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制度的概念

福利制度的概念
福利制度的概念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课程代码:114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自学应试者熟练掌握、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本课有关理论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实用性极强,是一门应用性课程。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以社会福利等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为辅,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实务介绍为主的一门课程。在以职业福利为社会福利主体的现阶段中国,个人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与利益是同个人对社会福利积累的贡献相联系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中,熟练掌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对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发展是颇为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是让学习者全面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政策、组织实施体系等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融会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为社会发展服务。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基础衔接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发展的脉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含义

识记:社会福利(重点)、“第三部门”(次重点)(教材绪论)

社会福利制度含义与构成(重点)

(二)福利经济学

识记:否定社会救济的福利经济思想(重点)

英国1601年《济贫法》(重点)

理解:社会福利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般)

提倡国家福利的经济思想(重点)

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次重点)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次重点)

新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适

度、假想的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福利相对性)(重点)(教

材第一章第一节)

(三)“福利国家”论

识记:《社会保障法》(重点)

“福利国家”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次重点)、斯宾汉姆兰德制

(一般)

“福利国家”论的思想渊源(费边社会主义、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次重点)

理解:“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四)社会福利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识记:“后福利国家”论、“福利社会”论、“福利国家”改革论(重点)

(教材第一章第三节

理解:新自由主义者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经济零增长论(次重点)

基尼系数、“纯经济福利”、(次重点)

“福利国家”的改进措施(重点)

第二章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经济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类型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社会福利管理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作用

识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过程(重点)

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重点)(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二)现代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识记: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分类:残补式社会福利制度制度、制度式社会

福利制度(次重点)

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分类: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高福

利型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型社会福利制度、储蓄型社会福利制度(重

点)

理解: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重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趋势(次重点)(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三)社会福利的管理内容

理解:社会福利管理体系构成要素、社会福利管理体系类型(一般)(教

材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章社会福利水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福利水平的含义、制约条件、主要特点,了解社会福利水平测定的方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水平及其制约条件

识记:社会福利水平(重点)

社会福利水平的制约条件、社会福利水平主要特点(重点)

理解:研究社会福利水平的意义(一般)

(二)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定

识记:社会福利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社会福利水平数理模型的内容(重点)理解:社会福利水平数理模型的应用过程、社会福利负担系数、劳动生产

要素分配系数(次重点)

(三)社会福利水平测定的“度”

识记:社会福利水平适度的测定标准(重点)

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社会福利需求条件、社会福利供给条件、

社会福利资金供求平衡点(重点)、社会福利水平确立原则(重点)

理解:社会福利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后果分析(次重点)

第四章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保险及其主要险种的内涵,了解现阶段在中国大陆地区各险种的基本特点及运行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养老保险

参见《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1997]26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实施办法(劳动部)识记:养老保险(重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点)、基本养老金(重

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重点)、储蓄性养老保险(重点)、社

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重点)、我国城镇

养老保险的组成(次重点)

理解:养老保险费的组成(次重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建立办法(次重点)

应用:养老保险金计办法发(重点)、个人帐户的构成(重点)

(二)失业保险

参见(失业保险条例)

识记:失业人员(重点)、失业保险(重点)、失业保险特点(次重点)、

失业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一般)、失业保险基金构成(重点)

理解: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现状(重点)、失业保险基金特点(次重点)、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次重点)

应用:失业保险享受条件(重点)、失业保险领取时间(重点)、失业人

员可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一般)

(三)医疗保险

参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卫生部)

识记:医疗保险(重点)、医疗保险特征(重点)、公费医疗制度(重点)、

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原则(次重点)

理解:医疗保险费用的征集(次重点)、医疗保险待遇的审核(重点)、

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重点)、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重

点)、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重点)

(四)工伤保险

参见《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识记:工伤保险(重点)、工伤保险基金构成(重点)、工伤保险基金支出范围(重点)、理解:工伤保险待遇(重点)、工伤保险管理机构职责(次重点)、企业

和职工职责(次重点)、工伤保险试用范围(一般)

应用:工伤范围(重点)、工伤认定(重点)

(五)生育保险

参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识记:生育保险(重点)

理解:生育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生育保险制度的作用(次重点)、

生育保险试用范围(一般)

应用:生育保险待遇(重点)

第五章当代中国的优抚与社会救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我国优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受益人群的组成,了解我国优抚和社会救助诸种制度运行的方式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优抚篇二:社会福利制度与思想

导论: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熟悉社会福利的缘起和形态变迁,能对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就社会福利学科的交叉性以及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概念辨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制度属于福利社会学研究范畴,此外,还包括福利政策、福利对象、福利供给、福利实现方式、福利组织等问题。

福利:welfare,由英文的well好和fare生活组合而成,意思是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等。那么何谓健康快乐的生活呢?一方面,它与人的需求的满足与否有关;另一方面,它与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人的主观感受有关。也即福利为doing well and felling well.

这样看来,社会福利与满足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缘起和发展

一、社会福利产生的缘由

社会福利行为发端于农业社会,但制度化、系统化的现代社会福利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何以产生?有两种观点:一社会福利源自对人需要的满足;二社会福利直接源自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1.资源稀缺与社会福利

人类社会,每一个时代得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或者说,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定时代的资源总是稀缺和不足的,按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说法,这种需求与分配的矛盾正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动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从个体追求富裕生活的角度看,劳动或经营是市场竞争中获得财富与幸福生活的基本途径。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以满足,而另一部分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而且需求得以满足的一部分群体也有向下流动的风险。由此可见,福利问题和经济问题一样,其发生的根源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矛盾。或者说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的社会风险是社会福利产生的基础。

2.社会公平与社会福利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市场只关注资源配置的结果——利润,并不在意也不保证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出现了贫富差距。贫困会滋生一些社会问题,人们对贫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贫困源自个人责任,懒惰、恶习、无能、坏习惯等。同时也有人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因此社会不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冲突和阶级斗争。为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想部分财富向贫困阶级转移。无论是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还是1883年德国俾斯麦《疾病保险法》或是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恤救规则》都是阶级冲突的产物。

