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袁志鹏

合集下载

金属表面处理 锆化 硅烷

金属表面处理 锆化 硅烷

金属表面处理锆化硅烷1. 引言1.1 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性金属表面处理是指对金属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和美观性等性能。

金属制品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受到氧化、腐蚀、磨损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效果。

而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护金属制品,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表现。

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属表面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金属制品因腐蚀而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金属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制品的外观质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金属表面处理可以改善金属制品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提高其使用效果;金属表面处理是实现金属材料功能多样化的重要手段,满足不同领域对金属制品性能的需求。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锆化和硅烷的介绍锆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锆化层,能够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同时提高金属的表面硬度。

锆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如铝、镁、钢铁等,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等领域。

锆化和硅烷技术都是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它们能够有效提升金属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各个行业提供优质的金属制品。

在金属表面处理领域,锆化和硅烷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为金属制品的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正文2.1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概述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方法使金属表面获得特定性能的工艺。

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氧化、腐蚀和磨损等,这些都会降低金属的使用寿命。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镀层、涂覆、氧化、硝化等。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抗磨损性、导热性等性能,从而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应用研究

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应用研究

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应用研究徐方流(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兴化225700)显著的环保优势是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金属表面进行有机硅烷溶液处理的一个过程就是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本质,为了更好的对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进行应用,就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工艺的优点不锈钢金属表面利用有机硅的特殊分子结构进处理的过程就是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具有很多的工艺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对不锈钢金属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时,有害或者磷等重金属离子不会应用在其中。

其次,该表面处理的工艺比较容易控制,并且时间短、流程简单。

再次,在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的处理过程中,不会进行加温操作,也不会有沉渣的产生,这样就能够循环使用槽液。

然后就是还能够使得基材与油漆的结合率得到提升。

最后,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能够对多种基材进行共线处理,例如铝、锌以及铁等。

由于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工艺的优点很多,这就使得被广泛的应用在普通工业中。

此外,在进行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制备时,其制备工艺会谁硅烷膜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硅烷偶联剂水解时间、硅烷液浓度、金属基体在硅烷液的浸渍时间、硅烷液PH 值、处理后老化时间以及老化温度等都是影响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应用(一)硅烷处理技术原理。

化学官能团是硅烷分子主要含有的,并且通常其化学官能团有两种。

一种化学官能团能够个无机材料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例如玻璃纤维、金属氧化物、金属以及硅酸盐等。

另一种化学官能团可以与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就可以将性质不同的两种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硅烷处理技术的成膜过程中,首先先进行硅烷偶联剂的水解,水解完成之后就能够得到Si-O-Me 共价键,主要是由硅烷联合水解后得到的硅醇与金属基体表面存在的MeOH 所反应生成的。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未来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推进,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将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抗疲劳性、降低表面粗糙度等特性,以适应各种特殊工艺要求。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现状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化学加工表面处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电化学表面处理和物理气相沉积表面处理等技术。

(1)机械加工表面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是通过一定的机械力量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方法。

机械加工方法包括打磨、研磨、抛光、拉丝等多种类型。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平整度。

(2)化学加工表面处理化学加工表面处理是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加工的方法。

主要包括酸洗、碱洗、电镀、化学反应沉积等技术。

化学加工表面处理能够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和精度,且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难以控制反应速率和方向,可能会出现质量波动,需要精准调整反应条件。

(3)热处理表面处理热处理表面处理主要是利用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热处理过程,从而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热处理包括加热、退火、淬火、回火等。

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但是对于形状复杂的工件难以操作。

(4)电化学表面处理电化学表面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电流进行表面加工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适合处理高精度、轻薄材料,如电子、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

但是电化学表面处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注意安全。

(5)物理气相沉积表面处理物理气相沉积表面处理是一种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热喷涂、真空沉积、激光沉积等。

