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策略(一)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30年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策略

改革开放30年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策略
1 . 绍兴 市农业 品牌 建设 的现状 2
农产 品 , 绍兴 黄酒 、 如 茶叶 、 萄 、 生 、 葡 花 梅干 菜 、 色果 品香 特 榧 以及 水 产 品等 , 但是 品 牌化 程 度 与农 产 品 知名 度极 端 不
协调 , 反映 农业 品牌 建设 严 重滞后 。 回顾绍 兴经 济 发展 中农
改革 开放初 期 的农产 品销 售不成 问题 ,0世纪 8 2 0年代 末期 9 O年 代初 , 着 国 外 品牌 的渗 入 , 随 人们 开始 对 品 牌 有所 认 识 , 感人 士开 始 为 自己企业 的产 品 设计 品牌 , 大多 集 中 敏 但 在 工业企 业 。 来 由于我 国加 入 WT 后 O成 功 的可能 性越 来越 大 , 产 品 的品 牌建 设 开 始 被人 们 接受 , 在 “ 农 并 老字 号 ” 原 、 有传 统 品牌 的基 础 上 , 调 品牌 创新 的重 要性 。9 9年 《 强 19 农
设成 效 显著 , 别是 工业 品牌 建 设卓 有成效 , 特 然而 滞后 农 业
品牌 由于起 步晚 、 差距大 、 重点 不突 出 、 向不 明确 、 势 不 方 优 明显 , 托 品 牌 来打 造精 品农 业 、 色 农 业 的氛 围 尚 未 形 依 特
成 , 业品牌建 设任 重而 道远 。 农 绍 兴地 区 的农 业 品牌 具 有传 统 优 势 , 特别 是 农 副 产 品 加 工 业具 有雄 厚 的 基础 . 出现 了 一 些知 名 的历 史 悠久 的 也
我 国农 业 品 牌 化 的 发 展先 后 经 历 14 - 17 9 9 9 9年 的 品
花卉 、 干鲜 果 、 木等 七 大 主 导产 业 。 竹 目前 全 市有 “ 字号 ” 万 特 色基 地 9 4个 、 积 l 面 7万 h 建 成 省级 高效 生 态农 业 示 m, 范 园区 3个 。 证 绿 色 食 品 、 公 害农 产 品 、 无 公 害农 产 认 无 省 品基地 累 计分 别达 7 、0 、5 0 3 2 3 8个 。 并拥 有 一大 批经 营 实力 强、 产业 带动 广 、 结农 民 多 、 联 市场 前景 好的 农业 龙头 企业 ,

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
我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阶梯下降,气候南北差异明显,气象要素呈立体分布,因此气候呈多样性,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

所生产水果、板栗、大米、食用菌以及獭兔、肉兔等,质量上乘、鲜美可口。

如何充分利用我市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在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名牌产品方面,我们认为其工作力度和步子还应更大一些、措施更具体一些,从而创造出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真正提升在京津乃至全国及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促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关注的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建议市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重点研究我市特色农产品如何争名牌产品,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面向京津乃至更大、更广阔的地域,打开市场等。

二、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一是加大相关政策扶持。

对生产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为促进争创名牌产品,促其形成规模,应给予“吃偏饭”,如贷款抵押、贷款贴息、政府财政补贴等多种办法予以特殊照顾。

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

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支农的各项政策和涉农方面的专项资金(如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对争创名牌的龙头企业和在其带动之下的产业链条给予支持,通过资金的扶持,把产业链条中领军的种(养)殖基地乃至一些重点种(养)殖大户、示范大户做实,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企业缴税后,属于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企业作为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专项资金。

三、打破区域管理,促进特色农产品上规模、上水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副特产品牌化开发的建议的政协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副特产品牌化开发的建议的政协提案

尊敬的领导、各位政协委员:作为农业领域的一名专家,我认为当前我国农副产品牌化开发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1.鼓励和支持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引导政府采购和公共餐饮机构优先选择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农副产品,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二、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1.通过产业集裙、合作社等形式,优化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流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加强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工作,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形象。

