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与知识发现
漫谈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及发展趋势

证的评价指 标相结合 ,选 择相关 的多种 动物模 型,多样 评价指标 ,谨慎解 释实验结果 。 32 进 行 多层 次量效 关 系的研 究 虽 然 随着基 因组 学 . 和蛋 白质 组学研究 的发展 ,人们试 图从整体器 官、细胞
及 分子水平 、基 因水平 等方面对 中药进行 研究 ,但 由于 中药成分研 究方面 的缺 陷 ,质量难 于控 制 ,使得研 究结 果重复性差 。为此我们 要进行 中药配伍 方剂饮片 、有效
相 恶相反配伍 ,可 能增毒减 效 。由此 可见 ,相须 相使配 伍 临床最 为常用 ,是方 剂 中最基 本 的配 伍方 式 。目前对 方 剂配 伍 规律 的现 代 研 究其 相须 相 使配 伍 仍在 起 着指
导 作用 。
1 现代研 究成果说 明 方剂 中各药 味间确有相须 、相 . 2 使 、相 恶等 “ 七情 ”关系,具有协 同或拮 抗 的相互作用 ;
d i 036/i n17.792 1 . 1 o :1 . 9 s 6 22 7 001 04 9 js 2
文 章编 号 : 17 —7 9 (00 1—0 30 6227 2 1 )一202 —2
本文 简要论述 了中药方剂配伍 的历史与现状 ,探讨 了方剂配 伍的规律 、方法及发展方 向,对 中医药临床教 学与科研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 研 究方剂配伍理论 , 指导创新复方中药的研制 , 高 提 中医临床疗效 ,是中医方剂研究面临的最大挑 战。中医方 剂配伍理 论研 究 的历 史我们 的先 民早期使用 最广泛 的治
疗方法是砭石、针灸、导引与按摩 ,随着人们在生产 生活 中运用 中草药防治疾病经验 的积 累,以及 阴阳、五行等古 代哲学思想逐渐溶入中药治疗之 中, 中药的配伍理 论便逐 步形成 。《 帝内经 》中已有君 臣佐使配伍 、性味配伍 、 黄 气机升 降配伍的相关理论。仲景诸方君 臣佐使配伍严谨 , 组方缜密 ,用药精巧 ,方证对应 ,疗效 卓宏 ,至今被 临床 广泛应用 ,仍然具有中药配伍 的指 导意义 。
图的表示与可视化方法综述

图的表示与可视化方法综述
陈谊;张梦录;万玉钗
【期刊名称】《系统仿真学报》
【年(卷),期】2020(32)7
【摘要】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形,通常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基于图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实体关系的结构和本质,探索图中的隐含关联。
图的表示与可视化方法在图分析中起着的重要作用,在图可视化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知识传达是否准确、人们的思维地图等方面,同时还要考虑图形是否美观、构建图所需的时间、以及计算机的性能等问题。
综述了基于节点-链接、邻接矩阵以及图嵌入的图表示方法、图布局算法以及可视化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与对比。
最后对图表示与可视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2页(P1232-1243)
【作者】陈谊;张梦录;万玉钗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与知识发现
2.概率图模型的表示理论综述
3.基于雷达图的多维数据可视化表示及特征分析
4.图数据表示与压缩技术综述
5.美军航空图图廓外要素的表示方法及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iteSpace软件中医数据挖掘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基于CiteSpace软件中医数据挖掘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引入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数据挖掘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现状。
随后,详细介绍了CiteSpace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其在文献分析中的应用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包括文献的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主题演化等方面。
通过可视化分析,本文揭示了中医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文也指出了当前中医数据挖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中医数据挖掘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也被逐渐引入,以期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传统医学知识中的新规律和新见解。
本文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数据挖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中医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理论基础方面,数据挖掘是一门通过特定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有价值信息的科学。
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应用于中药方剂配伍、疾病证候分析、名医经验传承等多个方面。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中医古籍、现代中医文献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揭示传统医学知识中的隐藏规律和关联规则,为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剂学方解图表

绪言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1、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
2、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来源于方剂;(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1)汗法——解表剂(2)和法——和解剂(3)下法——泻下剂(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5)吐法——涌吐剂(6)清法——清热剂(7)温法——温里剂(8)补法——补益剂三、方剂的组成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的变化(2)药量加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各论1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1.1辛温解表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桂相伍,(君)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
有峻汗之功。
(臣)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
