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控制
恒温恒湿控制仪器操作规程

恒温恒湿控制仪器操作规程1.引言2.安全注意事项2.1在操作仪器之前,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2.2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3仪器必须连接到接地插座,以确保电路的安全。
2.4禁止将湿润的物体放在仪器上,避免电击和仪器故障。
3.仪器启动和关闭3.1启动仪器前,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良好。
3.2按下电源开关,仪器启动,待仪器显示屏正常显示后,进入下一步操作。
3.3关闭仪器时,按下电源开关使仪器停止运行,断开电源线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4.温度和湿度调节4.1操作仪器界面,进入温度和湿度调节模式。
4.2根据实验或生产需求,设置目标温度和湿度。
4.3等待仪器运行到设定值并稳定后,开始进行实验或生产。
5.数据记录和报警5.1使用仪器内置的数据记录功能,记录实验或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5.2设置仪器内置的报警功能,当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仪器会发出声音和显示报警信息。
5.3及时处理报警情况,修复或调整仪器设置,避免实验或生产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6.仪器维护和清洁6.1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无损坏。
6.2清洁仪器表面和显示屏,使用干净的抹布擦拭,避免使用具有腐蚀性或磨损性的清洁剂。
6.3定期检查仪器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如有损坏或故障,及时更换。
7.故障排除7.1当仪器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首先检查电源线和连接线是否连接良好。
7.3如果仪器温度或湿度无法稳定,操作人员应检查传感器和调节装置是否正常,并及时处理。
8.备品备件和消耗品购买8.1维护部门应及时采购仪器所需的备品备件,确保维修和更换部件的时效性。
8.2操作人员应及时提交仪器消耗品的购买需求,如湿度传感器、滤网等。
9.异常情况处理9.1在实验或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首先按下仪器的暂停按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0.仪器使用结束10.1使用结束后,清理实验或生产现场,将仪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厂房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方案

厂房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厂房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温湿度要求的控制需求,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可以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满足生产需求。
本文将就厂房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二、控制要求1. 温度要求:厂房内温度需保持在20℃至25℃之间。
2. 湿度要求:厂房内湿度需保持在40%RH至60%RH之间。
3. 控制范围:温湿度波动范围需在±1℃、±5%RH之内。
三、控制方案1.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设备是实现厂房内恒温恒湿的核心设备,通过精确的控制,可以使得厂房内温湿度稳定在要求的范围内。
建议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配合恒湿设备,如新风机组、风管、末端送风设备等。
同时,根据厂房的大小和空间布局,合理设置恒温恒湿设备的布置和配置,以保障整个厂房内空气的温湿度均匀性。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实现恒温恒湿设备自动控制的关键部分,采用PLC控制器或者微机控制系统,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策略和运行参数,并实现对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调节,使得厂房内的温湿度可以充分满足工艺要求。
3. 设备布局根据厂房的实际布局和空间需求,合理布置恒温恒湿设备和控制系统,保证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同时,需要考虑到厂房内的通风换气、生产设备等因素,合理规划设备的位置和安装方式,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施工要点1. 设备选型根据厂房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恒温恒湿设备和控制系统,保证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节能性能和维护成本,以降低长期运行成本。
2. 设备安装设备的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工艺要求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与其他设备和管道的安装协调工作,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3. 调试运行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调试和运行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和控制效果符合要求。
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恒温恒湿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恒定的系统,通常用于安装在办公楼、实验室、医院等需要精确控制环境的建筑中。
如何实现恒温恒湿系统的精确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备选择、传感器安装、控制算法以及系统调试。
首先,设备选择是恒温恒湿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恒温恒湿系统而言,重要的设备包括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和通风设备。
温度控制设备包括空调系统、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可以通过控制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来控制室内温度。
