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

合集下载

号性格之姜文

号性格之姜文

让子弹继续飞——真性情的8号性格者姜文当年一部让子弹飞掀起了国内观影片的高潮;复杂而立体的多情悍匪张麻子,可怜可恨又可亲可爱的骗子老汤,独孤求败的张狂魅力恶霸黄四郎以及一帮性格迥异的麻匪在鹅城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绑匪戏;观影者纷纷高呼过瘾;惊心动魄的剧情无疑为电影赢得了不少的好感,而演员的表演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之功效;尤其是作为主演的姜文,其表演更是可圈可点;从九型人格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姜文本身的性格与张麻子的是相同的,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信手拈来;姜文属于九型人格中的8号,即保护者;这种性格的人:➢∙喜欢控制个人的占有物和空间,控制那些可能影响自己生活的人;➢∙具有进攻性,公开表达自己的愤怒;➢∙关注正义,喜欢保护他人;➢∙“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关注方式,常常把所有事物极端化;他人要么是强大的,要么是弱小的,要么是公平的,要么是不公平的,没有中间类型存在;姜文的脾气暴躁是圈里出了名的,连他自己都说,“我一直觉得我有狂躁症,因为有时记者采访我时间一长,我就会发脾气或踢墙;”著名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在理发师停机那阵子说,姜文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且极愿意干涉本不应该他涉足的事情;8号性格者也被称为领袖者,他们天生就是团体的领导者,喜欢当老大,自己做主;公开地、毫不控制地表达愤怒是8号性格者的一种典型反应;虽然有时他们暴躁的脾气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但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直来直往的真性情;冯小刚曾说,我是爱聊天但非常怵和姜文聊天;觉得跟他说话特别费劲,累,跟不上他,愣往上跟又很做作,掌握不了话语权,谈话显得非常被动;电影对于姜文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也是一件非常令他伤神的一件事;他认为电影应该由爱电影的人来从事这一职业;这种爱应该是非常单纯的,不顾一切的,不能掺杂别的东西的;正是因为直率的性格才使得他保留了难能可贵的纯粹;真相、真实是8号性格者看重的;他们喜欢光明正大地行事,任何事情都摆在桌面上谈;私底下的小动作尤其令他们难以忍受;“有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愿意看有本质的东西;现象会耽误你很多时间,让你的大脑死机;得把没用的东西赶紧删除掉,做有用的事;”现象下面所隐藏的真实才是他们最关注的;姜文将这种真实也带到了他的电影中,将生活与电影进行了完美结合;“我是学戏剧的,你看莎士比亚的戏,节奏也很快,也没尿点;除非你拍得特别长,撑着拍五个小时,正常按莎士比亚的剧本也没尿点;它就讲究这东西货真价实嘛,信息量也在这了,没有废话;我们这些学戏剧的人转过来拍电影,就很容易不屑那些没学过戏剧的导演,那种无聊的堆砌,假装说电影语言,其实什么呀,就是没东西而已;不知道往里面搁什么;”通常8号保护者呈现出的都是强势的一面,私底下他们柔情的一面却很难被人察觉;“铁汉也有柔情”描述的正是8号性格者;与姜文多次合作的许晴评价他为“柔情的大哥哥”,赵薇则深深被姜文的细致、体贴所打动;正如让子弹飞中的对兄弟情深意重的张麻子一样,姜文也有用情至深的一面;8号保护者对于自己的人和外人分得很清;对于外人他们或许会霸道、会盛气凌人,而对于自己人他们会尽一切所能去保护;媒体曾经多次曝光过姜文对周韵的照顾如何周到、如何体贴;在电影节上姜文当众承认周韵的太太身份更是令周韵感动流泪;“面对感情时,永远是诚恳而敢于承担的;”媒体如实评价姜文;8号,可以是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也可以是天真无暇的小孩子;他们愤怒起来可以令所有人为之震颤,单纯起来却可以像小孩子般简单;姜文,娱乐圈的真汉子;他狂傲、尖锐,可以站着把钱给赚了娱乐圈需要有敢于直言的人,也需要发觉真相的电影人。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姜文电影的一些特点。

一、黑色幽默姜文电影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黑色幽默。

他善于将荒诞的情节和悲剧性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幽默而且讽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问题。