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给出更好的表面处理效果,但是相应的成本相对较高。

金属材料表面复合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复合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9 O・
材料 导报 A: 综 述篇
2 0 1 3年 1 1月 ( 上) 第2 7卷 第 1 1 期
金 属 材 料 表 面 复 合 硅 烷 化 处 理 的 研 究
石 敏 , 王云龙I , 丁 宁 , 许育东 , 王 雷 , 庞 志成 , 顾 仓 , 齐 三 , 袁 琳
中图 分 类 号 : T G1 7 8
文 献标 识码 : A
Re s e a r c h e s o n Co m po s i t e S i l a ni z i ng Tr e a t me n t s o f t h e S u r f a c e o f Me t a l s
( 1 S c h o o l o f 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He f e i 2 3 0 0 0 9;2 B e n g b u Yu c h e n g Ne w
( 1 合肥工业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合肥 2 3 0 0 0 9 ; 2 安徽蚌埠 市钰 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蚌埠 2 3 3 0 0 0 ) 摘 要 金属材料硅烷化表 面处理技术具有环保 、 节能和操作 简单等优点 , 使其 有望 完全取代 目前普遍使 用的
易产生环境污染的磷化 处理技术 。论述 了应用硅 烷处理技 术得到的硅烷膜 的成膜机理 和普通 的硅 烷膜 耐蚀性 不好
Ma t e r i a l s Te c h n o l o g y Co . ,L t d,Be n g b u 2 3 3 0 0 0 )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研究现状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研究现状
前处理工 艺 , 但 由于 磷化液 中含有锌 、 镍、 锰等重 金属 离子 以及 磷酸盐 和亚硝 酸 Si…0 《 e r ∞} 斗H 0
S i OH ̄ ∞‰ m 4 - OH( ∞ “4
钠等 被限 制排放 的物 质 , 且处理 温度 较高 、 废 水和废 渣的无 害化 转化 过程较 为

并对 硅烷 化处 理 中的 电泳硅 烷膜 进行 了初 步实 验 。 [ 关键词] 有机 硅 烷偶联 剂 , 表 面 处理 , 涂 装 中图 分类号 : T G 1 7 4 . 4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4 ) 2 7 — 0 0 6 9 — 0 2
复杂 等原 因 , 其 应用 正面 临着 日益加 大的环 保压 力 。 而硅烷 处理 技术 则克服 了 上述 缺点 , 为涂 装前 处理领 域带 来 了一场革 命性 的变革 , 硅 烷前 处理 技术 的处
瓤 ~ 0一 譬 嘴 啪E 锕 ÷ 越: O
( 3 )
理 效 果 已经 与锌 系磷 化效 果相 当 。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 S i l a n i z a t i o n o n Me t a l S u r f a c e
ZHONG Zhi —s hu n, ZHAO Pi ng, YANG Guo —yi , YAN G Ya-pe ng, LI U Ya ng
S i OH( 反应 式 ( 1 ) ) , 并与表 面带 羟基 的金属 ( Me ) 发生缩 合反 应实 现成膜 ( 反应 式 ( 2 ) ) ; 同时 硅醇 之 间亦 可 发生相 互缩 合形 成 网状结 构 ( 反应 式( 3 ) ) , 并对 金 属起