湿度控制设备包括加湿器和除湿器,可以通过适当的加湿和除湿控制来控制室内湿度。
通风设备包括风机和排风系统,可以通过调节风量和通风速度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引入。
选择适当的设备是确保恒温恒湿系统性能稳定的基础。
其次,传感器安装是恒温恒湿系统的重要一环。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并向控制系统提供反馈。
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选择高质量的传感器,并合理安装在与室内环境接触较好的位置。
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距离地面适当高度的位置,避免受到冷热气流的干扰;湿度传感器应避免直接暴露在水源或受到阳光直射。
传感器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对于恒温恒湿系统的控制精度至关重要。
控制算法是恒温恒湿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常使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
PID控制算法通过比较实时测量值和设定值来计算控制量,使控制量接近设定值。
PID控制算法需要根据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特点来调整控制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除了PID控制算法,还可以使用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来进一步提高恒温恒湿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最后,系统调试是确保恒温恒湿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以确保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精度能够满足预期要求。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参数进行微调,并进行反馈控制调整。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处理能力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恒温恒湿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恒温恒湿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温度控制:恒温恒湿机通过控制冷却设备(如蒸发器)的工作状态来调节室内的温度。
当室内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冷却设备会开始工作,将热量从室内散发到外部,使室内温度逐渐升高。
当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冷却设备会停止工作,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
2.湿度控制:恒温恒湿机通过控制加湿器和除湿器的工作状态来调节室内的湿度。
当室内湿度低于目标湿度时,加湿器会开始工作,向室内释放水蒸汽,增加室内湿度。
当室内湿度达到目标湿度时,加湿器会停止工作,保持室内湿度的恒定。
相反,当室内湿度高于目标湿度时,除湿器会开始工作,将室内多余的水分去除,降低室内湿度。
3.风速控制:恒温恒湿机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来调节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
较高的风速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的温湿度均匀性,但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噪音和能耗。
较低的风速则可以减小噪音和能耗,但可能会导致温湿度不均匀。
因此,恒温恒湿机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控制风机的转速来取得较好的温湿度控制效果。
4.控制系统:恒温恒湿机通过使用温湿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将数据输入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处理。
控制系统会根据预设的温湿度目标值,不断调整冷却设备、加湿器、除湿器和风机等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温湿度的恒定。
综上所述,恒温恒湿机通过不断调节冷却设备、加湿器、除湿器和风机等的工作状态,以控制室内的温湿度,使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通过合理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恒温恒湿机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温湿度的需求。
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首先,温度和湿度的监测是控制方案的基础。
可以选择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来实时测量环境的温湿度,常见的传感器有热电阻、电容、电导率等。
这些传感器应布置在被控制区域内,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也是设计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控制设备有恒温恒湿器、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等。
恒温恒湿器的选择要根据被控制区域的大小和所需的恒温恒湿范围来确定。
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实时温度信号进行控制,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湿度控制器可以根据实时湿度信号进行控制,常见的控制方法有加湿器和除湿器的联动控制。
最后,制定恰当的控制策略是设计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的关键。
控制策略可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常见的策略有开关控制和调节控制两种。
开关控制是根据温湿度信号的高低来判断是否开启控制设备,例如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器,高于设定值时关闭加热器。
调节控制是根据温湿度信号的偏差来调节控制设备的输出,例如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根据温湿度偏差的大小调节加热器、制冷器、加湿器或除湿器的输出。