三、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品推广1.建立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评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2.加强对农产品销售人员的培训,推动专业化销售,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

四、加强质量监管,保障产品品质1.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

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五、推动政策扶持,促进农副产品产业发展1.加大对农副产品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

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产业政策体系,为农副产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以上是我对进一步加强农副特产品牌化开发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感谢各位领导和政协委员对农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农副产品产业迈上新台阶!谢谢!在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牌化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我们还需要:六、挖掘地域特色,突出产品卖点1. 针对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传统种植业,挖掘并发扬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形成独特的产品卖点。

2. 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丰富用户的选择。

七、弘扬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1. 注重挖掘和传承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产品的故事性和情感化营销,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升发展纺织等五大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升发展纺织等五大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升发展纺织等五大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02•【字号】绍政发[2009]18号•【施行日期】2009.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提升发展纺织等五大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绍政发〔2009〕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市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的提升发展规划,市政府制订了五项配套政策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五项政策意见均实行最高限额原则,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项扶持(补助、奖励)的,按最优惠一项执行。

有关财政政策涉及市区企业的由市财政兑现,各县(市)比照执行。

凡有市委、市政府规定的“一票否决”情形的企业,不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二○○九年二月二日关于提升发展纺织产业的意见一、发展思路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导向,深入实施“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战略,走内外并举、量质并重的发展道路,推进纺织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努力实现绍兴从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总量目标:到2012年,全市纺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占全国纺织业比重的8%左右;自营出口达到16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质量目标:纺织产业的销售利税率达到8%,争取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增国家级品牌50只,科技和品牌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产业附加值有较大提高。

结构指标:纺织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争取培育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企业结构更加合理,争取有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其中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

关于农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思考

经营管理关于农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思考□ 吴雅英 刘 晖摘要: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金融业作为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性行业,品牌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和新机遇,如何提高品牌建设的高度、精度、广度和温度,是农业银行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目前农行的品牌形象正在不断改善,但离成熟的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本文分析了农行品牌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农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农业银行品牌是农行的名称、符号、用语、设计及其组合应用,是以价值理念为核心,以良好声誉为基础,以产品和服务为依托的体系化的存在,体现了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综合实力和自身特色。

(一)农行品牌是一种资产。

银行产品和服务具有同质性,但农行品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体现的是多年经营活动所积淀的个性特质,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积累的印象和感情。

这种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卓著信誉和优良形象难以模仿和复制,是农行宝贵的资产。

(二)农行品牌为发展助力。

品牌建设是以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系统工程,涵盖农行的宗旨、理念、科技、管理、研发、营销等诸多方面。

农行品牌体现着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管理、遍布城乡的网点、广泛的客户基础、完备的产品体系和良好的服务水准,在农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转型中能够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农行品牌是竞争的利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

农行品牌是自身定位、社会信誉和优良服务的综合化和个性化的体现,是农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重要标志。

成功的品牌建设能够体现农行的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使市场和客户乐于接受和认同农行,并对农行形成信任和偏好,从而使农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二、农业银行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品牌意识不断加强,但差异化定位不够清晰。

近年来,农行把品牌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追求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树立独特的价值内涵,打造农行核心竞争力,赋予农行持久的生命力。

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绪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升绍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本文对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绍兴农产品市场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绍兴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尚不稳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绍兴农产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品牌建设的理论出发,结合绍兴农产品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包括:加强品牌定位,明确绍兴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群体;优化品牌形象,提升绍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品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绍兴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产业链整合,实现品牌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加强政策支持,为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旨在通过对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绍兴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农产品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

加强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对于推动绍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绍兴市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

