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因数
上海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李海诺,石忆邵*(同济大学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对上海市1993~2018年间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算,分析排放总量、气体组成和排放源的变化情况,并基于LMDI模型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给出了减排建议,研究结果对厘清上海大都市郊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和路径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上海市;农业温室气体;影响因素;LMDI模型引言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碳排放量约占亚洲农业碳排放总量的29%,世界农业碳排放的12%左右,并以每年5%的速度持续增长[1][2]。
由此可见,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市是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领先城市[3],因此本文对上海市1993~2018年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算,然后展开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以期为上海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路径。
1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测算本文参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4]《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过往研究,确定上海市农业温室气体主要有5种排放源,即农业投入使用的物资所产生的CO2排放、水稻生长过程中的CH4排放、农地利用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N2O释放、动物的反刍过程所产生的CH4排放、集中管理动物粪便所带来的CH4和N2O气体排放,最终将所有计算数据统一换算为增温潜势。
本研究所使用的农业活动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海郊区统计年鉴》等资料,数据处理时涉及到牲畜年均饲养量调整方法可从过往文献中查取[5],测算方法参考了田云等[6]的研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农业温室气体CO2、CH4、N2O的增温潜势分别为1、25、298。
2上海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及趋势演变本研究对1993~2018年上海市农业活动产生的CO2、CH4和N2O温室气体进行测算,并将其转化为增温潜势进行统一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
而温室气体的排放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候变暖的原因1.1 自然因素影响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到太阳辐射、海洋环流、火山喷发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波动,而长期以来地球的气候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1.2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地表和大气中的红外辐射,从而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升高的过程。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二氧化氮(N2O)等。
二、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暖的关系2.1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包括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森林砍伐等。
其中,燃煤、汽车尾气、农业农药等都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来源。
2.2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显著增加。
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增强了温室效应。
2.3 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暖的关联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进而加强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这使得地球的气候温度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异常变化,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三、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暖的措施3.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3.2 推动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低碳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3 国际合作与减排协议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签署并履行减排协议,如《巴黎协定》,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促进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工作。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_杨平

20 期
杨平
等: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9
fluxes across the airwater interface,bubble ( ebullition ) fluxes resulting from supersaturation of sediment ,and plantmediated fluxes. Attention has been recently been drawn to other emission pathways that contribute to total gas emissions at reservoir surfaces ( e. g. , gas release immediately below turbines and emissions further downstream in rivers ) . The monitoring methods vary for aquatic ecosystem emission pathways. Bubble fluxes are measured by funnel techniques,open dynamic floating methods, and ultrasonic detection technologies. Diffusive fluxes are measured by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s,model estimations, micrometeorology, and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TDLAS ) . GHGs emission is conventionally measured using closed chamber to trap plantmediated flux components. In addition,we discuss the impacts of physical ,biological ,hydrodynamic,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on GHGs emission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We point out that an urgent and key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is to standardize the observation methods for GHGs fluxes from term field observation. freshwater aquatic ecosystems and to conside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which rely on longKey Words: freshwater aquatic ecosystems;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paths; measure method ; influencing factors
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与排放因子测定方法

专 题
I Su b j e c t ——i■
室 气 体 排 放 活 动 水 平 数 据 与 排放 因子测定 方法
.
日 1
j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曦
王 振 阳
厂 l [ } 商 要 ] 本 文 作 者 结 合 多 年 对 各 行 业 开 展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核 算 及 核 查 的 工 作 经 验 , 给 出 业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活 动 水 平 数 据 和 排 放 因 子 测 定 的 良好 实 践 方 法 ,有 利 于 读 者
核 算 指 南 附 录 中 给 出 的 天 然 气 单 位 热 值 含 碳 量 和 天 然 气 锅 炉 的 碳