这种帮助包括富人利他主义的自愿帮助和通过国家干预强制手段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的帮助,就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以此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所以公平和平等是社会福利的

本质,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福利产生的动因,也是社会福利实践的根本目标。

不过,通过国家干预实行的再分配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效率,即公平和效率的二元悖论。二者的协调是社会结构均衡的机制。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一般也是以其为基本原则的,如何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公平呢?这是一个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福利实现方式的问题。目前状况是,传统的再分配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可持续增长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总之,面对资源的稀缺性,为促进资源和财富的增长,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是最合理的方式。但这出现了一部分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问题,出现了社会矛盾和冲突,这是社会福利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国家干预,对资源进行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但也影响了经济增长。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突破传统的、注重结果的再分配方式,通过社会投资的方式,以提高弱势群体的资源和财富的获得水平,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福利形态变迁

古代,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可谓社会福利的原初形态,前工业化时期,中央政府的局部性救灾机制和民间的慈善救助机制算是社会福利的中间形态。工业化以来,社会福利制度建构和发展。

1.慈善济贫阶段

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孤儿、残疾人、穷人、病患者等的帮助,由家庭、教会、邻里帮助完成,这是最初的慈善形式。基督教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善待需要帮助的人(对灾难感同身受,不问良莠,救治民间疾苦)其慈善形象相当突出。社会福利的历史表明,慈善源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人文关怀。

16世纪以后,英国圈地运动爆发,社会问题丛生,传统慈善救济无力应付,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是国家力量介入的产物。该法案用征税的办法向圈地运动镇南关流离失所的贫民实施救,主要依托教会实施,如由每个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屋拥有者征收济贫税,用以救助无力谋生的人,并负责组织失业者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等。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人开展的社会服务逐渐兴起,而教会为主的慈善机构也越来越多。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在伦敦成立,随后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纷纷建立了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不仅从事福利实践也进行福利的学术研究,如纽约市的慈善组织与哥伦比亚大学通过1890年到1897年的个案进行研究,发现,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成员没有工作;其次是意外事件和疾病,而传统上的懒惰、酗酒而贫困的家庭不超过个案的10%,这种研究影响了人们对贫困的认知,也影响了相应的福利改革。

2.福利国家形成与发展阶段

国家力量进行干预并伴以法律的形式,是社会福利制度化的最明显标志。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恤救规则》和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疾病保险法》可被视为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形态。此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发展、变迁,经历了重要的过程即福利国家阶段。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个人责任和私人善行基础上的行动,其特征是为少数人提供服务,基本上还属于慈善事业和济贫服务。

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问题丛生,各地的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已经无法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人们的需要。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的政策(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印第安人的崇拜的神鸟蓝鹰blue eagle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大约有25万雇主与政府签订了法规,将自己的产品加以蓝鹰标记。这推动了经济的恢复),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有保障公民福利权利和提供必要福利的责任,从而奠定了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

进入40年代后,贝弗里奇对英国工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做了调查、分析,发现工人在快速增长的物质福利中所获得的份额并没有增加,此后,《贝弗里奇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建立福利国家的政策建议,提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蓝图。它推动英国先后颁布了6项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从而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到50、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表明社会福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在于:

(1)政府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供给,且直接干预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福利供给;(2)改变了社会福利的模式,从原有的选择性(selectivity)社会福利模式转变为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模式;(3)建立起新的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改变了社会福利的价值导向——贫穷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济贫扶弱不是一种慈善行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福利以“风险共担”的社会共同认知为基础,不以个人为依归。

20世纪50到70年代是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鼎盛期,各国完成了有关福利国家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现代福利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政府对福利事业的干预越来越大。

3.福利国家的危机和改革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福利国家制度的“高增长、高福利、高税收”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各国出现了失业危机、财政危机、制度危机、文化危机、老龄危机等。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致使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增长;同时社会福利水平的升高带来了“福利依赖”。

面对这种情况,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思潮营运而生。由此,出现了后福利主义、重构福利国家、后福利国家等概念和主张。各国进入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阶段,目前还处于改革过程中。

第二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概念辨析

社会福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然而,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论,至今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清晰的定义。这是因为,社会福利之称的多元性、多向性。它是一个价值观念,包涵伦理道德说教的涵义,并等于慈善、救济、施舍等观念,及至现代的福利国家,慈善救济、互助精神、利他主义、人文关怀等还是社会福利的价值取向;它也是一套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涵养老、医疗、失业等等的政策和措施;它既可以指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也可以指具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另外,社会福利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社会福利是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而之后社会福利成为一种社会化运动,国民能够普遍享受到福利制度带来的实惠,之后又出了福利国家,以及现在的“后福利国家”等。

社会福利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福利的制度安排也不同。

因此,社会福利概念界定是一个比较难得事情。

在《社会工作辞典》中,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裕生产性和稳定性的。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这样,社会福利包括了理念、道德责任和制度实体等含义。

社会福利思想是关于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观点

和主张。对社会福利实践影响主要有具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福利观;作为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三大支柱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以及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思潮。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福利实践的直接表现,包括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政策,任何一个福利制度的形成和运行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概念,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权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法规的形式为社会福利的实施所做的制度安排,包括旨在增进公民安全的社会保险,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公民的住房、教育、医疗服务的保障及社会服务。

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概念,则是指特定范围和领域的社会保障制度,通常有国家立法确定的、专为特殊群体或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或专门的社会服务,如儿童福利制度、老人福利制度、残疾人福利制度等。

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者不作为,并因而影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任何事情,广义来讲,社会福利政策包括了几乎所有政府要做的事情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在美国,社会保障是为了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要设定的制度,后来美国的社会政策更为细化,包括了许多与人们生活和就业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更多地指向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获得就业机会等。而这些制度后来被称为社会福利制度,而最初的社会保障就几乎被等同于我们的退休津贴。

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分为三种:

公共救助——被救助者是穷人,其救助津贴由一般税收支付。如食品卷、学校早餐和午餐、医疗救助等。

社会保险——这是为预防贫困的,由工人和雇主提供。这包括社会保障、医疗照顾、失业补偿金等。

社会服务——对诸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照顾、咨询服务、职业培训、精神健康照顾和职业恢复等。

这样看来,在美国社会保障只是整个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我国的社会保障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初由美国输入的,在2004年9月出版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其中,社会福利是指对老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的社会福利。

这样我们看到,与美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不同,中国的社会保障是大概念,它包含了社会福利的内容。

社会福利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复杂的事情,社会福利作为一项应用学科,其常见得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精神病学、文化人类学等。

我们以社会学为例,网瘾问题的研究,精神病、犯罪问题、贫困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

社会福利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社会福利制度和思想都与社会福利实践密切相关,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那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重视社会福利实践过程的研究,就是要面对实际运作中的社会福利现象,你比如针对弱势群体增权问题的讨论;(2)强调日常生活的视角和对底层社会群体的关注。孙立平提出社会研究的三种模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日常生活的视角。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外部性、整体性,就是强调全球化、和风险社会、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

的影响;自下而上的模式强调从研究对象自身出发,并认为研究对象是完全自主的,就是要强调和关注福利对象,尤其是弱势群体自身的需求和他们的利益表达;日常生活模式是将个人或群体生活状况看作是个人或群体与外部环境、外部因素互动的展现,在社会福利的研究中,即是要注重福利制度、政策、与外部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福利对象尤其是弱势群体与福利提供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因素。

关注日常生活和底层社会是社会福利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其研究取向。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的定义:社会工作者,运用知识和技巧向案主提供服务(这些案主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社区、组织、也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社会工作者帮助人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人们得到所需资源,促进个人间以及个人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使组织对人们负责并影响社会政策。 (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

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领域都属于社会福利领域,同时还包括社会规划机构中的城市规划师、公共卫生机构中的医生、寄宿学校的老师、精神病院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为穷人提供服务的律师等。篇三:公司福利制度方案

公司福利制度方案

第一章总则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提供优良的福利条件,并根据国家、当地政府有关劳动、人事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依据公司销售、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公司规范合理的福利制度体系。

第三章享受福利项目的对象

1.正式在职员工;

2.非正式员工;

不同员工在享受福利项目上有差异。

第四章福利项目

第一条公司提供的各类假期

1、法定节假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视为公假。具体项目如下:

元旦1月1日(1天)

清明节 4月4日(1天)

五一劳动节5月1日(1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1天)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1天)

国庆节 10月1日至10月3日(2天)

春节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3天)

a、公休

所有员工平等享受公司公休假,依据44小时/周工作制原则及公司工作时间的安排,每月3天的休假视为公休。

2、婚假;

凡是符合《婚姻法》规定,己申请办理结婚登记并领取结婚登记证的职工,可以申请婚假。

a、婚假天数:一般婚假为3天,实行晚婚的职工(晚婚年龄男为28周岁,女为25周岁)可在原婚假的基础上增加为7天。

b、婚假休假规定

①登记结婚日已在本公司任职,并需提供婚姻证明;

②婚假申请时限为自结婚证书注明日期起半年内有效;

③婚假含公假和公休,须一次性休完,未休完不予补假。

3、丧假;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配偶之父母)去世,可申请丧假。

a、丧假天数:基本假期为3天,家在外地的员工必要时另外给予路程假。

b、丧假休假规定

①员工休丧假,需提供相关直系亲属证明(户口或当地派出所户籍证明)及去外地的交通工具票据;

②丧假含公假和公休,须一次性休完,未休完不予补假。

4、产假;

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女员工怀孕生产,可申请享受产假。

a、产假天数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按照法律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国家正式医院有关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

b、产假休假规定

①员工享受产假,需提供县级以上国家正式医院相关证明;

②产假含公假和公休,须一次性休完,未休完不予补假。

5、年休假;

为使在公司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在紧张工作之后得到相应休息和调整,从而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由公司给予带薪的年休假。

各部门负责人应在每年初根据年工作计划及员工意愿确定好当年员工休年假的时间,双方遵照执行。年假以不影响正常工作为前提,且必须事先征得所在部门负责人及上级主管领导的同意。

a、年假天数

①年假天数与员工在公司连续服务时间紧密相联。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年假5天,以后每多1年,增加年假1天,最多不超过15天。

②合同有特殊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b、年假休假规定

①年假可一次或分段享受,但总天数不应超过公司规定。公假、公休均应计算在年假天数之内。

②员工必须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后方可申请享受年假,且必须在满下一个工作年度前休完;如在此期间没有享受,次年度不累计。

③由于员工离职前需要办理重要的工作交接事宜,员工有下列情形不得申请年假: a.员工已提交辞职报告;

b.公司已向其发出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

6、工伤假;

职工因工伤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7、事假

员工因本人或家庭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的,可以请事假。事假须经部门主管审批,一般每次不超过3天,一年累计不超过12天;

8、病假

员工因疾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除外)必须治疗和休养的,凭医院证明申请病假,病假期限参照《企业职工患病医疗期规定》执行;

第二条公司提供各类津贴和补贴

1、交通补贴

家在疆外的且为公司服务满一年以上员工在休年假时补200元车费津贴。

2、通讯补贴

补贴标准:副总经理及以上管理人员200元,销售经理:100元;采购主管:100元;销售员:50元。

3、节假日补贴:

①三·八妇女节(公司女员工平等享受50元标准,以礼品的形式发放)

②中秋节(公司员工平等享受100元标准的节日补贴,以礼品或现金的形式发放)④春节(公司所有员工平等享受150元标准的节日补贴,以礼品或现金的形式发放)

4、住房补贴

公司正式员工享受每月公司提供的租房补贴,补贴标准:租房员工享受200元住房补贴。

6、午餐补贴

公司提供员工膳食餐的员工不享受此补贴;

