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98字)必修五文言文单元归类复习

(约5498字)必修五文言文单元归类复习
(约5498字)必修五文言文单元归类复习

(约5498字)必修五文言文单元归类复习

广州市八十六中宋玲

教学目标:八校联考课内文言文考点

教学重点:1,文化常识

2,重点实词

3,重点句子的理解翻译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鸿门宴》

一,基本常识

1.《鸿门宴》记叙了一个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我们使用“鸿门宴”这个词通常具有什么含义?

“鸿门宴”一词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也指危险的、不怀好意的约会。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3.《史记》是我国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文学著作,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什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请问二十四史排在最前的四部史书被合称为什么?除了《史记》外,还有哪三部?

前四史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

04.三国志 (晋·陈寿)

二,一词多义

因因言曰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

善素善留侯张良友好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从毋从俱死也跟随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率领

谢旦日不可不蚤字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意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亡亡去不义逃走

此亡秦之续耳灭亡

如:杀人如不能举似、像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沛公如厕到、去

为: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为之奈何对付

今人方为刀俎是

何辞为表疑问,句末语气词

三,重点词语

语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

备备他盗出入与非常防备

置沛公则置车骑丢下

间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从小路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不可不语告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道芷阳间行取道

(2)名词作状语

头发上指向上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连夜

(3)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救活,使……活命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率领,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阻止,使……停止

接纳,使……进入

五,古今异义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六,人物性格

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能屈能伸

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张良:老练多谋

范增;老谋深算

樊哙:忠勇豪爽,粗中有细

七,本课熟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无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劳苦功高(劳苦而功高如此)

八,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第二课时《陈情表》

一,文体常识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二,理解生难词

险衅命运艰险,

闵凶忧患险恶,指不幸的遭遇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立成人自立

期功期,jī期功,指近亲

夙早

废离停止照料,离开

婴疾病(缠绕)

茕茕:孤独的样子

狼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比喻进退两难宠命优渥;恩命优厚

盘桓:徘徊不进,畏缩不前

乌鸟私情;乌鸟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寻寻蒙国恩:不久

除除臣洗马:受职

矜犹蒙矜育:怜悯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自尊、自夸

薄但刘以日薄西山接近

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谦言私爱

庶庶刘侥幸或许、可能

不胜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不能忍受

三,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四,特殊句式

1,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2,判断句(含否定判断)

(1))今臣亡国贱俘

——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我的苦楚,不仅仅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五,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六,做一课一练

第三课时《段太尉逸事状》

一、文化常识:

柳宗元,字,唐代文学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都在“”之列。著有《柳河东集》。

逸事状是“行状”的一种变体。专录人物逸事,于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不详细记载。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生人,即生民,以人代名,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二、重点字词:

☆领领行营节度使代理

☆寓寓军邠州寄寓,这里指驻军

☆无赖纵士卒无赖这里指横暴的意思

☆货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钱财和货物

☆丐取日群行丐取于市索取

☆戚戚不敢言忧愁

☆状,白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陈述事实的一种公文禀告

☆因因恬然仍安适的样子

☆且且大乱将

☆署既署一月暂时代理

☆辞请辞于军致辞

☆固尚书固负若属耶难道

☆恣今尚书恣卒为暴纵任

☆假设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晚饭借用置、安排粗糙的食品

☆由是邠州由是无祸从此

☆责督责益急索取

☆垂垂死,舆来庭将近抬

☆市市谷代偿买

☆幸致朱此幸致货币倘若送

☆终然终不以在吾第究竟终究

☆如以如司农治事堂送往

☆栖栖之梁木上安放

三,词类活用

☆以瓮刺酒翁,坏酿器

使……坏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使……败坏

☆乃我困汝

使……处于困境

☆遇不可,必达其志

使……表达出来

☆裂裳衣疮

用衣裳缠裹,名作动

四、特殊句式

☆段公,仁信大人也

判断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判断句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宾语前置

☆邠人偷嗜暴恶者

定语后置

☆请辞于军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五,做课文巩固练习

第四课时《游褒禅山记》

一、文学常识

1、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二十二岁登进士科,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记

