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观

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权威性分配说---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根本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儒家政治学说(1)礼治----以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德治----注重道德,发对政令、刑罚

三、道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用消极无为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主义方法-----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五、《共产党宣言》政治思想1,国家是阶级组织2,阶级斗争史,核心是政权问题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4,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5,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二、氏族制度特点(1)内部禁止通婚(2)议事会决策组织(3)互助互护义务

三、恩格斯国家起源论断(1)国家是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

四、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式(2)罗马式(3)德意志式

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

六、神权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七、契约论国家是人们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在民观----卢梭认为,国家是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源泉,人民有权利废除不利的契约。

八、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九、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定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机器

十、国家权力及其特性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

十一、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国家机关(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

十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政治条件—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完全消灭社会条件----社会分工和脑体劳动差别消除精神条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全人类获得解放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区别(1)国家结构——中国是中央集权,西方是分封割据(2)权力结构——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制

(3)统治思想——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1)圈地运动(2)奴隶贸易(3)殖民掠夺

二、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基本实现形式。

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阶段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阶段。特

征是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时而激化。工业金融垄断寡头和垄断财团形成垄断资

产阶级,并且在资产阶级中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

四、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

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五、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

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1,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2,阶级联盟范围扩大了3,国家形式单一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1,公有制2,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3,基本职能在于发展生产力4,无产阶级政党领导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2,维护社会主义秩序和稳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第六章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内容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和具体制度

二、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三、专制君主制(绝对君主制、无限君主制)君主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四、立宪君主制(有限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元君主制-----君主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议会君主制----议会权力至上,君主只是象征国家元首

五、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国家。

总统共和制---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容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全国人大是最高立法机关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1,民主集中制2,反对官僚主义3,党的领导

八、国家结构形式---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九、单一制---将国土领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十、邦联制----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十一、联邦制----由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十二、民族区域自治特点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3,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十三、特别行政区1,一个国家2,两种制度并存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第七章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二、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象征国家的统一,体现最高国家权力,象征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

三、行政机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四、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原则

1,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分别执掌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2,每一个机关都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在行使各自分掌的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五、议会的监督权

1,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2,倒阁权---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3,弹劾权----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4,质询权----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六、违宪审查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

七、司法独立

1,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不受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干涉,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2,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亦然3,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意见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法官按照“自由心证”原则办案。

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一、民族: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里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民族优劣的观点2,民族至上的原则3,民族投降的原则

三、大国沙文主义:指大国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四、资产阶级民族压迫方法1,实行民族歧视2,强制推行民族同化3,分化少数民族4,制造民族分裂5,假借民族自决,煽动民族分裂

五、民族平等原则

1,一切民族的平等。2,享有权利方面的平等,具有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权利,并按照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

3,不仅要求在政治上、法律上实现平等,还必须彻底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

六、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歧视少数民族,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不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

七、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一种

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只强调自己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民族特殊性,排斥民族间的平等的联合。

八、民族自决权: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九、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1,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2,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3,保证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

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2,政党是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3,政党是由组织、有纪律的组织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三、政党的功能:1,争取和影响群众2,集中阶级意志3,行使国家权力

四、资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2,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其他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五、两党制的特点1,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2,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3,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六、多党制: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七、一党制: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八、压力集团: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利益团体。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用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九、压力集团参与和影响政治的方式:1,参与选举,影响竞选2,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3,影响政府决策4,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

十、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

3,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实行民主集中制4,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5,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十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1,组织功能2,参政功能3,民主监督功能4,教育功能

第十章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

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里和政治行为模式。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二、政治文化的特点1,阶级性和民族性2,特殊的社会结构性3,相对稳定性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3,影响政治过程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四、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五、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3,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六,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毛邓三指导思想2,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3,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评借鉴的原则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一、西方政治发展基本理论

1,在社会制度上,视民主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其发展方向是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现代社会。

2,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顶点。3,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推销其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4,以价值中立为原则,用抽象的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割断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不顾国情,为其政治发展理论论证。

二、政治文明: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克服三大弊端: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

2,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首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最高意志,有极大的权威(3)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全面推进依法治(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十二章国际政治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上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其中主要发生于主权国家这一基本行为主体之间

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其中主权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3,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二、对外政策对外活动为其国内政治服务

1,对外政策及活动服从国内政治需求,必须以国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内政治的要求和需要,以国内政治战略目标的转移为转移。

2,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

3,对外政策和活动的评价最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检验、测量和评估。

三、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四、国家主权的含义及其意义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体现为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1,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2,一个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4,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五,国际组织国家间的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依据共同签订的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常设国际机构。