7、出差补贴

公司因公出差的员工享受出差补贴,具体补贴另外规定;

8、其他补贴:生日补贴

在职正式员工享受公司为其提供的生日补贴以礼品形式发放。

第三条公司提供各类保险

1.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公司按照规定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计缴,并根据政府每年调整要求相应调整;员工计缴部分在每月工资内扣缴。

1)养老保险:公司交纳缴费基数的20%,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

2)失业保险:公司交纳缴费基数的2%,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1%;

3)医疗保险:公司交纳缴费基数的8%,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2%+大病医疗10元;

4)工伤保险:公司交纳缴费基数的0.5%,公司全额承担;

5)计划生育保险:公司交纳缴费基数的0.8%,公司全额承担。

2.商业保险,公司给司机、物流专员、配车人员购买交通意外险或意外伤害险。

第四条公司员工享受有公司年终分红的权利和额外奖励。

第五条公司提供培训学习机会。

第六条公司为员工组织各种文化体育和联谊活动,每年组织旅游和休养、疗养。

第七条实习生、临时工和兼职工不享受公司福利。

第八条本制度由公司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公司福利制度方案

公司福利制度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提供优良的福利条件,并根据国家、当地政府有关劳动、人事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条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公司规范合理的福利制度体系。 第三条公司福利不搞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应根据绩效不同、服务年限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四条避免公司?笠蛋焐缁?的福利一应俱全的弊病,福利享受从实物化转变为货币化。 第三章福利对象 第五条公司福利对象: 1. 正式在职员工; 2. 非正式员工; 3. 离退休员工。 不同员工群体在享受福利项目上有差异。 第四章福利项目 第六条公司提供的各类假期: 1. 法定节假日; 2. 病假; 3. 事假; 4. 婚假; 5. 丧假; 6. 探亲假; 7. 计划生育假(产假); 8. 公假; 9. 年假; 10. 工伤假。 具体请假事宜见员工请假办法文件。 第七条公司提供进修、培训教育机会。具体事宜见员工培训与教育管理办法文件。 第八条公司可提供各类津贴和补贴。 1. 住房补贴或购房补贴; 2. 书报费补贴; 3. 防暑降温或取暖补贴; 4. 洗理费补贴; 5. 交通补贴; 6. 生活物价补贴; 7. 独生子女费和托儿津贴;

8. 服装费补贴; 9. 节假日补贴; 10. 年假补贴。 具体事宜见公司补贴津贴标准。 第九条公司可提供各类保险: 1. 医疗保险; 2. 失业救济保险; 3. 养老保险; 4. 意外伤害、工伤事故保险; 5. 员工家庭财产保险。 具体事宜见公司员工保险办法文件。 第十条公司推行退休福利,所有退休人员享有退休费收入,领取一次性养老补助费。第十一条公司提供免费工作午餐,轮值人员享有每天两顿免费餐待遇。 第十二条公司提供住宿和宿舍给部分员工。申请事宜见员工住房分配办法。 第十三条公司员工享受有公司年终分红的权利和额外奖励。 第十四条公司为员工组织各种文化体育和联谊活动,每年组织旅游和休养、疗养。第十五条公司对员工结婚、生日、死亡、工伤、家庭贫困均有补助金。 第十六条劳动保护。公司保护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1. 凡因工作需要保护的在岗员工,公司须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2. 劳保用品不得无故不用,不得挪做它用。辞职或退休、退职离开公司时,须交还劳保用品。在公司内部调配岗位,按新工种办理劳保用品交还转移、增领手续。 第十七条保健费用。 1. 凡从事有毒或恶劣环境作业的员工须发放保健费。 2. 对义务献血的员工,除给予休假外,发放营养补助费。

规章制度的概念及种类

规章制度的概念及种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五章规章制度一、什么是规章制度 ㈠规章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规章制度的特点: ⒈约束性。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经生效,有关单位或个人就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如果违反有关条款,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⒉权威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机关单位的权威性。规章制度的作者是法定的,即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组织。规章制度是这些法定作者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制订,是本级机关权力意志的反映。 ⒊稳定性。规章制度既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就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不能将脱离实际的条文,属于临时性的、个别性的问题,

暂还没有条件实行的问题引入规章制度。但并不是说规章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或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及时修改并完善它。 二、规章制度的种类 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不同的类别,反映不同的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起着不同的作用。 ㈠行政法规类 ⒈条例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例如:《失业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⒉规定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例如:《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工业品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⒊办法

公司福利管理制度(最全)

四川XXXX实业有限公司管理程序文件编号版次 文件名称福利管理制度 部门名称 人力行政中 心 编写人力行政中心审核批准 日期2012/5/01 日期日期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 为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打造企业的凝聚力,充分体现XX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对员工的关怀与尊爱,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及各下属分公司、各门店等所有分支机构编制内转正之后的正式员工(有特殊规定的人员除外)的福利管理。 1.3 责任部门 本制度由集团人力行政中心负责起草、解释与修订,报集团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呈总经理审批并签发执行。 1.4 修订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公司的发展,本制度修订原则以更全面的考虑广大员工利益进行实时修订为原则。 1.5 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2012年05月1日起生效,与本制度配套的《福利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亦同时生效,凡与本制度及实施细则相冲突的文件与规定即行废止。 第二章福利结构 2.1 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报酬,应遵循合理性、必要性、计划性、协调性的原则。 合理性:所有的福利都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或支出,因此力求以最小费用达到最大效果。 必要性:企业提供的福利尽量与员工需求保持一致。 计划性:福利制度的实施建立在预算及审核的基础之上。 协调性:企业福利是法定福利的补充,没有必要与其重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2.2 本制度所指员工福利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法定性福利:指企业为满足国家法定性要求而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包括社会保险、法定节假日、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等。

