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可用)
历史三大改造知识点

历史三大改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历史三大改造”①基本定义:三大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简单说,就是把之前那种个体的、私有制的生产方式改成集体的、公有制的,这样就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啦。
好比一家人做小生意是自己干自己赚(私有制),现在变成集体一块干大家一起分(公有制)。
②重要程度:在历史学科里可太重要了。
它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了。
这就像是打地基,对之后咱们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根本意义的奠基作用。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经济情况,比如那时候有个体农民经济、手工业经济,还有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而且得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知道公有制、私有制啥区别,像公有制就是大家的财产一起用,私有制就是自个儿的财产自个儿管这种简单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从实际讲,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局面有利于国家的计划经济发展。
国家能更有效地调配资源生产啥的。
今儿个的企业有国企、央企靠国家调配,一定程度上就有那时的影子。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三大改造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板块里可是超级重要的内容。
在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这是经济制度变革的核心事件。
②关联知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有关联。
土地改革让农民有了地,三大改造就是让农民这种小个体经济变成集体所有制经济,也是生产关系进一步变革发展。
还和后面的“一五”计划息息相关,三大改造奠定了所有制基础,“一五”计划重点在工业建设,二者共同推动新中国初期的发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当时具体政策和实施方式理解有点难。
比如对农业改造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各个阶段具体咋样发展,涉及很多细节,容易乱。
- 关键点:抓住每个改造过程中的主导变革方向和群众参与的方式比较重要。
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公私合营模式,是和平过渡的创举,理解这种和平赎买政策实施的内涵就关键。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农业合作化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合作社领粮食 毛泽东看农民的丰收报喜信
国家方案: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目的)
◆在教材23-24页,落实农业合作化的概况太。分散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
很脆弱
要集中
形式 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
业生产合作社
社员把原
农 业
目的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的界线平掉 ,将分散的各 块土地连成一
合 原则 自愿互利
片。
作 化 发展
阶段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交公
机械生产
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 公有制(集体所有)
国家投资
集体经营
课堂小练 连线,并解释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农业合作化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社会性质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改造前的所有制
农民私有 手工业者私有
资本家私有
方式
改造后的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精选推荐

三⼤改造1.三⼤改造1、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
2、改造的⽅式:建⽴合作社,赎买。
3、改造的⽬的:实现把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社会主义制度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近代史上美国的侵华步骤:1.追随英法、协同侵略。
从⼗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侵略中国的⾏列。
向中国⾛私鸦⽚,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等,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台湾。
2.独⽴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9世纪末美国⼯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但在帝国主义⽠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错失时机。
为加深和扩⼤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的侵华政策。
3.⼀战期间和20年代,与⽇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战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政权。
4.“扶蒋反共”政策。
⼆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军事实⼒⼤为增强,凭借强⼤的实⼒,美国⼒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的,美国实⾏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发动反共反⼈民的内战。
⼆、现代史上中美两国关系1.1949年~1972年的全⾯对抗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以美国为⾸的西⽅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的中华⼈民共和国实⾏军事包围,外交孤⽴,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向全⾯对抗)。
2.1972年中美关系⾛向和解、建交和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起正式外交关系)。
3.发展到今天的合作与⽃争相交织(中美正式建交后,双⽅在⼴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柳合青“三大改造”指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实质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原因:①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归农民个体私有,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不利于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等。
②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必须对农业现状进行改造。
③农村出现了新富农阶层,农民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当时,农村重新出现了高利贷,甚至出现了典让和出卖土地的现象。
3.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生产合作化道路。
4.过程: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①“互助组”的特点是组内农民集体劳动,但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私有,产品按农民私有土地进行分配,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②“初级社”是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主要按照入股土地进行分配(入股的耕畜等也享有一定的分配权),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③“高级社”的特点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废除入股土地分红,实质上废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耕畜等作价充公),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5.结果:到1956年底,农民的个体私有制经济被改造成了公有制经济,确立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西部部分地区至迟在1958年底完成改造)。
由于要求过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原则的情况;组织形式简单划一,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知识点精品整理
三大改造:1953-1956,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第二次历史性巨变)1956.9,中共八大,北京(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大,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重申中共和各名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965.11,上海《文汇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导火线,左倾)文化大革命1966-1976指挥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影响①红卫兵运动中疯狂的个人崇拜严重冲击民主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不安②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体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非法夺权导致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③公民基本人权遭到肆意践踏,宪法遭破坏,民主法制遭践踏④人大制遭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摧残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各族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
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思想。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党的建设的最大贡献),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路线),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1980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0.8,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北京,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1982.11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2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三大改造》篇1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2017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三大改造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三大改造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 年—1956 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 年—1956 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
要求过急、
资本 1954年 公私合营 主义 到 工商 1956年 赎买政策 业
有 制 会 制 ; 主 转 义 变 制 为 度 ,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生产部门) (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解读 标题
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0年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私有制
考考你:回想一下第三课的内容, 说说在三大改造之前,农村实行怎样 的所有制?
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数字都 是当时真实的数据,来算算吧!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 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 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简单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 性质的国家?
也许连爸爸妈妈都感觉迷糊的问题:
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志那 中么 国到 进底 入是 了什 社么 会时 主间 义、 什 阶么 段事 呢件 ?标
第5课 三大改造
---探索进入社会主义
生产 时 间 部门
主要形式 (政策)
意义
进 入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实质
生 产 资 料 所 有 制 的 社 会 变 革
缺点
① 社 ② 农业生产 三 农业 1953年 合作社 生 会 初 产 主 步 到 大 资 义 建 手工 1956 年 手工业生产 料 公 立 改 合作社 私 有 社 造 业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太分散 很脆弱 要集中
土地交公 国家投资
集体经营 机械生产
“……给农业生产合作社以适 当的物质援助,例如农业的 低利贷款、兴修水利、建立 技术推广站和建立较大的新 式农具站等……”
— 1953. 中共中央农民申请加源自农业合作社农民报名参加合作社。
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 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这 是 上 海 一 家 绸 布 商 店 庆 祝 公 私 合 营 。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部 门
资 本 主 义 工 商 业
方 式
完成时间
公私合营
1956年
赎买政策 _______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 举。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 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 )。
A.镇压反革命
B.手工业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 农业改造 2、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于( ) B.1954年初 D.1956年底
A.1952年底 C.1955年底
3、“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
式主要是( )
A、公私合营 C、赎买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49年10月——1956年底:
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
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有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 的丰收报喜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农村生产合作社;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 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刘鸿生 (1888~ 1956) ,中 国近代实业家。 被称为中国 “煤炭大王”、 “火柴大王”和 “毛纺业大王”。
B、建立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
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需要
5右图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它走的道路是( )
A、移资海外 C、股票上市
B、公私合营
D、独立经营
6、某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的创举”,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指的是( )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8、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