在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的实施中,还应考虑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设置合适的死区和延迟时间来避免频繁的控制动作,避免温湿度的剧烈波动。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动校正和故障报警功能,及时检测和修正系统的偏差,预防可能的故障。
综上所述,恒温恒湿系统控制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温湿度的监测、控制设备选择和控制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因素。
要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控制方案,并在实施中做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考虑。
只有在合理的控制方案下,恒温恒湿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恒温恒湿空调控制原理

恒温恒湿空调控制原理
恒温恒湿空调是一种能够在室内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
其控制原
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部分。
首先,传感器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感知室内的温度和
湿度,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控制器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核心。
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
内部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向执行器发送指令,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
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温湿度参数,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模式,以实现恒温恒湿的效果。
最后,执行器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执行部分。
它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指令,调
节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调节风机的转速、控制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作,从而实现室内温湿度的稳定控制。
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之间通过信号线进行连接,
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当室内温湿度偏离设定值时,传感器会感知到这一变化,然后通过控制器向执行器发送调节指令,使空调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实现恒温恒湿的效果。
总的来说,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器进
行智能调节,通过执行器实现空调系统的控制,从而保持室内温湿度的稳定。
这种控制原理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提升用户的舒适感,是现代空调技术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恒温恒湿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恒温恒湿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恒温恒湿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要求:恒温恒湿实验室的温度一般需要控制在20℃~25℃之间,有
些实验可能需要控制在18℃~22℃之间。
同时,实验室内的温度变化不应
超过±℃/h。
2. 湿度要求: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相对湿度一般需要控制在40%~65%之间,有些实验可能需要控制在30%~70%之间。
同时,实验室内的湿度变化不应超过±5%RH/h。
3. 气流要求:恒温恒湿实验室内的气流速度需要控制在~/s之间,以确保空气流通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恒温恒湿实验室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 实验室应配备高精度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便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
3.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容量的空气处理设备,以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4.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总之,恒温恒湿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气流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的保证和维护。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操作规程

2024年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操作规程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2024年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操作与维护。
第三条操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严格按规定操作,禁止违章操作。
第四条本规程有更新需求时,应及时进行修订,并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第二节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操作第五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启动和停止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启动:1. 确保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电源接通;2. 打开系统控制开关,确认系统开始运行;3. 检查各部分仪器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4. 设置恒温和恒湿的目标数值;5. 开启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工作;6. 对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停止:1. 关闭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工作;2. 关闭系统控制开关;3. 切断电源。