通用性福利:指企业针对全体员工所实行的带有通常普遍性的福利。包括活动基金、节日礼金、慰问礼金、餐饮补贴等。 职务性福利:指企业根据各职务工作性质特点所提供的有一定针对性的福利。包括通讯补助、交通补助、内部招待费、商业保险等。 激励性福利:指企业为鼓励关键岗位员工在公司长期工作,或对优秀员工所提供一种带激励性质的福利。包括旅游活动、旅游奖励及其他福利等。 第三章法定性福利 3.1 社会保险 3.1.1 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根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员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险。 3.1.2 归口办理:社会保险由公司统一在所在地社保局开户,人力行政部门负责归口办理。 3.1.3 社保购买的条件:经试用期考核合格的转正员工,由人力行政部门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引进的特殊人才可在试用期开始购买,视具体情况报人力行政总监审批后执行。 3.1.4 社保缴费管理:社保中属于公司应承担的缴费数额从公司福利费中提取并支付,属于员工个人应承担的缴费数额,由公司从员工当月薪资中扣除并代缴。 3.1.5 员工离职或与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公司从员工离职的当月或次月停止社保的缴纳。员工15日前离职者,当月停止社保的缴纳。员工15 日后离职者,次月停止社保的缴纳。 3.1.6 员工社保卡由社保局制作完成后,由人力行政部门发放给员工个人保管,损坏及遗失由员工个人负责。 3.1.7 社保申办、变更、转移及相关待遇的享受按照国家社会保险相关的管理规定执行。 3.2 法定节假日 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等相关制度,具体执行办法详见公司《假期管理制度》。 3.3劳动保护 公司根据《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符合规定的办公环境、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等,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4教育培训

福利国家定义及特点

一、福利国家定义 要给福利国家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指出:“福利国家”概念的关键在于将“国家”与福利联系了起来,它不仅强调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且强调国家主体形态的变化 英语中“福利国家”为“welfare State”,“Welfare”作定语对后面的“State”进行限定,从这来看,该词的重心也是在“State”即“国家”上。因此,福利国家应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不仅指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也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诸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 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福利,例如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存权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的状况;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指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国家不仅对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实施全而的保障,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社会产品的分配,甚至生产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运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评判工具对主要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牛津政治学大辞典》代表了最广泛的“教科书”定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承担主要的福利供给责任,为其国民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因此社会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 英国学者阿萨·布瑞格斯认为,“福利国家”是国家利用权力通过政治和行政的方式努力调节市场的作用完成三个目标,即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能给他们带来危机的意外事件;保证各阶级的全体公民都能以可以达到的最佳标准获得服务。尼古拉斯·巴尔将“福利国家”定义为:有政府参与的现金津贴;卫生保健;教育以及食品、住房待遇和其他一些福利服务。哈里·格维茨又将其简明扼要的总结为“福利国家是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此是正式的和明确的责任的制度表征”。周弘认为:“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也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汇总。”

薪酬管理复习资料

薪酬管理复习资料 测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计算。 测试安排:6月19日(周五)上午8点至10点三教3107教室1.解释名词“薪酬”的含义? 答:薪酬概念有三类界定:①.宽口径界定,即将薪酬等同于报酬,即员工由于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获得的各种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②.中等口径界定,即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从雇主那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③.窄口径界定,即薪酬仅仅包括货币性薪酬(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或浮动薪酬之和),而不包括福利。本书采用第三种定义。 2.简述薪酬的构成? 答: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可变薪酬、福利和服务以及一次性奖金、股票期权等多种经济性报酬。 3.简述薪酬的功能? 答:对于企业而言,①.促进战略实现,改善经营绩效;②.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 ③.支持企业变革;④.控制经营成本。对于个人而言,合理的薪酬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对于社会而言,薪酬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一国劳动者的整体薪酬水平还是衡量该国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薪酬的分配不合理,它所提供的保障功能不足,则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4.论述薪酬管理和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薪酬管理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组织运营和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共同构成公司使命、愿景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石。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必须和职位分析和职位设计、员工招聘和甄选、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等其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保持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5.简述薪酬管理的要求? 答:薪酬的外部公平性;薪酬的内部公平性;绩效报酬的公平性;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6.薪酬管理决策的主要内容? 答:薪酬体系决策、薪酬水平决策、薪酬结构决策、薪酬管理政策决策。 7.画出企业薪酬管理流程图并进行解释? 答:流程图见课本P27,企业的薪酬管理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以劳动力市场为依据,在考虑到员工所承担的职位本身的价值及其任职资格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团队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最后才形成企业的薪酬管理系统。 8.简述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 答:战略性薪酬管理实际上是看待薪酬管理职能的一整套崭新的理念,它的核心是作出一系列能帮助织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薪酬决策。 9.论述薪酬战略和企业战略应怎样匹配? 答:对于追求公司战略之成长战略的企业,薪酬战略是企业通过和员工共同分担风险,同时分享企业未来的成功来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员工有机会在将来因企业的经营成功而获得较高的收入。对于实施公司战略之稳定战略的企业,对

规章制度的概念及种类

第五章规章制度 一、什么是规章制度 ㈠规章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规章制度的特点: ⒈约束性。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经生效,有关单位或个人就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如果违反有关条款,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⒉权威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机关单位的权威性。规章制度的作者是法定的,即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组织。规章制度是这些法定作者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制订,是本级机关权力意志的反映。 ⒊稳定性。规章制度既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就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不能将脱离实际的条文,属于临时性的、个别性的问题,暂还没有条件实行的问题引入规章制度。但并不是说规章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或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及时修改并完善它。 二、规章制度的种类 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不同的类别,反映不同的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起着不同的作用。 ㈠行政法规类 ⒈条例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例如:《失业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⒉规定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例如:《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工业品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⒊办法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例如:《南方工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⒋细则 细则是为实施“条例”、“规定”、“办法”作详细、具体或补充的规定,对贯彻方针、政策起

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文件号:XXXXXX有限公司文件 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〇一八年五月一日