他的电影在表现现实问题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巧妙地使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电影中主人公刘文牧因死亡关系被牵扯进一起,导致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通过对这些令人荒唐的细节和人物的描绘,姜文成功地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二、心理描写姜文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呈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人物。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通过将日本侵略者和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融入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不同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的恐惧、痛苦和抗争。

姜文通过这种心理描写的方式,使观众对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社会批判姜文电影中常常批判和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呈现,以及对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例如,《让子弹飞》中,姜文通过一个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他通过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姜文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四、寓言性姜文的电影常常带有寓言性的特点。

他利用诙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和主题。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的敌对关系放置在一个小村庄中,将战争的悲剧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描写抗日战争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反思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毁和伤害。

导演姜文介绍

导演姜文介绍
姜 小 军
我 最 喜 欢 的 导 演
中 文 名: 姜文 别 血 国 名: 姜小军 型: B型 籍: 中国

型: B型
姜文
代表作品: 芙蓉镇、红高粱、寻枪、让子弹飞 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 职 业: 电影演员、导演、编剧、监制
出 生 地: 河北唐山
出生日期: 1963年1月5日

偶: Sandrine Chenivisse(前妻)
才华峥嵘
不到三十岁,已主演六部代表作: 《末代皇后》、《芙蓉镇》、《红 高粱》、《本命年》、《春桃》和 《大太监李莲英》。这几部影片, 再加上他在九十年代末期主演的 《秦颂》及《有话好好说》,奠定 了他在中国当今影坛影帝的地位。 姜文除了在表演艺术上一再证明他 独特的创造能力,在电影编导方面 也不断显示出其不凡的艺术才华。 1994年他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 《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几位少年 在文革年代的成长与欲望,开放舒 畅的展现出来,影片获威尼斯影展 最佳男主角奖,多项台湾电影金马 奖大奖。
▪ 中国远征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5) ▪ 金婚风雨情 ( 2009) ▪ 北京人在纽约 ( 1994)
▪ 鬼子来了 ( 2000) ▪ 关云长 ( 2010) ▪ 末代皇后 ( 1986) ▪ 我和爸爸 ( 2003)
▪ 清宫风云 ( 2005)
出演电视剧▪ 长河东流 ( 2004)
▪ 大宅门 ( 2000)
导演电影 ▪ 鬼子来了 ( 2000)
▪ 太阳照常升起 ( 2006) ▪ 上河图 ( 2012)

▪ 让子弹飞 ( 2010)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1994)





姜文这位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 性格汉子,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 演系,随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曾 经主演过《家庭大事》等部分口碑不错 的优秀剧目。十多年后,姜文又被调入 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研究所工作。姜文 在影坛才华峥嵘显露于1993年,这也是 他首次自编自导: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荣获了第五十 一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新加坡 第八届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美 国《时代周刊》曾经将其评为“九五年度 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以及九六 年度的荣誉评定。

导演姜文个人经历

导演姜文个人经历

圆桌讲究派
《圆桌讲究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 目。是由优酷与天猫超级品类日联手打造的文化谈 天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姜文、孟广美、 马未都共话“讲究”,探讨了电影的讲究、生活的 讲究和人生的态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姜文塑造了上百个角色, 上百个角色只映射着姜
文这一个人。
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过的。在从姥爷 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
1973年,全家迁到北京定居,姜文转学到了北京72中。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 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同时也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中学时代的姜文遇见了英达,那一年,姜文10岁,英达12岁。姜文和英达成 为好朋友是在高中。高中毕业后,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姜文落榜了。英达 希望姜文也能上大学,于是就向他提议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另外,片中有很多像经典电影致意的镜头,就比如文章跟姜文在开头 的对话,不用看都知道,这是模仿大导演弗朗西斯的著名黑帮电影的其 中一个片段。“一步”这部电影在表现上更加抽象,看似讲了一个故事。
其实故事中的内涵才是让人细细品味的,许多的事情都是差一步,可 这一步就是一步之遥,无法超过,也没办法挽留。只有仔细去看才会明 白究竟是什么。
1981年,姜文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了表演系的一员。
电影成就
1986年, 《芙蓉镇》
1993年 《北京人在纽约》
2000年, 《鬼子来了》
1988年 《红高粱》
1995年,
《阳光灿烂 的日子》
2018年6月 《邪不压正》
个人荣誉
2020年12月6日,著名导演、演员姜文获此殊荣。 “该奖项每年都会颁给一位在全球范围内为电影艺术做出 长期贡献,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人,是“终身成就奖”。