第六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参数设置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在系统主界面进行参数设置;(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关参数调整;(三)保存设置参数。
第七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报警处理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当恒温和恒湿参数超过设定范围时,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会自动报警,此时应及时处理;(二)查看报警信息,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三)确认问题解决后,取消报警状态。
第三节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维护第八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维护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二)定期清洁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三)定期校准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度。
第九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保养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定期更换设备的滤网;(二)定期检查设备的密封情况,如有松动或破损应及时修复;(三)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和接线情况,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条恒温恒湿全自动控制仪的故障处理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对故障进行分类和分析,确定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二)根据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操作并解决故障;(三)记录故障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某恒温实验室的恒温精度为27±0.2℃,但是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恒温室的内外扰量多且某些随机扰量的大小难于确定,而导致了其恒温精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恒温室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求出其传递函数,然后采用参数寻优方法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最后采用MA TLAB仿真的方法,研究恒温室内外扰量对房间温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当设备散热干扰量为14.7℃以及送风温度干扰量为0.1℃,渗透风干扰量不大于0.3℃时,PID控制才能保证恒温室的恒温精度。
关键词:恒温室,PID控制渗透风干扰量参数寻优温度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精密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特种科学实验都要求具有特定的工作环境,恒温就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常见的恒温室的恒温精度为±1℃及±0.5℃,也有±0.1℃。
而一些高精度的恒温室如光学仪器厂的刻线室恒温精度已达到了±0.0056℃。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科学实验室不仅恒温精度很高,而且干扰量多如渗透风、设备散热、送风温度波动以及电热器供电电压的波动等,且某些干扰量如渗透风其最大值难于确定而没有采用相应的措施控制渗透风扰量,导致了房间温度的波动过大,结果使恒温室的恒温精度很难达到要求。
如何使这些特殊的科学实验室恒温精度达到使用要求,也成为了恒温室的空调系统和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其运算简单、调整方便、鲁棒性强, 在过程控制中, 这种控制算法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故目前恒温室的空调系统大部分采用PID控制。
但PID控制的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控制器参数的正确整定。
为此, 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参数整定方法, 如误差积分最小、固定衰减比、极点配置等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是用经典控制理论中的一些设计方法或者依靠现场试验方法来进行PID控制器参数的计算与整定. 显然, 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现场调试经验. 而且, 被控对象模型参数难以确定以及系统性能稳定性较差, 则需频繁地进行参数整定, 这必将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这些特殊的空调房间温度的控制,由于被控对象具有较大的惯性和迟延,且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对象的传递函数具有非线性和时变特性,采用传统的PID控制难于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本文采用单纯形法寻优PID参数,然后采用MATLAB仿真确定渗透风干扰量的最大值,PI D控制才能保证恒温室的恒温精度。
2 工程概况恒温室建筑面积625m2, 层高2.8m,总送风量27500 m3/h, 送风温度13.5℃,房间设计温度27±0.2℃,设备散热量135KW,恒温室建筑墙体、地板采用绝热材料,渗透风来自外部房间其设计温度26±1℃。
3 恒温室空调过程建模3.1 恒温室空调系统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要对一个恒温室空调系统被控对象进行控制,须为其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