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打造企业的凝聚力,充分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与尊爱,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分公司、各销售片区等所有机构编制内转正之后的正式员工(有特殊规定的人员除外)的福利管理。(三)责任部门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解释与修订,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呈总经理审批并签发执行。 (四)修订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公司的发展,本制度修订原则以更全面的考虑广大员工利益进行实时修订为原则。 (五)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2018年05月01日起生效,凡与本制度相冲突的文件与规定即行废止。 二、福利结构 (一)遵循原则 员工福利是一种补充性报酬,应遵循合理性、必要性、计划性、协调性的原则。

合理性:所有员工福利均有公司投入或支出,因此力求以最小费用达到最大效果。 必要性:员工福利尽量与员工需求保持一致。 计划性:员工福利制度的实施以预算、审核为基础。 协调性:员工福利是法定福利的补充,没有必要与其重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二)福利组成 本制度所指员工福利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1、法定性福利:指公司为满足国家法定性要求而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包括社会保险、法定节假日、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等。 2、通用性福利:指公司针对全体员工所实行的带有通常普遍性的福利。包括活动基金、节日礼金、慰问礼金、餐饮补贴等。 3、职务性福利:指公司根据各职务工作性质特点所提供的有一定针对性的福利。包括通讯补助、交通补助、内部招待费、商业保险等。 4、激励性福利:指公司为鼓励核心岗位员工在公司长期工作,或对优秀员工所提供一种带激励性质的福利。包括旅游活动、旅游奖励、探亲假期、住房补助、股权激励等福利。 三、法定性福利 (一)社会保险 1、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正式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在准备课题《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相关国内外着作进行了选读,并对已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进行了研究,以此寻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了解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总结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从而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并有所创新。 (一)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福利”一词,英文为“Welfare”,意指人、动物或群体的健康、安全、快乐的一种总体状态,亦指多由政府为有需要的人或者动物提供生活条件、经济帮助等等①。我国社会保障学专家郑功成对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对“福利”概念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福利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其中个人福利通常被解释为‘幸福’、‘快乐’的同义语,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与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的满足;而社会福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②。对于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而言,它的内涵和外延很难确定,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理解。在最广泛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不仅包括社会保障的内容,也包括就业政策、公共文化、免费教育、公共卫生和家庭津贴等等。其覆盖对象是全体国民,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英国出版的《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社会保障”不单独列目,而在“社会福利”条目下包括两个主要的子项目:一是社会工作——个人社会服务;二是社会保障——政府的福利项目。在中层意义上,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方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张海鹰(1993)认为社会福利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为 ①参见美国传统词典第4版、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 ②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6页。

韩国福利制度的优缺点[XX韩国可享受到的福利制度]

韩国福利制度的优缺点[XX韩国可享受到的福利制度] 【导语】办理完韩国移民后,首先要了解韩国的福利制度。韩国 的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总的来说,建立的时间较短,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一、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大体上分为社会保险、公共救济和社会福利 服务三部分,以社会保险为中心,医疗保障和收入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 60年代以来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60年代为社会福利,70年代为社会救济,80年代为社会保险阶段。 二、社会保险结构和体制 目前,韩国的社会保险有:年金保险、医疗保险、产业灾害补 偿保险以及雇佣保险。从60年代开始,先后颁布了有关法律,这些 法律有:公务员年金法(1962年)、军人年金法(1963年)、私立学校 教职员年金法(1974年)、国民福利年金法(1973年)、国民年金法(1986年)、雇佣保险法(1993年)等。

三、公共救济 公共救济不同于社会保险,不交纳保险费,用国库资金对低收入阶层进行生活保护或者进行自救。据韩国开发研究院统计,1965 年韩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9%,其中城市54.9%,农村35.8%,使这些人达到贫困线,需790亿圆,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8%,而当年支出的生活保护事业费只有20亿圆。1984年绝对贫困户仍达220万人,占总人口的5%多。 韩国的公共救济,包括生活保护、有功人员津贴及灾害及灾难救护。 四、社会福利服务 60年代开始,韩国的福利服务从“紧急救济”和“设施收容”等救济阶段转为社会福利服务时期。1961年先后颁布了“儿童福利法”、“孤儿收养特例法”,“关于孤儿监护人的法律”,“沦落行为等的防止法”、“更生保护法”等。但是,政府关心福利问题是从1968年成立社会保障审议委员会开始的。该委员会对社会开发长期规划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此在韩国法律上第一次出现了“社会福利事业”字样,而且从贫困救济和分发救济物资转为对贫困者进行经济支援并提供多种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然而,尽管在

集团公司福利管理制度

1.总则 1.1.目的 为保障员工的基本劳动权益,加强企业员工福利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海尔集团及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2.基本原则 1.2.1.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保持和调整企业对福利保障的持续投入,给予员工安全 感和成就感,营造一个以人为本、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 1.2.2.竞争性原则:通过设立激励性福利,使企业的劳动报酬体系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1.2.3.经济性原则:企业的整体福利待遇水平与经营管理业绩挂钩,促进员工与企业 共同发展。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海尔地产全体员工。 1.4.福利构成 公司的福利构成为法定福利、基本福利、生活福利、其他福利。 2.法定福利 法定定利是公司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和公司政策,为帮助员工防范未来不可预测风险和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要的福利项目。法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部分; 2.1.社会保险的种类 2.1.1.基本养老保险:由公司和员工个人双方负担、共同缴纳。公司和员工应当按时 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具体承担比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1.2.基本医疗保险:由公司和员工个人双方负担、共同缴纳。公司和员工应当按时 足额缴纳保险费,具体承担比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1. 3.失业保险:由公司和员工个人双方负担、共同缴纳。公司和员工应当按时足额 缴纳保险费,具体承担比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1.4.工伤保险:公司为生产线上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由公司负担费用。2.1.5.计生保险 2.2.保险办理相关规定 2.2.1.办理时间 员工自试用期满,成为海尔地产正式员工,办理完毕入司手续的当月起,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理相关保险(其中工伤保险自工人加入公司当月即行办理)。 2.2.2.停办时间 公司自员工办好离职手续、停发该员工工资起,停办该员工的相关保险。 2.2. 3.转移时间 员工离职时,在档案关系转出后,可办理各种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2.4.办理地点 人力资源中心统一为员工到社保中心进行办理。 2.3.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公司为逐步提高和改善员工住房条件和住房水平,与职员共同缴存的公积金。公司严格执行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青岛市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 住房公积金公司缴纳部分在公司管理费用中列支,个人领取已提存的住房

