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税收理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课件:税收效应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课件:税收效应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0.1.2 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替代效应
图10—3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0.1.3 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收入效应
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表现为 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要 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居 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表现在政府课 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出现两种价格——消费 者支付的价格和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两 者之间的差额,即为税收的数额。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0.1.1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一个简要描述
图10-1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税收效应
1 资税 收 与 生 产 者 行 为
2 源税 收 与 消 费 者 行 为 配
3 置税 收 与 劳 动 收 入
4 职能税 收 与 私 人 储 蓄
5
税收与私人投资
公共经济学(第三版)
10.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
10.1.1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一个简要描述
10.3 税收与劳动收入
10.3.2 税收与劳动投入:收入效应
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收入效应,表 现为政府征税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 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地工作。 政府征税反而会促使劳动投入量增加。 收入效应的大小,则由纳税人的总收入与其缴 纳税款的比例即平均课税率决定。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和答案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本资料是杨志勇《公共经济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题库。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收录了中央财大、北邮、首都经贸、南开大学、中南财大、浙江财大、东北财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

根据教材和公共经济学相关资料对本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资本性支出[中央财大2011年研]答: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它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受益,与此相对应,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应在当期得到补偿,而大部分应分摊到未来的使用期;如果用当年税收去补偿全部的资本支出,就等于将未来公共物品的成本提前到本期,这样也会使公共物品的受益与公共物品的付费在时间上发生差异。

2经常性支出[中央财大2009年研]答: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这种支出的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比如,行政管理费包含公务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修缮费等,这些费用的消耗就会成为当期服务的公共物品——行政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安定、经济信息等。

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则,当期公共物品的受益应与本期公共物品的成本相对应,如果人们消费了本期公共物品却没有支付相应的代价,那就会违背公平原则。

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07税收理论(2)

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07税收理论(2)
微观税收负担主要研究单个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的税收 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即企业或个人的税负水平。例 如,商品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往往不一致,因此研究 商品税的微观税负不能不考虑税负转嫁问题。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7 税收理论(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
7.3.1 税收负担
1.宏观税收负担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
2.微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以纳税 人为区分标准,可分

1)企业税收总负担率

各种纳税总额 同期销售收入
100%
(7 3)
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 ( 2)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各种净纳产税值总额 100%(7-4) 人税收负担。

3)企业商品税负担率

商品税总额 同期销售收入
7 税收理论(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
Edp

Qd Qd

P P

Qd P
P Qd
(7-8)
Esp Qs P Qs P (7-9) Qs P P Qs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7 税收理论(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9
哈伯格将经济中的部门分为公司部门和非公司部门,考虑了被征 税部门与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强调了税收只落在公司部门。由 于经济中很大部分不能公司化,公司部门价格上涨的效应是使需 求转向非公司部门的产品。哈伯格讨论了一个具有两种生产要素
杨志勇 张馨 公共经济学
7 税收理论(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1
附录:中国税制改革
税收体系 商品税制 所得税制 其他
杨志勇张馨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支出政府的交纳,应当 尽可能地和他们各自的能力成比例,亦即和他们在 政府的保护下各自享有的收益成比例。”
现代税收理论中税负担分配的公平原则:
(1)利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税负担的分配应当
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 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 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 的份额。缺陷:因为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非排他性消费性 质,所以难以在个人之间准确划分从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消 费中获得的利益。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 质的支出,如贫困救济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 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
税收的本质:
个人、家庭、企业等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财富的转移。
一种交换,即国民向政府让渡他们个人对 自己占有的经济资源、经济成果的部分控 制权,借以换取政府予以的各种形式的保 护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 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 等税法的基本内容。
对经济税基征税,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 效应。人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尽量减少纳税。
如:对利息收入课征较高的税,会影响人们对储蓄的 积极性,改变人们在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2)非经济税基(Non-economic Tax Base)——指和 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
税收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意义在于矫正私有制下的 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以后的公平税负的理论和 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公共经济学研究了税收的理论和政策,以支持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税收理论1. 税收的定义和功能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财政收入。

税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稳定和调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等。