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对象进行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1)由于该恒温室建筑墙体、地板采用绝热材料,故室内外墙体和地板热量传递忽略不计。
(2)恒温室顶棚由盖板组成,存在缝隙,考虑有一定的渗透风,其他地方如门窗的渗透风忽略不计。
假如不考虑执行机构的惯性和室温调节对象的传递滞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进入对象的能量减去单位时间内由对象流出的能量等于对象内能量蓄存量的变化率,表达式和图1如下所示:图1室温自动调节系统数学表达式为:式中:C hrr——恒温室的热容(KJ/℃);C——空气的比热(KJ/kg﹒℃);G S——送风量(kg/h);θ0'——电加热器前的送风温度(℃);θ1——室内空气温度,回风温度(℃);Q E——电加热器的热量(KJ/h);Q m——设备散热量(KJ/h);Q I——渗透风带入的热量(KJ/h);由式Q I=G I(θIt-θ1)c it (2)式中:G I——渗透风量(kg/h);θIt——渗透风空气温度(℃);c It——渗透风空气的比热(KJ/kg﹒℃)。
把式(2)代入式(1),整理得式中:T1——调节对象的时间常数(h),T1=C hrr/(G I c it+ G S C)(5);K1——调节对象的放大系数,K1=G S c /(G I c it+ G S c)(6);θE——电加热器的调节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θE=Q E/ G S C (7);θf——干扰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θf‘——送风温度干扰量(℃),θf‘=θ0“(9)θIf——渗透风的干扰量(℃),θIf=Q I/ G S C (10);θMf——设备散热量的干扰量(℃),θMf=Q M/ G S C (11)。
由式(4)拉普拉斯变换,得(12)如果考虑被控对象传递滞后,则恒温室空调过程的传递函数为:(13)3.2 感温元件和执行调节机构的传递函数感温元件采用热电阻,根据热平衡原理,其热量平衡方程式:(14)式中:C2——热电阻的热容(KJ/℃);θ2——热电阻温度(℃);q2——单位时间内空气传给热电阻的热量(KJ/h);α2——室内空气与热电阻表面之间的换热系数(KJ/m2·h·℃);F2——热电阻的表面积(m2);θ1——室内空气温度,回风温度(℃)。
由式(14)拉普拉斯变换,可得感温元件的传递函数:(15)同样执行调节机构的传递函数:(16)3.3 恒温室特性参数及其他参数的确定恒温室特性即房间的特性,用传递滞后τ、时间常数T1和放大系数K1这三个参数来表示。
(1)时间常数T1和放大系数K1由式[5](13) ,η=4[5], G I= G S×3%,通过式(5),式(6)计算可以得到,T1=18分,K1=0.971。
(2)传递滞后τ由经验公式[5]τ/ T1=0.075(15),通过计算则得τ=1.35分(3)由参考文献[5]的附表6-1,可以得到感温元件的时间常数和不灵敏区为T3=50秒,2ε=0.05℃。
电加热器的比例系数K2=△θ/△N=0.00009, T2=50秒。
4 单纯形法寻优方法控制系统参数最优化是指对被控对象已知、控制器的结构和形式已确定,需要调整或寻找控制系统的某些参数使整个控制系统在某一性能指标下最佳。
单纯形法的思想很简单, 若要求一个函数的最大点(或最小点) , 则可先计算若干点处的函数值, 进行比较, 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确定函数的变化趋势作为搜索的参考方向, 然后按参考方向搜索直到找到最小值(或最大值) 为止。
在三维空间内取不同一平面的四个点构成单纯形(四面体) , 如图3 所示。
图2 三维空间的单纯形这四个点X0 、X1 、X2、X3 对应的函数值为F0、F1、F2、F3 ,比较可看出最大者(设F 3 最大) ,则对应点X3 (记为XH) 作为差点,由此可以推测好点在差点XH的对称点X R 处的可能性最大,然后计算XR 处的函数值FR , 若有FR≥ max{F0,F1,F2} , 说明从XH前进的步长太大, XR并不一定比XH好, 因此可以压缩步长在XH与XR之间找一点XS为新点,然后X0,F1,F2中最大者说明情况有所改善, 但前进和步长可能还不够,还可以加大步长得X H与XR延长线上的一点XE ,若XE对应的函数FE小于FR 则以XE 作为新点,并以X0、X1 、X2 构成新的单纯形。
最后比较构成新的单纯形的各点处的函数值, 若其中最大者和最小者之间的相对差小于预先给定的数E , 则说明最小值已经找到, 否则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止。
5 恒温室控制系统仿真整个室温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调节对象(空调房间),调节器、感温元件以及PID控制器。
根据参数计算结果,最后得到恒温室恒温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恒温室恒温控制系统仿真框图?恒温室实验设备散热量相当稳定,由式(11)计算可得,设备散热量干扰量θMf=14.7℃是稳定的扰量。
而送风温度干扰量主要包括电加热器供电电压的波动和换热器冷冻水温度的波动以及管道温升等引起的送风温度的变化,其值为0.1℃。
渗透风干扰量是随机扰量,其随着恒温室外面的房间温度的变化和渗透风风量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影响恒温室的房间温度最重要的因数。
当渗透风干扰量分别0.1℃、0.2℃、0.3℃、0.4℃时,PID控制的仿真曲线如图4-图7所示。
图4 θIf为0.1℃时PID控制的仿真曲线图5 θIf为0.2℃时PID控制的仿真曲线图6 θIf为0.3℃时PID控制的仿真曲线图7 θIf为0.4℃时PID控制的仿真曲线分析图4-图7,可以得出:当渗透风扰量θIf不大于0.3℃时,恒温室房间温度波动小于0.2℃,满足恒温室的恒温精度要求。
但是当渗透风扰量θIf为0.4℃时,恒温室房间温度波动大于0.2℃,超出允许的波动范围。
6 结论通过以上的仿真和分析,可以得出:恒温实验室的恒温精度为27±0.2℃,但是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恒温室的内外扰量多,只有当设备散热干扰量为14.7℃以及送风温度干扰量为0.1℃,渗透风干扰量不大于0.3℃时,P ID控制才能保证恒温实验室的恒温精度,达到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1 王翠华, 戴玉龙,变频中央空调房间温度的智能控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8 (1):76-802 吴为民,王仁丽,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工业炉》Vol.24(2):18-223 杨承志,参数寻优智能PID 控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Vol.23(5):95-994 邱黎辉,阙沛文,毛义梅,模糊PID 控制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 ,12(1):57-605 施俊良著,室温自动调节原理和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