社会福利

一、绪论 1、社会福利概念: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护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化的福利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它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 疗保健、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诸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的变化 1)人道主义思想:仁爱、人性、(早期)公民权利 2)公民权利的观念:托马斯.马歇尔 3)社会福利思想的多元化:80年代后 4、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与理论特征 1)围绕权利与义务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 2)围绕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 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 3)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 理论特征: 1)意识形态性 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4)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与社会理想 第一章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威廉.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1)劳动价值理论 2)分配理论: 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容;工资和利润对立,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收入。工资应限制在不超过基本生活费用的 法定工资的最高限额,若工资过高,劳动会相应比例地减少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 3)租税理论:国家的所用租税就应该由土地和劳动收入来负担; 4)增进社会财富的理论: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 2、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福利思想 1)“看不见的手”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 他看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收入有三个来源,一是他的劳动(工资)、资本(形成利息)或土地(地租)。 2)自由竞争和平民福利 平民福利:主张制定最低工资率; 3)政府的作用:最小政府、守夜人式国家 3、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 代表人物:边沁、穆勒 基本原则: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 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一生之中,先后提出或支持过的观点: (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包 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法化。 1、功利主义原则或最大幸福原理

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管理实践的前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内外经营环境日趋变化和挑战性,薪酬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战略条件。那么,企业在薪酬管理的理念上如何创新呢? 1、对薪酬概念的认知水平的更新 传统的薪酬理论知识对直接经济的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因为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薪酬是劳动成本,是一种生产费用,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形式;同时,薪酬作为劳动者工作的报酬,是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并保持干劲的最重要的动力源。薪酬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员工生产积极性的高低。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应,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将报酬作为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采用了最新的工资体系”就是曾经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随着企业性质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员工报酬的成分发生了实质的变化,间接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的部分越来越重要,与物质报酬完全不同的精神薪酬,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利用薪酬和福利管理对员工内在价值和创造潜力的挖掘。例如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投入与薪酬管理相结合起来,增加带薪休假制度,以各种形式让员工持有企业的股份,使员工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成就感和责任感;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灵活的工作时间等等。 2、对薪酬公平化的新理解 公平付薪历来是薪酬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为合理而公平的劳动报酬可以充分调动大多数劳动者的积极性,减少劳资纠纷。传统理论将公平的概念绝对话,并将其等同与平等,加剧了管理者的茫然,也容易导致劳资争议。近年来,一个与薪酬公平化思想相关的概念“可比性价值”的提出,发展了传统的同工同酬概念,也是薪酬内涵深化的表现。用“可比价值”来解释公平付薪理论,是薪酬内涵深化的表现,其意义在于将公平化建立在更为宽大的基础上,引导人们不再将报酬公平与否的注意力放在内在相对相同职位,而是对相似职位的工作评价上,使得企业的薪酬管理更为灵活和现实。 3、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新应用 常见的关于人的需求满足与激励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在人的诸多需求之中,金钱只能满足某些,而不是全部需求,成绩,权利或者自我实现属于员工的精神需求,它们对激励人的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通过物质刺激来得到满足。对此,现代薪酬管理中注意将培养员工的忠诚和授权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拥有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关心企业的利益与发展。许多新的薪酬管理 方式出现.例如,间接报酬和非货币工资份额增加,工资等级宽波段化,工资度量中突出技能和业绩贡献,以及让员工参与工作评估和定价过程等,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1 2020年4月19日

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公司内部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指由公司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组织起草的、以公司名义印发的有关公司经营和管理等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制度、规定、办法、须知、通知、意见等。 第三条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征集意见、协商、审核、签发、公布、备案、解释、修改、废止。其中起草、征集意见、协商、审核、签发、公布是必要程序。 第四条管理规章制度按业务性质,分为业务管理类和综合管理类,业务管理类主要是指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类主要是指行政人事管理类和财务管理类等。 第五条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原则; (二)坚持从公司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章立项 2 2020年4月19日

第六条立项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 (二)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拟完成的时间; (四)承办人。 第三章起草 第七条管理规章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工作、组织起草。涉及其它部门的,其它部门为协助部门或承办部门。 第八条管理规章制度内容一般用条文表示,每条可分为款、项、目,款不编序号,另起自然段,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内容较多的,能够分章,章下设节。 第九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文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 第十条管理规章制度草案应对起草目的、适用范围、具体规范和施行日期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管理规章制度应注意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衔接和协调。对同一事项,如果做出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不一致的规定,应在报送草案时说明。 3 2020年4月19日

福利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福利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福利管理,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这些奖励作为企业成员福利的一部分,奖给职工个人或者员工小组。福利管理是指对选择福利项目、确定福利标准、制定各种福利发放明细表等福利方面的管理工作。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福利管理制度有关内容。 福利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1.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规范公司薪酬结构、薪酬标准、薪酬发放管理、福利管理。建立科学薪酬及福利制度,从而激励员工改善工作表现,加强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 适用范围:除集团公司考核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及公司内营销口人员外所有员工。公司聘请顾问、兼职人员、外借人员薪酬待遇按有关协议办理。 2.制定原则及依据 原则 根据公司内部各职位之间任职资格的相互比较,结合市场薪酬调查结果,形成的各岗位之间的相互比较,确定薪酬的具体分配,以期达到对内相对公平和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员工薪资依据本岗位任职条件所需的工作能力、经验、