姜文简介

姜文简介

姜文简介一、生平简介姜文(1963年1月5日—),原名姜小军,河北唐山人。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

姜文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等。

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太阳照常升起》被美国专业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评价为“电影精品、大师之作”。

他在作品中比较善于使用黑色幽默,如《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这种特质逐渐成为了他电影作品的符号,进而被业内及观众所认可。

二、外界评价殷谦:姜文刻意把真实的生活和他的艺术作品完美结合,这也是他为人处事的严谨作风,无论对事对人他都很认真很细腻,这就是为什么姜文这个才华横溢、个性极强的人因为他的个性和脾气,使很多行内人也常常感到很难合作。

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情感是强烈的,正因为他本人有这样的主观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视作品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好的内在体验。

我们时代的许多影视作品之所以缺乏内在价值,缺乏从精神上影响人的力量,不是因为没有生动的情节和场面,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强烈的情感、诚恳的态度。

史铁生:电影,尤其声色犬马、名利昭彰,不像写作,天生来的是一种寂寞勾当。

然而大隐隐于市。

在这汹涌的市场激流中,匹马单枪杀出个姜文来,直让人感叹造化不死。

张越:能据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出其心路历程的导演,在中国只有姜文一个。

龙应台:姜文是大陆演艺人员中产量特别少、影响却很大的人,这与他的犀利眼光和独特创作有很大关系。

三、业内评价:张艺谋:姜文的成功说真的跟我没什么关系,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成功。

他非常会演戏,头脑非常聪明,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到,非常有能力。

而且我觉得他绝对要做个好导演,他有这样的心。

姜文最有意思的句子

姜文最有意思的句子

姜文最有意思的句子
姜文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位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他在电影中的语言表达往往充满幽默和戏谑,让观众倍感意趣。

下面是姜文最有意思的句子:
1.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有的人是龙的传人,有的人是传龙的人。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句话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让人感受到了电影中人物角色的深度和思想性。

2. “我不是说你们两个,我是说你们三个!”——电影《让子弹飞》
这句话经常被网友用作梗,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台词之一。

姜文用这句话彰显了自己的幽默感和语言魅力。

3. “这个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电影《一步之遥》
这句话简单直白,却道出了人们追求自由和探索未知的渴望,令人感到非常共鸣和感动。

4. “迟早是要还的,只是不知道是早了还是晚了。

”——电影《一代宗师》
这句话充满哲理和深度,警醒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出过于冲动的行为,需要深思熟虑。

以上就是姜文最有意思的句子,他用深刻、幽默和富有思考性的语言,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电影语录,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得到了启发和思考。

姜文导演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

姜文导演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

姜文导演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姜文是中国内地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具有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

姜文导演的电影常常融合了黑色幽默的元素,同时以银幕上犀利的对白和丰满的情节构架深深吸引观众。

首先,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强调故事的情感表达。

他将情感交织在复杂的故事情节中,通过人物之间充满张力的对话,将观众带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他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两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清楚地显示出他们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在《鬼子来了》中,姜文通过日本兵和中国抗日军分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冲突和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使观众更容易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姜文导演的电影呈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他的作品经常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嘲讽和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通过描述一对青年夫妇被社会价值观束缚,最终导致破裂的婚姻,对于传统观念的冷嘲热讽;在《那时花开》中,他以追求权力和金钱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家族的衰败和死亡。

通过这些作品,姜文揭示了社会道德的虚伪和个人欲望的毒害,传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此外,姜文导演的电影善于利用镜头语言和视觉表达来展现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他擅长运用明暗对比、色彩和画面构图来传达情绪和氛围。

例如在《一步之遥》中,电影以黑白素材的方式呈现,通过抑郁的视觉风格和冷峻的色调,营造了一种无望和孤独的氛围;在《鬼子来了》中,姜文通过夜晚的光影变化和暗示性的符号,增强了战争背景下的紧张感。