六、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1,主权平等2,和平解决争端3,互不干涉内政4,互不侵犯5,和平共处

七,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根本推动力量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基本方式是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普遍化3,具体体现在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全球跨国市场流动。4,效应是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2012、2013单)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2010单)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08、2010、2011单,09、2013多)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2013单)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解释即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08、2011论述)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09单)。(经济作用)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09单)。政治考虑的不是泛泛的利益关系问题,而是以阶级为最终归属的群体性的利益关系,阶级关系是政治活动的主导因素,一切政治关系均直接表现或最终可归结为阶级关系。(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08、2010单)。(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08、2011单)。(科学、艺术)3、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2010多)

政治学概论各章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一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P1 2、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这种“善”是指伦理道德。 3、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4、《君主论》的作者是马基雅维里。 5、《政治体系》一书的作者是戴维·伊斯顿。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7、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8、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 9、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的分权、法治等原则,它的 二、名词解释 1、政治 2、阶级分析 三、主观题 1、自政治诞生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有哪些? 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评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详细、科学的论证了国家起源问题的著作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P32 2、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P34 3、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P34 4、原始公社制度的核心是氏族。P35 5、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P35 6、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P36 7、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P36 8、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P37 9、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P37 10、耕地成为私有财产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P39 11、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P38 12、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凌驾于社会之上,这个“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家。P40 13、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14、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是卢梭。P46 15、暴力论国家起源说的要害是把国家看作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P48 16、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国家的本质问题。P49 17、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P53 18、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是主权性。P56 19、划分国度的依据是政治地理位置。P57 20、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P57 21、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P59

政治学基础主要考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P28 (1)科学性 (2)阶级性(3)革命性(4)实践性(5)发展性 2.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根本政治权利 P109 ⑴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 威自由和通信自由。 ⑵民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⑶监督权和罢免权。监督权是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权利。罢免权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对于不合格的人民代表有罢免的权利。 ⑷诉愿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控 告权和要求赔偿权。 3.政治统治的方式 P129 (政治统治的方式:是政治权力主体建构、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的方式,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实施政治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方式是政治权力作用在政治统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政治权力主体围绕着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特定任务而形成的特定活动方式。主要有: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绩治方式、理治方式、德治方式、心治方式。) ⑴强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 ⑵法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依照特定法律规则或者制度规则进行政治统治的 方式。 ⑶绩治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 统治的方式。 ⑷理治方式:以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⑸德治方式: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建构、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 ⑹心治方式:通过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进行政治统治的 方式。 4.社会主义政治统治的基础 P123 Ppt:统治者在斗争中藉以取胜的暴力权威。 国家在行使社会职能时所拥有的权威。 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成员服从的可能性,也就是国家权威的社会心理基础。 书上: ⑴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藉,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 ⑵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⑶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政治权力主体要有效的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秩序,除了运用政治权力进行强制和控制以外,还必须运用这种权利承担起社会职能。因此,政治统治必须以社会公共职能的履行为基础。 ⑷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政治权力主体在建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时,除了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以外,还需要构建社会成员的服从心理。 5.国家的政体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P197 国家的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

00312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2政治学概论-目录 第一章绪论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4.政治的定义 5.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 6.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7.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8.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9.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10.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六个领域) 11.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 12.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13.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14.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5.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16.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17.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18.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19.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20.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 点 21.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 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 22.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 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 23.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 24.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25.近代的法学政治观 26.实证主义政治学 27.行为主义政治学 28.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 本观点,分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 学 29.《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 及其主要内容 3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 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 学 3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 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的政治学 3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 33.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 本观点,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政治体 制改革的必要性 34.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 种) 3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 究方法 3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37.学习政治学与培养现代公民 素质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38.原始社会的婚姻形式 39.氏族的含义 40.氏族制度的特点 41.氏族制度解体与国家产生的 原因 42.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和后 果 43.家长制家庭的特点 4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 45.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46.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 产物 47.国家的作用是把冲突控制在 “秩序”的范围之内 48.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 49.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 源的理论,说明剥削阶级国家学 说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50.神权论 51.契约论 52.暴力论 53.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 源理论的局限性 54.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55.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 质的理论,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 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56.国家权力的含义 57.国家“三要素说” 58.国家的含义 59.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 体表现 60.国家权力的特性 6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 力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 社会的关系 62.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 -9 63.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64.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 65.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点 及其关系 66.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 本主义国家国家职能的异同 67.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根本 区别之一 68.国家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国家 学说的应有命题 69.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 亡的理论,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 会自行消亡 70.国家消亡的条件 71.国家消亡的自发性和渐进性 7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 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 持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和 意义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 替 73.亚里士多德对国家历史类型 的划分 74.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政治学考点

