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论上大学值吗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资料整理—— 子南博客:/ 郑州seo:/u/3057380924
如何对待读大学
导语——
从我们选择读大学到开始步入大学这个圈子,我们有时不得不计算一下它 的机会成本。对于这个问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又 该如何认识呢?
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对“机会成本”是这样的解释的,即“某种东西的成 本是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有组公式:收益:积累知识,好的工作机会, 甚至学校里更便宜的住房和伙食费;损失:大学期间工作机会和工资,时间 成本。
延伸
当然对于样在上大学的上学的学生也是一样,机会成本也是如此重要。例 如:在工作和读研的机会成本。一个学生选择读研就意味着要损失几年的工 作时间,当然就损失了这段时间能学到的工作经验和这个过程中的经济收入。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毕业时注意机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因 为有时要等到读研完不一定能找到比现在好的工作。还如:大学时谈恋爱的 机会成本问题。当一方在选择了另一方时意味着他们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其 他的选择对象。同时在谈恋爱和不谈恋爱的选择也是有很多机会成本的,它 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做兼职赚钱,也以用去学习。当然不谈恋爱的机会 成本是:如果遇到这个对象他或她没有选择好,可能以后就与不到这么合适 的对象,甚至以后好多年甚至这辈子也与不到合适的,这个机会成本也是相 当巨大的。在大学里机会成本抉择还很多,做社会工作和全值学习的机会成 本选择,关键还是在自己权衡!
上大学的成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教材及资 料费
对此,也有人列出所相关的公式……其实 上大学不仅仅是这种成本的耗费。它还有另一种 成本——机会成本。例如:如果没有选择上大学, 而是选择参加工作,那么,在四年上大学期间参 加工作预期能够赚到的钱,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 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 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 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 的条件下,由于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 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机会成本拥有理性而明智的大学生活

机会成本拥有理性而明智的大学生活假如问你一个问题:"你上大学的成本是多少?"你也许会列出一个算式:上大学的成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教材及资料费…其实,上大学还有另外一种成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一个来自经济学科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举个例子,面对购买电视、电脑和手机,你手里却只有买一样的钱。
如果你选择将手机买下来,放弃对电视和电脑的购买,剩下的两样,如果电脑的价格比电视贵,那么电脑的价格就是你买东西的机会成本。
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那么,机会成本对大学生和大学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原来,机会成本对于大学生而言揭示的是大学生的机会与价值的选择问题,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做出最适合自己、最有价值的机会选择,实现大学四年能力提升和收获的最大化。
举个例子,假如早上第一节课有高等数学课,你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不去,或者去。
如果你选择不去,或许你清楚逃课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但是昨天晚上实在没有睡好,早上去了也是没有精神听课,不如养好精神再说;如果你选择去听课,或许你真的特别不情愿去,但是没办法,毕竟高等数学对于许多专业来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况且逃课也会有影响成绩的风险,即使状态再不好,也要去。
由此可见,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你都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无论选择还是放弃,都有如何对效益和风险的慎重考虑,这就是大学生活中机会成本概念的生动体现。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在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和风险的情况下,一位理性的大学生,是百分之百要选择逃课的,因为上课多累呀,不上课去休息多好呀,符合学生的最大利益。
但是由于现实中机会成本的存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博弈的关系,而学生要考虑的则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能够利益最大、最保险。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论[精读]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论[精读]](https://img.taocdn.com/s3/m/cbb986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c.png)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论摘要: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
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关键词:上大学:机会成本论;利益;最大利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
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
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
但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根据这些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好收益来衡量。
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
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
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教学文案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4年,每年支付1万元的学费和书费。
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银行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2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
因而,该学生的大学学位的机会总成本为12万元。
那么,我们是应该上大学呢,还是工作呢?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
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如果你工作的收入远远大于你上大学所花费的机会成本,并且你的工作需要你用上大学的时间来进行,那么,你可以考虑不上大学而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比如,演员,歌手,运动员等等,或者你有足够高的知识素养可以忽略大学的教育,比如比尔盖茨和史蒂芬乔布斯。
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一个学生应该上大学还是在银行当小职员的问题。
到银行工作4年的薪金是8万元,上大学总的机会成本是12万元,一开始看总觉得是上班合算,但是事实是如此吗?按一般大众来说,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或者初中毕业的你选择的机会不多,费尽了千辛万苦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收入只有每年两万,而且升职的机会不如上过大学的人,因为你的学历阻碍了你的前途。
而假如上了大学,毕业后你的工资可能是每月3000,一年3万6,你要弥补上大学花的12万,12/3.6,需要工作 3.33年,而和直接工作相比,8+2*X=-12+3.6*X,你需要工作12.6年才能和直接工作的人持平,但是这是上大学的人不升薪的情况下。