氧 化率 。
般 由经过 定期 校准/ 检 定 的
计 量 设 备 测 量 获 得 , 常 用 的 计 量 设
备 如 轨 道 衡 、 汽 车 衡 、 电 子 皮 带 秤 通 过 电 子 皮 带 秤 测 量 , 每 班 记 录 ,
一
根据 ( ( 核 算 指 南 中 的 定 义 , 温 室 气 体 是 指 大 气 中 那 些 吸 收 和 重
新 放 出 红 外 辐 射 的 自 然 的 和 人 为
对 于 化 石 燃 料 低 位 发 热 值 ,企 业 燃 煤 的低 位 发 热 值 来 自每 日监 测 数 据 , 并 以 燃 煤 的 日消 耗 量 作 为 权
( 2 ) 监 测 方 法
一
南 附 录 中给 出 的 推 荐 值 。 天 然 气 燃 烧 的 排 放 因子 来 源 为
形 成 企 业 燃 煤 购 入 量 月 台 帐 或 统 计 表 。 同 时 ,相 应 保 存 燃 煤 购 买 合 同、结 算发 票等 。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学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学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指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这些气体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
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比如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等。
这些活动造成了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挑战。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城市的淹没和村庄、城市区域的被洪水淹没。
在某些地区,干旱和热浪会增加,导致农作物歉收、草地退化和森林失火。
在生态方面,温室气体的排放破坏了生物圈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植被和动物的死亡。
随着森林采伐和干旱的增加,地球上的植被数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这会在生物链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灭绝。
其次,温室气体排放也会对地球的大气层的化学组成产生影响,使得大气的化学反应发生变化。
例如,臭氧是一种很重要的大气物质,它在高层大气中为地球提供保护。
可是,二氧化氮和氨分别会强烈破坏臭氧的形成,而这两种化学物质的产生多与人类活动有关。
最后,温室气体排放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影响。
地球利用可以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因为水的蒸发和降雨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发生改变。
温室气体排放还导致雪崩和冰川融化,从而影响冰川对水源的贡献。
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可以从生产和使用能源,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以及改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
同时,我们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公众和企业保护自然环境,并支持探索技术来解决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总之,气候变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星球,并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地理因素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地理因素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地理因素。
首先,地理位置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通常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主要得益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
例如,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这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有关。
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人口和工业基础,因此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高。
此外,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能源资源,这使得它们更容易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其次,地理条件也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产生影响。
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因为气候条件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的程度。
例如,热带地区通常比寒带地区更容易产生温室气体,因为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植被生长茂盛。
这导致了更多的植物腐烂和生物活动,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
此外,地形也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
山区通常有更多的森林和植被,这有助于吸收二氧化碳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反,平坦的地区通常更容易受到温室气体的影响。
此外,土地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
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而土地利用方式会直接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方式。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通常会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农业活动会释放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
而农田的灌溉和化肥使用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森林的砍伐和土地开垦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释放,因为这些活动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减少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最后,地理因素还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而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程度。
毕业论文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目录前言 -------------------------------------------------------------------------------------------------------------- 1 1几种主要温室气体的认识 ------------------------------------------------------------------------- 21.1CO2的循环机制 --------------------------------------------------------------------------------------------- 2 1.2CH4概述--------------------------------------------------------------------------------------------------------- 2 1.3N2O的变化趋势 --------------------------------------------------------------------------------------------- 3 2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2.1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 2.2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6 2.3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8 2.4水库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10 3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概括比较及减排对策 ----------------- 123.1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 ---------------------------------------------------------------------------- 12 3.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生态角度) ----------------------------------------------------- 13结语 ------------------------------------------------------------------------------------------------------------ 13参考文献 -------------------------------------------------------------------------------------------------------- 14致谢 ------------------------------------------------------------------------------------------------------------ 16摘要据相关资料显示,近百年来,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大气中O2、CH4和N 2O 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比工业革命以前分别增加了约28%、118%和8%。