通过税收,政府能够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公共需求,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2. 税收理论的发展税收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则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经济波动。

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强调了税收与公共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 税收理论的主要模型现代公共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涉及多个模型,最常见的是纳税人行为模型和税收效应模型。

纳税人行为模型研究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包括逃税行为和税务遵从行为等。

税收效应模型则研究了税收对经济产出、消费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税收政策1. 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企业或其他机构代表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在税收政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时也会相互结合。

2. 税收制度和税率设计税收制度包括税法、税率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它们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征收和分配。

税率设计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等因素,以实现税收公平和有效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税收制度应该简化、透明,并且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3. 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税收政策不仅仅是征税,也包括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

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和投资。

《税收理论》课件

《税收理论》课件
04
税收效应分析
适度的税收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资源分配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引导资源流向高效率的领域。
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03
02
01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转移到低收入人群。
收入再分配
通过税收再分配,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简化纳税程序,提供便捷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税收征管的便民性
06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并由其纳税人及各国政府共同参与缴纳税款的过程。
总结词
国际税收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和税收分配,其特点包括跨国性、复杂性、协调性和规范性。跨国性是指税收涉及到多个国家,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复杂性是指国际税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税收抵免、税收协定等;协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和协调,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歧视;规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遵循国际税收协定和国际税收惯例。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税收应服务于国家财政的需要,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03
税收负担
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量能负担和受益负担。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税负弹性等。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法律因素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

目录第零章 .........................................................一、名词解说 . ...............................................第一章市场无效与公共经济......................................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第二章公共产品................................................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三章公共选择................................................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七章税收理论................................................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八章商品税..................................................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九章所得税..................................................一、名词解说...................................................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推理证明. ...........................................第十章其余税收................................................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一章国有经济..............................................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三章政府估算..............................................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一、名词解说 . ...............................................三、意义影响 . ...............................................四、定理证明推理. ...........................................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一、名词解说 . ...............................................二、图示模型 . ...............................................三、意义影响 . ...............................................第零章一、名词解说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供给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供给资本的组织。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07税收理论PPT共77页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07税收理论PPT共77页