如果,在上大学的人工作的第5年,老板给你升了职,你的工资到了10万每年,8+2*X=-12+3.6*5+10*(X-5),那么6.5年后你就可以超过当职员的人的收入了。
机会成本论上大学值吗

上大学值吗国贸1310班杜峥 2013010522曾经大学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广大学子追求知识的殿堂。
而如今大学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它已是身份,财富等等的象征了,拿到一本毕业证书就意味着拿到了以后工作的录用书,因此有些人倾其所有也要上大学。
其实上大学也是要讲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因此上大学不见得是我们最好的人生出路,只有通过对上大学的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研究分析,我们才知道值不值得上大学,从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通过对大多数家庭消费结构的研究你会发现,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支出,不是基本的生活支出,也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支出,而是对子女的教育支出。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在古代,学而优则仕,是所有学子的梦想。
因为出仕不仅可以光耀门楣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如今也不例外,大多数家庭平时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可以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可以找一个好的工作,改善生活。
但也不乏存在其他目的的,就总体而言,出于第一种目的者是居多的。
那么现实是否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呢?其实不然,或许在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是各种企业的“抢手货”,大学生在社会上还可以分一杯美羹,但如今随着内地教育模式和经济模式的改革,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剩余,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要想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已经不是很容易了,所以才会出现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闹剧。
因此上大学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出路,况且,上大学是需要成本的,可以说,上大学是一种风险投资。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上大学的成本。
说到成本,何为成本?通俗的说就是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除了经济方面的成本外还有一个机会成本,具体到上大学上,也存在着这两种成本。
就经济方面的成本而言,无外乎是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以及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
机会成本解释了解机会成本对决策的重要性

机会成本解释了解机会成本对决策的重要性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指的是为了选择某种特定行动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换句话说,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了某种行动而失去的其他可能的收益。
理解并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对于做出明智的决策来说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做决策的情况,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
当我们面对多个选择时,考虑到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各种选项的利弊,并做出最佳的决策。
首先,通过考虑机会成本,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回报。
假设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去大学读书,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分析。
去大学意味着我们将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并可能无法从事其他可能的活动,比如就业或创业。
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大学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和投入的代价,即机会成本。
如果我们发现机会成本过高,可能会决定寻找其他教育途径或职业发展路径。
其次,考虑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资源的利用。
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同时做多件事情。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我们可以选择最具效益的行动。
以企业为例,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投入。
通过分析各个领域的机会成本,企业可以合理分配资源,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此外,考虑机会成本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收益。
在决策时,我们不仅需要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长期的影响。
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包括未来的机会成本。
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持续发展、可持续性的决策。
综上所述,机会成本对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各种选择,考虑风险和回报,优化资源利用,并预测未来的收益。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做出决策时,都应该充分了解和考虑机会成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明智、可持续的决策,从而实现更好的结果和目标。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论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论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当需要作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那个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在大学教育中,选择是否上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机会成木问题。
本文应用机会成本的观点来分析上大学的得失。
首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所有的机会和资源成本,这些成本主要体现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
首先,上大学需要投入四年的时间,这也意味着不能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其次,上大学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等等。
此外,大学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忽略其他的事情。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还包括未来的机会成本,因为大学教育通常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也涉及到机会的价值。
上大学的机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包括在未来更好的就业和抓住更多的机会。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上大学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例如,一些实践性的工作,如木工、车工等等,上大学并不能为这些领域提供最好的职业发展和获得更好的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否决大学的机会成本会因失去职业发展机会和在未来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产生。