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策略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策略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策略第一章农产品品牌建设概述 (2)1.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3)1.1.1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1.1.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1.1.3 增加农民收入 (3)1.1.4 提升农业产业形象 (3)1.2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趋势 (3)1.2.1 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3)1.2.2 跨界融合 (3)1.2.3 创新驱动 (3)1.2.4 绿色发展 (4)1.2.5 数字化营销 (4)第二章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塑造 (4)2.1 品牌定位的原则与方法 (4)2.1.1 品牌定位的原则 (4)2.1.2 品牌定位的方法 (4)2.2 核心价值的挖掘与提炼 (5)2.2.1 核心价值的挖掘 (5)2.2.2 核心价值的提炼 (5)第三章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 (5)3.1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5)3.1.1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概述 (5)3.1.2 标志设计 (5)3.1.3 标准字设计 (6)3.1.4 标准色设计 (6)3.1.5 应用系统设计 (6)3.2 品牌形象宣传与推广 (6)3.2.1 品牌形象宣传策略 (6)3.2.2 品牌推广策略 (6)第四章农产品品牌传播策略 (7)4.1 媒体传播策略 (7)4.2 网络传播策略 (7)4.3 社会公关策略 (8)第五章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拓展 (8)5.1 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化 (8)5.2 电子商务渠道的拓展 (8)5.3 跨界合作与渠道融合 (9)第六章农产品品牌包装与展示 (9)6.1 包装设计策略 (9)6.1.1 突出农产品特色 (9)6.1.2 注重环保与实用 (9)6.1.3 体现品牌形象 (9)6.1.4 结合市场需求 (9)6.2 展示展览与陈列设计 (9)6.2.1 创造独特的展示空间 (9)6.2.2 突出产品特点 (10)6.2.3 优化陈列布局 (10)6.2.4 互动体验设计 (10)6.2.5 融入地域文化 (10)第七章农产品品牌服务体系建设 (10)7.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0)7.2 顾客体验与满意度提升 (10)第八章农产品品牌文化塑造 (11)8.1 品牌文化内涵挖掘 (11)8.1.1 深入了解农产品特性 (11)8.1.2 研究地域文化差异 (11)8.1.3 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 (11)8.1.4 关注消费者需求 (11)8.2 品牌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 (12)8.2.1 确定活动主题 (12)8.2.2 制定活动方案 (12)8.2.3 营销推广策略 (12)8.2.4 活动实施与监控 (12)8.2.5 活动效果评估 (12)第九章农产品品牌保护与维权 (12)9.1 品牌知识产权保护 (12)9.1.1 商标保护 (12)9.1.2 专利保护 (13)9.1.3 著作权保护 (13)9.1.4 地理标志保护 (13)9.2 品牌维权与市场监控 (13)9.2.1 品牌维权 (13)9.2.2 市场监控 (13)第十章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案例分析 (14)10.1 成功案例解析 (14)10.1.1 某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案例 (14)10.1.2 某知名农产品品牌市场推广案例 (14)10.2 失败案例分析 (14)10.2.1 某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失败案例 (14)10.2.2 某知名农产品品牌市场推广失败案例 (14)10.3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经验教训 (14)第一章农产品品牌建设概述1.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日益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农村特色农产品 品牌建设的做法

农村特色农产品 品牌建设的做法

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做法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关于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做法:1.明确品牌定位:首先需要明确农产品的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然后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品牌定位。

例如,强调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品质优良、健康营养等方面,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2.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加强品牌营销: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利用广告、促销、公关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品牌。

同时,也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和线下农产品市场等渠道,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品牌影响力。

4.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形象和信誉。

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6.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些农民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明确品牌定位、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加强质量监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策略(一)
摘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绍兴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品牌建设的历史轨迹与现状,分析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品牌建设策略。

关键词农业品牌;品牌建设策略;浙江绍兴
AbstractInthearticle,thehistoricalrouteandcurrentsituationofShaoxingagriculturebrandsconstructi onwerereviewedduringthethirty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Existingmainproblemswereanalyzed ,andtheagriculturebrandsconstructionstrategywasproposed. Keywordsagriculturalbrand;brandconstructionstratedy;ShaoxingZhejiang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工业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然而滞后农业品牌由于起步晚、差距大、重点不突出、方向不明确、优势不明显,依托品牌来打造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农业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

绍兴地区的农业品牌具有传统优势,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雄厚的基础,也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历史悠久的农产品,如绍兴黄酒、茶叶、葡萄、花生、梅干菜、特色果品香榧以及水产品等,但是品牌化程度与农产品知名度极端不协调,反映农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