这些细腻的视觉表达使得他的电影更具有观赏性,能够深入观众的内心。

最后,姜文导演的电影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为特点。

他经常通过闪回和穿插等手法,展示出电影人物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曲折。

例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影片交错呈现了过去和现在的情节,通过叙事的非线性安排,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层次感;在《鬼子来了》中,姜文叙事方式的转变引发了观众的不断思考和猜测。

姜文

姜文

个人作品
电影
1.天地英雄 2.宋家王朝 3.寻枪 4.有话好好说姜文 5.茉莉花开 6.绿茶 7.太阳再次升起 8.红高粱 9.芙蓉镇 10.末代皇后 11.狭路英豪 12.秦颂 13.宋家皇朝 14.大路1993 15.本命年 16.闺阁情怨 17.李连英 姜文
《鬼子来了》
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 《鬼子来了》
品,用2001年法国《新观察家》(LeNouvelObservateur)周刊的一句评语则是,(《鬼子来了》)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同年法国《观点》(LePoint)周刊则以《霸气与绝技》为题评价姜文:“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
姜文
百科名片
姜文姜文原名姜小军,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他和葛优以及陈佩斯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又被港台许多人士形容为内地“张学友”。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4年毕业于中戏,同年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优秀剧目。
小时候的姜文基本上是个普通的孩子,不过在邻人说来,姜文却自觉“长得丑”;少年时代的姜文则相当调皮,爱和人斗智慧。中学时代姜文遇见了好朋友英达,在交往中受到英达父亲英若城的影响,遂喜欢上了表演(演戏)。1979年中学毕业后的姜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寄来的公函里勉励他“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第二年姜文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最终依靠张仁礼的慧眼赏识被破格录取。同班同学里有吕丽萍、丛珊等,姜文是中戏表演系80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物综述法
•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对人物塑造进行了 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姜文想要揭示人性的立体复 杂性.但他采用了一种比较少用的方法——人物 综述法。人物综述法就是通过多个人物的鲜明性 格特征来组成某一类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 姜文为了抽取人性的某个侧面,编制了三个女人 的爱情故事。三个女人虽然同样疯狂、偏执、失 去理智,但是她们各自又都有独特的应对爱情的 态度。比如“疯妈妈”执着的爱、林医生狂野扭 曲的爱、唐婶在浪漫的爱消退之后对肉欲的追求 等等,都是女性爱情某个侧面的描写。而这些侧 面汇集在一起,就是对女性复杂的爱情世界的整 体性揭示。这种方法少有人尝试,姜文的成功探 索对于电影的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姜文艺术风格
(二)中国电影界的“稀客”:梦 幻进而魔幻电影导演的最鲜明特征,姜文 表示:“我就有意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就是要把色彩鲜艳的、 平常被人们所遗忘的梦在银幕上呈现出来给人们看。” 《阳光灿 烂的日子》中讲述主人公马小军的故事就是现实与梦幻的掺杂。马 小军并不强壮,不是玩伴中的孩子王,他渴望爱情,却又总是得不 到机会。他想拥有一个美丽的女性朋友,所以他想象了他与米兰的 第一次相遇,他想象米兰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样子,想象自己与米 兰跳舞时的情景。马小军在想象中开展另外一种生活,与他实际生 活中奉行完全不同的处事原则。但这并不矛盾。在青春的岁月里, 因为自己的弱小,我们习惯于用想象来编织美好,甚至打倒强者。 片中的刘忆苦显然比马小军出众,是他们的老大也受女孩欢迎。马 小军和刘忆苦是同一天生日,在生日宴席上,马小军看到刘忆苦和 米兰打情骂俏十分生气,在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他先教训了米兰 一顿,然后又和刘忆苦大干了一架。当大家担心酒瓶真插到刘忆苦 肚子里时,马小军手中的碎酒瓶不见了,画面中只有马小军没有凶 器的尴尬的动作,原来这都只是马小军幻想。原来导演给我们讲述 的并不是客观的真实,只是梦幻和现实交错的少年狂想。米兰实际 上只是马小军的一个愿望和梦想,可是现实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甚至 还透露着血淋淋的残酷。