最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还涉及到人与家庭的福利和幸福感。
在许多情况下,家庭和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压力可能会超过个人的预期和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为上大学而失去家庭和自由时间。
这种情况下,大学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精神与福利感受无法实现最优。
综上所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所有的机会和资源成本,而且涉及到机会的价值和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利和幸福感。
尽管上大学可能会为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包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发展,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但对于某些人,放弃其他机会可能会更符合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因此,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应该在个人充分思考之后得出决策。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呢?可能你会想到你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还有上网费、看电影、谈恋爱等各项杂费加起来的总和,但这种加总的成本并不能代表你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或者说这些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
那么你上大学的真正成本是什么?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是“时间”。
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写作业的时候,你就不能把这些时间用于工作和挣钱。
对于你们而言,上学所放弃的工资收入才是你们受教育的最大成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放弃高考,不上大学直接工作,说明在一些人心目中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很高。
我们选择上大学,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牺牲四年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未来所能获得的收益一定比早早参加工作的收益多。
但现在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和高中的应试教育,没有让他们在与其他进入社会多年的同龄人中表现出优势,这就使一大批人感觉上大学“不值”。
一个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每年学费是3000——6000元不等,四年就是12000——24000元,而入社会打工每月工资15000元,每年可赚1500×12X4=78000元,则这个大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大约100000元,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如果就读的大学不能保证他尽快找到工作,放弃读大学也许是更明智的决定。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当较高的竞争力,一般而言学历越高,其薪金也相对较高。
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
对于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上大学会是更好的选择,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接触到的人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许他们在一时的竞争中不能占有优势,但在长远的发展中,他们的知识将给予他们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高中毕业生所能拿到的平均工资只在2000元,他们很少再往上走,而大学毕业生一开始拿的不多但慢慢都会有上涨,一般普通大学的学生平均工资可在5000元,从高考往后推10年,参加工作的人获得的报酬是2000X12X10=240000元,读大学的人5000X12X6-24000=336000元,以十年为限,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96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大学值吗
国贸1310班杜峥2013010522
曾经大学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广大学子追求知识的殿堂。
而如今大学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它已是身份,财富等等的象征了,拿到一本毕业证书就意味着拿到了以后工作的录用书,因此有些人倾其所有也要上大学。
其实上大学也是要讲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因此上大学不见得是我们最好的人生出路,只有通过对上大学的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研究分析,我们才知道值不值得上大学,从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通过对大多数家庭消费结构的研究你会发现,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支出,不是基本的生活支出,也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支出,而是对子女的教育支出。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在古代,学而优则仕,是所有学子的梦想。
因为出仕不仅可以光耀门楣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如今也不例外,大多数家庭平时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可以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可以找一个好的工作,改善生活。
但也不乏存在其他目的的,就总体而言,出于第一种目的者是居多的。
那么现实是否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呢?其实不然,或许在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是各种企业的“抢手货”,大学生在社会上还可以分一杯美羹,但如今随着内地教育模式和经济模式的改革,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剩余,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要想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已经不是很容易了,所以才会出现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闹剧。
因此上大学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出路,况且,上大学是需要成本的,可以说,上大学是一种风险投资。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上大学的成本。
说到成本,何为成本?通俗的说就是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付出的代价,在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除了经济方面的成本外还有一个机会成本,具体到上大学上,也存在着这两种成本。
就经济方面的成本而言,无外乎是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以及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
生活消费主要是伙食费、住宿费等,学习消费主要是一些学习资料以及付给教师的教育费用,当然在大学还存在花费在娱乐,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
这些消费加起来大概每年有一万多,四年下来就要六七万,这还是那些比较好的本科院校(国家办的)而言,要是一些民办院校则要更多。
因此有句话这么说“七个壮汉也养不起一个大学生”。
而机会成本又是怎样的呢?在经济学上①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而就上大学来看,它的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上大学而放弃的四年时间在其他方面所能得到的收益。
因此机会成本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同,相比较他们的经济方面的成本就比较相近。
既然上大学存在这样的成本,我们应如何看待上大学这件事呢?哪些人上大学有利,哪些人不应该上大学?