有机硅烷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有机硅烷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有机硅烷膜比较薄(200nm- 300nm),从而限制了对金属腐蚀长 期且有效的保护。为此,可以通过在有机硅烷中添加纳米颗粒,如氧化 铝或硅土来增加有机硅烷膜的厚度;
(2)有机硅烷膜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不能像铬酸盐膜能够通过溶 解 Cr(Ⅵ)在受损部位形成 Cr(Ⅲ)钝化加以自我保护。为此,可以采用可 滤去抑制剂来增强该性能;
反应方程式为:
R- Si(OR)3+3H2O→R- Si(OH)3+3ROH 2R- Si(OH)3→R- Si(OH)2OSi(OH)2R+H2O。
单一涂层
18
13
43
12
4.2 有机硅烷在镀锌板中的应用 在 5%NaCl 溶液中,用硅烷偶联剂 KH- 560 处理镀锌层钝化膜的电 极变化曲线表明:阳极曲线和阴极曲线均向低电流方向移动。表明硅烷 钝化膜对镀锌层的电化学腐蚀具有抑制作用,使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 从而使镀锌层的耐腐蚀能力得以提高[5]。 4.3 有机硅烷在铝合金中的应用 由于铝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有机硅烷在铝制品及 铝合金制品的防护腐蚀作用较早关注、研究并加以应用。Palanivel 等[6] 研究发现有机硅烷膜层能替代铬酸盐氧化膜,提供相当甚至优于铬酸 盐的耐蚀性能;Metroke 等[7]用电化学技术探究了硅烷薄膜对 2024- T3铝 合金的防腐作用,结果发现耐蚀性能随着烷基链增长而加强;胡吉明等 [8] 通过在 NaCI 溶液中研究极化曲线对 LY12 铝合金表面形成的 BTSE 硅烷薄膜的性能,证实了 BTSE 薄膜对侵蚀粒子有阻挡的作用。 5.有机硅烷薄膜的缺陷与改进 由于有机硅烷自身的不足,并且又是一种新型的防腐处理技术,所 以有机硅烷薄膜必定存在一些缺陷[9]。 与传统的铬酸盐薄膜相比,有机硅烷薄膜有如下三个不足之处: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是一种将金属表面处理成硅烷基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金属的防腐蚀和提高表面润滑性能。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清洗、活化和硅烷基化处理。

清洗步骤主要是将金属表面的油脂、氧化物和污垢等污染物清除,以保证后续处理的有效性。

活化步骤是通过化学活化剂处理金属表面,增加表面活性,使硅烷化剂能够更好地与金属反应。

硅烷基化处理是使用硅烷化剂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形成硅烷基化合物层。

硅烷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金属被氧化、腐蚀和磨损,同时还能提高金属表面的润滑性能。

金属硅烷前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硅烷偶联剂应用现状及金属表面处理新应用

硅烷偶联剂应用现状及金属表面处理新应用

硅烷偶联剂应用现状及金属表面处理新应用卓创资讯止水编辑于:2005-10-17 8:37:37引言有机硅产品原分为硅油、硅橡胶和硅树脂,自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于本世纪中期开发出了硅烷偶联剂(SA),其在近年发展极快,其成为有机硅产品的第四大类,SA具有品种多、结构复杂、用量少而效果显著等特点,广泛用于表面处理,诸如热塑性增强塑料的表面处理、填充物的表面处理、密封剂,树脂、混凝土、水交联性聚乙烯、树脂封装材料、壳型造型、轮胎,带涂料、胶粘剂、焊泥及其它。

目前国外报道的SA牌号己超过百种,国内常用的有数十种,如:A 151、KH 550/560/570/580等。

随着共混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有机硅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其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新制品和新用途大大扩展。

本文将对SA的研究及应用状况进行综述,尤其对其崭新应用领域金属表面处理,结合作者对钢铁基材表面处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和论证。

1 硅烷试剂的特征和作用机理硅烷试剂的一般结构式为:Y-R-SiX3,其中:X是结合在硅原子上的水解性基团,如氯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Y为有机官能团,如氨基,环氧基等;R是具有饱和或不饱和键的碳链。

所以它分布在无机物与有机物界面上时,在相互没有亲和力而难以相容的界面之间起着“乳化剂”的作用。

由于界面现象非常复杂,单一的理论往往难以充分说明,对于硅烷试剂在界面的作用机理就有多种解释。

已经提出的关于硅烷试剂在无机物表面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化学结合理论、物理吸附理论、氢键形成理论、可逆平衡理论等。