• 2.黑色幽默在影片中的运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有大段幽 默搞笑的片段,比如“恋”当中的“女流氓”打电话事件, “摸屁股”事件,“夜探医院”事件,这些情节都是运用喜剧 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演员夸张的表情动作和幽默的台词,让 观众无数次发出笑声。笑声不是导演唯一想带给观众的,那种 淡化了情感,在情的外衣下原欲追求的畸恋才是导演真正想着 重表达的。另一部影片《鬼子来了》是姜文黑色幽默运用的最 为娴熟成功的代表作品。片中有一个片段是审问日本军士花屋 小三郎和汉奸翻译官董汉臣。按照“我”的要求,马大三、二 脖子和舅老爷等一群大老爷们蹲在炕上,隔着布帘审讯两人。 董汉臣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没有如实把花屋小三郎的话翻译给 马大三他们听,他说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心声。直到舅老爷一句 “大家动手吧”时,他才连炮珠一样说了大实话,其实舅老爷 的意思是把他们挪个位置。典型的心理和语言冲突造成了笑料。 再比如日本兵一心求死,让翻译教他最难听的骂人话,而翻译 官为了保全性命教了日本兵给马大三拜年的吉祥话,日本兵气 势汹汹对着马大三喊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 我是你的儿。”使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电影大篇幅的 幽默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然而当马大三的村子被日本 军队烧毁,村民被屠杀,当马大三人头落地全眼血红色时,观 众会在发笑后紧张起来,思考着影片黑色幽默中的残酷,当人 们笑过之后会被深刻的主题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黑 色幽默带来的持久震撼。
姜文艺术风格
三、姜文电影的修辞分析
(一)悲剧和喜剧:玩转黑色幽默
• 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大腕》是典型的喜剧,陈凯歌 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具有明显的悲剧色彩。而姜 文的电影是悲剧还是喜剧就不那么明确。姜文的电影《太 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妈给她的儿子讲过一个叫《树上的疯 子》的故事:树上的疯子看见树下的傻子对着井里喊: “13,13,13。”疯子冲着傻子喊道:“喂,傻子,你 13,13地在叫什么。”傻子没有理会疯子,继续13,13 的叫着。树上的疯子急了,从树上跳了下来,傻子用脚一 绊,疯子摔了井里,傻子呵呵一笑,冲着井里叫着:“14, 14,14。”很多观众听完这个故事都笑了。然而细细想来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甚至这算是件挺恐怖的事情。这个笑 话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黑色幽默,姜文曾经在接受采 访时用这个故事作为例子来比喻他的电影,他表示笑完之 后还能让人紧张思考的影片才是他的追求,他善于用喜剧 的形式来表示悲剧,引发观众深思
• 姜文是演而优则导的杰出代表,他所导演的《阳 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鬼子来了》(2000 年)和《太阳照常升起》(2007年)三部电影, 每一部都耐人寻味,堪称经典。电影离不开电影 作者、电影文本、电影修辞等构成要素,导演是 一部电影的精神和灵魂,导演的性格和气质直接 会影响到影片的特征和风格。电影文本是一部作 品的主体,它主要包括人物、风格两个部分,一 部影片的特色主要通过这几个部分进行表达。电 影修辞是辅助导演更好表达作品的一种有效形式, 影片采用的主要修辞对影片特色的形成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 与第五代导演表现民族、祖国、时代不同,姜文是在寻找 内心激情的道路。姜文认为导演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人 生观以及价值观,所以他的电影总是表达他对于现实人生 的真实感受。《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 阳照常升起》三部电影尽管题材有差异,但是都有一个共 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姜文主观世界里的生活和历史。 “姜文的电影与他个人都有一种对应关系,《阳光灿烂的 日子》全片贯穿了速度、力量、昂扬、幻想等成长中的所 有要素,这基本上是他对少年狂的记忆。对于《鬼子来了》 则是他对一个持续数年的疑问和思虑的一个小结,这个疑 问来自于他13岁时看的《甲午风云》,电影讲了中日海战 中,中国战败的故事。这一定是引起了他的恐惧和思考, 恐惧吸引他不断地接触所能找到的历史资料,直到他要拍 《鬼子来了》的时候,他说他好像都能闻到那股味,能感 觉到那时候的光线。剩下的就是他要把这些感受拍出来。” 差不多过了10年,他现在想讲的感受是“一代人来,一代 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所以《太阳照常升起》应运而生。
1.梦幻色彩风格
2.魔幻色彩风格
