系基因克隆与基因聚 合育种提 供理论支持 。
金 (jc200712) 作者简介 :刘威 , 男 , 硕士研究生 , 专业方向 :甜瓜分子遗传育种 , E-mail:lv sirius@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author):栾 非 时 , 女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专 业 方 向 :西 甜 瓜 分 子 遗 传 育 种 , E-mail: luanfeishi@
26
中 国 蔬 菜 CHINAVEGETABLES
2010年 2月 (下 )
1 材料 与方法
1.1 试 验 材 料 以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西甜瓜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室提 供的纯雌系 WI998 为母本 , 以雄全同
株甜瓜品系 TopMark为父本 (Luanetal., 2008, 2009) (两份材料均引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Staub JackE.实验室 )。 WI998为稳定的纯雌株 , 开花期间植 株的主蔓和侧 蔓全部着生单性 雌花 , 花型 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TopMark为典型的雄全 同株 , 主蔓和 侧蔓大部 分节位着 生雄花 , 仅在侧 枝 的第 1和第 2节位着生完全花 。 1.2 田 间 试 验和 性 状 调 查
Abstract:GeneticanalysiswascarriedoutonP1 、 P2 、 F1 、 F2 、 BC1 P1 andBC1 P2 usingWI998 (gynoecy) andTopMark(andromonoecy) ashybridizedcombination.Geneticmapwasconstructedby SimpleSequenceRepeatMarkers(SSR) andmelon(CucumismeloL.) genesdeterminedsexexpressionwerelocatedusingF2 generationasmaterialsatthesametime. Theresearchindicatedthata (andromonoecious), g(gynomonoecious) andgy(gynoecious) werethethreegeneswhichdetermine sexexpressionofmelon.Ageneticmapofmelonincluded31 SSRmolecularmarkersand2 morphologicalmarkerswereconstructed.Besides, twoSSRmolecularmarkersrelatedwithsexdeterminationwere found.Thegeneticdistanceswere13.5 cM betweenMU55491 markerandgeneaand11.6 cM betweenMU147232 markerandgenegy, respectively.
甜瓜花有 3种花型, 即雄花、 雌花和两性花 。根据花在同一植株上着生的情况 , 分为雄花两 性花同株 (雄全同株 )、 雌花两性花同株 (雌全同株 )、 雌雄同花同株 (完全花株 )、 雌 雄异花同 株 、 纯雌株 、 三性花同株等不同株型 (Poole& Grimball, 1939)。 Rosa(1928)利用 Cantalupensis 甜瓜首次对甜瓜性别表达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 , 研究结果表明雌花对完 全花为显性 , 并且只受 一个显性因子控制 ;Poole和 Grimball(1939)利用中国特有的雌雄异花同株甜瓜 F2群体进行性别 表达研究 , 结果表明 :雌雄异花同株 、 雄全同株 、 雌全同株以及完全花株的分离比为 9 ∶3 ∶3 ∶1, 即符合 2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分离比率 ;因此 Poole和 Grimball(1939)认为 2对隐性基因控制甜瓜 性别表达 ,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为 :AG (雌雄异花同株 )、 aG (雄全同株 )、 Ag(纯雌系 ) 及 ag(完全花 )。 Pitrat(2002)最新发表的甜瓜基因目录介绍 , 甜瓜性型主要受 3对基 因协同控 制 :其中 a基因为隐性基因 , 控制雄两性同株性状 , 遗传作用于大多数单性雄花及少数 两性完全 花 ;在基因型为 A 的植株上 , 雌花无雄蕊 (单性雌花 ), 对 g上位 。 g基因为隐性基 因 , 控 制雌 两性同株性状 , 作用于大多数单性雌 花及少数两性完全 花 , g对 a上位 。 基因 型和表现型的 对应 关系为 :A G 雌雄异花同株 、 A gg纯雌株 、 aaG 雄两性同株 、 aagg两性花株 。 gy为隐 性基 因 , 控制纯雌株性状 , 与 a和 g互作 ;基因 型为 A gggygy时 , 形成稳 定纯雌株 。 甜瓜具有 较高 的遗传多样性 , 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开展了甜瓜的连锁图谱构建工作 。 欧美学者利用 AFLP、 SSR、 RAPD、 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 , 使用网纹甜瓜遗传背景的 作图材料 , 先后构建了 10张甜瓜遗传图 谱 (Baudracco-Arnas& Pitrat, 1996;Wangetal., 1997;Liouetal., 1998;Brotmanetal., 2000; Dogimontetal., 2000;Danin-Polegetal., 2001;Oliveretal., 2001;Perinetal., 2002;Gonzaloet al., 2005;Zalapaetal., 2007)。国内对此研究较少 , 仅有王建设等 (2007)以中国香瓜和哈密瓜 F2群体构建了 1张 SRAP遗传图谱 。 目前有关雄全同株基因 a的研究较多 。 Perin等 (2002)用 RI系 将 a基因定位于第 2连锁图 E42 /M31 -21a与 CMGA36标记所界定的 25.2 cM区间内 。 Danin-Poleg等 (2001)用 112株 F2群体 , 将 a基因定位于第 4连锁群上 , 并找到一个与 a基因遗传距离为 16.2 cM 的 RAPD标记 。 Noguera等 (2005)利用 SCAR标记在研究雄全同株连锁基因中指出 :决定甜瓜性别 基因数为 3对 , a、 g、 m三者共同协作控制甜瓜开花性型表现 。 而此前 , 所有研究学者均认为控制 甜瓜性别的基因只有 a。 Danin-Poleg等 (2001)利用 PI414723为研究亲本之一 , 将控制雄全同株基 因 a定位在第 2连锁群上 , 找到一个与 a基因连锁距离为 16.2 cM的 RAPD标记 ;随 后 , Perin等 (2002)利用 PI414723为研究亲本将 a基因定位在一个总长度为 25.2 cM的染色体上 ;Silberstein等 (2003)找到一个与 a基因连锁距离为 7 cM的 RFLP标记 。 Zalapa(2007)在研究甜瓜遗传图谱的构 建过程中确定了 A、 G和 M 3个基因控制甜瓜性别分化 , 提出存在微效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三性花株 与雌全同株的转化 (Davidetal., 1990)。 Boualem等 (2008)开展了对控制 a基因的 ACC合成酶进 行克隆的研究 , 将控制甜瓜雄全同株基因的研究推向新的研究领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