Arkies提出的理论模式被认为是最接近实际的一种理论,硅烷试剂按这一机理在无机物表面上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硅烷试剂首先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水解反应,进而发生脱水反应形成低聚物,这种低聚物与无机物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通过加热干燥,发生脱水反应形成部分共价键,最终结果是无机物表面被硅烷覆盖。

从上述作用机理还可以看出,无机物的表面上不具有羟基时,就很难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或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限制了在工业上的应用。
价键生成,近而证明等离子可实现硅烷膜的沉积。
电化学辅助沉积是通过对金属表面施加一个阴极极化 3 硅烷膜的改性
电位,使电极表面附近局部溶液的 pH 值升高来促进硅醇基
图 1 有机硅烷的成膜过程
Fig. 1 organosilane film formation process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界面上的有机硅烷中的硅原子 在 金 属 表 面 发 生 缩 聚 反 应,形 成 交 联 聚 合 产 物
与基体只有一个键合,剩下两个 Si - OH 处于游离状态或与 [- Si - O - Si -]n的一种沉积方法。同时,由于阳极表面产
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发展潜力巨大,但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
关键词: 有机硅烷; 表面处理; 硅烷复合膜
中图分类号: TQ63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21X( 2014) 09 - 0028 - 04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ilane Treatment on Metal Surface
硅烷化技术与传统的金属表面转化膜处理技术相比,具 有绿色环保、步骤简单、能耗小等众多优点[2]。与磷化对比,
硅烷化技术可省去表调及磷化后两道水洗工序; 可以在常温 下处理,更加节能; 磷化液 pH 值在 3 ~ 4 左右,而硅烷化处理 在近乎中性的条件下进行,可以减少设备的腐蚀; 硅烷化处 理不产生固废及废水,环境友好方面远优于磷化处理; 在成 本方面,有机硅烷比磷化液成分稍贵,但硅烷化处理省去了 表调、加温、除渣等工序,减少了设备的初期投入,缩短了生 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持续运作成本,总体成 本会有所降低。因此,近年来,硅烷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处理 领域引起了 广 泛 关 注。 围 绕 单 体 选 择、处 理 液 制 备 与 稳 定 性、成膜机理与性能、沉积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 一些研究成果[3 - 6]。
烷前体控制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鼓入氩气,在气流向下运 动过程中,在上游的电极处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并在电极下
相比于单有机硅烷,可以得到更厚而致密的膜; 多项研究显 示,添加纳米粒子可以增加膜的厚度[12,4]。
方的基体形成膜的方法。等离子沉积法避免了缩聚反应的 发生,因而沉积过程不会有水生成。Batan[14 - 15]等人用等离
结合力和耐蚀性,因为其只是改变金属表面小部分溶液的酸 碱度,对本体溶液的整体稳定性没有影响 [1,13] 。
等离子沉积法是指在真空等离子反应器中,将浓缩的硅
是随着厚度的 增 加,膜 的 表 面 孔 隙 率 增 大。固 化 时,随 着 固 化时间延长,膜 变 薄,孔 隙 减 少,膜 更 致 密[11]。 双 有 机 硅 烷
Bis - amino
( CH3 O) 3 Si - ( CH2 ) 3 - NH - ( CH2 ) 3 - Si( OCH3 ) 3
2 硅烷膜的成膜机理及制备方法 2. 1 硅烷膜的成膜机理
有机硅烷膜的作用效果虽早已被人们认识与肯定,但其 偶联机理很不成熟。目前,主要有化学键合理论和物理吸附 理论,其中 B. Arkles[8]的化学键合理论是目前为止最古老又 最成功的一种理论。B. Arkles 提出了四步反应模型来解释
喷淋、刷涂硅 烷 溶 液 是 传 统 沉 积 技 术,成 本 低、操 作 方 便,但成膜薄,厚 度 不 可 控[13],吸 附 沉 积 后 还 需 要 加 热 固 化
子技术将 BTSE 膜 沉 积 在 铝 合 金 表 面,通 过 ToF - SIMS 和 XPS 技术证实了 AlOSi + 的存在,证明铝合金与硅烷之间有共
相邻硅烷中的 Si - OH 缩合。
生等量的酸化,硅烷溶液的整体酸度保持不变。与传统的浸
2. 2 硅烷膜的制备方法
泡方式相比,电化学辅助沉积可以显著提高硅烷膜与基体的
在制备工艺方面,硅烷溶液的浓度及固化时间是影响硅 烷膜厚度、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证明[10],硅烷膜的厚 度随硅烷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大,而且几乎呈线性关系。但
金属表面转化膜处理是工件工序间防锈、提高有机涂层 结合力与耐蚀性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有钝化处理和磷化 处理。规模化工业生产中,钝化处理仍以含铬钝化为主,铬 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六价铬在出口产品中已 被限制使用; 磷化是防锈、润滑及涂装前预处理的重要工序, 用途广泛,但是磷化处理水洗水、废磷化液中含有磷,容易引 起水体富氧化。同时,磷化液中除了含有锌离子外,常常含 有镍、锰等其他重金属离子,磷化过程中产生的磷化渣是危 险固体废物。因此,钝化、磷化是目前表面处理领域重要的 污染源,亟需采用先进的环保性技术取代。硅烷化处理是以 有机官能硅烷或有机非官能硅烷( 以下统称为有机硅烷,也 叫硅烷偶联剂) 为主要原料,对金属、非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 理的技术。其中,有机官能硅烷水解后,既可以形成亲有机 的官能团,又可以形成亲无机的官能团,因此,通过硅烷化处 理技术可以把不同材料的界面粘合起来[1]。有机非官能硅 烷常作为金属基体防护膜,提高基体的耐蚀性。
- Si( O - R) 3 ,其 通 式 为 X3 Si ( CH2 ) n Ym ( CH2 ) n SiX3 或 X3 Si( CH2 ) m SiX3 ,其中 Y 多为氨基或硫原子链。常见有机 硅烷结构见表 1。
单有机硅烷 γ - APS γ - MPS γ - GPS VS MTS
表 1 有机硅烷及其结构式 Table 1 Mono - silane and Formula
结构式
BTSE