• 魔幻色彩是魔法和幻想统一的表达形式,幻想的关键因素 是魔法,魔幻色彩的作品描述的就是一个凡事皆有可能的 世界,它是以一种超现实的事物为内容的,其间有大量无 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的事物和事件。在《太阳照常升起》 中姜文打破了中国电影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梦幻进 而演变成魔幻。影片的情节颇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细节 与细节的连接上并无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处于一种疯魔的 随意状态,建构了一座虚实迷宫。⑷姜文曾表示这部电影 是他的一场美丽春梦。从一开始那只“火鸟”叫着“我知 道,我知道”出现,衔走树梢上的那双鞋开始,电影就超 出了“现实主义”的范畴,走入了魔幻主义的风格。疯妈 的抱羊上树、挖树煮石头的疯狂举动和健步如飞、飘草过 河的不凡身手、绚烂的戈壁、行走在沙漠中的火车、铁道 上鲜花中的婴儿、烈火焚烧的帐篷、众人狂欢的场面等等 构造了一种超现实的梦境氛围,让观众不自觉地陷入了一 种影像与时空共同织就的迷幻世界中。
第六代导演 姜文
姜文,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职 教授。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 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 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 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的一系列作 品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包括获 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的《红高粱》、获得1993年中国 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
• 2.象征的运用 • 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有大量象征事物,比 如疯妈妈建造的石头房子,进入它的内部可以发 现里面的结构错落有致,非常像一个人的心房, 其实这就是疯妈妈的内心世界,里面东西齐整, 然而当儿子去触碰时一切在顷刻之间破碎了,这 就像疯妈妈的内心一样是破碎和脆弱的,儿子的 仓皇而逃也象征着人的内心是不容许他人随意进 入的。其实在姜文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 子》里就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比如马小军 的起跳和落下,表现一个人的一生。优雅的起跳 代表美好的少年,起跳是阳光般灿烂的开始,而 落下则是我们少年之后的平凡人生。
• 《鬼子来了》中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独特深刻。关于抗日战 争的殖民记忆,电影也巧合地参与其中,比如我们非常熟 悉的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 等,这当中我们看到的鬼子往往形象夸张,凶残而又愚蠢, 抗日军民则个个朴实善良,英勇善战大义凛然。这样处理 人物一方面迎合了我国的宣传,另一方面也树立起了民族 优越感。而在电影《鬼子来了》中,姜文捕捉到了这个题 材重新阐释的空间。他摆脱了多年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殖 民想象,从另一角度进入殖民地民族的内部记忆,进而洞 察出被侵略者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受的精神创伤,以及反抗 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片中马大三这个人物本分、善良 但并不勇敢,小聪明、明哲保身、不敢承担责任,代表典 型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马大三没有正面的抵抗,他表 现出中国农民的劣根性,猥琐贪小便宜、民族意识淡薄。
一、姜文电影的作者分析——诗人 导演姜文
• 姜文自信甚至有点狂妄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浪漫 气质。姜文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界为数不多的诗 人导演,他的影片中透露着一种浪漫的诗情,浪 漫出自他的主观真诚。他不追求客观上的真实, 但追求美,其影片富有极强的力量和激情,常常 透露出一种 • 理想的浪漫主义。《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一 个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电影包含了激情、昂 扬、幻想等成长中所有的要素,它被称为中国唯 一一部青春史诗。而《太阳照常升起》因其狂欢 化、浪漫化的诗性被评为2007年度诗性电影。
(二)与观众“躲猫猫”:隐喻和 象征的大量使用
隐喻的运用 •1.1. 隐喻的运用 《太阳照常升起》里充满了纷来沓至的符号、意象及隐 喻,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但一旦找到关键,就 觉得此片非常清晰易懂。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解读 首先要从片名下手, “太阳照样升起”这句话在《圣经》 中有记载,隐喻的是一种轮回。另外《太阳照常升起》 片中有三种爱情模式,一种是疯妈妈的一见钟情,对初 恋永不更改、痴心不悔的爱情。一种是唐婶罗曼蒂克幻 灭后肉欲膨胀最终出轨的爱情。最后一种是林医生在爱 情的美好外衣下,淡化情的部分对肉欲追求的畸形爱情。 这其中隐喻了姜文对于爱情的解读。同时对特殊情境下 疯狂、偏执爱情的描写也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祭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