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计算方法与分析研究

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计算方法与分析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发布了减排目标,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因此,减排工作的精细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计算方法与分析研究是减排的核心工作之一。
一、温室气体的种类和排放途径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和辐射地球大气层中长波辐射的气体。
其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氟氯化合物和六种氟利昂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源主要包括燃料和能源消耗、工业产品制造、土壤肥力及管理等。
二、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1. 直接测量法可直接测量温室气体在特定的源头或场所的排放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的工业设备或核电站等,但需要高昂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且技术难度较高。
2. 计量路线法该方法基于原料、产量和其他运输数据,计算特定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方法较为精确,但需要准确和完整的数据支持,否则结果的可信度会受到影响。
3. 统计数据法综合运用行业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公开数据,计算特定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方法的数据获取方式相对简单,但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数据获取的局限性影响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4. 模型计算法使用理论模型,并结合原始数据(即观测值),对温室气体的的排放量进行精确的估计。
该方法的计算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员使用,一旦模型出现问题或数据有误,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会受到影响。
三、温室气体排放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排放过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各国都在出台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强新能源的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推行碳市场机制等。
结语:温室气体的排放计算方法和分析研究是减排的关键步骤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计算公式2
CH4产生潜势(L0) CH4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F)
CH4/C分子量比率(16/12)
CH4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F)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主要是CH4和CO2等气体 CH4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一般取值范围为0.4 ~
0.6
平均取值为0. 5 取决于多个因子,包括废弃物成分(如碳水化合物和纤 维素)
最快的速率(k = 0.2,或半衰期约为3年)与高湿条件和快速
的可降解材料(如食品垃圾)相关。
较慢的衰减率(k = 0.02,或半衰期约为35年)与干燥场所的 条件和缓慢的可降解废弃物(如木材或纸张)相关。 对于温带气候浅而干燥的SWDS或干燥温带气候的木材废弃 物,长得多的半衰期70年或更长可被认为是合理的。
1.3一阶衰减基本情况
一阶反应中,结果量始终与反应材料数量成比例。 这意味着,废弃物材料沉积SWDS的年份与每年产生
的CH、量无关。只与当时在场所的分解材料总质量起
作用。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起始年份SWDS中分解材 料的数量,则每一年皆可视为估算方法中第一年,基 本的一阶计算的完成可采用这两个简单的公式,而衰
低于3年的半衰期对于潮湿温带气候管理SWDS可能是适当
的,或对潮湿热带气候快速降解废弃物可能也是适当的。 鼓励清单编制者确定国家特定半衰期值。当前有限的知识 和数据限制了估算SWDS实地数据半衰期缺省方法的制定。
CH4产生率
是表示甲烷产生速率的反应常量,用k表示
影响因素 包括废弃物构成(尤其是有机成分) SWDS的含水量 周围空气温度
产生的CH4排放量最高,随着废弃物中可降解有机碳被细
菌(造成衰减)消耗,该排放量也逐渐下降。
1.1计算公式1
可分解可降解有机碳(DDOCm) CH4修正因子(MCF ) 可降解有机碳(DOC)
分解的可降解有机碳比例(DOCf)
MCF的取值考虑的因素
未管理SWDS中,更大比例的废弃物在上层进行有氧
废水处理N2O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
1 废弃物填埋处置CH4排放因子 与相关参数
市政、工业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产生大量的 甲烷(CH4 )。 IPCC方法估算源自固体废弃物管理场所(SWDS)的CH4 排放,是基于一阶衰减(FOD)方法。 此方法假设,在CH4和CO2形成的整个数十年里,废弃物中 的可降解有机成分(可降解有机碳,DOC)衰减很慢。 如果条件恒定,CH4产生率完全取决于废弃物的含碳量。 因此在沉积之后的最初若干年里,在处置场沉积的废弃物
化率
例如,有厚覆盖物和较好通风设备的废弃物处置场的 氧化因子明显不同于那些没有覆盖物或CH4可以从覆 盖物的裂缝泄漏出来的填埋场所的氧化因子
主要内容
废弃物填埋处置CH4排放因子与相关参数 废弃物生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与相关参数 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与相关参数
废水处理CH4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
CH4回收量(R)
指在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中产生的,并被收集和燃烧或
用于发电装置部分的CH4的量。
氧化因子(OX)
指固体废弃物处置场排放的CH4在土壤或其他覆盖废弃物 的材料中发生氧化的那部分CH4的量 OX取值为零,则没有氧化过程发生
OX取值为1,则100%的CH4气体被氧化
研究表明卫生填埋相对非管理的堆放处理场具有较高的氧
减反应开始于沉积之后那年1月1日。
计算公式3
1.4 计算公式4
1.5半衰期(t1/2)和甲烷产生率
废弃物中DOC衰减至其初始质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涉及废弃物构成、SWDS所
在地的气候条件、SWDS的特征、废弃物处置作法和其他有
关的因素。 采用反应常量k表征固体废物的半衰期。 常量k 与t1/2之间的关系是:k = ln(2)/t1/2。
中性条件的转换周期,然后便开始产生CH4 上述时间,即为厌氧分解延迟时间
3.2废弃物生物处理和焚烧处理 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因子与相关参数
3.2.1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也会产生温室气体
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处理 厌氧分解 废弃物的机械——生物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序言 甲烷排放 采用一阶衰减(FOD )模型进行计算 单个年份固体废弃物处置产生的CH4排放可采用 公式3.1进行估算。 CH4是厌氧条件下有机材料降解产生的结果。 产生的部分CH4在SWDS覆盖层氧化,亦或可回 收用作能源或喷焰燃烧。
因此,SWDS实际排放的CH4少于产生的量。
SWDS的管理程度等
1.6厌氧分解延迟时间
CH4产生并非在废弃物处置之后就立即开始
初期调整阶段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带入空气的作用下,进行有机 可降解成分的好氧生物降解 生成了小分子的中间产物、CO2和H20 氧气消耗尽后,垃圾降解由好氧降解过渡到兼性厌
氧降解,此阶段通常持续若干月,此后为酸性——
分解 未管理废弃物处置场所(SWDS)中一定量废弃物产 生的CH4少于厌氧管理SWDS中产生的CH4 在填埋较深或地下水位高的未管理SWDS中,有氧降 解的废弃物比例应当小于填埋浅的SWDS 半有氧管理SWDS的被动管理导致空气进入废弃物层
,从而在SWAS内创造了一个半有氧环境
可降解有机碳(DOC) 指废弃物中容易被生物化学分解的有机碳 以每千克废弃物中含多少千克碳来表示
批量废弃物DOC可根据废弃物构成来估算
根据废弃物流中各成分(废弃物类型/材料) 的可降解碳含量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
分解的可降解有机碳比例(DOCf) 表示从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分解和释放出来的碳的比例
表明某些有机废弃物在废弃物处置场中并不一定全
部分解或是分解得很慢
DOCf的取值
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温度、湿度、pH、废弃物构 成等 可使用DOCf的国家值或类似国家的DOCf值,但应 当基于翔实记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