《政治学》考点 第一专题政治 一.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三.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过程? 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再到无政治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运动。 四. 如何理解政治的社会地位?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政治与法律的关系:(1)共同点: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2) 区别:A.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B. 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第二专题政治关系 作业题 一.什么是政治关系?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

政治学知识点梳理

政治学知识点梳理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它探讨了国家、政府、权力和公共事务等方面的问题,旨在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本文将对政治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 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它关注政府、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等方面的问题。政治学的范畴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国际关系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有关权力、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主权和政府,控制着一定领土和人口。 3. 政府:是国家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和治理国家事务。 4. 权力:指的是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 5. 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三、政治学的理论流派 1. 实证主义: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重视数据和事实的分析。 2. 规范主义:关注政治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探讨如何建立公正和合理的政治制度。 3. 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4. 制度主义:关注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作,研究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四、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 1. 民主制度: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来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2. 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缺乏政治竞争和公民权利保障。 3. 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公有制和社会福利,政府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个人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具有自 由和权利。 五、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 1. 选举:公民通过投票选择代表或领导人来参与政治决策。 2. 社会运动:民众通过示威、抗议等方式表达诉求,推动社会变革和政策改革。 3. 利益集团: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组织,通过游说和压力策略影响政府决策。 4. 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包括选举、投票和参与政 府决策的机会。 六、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 1. 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独立性和自主权,不受其他国家干涉。 2. 外交:国家之间通过交涉和协商解决争端和开展合作。 3. 国际组织: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机构,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4. 国际法:规范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法律体系,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稳定。 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知识的知识点

政治学知识的知识点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在 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政治学的主要知识点。 首先,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国家。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 领土、人民和政府组成。国家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保护公民权利。 其次,政治学研究政府和政治制度。政府是国家的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治理 国家事务。政治制度则是指国家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方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第三,政治学关注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 中的行动,如选举投票、示威抗议等。政治参与则是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运作的程度,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等。 第四,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外交、贸易、军事等方面。国际政治则是指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冲突。 第五,政治学关注政治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 解释和分析,如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政治思想则是对政治理念和价值观的探讨,如民主、平等等。 第六,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和政府决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如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政府决策则是指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 最后,政治学研究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社会对政治价值观和 政治行为的共同认同和传承,如民主文化、权威主义文化等。政治社会化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综上所述,政治学的知识点包括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政治理论和思想、公共政策和政府决策,以及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从而更好地参与和影响政治进程。

政治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 导论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道德论:把政治归结为一种伦理价值,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要求,提倡“德治仁政”。 神权论: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和国家都是“上帝”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意志的支配。 权力论:政治生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 管理论:政治就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分配论:政治就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2.马克思主义作家对政治问题的阐述: ①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作用,政治的产生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的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达形式已经不再是阶级对抗,而是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现象、政治关系都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阶级想要取得并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都必须要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和运用国家机器。 ④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具有其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国际政治等。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一、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政治学导论基本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基本知识点 什么是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导论是政治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以及相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它提供了政治学研究的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奠定了基础。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政治现象,包括国家、政府、政党、选举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政治学试图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政治现象。其中,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深入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而定量研究方法则借助统计和数学工具来对政治现象进行量化和分析。 政治权力和权威 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政治权力和权威。政治权力指的是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而权威则指的是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政治学试图理解权力和权威的来源、运作方式以及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等。政治文化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政治理论和思潮 政治学还涉及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潮的研究。这些理论和思潮涵盖了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分析框架,例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等。政治学导论通常会介绍这些理论和思潮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代表人物,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政治观点的特点和影响。 政治学的应用领域 政治学研究的成果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国际关系、公共政策、政治哲学、比较政治等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领域。这些领域研究政治现象的不同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政治挑战。

政治学知识点汇总与梳理

政治学知识点汇总与梳理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政治现象及其规律,涉及政府、政 治制度、权力、意识形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将对政治学的几个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1. 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权力、政府、政治制度、公 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对象包括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思想等。 2.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1)政治:指社会中关于权力、统治和国家管理的行为和活动。 (2)国家:指一个具有统一领土、人口、政权和主权的政治实体。 (3)政府:指管理国家事务、实施统治的机构或组织。 3. 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政治理论:侧重于研究政治思想、政治哲学以及政治理论体系。 (2)比较政治学: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体制、选举制度等。 (3)国际关系: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战争、外交、国际组织等。 (4)公共行政:研究政府机构、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行政管理等。 (5)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经济政策、社会福 利等。 4. 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1)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国家间关系的冲突和竞争。