回顾绍兴经济发展中农业品牌建设的历史轨迹与现状,分析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绍兴农业品牌创建具有重要作用。

1农业品牌建设成就
1.1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回顾
我国农业品牌化的发展先后经历1949—1979年的品牌淡化阶段;1980—1996年的恢复发展阶段;1997—2004年的品牌进一步发展阶段和2005年后的品牌竞争阶段1]。

根据200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重点调研课题,即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内涵、目标思路和对策举措等研究结果,把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品牌建设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初识品牌,企业从借牌到创牌阶段(1980—1990年)。

第2阶段培育品牌,品牌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1991—2000年)。

第3阶段提升品牌,品牌竞争力全面提高阶段(2001年以后)2]。

绍兴市农业品牌发展的大环境和全国、全省的发展阶段基本同步。

在改革开放之初,绍兴市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国有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国有酒厂为龙头,发展集体和民营酒生产企业、酱制食品,在集体农场生产禽类、鱼类等动物农产品和以茶叶、葡萄、桃、杨梅等果蔬食物,总体而言,由于计划经济的后遗症,还是存在着卖方市场特点,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产品销售不成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随着国外品牌的渗入,人们开始对品牌有所认识,敏感人士开始为自己企业的产品设计品牌,但大多集中在工业企业。

后来由于我国加入WTO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在“老字号”、原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强调品牌创新的重要性。

1999年《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地把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由数量型、传统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基本形成以农业品牌开发为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品牌效应拉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3]。

目前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在浙江省内处于中游偏上的位置。

1.2绍兴市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30年来,绍兴市已形成茶叶、水产(珍珠)、蔬菜、畜禽、花卉、干鲜果、竹木等七大主导产业。

目前全市有“万字号”特色基地94个、面积17万hm2,建成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3个,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分别达70、302、358个。

并拥有一大批经营实力强、产业带动广、联结农民多、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品牌化经营,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20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7家。

全市各级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推进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
力和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目前,全市农产品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4个,中国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51个、省名牌产品43个;市著名商标131个、市名牌产品102个;绿色食品70个、无公害农产品290代个,绍兴市七大主导产业都有自己的著名品牌,品牌农产品数量名列全省前茅。

其中阮仕牌珍珠首饰、千足牌珍珠首饰、佳丽牌珍珠首饰、富润牌桑蚕绢丝等4个农产品品牌获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4]。

绿剑茶、大佛龙井、觉农舜毫、越乡龙井、会稽龙井、京粒牌小京生、老何牌香榧、冠军香榧、山珍香榧、绿芽高菜、戈林牌脱水蔬菜、舜江牌酱菜、羲之牌桃形李、绿中牌中华鳖、鸭Q牌绍兴鸭、陈氏牌炖鸭、越乡牌竹园鸡、白中王牌长毛兔、咸亨牌腐乳等先后被评为绍兴市级、浙江省级农业名牌产品。

2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评比轻培育,创牌意识淡薄
在品牌开发上重评比、轻培育,同一优势区域同一农产品品牌的数量繁多,品牌间恶性竞争激烈,各品牌主体没有品牌整合意识,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

创牌意识淡薄,包括政府、企业和农户3方面,这正是绍兴市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名特稀优农产品却至今仍没有自己品牌的原因。

从政府层面看,有些部门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对创建品牌的扶持力度不够大;有些地方还把品牌建设片面地理解为追求名牌数量的多少,简单地定指标、下任务,缺乏统筹规划、通盘考虑。

从企业层面看,不少农业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有些企业认为品牌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情,有没有品牌无所谓,缺乏创牌意识;有些企业虽然获得了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名牌称号,但缺乏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决心和行动;有些企业生产发展了,品牌打响了,却缺乏品牌保护意识,商标被他人抢注等等。

从农民层面看,作为农产品直接生产者,由于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思想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很少有人去关注农产品品牌,创牌意识十分淡薄。

2.2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不足
全市现有1209家农业龙头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

全市年销售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只有1家,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仅6家,与其他发达地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有的产品虽然有特色,但由于规模小,优质产品不能形成商品优势,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因此,除极少部分农业名牌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影响品牌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