(佐)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
中药的合理应用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药的合理应用第一节中药合理用药概述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执业药师的作用具体职责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主要后果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第二节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中药配伍原则(1)七情配伍(2)“十八反”、“十九畏(3)中药气味配伍(4)中药升降沉浮配伍(5)中药归经配伍中药复方配伍(1)复方中药物用量依据君臣佐使递减(2)复方中各药物的用量相等(3)复方中主药用量小于其他药物用量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第三节中成药的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联用(1)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基本原则(2)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适用举例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第四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的举例(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例举(3)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1)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及使用注意事项(2)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五节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老年人的中药应用(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肾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肝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3)中药引起肝损伤的防治原则。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的 目 的 , 将 两 味 或 两 味 以 上 具 有 “协 同 ”或 “拮 抗 ”作 用 的 中 药 按 一 定 原 则 , 有 目 的 地 配 合 应 用[1]。方 剂 配
服 。”这 是 目 前 所 知 四 物 汤 出 处 的 最 早 记 载 。宋 官 修 的 《太 平 惠 民 和 剂 局 方 》首 先 记 载 用 四 物 汤 治 疗 妇 产
2008 第十卷 第一期 ★Vol.10 No.1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尚尔鑫 范欣生 段金廒* * 唐于平 丁安伟
(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6)
摘 要: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 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 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 应用计算 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 与用于各 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 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 作用特点, 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 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 字化的图形研究, 更加直观、形象, 便于从中发现规律, 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39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
四药相配, 动静结合, 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 补而不 滞, 刚柔相济, 阴阳调和, 营血得生, 共奏补血和血 之 功 [4]。 对 四 物 汤 配 伍 规 律 的 现 代 研 究 已 经 有 了 较 多报道。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解析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解析一、背景介绍古药方是指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和处方。
这些药方基于中医理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积累,被证明是有效的。
但是,由于古药方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常常难以理解,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图示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原理。
二、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解析1. 药材组成•古药方中常常采用多种药材组合而成,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以图示的方式展示每种药材的形态、颜色和名称,以便更好地进行辨识和理解。
2. 药材配伍规律•古药方的疗效基于药材之间的配伍关系。
不同药材的配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也可以相互抵消不良反应。
•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不同药材之间的配伍关系,以及其对应的功效和作用。
3. 药物制剂形式•古药方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不同药物制剂的形态和颜色,以便更好地进行辨识和理解。
4. 治疗原理•古药方的治疗原理可以根据药材的性能、配伍规律和药物制剂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不同病症对应的古药方治疗原理,以及药材的功效和作用。
5. 应用实例•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古药方的应用原理。
•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实例中的药材组成、配伍规律、药物制剂形式和治疗原理。
三、总结•图示解析是理解古药方应用原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图示方式展示药材组成、配伍规律、药物制剂形式和治疗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药方的应用原理。
•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古药方的应用原理,有助于发展现代中药学和中医学。