(2)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国际合作。 5.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是指一套固定的规则和制度,用于组织、管理和调控政治活动;政治 体制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政府的制度安排。常见的政治体制包括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等。 6. 政治参与与民主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进行的各种参与行为,包括选举投票、示威游行、参政议政等。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强调人民通过选举和民主程序来参与政治决策。 7. 政党与选举制度 政党是民主政治中重要的政治组织,通过竞选来争取政府的权力。选举制度是 指选举的规则和程序,包括比例代表制、多数选举制等。 8.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关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等问题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观点。常 见的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 9. 政府机构与政策制定 政府机构是指根据政府职能划分的各种机构,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 机构等。政策制定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决策、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 10. 政治变革与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观 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权威性分配说---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根本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儒家政治学说(1)礼治----以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德治----注重道德,发对政令、刑罚 三、道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用消极无为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主义方法-----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五、《共产党宣言》政治思想 1,国家是阶级组织 2,阶级斗争史,核心是政权问题 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4,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 5,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二、氏族制度特点(1)内部禁止通婚(2)议事会决策组织(3)互助互护义务 三、恩格斯国家起源论断(1)国家是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 四、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式(2)罗马式(3)德意志式 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 六、神权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七、契约论国家是人们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在民观----卢梭认为,国家是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源泉,人民有权利废除不利的契约。 八、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九、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定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机器 十、国家权力及其特性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 十一、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国家机关(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 十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政治条件—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完全消灭社会条件----社会分工和脑体劳动差别消除精神条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全人类获得解放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区别(1)国家结构——中国是中央集权,西方是分封割据(2)权力结构——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制 (3)统治思想——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1)圈地运动(2)奴隶贸易(3)殖民掠夺

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点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既是理论性的研究,也是对实际政治应用的指导。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知识点。 一、政治理论的概念与分类 政治理论是指人们对政治现象的思考、总结和抽象的结果,是对政治实践的理性化、系统化的表达。根据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政治理论可以分为规范性政治理论和实证性政治理论。规范性政治理论关注政治应当如何运行,如何达到理想状态,而实证性政治理论则关注政治现象的实际发展和运作。 二、常见的政治理论流派 1.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政治理论,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个体的自由,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福利。自由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约翰·洛克、亚当·斯密等。 2.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追求社会的共同利益。代表性的社会主义者有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 3.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稳定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主张保护传统制度和社会秩序。代表性的保守主义者有爱德蒙·伯克、迈克尔·奥克斯等。 4. 法律主义 法律主义认为政府应当受制于法律,法律应是最高的权威。法治国家、宪政国家的理念即源于法律主义。代表性的法律主义者有约翰·洛克、巴尔扎克等。 5.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注重对政治现象的实际观察和分析,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代表性的实证主义者有马克斯·韦伯、伯纳德·克里克等。 三、政治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政治理论不仅是对政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也是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工具。政治理论通过对政治基本观念、政府结构、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为实际政治应用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思考框架。 1. 政策制定 政治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通过对不同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政策选择的背后逻辑,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政府运作

1504政治学概论

1504-全国-政治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20分) 1.古希腊政治学的奠基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克里斯提尼 主知识点: 1.2.1、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答案:A 解析: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工农联盟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全体人民 主知识点: 5.2.2、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阶级要求和社会主张,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工人阶级的国家,是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主导社会政治方向和政治发展,实现其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的国家。 3.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原则是由哪项原则最早发展来的() A.三权分立 B.议行合一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主知识点: 7.3.1.1、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由来 答案:B 解析: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定其为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经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 4.下列不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德国 主知识点: 6.3.1.3、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答案:A 解析:我国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没有采取联邦制。当今世界上的联邦制国家,许多是由过去的以移民为主的殖民地联合而产生的,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还有一些国家是在消除封建割据、实现民族统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德国;另有一些曾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在历史上本来是比较分散的,独立后建立统一国家时采用了联邦制的形式,如印度、马来西亚等。故选A。 5.所谓的“守夜人”政府角色产生于() A.前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政治学导论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1、一些基本的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定义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1、政治博弈的要素 2、政治博弈的规则 3、政治博弈的类型 三政治的地位 第二节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三政治学的X围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1、历史唯物主义 2、阶级分析 3、制度主义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1、行为主义 2、理性选择主义 3、新制度主义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权力与权利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2、功利性权力 3、操纵性权力 4、人格型权力 三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四权利 1、公民身份问题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法治与某

一法律与制度 二法治 三某 第二篇政治意识 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2、政治情感性成分 3、政治评价性成分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四社会资本 五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已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三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2、学校 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7、社会政治组织 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四章意识形态 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2、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3、韦伯的信仰体系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