谢谢!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07税收理论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3税收分类
(5)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从价 税和从量税。所谓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及 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 计征的税收。如中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 关税等。所谓从量税,是指依据课税对象的重 量、数量、容积、面积等,采用固定税额计征 的税收。如现行的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一 般地说,从价税的应纳税额会随商品的价格的 变化而变化;而从量税则只会随着课征商品数 量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简便,其税负高低与价 格无关。
7.1.4税制结构
所谓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 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 根据税制结构中的税种是单一的还是多种的为 标准进行分类,税制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 税制。所谓单一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所谓复 合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由多 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
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 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 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 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 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免征额。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 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 免征额部分征税。
7.1.3税收分类
(3)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等。属于中央 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称为中央税。属 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称 为地方税。属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按一定 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称为中央地方共享 税。各国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具体 规定那些税种属于中央,哪些税种属于地方, 哪些税种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等等。
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正好相反。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经济分析中,经常用到平均税率和边际 税率。
边际税率是指在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水 平上,征税对象的增加导致的所纳税额 的增量与征税对象的增量之间的比例。
平均税率是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 之比。
7.1.2税制要素
(4)纳税环节 所谓纳税环节,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
7.1.3税收分类
(4)以征收实体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的征收实体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实物 税、货币税和劳役税三类。所谓实物税,是国 家以实物形式征收的税。在自然经济下,经济 的货币化程度很低,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实物形 式进行的,也有相当部分是以劳役形式进行的, 因而此时田赋是主要的财政收入种类,征收的 形式主要是实物;此外,政府也采用劳役形式 开展若干活动,诸如各类公共工程的建造,等 等。进入市场经济社会,整个经济都逐步货币 化了,货币税也逐步成为主流。以货币形式缴 纳的各种税,都属于货币税类。
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所谓直接税,是指税负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 接负担的税收,如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 社会保险税、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等。
所谓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容易将税负全部或部 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以商品流转额或 非商品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营业税、 增值税、销售税、关税等。直接税与间接税的 分类方法与经济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
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形 式特征的体现。 (8)纳税地点 所谓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 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 义务发生地却是不一致的,如与总公司不在同 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7.1.3税收分类
(1)以税收的征税对象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的征税对象标准,税收可以分为
流转税类(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 产税类与行为税类等。
一组名词
所谓流转税类,一般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 商品的营业额所征收的那一类税收,如消费税、 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所谓所得税类,一般是指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 征收的那一类税收,如企业所得税(公司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等。
7.1.2税制要素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 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 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 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在其具体运用上, 包括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其 中差别比例税率又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 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比例税率和 幅度比例税率四种。
7.1.2税制要素
7.1.2税制要素
所谓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 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 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 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反映着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政策和经济政策,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 税收负担。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比例 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和累进 (退)税率。
税基
税基(tax base或basis of taxation,课税基础) 是一个与征税对象内涵有交叉的概念。现实中 我们会经常碰到。
税基是某一税种的课税依据。在税制设计上, 税基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是税基本身 的选择,以人们的收入为税基课征所得税,或 以支出为基础课征支出税,或以消费为基础课 征消费税。其次是税基大小的选择,以全部商 品为基础课征一般销售税,或以部分商品为基 础课征选择销售税。税基在大小选择方面的含 义,接近于课税范围(scope or coverage)。
熟人社会中的税收
7.1.1 税收概念
税收、赋税[田赋历史上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 源,台湾地区至今还常用“赋税”]
税收价格 税收:什么样的政府收入? 形式特征 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 ?当费具备了税收的这些形式特征的时侯,老
百姓怎么能够区分税和费!
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政府)的征 税活动是以国家的法律、法令为依据实 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履行 纳税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的这种强制性,是人们感觉到的税 收最为明显的特征,也是税收同公债收 入、规费收入、公有财产收入(公产收 入)等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最显著的区 别点。 Back
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政府在征税以前就 以法律形式制定了税收制度,规定了各 项税制要素,并按这些预定的标准进行 征收。税法一旦公布施行,征纳双方就 必须严格遵守。 Back
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之后税款 即为国家所有,归国家自主支配和使用, 国家并不承担任何必须将税款等额直接 返还给纳税人,或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 酬的义务。
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 所谓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
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7.1.2税制要素
(6)减税免税 所谓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
对象给与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和免税。所谓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少征
一部分税款;所谓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 免征。除税法列举的免税项目外,一般减税、 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性质,税法规定有具体的 减免条件和期限,到期就应当恢复征税。
7.1.3税收分类
(6)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价
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铬组成部分的称 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 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为含 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中 国的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税, 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西方国家的消费税大 都采用价外税方式。
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主体税种
7.1.4税制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所以形成不同的 税制结构,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税类有着不同的 特点,适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财政情况的要求 所决定的。
(1)财政收入的原因:
商品税的税基较广,可以较好地保证政府收入 的稳定性。所得税是对所得额的课税,收入要 扣除掉成本才能对之征税,以此为基础的税收 难以保证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发展中国家多选 择商品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发达国家多选择 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
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7.1.2税制要素
征税对象 所谓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客体。
它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 标的物。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 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它将征税 对象具体化。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 分为两种:一是计税金额;二是计税数量。 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
所谓财产税类,一般是指以属纳税人所有的财 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那一 类税收,如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及赠 与税等。
所谓行为税类,是指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 象的税,如印花税等。
7.1.3税收分类
(2)以税收负担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的分类 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一标准,税收可以分为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
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 算税额。在征税对象提高到税收的一个等级档次时,对征税对象 全部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 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 征。此时一定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纳税人的应纳税款 总额由各个等级计算出的税额加总而成。
7.1 税收概述
税收:权利的代价
斯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 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权利,要想真正成为法律赋予的权利,必须是司法上 可执行的。权利不是需要政府撒手,而是需要政府积 极的保护。政府若想积极提供这种保护,必须依赖充 足可供支配的资金,也就是说贫困、软弱无能的政府 无法切实地实施权利。
7 税收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