就机会成本方面而言,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越小,你上大学就越有利,反之则越没有利。
那么哪种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会比较高呢?个人认为,那些具有非学术类特殊才能的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会比较高,如果你的特殊才能投入到社会的生产中,能给你带来较好的收益,那么你就应该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果断投入到
社会生产中去。
因为即使你上了大学,毕业后出来工作,面对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你还是得靠你的特殊才能吃饭,既然如此,何不早点出来工作,这样你就可以利用那读大学的四年时间创造财富,而不是在大学白白浪费了四年光阴。
就如我们熟知的各种体育运动员,艺术家等等,他们就是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去从事体育等活动,尽量创造财富,而等到退休以后再来上大学。
他们的这种做法我是很认同的,举个例子,如NBA洛杉矶湖人队的巨星----------科比,他就是没有上大学,上完高中就直接进入NBA的,现在看来他的这种选择是明智的,假如他当初没有选择去NBA而是去上大学,那么他要付出多少?大学四年的学费,同时他还要放弃就有去NBA打球每年四五千万美金的年薪,还有拍广告的广告费,假如他一年能赚4000万美金上大学的四年时间他就可以赚将近两亿美元,同时他在打球之外还可以买股票、基金之类的,那么他又将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因此没有其他选择的回报会比去NBA打球还要高的,所以不上大学直接去NBA是他做出的合理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如果就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方面而言,上大学还是有必要的。
还有一类人我认为没有必要上大学或者说可以迟些再上大学,就是那些对上大学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依循中国的教育制度,上了高中所以上大学,或者非个人意愿,只是父母让你上大学所以你才来大学的,这种人上大学只会白白浪费四年时间,在大学浑浑噩噩的度过,学不到比较有用的东西的,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还不如,用这四年的时间去工作,省了上学的成本又可以有收入,我想我也是这种人吧!
再者,就是家境比较困难的人,我认为先不上大学是比较有利的,因为就如今中国的教育制度而言,你要真真正正的学透、掌握一门学问、技术,在本科阶段是不能做到的,最起码就经济学而言是这样的,更何况如今中国的大学生可谓遍地都是,就业压力如此之大,除非你能很出色,又或许你可以去考研、考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否则上大学不是你最好的出路,因为你不但不能通过上大学获得一个较好的工作职位,还要花费家里的大量财力,此时你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这对本不富裕的家庭是比较受打击的。
相反如果你拿投入教育的资金用来投资什么的,或许效果会更好,所以对于家境不怎么好的人,对于上大学要慎重考虑。
然而,哪类人上大学是比较有利的呢?我认为对于那些家境一般或者还好,家庭供你上大学压力比较小,而且通过上大学你能较以前有所发展者,上大学是比较有利的。
因为通过上大学你可以相对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且你家庭比较好所以机会成本就比较低,虽然可能你经过高等教育后,对于你的就业等没有明显的帮助,但就对你个人的素质、品格方面的良好影响还是有的。
所以这类人上大学是有利的。
还有一类人,就是那种在学术方面有过人天赋的或对学术有浓厚兴趣的,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也是比较低的。
这类人对学术方面东西的领悟力很强,因此这类人比较容易掌握一门知识或技术,只要经过大学的培养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相信假于时日,必可成为人才,于国家于个人都是有帮助的。
那时他们的产出一定大于成本,所以这类人应该上大学。
以上就是我通过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及经济方面的成本的分析,发表的个人对应不应该上大学的看法,总而概之,上不上大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同,即使相同,但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他们的选择也会不同的,只要你的机会成本相对于你能上大学根本不值一提,那么这大学就应该上,反之,则要慎重考虑。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的观点只是出于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及成本的角度考虑的,并不是说以上分析的哪类人不应该上大学他就真的不应该上大学,不是这样的,因为在现实情况下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就提高全民素质而言,当然是越多人上大学越好咯,不仅上面分析本应该上大学的要上,那些不应该上大学的也应该上。
所以以上的分析只能作为上大学的众多因素之一考虑,具体应如何选择还要看你是出于何种考虑的了。
总之,上大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要人人上大学所以你也上大学,要有自己的考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