以上就是对古药方的应用原理进行图示解析的内容,通过图示方式展示药材组成、配伍规律、药物制剂形式和治疗原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药方的应用原理。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讲解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讲解1. 引言在现代医学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有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古药方也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古药方在经过千百年的应用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效果。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被认为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图示方式对古药方的应用原理进行讲解,以揭示古药方的独特魅力。
2. 古药方的应用原理图示讲解2.1. 中药复方的配伍原理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药方。
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是基于中药药性归经和相克、相宜的原理,通过不同中药药性的相互作用,达到疾病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以下是中药复方的配伍原理图示:•通过相互作用强化药效:某些中药的药性相克,但在特定组合下能够形成配伍作用,强化各自药性,提高药效。
•经脉归经配伍:中药的药性可以归纳到不同的经脉,根据疾病所属经脉的原则,选用对应的中药组合。
•药性阴阳平衡:根据疾病的阴阳失调表现,选用具有相应药性的中药组合,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2.2. 中药的药物活性与作用机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
•抗炎作用: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免疫调节: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肿瘤作用: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抗肿瘤作用。
•调节代谢: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改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3.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古药方的应用原理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疗法。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药辅助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的过程中,辅以中药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组合应用:中药与现代药物相互配伍,形成组合疗法,扩大疗效范围,赋予药物更多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i g Da t a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4, C h i n a )
F a n F e n g j i e
Ho n g We n x u e ・ S o n g J i a l i n L i S h a o x i o n g Z h e n g C u n f a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Y a n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4 ,C h i n a )
伍群结构 。
关 键 词 :形 式 概 念 分 析 ; 偏序结 构图 ; 方剂配伍 ; 知 识发现 ; 可 视 化
中 图分 类 号 R 2— 0 3 文 献 标 志 码 D 文章编号 0 2 5 8 — 8 0 2 1 ( 2 0 1 6 )0 6  ̄7 6 4 . 0 5
Vi s ua l i z a t i o n Me t ho d a n d K no wl e dg e Di s c o v e r y o f Pr e s c r i p t i o n Co mp o s i t i o n
摘
要: 方 剂 配 伍 规 律 研 究 是 中 医 现代 化 研 究 的 核 心 问 题 之 一 。 随 着 数 据 挖 掘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中 医 信 息 化 的 逐 渐
深入 , 很 多 数 据 挖 掘 方 法 已被 应 用 到 方 剂 配伍 规 律 研 究 领 域 。基 于 形 式 概 念 分 析 理 论 , 提 出 一 种 偏 序 结 构 图 分 层 表示 的方 剂 配 伍 知 识 可 视 化 方 法 。 以《 张仲 景 方 方 族 》 中小 青 龙 汤 类 方 剂 为例 , 说 明知 识 发 现 过 程 。 以该 类 方 剂 中 的方 剂 与 药 物 、 证 候 与 药物 为对 象 和 属 性 分 别 构 建 偏 序 结 构 图 , 依 据 属 性 特 征 定 义 及 偏 序 结 构 图 的 层 次 关 系 分 析 方 剂 配 伍 规 律 。结 果 表 明 , 根据方剂与药物偏序结构 图的层次 和涵盖支 路情况 , 可 以 直 观 地 发 现 小 青 龙 汤 类 方 剂
出高频 的词 组 , 并 对 他 们 进 行 基 于 中 医语 义 本 体 知
了 中医组方 用 药 的原 理 、 规则 、 经验和技巧 , 已知 和
识 库 的语义 关 系识 别 或 预测 , 最 后 生成 若 干个 对 应 每 组关 键 词 的语 义 关 系 图 。 高 铸 烨 等 用 复 杂 网 络, 挖掘分 析冠 心病证 候一 治法一 中药关 系 , 建 立 证
k n o wl e d g e d i s c o v e r y;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引 言
中医药 几 千年 临 床 实 践积 累 了大 量 方 剂 , 载 录
论进 行 研 究 。 。 。 陶 金 火 用 中 医药 语 义 本 体 概 念 名 称将 文 献 中的关 键 词提 取 出来 , 再 用 相 关 算 法 筛 选
3 5 卷 6 期
2 0 1 6年 1 2月
中 国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学
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3 5 NO .6 De e e mb e r 2 O1 6
方 剂 配 伍 规 律 的 可 视 化 表 示 方 法 与 知 识 发 现
樊凤杰 洪文学 宋佳霖 李少雄 郑存芳
0 6 6学 电气 工 程 学 院生 物 医学 工 程 系 , 河北 秦皇岛 ( 东北 大 学大 数 据 分 析 中心 , 河北 秦皇岛
Ke y wo r d s : f o r ma l c o n c e p t a n a l y s i s ( F C A) ;p a r t i a l o r d e r e d s t r u c t u r e d i a g r a m;p r e s c r i p t i o n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