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并结合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公平竞争,突出贡献; 员工收入与企业整体效益挂钩,与其工作绩效挂钩; 依据 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公司董事会相关薪酬、福利制度、文件精神; 行业、公司所属地区薪酬水平现状; 公司自身发展战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定位特征。 3.管理职责 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的薪酬管理体制,并采取“二级分配”管理模式。第一级分配是公司对各部门进行的额度分配;第二级分配是由各部门对其所属员工进行的明细分配;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组织、实施薪酬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根据公司的薪酬政策制定、实施薪酬分配制度;对各部门薪酬分配进行指导、审定;负责对各部门关于公司薪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组织、指导各部门员工薪酬的建档工作,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为公司制定、调整薪酬政策提供依据; 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贯彻、落实公司薪酬制度,并具体负责本部门员工薪酬的日常管理工作。 4.薪酬结构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美国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是社会福利涵义最宽泛的界定。包含社会保障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中社会福利的定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它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补缺型”的。 第二部分社会福利政策的范围 一些学者观点:政策必须有“一个目的、目标或意图”。 尤劳和普雷维特:政策是“长期有效的决定”,这种决定以制定它和接受它的人们在行为上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为特征。 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并因而影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任何事情。 广义:社会福利政策包括了几乎所有政府所有的事情(税收、国防、健康照顾、公共救助等) 狭义:“通过给公民提供服务或收入对他们的福利有所影响”的政府活动。 本书特别选定主要政府计划 收入维持:对社会成员遭遇失业、贫困等风险给与其经济保障 社会保障、失业补偿金、工人补偿金、补充保障收入计划、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救助、一般救助 膳食营养 食品券、学校午餐和早餐、针对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补充营养计划、集体用餐、流动餐车 卫生 医疗补助、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公共卫生 社会服务 儿童保护服务、家庭维护服务、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对儿童的日间照顾和学龄前教育、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恢复 第三部分社会福利政策:一种理性的方法 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作为决策者的完全理性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度”标准 理性主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理想的模式——虽然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在现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并不经常是一种理性过程,政策制定是发生在使理性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环境中的。第四部分社会福利政策:一种政治性的方法 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政治是谁得到了什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获得的;因此政治是一项对社会资源进行价值分配的活动,并且这种冲突是政治和政策制定的中心书中谈到政治性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于有关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本质和如果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冲突。 政治性方法中引起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化问题: 难以形成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社会价值 由于对问题统一界定 许多冲突的成本和价值是不能被比较和衡量的 政策所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价值对未来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

传统福利制度的特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传统福利制度的特点 篇一:关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特点的陈述,下列错误的是()。a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 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浅谈福利制度 浅谈福利的激励功能 内容摘要:21世纪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大众的认同,怎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自助式福利的激励功能引入,从自助式福利的内容,基本精神,特点,实施和现状,进行阐述,为企业的激励制度和人才战略打开了新的思路。关键词:自助式福利、企业、激励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现在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关键

薪酬管理重点整理

1、薪酬的概念薪酬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 2、薪酬的内容基本薪酬:职位工资、技能工资、能力工资可变薪酬 间接薪酬(福利和服务) 3、薪酬的功能 1. 员工方面:经济保障功能;心理激励功能;社会信息功能 2. 企业方面:控制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绩效;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支持企业变革 4、薪酬管理的概念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它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这样一个过程。 5、薪酬管理的目标 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以及绩效报酬的公平性)、有效性、合法性 6、薪酬管理的重要决策 1.薪酬体系,国际上通行的薪酬体系有三种,职位或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以 及能力薪酬体系。2.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职位、各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3.薪酬结构,指的是统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所得到的薪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的是薪酬的内部一致性问题 4.薪酬形式,是指员工所得到的总薪酬的组成部分。 1)直接薪酬是指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并且与员工所提供的工作时间有关的薪酬。 2)间接薪酬包括福利、有形服务等一些具有经济价值但是却是以非货币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这些报酬往往与员工的工作时间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5.特殊群体的薪酬,如销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6.薪酬管理政策 1)薪酬制度和规定和员工的薪酬水平是否保密问题 7、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战略性薪酬管理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根据企业某一阶段的内部、外部总体情况,正确选择薪酬策略、系统设计薪酬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使之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活动。8、薪酬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匹配

规章制度分类

规章制度分类 【篇一:规章制度的概念及种类】 第五章规章制度 一、什么是规章制度 ㈠规章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规章制度的特点: ⒈约束性。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一经生效,有关单位或个人就必须严格遵守或遵照执行。如果违反有关条款,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⒉权威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来源于机关单位的权威性。规章制度的作者是法定的,即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与承担义务的组织。规章制度是这些法定作者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制订,是本级机关权力意志的反映。 ⒊稳定性。规章制度既然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就不宜经常变动和修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不能将脱离实际的条文,属于临时性的、个别性的问题,暂还没有条件实行的问题引入规章制度。但并不是说规章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或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及时修改并完善它。 二、规章制度的种类 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不同的类别,反映不同的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起着不同的作用。 ㈠行政法规类 ⒈条例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

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员工福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根据公司企业理念,为了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吸引人才,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权责单位 1、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改、解释和废止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核准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废止等。 第二章福利的种类及标准 第四条社会保险 1、公司按照《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为正式员工(包括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为实习生购买商业保险。 2、公司与参保员工缴费比例 ①基数: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为用人单位职工本人上月工资收入总额,职工本人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确定。具体内容参见相关保险规定条例。 ②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

第五条住房公基金 1、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正式员工购买住房公基金。 2、缴费比例:个人10%,公司10%。 第六条各种补助 1、各种补助 2、节日贺礼

3、其他贺礼(公司列支) 第七条员工教育培训 为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员工自身发展,企业为员工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相关培训,具体内容参见公司培训实施要领。 第八条劳动保护 1、因工作原因需要劳动保护的岗位,公司必须发放在岗人员劳动保护用品。 2、员工在岗时,必须穿戴劳动用品,并不得私自挪做他用。员工辞职或退休离开公司时,须到管理部交还劳保用品。 3、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见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规定》。 第九条各种休假 1、国家法定假日 2、带薪年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