( C2 H5 O) 3 SiCH2 CH2 Si( OCH3 ) 3
BTSPA
( H5 C2O) 3 Si - ( CH2 ) 3 - NH - ( CH2 ) 3 - Si( OC2 H5 ) 3
BTSPS / Bis - sulfur ( H5 C2 O) 3 Si - ( CH2 ) 3 - S4 - ( CH2 ) 3 - Si( OC2 H5 ) 3
Yuan Zhipeng,Feng Liming
(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a new green metal surface pretreating technique - silane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silane,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ilane films and the modified silane film ar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of organosilane films on different substrate of aluminum alloy, galvanized steel,low carbon steel and others,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lms is depending on it's hydrophobic,corrosion resistance,thickness and density. Through the ways doping with nano - particles,doping with cerium salt and cerium oxide which have self - healing property and getting composite films with molybdate,zirconate and et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lane film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soaking,brushing deposition methods,the new method like assisted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and plasma deposition have unique advantages. Silane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a new,environment - friendly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has very large a development potential,but it still requires effor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making it using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rganic silane;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composite silane film
本文从不同种类有机硅烷的特性、硅烷膜的形成机理以 及硅烷膜的改性等方面进行概述,总结、展望了硅烷化处理 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有机硅烷的分类
根据化学结 构 不 同,用 于 金 属 基 保 护 的 硅 烷 分 为 两 大 类: 单有机硅烷( 有机官能硅烷) 和双有机硅烷( 有机非官能 硅烷) 。单 有 机 硅 烷 只 含 有 一 个 - Si ( O - R ) 3 ,通 式 为
收稿日期: 2014 - 06 - 25 作者简介: 袁志鹏( 1990—) ,山东莘县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材料清洁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第9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