一种文体,属游记。描绘山川、景物和人事。

3、古代纪年方法

年号纪年:至和元年

干支纪年法:辛亥年

年号和干支结合纪年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4,山南水北为之阳

山北水南为之阴

二, 重点字词

☆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卒葬之

☆褒之庐冢也

房舍和坟墓

☆有碑仆道 , 其文漫灭

倒在道上磨灭,模糊不清

☆盖音谬也

错误

☆有泉侧出

在一侧,名词用作状语

☆有穴窈然

幽暗深远的样子

☆则好游者不能穷

尽,达到尽头

☆有怠而欲出者

懒惰,指懒于前进

☆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尽情享乐

☆夷以近

平坦

☆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达的地方,比起游兴很高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

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以至不能获得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古人思考探求得非常深刻、周密的缘故。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

但是世界上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色,往往在那艰险遥远而人们很少到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物质条件来帮助他。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说清楚,说明白。

后代人以讹传讹而不能弄清真相的这类事情,怎么能够说得尽呢?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做学问的人,读书人。

这就是读书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

第五课时18,郑伯克段于鄢

一、文学常识

1、《左传》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2、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但记事往往前后割裂,首尾不能连贯,历史人物的和典章制度等不易祥其原委。

3、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干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十干同十二支循环相配,成甲子、乙丑、丙寅……六十组,通称六十甲子。

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现今夏历的年和日仍用干支。

二、重点字词

郑伯克段于鄢战胜

亟请于武公屡次

今京不度不合法度

君将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

姜氏何厌之有满足

蔓,难图也图谋

子姑待之暂且

无庸,将自及通用将要自己遭祸

厚将得众土地广大

叔完聚修治城郭,聚集人民

缮甲兵修整

具卒乘备

公伐诸鄢兼词,相当于“之于”

请以遗之赠送

若阙地及泉通掘

其乐也泄泄舒畅的样子

施及庄公推广,推己及人

孝子不匮竭尽

永锡尔类通赐你同类

三、词类活用

遂而相见名词活用为动词,挖地道

惊姜氏使动用法,使……受惊

今京不度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合法度

四、句子翻译:

1, 制,嚴邑也,它邑唯命

──险要的城邑

通“他”别的。

其他的城邑都可以听命。

2,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通“三”。

按照先王的制度,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3,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避”。

姜氏想要这样,哪里能避开祸害呢?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明属庄公,暗属自己。

不久大叔命令国家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城池,暗中归自己控制.

5, 无庸,将自及

——通“用”。

不用,他将要自己遭祸。

6, 不义不暱,厚将崩

——亲。

对君不义,对兄不亲,虽土地广大,也将崩溃。

7,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共叔段的行为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为弟弟;兄弟俩像是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打败共叔段为“克”;将兄长称为“郑伯”,讽刺兄长对弟弟有失教导:说这是郑伯的本意。

8, 孝子不匮,永锡而类

——竭尽。

通“赐”。

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长久赐予你同类的人。

第六课时 19,报任安书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史记》

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汉书》

我国第一部。记叙了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历史。与

并称为二十四史的“ ”。

4、书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二、重点字词

☆牛马走

——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足下

——敬词,对人的敬称。

☆阙然

——时间隔了很久。

☆臧获婢妾

——泛指奴隶。男奴为臧,女奴为获。

☆摩灭

——通“磨”

☆倜傥非常之人

——卓异超群,洒脱不拘不平常

☆不韦迁蜀

——贬谪

☆放失旧闻

——通“佚”,散乱的。

三,重点句子

☆曩者辱赐书

——曩,从前,过去。

辱,谦词,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从前委屈你给我写信。

☆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不效法

如果您责备我不听您的劝告。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坚守名节而死,而怯懦的人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被囚禁的耻辱呢?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监狱之中痛惜自己的志愿平平庸庸留传

我之所以忍辱苟活,被幽禁于监狱之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痛惜自己的志愿尚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我的文章就不能留传给后代。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大都是圣人、贤人抒发愤懑而写出来的。

☆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现”

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通“记”,历史记录。

考查它们的成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研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历史的变革,而成就一家之言。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果真通“债”

如果我果真能完成这部书,把它寄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能够理解它的后人,以至于广泛传布于通达的大城市,那么,我就抵偿了以前所受的屈辱,即使碎身万段,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处在屈辱的地位

处于卑贱的地位

而且,处在屈辱的地位不易安身,地位卑贱往往受到诽谤议论。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违背

恐怕和我的内心相违背了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